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_(2)La_(2)^((0,-1))团簇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胡纪平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22年第1期32-38,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研究了团簇F_(2)La_(2)^((0,-1))体系的结构和稳定性。计算得到了F_(2)La_(2)^((0,-1))体系的稳定结构,确定出基态构型并计算其结合能,中性团簇体系基态结构为具有D_(2h)对称性的菱形结构,在该体系中平均结合能相...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研究了团簇F_(2)La_(2)^((0,-1))体系的结构和稳定性。计算得到了F_(2)La_(2)^((0,-1))体系的稳定结构,确定出基态构型并计算其结合能,中性团簇体系基态结构为具有D_(2h)对称性的菱形结构,在该体系中平均结合能相对较大,稳定性较强;负离子体系的基态结构是具有C_(2V)对称性的蝴蝶型结构,在该体系中其平均结合能较大,稳定性较强。同时计算了体系稳定结构的能隙,两种体系基态结构的能隙大小近似相等,其化学活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_(2)La_(2)^((0 -1))团簇 B3LYP方法 平均结合能 能隙
下载PDF
杜仲F_(1)代叶片性状变异及杂种优势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辰露 钟健 +6 位作者 庆军 王璐 杜红岩 刘攀峰 杜庆鑫 王琦 杜兰英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5-235,共11页
【目的】为杜仲杂交子代的优良种质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杜仲杂交F_(1)代群体的134个子代为研究对象,采用性状离散特征描述、Pearson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面积、红色成分值、绿色成分... 【目的】为杜仲杂交子代的优良种质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杜仲杂交F_(1)代群体的134个子代为研究对象,采用性状离散特征描述、Pearson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面积、红色成分值、绿色成分值、蓝色成分值、叶绿素参考值、鲜比叶质量、干比叶质量、节间距共14个叶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杜仲F 1代群体的14个叶片性状变异系数为6.29%~36.97%,其中叶宽、叶长等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达到15%以上,说明在F 1群体中普遍存在遗传变异。134个F 1代的主要性状值展现出连续性较好的正态分布趋势;在14个叶表型性状中,31对性状指标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P<0.01),3对性状指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14个叶表型性状的中亲优势率为-88.53%~45.95%,14个叶表型性状的超亲优势率为-94.50%~9.67%。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7.5处134个单株可聚为Ⅰ、Ⅱ、Ⅲ等3个大类群,其中Ⅰ、Ⅱ类群又可单独分为2个亚类。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4个叶表型性状提取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6.686%。【结论】杜仲杂交子代叶表型变异丰富,叶宽、叶长、叶面积等6个性状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f_(1)代 叶表型性状 杂种优势 遗传变异
下载PDF
玉米品种通育189的雄穗分枝数F_(1)平均优势及遗传分析
3
作者 王越人 李忠南 +7 位作者 相洋 于维 曲海涛 马艺文 罗瑶 邬生辉 李福林 李光发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1,共6页
针对PH6WC、PH4CV、B20、D1279及PH6WC×PH4CV、PH6WC×B20、PH6WC×D1279、D1279×PH6WC鉴定试验进行雄穗分枝数差异分析,PH6WC×D1279(通育189)组建6世代群体(P_(1)、P_(2)、F_(1)、B_(1)、B_(2)、F_(2)),运用主... 针对PH6WC、PH4CV、B20、D1279及PH6WC×PH4CV、PH6WC×B20、PH6WC×D1279、D1279×PH6WC鉴定试验进行雄穗分枝数差异分析,PH6WC×D1279(通育189)组建6世代群体(P_(1)、P_(2)、F_(1)、B_(1)、B_(2)、F_(2)),运用主-多基因混合模型遗传分析方法对雄穗分枝数遗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育189雄穗分枝数存在细胞质遗传效应,F1雄穗分枝数平均优势为28.57%~132.41%;雄穗分枝数遗传模型为2对主基因加、显、上+多基因加、显混合模型,2对主基因为正向完全显性,主基因上位性效应>显性效应>加性效应;主基因效应是多基因效应的41.25倍,主基因遗传率为27.58%~88.87%,多基因遗传率为0~4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穗分枝数 f_(1)平均优势 遗传
原文传递
基于6个玉米高代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全艳 丛一宁 +3 位作者 张培高 徐春霞 王晶 刘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69-2477,共9页
【目的】通过对6个高代回交重组自交系(BC_(1)F_(7∶8))群体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探索三角形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为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玉米产量提供信息参考。【方法】从三角形杂种优势群中分别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自交系Y46(Su... 【目的】通过对6个高代回交重组自交系(BC_(1)F_(7∶8))群体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探索三角形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为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玉米产量提供信息参考。【方法】从三角形杂种优势群中分别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自交系Y46(Suwan1群)、Y107(Reid群)和MON2(非Reid群)组配6个BC_(1)F_(7∶8)群体,分析各群体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单产5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差异及杂种优势。【结果】不同群体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Y46与Y107组配的BC_(1)F_(7∶8)群体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显著高于Y46与MON2和Y107与MON2组配的群体,此外Y46与MON2组配的正反交群体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较大,Y107与MON2组配的正反交群体间差异较小。同时,Y46与Y107组配的BC_(1)F_(7∶8)群体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较强,Y107与MON2群体次之,Y46与MON2群体较弱。【结论】在三角形杂种优势模式中,以Suwan1×Reid杂种优势模式组配的群体,其后代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较强,Reid×非Reid杂种优势居中,Suwan1×非Reid杂种优势较弱。建议在玉米杂交育种中,尽量选择Suwan1×Reid杂种优势模式,以提高玉米产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BC_(1)f_(7∶8)群体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杂种优势
下载PDF
玉米高淀粉含量育种进步与遗传效应研究
5
作者 曲海涛 李忠南 +9 位作者 程兆伟 钟世会 王越人 马艺文 邬生辉 李福林 罗瑶 李光发 于秀丽 于维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共7页
针对2021年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及2019、2020、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生产试验淀粉含量≥75%的品种或组合进行分析,对PH6WC×PH4CV、PH6WC×B20、PH6WC×D1279及亲本淀粉含量差异进行分析,对PH6WC×D1279组建6世代群体(P_... 针对2021年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及2019、2020、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生产试验淀粉含量≥75%的品种或组合进行分析,对PH6WC×PH4CV、PH6WC×B20、PH6WC×D1279及亲本淀粉含量差异进行分析,对PH6WC×D1279组建6世代群体(P_(1)、P_(2)、F_(1)、B_(1)、B_(2)、F_(2)),运用主-多基因混合模型遗传分析方法对淀粉含量遗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玉米高淀粉含量育种水平进步显著,实现了高产、高淀粉含量、广适性的良好结合。F_(1)淀粉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亲本,F_(1)超高亲优势为1.72%~2.54%。淀粉含量遗传模型为2对主基因加、显、上模型,主基因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加性效应,遗传率为80.58%~8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淀粉含量 f_(1)超高亲优势 遗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