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CO高价值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江郑刚 罗洋 +4 位作者 申海平 彭东岳 石利斌 李琦 管翠诗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61-1966,共6页
近年来柴油需求量逐年降低,LCO(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做为柴油池的主要成分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解决LCO产能过剩的关键是合理利用LCO中丰富的二环芳烃组分,开发“宜芳则芳”转化新技术。从LCO结构组成出发,系统总结了6种以LCO为原料生... 近年来柴油需求量逐年降低,LCO(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做为柴油池的主要成分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解决LCO产能过剩的关键是合理利用LCO中丰富的二环芳烃组分,开发“宜芳则芳”转化新技术。从LCO结构组成出发,系统总结了6种以LCO为原料生产各种高价值产物的技术发展近况,对其主要流程和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LTAG技术具有较高的高辛烷值汽油收率,但如何降低反应氢耗是较大的难题;LCO临氢转化为BTX是“油转化”技术的典型代表,但是氢耗高、BTX选择性偏低导致技术经济性不佳;LCO制备COPNA树脂技术在得到高性能B树脂同时副产高十六烷值柴油组分,但其使用的固化剂和交联剂仍存在价格昂贵的问题。最后对目前LCO生产高价值产物技术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 加氢转化 碳材料
下载PDF
加氢催化裂化柴油中茚的催化裂化反应行为研究
2
作者 耿素龙 唐津莲 +1 位作者 张现策 袁起民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1329,共9页
为进一步确定加氢催化裂化柴油(LCO)中生产轻质芳烃的理想组分,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和脉冲裂解实验装置,在反应温度为580℃时对比加氢LCO与茚的催化裂化反应行为,同时对茚的催化裂化反应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加氢LCO催化裂化反应类... 为进一步确定加氢催化裂化柴油(LCO)中生产轻质芳烃的理想组分,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和脉冲裂解实验装置,在反应温度为580℃时对比加氢LCO与茚的催化裂化反应行为,同时对茚的催化裂化反应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加氢LCO催化裂化反应类型完全不同,茚在该条件下主要发生缩合-脱氢反应生成重油和焦炭,缩合-脱氢反应选择性达到80%;其次发生氢转移反应生成茚满,是发生开环裂化反应生成轻质芳烃选择性的2倍;茚与茚满在反应过程中通过氢转移反应相互转化,且茚接近完全转化的反应温度远小于加氢LCO催化裂化生产轻质芳烃的反应温度,在低反应温度(460~520℃)时主要发生氢转移反应生成茚满,在高反应温度(520~640℃)时主要发生缩合-脱氢反应生成多环芳烃和焦炭;开环-裂化生成轻质芳烃的反应不是主导反应,表明茚类不是加氢LCO生产轻质芳烃的理想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催化裂化柴油(lco) 催化裂化 轻质芳烃 缩合-脱氢反应 氢转移反应 反应路径
下载PDF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高附加值利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梁宇 王紫东 +1 位作者 王锐 马守涛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21年第1期46-49,55,共5页
随着环保法规日益严格,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经一步加氢精制生产柴油燃料正面临诸多问题:由于LCO中硫、氮、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对于许多炼油厂来说已不能满足柴油产品调和的要求,所以对LCO综合利用迫在眉睫。近些年,LCO经加氢精制(... 随着环保法规日益严格,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经一步加氢精制生产柴油燃料正面临诸多问题:由于LCO中硫、氮、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对于许多炼油厂来说已不能满足柴油产品调和的要求,所以对LCO综合利用迫在眉睫。近些年,LCO经加氢精制(HDT)和加氢裂化(HYC)工艺生产高品质燃料(高辛烷值汽油和超低硫柴油)和化工产品(轻质芳烃(BTX):苯、甲苯、二甲苯)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就LCO生产高品质燃料和化工产品的工艺流程、催化剂种类、反应机制、工艺条件及发展方向进行阐述,为LCO产品升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 加氢精制 - 加氢裂化 高辛烷值汽油
下载PDF
全二维气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分析LCO中芳烃化合物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宗霜 王乃鑫 刘泽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9-295,M0005,共8页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GC×GC/HR-TOF MS)对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中的芳烃化合物进行详细表征。通过质谱图解析、沸点信息和标准物质保留时间对比,结合仪器高分辨率的优势,确定LCO中的主要芳烃类型及结构。对相同...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GC×GC/HR-TOF MS)对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中的芳烃化合物进行详细表征。通过质谱图解析、沸点信息和标准物质保留时间对比,结合仪器高分辨率的优势,确定LCO中的主要芳烃类型及结构。对相同Z值、但类型不同的芳烃在总离子流色谱图中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计算,结合SH/T 0606—2005法测定结果,得到不同类型芳烃在LCO中的含量。结果表明:LCO中除含有Z值为-6的烷基苯类、Z值为-12的萘类和Z值为-18的菲类和蒽类化合物外,还含有Z值为-8的芳烃包含茚满类和四氢萘类化合物,以茚满类为主;Z值为-10的芳烃主要为茚类,含有少量的二环烷基苯类;Z值为-14的芳烃包含联苯类、苊类和二苯并呋喃类化合物,以苊类为主;Z值为-16的芳烃主要为芴类,不含苊烯类化合物。该方法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芳烃类型和单体化合物的分子组成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 芳烃 类型分布 全二维气相色谱 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Co-hydrotreating light cycle oil-canola oil blends
5
作者 Huafi WANG Hena FAROOQI Jinwen CHEN 《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64-76,共13页
Canola oil and light cycle oil (LCO) blends were co-hydrotreated over a commercial hydrotreating catalyst (NiMo/Al2O3) to produce diesel fuel with a green diesel component. High hydrodeoxygenation, hydrodesul- phu... Canola oil and light cycle oil (LCO) blends were co-hydrotreated over a commercial hydrotreating catalyst (NiMo/Al2O3) to produce diesel fuel with a green diesel component. High hydrodeoxygenation, hydrodesul- phurization and hydrodenitrogenation catalytic activities were achieved for all three feedstocks test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350-380℃ with a hydrogen pressure of 7 MPa and a gas/oil ratio of 800 nL/L. The hydrocrack- ing conversion of the 360℃ + materials in the feedstocks increased by 5% and 15% when 5 and 7.5 wt-% canola oil was added to the LCO,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e pure LCO, the cetane index of the diesel product formed from hydrotreating the two canola oil-LCO blends increased by 2.5 and 4, respectively. Due to the higher hydrogen requirement to crack and deoxygenate the triglycerides contained in the canola oil, a higher hydrogen consumption was needed to hydrotreat the canola oil-LCO ble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TREATING co-hydrotreating co-proces-sing canola oil light cycle oil lco
原文传递
催化裂化柴油馏分加氢精制提高十六烷值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福江 张毓莹 +1 位作者 龙湘云 高晓冬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31,共5页
在中型加氢试验装置上,采用NiMoW/Al2O3加氢精制催化剂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加氢精制,以提高柴油的十六烷值.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氢油比等工艺参数对催化裂化柴油加氢精制产品十六烷值及其烃类反应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4 MPa氢分... 在中型加氢试验装置上,采用NiMoW/Al2O3加氢精制催化剂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加氢精制,以提高柴油的十六烷值.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氢油比等工艺参数对催化裂化柴油加氢精制产品十六烷值及其烃类反应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4 MPa氢分压条件下,经过不同深度加氢精制后产品柴油的十六烷值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十六烷值可以提高7~13个单位;催化裂化柴油中各烃类在具有高加氢活性的NiMoW/Al2 Os加氢精制催化剂作用下,对提高产品十六烷值有利的反应主要是芳烃加氢饱和反应;反应温度、体积空速、氢油比等操作条件对提高催化裂化柴油十六烷值有较大的影响,在氢分压一定的条件下,适宜的反应温度和氢油比、较低的空速等有利于芳烃加氢饱和反应,从而提高催化裂化柴油的十六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柴油 加氢精制 芳烃 十六烷值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及其加氢产物中芳烃类型与分子结构的表征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乃鑫 刘泽龙 +2 位作者 杨平 刘颖荣 庄立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8-1166,共9页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催化裂化柴油(LCO)及其加氢产物中芳烃的组成。根据色谱保留时间和质谱断裂特征,分析了LCO及其加氢产物中芳烃的类型与结构,并对C_(9)~C_(11)的C_(n)H_(2n-8)类及C_(n)H_(2n-12)类芳烃进行了分子结构鉴别...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催化裂化柴油(LCO)及其加氢产物中芳烃的组成。根据色谱保留时间和质谱断裂特征,分析了LCO及其加氢产物中芳烃的类型与结构,并对C_(9)~C_(11)的C_(n)H_(2n-8)类及C_(n)H_(2n-12)类芳烃进行了分子结构鉴别。结果表明:C_(n)H_(2n-8)类芳烃在LCO中为具有五元环结构的茚满类,在加氢产物中既有四氢萘类,也有茚满类,后者可由前者发生异构化反应生成;C_(n)H_(2n-10)类芳烃在LCO中是以含有双键的环烷芳烃为主,如茚类、二氢萘类,在加氢产物中则是以含有饱和环结构的芳烃,如二环烷基苯类为主;LCO及其加氢产物中的C_(n)H_(2n-16)类芳烃均为芴类;萘类侧链的碳数、个数与位置均会影响其加氢转化率。此研究可为芳烃的选择性加氢以及后续加工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柴油(lco) 芳烃 分子结构 气相色谱-质谱(GC-MS)
下载PDF
加氢精制深度对催化裂化柴油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郑仁垟 辛靖 +1 位作者 张润强 李明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共7页
在固定床小型加氢实验装置上,以不同的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模拟两段加氢处理技术生产低硫低芳烃柴油,考察加氢精制深度对柴油性质的影响。评价时第一反应器装填Ni-W催化剂,第二反应器装填Pt-Pd贵金属催化剂,通过调整空速和反应压力,得... 在固定床小型加氢实验装置上,以不同的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模拟两段加氢处理技术生产低硫低芳烃柴油,考察加氢精制深度对柴油性质的影响。评价时第一反应器装填Ni-W催化剂,第二反应器装填Pt-Pd贵金属催化剂,通过调整空速和反应压力,得到不同加氢精制深度的柴油。结果表明:经过深度加氢精制,柴油的密度、折射率、硫含量、氮含量、总芳烃含量均减小,氢含量、十六烷值提高;加氢精制后的柴油芳烃含量与化学氢耗、折射率、密度、十六烷值成线性关系;不同催化裂化柴油加氢精制后的芳烃含量与十六烷值的线性拟合斜率和截距各不相同,与柴油的烃类组成和碳数分布密切相关,截距代表了芳烃完全饱和时的十六烷值,斜率反映了芳烃饱和对十六烷值的贡献;对总芳烃质量分数为88.2%的催化裂化柴油LCO-Ⅰ,芳烃质量分数每降低1%,十六烷值可提高0.26个单位,芳烃完全饱和时十六烷值可达到42,对总芳烃质量分数为31.3%的混合柴油LCO-Ⅱ,芳烃质量分数每降低1百分点,十六烷值可提高0.66个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柴油 加氢精制 芳烃饱和 十六烷值
下载PDF
MIP催化裂化柴油与渣油联合加氢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施瑢 戴立顺 +1 位作者 刘涛 邓中活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1,共6页
以长岭渣油作为原料油,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研究了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MIP催化裂化重柴油的掺入对渣油加氢的影响。结果表明,MIP催化裂化重柴油的掺入使得脱硫率和脱(Ni+V)率均有提高,脱硫率最高提高了2.36百分点,脱(Ni+V)率最高提高... 以长岭渣油作为原料油,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研究了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MIP催化裂化重柴油的掺入对渣油加氢的影响。结果表明,MIP催化裂化重柴油的掺入使得脱硫率和脱(Ni+V)率均有提高,脱硫率最高提高了2.36百分点,脱(Ni+V)率最高提高了3.14百分点。收集渣油加氢生成油进行催化裂化试验,结果表明,按循环操作计算,MIP催化裂化汽油收率可增加8.69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加氢 MIP 催化裂化柴油
下载PDF
添加剂对渣油加氢脱金属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勇军 刘晨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1-654,共4页
以不同种类和不同含量高芳香性的催化裂化产物重循环油(HCO)和轻循环油(LCO)作为添加剂,考察了其对常压渣油加氢脱金属反应(HDM)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CO和LCO添加剂的加入,可改善渣油在反应过程中的扩散性能,促进渣油中沥青质的溶解,... 以不同种类和不同含量高芳香性的催化裂化产物重循环油(HCO)和轻循环油(LCO)作为添加剂,考察了其对常压渣油加氢脱金属反应(HDM)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CO和LCO添加剂的加入,可改善渣油在反应过程中的扩散性能,促进渣油中沥青质的溶解,从而提高渣油的HDM性能,其对加氢脱镍(HDNi)性能的提高更优于加氢脱钒(HDV)。同时发现,加入高芳香性添加剂后,渣油HDM过程中S、N和CCR的脱除率均有提高,反应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明显向低相对分子质量方向移动;随着LCO添加剂含量的增加,渣油的HDNi、HDV性能逐步提高,但当LCO质量分数增加到20%后,其提高渣油HDM性能的作用稍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加氢脱金属 添加剂 轻循环油 重循环油
下载PDF
催化裂化装置干气再吸收塔带液问题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亚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0-43,共4页
对催化裂化装置干气再吸收塔气体带液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以密度较高的催化裂化柴油为吸收剂时,再吸收塔内形成了相对较严重的发泡体系。数套工业运行装置采用顶循环油代替柴油作为吸收剂后,不仅消除了干气携带柴油的问题,而且吸收... 对催化裂化装置干气再吸收塔气体带液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以密度较高的催化裂化柴油为吸收剂时,再吸收塔内形成了相对较严重的发泡体系。数套工业运行装置采用顶循环油代替柴油作为吸收剂后,不仅消除了干气携带柴油的问题,而且吸收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建议推广以顶循环油代替轻柴油作为干气再吸收塔吸收介质的技术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干气 再吸收塔 液体夹带 吸收剂 顶循环油 轻柴油
下载PDF
中压加氢改质工艺对劣质柴油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雪茹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26,共2页
对焦化柴油和催化裂化柴油进行中压加氢改质工艺的中型试验 ,将劣质柴油改质后可生产石脑油馏分、喷气燃料组分以及高十六烷值、低硫、低氮的低凝柴油。试验表明该工艺对劣质柴油有较好的适应性。将催化裂化柴油和焦化柴油按 1∶1比例... 对焦化柴油和催化裂化柴油进行中压加氢改质工艺的中型试验 ,将劣质柴油改质后可生产石脑油馏分、喷气燃料组分以及高十六烷值、低硫、低氮的低凝柴油。试验表明该工艺对劣质柴油有较好的适应性。将催化裂化柴油和焦化柴油按 1∶1比例混合后进行中压加氢改质可生产高十六烷值、低硫、低氮的 -10号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压加氢改质工艺 柴油 加氢裂化工艺 压力 空速 反应温度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中多环芳烃加氢转化的分子水平表征 被引量:23
13
作者 蔡新恒 龙军 +4 位作者 王乃鑫 祝馨怡 刘泽龙 刘颖荣 田松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3-410,共8页
基于GC-FID/MSD对LTAG工艺开工调试过程中的催化裂化柴油及其加氢生成油进行详细的分子组成表征,通过质谱图解析、NIST谱库检索、沸点规律及保留时间文献对照等,结合内标法实现该催化柴油及其加氢生成油中的萘类、菲类和蒽类等多环芳烃... 基于GC-FID/MSD对LTAG工艺开工调试过程中的催化裂化柴油及其加氢生成油进行详细的分子组成表征,通过质谱图解析、NIST谱库检索、沸点规律及保留时间文献对照等,结合内标法实现该催化柴油及其加氢生成油中的萘类、菲类和蒽类等多环芳烃以及四氢萘、八氢菲和八氢蒽等环烷基单环芳烃的分子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催化柴油及其加氢生成油中C0~C3-萘类和C0~C3-菲/蒽类化合物的分布变化可直观反映LTAG技术加氢单元实现了多环芳烃的高效加氢转化,而四氢萘、八氢菲和八氢蒽等环烷基单环芳烃的分布变化则直观体现出LTAG技术加氢单元实现了对多环芳烃加氢转化深度的有效控制,这将利于催化裂解单元多产高辛烷值汽油和轻芳烃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柴油(lco) 多环芳烃(PAHs) 环烷基单环芳烃 加氢处理 深度控制 分子表征
下载PDF
Ni-Mo-W型与Co-Mo型催化剂多环芳烃选择性加氢饱和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葛泮珠 高晓冬 +1 位作者 任亮 李大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8-74,共7页
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采用Ni-Mo-W/γ-Al_2O_3与Co-Mo/γ-Al_2O_3加氢精制催化剂,在中型加氢实验装置上,考察加氢工艺参数对两种类型催化剂多环芳烃选择性加氢饱和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温度条件下,Ni-Mo-W型的多环芳烃饱和... 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采用Ni-Mo-W/γ-Al_2O_3与Co-Mo/γ-Al_2O_3加氢精制催化剂,在中型加氢实验装置上,考察加氢工艺参数对两种类型催化剂多环芳烃选择性加氢饱和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温度条件下,Ni-Mo-W型的多环芳烃饱和活性优于Co-Mo型的多环芳烃饱和活性;Co-Mo型的单环芳烃选择性与单环芳烃产率优于Ni-Mo-W型的单环芳烃选择性与单环芳烃产率;并且Ni-Mo-W型催化剂多环芳烃选择性加氢饱和性能更容易受到工艺参数的影响。为实现高多环芳烃饱和率下单环芳烃的产率最大化,芳烃饱和性能较高的Ni-Mo-W型催化剂适合选择较低的反应温度,芳烃饱和性能较低的Co-Mo型催化剂适合选择中等的反应温度和较高的反应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柴油 芳烃 加氢饱和 选择性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中多环芳烃选择性加氢饱和工艺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葛泮珠 任亮 高晓冬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7-51,共5页
采用Ni-Mo-W/γ-Al2O3加氢精制催化剂,在中型加氢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加氢工艺参数对催化裂化柴油中多环芳烃选择性加氢饱和反应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条件对多环芳烃转化为单环芳烃、单环芳烃进一步加氢生成饱和烃的各步反应影响... 采用Ni-Mo-W/γ-Al2O3加氢精制催化剂,在中型加氢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加氢工艺参数对催化裂化柴油中多环芳烃选择性加氢饱和反应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条件对多环芳烃转化为单环芳烃、单环芳烃进一步加氢生成饱和烃的各步反应影响效果不同,在反应温度为330℃、氢分压为6.4 MPa、体积空速为1.2h-1、氢油体积比为800的条件下,多环芳烃饱和率可达80.1%,总芳烃饱和率16.4%,单环芳烃产率42.6%,可实现高的多环芳烃饱和率下单环芳烃的产率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柴油 芳烃 加氢饱和 选择性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催化转化生产高附加值产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骞 毛安国 +3 位作者 唐津莲 白风宇 袁起民 达志坚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8-116,共9页
寻求符合催化裂化柴油(LCO)资源禀赋的高附加值转化技术是化解柴油产能过剩、拓宽轻质芳烃等高附加值产物来源的重要途径。重点介绍了基于不同技术路线的LCO转化工艺,详细阐述了原料性质、分子筛类型和操作条件等因素对加氢LCO催化转化... 寻求符合催化裂化柴油(LCO)资源禀赋的高附加值转化技术是化解柴油产能过剩、拓宽轻质芳烃等高附加值产物来源的重要途径。重点介绍了基于不同技术路线的LCO转化工艺,详细阐述了原料性质、分子筛类型和操作条件等因素对加氢LCO催化转化生产高附加值产物性能的影响。同时指出:LCO转化技术在多产轻质芳烃方面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对LCO进行加氢处理-催化裂化的加工路线可充分发挥催化裂化反应体系的诸多优势;目前,对加氢LCO催化裂化转化规律的认识仍局限于全馏分的LCO,要加深对加氢LCO窄馏分、组分油以及关键模型化合物催化裂化反应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柴油 加氢裂化 加氢处理 汽油 芳烃
下载PDF
NH_3对Ni-Mo-W/Al_2O_3和Co-Mo/Al_2O_3催化剂上多环芳烃选择性加氢饱和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葛泮珠 任亮 +1 位作者 高晓冬 李大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26,共6页
以硫化态Co-Mo/γ-Al_2O_3、Ni-Mo-W/γ-Al_2O_3为催化剂,选用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考察反应气氛中NH_3对多环芳烃选择性加氢饱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H_3的引入使多环芳烃饱和率略有下降,并且对不同类型催化剂的单环芳烃选择性存在不... 以硫化态Co-Mo/γ-Al_2O_3、Ni-Mo-W/γ-Al_2O_3为催化剂,选用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考察反应气氛中NH_3对多环芳烃选择性加氢饱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H_3的引入使多环芳烃饱和率略有下降,并且对不同类型催化剂的单环芳烃选择性存在不同的影响;在相同多环芳烃饱和率下,对于Ni-Mo-W/γ-Al_2O_3催化剂,NH_3浓度的提高可促进单环芳烃选择性的提高,而对加氢脱氮反应基本无影响;对于Co-Mo/γ-Al_2O_3催化剂,NH_3浓度的提高对单环芳烃的选择性基本无影响,但显著抑制了加氢脱氮反应。因此,对Ni-Mo-W/γ-Al_2O_3催化剂,可采取引入NH_3的方式来达到提高单环芳烃选择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柴油 选择性 加氢催化剂 加氢饱和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管式液相加氢流体流动与混合的研究
18
作者 汤云超 李华 +1 位作者 翁惠新 王基铭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共6页
采用高径比约17的管式液相加氢反应器,在实验室中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加氢脱硫幂函数型表观动力学模型为基础,通过反应前加与不加陶瓷膜管混氢器的反应结果来考察流体流动和混合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加混氢器时,管式液相反应器... 采用高径比约17的管式液相加氢反应器,在实验室中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加氢脱硫幂函数型表观动力学模型为基础,通过反应前加与不加陶瓷膜管混氢器的反应结果来考察流体流动和混合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加混氢器时,管式液相反应器内流体流动偏离平推流模型较大;加混氢器后管式液相反应器内流体流动偏离平推流模型较小,平均相对偏差仅为2.72%;说明造成偏离的主要原因是气液的混合而不是返混;采用轴向扩散模型的偏差与平推流模型相当,说明加混氢器后催化裂化柴油管式液相加氢反应器内流体流动可视为理想平推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柴油 流体流动 混合 管式反应器 加氢精制
下载PDF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不同加氢改质流程探讨
19
作者 张二学 黄深根 白宏 《中外能源》 CAS 2018年第12期65-69,共5页
长岭石化1.2Mt/a加氢和1.0Mt/a加氢柴油进1号催化装置回炼的影响因素包括工艺原理、原料性质、裂化性能和产品性质等,由于1.2Mt/a加氢精制装置和1.0Mt/a加氢转化装置本身反应过程对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加氢改质存在差异,两套加氢装置精制... 长岭石化1.2Mt/a加氢和1.0Mt/a加氢柴油进1号催化装置回炼的影响因素包括工艺原理、原料性质、裂化性能和产品性质等,由于1.2Mt/a加氢精制装置和1.0Mt/a加氢转化装置本身反应过程对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加氢改质存在差异,两套加氢装置精制后柴油的性质有所差异,在进入1号催化回炼时裂化性能和汽油转化率有所不同,1.0Mt/a加氢转化装置由于加氢深度较高,因此再次进催化回炼后更加有利。同时,对两套加氢装置精制后柴油进入催化装置回炼对装置的影响进行分析,对装置生产加工负荷、反-再系统操作条件、装置产品分布和产品性质等进行对比.提出适当降低加氢柴油精制深度、重汽油直接去罐区和提高加氢柴油回炼量和反应深度等操作优化建议,进一步降低炼厂柴汽比,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收率,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效益。为减少甚至消灭低品位的普通柴油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轻循环油 加氢改质 探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