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特性
1
作者 罗庆平 龙新平 +3 位作者 聂福德 刘桂香 蒋小华 祝明水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11-817,I0002,共8页
为了获得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特性,以环己烷为分散剂,采用超声混合工艺制备了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热性能、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对纳米铝热剂Al/Fe_(2)O_(3)对RDX... 为了获得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特性,以环己烷为分散剂,采用超声混合工艺制备了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热性能、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对纳米铝热剂Al/Fe_(2)O_(3)对RDX的热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起始热反应温度大于200℃,具有良好的热安定性;在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中,纳米Fe_(2)O_(3)对RDX的热催化分解作用大幅降低了RDX的分解活化能,导致其热分解反应温度降低;与原料超细RDX热分解相比,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中RDX的分解活化能降低了41.63 kJ/mol;多孔高比表面积的纳米Fe_(2)O_(3)与RDX中N—NO 2键的硝基N形成配位络合物,导致RDX中N—NO 2的断裂,加速了RDX的分解,对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起着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 纳米铝热剂 起爆药 热性能 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催化机理
下载PDF
Al_(2)O_(3)在储能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妍 魏诗诗 +2 位作者 赵昊雯 李健 王甲泰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33-1540,共8页
Al_(2)O_(3)作为陶瓷材料、催化剂、催化剂载体及研磨磨料等有广泛的应用。因氧化铝具有优良的抗酸碱腐蚀性和力学等性能且热稳定性好、来源丰富,所以近年来逐渐开始应用在储能材料领域,进一步拓展了氧化铝的应用范围。主要针对氧化铝... Al_(2)O_(3)作为陶瓷材料、催化剂、催化剂载体及研磨磨料等有广泛的应用。因氧化铝具有优良的抗酸碱腐蚀性和力学等性能且热稳定性好、来源丰富,所以近年来逐渐开始应用在储能材料领域,进一步拓展了氧化铝的应用范围。主要针对氧化铝包覆后的二次储能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以及改进隔膜的力学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报道了近年来氧化铝在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电解液、隔膜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材料 电极材料 al2o3 改性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Modification of Nano-α-Al2O3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Resin Composite Passivation Films
3
作者 Jiankang Fu Changshuai Ma +2 位作者 Yameng Zhu Jing Yuan Qianfeng Zha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24年第5期29-48,共20页
Silane coupling agent KH560 was used to modify the surface of nano-α-Al<sub>2</sub>O<sub>3</sub> in ethanol-aqueous solution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s. The particle size of nano-α-Al<sub&... Silane coupling agent KH560 was used to modify the surface of nano-α-Al<sub>2</sub>O<sub>3</sub> in ethanol-aqueous solution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s. The particle size of nano-α-Al<sub>2</sub>O<sub>3</sub> was determined by nano-particle size analyzer, and the effects of nano-α-Al<sub>2</sub>O<sub>3</sub> content, ethanol-aqueous solution ratio and KH560 dosage on the dispersion and particle size of nano-α-Al<sub>2</sub>O<sub>3</sub> were investigated. The material structure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 was determin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queous polyurethane resin and inorganic components are combined with modified nano-α-Al<sub>2</sub>O<sub>3</sub> dispersion to form chromium-free passivation solution. The solution is coated on the galvanized sheet, the adhesion and surface hardness are tested, the bonding strength of the coating and the surface hardness of the substrate are discussed.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matrix were investigated by electrochemical test, neutral salt spray test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est. The chromium-free passivation film formed after the modification of nano-α-Al<sub>2</sub>O<sub>3</sub> increases the surface hardness of galvanized sheet by about 85%.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film is better than that of a single polyurethane fil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hardness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polyurethane resin composite passivation film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nano-α-Al<sub>2</sub>O<sub>3</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Nano α-al2o3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Resin Particle Size Surface Hardness Corrosion Resistance
下载PDF
两种方法制备Al_2O_3-TiN复合物的蠕变行为 被引量:2
4
作者 丘泰 A.Mocellin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98-101,共4页
研究比较了 12 5 0~ 14 0 0℃、10~ 5 0MPa应力范围内由两种方法 (直接热压法和反应热压法 )制得的Al2 O3 -TiN复合物的压缩蠕变特性。结果表明 ,由两种方法制备的Al2 O3 -TiN复合物的蠕变特性及显微结构没有明显差异。只是在TiN加入... 研究比较了 12 5 0~ 14 0 0℃、10~ 5 0MPa应力范围内由两种方法 (直接热压法和反应热压法 )制得的Al2 O3 -TiN复合物的压缩蠕变特性。结果表明 ,由两种方法制备的Al2 O3 -TiN复合物的蠕变特性及显微结构没有明显差异。只是在TiN加入量较低时 ,直接热压法制得的样品的应变速度略高于反应热压法制得的样品的应变速度。TiN加入Al2 O3 中提高了应变速度。复合物的应力指数约为 2 ,表观活化能一般为 5 0 0~6 0 0kJ·mol-1。对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TiN 蠕变 制备方法 复合物 三氧化二铝 氮化钛 显微结构 直接热压法 反应热压法 复合陶瓷
下载PDF
Al2O3基质做模板制备Ag2S/Al2O3纳米复合物及表征
5
作者 刘福红 丁艳 +1 位作者 李秋玉 王一婷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9年第10期152-152,169,共2页
采用无污染的水热合成技术,对滴涂AgNO3的Al2O3模板煅烧相同时间不同温度、同一温度煅烧不同时间,制备了Ag2S/Al2O3纳米复合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及扫描电镜对复合物的形貌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得出制备Ag2S/Al2O3纳米复合物的优良条件。
关键词 Ag2S/al2o3纳米复合物 al2o3模板 水热法
下载PDF
Al2O3—TiN复合物蠕变行为的研究
6
作者 丘泰 Mocel.,A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0期224-226,共3页
研究了由两种方法(直接热压法和反应热压法)制得的Al2O3-TiN复合物在1250~1400℃、10~50MPa应力范围内的压缩蠕变特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Al2O3-TiN复合物的蠕变特性及显微结构没有明显差... 研究了由两种方法(直接热压法和反应热压法)制得的Al2O3-TiN复合物在1250~1400℃、10~50MPa应力范围内的压缩蠕变特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Al2O3-TiN复合物的蠕变特性及显微结构没有明显差异。只是在TiN加入量较低时,直接热压法制得的样品的应变速度略高于反应热压法制得的样品的应变速度。TiN加入Al2O3中提高了应变速度。复合物的应力指数约为2,表现活化能一般为500~600kJmol^-1。对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简要讨论了蠕变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 al2o3 TIN 复合材料 直接热压 反应热压
下载PDF
纳米Al_2O_3分散性对硅橡胶复合物介电性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郑钰彤 张沛红 马鑫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89,共6页
为了研究纳米粒子的分散性与纳米Al_O_3/硅橡胶复合物介电性的关系,分别采用将纳米Al_O_3粉体与硅橡胶直接混合的方法和先将纳米Al_O_3粉体制备成浓度为10%的分散液,再将分散液与硅橡胶混合的方法制备了质量分数为1%、2%、3%和4%的纳米A... 为了研究纳米粒子的分散性与纳米Al_O_3/硅橡胶复合物介电性的关系,分别采用将纳米Al_O_3粉体与硅橡胶直接混合的方法和先将纳米Al_O_3粉体制备成浓度为10%的分散液,再将分散液与硅橡胶混合的方法制备了质量分数为1%、2%、3%和4%的纳米Al_O_3/硅橡胶复合物,利用透射电镜TEM表征纳米Al_O_3粒子在复合物中的分散性,可以看出,方法二制备的复合硅橡胶中纳米Al_O_3分散良好.测试了复合物的空间电荷特性、介电谱特性和电导电流特性,测试结果表明,方法二制备的复合硅橡胶中空间电荷积聚减少,载流子迁移率增加,相对介电常数和电导电流密度减小,电老化阈值增大,说明复合硅橡胶的介电性受纳米粒子分散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2o3 硅橡胶复合物 分散性 介电性
下载PDF
Al/Bi2O3⁃HNIW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志强 黄寅生 +1 位作者 李瑞 毛立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32-1139,I0002,共9页
为了探索纳米铝热剂‑猛炸药复合物代替传统起爆药的可能性,以纳米Al粉、纳米Bi2O3、工业级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NIW)以及纳米HNIW为原料,采用溶剂‑非溶剂(Solvent‑nonsolvent Method,SN)和物理混合(Physical Mixing Method,PM)两种方... 为了探索纳米铝热剂‑猛炸药复合物代替传统起爆药的可能性,以纳米Al粉、纳米Bi2O3、工业级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NIW)以及纳米HNIW为原料,采用溶剂‑非溶剂(Solvent‑nonsolvent Method,SN)和物理混合(Physical Mixing Method,PM)两种方法分别制备了Al/Bi2O3‑HNIW复合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密闭爆发器试验、铅板试验等对制备的复合物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溶剂‑非溶剂法制备的复合物中Al/Bi2O3均匀地包覆在HNIW表面,Al/Bi2O3与HNIW的质量比为3∶7时,结合压力‑时间特性曲线,Al/Bi2O3‑HNIW(SN)复合物的增压速率为2.914 GPa·s-1,约为Al/Bi2O3‑HNIW(PM)的三倍,且升压时间短;其静电感度明显低于斯蒂芬酸铅(Lead Styphnate,LS)和叠氮化铅(Lead Azide,LA),甚至低于猛炸药太安(PETN);采用太安(PETN)作为过渡药,Al/Bi2O3‑HNIW(SN)能够可靠起爆黑索今(RDX)装药。采用溶剂‑非溶剂法制备的Al/Bi2O3‑HNIW因其优异的安全性和起爆性能,有望作为雷管起爆药替代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物 溶剂‑非溶剂法 al/Bi2o3‑HNIW含能材料 静电感度 起爆药
下载PDF
CoO/MoO_3/Al_2O_3复合物催化H_2O_2氧化模型柴油脱硫 被引量:1
9
作者 钟倩 刘进 《浙江化工》 CAS 2016年第12期30-35,共6页
以γ-Al_2O_3为载体,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oO/MoO_3/Al_2O_3催化剂。采用N_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对CoO/MoO_3/Al_2O_3进行表征分析。以二苯并噻吩(DBT)、4-甲基二苯并噻吩(4-MDBT)为模型柴油的有机硫化物,30%的过氧化氢为氧化... 以γ-Al_2O_3为载体,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oO/MoO_3/Al_2O_3催化剂。采用N_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对CoO/MoO_3/Al_2O_3进行表征分析。以二苯并噻吩(DBT)、4-甲基二苯并噻吩(4-MDBT)为模型柴油的有机硫化物,30%的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考察了CoO/MoO_3/Al_2O_3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并且研究了不同Mo/Co摩尔比、催化剂焙烧温度、投加量、反应时间及温度对氧化脱硫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_2O_2-CoO/MoO_3/Al_2O_3构成的氧化体系能有效氧化模型柴油中的有机硫化物,DBT和4-MDBT脱硫率分别达到98.8%、93.4%;Mo/Co摩尔比、催化剂焙烧温度、投加量、反应时间及温度对有机硫化物的氧化脱硫均有影响;CoO/MoO_3/Al_2O_3催化剂经过再生处理后可重复使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Moo3/al2o3 H2o2 二苯并噻吩 4-甲基二苯并噻吩 氧化脱硫
下载PDF
PPS/Al2O3导热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 被引量:25
10
作者 刘运春 殷陶 +3 位作者 陈元武 刘述梅 赵建青 傅轶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51,共4页
以微米级三氧化二铝(Al2O3)为导热填料,制备了聚苯硫醚(PPS)/Al2O3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了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对PPS/Al2O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硅烷偶联剂对Al2O3的表面改性提高了PPS/Al2O3导热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以微米级三氧化二铝(Al2O3)为导热填料,制备了聚苯硫醚(PPS)/Al2O3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了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对PPS/Al2O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硅烷偶联剂对Al2O3的表面改性提高了PPS/Al2O3导热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且材料的热导率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Al2O3的质量分数为70%时,未改性和改性Al2O3填充PPS导热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分别达到2.279 W/(m.K)和2.392 W/(m.K),后者的热导率在Al2O3含量较高时偏离Agari理论曲线。SEM分析表明,改性Al2O3在PPS中分散均匀,两者结合紧密。经应用研究表明,PPS/改性Al2O3质量比为40/60的导热复合材料完全可满足发动机零部件、高耐热电子元器件对材料导热与力学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S al2o3 复合材料 硅烷偶联剂 热导率
下载PDF
Ni-P-纳米Al_2O_3复合镀层耐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芳 俞宏英 +3 位作者 孙冬柏 王旭东 孟惠民 杨德钧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4,8,共5页
本文通过在Ni-P合金化学镀液中加入纳米α-Al2O3颗粒,获得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采用SEM对Ni–P–Al2O3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进行分析;采用EDX对复合镀层中的元素进行分析;用显微硬度计测量了不同Al2O3质量分数下镀层的硬度值;通过MM... 本文通过在Ni-P合金化学镀液中加入纳米α-Al2O3颗粒,获得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采用SEM对Ni–P–Al2O3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进行分析;采用EDX对复合镀层中的元素进行分析;用显微硬度计测量了不同Al2O3质量分数下镀层的硬度值;通过MM-W1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镀层的磨损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复合镀层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纳米Al2O3的加入可以增加镀层的硬度,并能有效地降低摩擦副之间的犁沟效应及摩擦表面发生粘着的面积,从而减少镀层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 纳米al2o3 磨损 摩擦
下载PDF
聚酰亚胺/纳米Al_2O_3复合薄膜的介电性能 被引量:54
12
作者 李鸿岩 郭磊 +2 位作者 刘斌 陈维 陈寿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66-170,共5页
为了提高聚酰亚胺(PI)的耐电晕性能,采用原位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聚酰亚胺/纳米Al2O3复合材料,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纳米Al2O3的分散状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纳米Al2O3填加量对该复合材料耐电晕性能和其它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提高聚酰亚胺(PI)的耐电晕性能,采用原位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聚酰亚胺/纳米Al2O3复合材料,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纳米Al2O3的分散状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纳米Al2O3填加量对该复合材料耐电晕性能和其它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Al2O3含量的增加,材料的耐电晕性能显著增强,在±910V(双极性)、15kHz条件下,纳米Al2O3质量分数为20%的PI薄膜的耐电晕寿命达到极大值,为纯PI薄膜寿命的25倍,聚酰亚胺/纳米Al2O3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和击穿场强没有明显的劣化,而相对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纳米al2o3 复合材料 介电性能 耐电晕
下载PDF
内氧化法制备Al_2O_3/Cu复合材料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红霞 田保红 +1 位作者 宋克兴 刘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4-68,共5页
Al2O3/Cu复合材料不仅具有和纯铜一样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而且由于弥散强化的作用使其拥有高的硬度和强度,特别是优越的高温强度,从而使其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工程材料之一。论述了Al2O3/Cu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及Cu-Al合金的内氧化机理,... Al2O3/Cu复合材料不仅具有和纯铜一样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而且由于弥散强化的作用使其拥有高的硬度和强度,特别是优越的高温强度,从而使其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工程材料之一。论述了Al2O3/Cu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及Cu-Al合金的内氧化机理,重点阐述丁内氧化过程中Al2O3颗粒的形核、长大和粗化,并采用内氧化法制备了性能优越的Al2O3/Cu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CU复合材料 内氧化 al2o3颗粒 弥散强化
下载PDF
IF钢凝固过程中Al_2O_3-TiN复合夹杂物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志强 袁磊 +1 位作者 刘涛 于景坤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94-1298,共5页
以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IF钢凝固过程中Al2O3-TiN复合夹杂物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以凝固分率0.9为界限,钢水凝固过程中Al2O3和TiN先后通过异质形核方式析出并结合形成Al2O3-TiN复合夹杂物;冷却速率越小,复合夹杂物粒径... 以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IF钢凝固过程中Al2O3-TiN复合夹杂物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以凝固分率0.9为界限,钢水凝固过程中Al2O3和TiN先后通过异质形核方式析出并结合形成Al2O3-TiN复合夹杂物;冷却速率越小,复合夹杂物粒径越大;在冷却速率一定时,可作为异质形核核心的夹杂物的粒径越大,凝固过程中析出的复合夹杂物的长大程度越小;复合夹杂物内层Al2O3粒径越小,外层TiN长大程度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 复合夹杂物 al2o3-TiN 机理 微观偏析
下载PDF
纳米Al_2O_3粒子增强化学镀Ni-P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 被引量:14
15
作者 高加强 刘磊 +3 位作者 沈彬 朱建华 胡文彬 丁文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5-269,共5页
通过化学复合镀制备纳米Al2O3粒子增强Ni-P复合镀层,并对所得纳米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FESEM)和透射电镜分析(TEM)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在复合镀层中含量较高且分布均匀;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差示扫描量... 通过化学复合镀制备纳米Al2O3粒子增强Ni-P复合镀层,并对所得纳米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FESEM)和透射电镜分析(TEM)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在复合镀层中含量较高且分布均匀;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表明,粒子没有改变复合镀层镀态结构(非晶态),但使得复合镀层晶化温度降低.根据等速升温和等温的DSC曲线对化学复合镀层的晶化过程做了动力学分析,晶化表观活化能和Avrami指数均有降低.在230°C热处理24h后,化学复合镀层发生晶化析出Ni3P,而同样条件下的Ni-P合金保持非晶态.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值比化学镀Ni-P镀层明显提高,热处理后镀层晶化硬度值大幅提高,400°C热处理1h后达到最高值(HV50超过1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纳米al2o3粒子 微结构 显微硬度
下载PDF
纳米Al_2O_3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和发展方向 被引量:13
16
作者 潘浩 范根莲 +2 位作者 谭占秋 李志强 张荻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42,共7页
纳米颗粒具有极高的增强效率,能够显著提高铝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纳米Al2O3/Al复合材料作为其中的代表,具有高弹性模量、高强度和低密度等优势,得到长期的关注和研究。详细介绍了纳米Al2O3/Al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各制备方法的... 纳米颗粒具有极高的增强效率,能够显著提高铝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纳米Al2O3/Al复合材料作为其中的代表,具有高弹性模量、高强度和低密度等优势,得到长期的关注和研究。详细介绍了纳米Al2O3/Al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各制备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对纳米Al2O3/Al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2o3 制备方法 纳米al2o3/al复合材料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Al_2O_3/TiO_2纳米复合涂层的制备、结构及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8
17
作者 易德亮 冶银平 +3 位作者 尹斌 刘光 周惠娣 陈建敏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2-368,共7页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溶胶-凝胶法合成的系列A l2O3/TiO2纳米复合粉体进行造粒,使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系列A l2O3/TiO2纳米复合涂层.对涂层结构和形貌分析表明所制备的A l2O3/TiO2纳米复合涂层形成了具有熔融区和半熔融区的双区形态的纳米...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溶胶-凝胶法合成的系列A l2O3/TiO2纳米复合粉体进行造粒,使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系列A l2O3/TiO2纳米复合涂层.对涂层结构和形貌分析表明所制备的A l2O3/TiO2纳米复合涂层形成了具有熔融区和半熔融区的双区形态的纳米复合结构.使用UMT-2MT试验机研究了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涂层的磨损率随TiO2含量的增加表现出先降低而后增大的趋势,TiO2质量百分数为10%的纳米复合涂层的磨损率最低;而涂层的摩擦系数随TiO2含量的增加变化不大.复合涂层的磨损机制为裂纹扩展导致的磨损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Tio2 等离子喷涂 纳米复合涂层 摩擦磨损
下载PDF
CaCl_2·6H_2O/多孔Al_2O_3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与热性能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娇 张焕芝 +4 位作者 孙立贤 焦庆祝 徐芬 陈培海 吴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590-593,共4页
将CaCl2·6H2O作为相变材料,3%的硼砂作为成核剂,以多孔Al2O3作为基体,通过真空浸渍法和多孔Al2O3的毛细吸附作用,制得不同比例的CaCl2·6H2O/多孔Al2O3复合相变材料,并进一步对其微观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分析。N2吸附脱附等温... 将CaCl2·6H2O作为相变材料,3%的硼砂作为成核剂,以多孔Al2O3作为基体,通过真空浸渍法和多孔Al2O3的毛细吸附作用,制得不同比例的CaCl2·6H2O/多孔Al2O3复合相变材料,并进一步对其微观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分析。N2吸附脱附等温线分析证明,多孔Al2O3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SEM照片和FTIR光谱说明CaCl2·6H2O被成功吸附入Al2O3的多孔结构中。DSC曲线显示,复合相变材料的熔融潜热可达99.81 J/g,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相变储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CaCl2·6H2o 多孔al2o3 热性能
下载PDF
Al_2O_3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9
作者 陈维平 韩孟岩 杨少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1-96,共6页
介绍了Al2O3陶瓷增韧技术和Al2O3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指出复合增韧是未来Al2O3陶瓷增韧技术的发展方向;金属表面自生Al2O3防护层技术是提高金属耐蚀性,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三维网络Al2O3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具有更优良的力... 介绍了Al2O3陶瓷增韧技术和Al2O3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指出复合增韧是未来Al2O3陶瓷增韧技术的发展方向;金属表面自生Al2O3防护层技术是提高金属耐蚀性,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三维网络Al2O3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具有更优良的力学性能;仿生设计和计算机模拟技术是开发新型网络Al2O3陶瓷骨架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陶瓷 复合材料 增韧 增强
下载PDF
导电聚苯胺与磁性γ-Fe_2O_3纳米复合物的电磁性能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杨青林 翟锦 +4 位作者 宋延林 万梅香 江雷 徐文国 李前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290-2292,共3页
Nanocomposites of PAn-DBSA/γ-Fe 2O 3 with electrical and ferromagnetic behavior(σ= 2.18×10 -3-5.00×10 -5 S/cm, M s=3.7-16.6 m 2·A/kg, H c=8 805.2-9 133.1 A/m) were prepared by a chemical modification-... Nanocomposites of PAn-DBSA/γ-Fe 2O 3 with electrical and ferromagnetic behavior(σ= 2.18×10 -3-5.00×10 -5 S/cm, M s=3.7-16.6 m 2·A/kg, H c=8 805.2-9 133.1 A/m) were prepared by a chemical modification-redoping method in a neutral medium.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EM, XRD, UV-Vis, four-probe method, and magnetomet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lectric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nanocomposites strongly depend on γ-Fe 2O 3 cont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γ-Fe 2O 3 content,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s decreased and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is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聚苯胺 Γ-FE2o3 纳米复合物 电磁性能 三氧化二铁 纳米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