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Dx差分攻击算法改进及GPGPU上的有效实现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林 韩文报 +1 位作者 祝卫华 王政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77-1182,共6页
Hash函数广泛应用于商业、安全等领域,其中MDx系列Hash算法应用最为广泛.因此对MDx系列Hash算法的攻击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上都有重要的意义.自王小云教授提出差分攻击算法并攻破MD5、MD4等MDx系列算法以来,对该算法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Hash函数广泛应用于商业、安全等领域,其中MDx系列Hash算法应用最为广泛.因此对MDx系列Hash算法的攻击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上都有重要的意义.自王小云教授提出差分攻击算法并攻破MD5、MD4等MDx系列算法以来,对该算法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文中以攻击MD5的差分攻击算法为例,改进了Klima提出的MD5隧道差分攻击算法,分析其在GPGPU上实现的可行性和技术要求并在Visualstudio6.0的环境下利用CUDA语言开发完成.算法的CUDA程序在GeForce9800GX2平台下运行,平均每1.35s能找到一对MD5碰撞.通过同4核Core2QuadQ9000(2.0GHz)PC上的实现相比较,在GeForce9800GX2上的实现能达到11.5倍的性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5 HASH函数 差分攻击 隧道技术 多消息修正方法 CUDA GPGPU Mersenne TWISTER
下载PDF
基于PSR-MDS模型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晶 耿燕 郑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86,共6页
水资源承载力是评价地区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遵循反映水资源承载力问题本质、对水资源承载力变化敏感、减少重复的原则,从水资源承载压力(P)、支撑力(S)和调控力(R)3个方面确定了12个评价指标;然后根据离差平方和最小原则,运用粒子群... 水资源承载力是评价地区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遵循反映水资源承载力问题本质、对水资源承载力变化敏感、减少重复的原则,从水资源承载压力(P)、支撑力(S)和调控力(R)3个方面确定了12个评价指标;然后根据离差平方和最小原则,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寻找最优的组合系数,将因子分析与熵值法进行组合,综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通过对综合得分进行相似度结构分析(MDS),客观划分承载力的等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PSR-MDS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河北省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案例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PSR-mdS模型 综合赋权法 相似度结构分析 河北省
下载PDF
马立克氏病(MD)胚胎免疫最佳免疫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贤 鲍恩东 +2 位作者 刘侠丽 任杰 孙海 《宁夏农林科技》 1996年第1期27-30,共4页
经尿囊腔接种、钝端垂直进针接种和长轴中点垂直进针接种3种途径,对有 MD母源抗体的18日龄鸡胚免疫接种 MD 疫苗(HVT),结果表明不同免疫途径胚胎接种均有效,但以钝端垂直进针组的孵化率和健雏率最高,并有利于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胚胎... 经尿囊腔接种、钝端垂直进针接种和长轴中点垂直进针接种3种途径,对有 MD母源抗体的18日龄鸡胚免疫接种 MD 疫苗(HVT),结果表明不同免疫途径胚胎接种均有效,但以钝端垂直进针组的孵化率和健雏率最高,并有利于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胚胎免疫接种HVT 不会降低孵化率和健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 胚胎免疫 免疫途径 鸡病
下载PDF
40例MDS细胞形态观察
4
作者 哈申高娃 王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68-169,共2页
为观察MDS骨髓有核细胞病态改变 ,用瑞氏—姬姆萨混合染色法进行骨髓细胞学分析 .结果 :粒、红、巨核三系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表现 .粒系主要以细胞内外浆、空泡、核肿胀、核浆发育不平衡为主 .红系主要以双核、碳核、花瓣核、多核为... 为观察MDS骨髓有核细胞病态改变 ,用瑞氏—姬姆萨混合染色法进行骨髓细胞学分析 .结果 :粒、红、巨核三系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表现 .粒系主要以细胞内外浆、空泡、核肿胀、核浆发育不平衡为主 .红系主要以双核、碳核、花瓣核、多核为主 .巨核系主要以多圆核 ,小巨核、单圆核为主 .提示 :MDS至少有二系以上的病态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S 骨髓细胞 细胞形态 病态改变 瑞氏-姬姆萨混合染色法 病态造血 粒系 红系 巨核系
下载PDF
Multi-scale Simulation on Bonding Mechanism of Solid-Liquid Cast-Rolling of Cu/Al Cladding Strip based on FEM and MD 被引量:3
5
作者 YAN Meng HUANG Huagui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9年第4期830-839,共10页
To explore the complex thermal-mechanical-chemical behavior in the solid-liquid cast-roll bonding(SLCRB) of Cu/Al cladding strip,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from both macro and micro scales. In macro-scale, ... To explore the complex thermal-mechanical-chemical behavior in the solid-liquid cast-roll bonding(SLCRB) of Cu/Al cladding strip,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from both macro and micro scales. In macro-scale, with birth and death element method, a thermo-mechanical coupled finite element model(FEM) was set up to explore the temperature and contact pressure distribution at the Cu/Al bonding interface in the SLCRB process. Taking these macro-scale simulation results as boundary conditions, we simulated the atom diffusion law of the bonding interface by molecular dynamics(MD) in micro-scal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emperature in Cu/Al bonding interface deceases from 700 to 320 ℃ from the entrance to the exit of caster, and the peak of contact pressure reaches up to 140 MPa. The interfacial diffusion thickness depends on temperature and rolling reduction, higher temperature results in larger thickness, and the rolling reduction below kiss point leads to significant elongation deformation of cladding strip which yields more newborn interface with fresh metal and make the diffusion layer thinner.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Cu strip was found to be benefit to atoms diffusion in the Cu/Al bonding interface. Meanwhile, combined with the SEM-EDS observa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in the bonding interface of the experimental samples acquired from the castrolling bite,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rolling reduction and severe elongation deformation in the solid-solid contact zone below kiss point guarantee the satisfactory metallurgical bonding with thin and smooth diffusion layer. The bonding mechanisms of reactive diffusion, mechanical interlocking and crack bonding are proved to coexist in the SLCRB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L cladding strip SOLID-LIQUID cast-roll BONDING (SLCRB) BONDING MECHANISM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molecular dynamics (md)
下载PDF
一种基于MDS算法的室内Wi-Fi指纹地图构建方法
6
作者 卢峰 袁平 殷锋 《现代计算机》 2018年第5期71-74,共4页
基于指纹的室内定位的算法具有准确度高,容易部署等特点。利用多维标度算法[2](MDS)分别将楼宇的平面图映射成为标准化位置空间(SPS)和用户采集的Wi-Fi指纹映射成为标准化指纹空间(SFS)。利用采集的特殊的指纹信息(走廊、房门等)通过最... 基于指纹的室内定位的算法具有准确度高,容易部署等特点。利用多维标度算法[2](MDS)分别将楼宇的平面图映射成为标准化位置空间(SPS)和用户采集的Wi-Fi指纹映射成为标准化指纹空间(SFS)。利用采集的特殊的指纹信息(走廊、房门等)通过最小二乘法[6]计算出SFS到SPS的映射关系,建立起Wi-Fi指纹到具体位置的映射,在实际使用依据用户实时采集的Wi-Fi信号通过映射关系得出具体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定位 Wi—Fi指纹 mdS 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FP-LMTO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Cu<sub>x</sub>Ag<sub>1–x</sub>I Alloys
7
作者 Mohammed Ameri Noureddine Bouzouira +3 位作者 Mohammed Doui-Aici Rabah Khenata Abdelkader Yakoubi Mohammed Maachou 《Materials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11年第7期748-756,共9页
The structur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the ternary CuxAg1–xI, alloy have been calculated, using the full-potential linear muffin-tin-orbital (FP-LMTO) method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within both the l... The structur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the ternary CuxAg1–xI, alloy have been calculated, using the full-potential linear muffin-tin-orbital (FP-LMTO) method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within both the local density approximation and the 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 (GGA). The equilibrium lattice constants and the bulk modulus are compared with previous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The concentration dependence of the electronic band structure and the direct-indirect band gaps is also investigated. Using the approach of Zunger and co-workers the microscopic origins of the gap bowing were also expl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lmto) method CuxAg1–xI Alloy
下载PDF
鸡马立克氏病(MD)与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相关性研究Ⅱ.病毒抗原定位与病变特点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夏志平 王水琴 +3 位作者 潘兴华 薄清如 成军 刘宝岩 《中国兽医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337-340,共4页
运用BA免疫组化技术与HE染色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实验性攻击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后鸡体内病毒抗原分布与病变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DV能引起胸腺髓质区、脾动脉周围淋巴鞘、法氏囊生发中心淋巴细胞坏死、网状细胞增... 运用BA免疫组化技术与HE染色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实验性攻击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后鸡体内病毒抗原分布与病变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DV能引起胸腺髓质区、脾动脉周围淋巴鞘、法氏囊生发中心淋巴细胞坏死、网状细胞增生,并逐渐在全身各部位产生多发性淋巴样细胞增生灶。病毒抗原阳性反应与网状细胞增生明显相关。MDV抗原阳性细胞主要包括网状细胞、浓缩碎裂的淋巴细胞及浸润的淋巴样细胞。这些细胞胞浆和胞核均呈强阳性着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 病毒 抗原 免疫组化染色 病理 鸡病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号融合的往复式压缩机气阀健康评估
9
作者 尧阳烽 余永华 +3 位作者 王康 聂方 胡嘉 徐德峰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03-2011,共9页
压缩机气阀测点处信号是多个激励源的综合响应,因此,仅依靠单一信号难以准确评估压缩机的健康状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号融合的往复式压缩机气阀健康状态评估方法。首先,以某型四级高压往复式压缩机为研究对象,通过故... 压缩机气阀测点处信号是多个激励源的综合响应,因此,仅依靠单一信号难以准确评估压缩机的健康状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号融合的往复式压缩机气阀健康状态评估方法。首先,以某型四级高压往复式压缩机为研究对象,通过故障模拟实验,获取了其进排气阀不同健康状态的热工参数和声发射信号;然后,提取了不同信号源的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及热工参数,以气阀健康状态下各特征参数的均值作为健康基准,计算了气阀不同健康状态样本与健康基准的马氏距离(MD),基于多源信号融合理论,将不同信号计算所得的马氏距离相融合,进行了样本重构;最后,基于决策树构建了压缩机气阀健康状态评估模型,评估了气阀的健康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各单一信号源的评估准确率分别为70.6%、87.2%和85.2%,而基于多源信号融合重构后,样本不同健康状态的区分度显著提高。基于决策树构建的气阀健康状态评估模型可以有效识别气阀的健康状态,识别的准确率可达100%,具有良好的健康状态评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式压缩机 气阀特征参数提取 马氏距离 健康状态评估方法 决策树 数据采集系统 故障模拟实验 样本重构
下载PDF
全势能线性Muffin-Tin轨道组合分子动力学方法及其在半导体团簇结构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斌 曹培林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6-290,共15页
研究原子团簇的结构及其与之相关的物理和化学的性质是当前国际上一个活跃的研究前沿。全势能线性Muffin Tin轨道组合法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方法之一。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全势能线性Muffin Tin轨道组合法的原理 ,以... 研究原子团簇的结构及其与之相关的物理和化学的性质是当前国际上一个活跃的研究前沿。全势能线性Muffin Tin轨道组合法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方法之一。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全势能线性Muffin Tin轨道组合法的原理 ,以及本研究小组用此方法在半导体原子团簇结构研究中的部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势能线性Muffin-Tin轨道组合分子动力学方法 稳定结构 半导体原子团族
下载PDF
孜然精油成分分析及超临界萃取联合分子蒸馏纯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胡雪芳 戴蕴青 +4 位作者 李淑燕 陈芹芹 姜莎 曹阳 倪元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30-234,共5页
利用超临界联合分子蒸馏技术提取纯化孜然精油,采用GC-MS和双柱复检法对孜然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通过质谱库检索联合保留指数法分析,DB-5柱上共鉴定出44种组分,INNO-WAX柱上共鉴定出39种组分,其中20种组分在两只柱子上共同存... 利用超临界联合分子蒸馏技术提取纯化孜然精油,采用GC-MS和双柱复检法对孜然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通过质谱库检索联合保留指数法分析,DB-5柱上共鉴定出44种组分,INNO-WAX柱上共鉴定出39种组分,其中20种组分在两只柱子上共同存在。以正十二烷为内标物建立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孜然油中主要呈香物质(β-蒎烯、对伞花烃、γ-萜品烯、枯茗醛)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色谱条件下,4种芳香物质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96。经过分子蒸馏纯化后,孜然精油主要成分枯茗醛的含量由纯化前的11.48%提高到30.30%,纯化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蒸馏(md) 内标标准曲线法 定性 定量 芳香成分
下载PDF
快速凝固过程中纯铜相结构转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小平 韩其勇 +2 位作者 刘洪波 陈魁英 胡壮麒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A356-A362,共7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纯铜的凝固过程,考察了在不同冷却速度条件下纯铜相转变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特点。原子间相互作用势采用EAM势结构分析采用键取向序和对分析技术.计算结果表明,EAM势完全适用于处理较复杂的无序体系.液...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纯铜的凝固过程,考察了在不同冷却速度条件下纯铜相转变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特点。原子间相互作用势采用EAM势结构分析采用键取向序和对分析技术.计算结果表明,EAM势完全适用于处理较复杂的无序体系.液态的偶关联函数计算与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非晶转变点的计算值与其它理论方法得出的预测值十分接近。给出了液态、过冷液态、非晶态和晶态转变时的微观结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凝固 分子动力学 相变
下载PDF
纳米磨削磨屑形成分子动力学仿真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伟文 郭钢 +1 位作者 黄云 黄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7-132,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金刚石磨粒对单晶铜工件的纳米磨削过程。基于模拟结果分析了工件在磨削过程中应力及温度的变化,并据此建立了纳米磨削工作模型,研究了纳米磨削过程中磨屑的形成机理。模拟结果发现,磨粒在较大的压力作用下,磨...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金刚石磨粒对单晶铜工件的纳米磨削过程。基于模拟结果分析了工件在磨削过程中应力及温度的变化,并据此建立了纳米磨削工作模型,研究了纳米磨削过程中磨屑的形成机理。模拟结果发现,磨粒在较大的压力作用下,磨削后工件表层有一定深度的形变产生,并存在{1 1 1}晶面滑移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屑形成 纳米磨削 分子动力学方法 等效应力
下载PDF
页岩油(气)微尺度流动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0
14
作者 林缅 江文滨 +2 位作者 李勇 易智星 张召彬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8,1-2,共11页
本文调研了国内外近些年在页岩油(气)微尺度流动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分子动力学方法(MD)、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孔隙网络模型(PNM)3种计算模型的角度展开分析,同时结合作者的前期工作,分析了影响页岩油(气)流动输运的关键因素,指出3... 本文调研了国内外近些年在页岩油(气)微尺度流动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分子动力学方法(MD)、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孔隙网络模型(PNM)3种计算模型的角度展开分析,同时结合作者的前期工作,分析了影响页岩油(气)流动输运的关键因素,指出3种方法的局限性及存在的问题,认为PNM方法可作为微尺度流动研究的基础模型,并将3种方法之间的联系有机地体现在研究路线框图中,为页岩油(气)微尺度流动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分子动力学方法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孔隙网络模型 升尺度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禾 龙珠 +1 位作者 王宇新 苏丽丽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46-248,共3页
FPGA加速分子动力学模拟在材料科学、分子科学等方面应用广泛,一直是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分子间作用力(LJ力)的计算是整个过程耗时最长的部分,文中设计的系统将其放在FP-GA上完成,其余部分由CPU完成.根据L... FPGA加速分子动力学模拟在材料科学、分子科学等方面应用广泛,一直是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分子间作用力(LJ力)的计算是整个过程耗时最长的部分,文中设计的系统将其放在FP-GA上完成,其余部分由CPU完成.根据LJ力的特点,FPGA加速的计算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设计:利用邻近粒子搜索算法-元胞列表算法选取粒子对,并使用过滤模块进一步减少计算量;计算LJ力时采用先离散后插值的方法计算公式中的高次幂同时避免了开方运算.所有部件组成流水线结构,进一步提高整体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A 分子动力学 LJ力 元胞列表算法
下载PDF
铌和钨(001)面熔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4
16
作者 阳喜元 胡望宇 袁晓俭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71-1176,共6页
采用改进分析型嵌入原子方法(MAEAM),对铌、钨晶体的(001)面预熔和熔化过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计算不同温度的原子位置、层原子密度、层结构因子、径向分布函数等物理量,研究(001)面的微观结构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001)面在... 采用改进分析型嵌入原子方法(MAEAM),对铌、钨晶体的(001)面预熔和熔化过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计算不同温度的原子位置、层原子密度、层结构因子、径向分布函数等物理量,研究(001)面的微观结构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001)面在低于其完整晶体的熔化温度出现预熔。另外,通过将该面预熔摩尔分数对温度进行拟合发现,可以近似地预测(001)面的预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化 预熔 改进分析型嵌入原子法(MAEAM) 分子动力学(md)
下载PDF
Ti(0001)表面低能沉积Ti原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河 颜超 +2 位作者 赖新春 刘天伟 张庆瑜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1-216,共6页
采用嵌入原子势,运用分子动力学(MD)研究了Ti(0001)表面低能沉积不同能量Ti原子时表面吸附、溅射和空位的变化.低能Ti原子沉积Ti(0001)表面过程中,存在一个溅射能量阈值,其值大约为40—50 eV.入射原子能量低于溅射阈值时,入射原子可以... 采用嵌入原子势,运用分子动力学(MD)研究了Ti(0001)表面低能沉积不同能量Ti原子时表面吸附、溅射和空位的变化.低能Ti原子沉积Ti(0001)表面过程中,存在一个溅射能量阈值,其值大约为40—50 eV.入射原子能量低于溅射阈值时,入射原子可以认为是沉积原子;入射原子能量大于溅射阈值时,溅射产额随入射原子能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表面吸附原子和溅射原子的分布都呈现6次旋转对称,当入射原子能量大于溅射阈值时,表面吸附原子主要是基体表层原子,入射原子直接成为表面吸附原子的概率很小.空位缺陷主要分布在基体的最表层,当入射原子能量大于溅射阈值时,基体次表层产生的空位缺陷随入射原子能量的增加而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md) 嵌入原子法(EAM) 溅射 吸附 空位
下载PDF
应用多维标度法预测硝基苯化合物的生物毒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戴益民 邓小清 +2 位作者 杨晓焱 杨道武 曹忠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93-97,共5页
将6种基团参数用于硝基苯化合物取代基结构参数化,应用林知己夫多维标度法,从一组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度量或非相似性度量出发,求出这组对象在某低维空间中的标度对它们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同时将所得的结果映射到二维空间以得到更直... 将6种基团参数用于硝基苯化合物取代基结构参数化,应用林知己夫多维标度法,从一组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度量或非相似性度量出发,求出这组对象在某低维空间中的标度对它们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同时将所得的结果映射到二维空间以得到更直观的图像.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将样本数分成明显的高活性区、中活性区及低活性区三个部分,与实验结果完全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标度法 硝基苯化合物 基团参数 生物毒性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下载PDF
基于试探算法的AHP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玫 蒋建洪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64-67,共4页
在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过程中,存在着评价专家选择的问题以及AHP打分过程中相对矩阵的约束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用MDS和K均值聚类,筛选不同倾向的专家;利用改进的判断矩阵生成算法,对专家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解决可能存在的成对... 在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过程中,存在着评价专家选择的问题以及AHP打分过程中相对矩阵的约束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用MDS和K均值聚类,筛选不同倾向的专家;利用改进的判断矩阵生成算法,对专家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解决可能存在的成对比较项目不一致的问题,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有效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AHP) 多维标度分析 和积法 判断矩阵 问卷调查
下载PDF
一种环境自适应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勇 胡良梁 袁巢燕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04-106,共3页
在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测距模型严重依赖于信号衰减因子。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环境自适应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该算法利用改进的RSSI测距方法,通过网络中边与边之间的量化关系,消去信号衰减因子对定位... 在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测距模型严重依赖于信号衰减因子。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环境自适应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该算法利用改进的RSSI测距方法,通过网络中边与边之间的量化关系,消去信号衰减因子对定位算法的影响,从而使算法能实现对环境的认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MDS-MAP定位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较强的环境自适应能力和较好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定位算法 自适应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mdS-MAP方法 信号衰减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