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初同伟 王正国 朱佩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对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变化的影响 ,以确定VEGF对骨折端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用 10 5只大耳白兔制作桡骨骨折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VEGF组、拮抗VEGF组 ,分别于伤后不...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对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变化的影响 ,以确定VEGF对骨折端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用 10 5只大耳白兔制作桡骨骨折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VEGF组、拮抗VEGF组 ,分别于伤后不同时间利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各组动物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变化。结果 应用外源性VEGF后 ,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明显增加 ;拮抗VEGF则使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明显下降。结论 VEGF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血管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因子相关抗原含量
下载PDF
LN-R和FⅧ-RAg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丽 田林 +1 位作者 曹树芬 杜兴贵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29-131,F002,共4页
目的 :探讨层粘连蛋白受体 (LN -R)和人血管Ⅷ因子相关抗原 (FⅧ -RAg)在胃癌中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6 8例胃癌组织中LN -R和FⅧ -RAg的表达及MVD的计数并分析其意义。结果 :LN -R阳... 目的 :探讨层粘连蛋白受体 (LN -R)和人血管Ⅷ因子相关抗原 (FⅧ -RAg)在胃癌中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6 8例胃癌组织中LN -R和FⅧ -RAg的表达及MVD的计数并分析其意义。结果 :LN -R阳性表达和MVD计数与肿瘤分化水平、浸润深度 (P <0 .0 1)及淋巴结转移 (P<0 .0 0 1)密切相关。不同组织学类型中LN -R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而MVD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LN -R和FⅧ -RAg的高表达与肿瘤分化、侵袭和转移的关系十分密切。LN -R和F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R f-RAg 胃癌 基因表达 层粘连蛋白受体 人血管因子相关抗原
下载PDF
冷损伤对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因子Ⅷ相关抗原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凤芝 颜培华 +2 位作者 刘友梅 魏文 张双喜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本实验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冷损伤对体外培养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VEC)合成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损伤后的大鼠VEC平均荧光强度增强,说明冷损伤可明显影响VEC合成ⅧR:Ag的功能,这在冷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 本实验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冷损伤对体外培养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VEC)合成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损伤后的大鼠VEC平均荧光强度增强,说明冷损伤可明显影响VEC合成ⅧR:Ag的功能,这在冷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伤 血管 内皮细胞 抗原
下载PDF
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与血流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初同伟 王正国 +2 位作者 朱佩芳 焦文仓 温建良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研究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和血流量变化的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用 35只大耳白兔制作左侧桡骨骨折动物模型 ,分别于伤后 8、2 4、72h ,1、3、5、8周利用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 (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 目的 研究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和血流量变化的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用 35只大耳白兔制作左侧桡骨骨折动物模型 ,分别于伤后 8、2 4、72h ,1、3、5、8周利用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 (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rizedTomography ,SPECT)测定骨折端血流量变化 ,之后取骨折端标本提取蛋白样本定量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结果 骨折端血流量在致伤后 8h开始上升 ,1周时达顶峰 ,高血流量状态一直维持到第 3周 ,第 5和第 8周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在伤后 2 4h开始增高 ,骨折后 3天达到较高的水平 ,该状态一直维持到骨折后的第 3周 ,到第 5周时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回落 ,第 8周时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伤后 72h骨折端血流量增高与骨折端血管生成有关 ,早期的血流量增加可能与骨折后的创伤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相关抗原 血流量 实验 相关性 桡骨骨折 动物模型
下载PDF
CD105和Ⅷ因子相关抗原对大肠癌新生血管标记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大林 李杨 +2 位作者 林惠忠 周东风 姜长青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CD105和Ⅷ因子相关抗原(F8RAg)在大肠癌的表达意义,并将二者对大肠癌新生血管的标记作用进行对比。方法采用鼠抗人CD105单克隆抗体和鼠抗人F8RAg原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0例大肠癌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及40例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CD105和Ⅷ因子相关抗原(F8RAg)在大肠癌的表达意义,并将二者对大肠癌新生血管的标记作用进行对比。方法采用鼠抗人CD105单克隆抗体和鼠抗人F8RAg原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0例大肠癌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及40例正常对照组的微血管进行定量检测,计数100倍视野下5个血管丰富视野的微血管密度(MVD),取其均值。结果大肠癌组织与正常对照组的MVD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以CD105和F8RAg为新生血管标记物测得的大肠癌微血管密度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以CD105标记的大肠癌微血管密度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1);而以F8RAg为标记物测得的MVD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大肠癌新生血管形成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及预后有关,CD105和F8RAg均在大肠癌有良好表达,但CD105在标染肿瘤新生血管上比F8RAg更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05 因子相关抗原 结直肠肿瘤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与VEGF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冬玲 郝志芳 +3 位作者 殷智榕 陈奎生 张红新 张云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及血管生成与卵巢上皮性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 1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 (良性 17例、交界性 15例及恶性 2 9例 )VEGF蛋白表达 ,并用第八因子相关抗原抗体 (FⅧ )单抗...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及血管生成与卵巢上皮性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 1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 (良性 17例、交界性 15例及恶性 2 9例 )VEGF蛋白表达 ,并用第八因子相关抗原抗体 (FⅧ )单抗标记肿瘤新生血管内皮 ,计算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良性、交界性及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5 3%、6 0 0 %、72 4%。交界性及恶性肿瘤中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肿瘤(P <0 0 5) ;从良性组到恶性组 3组肿瘤中 ,其MVD依次升高 (P <0 0 5) ,且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VEGF表达及MVD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而与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卵巢上皮性肿瘤 因子相关抗原
下载PDF
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Ⅷ-R Ag和MMP-9的表达
7
作者 郭晓霞 孙宁宁 史小林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 Ag)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DUB)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常妇女与DUB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中Ⅷ-R Ag和MMP-9进行标记,并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定量观... 目的探讨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 Ag)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DUB)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常妇女与DUB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中Ⅷ-R Ag和MMP-9进行标记,并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定量观察与分析。结果DUB出血区子宫内膜Ⅷ-R Ag表达显著低于其无出血区内膜和正常内膜,出血区子宫内膜MMP-9表达比其无出血部位内膜和正常内膜明显增多。结论DUB患者内膜组织异常出血和脱落与Ⅷ-R Ag和MMP-9异常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障碍性子官出血 因子相关抗原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血清前白蛋白和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检测在肝病中的意义
8
作者 方玉荣 邓绪乐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275-277,共3页
本文采用免疫火箭电泳法测定82例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和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的含量。结果显示,两者的改变与肝病受损程度密切相关,並对检测肝脏疾病有高度敏感性。为此,建议将血中这两种蛋白含量列为肝功能常规检测指标。
关键词 肝病 前白蛋白 抗原 诊断
下载PDF
猪后肢皮肤撕脱伤后vW F的变化
9
作者 高政慧 艾玉峰 +2 位作者 郭树忠 鲁开化 李向东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9期804-805,共2页
目的:通过组织病理和测量血浆中v W F的含量,了解皮肤撕脱伤后组织内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程度与血浆中v W F(因子Ⅷ相关抗原)升高的关系,从而探讨皮肤撕脱伤后继发性坏死的原因. 方法:切片染色和双株v W F单克隆抗体... 目的:通过组织病理和测量血浆中v W F的含量,了解皮肤撕脱伤后组织内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程度与血浆中v W F(因子Ⅷ相关抗原)升高的关系,从而探讨皮肤撕脱伤后继发性坏死的原因. 方法:切片染色和双株v W F单克隆抗体,以双抗夹心 E L I S A(酶联免疫吸附法)技术测定血浆中v W F含量.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皮肤撕脱伤后血浆中v W F开始升高,3 d 时达到峰值,7 d 时仍高于对照组,与病理检查相吻合,v W F含量与内皮细胞损伤成正相关. 结论:血中v W F的含量变化能反映皮肤撕脱伤继发性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撕脱伤 内皮细胞
下载PDF
人白细胞DR抗原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在骨肉瘤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10
作者 牟江洪 王东 +1 位作者 陈俐 李增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71-673,共3页
目的:检测骨肉瘤血管内皮细胞中人白细胞 D R 抗原( H L A D R)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FⅧ R Ag)的表达,及其对骨肉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 H L A D R和 FⅧ R Ag 单克隆抗体对80 例骨肉瘤进行... 目的:检测骨肉瘤血管内皮细胞中人白细胞 D R 抗原( H L A D R)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FⅧ R Ag)的表达,及其对骨肉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 H L A D R和 FⅧ R Ag 单克隆抗体对80 例骨肉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骨肉瘤血管内皮细胞几乎不表达 H L A D R,而 FⅧ R Ag 呈高表达。结论:骨肉瘤血管内皮细胞主要表现为凝血功能而几乎丧失免疫功能,其与骨肉瘤的转移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HLA-DR fVRAg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CD105和Ⅷ因子相关抗原对大肠癌新生血管标记的研究
11
作者 李大林 李杨 +1 位作者 姜长青 于建宪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5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CD105和Ⅷ因子相关抗原(F-8RAg)在大肠癌的表达意义,并将二者对大肠癌新生血管的标记作用进行对比。方法采用鼠抗人DC105单克隆抗体和鼠抗人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0例大肠癌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及40例... 目的探讨CD105和Ⅷ因子相关抗原(F-8RAg)在大肠癌的表达意义,并将二者对大肠癌新生血管的标记作用进行对比。方法采用鼠抗人DC105单克隆抗体和鼠抗人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0例大肠癌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及40例正常对照组织的微血管进行定量检测,计数100倍视野下5个血管丰富视野的微血管密度(MVD),取其均值。结果大肠癌组织与正常对照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以DC105和Ⅷ因子相关抗原为新生血管标记物测得的大肠癌微血管密度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以DC105标记的大肠癌微血管密度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1);而以Ⅷ因子相关抗原为标记物测得的MVD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大肠癌新生血管形成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及预后有关,DC105和Ⅷ因子相关抗原均在大肠癌有良好表达,但CD105在标染肿瘤新生血管上比因子更具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105 因子相关抗原 大肠癌 微血管密度(MVD)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脂质过氧化物浓度的变化
12
作者 杨喜山 任亚萍 +1 位作者 魏太星 魏经汉 《洛阳医专学报》 1996年第1期26-28,共3页
对25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反映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指标──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浆中反映氧自由基损伤水平的脂质过氧化物(LPO)。结果发现,EH患者血浆vWF和LPO... 对25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反映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指标──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浆中反映氧自由基损伤水平的脂质过氧化物(LPO)。结果发现,EH患者血浆vWF和LPO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LPO与vWF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提示EH患者存在有VEC损伤,氧自由基是导致VEC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高血压 因子 相关抗原 过氧化脂质
下载PDF
138例肾脏疾病因子Ⅷ相关抗原、抗凝血酶Ⅷ和纤维蛋白连结素的平行观测
13
作者 赵文敬 李锦堂 +1 位作者 陈钟颖 段淑娟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1年第2期141-144,共4页
肾脏疾病常并发静脉血栓,对此我们观察了部分血液凝固和抗凝指标。结果显示,肾脏疾病血液凝固性均增强;AT-Ⅲ蛋白含量在急性肾衰和狼疮性肾炎降低,但AT-Ⅲ活性改变不大;Fn测定在肾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其它肾脏疾病组则明显低于正常.因此... 肾脏疾病常并发静脉血栓,对此我们观察了部分血液凝固和抗凝指标。结果显示,肾脏疾病血液凝固性均增强;AT-Ⅲ蛋白含量在急性肾衰和狼疮性肾炎降低,但AT-Ⅲ活性改变不大;Fn测定在肾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其它肾脏疾病组则明显低于正常.因此治疗过程中,如何预防和降低其凝固性则显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疾病 血液凝固性 抗凝指标
下载PDF
针刺“百会”“太阳”改善局灶性脑缺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30
14
作者 张慧敏 费宇彤 +2 位作者 时宇静 贾宝辉 图娅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67-72,F0003,共7页
目的:在分子水平探讨并阐明脑缺血损伤的炎性机理和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动态影响。方法:老龄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缺血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各32只,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各8只,前二组又分为造模后针... 目的:在分子水平探讨并阐明脑缺血损伤的炎性机理和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动态影响。方法:老龄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缺血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各32只,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各8只,前二组又分为造模后针刺1、3、51、0 d 4个时间段组,每时间段各8只。选取大鼠“百会”“太阳”穴进行手捻针治疗。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脑缺血后治疗1、3、51、0 d内皮素(ET-1)、FⅧ因子相关抗原和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结果:针刺不同疗程治疗,各组大鼠在治疗前后的神经症状行为评定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ET-1与ICAM-1均脑缺血后1 d即出现表达,各个时间点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治疗随时间的延长可明显降低其表达(P<0.05,0.01)。FⅧ相关抗原在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在缺血后3 d开始增加(P<0.05),并持续上升,各个时间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治疗随时间的延长可使其表达继续升高(P<0.05,0.01)。结论:针刺对脑缺血状态下海马CA3区多层面进行良性调节,并且这种良性机制随着干预时间的选择(早期/6 h)和疗程的适度延长(5 d以上),具有明显的累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针刺疗法 细胞粘附分子 内皮素-1 f相关抗原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微血管数与病理级别及预后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甄海宁 章翔 +3 位作者 步星耀 张志文 梁景文 易声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微血管数(MVQ)与病理级别、术后复发、生存期及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63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的表达,计数MVQ。结果高恶性度...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微血管数(MVQ)与病理级别、术后复发、生存期及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63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的表达,计数MVQ。结果高恶性度(Ⅲ、Ⅳ级)胶质瘤MVQ高于低恶性度(Ⅰ、Ⅱ级)胶质瘤(P<0.05)。术后18个月内复发及生存期小于3年者MVQ均明显高于对应组(P均<0.01)。MVQ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生长部位无关。结论人脑胶质瘤MVQ与病理级别、术后复发及生存期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胶质瘤 微血管数 病理级别 预后
下载PDF
新疆Kaposi肉瘤16例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普雄明 石得仁 沈大为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6-76,共1页
以FⅧRAg、ABC法对16例新疆Kaposi肉瘤病人瘤组织进行了免疫组化观察,结果不论组织学表现如何,Kaposi肉瘤血管内皮全部阳性,部分缠结的校形细胞也呈明显阳性反应。作者认为Kaposi肉瘤细胞积极参与了FⅧ... 以FⅧRAg、ABC法对16例新疆Kaposi肉瘤病人瘤组织进行了免疫组化观察,结果不论组织学表现如何,Kaposi肉瘤血管内皮全部阳性,部分缠结的校形细胞也呈明显阳性反应。作者认为Kaposi肉瘤细胞积极参与了FⅧRAg的生物合成,并支持Kaposi肉瘤起源于血管内皮和周细胞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KAPOSI肉瘤 皮肤肿瘤
下载PDF
川芎嗪对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下内皮素、von Willebrand因子和血栓素A_2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瑞健 廖崇先 陈道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 :观察川芎嗪 (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伴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CPB)下血管内皮细胞 (vascularendothelialcell,VEC)相关的体液因子内皮素 (endothelin ,ET)、因子Ⅷ相关抗原 (vonWillebrandfactor ,vWF)... 目的 :观察川芎嗪 (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伴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CPB)下血管内皮细胞 (vascularendothelialcell,VEC)相关的体液因子内皮素 (endothelin ,ET)、因子Ⅷ相关抗原 (vonWillebrandfactor ,vWF)、血栓素A2 (TXA2 )的影响并探讨这些改变的临床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 :将 30例非紫绀型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 ,用药组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滴注TMP3mg/kg体重 ,转流后于氧合器中追加 1mg/kg体重。于麻醉诱导后、转流 15min、升主动脉开放 5min、停体外循环机后 2 0min、6h及 2 4h从桡动脉穿刺管中采血 ,测定血浆中ET、vWF及TXA2 的稳定代谢产物TXB2的含量 ,计算停机后 6h的肺血管反应性、机械辅助呼吸时间。结果 :体外循环下ET、vWF和TXB2 均明显上升 ,但用药组上升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停机后 6h的肺血管反应性、机械辅助呼吸时间也短于对照组。结论 :TMP能显著减少先心病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 (CPB)下ET、vWF和TXB2 的产生和减轻术后肺血管反应性的上升幅度。说明TMP能减轻CPB对VEC的损伤作用 ,有利于提高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体外循环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素 因子相关抗原( 血栓素A2
下载PDF
大鼠肺癌癌变过程中癌组织内微血管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晓翌 夏东 +4 位作者 张玉霞 肖晓素 张芳婷 杨飞 张银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649-650,共2页
目的:研究大鼠肺癌癌变过程中癌组织内血管生成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针对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6例大鼠肺癌组织内微血管进行染色,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结果:肺癌癌变过程中早期浸润癌及浸润癌组织内可见明显的血管形... 目的:研究大鼠肺癌癌变过程中癌组织内血管生成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针对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6例大鼠肺癌组织内微血管进行染色,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结果:肺癌癌变过程中早期浸润癌及浸润癌组织内可见明显的血管形成,早期癌及浸润癌血管生成量分别为(256.1±81.7)μm2、(548.4±175.1)μm2,早期癌血管生成量明显低于浸润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肿瘤血管化程度增高与肿瘤的浸润密切相关,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肿瘤血管定量具有客观、快速、方便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状细胞癌 微血管 因子相关抗原 图像分析 动物实验
下载PDF
FⅧ-RAg VEGF在翼状胬肉中表达和微血管密度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颜美荣 李正贤 +3 位作者 刘庚勋 彭昌福 周一鸣 王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64-1266,共3页
目的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其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20例翼状胬肉、10例正常结膜中FⅧ-RAg和VEGF的表达,并检... 目的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其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20例翼状胬肉、10例正常结膜中FⅧ-RAg和VEGF的表达,并检测MVD。结果20例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20%。VEGF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Ⅷ-RAg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30%,FⅧ-RAg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中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45.85±11.06、23.64±6.8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VEGF、FⅧ-RAg在翼状胬肉中的高表达,MVD升高,提示有新生血管化的发生,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和术后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相关抗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翼状胬肉 血管形成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蜂胶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新生血管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畅 贾军宏 +5 位作者 楚勤英 唐志雄 马虹颖 李建华 傅小玲 王进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9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观察蜂胶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80只,分为4组:对照组(①0.9%氯化钠注射液处理、②蜂胶处理),模型组(③0.9%氯化钠注射液处理、④蜂胶处理)。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制成糖尿病模型。4周后所... 目的:观察蜂胶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80只,分为4组:对照组(①0.9%氯化钠注射液处理、②蜂胶处理),模型组(③0.9%氯化钠注射液处理、④蜂胶处理)。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制成糖尿病模型。4周后所有动物背部两侧制造直径为1.8cm的圆形全皮层创面。分别观察各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伤口愈合率并用HE染色法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的表达。结果:与0.9%氯化钠注射液处理相比,蜂胶处理能明显提高创面愈合率(P<0.01),缩短创面愈合时间(P<0.01),促进PCNA和FⅧ-Rag的表达(P<0.01)。结论:蜂胶可以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新生毛细血管生长和细胞增殖,加速创面愈合。蜂胶对糖尿病伤口有综合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蜂胶 创面愈合 增殖细胞核抗原 第八因子相关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