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烷酸-酸性磷酸酯-庚烷体系萃取有机相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尹文萱 刘玉峰 +2 位作者 张元福 翁诗甫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5-827,共3页
将环烷酸(NA)与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PC88A)混合,以浓KOH溶液皂化,研究了高皂化度(80%)油包水型微乳萃取钕过程的有机相的结构变化。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萃取钕过程随着负载率增加,COOH伸缩振动吸收峰、COO-的反对称峰及P O... 将环烷酸(NA)与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PC88A)混合,以浓KOH溶液皂化,研究了高皂化度(80%)油包水型微乳萃取钕过程的有机相的结构变化。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萃取钕过程随着负载率增加,COOH伸缩振动吸收峰、COO-的反对称峰及P O伸缩振动吸收峰的峰位均向低波数移动。结果表明:皂化NA和PC88A的混合体系萃钕过程,NA与PC88A存在相互作用;它们都与Nd3+作用,但PC88A作用较环烷酸完全,萃取有机相中,P—O—H伸缩振动吸收峰消失,还残留部分COOH没有完全转化为COO-;环烷酸、PC88A与钕之间形成的萃合物具有复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萃取剂 微乳 萃取有机相 FTIR
下载PDF
Pd微电极阵列表面纳米薄膜的方波电位制备及其特殊的红外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君涛 陈友江 +3 位作者 苏章菲 周志有 陈声培 孙世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0-714,共5页
制备了单根可寻址Pd微电极阵列,运用方波电位法对阵列上每根Pd微电极处理不同时间,诱导生成一系列不同纳米结构的Pd薄膜.以CO为探针分子,结合原位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进行表面组合电化学研究,一次性地获得CO吸附在不同纳米结构P... 制备了单根可寻址Pd微电极阵列,运用方波电位法对阵列上每根Pd微电极处理不同时间,诱导生成一系列不同纳米结构的Pd薄膜.以CO为探针分子,结合原位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进行表面组合电化学研究,一次性地获得CO吸附在不同纳米结构Pd薄膜上的红外光谱.观察到随方波电位法处理时间的逐步增加,桥式吸附态CO的红外光谱峰从正常吸收光谱到类Fano光谱,再到异常红外光谱的转变过程.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薄膜的形貌,发现不同红外光谱特征都对应着特定的纳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微电极阵列 纳米薄膜 原位显微ftlr 表面组合电化学 异常红外效应
下载PDF
紫外光固化暗反应过程中C=C双键转化率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马国章 吴建兵 许并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80-1784,共5页
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测定了紫外光固化体系中C=C双键在1 648~1 589 cm-1特征吸收峰面积,以此研究紫外光辐照后暗反应过程中的C=C双键转化率。系统地考察了光引发剂、活性稀释剂和光敏树脂等对紫外光固化暗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测定了紫外光固化体系中C=C双键在1 648~1 589 cm-1特征吸收峰面积,以此研究紫外光辐照后暗反应过程中的C=C双键转化率。系统地考察了光引发剂、活性稀释剂和光敏树脂等对紫外光固化暗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45 s的紫外光辐照后,体系中40%~85%的C=C双键转化是在暗反应过程中完成的,暗反应在1.75 h以后趋于平缓,但要达到95%的C=C双键转化率则需要24 h以上。体系中C=C双键的转化速率和最终转化率受光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氧阻效应以及活性稀释剂的官能度影响较大,而光敏树脂的种类及其官能度只影响转化速率,但对最终转化率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双键转化率 红外光谱分析 紫外光固化 暗反应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玉华 袁久荣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62-64,F003,共4页
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红外光谱法在中药材鉴定中应用研究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红外光谱法可 作为中药材鉴定的强有力手段之一,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 红外光谱法 中药材 鉴定法 植物药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ftlr
下载PDF
浓度分段模型应用于人体血清葡萄糖的FTIR/ATR光谱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军 潘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89-1193,共5页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lR)和衰减全反射( ATR)技术,建立了人血清葡萄糖的快速定量分析方法。根据葡萄糖水溶液与纯净水差谱得到葡萄糖的指纹吸收波段(1200-900 cm-1),分别在全谱(4000-600 cm-1)和指纹波段建立偏最小二...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lR)和衰减全反射( ATR)技术,建立了人血清葡萄糖的快速定量分析方法。根据葡萄糖水溶液与纯净水差谱得到葡萄糖的指纹吸收波段(1200-900 cm-1),分别在全谱(4000-600 cm-1)和指纹波段建立偏最小二乘法( PLS)模型,指纹波段的预测效果明显好于全谱。选择指纹波段后,提出一种根据浓度分段分别建模然后进行组合的建模方法。按照全部样品、低浓度样品、高浓度样品分别建立模型后,根据3个模型进行综合决策。应用独立的检验集对样品进行测试表明,按葡萄糖浓度范围分段建立组合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基于全部样品建模的预测效果。对于分段阈值附近的样本,低浓度和高浓度模型的预测效果差别不大。浓度分段组合模型的预测均方根偏差( RMSEP)和预测相关系数( Rp )分别为0.732 mmol/L和0.9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lr) 衰减全反射( ATR) 血糖 偏最小二乘 组合模型
下载PDF
GC/FTIR联用法鉴定纸用人造香料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成云 张伟亚 +1 位作者 杨左军 龚丽雯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6-29,共4页
采用GC/FTIR联用技术对一种纸用人造香料的组成进行了定性、定量鉴定。比较了不同色谱柱的分离效果,选择SupelcowaxTM-10色谱柱对该香料进行分离。采用红外光谱对香料组成进行了鉴定,确定该香料由28种组分组成,其主要成份为醛类、酯类... 采用GC/FTIR联用技术对一种纸用人造香料的组成进行了定性、定量鉴定。比较了不同色谱柱的分离效果,选择SupelcowaxTM-10色谱柱对该香料进行分离。采用红外光谱对香料组成进行了鉴定,确定该香料由28种组分组成,其主要成份为醛类、酯类、醚类、醇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酮类、酚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ftlr联用法 人造香料 纸用香料 化学成分 含量鉴定 色谱分析 光谱分析
下载PDF
FTIR显微镜/ATR物镜法检测圆珠笔迹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黄涛宏 吴天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00-2202,共3页
纸面上的圆珠笔迹,因其颜色深、纸面反射率低等诸多原因,在FTIR显微镜上用反射方式直接对其检测效果很差。在FTIR显微镜上加用ATR物镜,利用物镜与纸面笔迹接触的ATR检测原理,得到了圆珠笔迹和纸纤维的混合红外光谱,扣除纸纤维的红外光谱... 纸面上的圆珠笔迹,因其颜色深、纸面反射率低等诸多原因,在FTIR显微镜上用反射方式直接对其检测效果很差。在FTIR显微镜上加用ATR物镜,利用物镜与纸面笔迹接触的ATR检测原理,得到了圆珠笔迹和纸纤维的混合红外光谱,扣除纸纤维的红外光谱,使用差谱法得到圆珠笔迹的红外光谱,谱图中的3个强吸收峰分别是1581,1361和1172cm-1,这些峰都来源于三苯甲烷类染料,另外1724cm-1的羰基吸收来自于圆珠笔油墨中油剂类的醇酸树脂,使用3D-Mapping软件显示了1581cm-1在纸面上的强度分布。这种检测方式既得到了清晰的红外光谱图,提供了丰富的笔迹信息,又保护了被检样品的原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显微镜 ATR物镜 锗晶体 圆珠笔迹 红外光谱
下载PDF
快捻久留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眩晕大鼠前庭神经核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董永书 行书丽 +3 位作者 周红艳 张薇 孙为 范军铭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9-184,共6页
目的:观察快捻久留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眩晕大鼠前庭神经核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因子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 目的:观察快捻久留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眩晕大鼠前庭神经核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因子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普通针刺组、快捻久留组,每组14只。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大鼠给予手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CCA)和右侧锁骨下动脉(SCA)建立后循环缺血眩晕模型,假手术组剥离右侧CCA和右侧SCA,不进行结扎,直接缝合。药物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混悬液(10 mL/kg)灌胃;两针刺组均选取"百会""率谷""风池"穴进行针刺,普通针刺组给予常规针刺并留针30min;快捻久留组常规针刺后行频率200~300次/min的快速捻转1 min,并留针60 min;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干预。干预均为每日1次,共干预10 d。观察各组大鼠前庭神经核局部血流下降率;采用TUNEL法观察大鼠前庭神经核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侧前庭神经核局部血流下降率明显升高(P<0.01),前庭神经核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针刺组及药物组大鼠右侧前庭神经核局部血流下降率显著降低(P<0.01),前庭神经核细胞AI明显降低(P<0.01);快捻久留组大鼠右侧前庭神经核局部血流下降率低于药物组和普通针刺组(P<0.01,P<0.05),前庭神经核细胞AI低于普通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庭神经核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针刺组及药物组大鼠前庭神经核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快捻久留组Bcl-2蛋白表达高于普通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Bax、Caspase-3蛋白表达低于普通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结论:快捻久留针刺法能有效抑制后循环缺血眩晕大鼠前庭神经核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前庭神经核供血,调节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眩晕 快捻久留针刺法 细胞凋亡 CASPASE-3 Bcl-2 BAX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