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ed prediction models for car and sports utility vehicleat locations along four-lane median divided horizontal curves
1
作者 Avijit Maji Ayush Tyagi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8年第4期278-284,共7页
Sites with varying geometric features were analyzed to develop the 85 th percentile speed prediction models for car and sports utility vehicle(SUV) at 50 m prior to the point of curvature(PC), PC, midpoint of a curve(... Sites with varying geometric features were analyzed to develop the 85 th percentile speed prediction models for car and sports utility vehicle(SUV) at 50 m prior to the point of curvature(PC), PC, midpoint of a curve(MC), point of tangent(PT) and 50 m beyond PT on four-lane median divided rural highways. The car and SUV speed data were combined in the analysis as they were found to be normally distributed an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dependent parameters representing geometric features and speed at the preceding section were logically selected in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es to develop the models. Speeds at various locations were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some combinations of curve length, curvature and speed in the immediately preceding section of the highway. Curve length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peed at locations 50 m prior to PC, PC and MC. The effect of curvature on speed was observed only at MC. The curve geometry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peed from PT onwards. The speed at 50 m prior to PC and curvature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parameter that affects the speed at PC and MC, respectively. Before entering a horizontal curve, drivers possibly perceive the curve based on its length. Longer curve encourages drivers to maintain higher speed in the preceding tangent section. Further, drivers start experiencing the effect of curvature only after entering the curve and adjust speed accordingly. Practitioners can use these findings in designing consistent horizontal curve for vehicle speed harmo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le speed prediction model four-lane median divided highway Horizontal curv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85th percentile speed
下载PDF
Ultra-compact four-lane hybrid-integrated ROSA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microwave circuit design 被引量:2
2
作者 Zeping Zhao Jiaojiao Wang +2 位作者 Xueyan Han Zhike Zhang Jianguo Liu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1-6,共6页
An ultra-compact hybrid-integration receiver optical subassembly(ROSA) with four channels is demonstrated in our laboratory with the size of 23.3 mm × 6.0 mm × 6.5 mm. The ROSA is comprised of a planar light... An ultra-compact hybrid-integration receiver optical subassembly(ROSA) with four channels is demonstrated in our laboratory with the size of 23.3 mm × 6.0 mm × 6.5 mm. The ROSA is comprised of a planar lightwave circuit(PLC) arrayed waveguide grating(AWG) chip, a top-illuminated positive-intrinsic-negative photodetector array chip, and a three-dimensional microwave circuit that i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compact packaging. For each transmission lane, the -3 dB bandwidth of the ROSA is up to 20 GHz, and the maximum responsivity is up to 0.53 A/W. The proposed package structure can be used for smaller package sizes and would be an easy assembling solution for 100 GbE optical communication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compact four-lane hybrid-integrated ROSA THREE-DIMENSIONAL microwave circuit design
原文传递
基于静力推覆试验的4车道公路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模型研究
3
作者 卢钦武 陈智威 +2 位作者 关振长 蔡建国 杨志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15-3323,共9页
以典型4车道公路隧道为原型,开展缩尺模型的静力推覆试验,重点关注地层位移、地层裂缝、围岩压力随推覆位移的发展规律,并与2车道隧道的试验结果展开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地层以起拱线为界发生相反方向位移进而产生裂缝,因此计算模型... 以典型4车道公路隧道为原型,开展缩尺模型的静力推覆试验,重点关注地层位移、地层裂缝、围岩压力随推覆位移的发展规律,并与2车道隧道的试验结果展开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地层以起拱线为界发生相反方向位移进而产生裂缝,因此计算模型中起裂点位置应由边墙底部修正为起拱线处。(2)地层在推覆作用下沿隧道环向平顺滑移且大角度偏转倾斜,因此计算模型中潜在滑移面应由恒定竖直修正为线性倾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围岩压力计算模型假定在4车道隧道中的适用性,提出适用于4车道公路隧道的围岩压力修正计算模型。研究成果可为4车道公路隧道的抗震计算/验算提供试验依据与技术支撑,为围岩压力计算模型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车道公路隧道 缩尺模型试验 静力推覆试验 围岩压力 修正计算模型
下载PDF
变参数两跨四车道桥梁结构设计与分析
4
作者 李邦桐 李波 +2 位作者 孙树宏 艾心荧 罗振源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为探究两跨四车道桥梁在受到大型船舶撞击时的受力性能,结合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广东省分区赛赛题《撞击荷载下变参数两跨四车道桥梁结构设计与制作》要求,通过Midas Civil对承受移动荷载和撞击荷载的桥梁结构模型进行数值... 为探究两跨四车道桥梁在受到大型船舶撞击时的受力性能,结合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广东省分区赛赛题《撞击荷载下变参数两跨四车道桥梁结构设计与制作》要求,通过Midas Civil对承受移动荷载和撞击荷载的桥梁结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与结构优化设计,最后通过加载试验对仿真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模型节点受力集中且制作复杂,桥梁三级加载时极易出现节点脱落与变形过大导致弦被压断,利用浸润胶水后的竹粉包裹或竹皮缠绕节点可起到较好的加强作用;将主要受力杆件截面设计成T字形,可增加杆件间的接触面积,有效防止加载车道不同引发桥梁偏载时的节点脱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船舶 移动荷载 撞击荷载 两跨四车道 桥梁结构
下载PDF
四车道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施工力学响应特征分析
5
作者 朱峰 《工程建设》 2024年第4期12-19,共8页
由于四车道隧道断面跨度大且扁平,施工断面多,施工工序繁杂,衬砌结构及围岩受到多次扰动,导致其力学特性较小跨度隧道有明显不同。文章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以仁遵高速公路青山隧道为工程背景,对洞口浅埋偏压段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研究... 由于四车道隧道断面跨度大且扁平,施工断面多,施工工序繁杂,衬砌结构及围岩受到多次扰动,导致其力学特性较小跨度隧道有明显不同。文章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以仁遵高速公路青山隧道为工程背景,对洞口浅埋偏压段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研究隧道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和围岩塑性区的分布与发展规律。通过总结与分析计算结果,得到四车道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施工力学响应特征,并根据其不同的特征提出相应的合理的施工优化措施,以提高施工安全性与隧道工程质量。研究方法及结果可为类似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指导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车道隧道 浅埋偏压 力学响应特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跨四车道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指标研究
6
作者 黄哲学 刘伟 刘敏 《广东公路交通》 2024年第5期53-59,共7页
四车道隧道具有扁平、开挖面积大、薄拱等特点,开挖后围岩松动圈较大,围岩自稳能力较差,变形规律较复杂。目前针对大跨四车道隧道的监控量测控制指标暂未有统一标准,因此制定一套符合四车道隧道实际的控制指标值,有利于项目施工质量、... 四车道隧道具有扁平、开挖面积大、薄拱等特点,开挖后围岩松动圈较大,围岩自稳能力较差,变形规律较复杂。目前针对大跨四车道隧道的监控量测控制指标暂未有统一标准,因此制定一套符合四车道隧道实际的控制指标值,有利于项目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本文依托某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开展研究工作,该项目新建四车道隧道6座,隧道最大开挖宽度22.6m,最大开挖面积254.54m^(2),全工序机械化高度配套,施工技术难度高。本文通过研究相关规范及标准,掌握监控量测控制指标的一般规定,采用新设备、新方法对四车道隧道进行变形及应力监测,在现场实测数据统计分析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建立自动化监测系统及信息化反馈平台,针对不同围岩级别、不同开挖工法,提出某项目大跨四车道隧道监控量测控制指标和四级预警体系,实时对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和判定,实际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指导现场施工,同时也为后续其他类似改扩建工程大跨四车道隧道的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四车道 围岩稳定性 控制指标 分级预警
下载PDF
高速公路“四改八”项目沥青路面平整度施工控制研究
7
作者 费燕华 《价值工程》 2024年第6期45-47,共3页
为了更好地提高京哈高速哈尔滨段“四改八”项目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从沥青拌合楼型号、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碾压设备、施工组织安排等方面对平整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平整度控制措施,需要保证拌合站的产量、做好摊铺机和碾压... 为了更好地提高京哈高速哈尔滨段“四改八”项目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从沥青拌合楼型号、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碾压设备、施工组织安排等方面对平整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平整度控制措施,需要保证拌合站的产量、做好摊铺机和碾压设备的选择与使用、控制初始压实度、协调优化施工组织等。结果表明,此控制措施有效确保了京哈高速哈尔滨段“四改八”项目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保障了路面行车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改八” 高速公路 平整度 影响因素 施工工艺 改善措施
下载PDF
四车道特大断面大跨度隧道施工中支护体系力学性态研究 被引量:43
8
作者 周丁恒 曹力桥 +2 位作者 马永峰 房师涛 王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0-148,共9页
以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双洞八车道高速公路隧道为背景,详细介绍四车道特大断面大跨度隧道施工过程中支护体系应力现场监测的项目、方法及手段,对不同施工工序下隧道支护体系力学性态进行监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右导洞上台阶、左导... 以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双洞八车道高速公路隧道为背景,详细介绍四车道特大断面大跨度隧道施工过程中支护体系应力现场监测的项目、方法及手段,对不同施工工序下隧道支护体系力学性态进行监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右导洞上台阶、左导洞下台阶和核心土上台阶开挖引起支护体系应力分布较大变化,是隧道主要监测控制点;(2)封闭支护结构及对拉锚杆的使用是改善结构受力和抑制隧道变形有效途径,应尽早施作仰拱和形成封闭环。研究成果可为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四车道 特大断面大跨度隧道 应力监测 力学性态
下载PDF
大跨度隧道开挖围岩变形稳定监测与主动控制 被引量:18
9
作者 万明富 海洪 +1 位作者 刘剑平 刘斌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9-151,共3页
结合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金州单洞四车道公路隧道施工现场监测,对大跨度隧道开挖岩体变形的规律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大跨度隧道开挖后围岩失稳的原因,强调进行现场稳定性监测的必要性,阐明了锚喷网支护对于改善围岩受力状况、提高围岩... 结合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金州单洞四车道公路隧道施工现场监测,对大跨度隧道开挖岩体变形的规律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大跨度隧道开挖后围岩失稳的原因,强调进行现场稳定性监测的必要性,阐明了锚喷网支护对于改善围岩受力状况、提高围岩自身承载力的本质,指出在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中必须坚持监控量测与主动控制的原则,以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车道隧道 隧道开挖 岩体变形 稳定监测 主动控制
下载PDF
不同围岩情况下特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变形监测与控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周丁恒 曹力桥 +2 位作者 曲海锋 易礼 房师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10-2519,共10页
以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广州龙头山隧道为背景,详细介绍特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变形现场监测的项目、方法及手段,对洞口边坡及不同围岩情况下的隧道变形规律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大变形的工程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右导洞上台阶、左... 以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广州龙头山隧道为背景,详细介绍特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变形现场监测的项目、方法及手段,对洞口边坡及不同围岩情况下的隧道变形规律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大变形的工程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右导洞上台阶、左导洞下台阶和核心土上台阶开挖引起围岩较大变形,是隧道施工主要控制点;(2)特大断面隧道围岩变形与洞周半径近似成指数函数关系;(3)封闭支护结构及对拉锚杆的使用是改善结构受力和抑制隧道变形的有效途径,应尽早施作仰拱以形成封闭环。研究成果可为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四车道 特大断面 变形监测与控制
下载PDF
四车道扩挖隧道爆破振动对新建隧道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孟凡兵 林从谋 +2 位作者 郑强 黄志波 邓成豪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9-83,共5页
以泉厦高速公路大帽山隧道为工程背景,应用数值模拟方法从振动速度、振动应力和应力波3个方面分析得出沿扩挖隧道轴向动力特性,同时分析自由面对爆破地震波的影响.结果表明:距掌子面15m处振速衰减达50%,且在离掌子面10m处振速已经低于... 以泉厦高速公路大帽山隧道为工程背景,应用数值模拟方法从振动速度、振动应力和应力波3个方面分析得出沿扩挖隧道轴向动力特性,同时分析自由面对爆破地震波的影响.结果表明:距掌子面15m处振速衰减达50%,且在离掌子面10m处振速已经低于安全临界值;最大主应力峰值在距掌子面15m的范围内衰减最快,在离掌子面15以上时爆破振动影响逐渐趋于稳定;应力波在0.4ms时应力达到最大值13.3GPa,而在0.6ms时最大应力衰减到771.2MPa,只有0.4ms时的5.80%;自由面对爆破地震波的反射作用使能量损失55.6%,但先建隧道自由面使地震波反射叠加,从而使能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车道 隧道 扩挖 爆破 振动
下载PDF
四车道公路隧道动态施工力学研究 被引量:44
12
作者 吴梦军 黄伦海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057-3062,共6页
四车道公路隧道由于跨度特大和断面扁平,加上施工期间各道工序的相互影响、围岩的多次扰动等诸多因素,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动态施工力学行为极为复杂,围岩极易发生失稳乃至坍塌。利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实验系统(CTSSSRH)”和有限元... 四车道公路隧道由于跨度特大和断面扁平,加上施工期间各道工序的相互影响、围岩的多次扰动等诸多因素,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动态施工力学行为极为复杂,围岩极易发生失稳乃至坍塌。利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实验系统(CTSSSRH)”和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四车道公路隧道在不同施工方法下的施工动态过程进行相似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四车道公路隧道围岩与结构位移、应力、应变及破坏区等的分布与发展规律,得到四车道公路隧道在不同施工方法下的动态施工力学特征,并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公路隧道 四车道 动态施工力学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盖挖法在双岛四线平行换乘地铁车站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鹤 孙立柱 +1 位作者 薛茹镜 于娇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94-1400,共7页
本文对国内第一座采用盖挖法施工的双岛四线平行换乘地铁车站-国家图书馆站的设计进行了总结,通过对交通的影响、施工难度、工期及管线改移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创造性的提出了盖挖逆作法施工国家图书馆站的全新思路。采用增量法对... 本文对国内第一座采用盖挖法施工的双岛四线平行换乘地铁车站-国家图书馆站的设计进行了总结,通过对交通的影响、施工难度、工期及管线改移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创造性的提出了盖挖逆作法施工国家图书馆站的全新思路。采用增量法对施工进行了全过程模拟,对车站围护结构的受力、变形进行了分析,并且采用大型通用计算程序ANSYS对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是安全可靠的。本文对今后类似工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岛四线 换乘车站 盖挖法 增量法
下载PDF
换道规则对高速公路双车道交通流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柳 黄中祥 况爱武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52-1759,共8页
根据车道功能和使用权将四车道高速公路换道规则分为对称、不对称、旧法规和新法规4类,根据换道动机将换道分为有倾向型和无倾向型后,统一合理描述这4类规则。提出相应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用VC++编程实现元胞自动机模拟,考虑快车(小客车)... 根据车道功能和使用权将四车道高速公路换道规则分为对称、不对称、旧法规和新法规4类,根据换道动机将换道分为有倾向型和无倾向型后,统一合理描述这4类规则。提出相应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用VC++编程实现元胞自动机模拟,考虑快车(小客车)和慢车(大货车)的长度、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临界密度和慢车速度都与换道规则无关;不同换道规则造成的差异随着密度和慢车比率的增大而减小;在慢车比率较小的中低密度区,与对称规则相比,其他3种规则通过换道改变车辆分布,可大幅度减少冲突,提高快车速度;其他3种规则下快车速度仅在慢车比率较小且靠近临界密度的中密度区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车道高速公路 双车道交通流 大货车 换道规则 元胞自动机 模拟
下载PDF
四车道公路隧道特点及其所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新荣 孙翔 +1 位作者 蒋树屏 张永兴 《地下空间》 CSCD 2003年第4期437-439,443,共4页
我国的交通隧道建设事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 ,出现了四车道公路隧道。与三车道和两车道公路隧道相比 ,它具有提高车速、缩短里程、节约燃料、节省时间等优点。但由于四车道公路隧道的建设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 ,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本文... 我国的交通隧道建设事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 ,出现了四车道公路隧道。与三车道和两车道公路隧道相比 ,它具有提高车速、缩短里程、节约燃料、节省时间等优点。但由于四车道公路隧道的建设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 ,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本文综述了四车道公路隧道的特点和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车道公路隧道 交通隧道 地下洞室 岩石力学 大跨度地下结构
下载PDF
动态监测及其在四车道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丁文其 谢东武 +1 位作者 严宗雪 曲海锋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118-123,共6页
目前四车道公路隧道的设计和施工经验相对不足,因而监控量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动态监测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在文中得到阐述,认为监测工作是一个循环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给出了完善的动态监测工作流程图,为工程类比和分析提供依据... 目前四车道公路隧道的设计和施工经验相对不足,因而监控量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动态监测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在文中得到阐述,认为监测工作是一个循环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给出了完善的动态监测工作流程图,为工程类比和分析提供依据。同三、京珠国道主干线绕广州公路东环段龙头山隧道属单洞四车道特大断面公路隧道,进出口Ⅱ类围岩段地质条件恶劣,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结合该工程,比较分析了设计的监测方案和结合工程实际所采取的监测方案,将动态监测应用于实践,论述了贯彻动态监测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奥法 特大断面 动态监测 四车道 公路隧道
下载PDF
单拱四车道公路隧道地震响应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小礼 罗恒 李老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4-1318,共5页
针对隧道结构往往受不同方向的地震激励,但地震激励方向很难事先确定,其最大危害方向也难以确定等问题,以天津波为激励地震波,在水平向、竖向和斜向45?激励下,计算大断面隧道的底面、顶面、墙脚和边墙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应力的分布... 针对隧道结构往往受不同方向的地震激励,但地震激励方向很难事先确定,其最大危害方向也难以确定等问题,以天津波为激励地震波,在水平向、竖向和斜向45?激励下,计算大断面隧道的底面、顶面、墙脚和边墙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应力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斜向45?激励条件下,单拱四车道公路隧道在地震波作用下,水平方向最大位移、速度、加速度响应值分别为0.25mm,1.84mm/s和15.4mm/s2,竖向最大位移、速度、加速度响应值分别为3.39mm,13.75mm/s和99mm/s2,比同烈度下其他方向的地震响应值大得多。该结果可为大断面隧道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拱四车道公路隧道 地震 衬砌响应
下载PDF
高速公路特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数值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彤 刘伟 刘新东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0-213,共4页
针对单洞4车道公路隧道(最大开挖宽度22.9 m,最大开挖面积230 m2)Ⅱ,Ⅲ类围岩地表平坦段双侧壁导坑施工方案,应用平面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其施工全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性状和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优化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软弱围岩条件下4... 针对单洞4车道公路隧道(最大开挖宽度22.9 m,最大开挖面积230 m2)Ⅱ,Ⅲ类围岩地表平坦段双侧壁导坑施工方案,应用平面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其施工全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性状和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优化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软弱围岩条件下4车道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法能有效控制围岩位移,两侧导坑交替开挖工序优于一侧导坑先行开挖工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车道公路隧道 双侧壁导坑法 施工过程 有限元
下载PDF
软弱围岩中偏压隧道的剪胀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小礼 眭志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501-504,共4页
在偏压情况下对不同埋深的4车道和2车道偏压公路隧道建立其力学模型,研究其松动围岩力学特征。在考虑应力剪胀对隧道围岩的影响后,计算出洞周围岩位移、收敛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相同的条件,4车道偏压公路隧道的围岩剪切破坏带比2车道... 在偏压情况下对不同埋深的4车道和2车道偏压公路隧道建立其力学模型,研究其松动围岩力学特征。在考虑应力剪胀对隧道围岩的影响后,计算出洞周围岩位移、收敛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相同的条件,4车道偏压公路隧道的围岩剪切破坏带比2车道更容易与地面贯通;随着剪胀角的递增,围岩位移矢量和隧道拱顶下沉量逐渐减小,拱脚水平位移逐渐增大;大跨度隧道围岩位移受剪胀角的影响比小断面隧道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胀 偏压隧道 松动围岩 4车道隧道
下载PDF
平原区等级公路接入口安全影响分析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铁军 唐琤琤 +2 位作者 罗洵 吴玲涛 米晓艺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9-122,128,共5页
针对平原区等级公路复杂的交通环境与接入口密集程度比较高有关,且接入口相关的事故比例也较高的情况,进行了平原区接入口对安全影响特性的系统研究。本研究收集了大量平原区公路的道路和年交通事故、交通组成等数据信息,对平原区公路... 针对平原区等级公路复杂的交通环境与接入口密集程度比较高有关,且接入口相关的事故比例也较高的情况,进行了平原区接入口对安全影响特性的系统研究。本研究收集了大量平原区公路的道路和年交通事故、交通组成等数据信息,对平原区公路接入口对安全的影响情况进行了量化研究,包括双车道公路接入口安全影响性研究和四车道公路接入口安全影响性研究,分析指标包括针对事故率的分析和死亡率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接入口对安全的影响呈现出分段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影响 事故分析 接入口 双车道公路 四车道公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