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statistical seismic inversion and 3D modelling of metric flow units,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in Brazilian presalt reservoir
1
作者 Rodrigo Penna Wagner Moreira Lupinacc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2024年第3期1699-1718,共20页
Flow units(FU)rock typing is a common technique for characterizing reservoir flow behavior,producing reliabl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estimation even in complex geological settings.However,the lateral extrapolation ... Flow units(FU)rock typing is a common technique for characterizing reservoir flow behavior,producing reliabl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estimation even in complex geological settings.However,the lateral extrapolation of FU away from the well into the whole reservoir grid is commonly a difficult task and using the seismic data as constraints is rarely a subject of study.This paper proposes a workflow to generate numerous possible 3D volumes of flow units,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below the seismic resolution limit,respecting the available seismic data at larger scales.The methodology is used in the Mero Field,a Brazilian presalt carbonate reservoir located in the Santos Basin,who presents a complex and heterogenic geological setting with different sedimentological processes and diagenetic history.We generated metric flow units using the conventional core analysis and transposed to the well log data.Then,given a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algorithm,the seismic data and the well log statistics,we simulated acoustic impedance,decametric flow units(DFU),metric flow units(MFU),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volumes in the metric scale.The aim is to estimate a minimum amount of MFU able to calculate realistic scenarios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scenarios,without losing the seismic lateral control.In other words,every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volume simulated produces a synthetic seismic that match the real seismic of the area,even in the metric scale.The achieved 3D results represent a high-resolution fluid flow reservoir modelling considering the lateral control of the seismic during the process and can be directly incorporated in the dynamic characterization work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units geostatistical inversion Presalt reservoir 3D reservoir modelling Petrophysical modelling
下载PDF
Integration of Tracer Test Data to Refine Geostatistical Hydraulic Conductivity Fields Using Sequential Self-Calibration Method 被引量:5
2
作者 胡晓农 蒋小伟 万力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3期242-256,共15页
On the basis of local measurements of hydraulic conductivity, geostatistical methods have been found to be useful in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zation of a hydraulic conductivity field on a regional scale. However, the m... On the basis of local measurements of hydraulic conductivity, geostatistical methods have been found to be useful in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zation of a hydraulic conductivity field on a regional scale. However, the methods are not suited to directly integrate dynamic production data, such as, hydraulic head and solute concentration, into the study of conductivity distribution. These data, which record the flow and transport processes in the medium,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ydraulic conductivity. In this study, a three-dimensional gradient-based inverse method--the sequential self-calibration (SSC) method--is developed to calibrate a hydraulic conductivity field, initially generated by a geostatistical simulation method, conditioned on tracer test results. The SSC method can honor both local hydraulic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and tracer test data.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 simul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field and the reference true one, measured by its mean square error (MSE), is reduced through the SSC conditional study. In comparison with the unconditional results, the SSC conditional study creates the mean breakthrough curve much closer to the reference true curve,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prediction uncertainty of the solute transport in the observed locations. Further, the reduction of uncertainty is spatially dependent, which indicates that good locations,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will 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the SSC study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quential self-calibration tracer test hydraulic conductivity geostatistical simulation inverse problem
下载PDF
弱透水层瞬态水力参数的地质统计反演识别研究
3
作者 庄超 余文平 +5 位作者 严龙 张健翼 窦智 杨蕴 周志芳 王锦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331,共8页
弱透水层释水变形伴随着水力参数(渗透系数K和贮水率Ss)的瞬态变化,传统的“移动窗口”式反演方法假定每个反演窗口的初始状态是静态的,这与弱透水层释水变形存在明显滞后效应的实际情况不符。本文提出了在高维参数反演优化情境下,时间... 弱透水层释水变形伴随着水力参数(渗透系数K和贮水率Ss)的瞬态变化,传统的“移动窗口”式反演方法假定每个反演窗口的初始状态是静态的,这与弱透水层释水变形存在明显滞后效应的实际情况不符。本文提出了在高维参数反演优化情境下,时间域上模型参数的动态变化可与空间域上模型参数的一维非均质性等价,因而可用地质统计反演方法可用于识别弱透水层瞬态K和Ss的新思路,实现了该方法在水文地质领域的创新性应用。以上海越流含水层系统为例,运用似线性地质统计反演算法,高精度地拟合了F16分层标处的长观变形数据,获取了原位透镜体状弱透水层K和Ss的瞬态特征。反演结果显示,观测时段内K的变幅为1.02×10^(-5)~5.89×10^(-4)m/a,平均值为1.38×10^(-4)m/a,Ss的变幅为4.34×10^(-4)~6.02×10^(-3)m^(-1),平均值为2.65×10^(-3)m^(-1)。基于反演所得参数瞬态特征,分析原位弱透水层在1994年前后分别以弹性和塑性变形为主,弱透水层K呈现与含水层水位相反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该现象可能与渗流力作用下细粒物质在含水层与弱透水层透镜体交界面附近的对孔隙的阻塞和疏通作用有关。该方法可获取完整观测时段内水文地质参数的动态变化轨迹,在计算评价地表水-地下水交互领域的河床渗透性、原位修复领域的渗透反应墙渗透性等的动态演化特征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并可作为构建水文地质领域、岩土工程等领域有关本构模型的有效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透水层 瞬态水力参数 地质统计反演 时空等价性
下载PDF
相控地质统计学去硅质反演方法在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区块灯四段的应用
4
作者 朱正平 周自强 +2 位作者 潘仁芳 罗文军 翁雪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区块震旦系灯影组灯四段因储层埋藏深、厚度薄及硅质层的发育,导致常规反演方法精度低,多解性强。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相控地质统计学的去硅质的反演方法:首先结合测井曲线及岩石物理分析来明确各岩性段波阻抗特征;...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区块震旦系灯影组灯四段因储层埋藏深、厚度薄及硅质层的发育,导致常规反演方法精度低,多解性强。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相控地质统计学的去硅质的反演方法:首先结合测井曲线及岩石物理分析来明确各岩性段波阻抗特征;其次将储层波阻抗替换为硅质+基质波阻抗来重构新的波阻抗趋势(Pimp_Trend),并通过统计分析明确Pimp_Trend与样本井硅质含量曲线的共性结构,构建硅质波阻抗初始模型;最后将此模型作为约束条件参与地质统计学反演,求出与反演背景波阻抗相耦合的储层波阻抗,达到“去硅质”储层预测的目的。结果表明: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成功剔除了硅质层对于储层预测的干扰,凸显出储层波阻抗特征,即通过低波阻抗表征储层;与常规反演相比,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降低了反演结果的多解性,提高了储层识别精度。研究成果为研究区油气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约束 硅质层 地质统计学反演 灯四段 储层预测
下载PDF
基于集合平滑数据同化与直接采样法融合水文地球物理数据刻画裂隙网络分布
5
作者 焦婷婷 邓亚平 +1 位作者 钱家忠 骆乾坤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100,共13页
刻画裂隙含水层在地下水污染、地热、油气资源开采等研究中起关键作用。由于裂隙介质的强非均质性,其渗透率场一般呈现出显著的非高斯特性,该特性给水文地质参数的推估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与挑战。为解决裂隙介质参数推估难的问题,本研究... 刻画裂隙含水层在地下水污染、地热、油气资源开采等研究中起关键作用。由于裂隙介质的强非均质性,其渗透率场一般呈现出显著的非高斯特性,该特性给水文地质参数的推估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与挑战。为解决裂隙介质参数推估难的问题,本研究利用集合平滑数据同化与直接采样法融合水文地球物理数据推估裂隙介质参数场,设计多个数值算例,探究该数据同化框架刻画裂隙介质参数场的有效性,分析同化3种不同类型的观测数据对参数推估结果的影响,并探讨裂隙密度以及观测井的数量对参数推估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集合平滑数据同化与直接采样法融合水文地球物理数据的方法,可有效地推估裂隙介质水文地质参数空间分布;(2)对比3种类型的观测数据推估结果,可知同时融合水头和自然电位观测数据(水文地球物理数据)的参数推估效果最佳;(3)研究区的裂隙密度以及观测井的数量同样对数据同化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应选择合理的观测井数量从而获得最优的参数推估方案。该研究可为裂隙介质参数场的刻画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进一步为裂隙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水文地球物理方法 数据同化 多点地质统计 参数推估
下载PDF
基于空间协模拟的叠前地震随机反演方法
6
作者 曹亚梅 周辉 +2 位作者 于波 张元高 戴世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8,共11页
无论是迭代类随机反演还是线性贝叶斯随机反演,一般采用序贯类随机模拟表征油藏的非均质性。序贯类方法大多依赖变差函数或训练图像描述模型参数的空间相关性,需要逐点计算模拟结果,因此并行实现困难、计算效率低。为此,将一种条件化快... 无论是迭代类随机反演还是线性贝叶斯随机反演,一般采用序贯类随机模拟表征油藏的非均质性。序贯类方法大多依赖变差函数或训练图像描述模型参数的空间相关性,需要逐点计算模拟结果,因此并行实现困难、计算效率低。为此,将一种条件化快速傅里叶变换滑动平均(FFT⁃MA)模拟引入线性反演框架,提出基于空间协模拟的叠前地震随机反演方法。首先,在贝叶斯框架下整合地震数据和测井低频信息,获得弹性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然后,根据FFT⁃MA算法生成概率场,以测井数据为条件数据对贝叶斯后验应用概率场协同模拟,从而获得井震数据约束的叠前弹性参数高分辨率随机反演结果。该方法无需迭代更新模型参数,能极大地提高随机反演的计算效率。最后,由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应用测试方法的效果。模型试算表明,所提方法在高分辨率储层预测及计算效率方面均优于常规方法,可稳定、准确地描述小尺度储层特征。实际资料应用表明,所提方法得到的高分辨反演结果与测井数据契合良好,提高了随机反演在薄储层定量表征方面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地质统计学 FFT⁃MA算法 随机反演 协同模拟
下载PDF
薄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在新疆塔里木盆地WS凸起的应用
7
作者 程莎 万应明 +6 位作者 赵建强 丁艳红 闫有平 吴树奎 胡亚东 刘飞飞 王薇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4年第1期113-126,共14页
塔里木盆地WS地区新近系储层单层厚度小,横向变化大,单砂体厚度在2~10 m,储层岩性复杂,厚度变化快,传统地震预测技术维度和方法单一,预测精度低。为落实WS地区吉迪克组储层分布及内部油组展布,根据储层的测井敏感参数结合研究区内井位分... 塔里木盆地WS地区新近系储层单层厚度小,横向变化大,单砂体厚度在2~10 m,储层岩性复杂,厚度变化快,传统地震预测技术维度和方法单一,预测精度低。为落实WS地区吉迪克组储层分布及内部油组展布,根据储层的测井敏感参数结合研究区内井位分布,优选在稀疏脉冲反演控制本区吉迪克组一、二、三段砂层组横向全貌的基础上,在研究区西南部——赛克地区针对吉迪克组三段纵向较薄的单个砂组或单砂体,进一步应用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和自然伽马协模拟反演。在多资料、多反演方法结合下,准确分辨出吉迪克组Ⅲ油组最薄砂体厚度为2 m的砂体储层分布范围,并进行了油气检测。储层预测技术的综合应用对塔里木盆地WS地区薄储层的精细刻画及岩性圈闭的圈定奠定了坚实基础,该结果有效支撑了井位优选,实际钻井的油气显示证实了该技术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凸起 稀疏脉冲反演 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 储层综合预测
下载PDF
Graded and Quantitativ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Coal-Bearing Reservoir Based on Seismic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8
作者 Hao Zhang Huan Wan +7 位作者 Liming Lin Wenjun Xing Tiemei Yang Longgang Zhou Lijun Gao Guangchao Zhi Xin Liu Xiaowen Song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4年第6期279-290,共12页
Taiyuan formation is the main exploration strata in Ordos Basin, and coals are widely developed. Due to the interference of strong reflection of coals, we cannot completely identify the effective reservoir information... Taiyuan formation is the main exploration strata in Ordos Basin, and coals are widely developed. Due to the interference of strong reflection of coals, we cannot completely identify the effective reservoir information of coal-bearing reservoir on seismic data. Previous researchers have studied the reservoir by stripping or weakening the strong reflection, but it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maining reflection seismic data.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2D forward model of coal-bearing strata, the corresponding ge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reflection types of coal-bearing strata are analyzed, and then the favorable sedimentary facies zones for reservoir development are predicted.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seismic properties, the coal-bearing reservoir is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d by seismic inversion. The abov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Taiyuan formation in LS block of Ordos Basin is affected by coals and forms three or two peaks in different locations. The reservoir plane sedimentary facies zone is effectively characterized by seismic reflection structur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facies belt and petrophysical analysis, the reservoir is semi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d by attribute analysis and waveform indication, and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d by pre stack geostatistical inversion. Based on the forward analysis of coal measure strata, this technology characterizes the reservoir facies belt through seismic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escribes coal measure reservoirs step by step. It effectively guides the exploration of LS block in Ordos Basin, and has achieved good practical application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Bearing Reservoir Seismic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Waveform Indication inversion geostatistics inversion
下载PDF
薄煤层影响下的储层识别
9
作者 王慧欣 《海洋石油》 CAS 2024年第1期21-24,50,共5页
西湖凹陷主要目的层平湖组地层受潮汐作用影响较大,薄煤层广泛分布,横向非均质性强。地震数据受薄煤层反射的干扰严重,容易引起岩性识别的虚假亮点。为提高优质储层预测可靠度,减少薄煤层存在引起的假象所带来的风险,形成了一套岩石物... 西湖凹陷主要目的层平湖组地层受潮汐作用影响较大,薄煤层广泛分布,横向非均质性强。地震数据受薄煤层反射的干扰严重,容易引起岩性识别的虚假亮点。为提高优质储层预测可靠度,减少薄煤层存在引起的假象所带来的风险,形成了一套岩石物理驱动下、以含煤地层反射规律分析为基础、融合了地质统计学煤层刻画结果和叠前反演储层预测结果的、适用于含煤地层的储层综合识别方法,降低储层预测过程中煤层造成的假象,有效提升了砂体预测的可信度,为井位部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煤地层地震反射规律 叠前反演 地质统计学反演 平湖组
下载PDF
南堡凹陷火山岩喷发模式及火山碎屑岩分布
10
作者 付江 徐颖新 +3 位作者 张广 王则 魏亚琼 陈海霞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3期19-26,共8页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中深层火山岩纵向多期次发育,厚度大,分布广泛,是油气富集有利区带,但火山岩储层薄,横向变化快,地震资料无法直接识别及刻画,影响着有利目标落实。为了有效刻画火山岩优势储层甜点发育区,针对火山碎屑岩有利储层预测...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中深层火山岩纵向多期次发育,厚度大,分布广泛,是油气富集有利区带,但火山岩储层薄,横向变化快,地震资料无法直接识别及刻画,影响着有利目标落实。为了有效刻画火山岩优势储层甜点发育区,针对火山碎屑岩有利储层预测问题,开展了火山岩区域分布规律研究、火山喷发模式建立、火山机构精细解剖、正演模型分析、融合属性及地质统计学反演工作。研究结果表明:1)火山喷发具有多期次性,单一期次火山岩喷发形成多个独立火山岩体;2)基性喷发岩之上发育火山碎屑岩,是火山岩岩性组合有利储层发育段;3)火山碎屑岩储层越发育,上覆地层地震波振幅变弱特征越明显;4)火山碎屑岩测井曲线表现为中声波时差和中伽玛特点。以上成果认识,详细描述了不同期次下火山岩顶面构造形态及火山碎屑岩有利储层分布,对南堡凹陷中深层火山岩进一步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喷发模式 火山碎屑岩 正演模型 地质统计学反演
下载PDF
煤矿精细地层模型反演技术研究
11
作者 任永强 杨歌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1期135-140,共6页
针对煤矿三维地质建模中煤层厚度及顶底板岩性准确刻画的难题,提出在传统“点”和“线”数据插值为主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基础上,加入三维地震数据作为约束,基于全局插值方法的径向基函数,用“点”和“线”数据对“体”数据精细解释层位... 针对煤矿三维地质建模中煤层厚度及顶底板岩性准确刻画的难题,提出在传统“点”和“线”数据插值为主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基础上,加入三维地震数据作为约束,基于全局插值方法的径向基函数,用“点”和“线”数据对“体”数据精细解释层位进行校正,以校正后的精细地层框架为基础,基于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对煤系地层进行了岩性及厚度预测,分析了校正前与校正后地层框架为约束的反演结果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校正后的反演结果与实际资料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相较于未校正的反演结果,校正后的反演结果相对误差降低10%,校正后的结果与真实值之间误差控制在0.1 m以内,说明校正后的反演结果与实际水平钻孔结果吻合较好,能够精确刻画各岩性厚度及其空间展布情况。通过分析校正后的反演数据结果发现,地质岩性模型的精度得到极大提高,提高了钻孔间地层信息的准确度,在锦界煤矿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框架 地质统计学反演 岩性模型 锦界煤矿 三维地质建模
下载PDF
相控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在剩余油预测中的应用
12
作者 王朋 徐立恒 +2 位作者 杨会东 黄勇 周铁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2-1201,共10页
在老油田开发中后期,精准描述剩余油分布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叠前地震资料包含不同入射角的道集信息,通过分析振幅随入射角的变化特征可预测储层岩性和流体分布规律。为此,以大庆长垣BSX区块为例,在含流体岩石物理特征分析基础上,开展... 在老油田开发中后期,精准描述剩余油分布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叠前地震资料包含不同入射角的道集信息,通过分析振幅随入射角的变化特征可预测储层岩性和流体分布规律。为此,以大庆长垣BSX区块为例,在含流体岩石物理特征分析基础上,开展相控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预测剩余油分布特征,以寻找潜力部位,实施精准挖潜。首先,明确随注水开发、含水饱合度逐渐增大引起的纵、横波响应特征,建立纵横波速度比、纵波阻抗的弹性流体岩石物理定量解释图板;其次,以纵横波速度比、纵波阻抗与含水(油)饱和度之间的关系为纽带,采用相控蒙特卡洛反演算法,生成高分辨率的岩石弹性参数体、含油饱和度体。应用结果表明,剩余油的分布预测结果与取心井岩心实测数据符合率达76.5%。该方法指导了BSX区5种剩余油的挖潜对策,可为其他陆相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 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 剩余油 大庆长垣
下载PDF
基于相控地质统计学叠前反演的致密砂岩薄储层含气性预测——以鄂尔多斯盆地临兴中区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利明 郑颖 +4 位作者 史浩 李忠城 时靖雪 师素珍 郭俊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66,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砂岩储层厚度薄、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变化快,常规确定性反演结果的分辨率难以满足薄储层及其含气性预测的要求。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中区为例,根据已钻井资料和地质先验信息,利用贝叶斯判别原理,将地震数据驱...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砂岩储层厚度薄、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变化快,常规确定性反演结果的分辨率难以满足薄储层及其含气性预测的要求。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中区为例,根据已钻井资料和地质先验信息,利用贝叶斯判别原理,将地震数据驱动下叠前同步反演得到的敏感弹性参数体转换为砂岩储层岩相概率密度,并以此作为三维空间约束项,添加到三维地质统计学叠前反演过程中,得到更加符合地质、测井、地震认识的岩性预测结果,然后运用协模拟技术获取各个目的层段的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参数,形成了一种相控地质统计学叠前反演储层预测技术,最终实现了有利储层的含气性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相控地质统计学叠前反演薄储层预测技术特点在于利用岩性敏感弹性参数建立了三维空间储层先验约束,提高了岩性空间预测的准确性;(2)利用协模拟技术可以将相控地质统计学叠前反演得到的弹性参数体与储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建立关系,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气层特征;(3)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临兴中区推广应用,该方法实现了5 m薄气层的识别,有效地指导了该区致密气勘探开发。结论认为,在相控地质统计学叠前反演基础上进行协模拟,采用“逐步反演、分级预测”的思路可以有效提高致密砂岩薄储层含气性预测的精度,该方法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砂岩 薄储层 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 含气性预测
下载PDF
安第斯构造岩性油藏储层预测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绩伟 周玉冰 +3 位作者 张克鑫 张超前 许翔麟 冯陶然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27-328,共2页
安第斯T区块位于奥连特盆地东部斜坡带,主要发育为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油藏,具有储层薄、横向变化快和成藏规律复杂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储层油水关系复杂以及井位优选难度大。常规的储层预测技术无法满足开发阶段同时预测储层分布范围... 安第斯T区块位于奥连特盆地东部斜坡带,主要发育为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油藏,具有储层薄、横向变化快和成藏规律复杂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储层油水关系复杂以及井位优选难度大。常规的储层预测技术无法满足开发阶段同时预测储层分布范围和明确储层物性和含油性的生产需求,这对地球物理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亟需开展储层精细预测工作,预测储层展布、物性及含油性情况,为优选有利区带及勘探部署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性油藏 岩石物理 地质统计学反演 储层预测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始新统厚薄交互储层定量表征方法
15
作者 孙乐 房茂军 +1 位作者 任艳 于兴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521-8529,共9页
南海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以储层规模各异、非均质性强的厚薄交互储层为勘探开发目标。主力产层流沙港组沉积成因多样,砂体叠置样式不一,流二段呈薄互层叠置样式,流三段以厚层为主,夹部分薄层。研究区工区断裂较为发育,地震资料有效频带宽... 南海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以储层规模各异、非均质性强的厚薄交互储层为勘探开发目标。主力产层流沙港组沉积成因多样,砂体叠置样式不一,流二段呈薄互层叠置样式,流三段以厚层为主,夹部分薄层。研究区工区断裂较为发育,地震资料有效频带宽度5~60 Hz,主频仅为18 Hz,依靠常规波阻抗反演体难以进行研究区储层宏观岩性特征的有效识别,同时,如何突破地震分辨率对砂泥薄互储层的约束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点。为此,在地震岩石物理响应分析、拟声波曲线构建的基础上,引入2种地震反演方法,提高了研究区不同尺度储层的识别效率,实现了乌石凹陷始新统厚薄交互储层定量表征。依据稀疏脉冲反褶积原理,建立了研究区反映波阻抗的声波曲线与反映砂泥含量的自然伽马曲线相融合的拟波阻抗地震反演方法,对各体系域砂体的宏观展布特征和有利砂体发育区带进行表征。在研究区首次采用地震协同多井约束的地质统计学反演,采用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的统计学反演方法,对流二段砂泥薄互储层进行小层级别砂体雕刻,构建砂体定量知识库。研究成果为研究区基于沉积微相导向的砂体对比提供了重要参数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石凹陷 始新统 厚薄交互储层 拟波阻抗反演 地质统计学反演
下载PDF
基于低频模型优化的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楠 刘源 +4 位作者 冷玥 文一华 潘海峰 孙博 王兵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5-382,共8页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葡北地区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油气藏受岩性控制。早期勘探证实,葡北地区七克台组底部发育厚度为6~15 m的含油薄砂层。常规反演方法对该薄砂层的预测存在难点,且常规反演方法受地震资料频带限制,反演误差大。为了提高反演精...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葡北地区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油气藏受岩性控制。早期勘探证实,葡北地区七克台组底部发育厚度为6~15 m的含油薄砂层。常规反演方法对该薄砂层的预测存在难点,且常规反演方法受地震资料频带限制,反演误差大。为了提高反演精度,提出了基于低频模型优化的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结合研究区构造高差大及沉积相带变化快的特点,联合压实趋势校正法和地震属性约束法建立低频模型,得到确定性反演结果,并据此建立相控模型,进而开展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实现对研究区薄砂层的识别。该方法既有效补充了地震信号中缺少的低频信息,又提高了反演结果的纵向分辨率。利用该方法可识别厚度为7 m的薄砂层,反演结果与实钻砂体厚度基本吻合,证实了该方法在葡北地区薄砂层预测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葡北地区 七克台组 低频模型 压实趋势 地震属性 相控模型 地质统计学反演
下载PDF
致密气有效砂体预测技术及应用效果——以苏里格A区块盒8下段为例
17
作者 文鹏 马瑶 +3 位作者 陈帅 杨艳 王妍 杨澜 《中外能源》 CAS 2023年第2期27-34,共8页
苏里格气田是目前我国陆上探明储量规模最大的整装致密气田,A区块是气田重要的致密气资源产出区,研究区盒8下段主要为辫状河沉积,有效砂体厚度较薄,展布规律不清晰,通过常规地震反演技术无法对研究区有效砂体进行有效区分及准确预测。... 苏里格气田是目前我国陆上探明储量规模最大的整装致密气田,A区块是气田重要的致密气资源产出区,研究区盒8下段主要为辫状河沉积,有效砂体厚度较薄,展布规律不清晰,通过常规地震反演技术无法对研究区有效砂体进行有效区分及准确预测。故本文在盒8下段沉积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使用不同频率的雷克子波,开展精细的层位标定,有效划分地层;利用Xu~White模型进行横波预测,建立了岩性、物性以及孔隙流体弹性参数与地震响应特征之间的联系。通过弹性敏感参数分析,利用纵横波速度比对泥岩、基质砂体及有效砂体进行区分;最终利用孔渗参数联合地质统计学反演结果,对苏里格气田A区块盒8下段有效砂体的展布特征进行预测及刻画。结果显示:有效砂体厚度为4~17.8m,整体上呈现南北向条带状展布,连通性较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北部及南部,预测结果与钻井符合率为86.3%,表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为苏里格气田及其他地区致密气开发提供了相关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致密储层 盒8下段 地质统计学反演 有效砂体预测
下载PDF
优势谱聚焦联合储层反演技术在M油田的应用
18
作者 唐蓿 彭军 +2 位作者 隋波 李轶彬 满建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11-16,共6页
以M油田为例,从地震资料优势频带解析与岩石物理深入剖析的角度,探讨基于优势频率融合的联合储层反演技术。首先,联合开展叠前同步反演、波形指示反演和地质统计学反演;其次,提取各反演成果的优势频率进行融合,开展融合体数据解释;最后... 以M油田为例,从地震资料优势频带解析与岩石物理深入剖析的角度,探讨基于优势频率融合的联合储层反演技术。首先,联合开展叠前同步反演、波形指示反演和地质统计学反演;其次,提取各反演成果的优势频率进行融合,开展融合体数据解释;最后,预测流二段薄储层分布特征,进而指导M油田的开发实践。基于反演结果,分别提取这几种不同反演方法的优势频段进行融合反演,并用于识别厚8 m左右的薄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南凹陷 优势谱 叠前反演 地质统计学反演 优势频带融合 薄储层
下载PDF
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在薄层灰岩油藏精细描述中的应用
19
作者 郭飞 刘南 董政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6期173-175,共3页
针对礁灰岩油田储层超薄,非均质性强,油藏描述难度大,本文提出多级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的技术对策。纵向上相控利用生物礁地质模式及测井韵律指导储层概率变化,平面上相控采用确定性反演波阻抗与地震属性融合得到反映储层的变化规律。在... 针对礁灰岩油田储层超薄,非均质性强,油藏描述难度大,本文提出多级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的技术对策。纵向上相控利用生物礁地质模式及测井韵律指导储层概率变化,平面上相控采用确定性反演波阻抗与地震属性融合得到反映储层的变化规律。在纵向一维和平面二维联合相控基础上,结合地震反演和随机模拟的优势,能确保反演结果与测井数据吻合度高,灰岩超薄储层及其夹层在空间变化得到精细描述,为薄层灰岩油藏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相控 地质统计学 薄层反演 灰岩储层
下载PDF
综合物探技术在工作面高精度地质建模中 的研究与应用
20
作者 赵俊杰 赵明军 +2 位作者 张铁聪 贾瑞杰 刘兴伟 《中国煤炭》 2023年第7期89-101,共13页
建立工作面高精度地质模型是实现智能开采的基础,通过综合物探技术对工作面内煤层顶底板高程和隐伏构造展布情况进行全面探测,可为地质模型提供基础数据。以国家能源集团金凤煤矿01181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工作面两巷按照间隔50 m、孔深... 建立工作面高精度地质模型是实现智能开采的基础,通过综合物探技术对工作面内煤层顶底板高程和隐伏构造展布情况进行全面探测,可为地质模型提供基础数据。以国家能源集团金凤煤矿01181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工作面两巷按照间隔50 m、孔深80 m,垂直煤壁顺煤层方向施工钻孔30个,通过钻孔地质雷达剖面结合钻孔测斜和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钻孔轨迹上的煤层界面预测。将所测煤层顶底板数据与三维地震数据融合并进行高分辨的地质统计学反演,精细地刻画整个工作面范围内的煤层厚度及其顶底板岩性。在隐伏构造探查方面,以槽波地震透射+反射联合勘探所解释的构造异常为基础,依据地质雷达钻孔的自然伽马测井成果,推测钻孔钻进方向上的岩性变化,并通过钻孔测斜数据准确定位断层位置,实现对槽波异常区的精细解释,确定了工作面内隐伏断层的延展方向和落差情况。工作面回采后对模型进行了精度验证,工作面开切眼长度300 m,施工测量点20个,将实测剖面与模型剖面对比发现,地质模型预测的煤层底板高程最小误差0.061 m,平均误差0.503 m;模型煤厚最小误差0.040 m,平均误差0.242 m。基于工程实践结果表明:采用综合物探技术能够提供高精度的煤层界面和隐伏构造数据,是构建工作面高精度地质模型的重要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物探 槽波勘探 钻孔地质雷达 地质统计学反演 自然伽马 工作面地质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