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o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Fallen Logs in Tsuga longibracteata Forest in Tianbaoy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Fujian Province,China 被引量:15
1
作者 YOU Hui-ming HE Dong-jin +2 位作者 YOU Wei-bin LIU Jin-shan CAI Chang-t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6期1118-1124,共7页
We investigated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0f fallen l0gs in different Tsuga l0ngibracteata f0rest c0mmunities in the Tianba0yan Nati0nal Nature Reserve. We used redundancy analysis t0 determine the spatial distributi0n... We investigated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0f fallen l0gs in different Tsuga l0ngibracteata f0rest c0mmunities in the Tianba0yan Nati0nal Nature Reserve. We used redundancy analysis t0 determine the spatial distributi0n 0f fallen l0gs in the different f0rest c0mmunities and t0 analyze the relati0nships am0ng stand structure, t0p0graphic fact0rs and human disturbance. The v0lume, c0vered area, mean l0g length and number 0f fallen l0g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m0ng f0rest types (P 〈 0.05), but mean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sh0wed n0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l0g v0lume and c0vered area in different f0rest types sh0wed the f0ll0wing trend: T. l0ngibracteata pure f0rest 〈 T. l0ngibracteata + Olig0staehyum scabrifl0rur 〈 T. l0ngibraeteata + hardw00d 〈 Rh0d0dendr0n simiarum + T. l0ngibraeteata 〈 T. l0ngibraeteata + Phyll0stachys heter0cycla pubescens. The spatial distributi0n patterns 0f l0gs quantity and quality indicated that l0g v0lume and c0vered area were str0ngly affected by envir0nmental fact0rs in the f0ll0wing 0rder: human disturbance 〉 elevati0n 〉 sl0pe p0siti0n 〉 b0le height 〉 tree height 〉 sl0pe aspect 〉 density 〉 basal area 〉 sl0pe gradient. The relative c0ntributi0n 0f envir0nmental variables 0n the t0tal variance was t0p0graphy (76%) 〉 disturbance (42%) 〉 stand structure (35%). T0p0graphy and disturbance c0mbined explained 8.2% 0f the variance. Fallen l0~s auantitv and aualitv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0 elevati0n and sl0pe p0siti0n, and p0sitively ass0ciated t0 human disturbance. The l0g v0lume decreased fr0m n0rthern t0 s0uthern sl0pes. Envir0nmental fact0rs had the highest impact 0n class I (slightly decayed), and l0west impact 0n class V (highly decay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llen logs Distribution patterns TOPOGRAPHY Human disturbance TianbaoyanNational Nature Reserve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Multilocus Heterozygosity on the Longevity of Seedlings Established on Fallen Logs in <i>Picea jezoensis</i>and <i>Abies sachalinensis</i>
2
作者 Momoko Okada Keiko Kitamura +1 位作者 Chunlan Lian Susumu Goto 《Open Journal of Forestry》 2015年第4期422-430,共9页
Seedling establishment on fallen logs is a major regeneration system for tree species in boreal forests. Seedling survival on fallen logs is affected not only by the microsite environment but also by the genetic facto... Seedling establishment on fallen logs is a major regeneration system for tree species in boreal forests. Seedling survival on fallen logs is affected not only by the microsite environment but also by the genetic factors of individuals. To quantify the genetic effects on seedling longevity, we identified seedlings using a number tag system and collected needles of Picea jezoensis and Abies sachalinensis established on fallen logs in spring 2006. Survival or death of each seedling was investigated during 2006-2012. We genotyped seedlings with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nd calculated individual-based multilocus heterozygosity (MLH) for each seedling. A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MLH on seedling longevity of the two species considering the fallen log conditions. The model indicated that MLH positively affected seedling longevity in P. jezoensis, whereas the effects of MLH were not significant in A. sachalinensis. Here, we discuss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MLH on seedling longevity between the two species, considering species characteristics and MLH frequency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fallen log INBREEDING Depression Microsatellite Survival CENSUS Tree Regeneration
下载PDF
寒温带针叶林优势树种倒木分解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功能差异
3
作者 潘虹 崔福星 +3 位作者 杨立宾 魏丹 付晓宇 朱道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856-9866,共11页
为了揭示寒温带针叶林不同树种倒木分解中真菌群落的分布格局,探讨影响倒木真菌群落分布的养分驱动因子。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R语言等分析方法对微生物多样性数据进行信息挖掘,解析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兴安... 为了揭示寒温带针叶林不同树种倒木分解中真菌群落的分布格局,探讨影响倒木真菌群落分布的养分驱动因子。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R语言等分析方法对微生物多样性数据进行信息挖掘,解析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Kuzen)、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倒木分解初期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及功能差异。研究发现,寒温带针叶林中白桦、樟子松倒木优势菌群为Basidiomycota(担子菌门)、Trichaptum(附毛菌属),兴安落叶松倒木优势菌群为Ascomycota(子囊菌门)、Acidea菌属。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树种倒木真菌群落的Alpha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兴安落叶松、白桦、樟子松,树种的差异极显著的改变了操作分类单元(OTU)、属水平上倒木真菌群落的Beta多样性。菌群生态分析表明,腐生型是3种倒木上优势真菌的主要生态类型,木质腐生为白桦、樟子松倒木上真菌的主要生活方式,土壤腐生为兴安落叶松真菌类群的主要生活方式。养分关联分析表明,pH、全碳(TC)、全氮(TN)、碳氮比(C/N)、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养分指标在3种倒木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含水率(MC)、TC、TN、纤维素、半纤维素是影响倒木优势真菌群落分布的主要养分因素。不同树种对倒木真菌群落的富集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带来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变化对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温带森林 倒木 分解 真菌群落
下载PDF
大兴安岭优势树种倒木分解的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差异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宇 潘虹 +2 位作者 杜君 杨立宾 董爱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5-115,共11页
【目的】探究大兴安岭林地不同优势树种倒木分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功能变化,探讨养分驱动下主要细菌群落分布格局的差异化响应。【方法】以一年期的白桦、樟子松、落叶松倒木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含水率(MC)、p H值、全碳(TC)... 【目的】探究大兴安岭林地不同优势树种倒木分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功能变化,探讨养分驱动下主要细菌群落分布格局的差异化响应。【方法】以一年期的白桦、樟子松、落叶松倒木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含水率(MC)、p H值、全碳(TC)、全氮(TN)、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组成、相对丰度和生态功能群组;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不同树种的细菌群落组成与倒木养分间的关联性。【结果】3种倒木分解过程中细菌种类由多到少依次为白桦、落叶松、樟子松,其中白桦独有细菌数量显著多于落叶松、樟子松。群落组成及分布研究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3种倒木中细菌群落的绝对优势菌门,组内相对丰度在不同树种分解倒木中呈显著差异;Lysinimonas、Sphingomonas、Luteibacter为优势菌属,组内相对丰度在不同倒木中无显著差异。群落多样性差异分析表明,树种差异显著改变了樟子松与落叶松、樟子松与白桦细菌群落组内的Alpha多样性,在门、属水平上显著改变了组间的Beta多样性。倒木养分及与群落的相关性分析表明,TC、pH值、TN、C/N、半纤维素、木质素在3种倒木间均呈显著差异,其中TC、pH值、TN、C/N、纤维素、木质素为门水平上,pH值、TN、C/N、纤维素为属水平上影响倒木细菌组成及分布的关键因子。细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等方式是倒木细菌参与的主要功能通路,但均未表现出树种特异性。【结论】倒木分解过程中不同优势树种内细菌群落组成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但菌群的主要功能通路未表现树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倒木分解 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倒木接触处土壤酶活性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15
5
作者 何东进 游惠明 +6 位作者 肖石红 洪伟 游巍斌 刘进山 蔡昌棠 詹仕华 胡哲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8-126,共9页
倒木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性和功能性成分,但分解过程十分缓慢,目前有关土壤生物学特性对其分解影响机制的研究甚少。通过分析环境因子对选择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林内倒木接触处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酶活性对倒木分... 倒木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性和功能性成分,但分解过程十分缓慢,目前有关土壤生物学特性对其分解影响机制的研究甚少。通过分析环境因子对选择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林内倒木接触处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酶活性对倒木分解机制、土壤进程的影响及特定酶活性的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内倒木接触处土壤酶活性的变异系数属中高等变异程度,纤维素分解酶活性受环境影响最大,蛋白酶受影响最小;倒木的覆盖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尤其是显著地提高了纤维素酶活性,蛋白酶及脲酶活性随腐烂等级升高而降低,纤维酶活性呈升高趋势;在所有环境因子中,土壤基质环境对土壤酶活性的解释量最大,表明化学基质环境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容忽视,土壤酶活性随土壤SOC、TN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越往南坡,土壤酶活性越高。研究揭示倒木分解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倒木的存在对驱动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苞铁杉 倒木 土壤酶活性 环境因子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倒木覆盖对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林内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游惠明 何东进 +3 位作者 刘进山 蔡昌棠 游巍斌 肖石红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24,共7页
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 W.C.Cheng)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有无倒木覆盖以及倒木腐烂程度对土壤8项理化指标(包括含水量,容重,总孔隙度,有机碳、全N、全P和全K含量以及C/N比)的影响,并比较了经倒木覆盖后... 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 W.C.Cheng)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有无倒木覆盖以及倒木腐烂程度对土壤8项理化指标(包括含水量,容重,总孔隙度,有机碳、全N、全P和全K含量以及C/N比)的影响,并比较了经倒木覆盖后不同季节和不同类型林分中土壤8个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无倒木覆盖的土壤相比,经倒木覆盖后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及含水量提高,有机碳、全N及全K含量均增加,说明倒木覆盖总体上提高了长苞铁杉林下土壤的肥力,但有无倒木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影响。经不同腐烂程度倒木覆盖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并随倒木腐烂程度提高大体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但土壤的其他7个理化指标无显著差异;经中等(Ⅲ级)腐烂倒木覆盖后土壤的全N、全P和全K含量均最高。经倒木覆盖后,不同季节土壤的全P含量无显著变化,而其他7个理化指标在不同季节均有显著变化(P<0.05);经倒木覆盖后秋、冬、春、夏土壤容重和全K含量依次增加,总孔隙度和有机碳含量依次降低,土壤含水量在秋季最低、春季则最高。整体来看,在长苞铁杉林的不同类型林分内经倒木覆盖后土壤8个理化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供试的4类混交林相比,在长苞铁杉纯林内经倒木覆盖后土壤的含水量、容重和全K含量均最高,总孔隙度最低,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C/N比及全N和全P含量居中。研究结果表明:在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林内,倒木覆盖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苞铁杉林 倒木覆盖 土壤理化指标 腐烂程度 季节 林分类型
下载PDF
不同时间尺度上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下倒木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任毅华 侯磊 +1 位作者 方江平 罗大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8-84,92,共8页
【目的】分析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下倒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关性,探讨该森林生态系统内倒木的分布规律。【方法】在研究区内设置100 m×100 m固定样地,采用相邻网格法对... 【目的】分析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下倒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关性,探讨该森林生态系统内倒木的分布规律。【方法】在研究区内设置100 m×100 m固定样地,采用相邻网格法对样地内倒木进行调查,获取倒木的大小头直径、长度、腐烂程度、植被覆盖状况、坐标等基本信息,用腐烂等级表征倒木的时间尺度,分析倒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倒木总体空间分布格局随空间尺度的增大依次呈现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且以随机分布为主要特征;在各个时间尺度上的倒木均呈现显著的集群分布;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倒木在空间分布上虽无显著关联,但时间尺度间隔越近,越趋于正关联,越远则越趋于负关联。【结论】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下倒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这与当地异常气候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尖长苞冷杉林 倒木 空间格局 时间尺度 西藏 色季拉山
下载PDF
高山森林林窗位置和附生植物去除对倒木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壮 杨万勤 +4 位作者 谭波 常晨晖 汪沁 蒋雨芮 曹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51-1460,共10页
倒木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养分循环过程,倒木中的难分解物质对土壤有机质积累具有积极作用。但关于森林林窗和附生植物对倒木难分解物质含量的影响还不清晰。为了理解林窗更新及附生植物生长对倒木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的影响,2013... 倒木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养分循环过程,倒木中的难分解物质对土壤有机质积累具有积极作用。但关于森林林窗和附生植物对倒木难分解物质含量的影响还不清晰。为了理解林窗更新及附生植物生长对倒木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的影响,2013年8月在川西高山原始森林进行样地布置,在进行3年附生植物去除处理后,2016年8月在不同林窗位置(林窗、林缘和林下)下两种处理(附生植物去除和保留)不同腐解等级(I—V)进行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倒木不同结构(心材、边材和树皮)样品采集,分析其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结果表明:树皮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显著高于心材和边材,树皮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随腐解等级变化差异不显著;森林林窗对III—V腐解等级心材和边材总酚含量具有显著影响,但对心材和边材缩合单宁影响差异不显著,林窗对倒木树皮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影响差异极显著且两者含量特征均表现为林窗>林缘>林下;附生植物去除处理降低了心材缩合单宁和边材总酚含量,增加了倒木边材缩合单宁含量。附生植物去除处理对树皮影响和林窗位置存在交互作用,林缘和林下的倒木附生植物去除显著降低了树皮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此外,不同林窗位置的温度差异是导致树皮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附生植物去除对倒木pH的影响也可能是影响倒木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高山森林林窗更新及附生植物生长会显著影响倒木难分解物质含量变化特征,为进一步了解倒木分解过程在养分循环及对环境的响应提供了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木 森林林窗 附生植物 总酚 缩合单宁
下载PDF
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倒木的燃烧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游惠明 何东进 +5 位作者 刘进山 蔡昌棠 洪伟 游巍斌 王磊 肖石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4-577,共4页
以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内倒木为研究对象,结合以负荷量和含水率为自变量的综合燃烧属性及以灰分、热值、含水率及氮含量等理化性质为评价指标的燃烧熵值,综合探讨长苞铁杉林内倒木的燃烧性。结果表明,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内倒木属于低燃烧性... 以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内倒木为研究对象,结合以负荷量和含水率为自变量的综合燃烧属性及以灰分、热值、含水率及氮含量等理化性质为评价指标的燃烧熵值,综合探讨长苞铁杉林内倒木的燃烧性。结果表明,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内倒木属于低燃烧性可燃物,其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小;长苞铁杉+糙花少穗竹混交林内倒木的燃烧性最低,非防火期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内倒木的燃烧性最大;倒木负荷量、综合燃烧属性值及发生火灾的可能性随腐烂等级升高而降低,平均含水率随腐烂等级增加而升高,燃烧性熵值随腐烂等级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苞铁杉林 倒木 燃烧性 燃烧熵值
下载PDF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鉴定及其活性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简立燕 何东进 +3 位作者 刘进山 洪伟 游巍斌 肖石红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7-211,共5页
为分析倒木中具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性的大小,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长苞铁杉倒木作为研究对象,将菌源通过富集培养、滤纸崩解、CMC酶活测定,分离筛选出具有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并将筛选出的高产纤维素酶... 为分析倒木中具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性的大小,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长苞铁杉倒木作为研究对象,将菌源通过富集培养、滤纸崩解、CMC酶活测定,分离筛选出具有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并将筛选出的高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18S rRNA测序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经过初筛、复筛,得出TB4为高产纤维素酶的目的菌株,经鉴定该菌株为小刺青霉,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酶活性为243.73 U·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菌 酶活性 倒木 长苞铁杉
下载PDF
双V附翼型负泊松比蜂窝结构参数与原木接触面积耦合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旭晨 王典 +1 位作者 刘晋浩 黄青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3-260,共8页
为解决林木采伐中进料辊造成树木损伤的问题,以进料辊中的双V附翼型蜂窝结构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胞元结构参数对伐倒木圆条树木的损伤机制。基于理论力学构建了双V附翼型结构单位胞元参数与屈服强度的理论模型,进而进行了Y方向压缩实验验... 为解决林木采伐中进料辊造成树木损伤的问题,以进料辊中的双V附翼型蜂窝结构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胞元结构参数对伐倒木圆条树木的损伤机制。基于理论力学构建了双V附翼型结构单位胞元参数与屈服强度的理论模型,进而进行了Y方向压缩实验验证,考察在低速压缩条件下各胞元结构参数对该结构等效应力和能量吸收变化的影响,以及有限元仿真进料辊胞元结构参数与原木接触面积的耦合关系。选定聚氨酯作为辊型驱动应用材料,通过正交试验法,在较优参数θ_(1)、θ_(2)、t区间内使进料辊与木材接触面积增大14.56%~26.11%。研究结果表明,可根据具体工况需求选用确定胞元结构参数,且结构参数厚度t是影响负泊松比蜂窝结构密实应变的重要指标;通过双V附翼型负泊松比结构材料的选用和尺寸参数的改变,改善了进料辊作业时与木材的接触面积大小,降低原木所受压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料辊 双V附翼型结构 负泊松比 林木联合采育机 森林工程 原木损伤 伐倒木
下载PDF
川西高山森林倒木不同分解阶段的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常晨晖 吴福忠 +5 位作者 杨万勤 谭波 李晗 肖洒 苟小林 何丽娜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8-985,共8页
微生物是倒木分解的积极参与者,而不同分解阶段的倒木也为微生物群落提供了重要的生长基质,可能形成差异显著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为了解高山森林倒木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变特征,采用磷酸脂肪酸(PLFA)分析技术研究一个分解序列的川西高... 微生物是倒木分解的积极参与者,而不同分解阶段的倒木也为微生物群落提供了重要的生长基质,可能形成差异显著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为了解高山森林倒木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变特征,采用磷酸脂肪酸(PLFA)分析技术研究一个分解序列的川西高山森林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倒木心材、边材和树皮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腐烂等级增加,微生物总生物量、真菌生物量和细菌生物量均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变化规律,但不同结构组分微生物生物量随腐烂等级增加的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心材微生物生物量在Ⅰ-Ⅳ随腐烂等级的增加缓慢升高,但在Ⅴ腐烂等级快速增加;边材和树皮在Ⅱ和Ⅲ腐烂等级微生物生物量最低;除Ⅲ腐烂等级树皮,整个分解序列的倒木真菌/细菌比值在0.22-0.73之间,随腐烂等级增加而降低.PLFA单体尤其是优势脂肪酸单体含量变化显著(P<0.05)影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且与倒木不同结构组分在各分解阶段的理化特征密切相关.此外,聚类分析表明Ⅲ、Ⅳ、Ⅴ腐烂等级心材,Ⅲ、Ⅳ、Ⅴ腐烂等级边材,Ⅰ-Ⅴ腐烂等级树皮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Ⅰ、Ⅱ腐烂等级心材与Ⅰ、Ⅱ腐烂等级边材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可见,高度腐烂的倒木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微生物生物量及丰富的群落类群,但不同结构组分在腐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具有相对独立的变化趋势,这对深入了解高山森林倒木分解与微生物群落演替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高山森林 倒木分解 磷酸脂肪酸 腐烂等级 微生物群落演替 岷江冷杉
原文传递
川西高山峡谷区暗针叶林粗木质残体金属元素贮量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段斐 吴福忠 +3 位作者 杨万勤 肖洒 周蛟 谭波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3-630,共8页
普遍存在于森林地表的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属元素不断在CWD中积累—释放—转移,是认识植物-土壤金属元素循环的关键纽带.因此以长江上游高山峡谷区暗针叶林不同类型不同腐烂等级CWD为... 普遍存在于森林地表的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属元素不断在CWD中积累—释放—转移,是认识植物-土壤金属元素循环的关键纽带.因此以长江上游高山峡谷区暗针叶林不同类型不同腐烂等级CWD为研究对象,调查其金属元素含量及贮量特征.结果表明:CWD类型和腐烂等级显著影响金属元素含量.CWD中生物必需非重金属元素(K、Ca、Na和Mg)含量分别介于0.29-2.56、2.41-8.13、0.56-1.65和0.34-1.03 g/kg之间,生物必需重金属元素(Cu、Mn和Zn)含量分别介于1.71-6.00、0.03-1.01和0.06-0.73 g/kg之间,非生物必需重金属元素含量(Cr、Cd和Pb)分别介于3.74-34.54、0.07-3.60和0.73-36.10 mg/kg之间.高山峡谷区暗针叶林CWD生物必需非重金属(K、Ca、Na和Mg)总贮量分别为43.77、220.63、40.78和31.37 kg/hm^2,生物必需重金属元素(Cu、Mn和Zn)总贮量分别为0.12、16.11和9.91 kg/hm^2,非生物必需重金属元素(Cr、Cd和Pb)总贮量分别为0.10、0.16和0.72 kg/hm^2.不同类型CWD金属元素贮量表现为倒木>根桩>大枯枝>枯立木,且不同金属元素在相同类型CWD不同腐烂等级之间基本具有相对一致的变化趋势.可见,CWD是高山峡谷区暗针叶林金属元素重要贮存场所之一,其降解过程中金属元素的释放可能是生态系统元素循环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木质残体 金属元素 腐烂等级 暗针叶林 倒木 物质循环
原文传递
色季拉山不同腐解等级华山松倒木上的苔藓植物组合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凌 樊英杰 +3 位作者 宋晓彤 李敏 邵小明 王晓蕊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42-853,共12页
倒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维持健康和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倒木不同腐解阶段,倒木上定植的苔藓植物组合的差异尚不清楚。为深入探讨倒木上苔藓植物组合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该文对西藏色季拉山同一地点不同腐解程度的4株华山松(Pinus armand... 倒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维持健康和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倒木不同腐解阶段,倒木上定植的苔藓植物组合的差异尚不清楚。为深入探讨倒木上苔藓植物组合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该文对西藏色季拉山同一地点不同腐解程度的4株华山松(Pinus armandii)倒木上的苔藓植物进行了样方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4株倒木上40个样方共有苔藓植物22科52种,其中藓类13科38种,苔类9科14种;以恒有优势种为特征进行划分,共得到14个物种组合。随着倒木腐解程度加大以及周围环境的不断改变,生长其上的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但组合数量和苔藓总盖度却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苔藓物种由耐旱性强的丛生型藓类,如木灵藓科、白发藓科,逐渐演替为喜阴湿环境、快速生长的垫状或毯状藓类,如提灯藓科、羽藓科和青藓科。倒木苔藓植物组合空间结构复杂程度逐渐增大。倒木是多种苔藓植物选择的重要生长基质,其上苔藓植物受倒木的腐解程度、水分和光照等条件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物种组合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倒木 生活型 物种多样性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