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法之间:道家哲学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马腾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8,共10页
于传统法律思想史视阈之研究,道家哲学常被阐释为一种法律虚无主义。然而,其发轫之时于先秦法思想之意义主要在于对传统德礼的解构,及对法家法术的启示。道家抱持超越人文、批判现实的姿态,阐发一套揭露人欲、质疑圣智、否弃仁礼的学说... 于传统法律思想史视阈之研究,道家哲学常被阐释为一种法律虚无主义。然而,其发轫之时于先秦法思想之意义主要在于对传统德礼的解构,及对法家法术的启示。道家抱持超越人文、批判现实的姿态,阐发一套揭露人欲、质疑圣智、否弃仁礼的学说,构成儒家祖述圣王、从周复礼抱负的反动,是法家颠覆传统、变法改革立场的助力。进而,道家的本体道论为法家的"势"论铺垫了哲学基础;道家的无为之治隐含"道生法"的思想路径,为法家的"法"论蓄积了话语资源;道家的辩证柔术为法家的"术"论确立了基本思维。将先秦道家哲学置于"儒法之间"进行审思与诠释,方能洞明道家哲学在先秦法思想史中的特殊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儒家 法家 法思想 解构 启示
下载PDF
法家思想在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中的地位 被引量:2
2
作者 闫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10-113,共4页
法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秦王朝,其一系列的“变法”和“法治”思想主张,真切反映并适应了当时由诸侯割据向封建集权过渡的时代要求。西汉及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则援法入儒,礼法结合,从而实现了儒法合流;法家化的儒学遂成为我国... 法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秦王朝,其一系列的“变法”和“法治”思想主张,真切反映并适应了当时由诸侯割据向封建集权过渡的时代要求。西汉及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则援法入儒,礼法结合,从而实现了儒法合流;法家化的儒学遂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思想 以法治国 儒法合流
下载PDF
先秦法家的术治思想与马基雅维利的术治思想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雷信来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6,共5页
先秦法家与马基雅维利基于人性恶的基础上,提出君主在紧握权力的前提下,必须具备高明的统治术和驭臣术,否则君主将不成其为君主。先秦法家诸子在向君主积极奉献治术的同时,也为君主设计出许多令人谈之色变的诡诈手段。马基雅维利为实现... 先秦法家与马基雅维利基于人性恶的基础上,提出君主在紧握权力的前提下,必须具备高明的统治术和驭臣术,否则君主将不成其为君主。先秦法家诸子在向君主积极奉献治术的同时,也为君主设计出许多令人谈之色变的诡诈手段。马基雅维利为实现国家统一,向洛伦佐二世献上了他多年来苦心思索的研究成果。他极力倡导君王为达目的,可以采取一切必要之手段。从此,政治无道德论这顶"桂冠"扣在了马基雅维利头上。其实只要我们看看先秦法家诸子,尤其是韩非所设计的阴谋诡计,似乎也无多少道德可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法家 马基雅维利 术治思想
下载PDF
民国时期诸子学研究的转型与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昭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22-128,共7页
诸子学研究是民国时期文化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诸子学的价值进行了重新评价,并进行了现代意义的注释,从而使诸子学发生了现代转型,极大地推进了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学的研究。
关键词 中华民国 诸子学 道家 法家 墨家
下载PDF
胡适与近代诸子学研究的转型——以胡适的法家研究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乔松林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1-156,共6页
胡适对《韩非子》等法家著作的篇章真伪进行了考辨,并用近代的观念阐释法家思想。他将法家思想和西方法学相关联,用进化的观点对法家思想进行了解读,并从逻辑学的角度考察了法家的法治思想。胡适在法家思想研究中所创立的学术研究范式... 胡适对《韩非子》等法家著作的篇章真伪进行了考辨,并用近代的观念阐释法家思想。他将法家思想和西方法学相关联,用进化的观点对法家思想进行了解读,并从逻辑学的角度考察了法家的法治思想。胡适在法家思想研究中所创立的学术研究范式及其表现的学术精神,使其在近代诸子学研究转型中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近代诸子学 法家 法家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