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红外光纤光谱法用于甲状腺肿物的体表、在体及离体检测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徐怡庄 赵莹 +12 位作者 徐智 杨丽敏 刘玉峰 凌晓锋 张能维 王立新 王冰冰 孟涛 张元福 翁诗甫 周孝思 徐端夫 吴瑾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227-2229,共3页
In the present paper,FT-mid-IR fiber optics 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hyroid tumor.A modified WQF-500 FTIR spectrometer with MCT detector and mid-IR fiber optics ATR accessory was used in this work.Percu... In the present paper,FT-mid-IR fiber optics 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hyroid tumor.A modified WQF-500 FTIR spectrometer with MCT detector and mid-IR fiber optics ATR accessory was used in this work.Percutaneous examination of the skin overlying the thyroid tumor was performed on five patients,in vivo detection and in vitro measurement of six patients in operation room was also carried out.The experimental data indicate that malignant and benign thyroid tumor c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e spectra of percutaneous examination,the in vivo measurement and freshly resected thyroid tissues.The relative intensity and peak position of the IR bands in the region of 1 700-1 500 cm-1(amide Ⅰ and amide Ⅱ),1 480-1 400 cm-1,and 1 320-1 200 cm-1 are reliable spectral marker or indexes for tumor detection.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FT-mid-IR fiber optics spectroscopy exhibits prospect to develop a novel non-invasive method for thyroid tumor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r 中红外光纤 甲状腺肿瘤 检测
下载PDF
纳米结构钴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其异常红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青松 李君涛 +2 位作者 周志有 颜佳伟 孙世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00-1504,共5页
用循环伏安电沉积法在玻碳基底上制备纳米结构钴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结构钴薄膜主要由平均粒径为150nm的钴粒子组成,同时还有为数不多的粒径在400~500nm的钴粒子.以CO为探针分子,结合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 用循环伏安电沉积法在玻碳基底上制备纳米结构钴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结构钴薄膜主要由平均粒径为150nm的钴粒子组成,同时还有为数不多的粒径在400~500nm的钴粒子.以CO为探针分子,结合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研究结果,发现所制备的纳米结构钴薄膜具有异常红外效应.吸附态CO发生异常红外吸收,谱峰增强了26.2倍,测得线型吸附态COL的Stark系数为77.5cm^-1·V^-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Co薄膜 异常红外效应 原位frirs 电沉积
下载PDF
神府煤不同煤岩组分光氧化产物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亚婷 周安宁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4-348,共5页
在紫外光照射下,用氧气对神府原煤(SFYM)、神府镜煤(SFJM)和神府丝炭(SFST)在平板光催化反应器内进行光催化氧化研究。分别在氧化0.5,1,1.5,2,4,6,8,10,12和14h时取样。对样品做元素分析、腐殖酸产率测定和FTIR分析。分析表明,不同煤岩... 在紫外光照射下,用氧气对神府原煤(SFYM)、神府镜煤(SFJM)和神府丝炭(SFST)在平板光催化反应器内进行光催化氧化研究。分别在氧化0.5,1,1.5,2,4,6,8,10,12和14h时取样。对样品做元素分析、腐殖酸产率测定和FTIR分析。分析表明,不同煤岩组分光氧化煤样中氧元素的含量随着氧化时间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碳含量和氮含量随着氧化时间增加,总体上呈减小的趋势,氢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氮元素主要富集在SFJM中。腐殖酸产率的测定进一步发现,光氧化产物中腐殖酸的产率SFYM>SHJM>SFST,SFST的存在有利于提高煤的光催化氧化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氧化 腐殖酸 frir
下载PDF
利用分子力学分析黄药捕收剂浮选未活化白铅矿的浮选行为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福良 孙传尧 《国外金属矿选矿》 2008年第6期25-27,31,共4页
对白铅矿-黄药(乙基黄药、丁基黄药、辛基黄药和十二烷基黄药)体系分别进行了浮选试验、FTIR红外检测和分子力学模拟和计算。浮选试验结果表明,4种不同烃链黄药都可以浮选未活力的白铅矿。FTIR光谱证实,白铅矿表面存在有所试验的4种黄... 对白铅矿-黄药(乙基黄药、丁基黄药、辛基黄药和十二烷基黄药)体系分别进行了浮选试验、FTIR红外检测和分子力学模拟和计算。浮选试验结果表明,4种不同烃链黄药都可以浮选未活力的白铅矿。FTIR光谱证实,白铅矿表面存在有所试验的4种黄药特征吸收峰,矿物表面存在黄药的吸附。分子力学在原子尺度上模拟和计算了黄药-白铅矿表面相互作用及作用能,指出分子模拟捕收剂-矿物相互作用结果与红外检测结果和浮选试验结果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白铅矿 黄药 frir 分子力学模拟
下载PDF
纳米/微米碳酸钙的结构表征和热分解行为 被引量:45
5
作者 唐艳军 李友明 +1 位作者 宋晶 潘志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7-722,共6页
采用棕榈酸对纳米碳酸钙进行有机表面改性,运用SEM、TEM、XRD、FTIR及TG-DTG对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碳酸钙进行表征,并与微米碳酸钙的微晶结构及热分解特性进行比较.FTIR分析结果确证了棕榈酸与纳米碳酸钙表面是以化学键合和物理吸附方式... 采用棕榈酸对纳米碳酸钙进行有机表面改性,运用SEM、TEM、XRD、FTIR及TG-DTG对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碳酸钙进行表征,并与微米碳酸钙的微晶结构及热分解特性进行比较.FTIR分析结果确证了棕榈酸与纳米碳酸钙表面是以化学键合和物理吸附方式相结合,粒子表面存在羧基等有机官能团的红外吸收特征.对比研究发现,碳酸钙微晶纳米化后,其红外V3特征吸收峰出现约35cm-1的蓝移现象,并且明显窄化.初步解释了纳米碳酸钙红外吸收峰蓝移的原因,认为尺寸效应和晶体场效应是影响纳米碳酸钙红外光谱特征的主要因素.微晶结构的变化使得纳米碳酸钙的热分解反应表现出反常特性,热分解温度较微米碳酸钙下降了4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表面改性 晶格膨胀 FTIR 热分解
下载PDF
氯化镧与聚氨酯相互作用的FTIR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智 刘新海 +4 位作者 曹赤诚 孙贤育 翁诗甫 徐端夫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6-538,共3页
将LaCl3 掺入PU制得LaCl3 /PU复合体系。DSC的结果显示LaCl3 的加入使得PU体系的相转变行为发生了变化 ,位于 11 5 8℃的吸热峰消失。通过FTIR研究表明 :La3 + 与PU体系内的羰基发生了络合配位作用 ,使得PU的氢键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 ,... 将LaCl3 掺入PU制得LaCl3 /PU复合体系。DSC的结果显示LaCl3 的加入使得PU体系的相转变行为发生了变化 ,位于 11 5 8℃的吸热峰消失。通过FTIR研究表明 :La3 + 与PU体系内的羰基发生了络合配位作用 ,使得PU的氢键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 ,峰位分别由 16 33和 3311cm-1蓝移至 16 4 7和 335 5cm-1。远红外光谱的中 2 0 0cm-1峰的出现也进一步证明了La—O键的形成。这为PU与氯化镧的络合作用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镧 聚氨酯 相互作用 红外光谱 示差扫描量热仪 络合作用
下载PDF
淀粉的红外光谱及其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的分析鉴定 被引量:55
7
作者 任静 刘刚 +3 位作者 欧全宏 赵帅群 徐娟 马殿旭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7期58-64,共7页
旨在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去卷积光谱、二阶导数光谱以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区分鉴别3种淀粉样品。对原始光谱1200~900cm^-1波数段进行傅里叶去卷积处理,计算能反映淀粉分子有序程度的1050/1020cm。峰强度比值;对其指... 旨在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去卷积光谱、二阶导数光谱以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区分鉴别3种淀粉样品。对原始光谱1200~900cm^-1波数段进行傅里叶去卷积处理,计算能反映淀粉分子有序程度的1050/1020cm。峰强度比值;对其指纹区(1700~800cm^-1)做二阶导数处理。结果红外光谱显示3种淀粉原始光谱吸收峰非常相似,仅在吸收峰强度和峰位上有微小差异。发现3种淀粉颗粒有序结构的相对含量由多到少排序依次为莲藕淀粉、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另外,3种淀粉样品在1607~1487cm^-1,波数段以及1468、1187、1055、931cm。波数处二阶导数谱差异明显。并且,由3种淀粉样品的2D-IR光谱得知:在1150-1500cm^-1以及860~1200cm^-1波段内,不同淀粉光谱自动峰位置和强度显著不同。应用红外光谱、去卷积光谱、二阶导数光谱以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不仅可以提供淀粉的分子振动信息,还可以对不同的淀粉进行很好的区分。因此红外光谱法对于分类鉴别不同种类的淀粉是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FTIR去卷积光谱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下载PDF
离子辐照后4H-SiC晶体退火前后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丽宏 张崇宏 +2 位作者 杨义涛 宋银 姚存峰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4-317,共4页
分析了高能Pb27+辐照预注入12C+的和未预注入12C+ 4H-SiC样品在,退火前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散射光谱的变化。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可以知道,900℃以上的退火使损伤层发生显著恢复;在拉曼散射光谱中可以看到1200℃退火后有石墨相... 分析了高能Pb27+辐照预注入12C+的和未预注入12C+ 4H-SiC样品在,退火前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散射光谱的变化。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可以知道,900℃以上的退火使损伤层发生显著恢复;在拉曼散射光谱中可以看到1200℃退火后有石墨相的存在。实验结果说明,高温退火有利于损伤的恢复,使注入到碳化硅中的碳原子发生聚集并引起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辐照 4H-SIC FTIR RAMAN谱 退火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测定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胶粘体系的固化度 被引量:6
9
作者 刘锋 薛智文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5年第5期14-17,共4页
介绍用红外光谱法测定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胶粘体系固化度的原理及方法,并对端羟基聚丁二烯胶粘体系固化过程进行监控,分析了一定温度下胶粘体系的固化度与固化时间,以及相同固化时间内胶粘体系的固化度与固化温度之间的数学关系。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端羟基聚丁二烯 固化度 测定 红外光谱法 胶粘 固化时间 固化温度 固化过程 数学关系
下载PDF
茁霉多糖结构分析和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殷燕芳 彭少贤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1999年第Z1期77-80,共4页
对微生物合成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茁霉多糖进行了研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对苕干发酵产生的茁霉多糖分子链结构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分子结构式、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并讨论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茁霉多糖 红外光谱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锌掺杂多孔硅蓝光发射强度及稳定性的影响
11
作者 孙小菁 马书懿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03-1506,共4页
分别采用浸渍法和电镀法对多孔硅薄膜进行了锌掺杂。用扫描探针显微镜研究了多孔硅掺杂前后的表面形貌,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了样品的光致发光特性,发现锌掺杂增强了多孔硅的蓝光发射,且在420nm附近出现了一个小峰,样品放置一个月后,发... 分别采用浸渍法和电镀法对多孔硅薄膜进行了锌掺杂。用扫描探针显微镜研究了多孔硅掺杂前后的表面形貌,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了样品的光致发光特性,发现锌掺杂增强了多孔硅的蓝光发射,且在420nm附近出现了一个小峰,样品放置一个月后,发光强度和峰位变化很小。红外吸收谱表明锌掺杂后,Si—O—Si键、Si2O—SiH键、H2Si—O2键的振动增强,且引入了Zn—O键。锌掺杂多孔硅发射蓝光是由于掺杂后多孔硅无定形程度增大,应力增大,表面进一步被氧化,使纳米硅粒中激发的电子-空穴对在SiOx层中或纳米硅粒与SiOx层界面的发光中心复合发光造成的,420nm处的发光峰是由锌填隙引起浅施主能级上的电子到价带跃迁造成的,同时分析了电镀法掺杂锌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掺杂多孔硅 浸渍法 电镀法 光致发光 红外吸收
下载PDF
原位红外光谱法不饱和聚酯光固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栋 曹慧娟 +2 位作者 陈佳宇 廖正福 许东颖 《热固性树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4,共6页
以双键转化率为基本考量,采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了4种光引发剂及其浓度,辐照光强以及3种活性稀释剂对自制基于回收PET的不饱和聚酯树脂(uPR)的光固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为光引发... 以双键转化率为基本考量,采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了4种光引发剂及其浓度,辐照光强以及3种活性稀释剂对自制基于回收PET的不饱和聚酯树脂(uPR)的光固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为光引发剂,引发剂用量为UPR树脂质量的4%,辐照强度30mw/cm:,活性稀释剂为苯乙烯(st)时不饱和聚酯的双键转化率最大,可达7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红外光谱 不饱和聚酯树酯 光固化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