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苜蓿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FIESC分离及菌株生物学特性测定
1
作者 索欣 牛启尘 +3 位作者 郭铖 盖云鹏 陈玲 尹淑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7-1338,共12页
为明确北京市顺义区苜蓿(Medicago sativa L.)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苜蓿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利用形态学特征观察结合多基因序列分析(rDNA-ITS,EF-1α和RPB2)的系统发育树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按... 为明确北京市顺义区苜蓿(Medicago sativa L.)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苜蓿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利用形态学特征观察结合多基因序列分析(rDNA-ITS,EF-1α和RPB2)的系统发育树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按照柯赫法则测定菌株致病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强致病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本研究共分离获得26株菌株,7株鉴定为镰刀菌,分别属于Fusarium incarnatum-equiseti species complex(FIESC)中的F.ipomoeae,F.compactum和F.flagelliforme以及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和腐皮镰刀菌F.solani,其中MsF1(F.ipomoeae)的致病力最强,接种苜蓿幼苗发病的病情指数为64.33。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MsF1在温度30℃、pH值为6~10、低氮条件下最适合生长,可耐受150 g·L^(-1)的NaCl胁迫;异菌脲对其抑制效果不明显,供试浓度下抑制率低于10%,而咯菌腈对其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 concentration,EC 50)为0.142μg·m·L^(-1)。本研究首次报道FIESC可侵染紫花苜蓿引起镰刀菌根腐病,为苜蓿根腐病的多样性研究和田间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镰刀菌根腐病 分离鉴定 致病性 fiesc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