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据cpDNA trnL-F非编码区序列变异分析黑桫椤海南和广东种群的遗传结构与系统地理 被引量:9
1
作者 苏应娟 王艇 +4 位作者 郑博 江宇 欧阳蒲月 陈国培 王伯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14-919,共6页
以黑桫椤分布在海南和广东 9个种群为材料 ,通过 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克隆后再测序的方法测定了叶绿体 DNA(cp DNA) trn L- F非编码区序列。序列长度介于 10 17bp至 10 2 1bp;碱基组成 A+T含量较高 ,百分比值为 6 0 .4 3%~ 6 2 .2 6 %。... 以黑桫椤分布在海南和广东 9个种群为材料 ,通过 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克隆后再测序的方法测定了叶绿体 DNA(cp DNA) trn L- F非编码区序列。序列长度介于 10 17bp至 10 2 1bp;碱基组成 A+T含量较高 ,百分比值为 6 0 .4 3%~ 6 2 .2 6 %。根据序列的核苷酸变异共鉴定出 15个单倍型。黑桫椤具高水平单倍型多样性 (h=0 .880 )和较高水平核苷酸多样性 (Dij=0 .0 0 342 ) ,其悠长的进化历史可能增加了遗传变异在谱系内的积累。单倍型最小生成网图和邻接树、种群间分化度 (FST=0 .12 6 4 5 )和基因流 (N m=3.4 9)、AMOVA分析 (地区间遗传变异占 11.91% ,p>0 .0 5 )以及 DNA歧义度结果一致显示 ,黑桫椤分布在海南和广东的种群彼此间不存在遗传分化。黑桫椤单倍型的系统发育地理式样具“星状”特征 ,提示种群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扩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桫椤 CPDNA trnL—f非编码区 单倍型 遗传结构 地理分化
下载PDF
利用ISSR和叶绿体trnL-trnF序列变异研究葡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蕾 张娟 +4 位作者 刘林德 张莉 魏丽娟 胡德昌 邓世斌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2-38,43,共8页
利用ISSR标记和叶绿体DNA trn L-trn F非编码区分析36种葡萄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13个ISSR引物共产生了63条带,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和香农信息指数分别是1.5827,0.3463和0.5172.基于UPGMA的ISSR分析将... 利用ISSR标记和叶绿体DNA trn L-trn F非编码区分析36种葡萄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13个ISSR引物共产生了63条带,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和香农信息指数分别是1.5827,0.3463和0.5172.基于UPGMA的ISSR分析将葡萄种质材料分为6个主要的进化枝.葡萄在trn L-trn F区域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d=0.667,Pi=0.00206).由NJ,ML和贝叶斯分析得到的进化树都没有表现出不同地区葡萄品种与地域之间的地理相关性.中性检验葡萄的进化历史过程中发生过种群扩张事件.葡萄种质资源的保护应以就地保护为主.本研究为葡萄种质资源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ISSR trn L-trn f非编码区 遗传多样性 遗传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