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1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梨杂交F_(1)果实性状遗传倾向分析
1
作者 卢明艳 王强 +3 位作者 闫兴凯 武春昊 赵滢 张茂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302,共9页
以延边大香水为母本,红香酥、早酥、红茄、晋酥、晋密、鄂梨1号和云红1号为父本的7个梨杂交组合F_(1)为试材,对果实性状进行连续3年调查,总结分析果实性状遗传倾向,以期为梨遗传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杂种F_(1)单果重、果实横径... 以延边大香水为母本,红香酥、早酥、红茄、晋酥、晋密、鄂梨1号和云红1号为父本的7个梨杂交组合F_(1)为试材,对果实性状进行连续3年调查,总结分析果实性状遗传倾向,以期为梨遗传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杂种F_(1)单果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柄长度、果柄粗度、果形指数及可溶性固形物等7个性状都有趋中遗传倾向。其中,单果重产生退化,向小果遗传趋势强;可溶性固形物和果形指数变异系数较小,遗传传递力较高;果柄粗度呈趋中偏低遗传,果柄长度、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呈趋中偏高遗传。对不同组合果实性状遗传倾向研究认为果实底色、萼片类型、萼洼深度、质地、汁液、风味等性状受母本影响较大,为母性遗传;萼洼广度有趋中遗传倾向;果实香气受父本影响较大;果实面色可隔代遗传。以上研究结果为梨果实性状遗传规律研究及杂交育种亲本的选择选配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f_(1) 果实性状 遗传倾向
下载PDF
弄岗金花茶与金花茶种间杂交F_(1)代表型性状遗传分析
2
作者 廖美兰 杜铃 +3 位作者 王华新 龙定建 蒙芳 石继清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45-49,共5页
为了研究金花茶观赏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性,以弄岗金花茶(Camellia longgangensis)和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杂交获得的F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亲本和F1代植株花径、花冠高度、花瓣数量、株高、地径等9个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金花茶观赏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性,以弄岗金花茶(Camellia longgangensis)和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杂交获得的F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亲本和F1代植株花径、花冠高度、花瓣数量、株高、地径等9个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_(1)代表型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4.09%~32.01%;F_(1)代植株在亲本花色遗传上,倾向于双亲中间色;在花期遗传上,更倾向于母本;杂交子代的花径、花瓣长、花瓣宽、株高、地径、叶长、叶宽平均值均大于中亲值,具中亲值优势;花瓣长、地径、叶宽平均值均超过高亲,具高亲值优势。相关性分析发现,花径与叶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花冠高度、花瓣宽、叶宽与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花瓣长与花瓣宽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些遗传趋势和特点,对金花茶的进一步育种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杂交f_(1)代 表型性状 遗传分析
下载PDF
杜湖杂交F_(1)代羔羊与湖羊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3
作者 高晓娟 薛久洲 +4 位作者 罗国洋 屈成 孙旺斌 屈雷 董书伟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72,182,共5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纯种湖羊羔羊和杜泊羊与湖羊杂交F_(1)代羔羊生产性能进行比较,探讨在榆林当地舍饲条件下用杜泊羊与湖羊杂交对湖羊肉用性能的改良效果。试验选择30只遗传背景相同、生长状况良好、经产且繁殖性能正常的湖羊母羊,随机分...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纯种湖羊羔羊和杜泊羊与湖羊杂交F_(1)代羔羊生产性能进行比较,探讨在榆林当地舍饲条件下用杜泊羊与湖羊杂交对湖羊肉用性能的改良效果。试验选择30只遗传背景相同、生长状况良好、经产且繁殖性能正常的湖羊母羊,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湖羊公羊(HH组)、杜泊公羊进行交配(DH组),测定并比较2组母羊的繁殖性能、羔羊的生长性能、6月龄羔羊的屠宰性能和肉质性能。结果表明:母羊繁殖性能各性状在DH组和HH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在生长性能方面,DH组羔羊2月龄、3月龄、4月龄及6月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HH组,而初生重差异不显著,且2组间的日增重除在3~4月龄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0~2月龄、2~3月龄、4~6月龄各阶段的日增重均为DH组显著大于HH组,而6月龄体尺指标除胸围为DH组显著高于HH组外,其余指标包括体高、体长、十字部高、胸宽、胸深及管围在2组间均差异不显著;6月龄羔羊屠宰性能所测各指标均为DH组高于HH组,且屠宰率差异显著,而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肉骨比、胴体产肉率差异极显著;肉质性能测定中,DH组的熟肉率显著高于HH组,其他肉品质所测指标、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在榆林当地舍饲条件下,用杜泊羊与湖羊进行经济杂交可显著提高F1代羔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而对F1代羔羊羊肉品质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杜湖杂交 f_(1)代羔羊 生产性能 日增重
下载PDF
人参多糖干预创伤性骨关节炎模型大鼠前列腺素E_(2)/6-酮-前列腺素F_(1α)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蕊 张桂红 +1 位作者 王涛 樊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35-1240,共6页
背景:目前已有研究发现植物人参提取物对骨关节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是关于人参多糖提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人参多糖干预创伤性骨关节炎模型大鼠前列腺素E_(2)/6-酮-前列腺素F_(1α)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60只雄... 背景:目前已有研究发现植物人参提取物对骨关节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是关于人参多糖提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人参多糖干预创伤性骨关节炎模型大鼠前列腺素E_(2)/6-酮-前列腺素F_(1α)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模型组、人参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除健康组外,其余大鼠均建立创伤性骨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健康组与模型组采用生理盐水0.2 mL腹腔注射,人参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采用0.1,0.25,0.5μg/mL人参多糖0.2 mL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组采用0.2 mg/kg地塞米松腹腔注射,均每3 d注射一次,连续干预4周。给药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前列腺素E_(2)、6-酮-前列腺素F_(1α)水平,Mankin’s评分法检测大鼠膝关节软骨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膝关节病理形态,免疫印迹与PCR分别检测关节软骨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组比较,人参多糖中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大鼠血清前列腺素E_(2)降低,6-酮-前列腺素F_(1α)升高(P<0.05);与人参多糖中剂量组、地塞米松组比较,人参多糖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显著改善(P<0.05);人参多糖中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无差异(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人参多糖中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大鼠Mankin’s评分降低(P<0.05);与人参多糖中剂量组、地塞米松组比较,人参多糖高剂量组Mankin’s评分显著降低(P<0.05);人参多糖中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无差异(P>0.05);③模型组与人参多糖低剂量组大鼠软骨组织层明显变薄,深达骨质层的裂隙及软骨细胞大量丢失,潮线严重断裂、模糊,滑膜层胶原纤维增多、增粗,可见大量软骨细胞被破坏,排列不规则;人参多糖中剂量组、地塞米松组较模型组改善;人参多糖高剂量组较人参多糖中剂量组改善;④与模型组比较,人参多糖中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大鼠关节软骨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表达降低,白细胞介素10表达升高(P<0.05);与人参多糖中剂量组、地塞米松组比较,人参多糖高剂量组大鼠骨关节中上述指标显著改善(P<0.05);人参多糖中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无差异(P>0.05);⑤提示人参多糖可改善创伤性骨关节炎大鼠炎性水平及病理形态,降低Mankin’s评分,其中人参多糖高剂量组效果最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前列腺素E_(2)/6-酮-前列腺素F_(1α)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多糖 创伤性骨关节炎 前列腺素E_2 6-酮-前列腺素f_(1α) 动物模型
下载PDF
20619与不同烤烟品种杂交F_(1)代的筛选分析
5
作者 邓征宇 肖钦之 +4 位作者 周向平 刘峰 郭文龙 李小慧 张斌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0-14,共5页
将G28、Coker176、筑波一号和YZ03这4个烤烟品种与20619分别作为父本、母本进行杂交,获得8个F_(1)代,通过比较各品系及亲本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SPAD值等指标来评价子代与亲本的优劣。结果表明:与亲本相... 将G28、Coker176、筑波一号和YZ03这4个烤烟品种与20619分别作为父本、母本进行杂交,获得8个F_(1)代,通过比较各品系及亲本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SPAD值等指标来评价子代与亲本的优劣。结果表明:与亲本相比,F_(1)代的团棵期均有所推迟,导致大田生育期延长;F_(1)代的有效叶数均低于其亲本,但是,腰叶长和腰叶宽均高于其亲本;F_(1)代C3F烟叶的氯含量普遍偏低,烟叶整体表现较好,在颜色、成熟度、结构方面与亲本差异不明显;以SPAD值进行亲子相关性分析,发现正交组合中母本的亲子相关性均高于父本,而在反交组合中父本的亲子相关性均高于母本,说明杂交中高亲值作为母本,F_(1)出现优势性状的概率更高。总体来说,筑波一号×20619的F_(1)代大田生育期较短,腰叶宽改善显著,产量为171.2 kg/667m^(2),烟叶化学成分比例协调,整体表现较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正交 反交 杂交f_(1)代 生育期
下载PDF
Asymmetric orbital hybridization in Zn-doped antiperovskite Cu_(1-x)Zn_(x)NMn_(3)enables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6
作者 Yuxiang Yan Yuxin Cao +9 位作者 Zhichao Wang Ka Wang Hengdong Ren Shaoqi Zhang Yi Wang Jian Chen Yong Zhou Lizhe Liu Jun Dai Xinglong W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04-312,I0008,共10页
Rational design of efficient and robust earth-abundant alkalin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catalysts is a key factor for developing energy conversion technologies.Currently,antiperovskite nitride CuNMn_(3)has gar... Rational design of efficient and robust earth-abundant alkalin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catalysts is a key factor for developing energy conversion technologies.Currently,antiperovskite nitride CuNMn_(3)has garnered significant interest due to its remarkable properties such as negative/zero thermal expansion and magnetocaloric effects.However,when utilized as hydrogen evolution catalysts,it encounters large challenge resulting from excessively strong/weak interactions with adsorbed H on Mn/Cu active sites,which leads to low HER activity.In this study,we introduce an asymmetric orbital hybridization strategy in Zn-doped Cu_(1-x)Zn_(x)NMn_(3)by leveraging the localization of Zn electronic states to reconfigure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Cu and Mn,thereby reducing the energy barrier for water dissociation and optimizing Cu and Mn active sites for hydrogen adsorption and H_(2)production.Electrochemical evaluations reveal that Cu_(0.85)Zn_(0.15)NMn_(3)with x=0.15 demonstrates exceptional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in alkaline electrolytes.A low overpotential of 52 mV at 10 mA cm^(-2)and outstanding stability over a 150-h test period are achieved,surpassing commercial Pt/C.This research offers a novel strategy for enhancing HER performance by modulating asymmetric hybridization of electron orbitals between multiple metal atoms within a material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1-x)ZnxNMn_(3) Asymmetric orbital hybridization Hydrogen adsorption Hydrogen production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hybrid closed-loop insulin delivery system in type 1 diabetes in real-world clinical practice:One-year observational study
7
作者 Ahmed Eldib Shilton Dhaver +8 位作者 Karim Kibaa Astrid Atakov-Castillo Tareq Salah Marwa Al-Badri Abdelrahman Khater Ryan McCarragher Omnia Elenani Elena Toschi Osama Hamdy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2024年第3期455-462,共8页
BACKGROUND In 2016,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pproved the first hybrid closed-loop(HCL)insulin delivery system for adults with type 1 diabetes(T1D).There is limited information on the impact of using HCL system... BACKGROUND In 2016,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pproved the first hybrid closed-loop(HCL)insulin delivery system for adults with type 1 diabetes(T1D).There is limited information on the impact of using HCL systems on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s)in patients with T1D in real-world clinical practice.In this independent study,we evaluated glycemic parameters and PROs over one year of continuous use of Medtronic’s 670G HCL in real-world clinical practice.AIM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hybrid closed loop system on glycemic control and quality of life in adults with T1D.METHODS We evaluated 71 patients with T1D(mean age:45.5±12.1 years;59%females;body weight:83.8±18.7 kg,body mass index:28.7±5.6 kg/m2,A1C:7.6%±0.8%)who were treated with HCL at Joslin Clinic from 2017 to 2019.We measured A1C and percent of glucose time-in-range(%TIR)at baseline and 12 months.We measured percent time in auto mode(%TiAM)for the last two weeks preceding the final visit and assessed PROs through several validated quality-of-life surveys related to general health and diabetes management.RESULTS At 12 mo,A1C decreased by 0.3%±0.1%(P=0.001)and%TIR increased by 8.1%±2.5%(P=0.002).The average%TiAM was only 64.3%±32.8%and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A1C,%TIR or PROs.PROs,provided at baseline and at the end of the study,showed that the physical functioning submodule of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22.9%(P<0.001).Hypoglycemia fear survey/worry scal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24.9%(P<0.000);Problem Areas In Diabetes reduced significantly by-17.2%(P=0.002).The emotional burden submodules of dietary diversity score reduced significantly by-44.7%(P=0.001).Furthermore,analysis of Clarke questionnaire showed no increase in awareness of hypoglycemic episodes.WHO-5 showed no improvements in subject’s wellbeing among participants after starting the 670G HCL system.Finally,analysis of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showed no difference in sleep quality,sleep latency,or duration of sleep from baseline to 12 mo.CONCLUSION The use of HCL in real-world clinical practice for one year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A1C,%TIR,physical functioning,hypoglycemia fear,emotional distress,and emotional burden related to diabetes management.However,these changes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time in auto m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pancreas Continuous blood glucose monitor Type 1 diabetes hybrid closed-loop insulin delivery Quality of life
下载PDF
蝴蝶兰杂交F_(1)代的花部性状遗传分析
8
作者 王俊 冯建 +6 位作者 杨书才 蒋拴丽 杨录军 张果 王瑞华 赵玉安 王世尧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54,共9页
以蝴蝶兰“Phal.B”为父本,分别与玫红色系“兰九”“双龙”“光芒四射”和白色系“V 3”等栽培品种进行杂交,对4个杂交组合F_(1)代的花被片颜色、花斑、肉突颜色、中裂片颜色等花部性状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杂交F_... 以蝴蝶兰“Phal.B”为父本,分别与玫红色系“兰九”“双龙”“光芒四射”和白色系“V 3”等栽培品种进行杂交,对4个杂交组合F_(1)代的花被片颜色、花斑、肉突颜色、中裂片颜色等花部性状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杂交F_(1)代花色、肉突颜色和中裂片颜色均表现出中亲和超亲优势;在花色遗传方面,以“V 3”为母本时,杂交F_(1)代花色分离出白花紫红斑和纯白花2种类型,以玫红色系为母本的3个组合杂交F_(1)代花色分离规律一致,呈梯度分布,分离出了4种类型:深紫红色、紫红花斑、玫红-粉色、白色;杂交F_(1)代中有紫红色和无紫红色分离比都趋近1∶1,推测紫红色可能是由单基因控制的性状,深紫红色花可能是紫红花斑色在花被片上均匀分布及玫红色叠加效应而导致的;在肉突的遗传方面,紫红色肉突、黄底带紫红斑块肉突与花色存在一定的正向相关性,当花被片上呈现紫红色时,肉突颜色会表现出紫红色或者黄底带紫红斑块,且随着花被片上紫红色越深、分布面积越大,紫红色肉突所占比例会增大;在中裂片颜色遗传方面,近紫红色所占比例较少,仅在深紫红色群体中出现,近紫红色中裂片与花色、紫红色肉突都有一定的正向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杂交f_(1)代 花部性状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大叶茶树群体种及杂交F_(1)代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评价
9
作者 邓少春 田易萍 +6 位作者 赵红艳 陈林波 陈春林 庞丹丹 刘悦 许燕 朱兴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32-137,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茶树大叶群体种及杂交F_(1)代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为大叶茶树品种的选育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以26份大叶茶树群体种及26份杂交F_(1)代材料为试验对象,对其芽叶的12个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 为了深入研究茶树大叶群体种及杂交F_(1)代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为大叶茶树品种的选育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以26份大叶茶树群体种及26份杂交F_(1)代材料为试验对象,对其芽叶的12个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2份材料的表型性状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其中,群体种平均变异系数达20.68%,杂交F_(1)代材料平均变异系数为16.88%。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群体种66对相关性分析中有32对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6对达到显著水平(P<0.05)。杂交F_(1)代材料66对相关性分析中有53对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对达到显著水平(P<0.05);多变量主成分分析表明,群体种的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26份材料表型多样性84.251%的信息,杂交F_(1)代材料的前2个主成分代表了26份材料表型多样性81.964%的信息;聚类分析显示,52份材料被分为了两大类群,第1类群分为2个亚类,聚集了群体种和杂交F_(1)代的材料;第2类群分为2个亚类,聚集的均为群体种材料。52份大叶茶树群体种及杂交F_(1)代材料表型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大,相较于群体种,杂交F_(1)代的遗传特征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群体种 f_(1)代 表型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橡胶树杂交F_(1)代抗病种质鉴选及其抗病性分析
10
作者 李博勋 黄贵修 +4 位作者 和丽岗 蔡吉苗 冯艳丽 余文才 刘忠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81-2291,共11页
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Corynespora leaf fall disease,CLFD)是全球主要植胶国最为严重的叶部病害之一,可造成严重的产量和经济损失,而抗病种质鉴选与创制利用是该病最为有效的防治策略。本研究对云研277-5×IAN 873、RRIC103×热... 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Corynespora leaf fall disease,CLFD)是全球主要植胶国最为严重的叶部病害之一,可造成严重的产量和经济损失,而抗病种质鉴选与创制利用是该病最为有效的防治策略。本研究对云研277-5×IAN 873、RRIC103×热研8-79和云研277-5×热垦525三个杂交组合的821份F_(1)代群体进行了抗棒孢霉落叶病的评价,明确了F_(1)代群体的抗病性水平,并从符合正态分布的2个杂交组合中筛选出32份候选F_(1)代单株进行芽接,再分别利用3个亚型的多主棒孢病菌和2种评价方法对候选F_(1)代无性系种苗进行抗病性复筛,最终获得5份抗病性较好的F_(1)代新种质。通过对5份抗病新种质防御酶活性的测定,以及抗病相关基因表达特性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5份抗病新种质与多主棒孢病菌在侵染过程中的互作关系,明确了其在病原菌接种不同时间段的差异表达特征。本研究为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抗病性早期鉴选、抗病种质培育与创制利用提供了很好的种质材料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棒孢霉落叶病 杂交f_(1)代 鉴选 抗病性
下载PDF
中国樱桃正反交F_(1)代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针杉 涂红霞 +9 位作者 周荆婷 马艳 柴久凤 王旨意 杨鹏飞 杨小芹 Kumail Abbas 王浩 王燕 王小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5-356,共12页
【目的】通过观测分析中国樱桃地方种质‘南早红’(早熟,橙红)和‘红妃’(紫红,综合性状优良)杂交F_(1)代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探究果实主要性状遗传规律,为优异性状基因挖掘奠定工作基础,也为新品种选育和杂交亲本选择与选配提供参... 【目的】通过观测分析中国樱桃地方种质‘南早红’(早熟,橙红)和‘红妃’(紫红,综合性状优良)杂交F_(1)代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探究果实主要性状遗传规律,为优异性状基因挖掘奠定工作基础,也为新品种选育和杂交亲本选择与选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和测试分析‘南早红’(NZH)和‘红妃’(HF)正、反交F1代群体(n=226)果实大小(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风味(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颜色(果实花色苷含量)、形状(果形指数)、果实生育期、果柄长度等17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其遗传倾向并预测遗传模式。【结果】正交(‘南早红’ב红妃’)和反交(‘红妃’ב南早红’)F1群体单果质量分离广泛,分别为2.59-7.46和2.45-6.48 g,但平均单果质量(4.30 g、4.05 g)均小于中亲值(4.58 g)。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杂种优势明显,前者正、反交群体均值分别为14.55%和14.51%,高于亲本HF(12.97%)和NZH(11.36%),超高亲率分别达78.52%和76.09%;可滴定酸在正、反交群体中的均值(0.67 g/100 mL、0.59 g/100 mL)略低于中亲值(0.63 g/100 mL),低低亲率为47.92%和41.94%。F1果皮颜色也呈现连续变异,包括橙红、红色、紫红和黑紫等类型,以红色为主。果实花色苷含量变异较大,分布范围分别为3.12-112.51和1.80-79.94 mg·kg^(-1)。果实生育期在正反交F1群体中存在差异,正交的比反交的短2 d。果柄长度表现为超亲遗传,超高亲率分别为49.25%和43.33%。遗传模型预测表明,正、反交11个果实性状最适遗传模型的主基因数目完全一致,果实纵径和果实生育期为1对主基因,其他性状均为2对主基因。【结论】中国樱桃杂交F_(1)代果实主要性状均为多基因控制连续分布的数量性状,其中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可滴定酸、花色苷含量呈变小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果柄长度呈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樱桃 正、反交 f_(1)群体 果实性状 遗传倾向
下载PDF
樱桃番茄新品种珍味1号的选育
12
作者 何秀萍 胡继军 +1 位作者 邰连赛 刘杨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珍味1号是以自交系W-1-3-1-4为母本,以B-1-2-1-2-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粉红果樱桃番茄一代杂种。早熟,无限生长类型,植株生长势较强,叶量较少,以多岐花序为主;成熟果粉红色,幼果有绿果肩,果实短椭圆形,口味酸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5%,番茄... 珍味1号是以自交系W-1-3-1-4为母本,以B-1-2-1-2-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粉红果樱桃番茄一代杂种。早熟,无限生长类型,植株生长势较强,叶量较少,以多岐花序为主;成熟果粉红色,幼果有绿果肩,果实短椭圆形,口味酸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5%,番茄红素含量66.2 mg·kg^(-1),VC含量289.3 mg·kg^(-1);坐果能力强,平均单果质量18 g,6穗果后留2片叶摘心,每667 m^(2)前期产量850 kg左右,总产量3300 kg左右,高抗黄瓜花叶病毒病(CMV)、枯萎病,中抗烟草花叶病毒病(TM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适合上海、江苏、浙江地区春季保护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珍味1 一代杂种
下载PDF
基于TPA法枣酸枣杂交F_(1)果实质地与裂果对比分析
13
作者 杨植 董梦怡 +5 位作者 王振磊 闫芬芬 吴翠云 王玖瑞 刘孟军 林敏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8-615,共8页
【目的】评价枣和酸枣杂交F_(1)代果实质地多样性,分析不同质地果实与裂果的关系。【方法】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枣雄性不育JMS2(Z.jujuba)×酸枣邢16(Z.acidojujuba)的F_(1)代及其亲本果实,基于TPA分析并... 【目的】评价枣和酸枣杂交F_(1)代果实质地多样性,分析不同质地果实与裂果的关系。【方法】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枣雄性不育JMS2(Z.jujuba)×酸枣邢16(Z.acidojujuba)的F_(1)代及其亲本果实,基于TPA分析并对比果实裂果率。运用应力曲线得出硬度、粘附性、内聚性、弹性、破裂力、胶粘性和咀嚼性7个果实质地参数。【结果】各果实质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分离,变异系数分布17.79%~52.43%。弹性、破裂力、胶粘性和咀嚼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分布在0.33~0.94,硬度、胶粘性和咀嚼性与其他指标相关性较强,内聚性与硬度、破裂力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粘附性呈显著性负相关,应用主成分分析,把7个质地参数,转化为累计贡献率为96.47%的4个主成分分别为硬度因子、内聚因子、粘附因子和弹性因子,杂交群体不同果实质地分成3个群体,分别为绵密软质群、高弹硬质母本群和中值父本群。中值父本群是3个类群中最大的,占总数的76.56%。【结论】硬度、胶粘性和弹性参数高或果肉内聚性高的类群裂果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_(1)群体 花性状 主成分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杜仲F_(1)代叶片性状变异及杂种优势
14
作者 刘辰露 钟健 +6 位作者 庆军 王璐 杜红岩 刘攀峰 杜庆鑫 王琦 杜兰英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5-235,共11页
【目的】为杜仲杂交子代的优良种质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杜仲杂交F_(1)代群体的134个子代为研究对象,采用性状离散特征描述、Pearson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面积、红色成分值、绿色成分... 【目的】为杜仲杂交子代的优良种质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杜仲杂交F_(1)代群体的134个子代为研究对象,采用性状离散特征描述、Pearson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面积、红色成分值、绿色成分值、蓝色成分值、叶绿素参考值、鲜比叶质量、干比叶质量、节间距共14个叶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杜仲F 1代群体的14个叶片性状变异系数为6.29%~36.97%,其中叶宽、叶长等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达到15%以上,说明在F 1群体中普遍存在遗传变异。134个F 1代的主要性状值展现出连续性较好的正态分布趋势;在14个叶表型性状中,31对性状指标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P<0.01),3对性状指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14个叶表型性状的中亲优势率为-88.53%~45.95%,14个叶表型性状的超亲优势率为-94.50%~9.67%。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7.5处134个单株可聚为Ⅰ、Ⅱ、Ⅲ等3个大类群,其中Ⅰ、Ⅱ类群又可单独分为2个亚类。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4个叶表型性状提取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6.686%。【结论】杜仲杂交子代叶表型变异丰富,叶宽、叶长、叶面积等6个性状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f_(1)代 叶表型性状 杂种优势 遗传变异
下载PDF
蚕豆F_(1)代果荚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杨新 杨峰 +11 位作者 吕梅媛 于海天 胡朝芹 郑爱清 王玉宝 代正明 王丽萍 唐永生 代快 华青青 何贵兴 何玉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0期33-39,共7页
[目的]通过对蚕豆F_(1)代果荚性状关联规律的考察,提高蚕豆优良性状选择效率,为蚕豆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方法]利用云豆绿心2号和云豆1183杂交获得F_(1)代,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籽粒长、籽粒宽、籽粒厚、... [目的]通过对蚕豆F_(1)代果荚性状关联规律的考察,提高蚕豆优良性状选择效率,为蚕豆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方法]利用云豆绿心2号和云豆1183杂交获得F_(1)代,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籽粒长、籽粒宽、籽粒厚、荚长、荚宽5个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荚长、荚宽、籽粒长、籽粒宽和籽粒厚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33、0.004、0.005、0.010和0.006,除荚长与单株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果荚性状与单株产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籽粒长与籽粒宽、籽粒长和荚宽、籽粒宽和籽粒厚、籽粒宽和荚宽、籽粒厚与荚宽5对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依次为0.871、0.363、0.367、0.420、0.251;籽粒长与籽粒厚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14;籽粒长、籽粒宽、籽粒厚、荚长和荚宽5个农艺性状符合正态分布,其中荚宽变异系数最大(10.56%),其次为荚长(7.77%),粒长最小(4.81%),5个农艺性状稳定性均较好。聚类分析发现籽粒厚、籽粒宽、籽粒长、荚长主要受母本的影响,荚宽主要受父本的影响。[结论]蚕豆F_(1)代果荚性状具有紧密的相互关联性且对父母本的遗传力优势指示性强,对更高代次的育种选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f_(1)代 相关分析 正态分布 变异系数 聚类分析
下载PDF
PAI-1和FV基因多态性与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
16
作者 陈晨 刘艳枚 +3 位作者 曾汶烯 成彬 周美芳 尹卫国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2期234-238,共5页
目的 一种新技术检测静脉血栓相关基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凝血因子V(FV)基因多态性,分析清远地区人群基因频率分布情况,指导静脉血栓临床药物治疗。方法 提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行静脉血栓基因检测的2 ... 目的 一种新技术检测静脉血栓相关基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凝血因子V(FV)基因多态性,分析清远地区人群基因频率分布情况,指导静脉血栓临床药物治疗。方法 提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行静脉血栓基因检测的2 281例患者DNA,应用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法检测PAI-1和FV基因多态性,并进行Sanger测序加以验证,大数据分析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患者基因型分布频率,评估男、女性和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患者PAI-1和FV基因是否突变与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指导抗血栓药物使用。结果 数字荧光分子杂交与Sanger测序结果完全符合(100%);大数据发现本地区人群PAI-1基因呈多态性分布(19.33%、50.33%、30.34%),而FV基因型突变极少,多为野生纯合型(99.91%);PAI-1和FV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男、女性和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患者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I-1基因多态性与疾病进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AI-1基因检测对静脉血栓药物应用极具临床意义,可实现精准化个体治疗,但PAI-1基因多态性与其他疾病和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I-1 静脉血栓 基因型 数字荧光分子杂交
下载PDF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铃铛铁线莲品种杂交F_(1)代鉴定
17
作者 耿宇航 周欣莹 +2 位作者 贾艳艳 孙浩男 刘冬云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75,82,共8页
为探究铃铛铁线莲杂交F_(1)代真实性及遗传多样性,提高其育种效率,本研究以6个德克萨斯组铃铛型铁线莲品种为亲本开展杂交组合试验,利用具有父本的特异性的ISSR多态性引物对其F_(1)代进行真实性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的12... 为探究铃铛铁线莲杂交F_(1)代真实性及遗传多样性,提高其育种效率,本研究以6个德克萨斯组铃铛型铁线莲品种为亲本开展杂交组合试验,利用具有父本的特异性的ISSR多态性引物对其F_(1)代进行真实性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的12条ISSR引物均可体现6组铃铛铁线莲杂交组合父本的特异性,37个杂交F_(1)代均为真杂种,F_(1)代出现父母结合带较多,部分F_(1)代出现了特异性条带,这表明F_(1)代中产生了遗传变异。单株和父母本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F_(1)代在基因上出现了明显的偏向某一方亲本的现象,为后续杂交亲本选择与选配提供借鉴。ISSR分子标记可有效地在铃铛铁线莲杂交后代生长早期用于鉴定其是否为真杂种,为杂交后代的选育提供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铃铛铁线莲 杂交f_(1)代 ISSR 杂种鉴定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黄芪和板蓝根对湖寒杂交F_(1)代育肥羊胃肠道生理代谢的影响
18
作者 程贺平 李娜 +5 位作者 柳调过 齐国涛 陈国顺 隋晓东 韩向敏 朱才业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45,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和板蓝根对育肥羊胃肠道组织功能和瘤胃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结构分布的影响。本研究随机选取体重(17.42±2.02)kg的健康小尾寒羊和湖羊的杂交F1代育肥公羊60只,随机分为4组。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0.3%的... 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和板蓝根对育肥羊胃肠道组织功能和瘤胃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结构分布的影响。本研究随机选取体重(17.42±2.02)kg的健康小尾寒羊和湖羊的杂交F1代育肥公羊60只,随机分为4组。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0.3%的黄芪、0.3%的板蓝根和0.3%的黄芪板蓝根混合的添加剂。结果表明:试验Ⅲ组的肺脏和肾脏重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组的瘤胃乳头高度、瘤胃液NH_(3)-N浓度、空肠绒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盲肠绒毛长度、空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和Ⅱ组的胃蛋白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和Ⅲ组的淀粉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的纤维素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Ⅱ组的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occludin的信号强度有所加强,试验Ⅲ组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occludin的信号强度加强最为明显。综上所述,在育肥羊基础日粮中添加黄芪和板蓝根均能提高内脏器官重、促进绵羊瘤胃形态发育、提高机体对饲料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寒杂交f_(1)代育肥羊 黄芪 板蓝根 屠宰性能 胃肠道生理代谢
下载PDF
早花象牙参为母本的3个种间杂交F_(1)表型多样性研究
19
作者 高玉红 胡秀 +2 位作者 毕雨欣 伊力孜亚·特尼斯别克 牟凤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7,共8页
象牙参属(Roscoea)为分布在高寒地区较为耐寒的姜科植物。本研究以早花象牙参(R.cautleoides)为母本的3个种间杂交组合(“早花×粉叶”“早花×绵枣”“早花×长柄”)F_(1)的一年生和二年生苗为试材,分析其主要表型的变异... 象牙参属(Roscoea)为分布在高寒地区较为耐寒的姜科植物。本研究以早花象牙参(R.cautleoides)为母本的3个种间杂交组合(“早花×粉叶”“早花×绵枣”“早花×长柄”)F_(1)的一年生和二年生苗为试材,分析其主要表型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为象牙参属植物利用种间远缘杂交进行种质资源创新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个种间杂交组合F_(1)一年生苗叶表型和块根表型的差异较大,变异系数范围为4.47%~54.12%,其中“早花×粉叶”和“早花×绵枣”F_(1)的块根较小、叶片较窄,而“早花×长柄”的块根较大、叶片较宽,且叶片长势与块根品质之间关系密切;二年生苗叶表型和花表型的变异系数范围为0.27%~30.54%,3个杂交组合中“早花×绵枣”未开花,其余组合F_(1)花朵大小无明显差异,但花朵结构、花色等存在明显区别,“早花×长柄”F_(1)的多样性表现最高。3个种间杂交组合F_(1)的表型多样性较高,且杂交组合群体间及群体内均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这使进一步选育优良品种成为可能。综合而言,“早花×长柄”是选育观赏象牙参和药用象牙参的优良组合。该研究结果验证了象牙参属植物进行种间远缘杂交的可能,并可为象牙参属及其它姜科植物的种质资源创新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花象牙参 f_(1)代 种间杂交 表型多样性
下载PDF
高温、寒冷条件下弗荷F_(1)牛与荷斯坦牛生理指标和抗病力研究
20
作者 林为民 梁琳琳 +3 位作者 杨阳 窦立静 房文斌 孙新文 《中国奶牛》 2023年第8期16-22,共7页
对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荷斯坦牛杂交1代牛(以下简称弗荷F_(1)牛)和荷斯坦牛(以下简称荷牛)在高温、寒冷条件下生理指标和抗病力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种牛在夏季高温干燥、冬春寒冷条件下的适应能力,为新疆天山北麓地区良种奶牛选育... 对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荷斯坦牛杂交1代牛(以下简称弗荷F_(1)牛)和荷斯坦牛(以下简称荷牛)在高温、寒冷条件下生理指标和抗病力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种牛在夏季高温干燥、冬春寒冷条件下的适应能力,为新疆天山北麓地区良种奶牛选育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高温干燥条件下,弗荷F_(1)牛的最高直肠温度和平均直肠温度分别比荷牛低0.5℃和0.4℃,弗荷F_(1)牛组间日平均直肠温度显著低于荷牛(P<0.05);在圈舍环境温度达到30℃以上时,弗荷F_(1)牛和荷牛组间呼吸频率增幅差异极显著(P<0.01)。(2)寒冷期(舍内日均-1.7℃),弗荷F_(1)牛直肠温度较荷牛高出0.4℃,在冷应激期,荷牛组内直肠温度降幅较非应激期差异显著(P<0.05);弗荷F_(1)牛与荷牛组间直肠温度降幅差异极显著(P<0.01);弗荷F_(1)组内呼吸频率下降9.75%,荷牛组内呼吸频率下降23.97%,弗荷F_(1)牛与荷牛组间呼吸频率差异显著(P<0.05)。(3)在非冷应激期时,弗荷F_(1)牛与荷牛血清SOD和GSH-Px活性、MDA含量及AOC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冷应激期时,与荷牛比,弗荷F_(1)牛的血清S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GSH-Px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T-AOC有升高趋势(P>0.05)。(4)通过调查,临床常发疾病主要有犊牛腹泻、犊牛肺炎、蹄病、乳房炎、酮病和产科病等;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荷牛的犊牛腹泻,为30.71%,其次是荷牛蹄病,为19.4%;弗荷F_(1)牛的犊牛腹泻、犊牛肺炎、蹄病、乳房炎和酮病等常见疾病发病率显著低于荷牛。数据表明,弗荷F_(1)牛可以作为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地区奶牛群的主要品种,适合在新疆天山北麓地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荷f_(1)牛 高温 寒冷 生理指标 抗病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