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中国的苏格拉底,还是塞涅卡?——拉莫特·勒瓦耶、费内隆、李明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许苏民 陆一歌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在17世纪法国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哲学的过程中,有三本书值得关注:一是1642年出版的拉莫特·勒瓦耶的《论异教徒的道德》,认为孔子和苏格拉底在哲学史上的地位相同,但孔子对中国的影响比苏格拉底对西方的影响更大,由儒家领导的中国... 在17世纪法国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哲学的过程中,有三本书值得关注:一是1642年出版的拉莫特·勒瓦耶的《论异教徒的道德》,认为孔子和苏格拉底在哲学史上的地位相同,但孔子对中国的影响比苏格拉底对西方的影响更大,由儒家领导的中国乃是柏拉图"哲学王"理想的实现;二是费内隆在1687—1689年撰写的《死者的对话》,其中有一篇题为《苏格拉底与孔子的对话》,论述了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思想分歧,既不同意把孔子比作中国的苏格拉底,也完全不相信孔子的"圣王"理想或柏拉图的"哲学王"理想具有哲学学理上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三是1696年出版的李明(勒孔德)的《中国近事报道》,该书不再将孔子与苏格拉底对举,而是把他比作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一位致力于培养"哲学王"式的统治者却并不成功的"帝王师"塞涅卡,并认为在研究中国哲学时应把孔子思想与宋明理学区分开来。这三部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7世纪法国思想界对中国哲学认识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莫特·勒瓦耶 费内隆 李明(勒孔德) 孔子 苏格拉底 塞涅卡
下载PDF
从信仰到权力——静寂主义问题的升级与博絮埃、费内隆之争的开始
2
作者 陈喆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0-163,共14页
1693至1695年,静寂主义问题在法国从原本并不起眼的争端演变为博絮埃和费内隆这两位王位继承人老师之间的矛盾。费内隆试图利用博絮埃在教会中的声望证明居荣夫人的主张并未偏离正统。而博絮埃却在看准风向之后通过谴责居荣夫人投入了... 1693至1695年,静寂主义问题在法国从原本并不起眼的争端演变为博絮埃和费内隆这两位王位继承人老师之间的矛盾。费内隆试图利用博絮埃在教会中的声望证明居荣夫人的主张并未偏离正统。而博絮埃却在看准风向之后通过谴责居荣夫人投入了曼特农夫人的阵营。两人的特殊身份必然导致政治势力趁机介入,更使得一场关于神学问题的争论逐渐显露出权力斗争的端倪。由于双方均站在道德制高点自我标榜,并立诸说之间无法调和,不仅让后来的研究者深感困惑,更致使两人关系恶化的原因和具体过程模糊不清。因此,探究静寂主义问题升级为博絮埃与费内隆之争的过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法国政教两界上层人物之间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网络,揭示路易十四执政后期意识形态之争与政治权力斗争之间微妙而复杂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寂主义 博絮埃 费内隆 居荣夫人 法国
下载PDF
超越绝对君主制的和平方案——论费奈隆的“普遍共和国”
3
作者 乐启良 陈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63-71,共9页
路易十四鼓吹领土扩张,信奉贸易保护主义,宣扬君主利益和国家利益一致论,并为此不遗余力地推行称霸欧洲的政策。弗朗索瓦·费奈隆在吸收古典政治思想、自然权利传统,尤其是基督教伦理的基础上,对路易十四的绝对君主制理论提出了针... 路易十四鼓吹领土扩张,信奉贸易保护主义,宣扬君主利益和国家利益一致论,并为此不遗余力地推行称霸欧洲的政策。弗朗索瓦·费奈隆在吸收古典政治思想、自然权利传统,尤其是基督教伦理的基础上,对路易十四的绝对君主制理论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批评。他要求正确认识民族利益与国际道义,构建欧洲范围的“普遍共和国”,主张通过贸易合作、国际法、仲裁机构、大国协调等制度保障多民族共存的欧洲和平。费奈隆为超越绝对君主制而构建的和平方案既关照了民族国家的现实利益,也维护了人类道义,构成了启蒙时代以来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重要灵感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奈隆 路易十四 普遍共和国 绝对君主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