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Scott菲茨杰拉德与其经典短篇小说之美国梦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
作者 郭勇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105-108,共4页
 F·Scott菲茨杰拉德对美国梦的探讨突出地表现在其长篇又系统地反映在其短篇。美国梦的实现,理论上标志着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并驾齐驱。由此产生的神秘色彩使人们对它向往已久,进而夸大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作用。通过大量阅...  F·Scott菲茨杰拉德对美国梦的探讨突出地表现在其长篇又系统地反映在其短篇。美国梦的实现,理论上标志着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并驾齐驱。由此产生的神秘色彩使人们对它向往已久,进而夸大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作用。通过大量阅读和详尽分析,揭示出美国梦在菲小说中自起源至破灭的各个阶段,力图在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认识其具有西方文化特点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短篇小说 f·scott菲茨杰拉德 美国梦 怀旧 动力作用
下载PDF
F·SCOTT菲茨杰拉德与其经典短篇小说压缩模式(英文)
2
作者 郭勇 曾利 邓永桂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68-72,共5页
 F·Scott菲茨杰拉德是美国文坛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现代派纪实作家的代表人物。他既写长篇又写短篇,其长篇光辉灿烂,享誉欧美大陆;可其短篇却缩在长篇的阴影下,始终得不到重视。究其原因,除了作者本身看轻自己的短篇之外,主要是...  F·Scott菲茨杰拉德是美国文坛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现代派纪实作家的代表人物。他既写长篇又写短篇,其长篇光辉灿烂,享誉欧美大陆;可其短篇却缩在长篇的阴影下,始终得不到重视。究其原因,除了作者本身看轻自己的短篇之外,主要是他在不经意之中所创造的独特短篇小说形式(即短篇压缩模式)与当时流行的小说形式完全不同,因此不被读者和批评家所接受。作者通过大量阅读和详尽分析,挖掘出这一鲜活的独特模式,希冀能对我国外国文学的学习与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学 f·scott菲茨杰拉德 经典短篇小说 短篇压缩模式 主干
下载PDF
Hemingway and Fitzgerald: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ir Works
3
作者 Feng Yanling Jiaozuo Institute of Education, Jiaozuo, Henan, 454001 《焦作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0-24,共5页
Belonging to the same time in American history, Ernest Hemingway and F. Scott Fitzgerald have man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ir artistic worlds. They deal with similar themes: being at a loss, death and failu... Belonging to the same time in American history, Ernest Hemingway and F. Scott Fitzgerald have man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ir artistic worlds. They deal with similar themes: being at a loss, death and failure. Yet the significances of their themes are quite different, even oppo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小说 海明威 f·scott fITZGERALD 艺术风格 比较研究 文化主题
下载PDF
菲茨杰拉德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模式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万兵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1-23,共3页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达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境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自己特定的模式。在具体方法上,菲茨杰拉德善于描写肖像、心理、场景,运用对比塑造人物。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人物形象 塑造 典型性
下载PDF
悲剧人生中的自我救赎——《重访巴比伦》主题浅析
5
作者 罗璐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10-112,120,共4页
"爵士乐时代"的命名者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以其自身的经历和感悟留下了许多惊世之作,《重返巴比伦》即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短篇小说之一,描述了以其独特的视角对战后美国社会的荒唐与无奈作出了生动的刻画,延续了菲茨杰拉德... "爵士乐时代"的命名者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以其自身的经历和感悟留下了许多惊世之作,《重返巴比伦》即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短篇小说之一,描述了以其独特的视角对战后美国社会的荒唐与无奈作出了生动的刻画,延续了菲茨杰拉德一贯的悲观灰色的基调,并以主人公的所思所为作出了对无奈现实的反抗;作品人物面对无情现实所作出的自省谴责与努力补救,正是作家本人对自我及社会大众的救赎,借助小说的力量向大众布道,给精神空虚的人们加以指引,从而使得这篇小说成为具有历史时代意义的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悲剧 自我救赎 人性 社会现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