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硒锌和富啡酸配施对紫花苜蓿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田春丽 李斌 +3 位作者 刘芳 介晓磊 刘世亮 胡华锋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5-941,共7页
在氮磷钾供应充分情况下,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方法,通过播前基施硒(Se)、锌(Zn)微肥和腐殖酸(富啡酸,fulvic acid,FA),设对照(CK,不施肥)、施氮磷钾(NPK)、增施富啡酸(NPK+FA)、增施锌、硒微肥(NPK+Zn+Se)、增施富啡酸和锌、硒微肥(NPK+FA+... 在氮磷钾供应充分情况下,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方法,通过播前基施硒(Se)、锌(Zn)微肥和腐殖酸(富啡酸,fulvic acid,FA),设对照(CK,不施肥)、施氮磷钾(NPK)、增施富啡酸(NPK+FA)、增施锌、硒微肥(NPK+Zn+Se)、增施富啡酸和锌、硒微肥(NPK+FA+Zn+Se)等5个不同施肥处理,在严重缺硒和锌石灰性土壤中,研究了硒锌和富啡酸配施对紫花苜蓿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Pro)及丙二醛(MDA)和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茬中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以NPK+FA处理最高,其次是NPK+FA+Zn+Se处理,说明富啡酸(FA)比微肥(Se+Zn)更能有效提高紫花苜蓿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而硒锌对其活性影响不显著;硒锌与富啡酸配施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叶片内游离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从而显著提高紫花苜蓿抗氧化能力;但各施肥处理对丙二醛(MDA)无显著影响。施肥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产量,施用富啡酸比硒锌微肥的增产效果更明显,且硒锌与富啡酸配施效果最好。因此,在氮磷钾供应充足条件下,适量硒锌微肥或富啡酸均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抗氧化能力及提高紫花苜蓿产量,且微肥和富啡酸配施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富啡酸 抗氧化酶活性 干草产量
下载PDF
话语变迁与法海形象的演变——基于民间传说多元发展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余红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63,共6页
法海形象在"白蛇传说"的演变长河中,由护佑者成为破坏者,由正义走向恶魔,由佛家律令的执行者成为旧文化的守卫者,继而又演变成为革命斗争的对象,这一反面形象最终由田汉京剧《白蛇传》将之定型,并继而成为引导民间口头传说等... 法海形象在"白蛇传说"的演变长河中,由护佑者成为破坏者,由正义走向恶魔,由佛家律令的执行者成为旧文化的守卫者,继而又演变成为革命斗争的对象,这一反面形象最终由田汉京剧《白蛇传》将之定型,并继而成为引导民间口头传说等非主流形态传播中的"权威形象"。法海形象的演变体现了多重文化语境中传说话语的动态变迁,也体现了民间叙事与文化精英叙事之间的深层互动。随着文化语境的改变,法海形象又必然随着传说的再创造、再演绎,经历更多富有文化意蕴的演变,并由此展现民间传说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说 法海 精英叙事 民间叙事
下载PDF
中国诗歌的现代嬗变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9-75,共7页
现代诗是具有现代性的诗。中国现代诗在历史的嬗变过程中涌现出一些代表人物并取得了骄人的实绩。现代诗反叛冲击传统的审美趣味和诗美理想,体现出一种新的诗学精神。诗的现代嬗变的诗学意义,在于诗艺之变突破了诗歌表现方式的心理圃... 现代诗是具有现代性的诗。中国现代诗在历史的嬗变过程中涌现出一些代表人物并取得了骄人的实绩。现代诗反叛冲击传统的审美趣味和诗美理想,体现出一种新的诗学精神。诗的现代嬗变的诗学意义,在于诗艺之变突破了诗歌表现方式的心理圃限;诗意之变凸显了诗歌的智性之美;诗人品格,也由“志士才子”转化为“赤子哲人”。现代诗人品格的形成,是诗学精神的深层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 诗学意义 李金发 穆旦 杨炼 海子 中国 诗歌 诗人 诗学精神
下载PDF
“洛州无影”与“天下之中”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邦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4-100,共7页
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是一部有关佛教史的名著,书中讨论到古代怎样测定时辰,其中有“洛州无影”一句话。洛州即洛阳,其位置在北回归线以北,从天文的角度讲,一年之中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出现“无影”的情形。这究竟是错误,还是另有含义... 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是一部有关佛教史的名著,书中讨论到古代怎样测定时辰,其中有“洛州无影”一句话。洛州即洛阳,其位置在北回归线以北,从天文的角度讲,一年之中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出现“无影”的情形。这究竟是错误,还是另有含义,长期以来成为问题。本文作者曾经认为这是义净书中的错误。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本文作者发现,在洛阳附近一处地方,确实可以见到“无影”的奇观。本文根据作者实时实地的考察进行讨论,认为这与中国古代把洛阳看作是“天下之中”的观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寄归内法传 洛州无影 天下之中
下载PDF
嘉隆万改革视野下的海瑞——对海瑞历史地位的重新诠释 被引量:1
5
作者 田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61,共5页
嘉隆万改革前后延续六十余年,是明代特有的改革模式。作为举人出身的海瑞成长于这一时代,大有作为于这一时代,既是嘉隆万改革的受益者,又是嘉隆万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不论在哪个职位上,海瑞都以改革为己任,兴利除弊,急国家之所急,忧民众... 嘉隆万改革前后延续六十余年,是明代特有的改革模式。作为举人出身的海瑞成长于这一时代,大有作为于这一时代,既是嘉隆万改革的受益者,又是嘉隆万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不论在哪个职位上,海瑞都以改革为己任,兴利除弊,急国家之所急,忧民众之所忧,充分展示了他勇于变革、敢于担当的改革家气质。长期以来,人们仅仅把海瑞塑造成为奉公廉洁、刚正不阿的清官形象,而对他变革创新的改革家形象凸显不够,未能对他改革家的历史地位予以应有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隆万改革 海瑞 一条鞭法
下载PDF
试探名词“海商法”之源 被引量:6
6
作者 余甬帆 《中国海商法年刊》 2007年第1期380-390,共11页
为考证"海商法"名词之由来,运用文献考证、分析以及合理推测与举例的研究方法,对西语及中文"海商法"一词的起源与流变进行梳理,从而得出中西"海商法"名词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并有共同的鼻祖——拉丁语&qu... 为考证"海商法"名词之由来,运用文献考证、分析以及合理推测与举例的研究方法,对西语及中文"海商法"一词的起源与流变进行梳理,从而得出中西"海商法"名词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并有共同的鼻祖——拉丁语"Mare"一词的结论,从而进一步认同法律发展论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语“海商法” 中文“海商法” 法律发展论
下载PDF
明代法海寺壁画的世俗化元素
7
作者 肖晶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92,共6页
法海寺壁画堪称明代壁画的精品,彰显了明代壁画艺术的最高水平。其艺术价值的体现除了精湛高超的绘制技巧,画面元素的世俗化也是重要特征之一。法海寺壁画的世俗化除与明初援儒入佛等思想背景密切相关外,与明初宫廷绘画"助名教翼群... 法海寺壁画堪称明代壁画的精品,彰显了明代壁画艺术的最高水平。其艺术价值的体现除了精湛高超的绘制技巧,画面元素的世俗化也是重要特征之一。法海寺壁画的世俗化除与明初援儒入佛等思想背景密切相关外,与明初宫廷绘画"助名教翼群伦"的社会教化功能及风格的转变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法海寺壁画在画面构图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三纲五常"的等级制度;在画面人物形象塑造中,以宫廷及民间人物形象演绎宗教人物形象;在画面背景造景上,于传统宗教题材中更多地融入了生趣盎然的世俗生活情景;在画面整体取色法度上,迎合了中国传统民间绘画配色法则的装饰性,在设色技法上运用了"随类赋彩"与"五彩彰施"的写实性,设色的实用性与装饰性相融合,体现了法海寺壁画奢华世俗的艺术风格。法海寺壁画以"人文主义"思想演绎神圣的宗教哲学,促使了宗教壁画在表现形式、审美趣味上的平民化、世俗化转变,赋予了传统壁画新的生命力,同时也迎合了宫廷绘画的教化作用和审美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海寺壁画 世俗化 宫廷绘画
下载PDF
天上人间的法海
8
作者 敖依昌 冯小玲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4-57,共4页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之一,故事历经千年演变,人物的性格和面貌也随之渐变。作为主要人物之一的法海由最初替天行道的得道高僧逐渐变成面目狰狞惹人讨厌的糟老和尚,而到了现代则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性色彩。法海的形象由单一的扁...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之一,故事历经千年演变,人物的性格和面貌也随之渐变。作为主要人物之一的法海由最初替天行道的得道高僧逐渐变成面目狰狞惹人讨厌的糟老和尚,而到了现代则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性色彩。法海的形象由单一的扁平人物变成复杂的圆形人物,演变背后体现了文学表现形式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影响;反映了广大民众的感性心理,而这种心理则印证了艺术和现实的差距;同时也证实了民间文学永恒的生命力,从中还可以看出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 法海 人物形象 文学表现形式 民众心理 民间文学
下载PDF
爱情悲、喜剧背后的文化暗涌——从人物形象塑造看《白蛇传奇——中国的魔法世界》
9
作者 韩梦怡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72-75,共4页
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情节从明代起历经岁月不断变化,产生了许多立意不同、风格各异的版本,它们体现了不同时期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时社会盛行的价值理念。本文以正反两派人物形象塑造为切入点,将这些版本与德国学者赫尔穆特&... 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情节从明代起历经岁月不断变化,产生了许多立意不同、风格各异的版本,它们体现了不同时期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时社会盛行的价值理念。本文以正反两派人物形象塑造为切入点,将这些版本与德国学者赫尔穆特·马特2009年出版的《白蛇传奇——中国的魔法世界》进行对比评析,分析原著中亦正亦邪的人物形象和德国相对较单纯的人物形象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因素,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文化 白娘子 法海 绝对化
下载PDF
法海形象演变及其原因探析
10
作者 彭健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98-104,共7页
白蛇故事经历文本到影视的演绎,其中重要人物法海之形象,经历了正义的除妖人到虚伪的卫道者再到情欲化、世俗化降魔者之演变,完成了从模糊到单一再到复杂的形象转变。究其成因,不仅是社会主流思潮影响的结果,同时还是接受主体审美心理... 白蛇故事经历文本到影视的演绎,其中重要人物法海之形象,经历了正义的除妖人到虚伪的卫道者再到情欲化、世俗化降魔者之演变,完成了从模糊到单一再到复杂的形象转变。究其成因,不仅是社会主流思潮影响的结果,同时还是接受主体审美心理和审美愿望在作品中的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故事 法海 演变 主流思潮 审美愿望
下载PDF
西夏语“■■”“■■”小考
11
作者 田晓霈 赵璞 《西夏研究》 2023年第2期71-77,共7页
西夏语“■■”“■■”较为集中地使用在西夏法律文献和契约文书中,用于表示两类不同性质的“凭据”。“■■”表示各类事先凭据,曾用于指代私人订立的经济契约,以及税收环节中的缴税通知单和地权变更后确认新纳税人的凭证文书,其作用... 西夏语“■■”“■■”较为集中地使用在西夏法律文献和契约文书中,用于表示两类不同性质的“凭据”。“■■”表示各类事先凭据,曾用于指代私人订立的经济契约,以及税收环节中的缴税通知单和地权变更后确认新纳税人的凭证文书,其作用类似宋代的“户帖”和“契本”。“■■”在法典中用于指代征税结束后由纳税人和受纳官吏收执的完税凭证,其性质和使用流程与宋代的税钞制度高度吻合,是一种典型的事后凭证。“■■”与“■■”均属泛称,西夏并没有制定专有名词来表示相关制度中产生的事物,这导致今人阅读文献时容易将二者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 天盛律令 亥年新法 户帖 户钞
下载PDF
申不害刑名法术思想及对传统治道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腾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86,共11页
申不害是战国法家之代表,在相韩生涯中实践其刑名法术思想,尤以"术"论扬名后世。首先,申子学本黄老,秉持恒"正"、常"静"、贵"因"、任"数"以使君王"无事"的治道哲理。其次... 申不害是战国法家之代表,在相韩生涯中实践其刑名法术思想,尤以"术"论扬名后世。首先,申子学本黄老,秉持恒"正"、常"静"、贵"因"、任"数"以使君王"无事"的治道哲理。其次,申子学号"刑名",赋予"名"趋于政法范畴的职制义涵,并申说制度之"名"对政事之"实"的统制。最后,申子聚焦法术,强调"明法正义"而不尚重刑,并开辟法家"因任授官"与"潜御群臣"之"术",使法术统合于君王权势。申子之学,是黄老实用化之思想灵光,是名实论于政法层面的创造诠释。这种力图挣脱传统伦理道德的现实政治哲学及其早慧的职制观念,既是战国政治对精细统治技术之诉求使然,也对法家思想体系与传统君权治道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不害 法家 刑名
原文传递
黑水城出土748号税制文书考释——兼论西夏“通检推排” 被引量:3
13
作者 安北江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6-75,共10页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九册,编号Инв.No.748西夏文赋税文献第24-27页,涉及到西夏政府对所属税户进行编制,对租地造册板薄,定期查验,且予凭据等相关内容。因Инв.No.748号文献第26、27面残缺,以Инв.No.2890V第20、21页补之。本文...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九册,编号Инв.No.748西夏文赋税文献第24-27页,涉及到西夏政府对所属税户进行编制,对租地造册板薄,定期查验,且予凭据等相关内容。因Инв.No.748号文献第26、27面残缺,以Инв.No.2890V第20、21页补之。本文对此进行录文及考释,为进一步了解西夏赋税制度提供详实的数据。同时,对西夏通检推排等相关制度进行探讨。西夏后期,随着国内外政治环境恶化,土地买卖猖獗、农业人口锐减,统治者为巩固政权,不得不进行全国性的土地、人口普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亥年新法》 赋税 通检推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