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BB和湿位涡在2010年主汛期吉林省最强暴雨天气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胡中明 刘善亮 +1 位作者 胡洪泉 付冬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59-164,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FY2E气象卫星云图及TBB产品对发生于2010年7月27-28日吉林省的一场暴雨天气进行分析,这场暴雨不仅为2010年主汛期吉林省最强一场暴雨,也是历史上比较罕见的强降水,导致第二松花江流域出现洪涝灾...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FY2E气象卫星云图及TBB产品对发生于2010年7月27-28日吉林省的一场暴雨天气进行分析,这场暴雨不仅为2010年主汛期吉林省最强一场暴雨,也是历史上比较罕见的强降水,导致第二松花江流域出现洪涝灾害。作者试图通过分析,发现TBB和湿位涡在暴雨天气中的应用规律,以利于今后此类天气的预报。分析表明:该场强降水发生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副高断裂成海上和大陆东西两块,使得其间低压通道建立,云团沿低层西南急流北上。对本次过程的各层综合分析来看,暴雨发生在高空急流出口区右后方、低空急流的左前方和其头部。且从整个高低空配置看,高层强冷平流叠加在低层暖湿平流之上,这一方面保证了上冷下暖的热力不稳定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急流经渤海北上,使得降水具备了良好的水汽条件,这种急流为明显的"湿急流"。从这场暴雨发生过程中间隔3 h的FY2E云图和TBB叠加的演变来看,伴随着湿急流,在850 hPa切变线前部,我省南部和东部上空,有中心强度低于-32℃的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强降雨区与云团位置、强度、移动路径具有较好对应关系。从降水发生期间的850 hPa湿位涡MPV1分析得到,负MPV1高值区与暖湿对流不稳定空气团对应,它可以较好地指征暴雨落区,且有大约6~12 h的提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湿急流 fy2etbb 湿位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