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充通经致用思想新探
1
作者 白效咏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以往学术界多以“疾虚妄”或“实事疾妄”“疾虚妄、归实诚”来概括王充思想的特点,并对其敢于批判经典或前人旧说中谬误的精神大加赞赏,而相对忽略了王充思想学说中通经致用的基调。事实上,通经致用堪称王充思想的一大特色,体现了吴越... 以往学术界多以“疾虚妄”或“实事疾妄”“疾虚妄、归实诚”来概括王充思想的特点,并对其敢于批判经典或前人旧说中谬误的精神大加赞赏,而相对忽略了王充思想学说中通经致用的基调。事实上,通经致用堪称王充思想的一大特色,体现了吴越实学和中原儒学在王充身上的交会。王充以儒学的价值理性来统摄吴越实学,又以实学的求实精神来检验中原儒学,追求儒学和实学的统一。而通经致用、实事疾妄的背后则是王充经世济民的苦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通经致用 实事疾妄
下载PDF
中国艺术理论话语体系中的“虚实”概念发展流变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新 《艺术设计研究》 2023年第1期116-122,共7页
“虚实”这一概念出自《战国策·西周》中的兵法思想,老子将“虚实”概念引入中国古代哲学领域,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典美学及艺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本文通过梳理“虚实”概念的发展演变、历史沿革及古今文艺理论中有关“... “虚实”这一概念出自《战国策·西周》中的兵法思想,老子将“虚实”概念引入中国古代哲学领域,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典美学及艺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本文通过梳理“虚实”概念的发展演变、历史沿革及古今文艺理论中有关“虚实”的观点,以阐述此概念在中国艺术理论中的重要性,从而论证在当代重提“虚实”观念的重要学术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 艺术 理论 话语
下载PDF
南怀仁的“辟妄”之论
3
作者 贾海燕 《国际汉学》 2023年第6期44-51,156,共9页
《妄占辩》《妄择辩》《妄推吉凶辩》是南怀仁集中批判杨光先及其所奉中国星占、风水选择之术的系列之作。南怀仁融合西方天文科学知识与中国文化传统,批驳中国星占、风水选择之术的虚妄,并以“合理之用”和“非理之用”建构起判断风水... 《妄占辩》《妄择辩》《妄推吉凶辩》是南怀仁集中批判杨光先及其所奉中国星占、风水选择之术的系列之作。南怀仁融合西方天文科学知识与中国文化传统,批驳中国星占、风水选择之术的虚妄,并以“合理之用”和“非理之用”建构起判断风水选择之术的标准。南怀仁的辩护之作专于“辟妄”,鲜少“诠真”,在明清天主教护教文献中颇为独特,其“辟妄”之论是天主教在华传教史上的生动个案,也展现了一个17世纪中欧知识论交汇的微观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怀仁 中国术数 “辟妄” 护教著作 天文学
下载PDF
论明清小说评点中绘“云”术语的运用
4
作者 张硕 《镇江高专学报》 2023年第1期28-32,共5页
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受史传春秋笔法的影响,常采取“隐而不书”或“隐现交织”的书写策略。小说批评家关注到这一现象,在文本批评中借助与“云”相关的绘画用语予以揭示。画作上的云之图景以平面直观的方式彰显“隐与现”两者的辩证关系... 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受史传春秋笔法的影响,常采取“隐而不书”或“隐现交织”的书写策略。小说批评家关注到这一现象,在文本批评中借助与“云”相关的绘画用语予以揭示。画作上的云之图景以平面直观的方式彰显“隐与现”两者的辩证关系,较为符合小说藏与露、隐与现的叙事安排。脂砚斋等人曾广泛利用“烟云模糊”“云罩峰尖”“云龙现影”等绘画术语进行小说评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云模糊 云罩峰尖 云龙现影 虚实 隐现
下载PDF
《吴宁葛氏宗谱》辨伪四则——兼论家谱文献利用问题
5
作者 梅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97-107,共11页
上海图书馆收藏有《吴宁葛氏宗谱》九部,这些宗谱保留的内容多寡不一,其中以乾隆五十六年(1791)葛子瑄等纂修的《吴宁葛氏宗谱》、道光二十六年(1846)葛仁禄等纂修的《吴宁葛氏宗谱》保存相对完整。《吴宁葛氏宗谱》中保存的葛洪磨勘转... 上海图书馆收藏有《吴宁葛氏宗谱》九部,这些宗谱保留的内容多寡不一,其中以乾隆五十六年(1791)葛子瑄等纂修的《吴宁葛氏宗谱》、道光二十六年(1846)葛仁禄等纂修的《吴宁葛氏宗谱》保存相对完整。《吴宁葛氏宗谱》中保存的葛洪磨勘转官告身、《恩赐文阁学士葛洪乞归省御诗》、葛洪《重修灵岳寺记》、黄溍《中和堂记》存在作伪嫌疑,兹予以考辨。在此基础上,对家谱文献的利用问题做一思考。家谱文献主要有谱序、传记、艺文等,这些文献内容丰富但瑕瑜互见,其中存在不少任意删改或假托名人等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家谱文献时必须仔细辨别,去伪存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宁葛氏宗谱》 辨伪 文献问题
下载PDF
伪科学的来源和学者的辨伪使命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宁 邹晓丽 王海棻 《学术界》 2001年第1期117-123,共7页
本文从徐德江状告语言理论专家伍铁平教授“侵犯名誉权”一案出发 ,论证了什么是学术、学术领域、内行和外行 ,对什么是伪科学作了明确的界定 ,并主张从是否违背公理、违反常识和违背事实出发 ,来辨识正常的学术争鸣和学术造伪的区别。... 本文从徐德江状告语言理论专家伍铁平教授“侵犯名誉权”一案出发 ,论证了什么是学术、学术领域、内行和外行 ,对什么是伪科学作了明确的界定 ,并主张从是否违背公理、违反常识和违背事实出发 ,来辨识正常的学术争鸣和学术造伪的区别。本文还以汉字学的伪科学为例 ,对伪科学产生的社会原因作了分析。文章指出揭发和批判伪科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科学 学者 辨伪 语言理论 学术领域 学术争鸣 社会原因 社会历史 名誉权 伍铁平 徐德江 汉字学 违背
下载PDF
规划的理性与权威之谬误 被引量:11
7
作者 俞孔坚 《规划师》 1998年第1期104-106,共3页
人们对规划和规划师作用的认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来源于对规划及其过程本身的错误认识。人脑的局限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决定了规划是一个过程,一个创造性地适应自己和社会的过程,是一个辩护和寻求平衡点的过程,而不是一个... 人们对规划和规划师作用的认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来源于对规划及其过程本身的错误认识。人脑的局限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决定了规划是一个过程,一个创造性地适应自己和社会的过程,是一个辩护和寻求平衡点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最佳、最近的集结。规划师是一个全面的辩护师,而不是权威,更不是权威的附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 过程 不完全性 信息 局限性 权威 决定 辩护 理性 谬误
下载PDF
杜绝死刑冤假错案十论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永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近年来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有关死刑的冤假错案频频发生,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思考。针对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在司法工作中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近年来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有关死刑的冤假错案频频发生,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思考。针对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在司法工作中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入罪的甄别工作,防止以"假事实"掩盖"真事实"而按"假事实"对行为人定罪,严禁以所谓的高科技手段进行所谓的心理测试;坚定地执行"疑罪从无"的原则,赋予犯罪嫌疑人以沉默权;应当不断提高侦查讯问程序的透明度,强化对侦查讯问活动有效的内部监督和有力的外部监督,坚决排除刑讯所取得的嫌疑人供述,减少冤假错案发生的几率;切实推行错案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度,对于酿成错案的有关人员给予严厉制裁,加大对司法腐败的惩治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死刑 冤假错案 假事实 行政问责
下载PDF
解析芝诺悖论内含的逻辑漏洞 被引量:6
9
作者 刘二中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42,共5页
本文回顾了亚里士多德等人对芝诺悖论的一些看法,指出寻找该悖论推理过程逻辑漏洞的必要性,并试图给出对追龟辩和飞矢辩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罗素等人的分析。
关键词 芝诺悖论 诡辩 逻辑学 亚里士多德 罗素
下载PDF
文学“真实性”级次辨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任遂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62,共5页
文学真实性的维度相当宽泛,可包含客观之真,也可包含主观之真;可包含可然之真,也可包含超然之真。它分为三个级次,第一个级次是本事之真,即真相的再现,以符实度为标准;第二个级次是常理之真,即逼真的表现,以可信度为标准;第三个级次是... 文学真实性的维度相当宽泛,可包含客观之真,也可包含主观之真;可包含可然之真,也可包含超然之真。它分为三个级次,第一个级次是本事之真,即真相的再现,以符实度为标准;第二个级次是常理之真,即逼真的表现,以可信度为标准;第三个级次是情趣之真,即超世的展现,以性灵度为标准。本事之真与虚构概念相对立,要求按照生活原有的模样和形态写;常理之真与虚假概念对立,要求按照生活应有的常模和形态写;情趣之真与虚伪概念对立,要求按照审美的绮情异趣写。以符实度为基准的作品,就是纪实文学;以可信度为基准的作品,就是现实主义文学;以性灵度为基准的作品,就是浪漫主义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真实性”级次 符实度 可信度 性灵度
下载PDF
古典诗词中虚实相生美学原则之体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昳 胡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96-100,共5页
分析了虚实相生这一美学原则的历史演变及其在古典诗词中的表现,指出各类艺术美的真谛正在于:讲究虚实之理,追求弦外之音、味外之旨的艺术效果,启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使人能够产生"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以及"咫尺见... 分析了虚实相生这一美学原则的历史演变及其在古典诗词中的表现,指出各类艺术美的真谛正在于:讲究虚实之理,追求弦外之音、味外之旨的艺术效果,启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使人能够产生"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以及"咫尺见千里之势"的联想和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相生 美学原则 艺术体现 古典诗词
下载PDF
论翻译文本连贯的真与伪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东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127,共6页
文本连贯首先是语义的,语义需要语词衔接激活,所以,没有衔接便没有连贯。连贯也是主观的,标示着读者对文本整体理解的程度,是一种心理现象。由连贯特质所决定,译文的连贯与原文的衔接和连贯无关,只能产生于译文的衔接,无忠实可言,无真... 文本连贯首先是语义的,语义需要语词衔接激活,所以,没有衔接便没有连贯。连贯也是主观的,标示着读者对文本整体理解的程度,是一种心理现象。由连贯特质所决定,译文的连贯与原文的衔接和连贯无关,只能产生于译文的衔接,无忠实可言,无真伪之分。此外,连贯的主观性决定了连贯是一种价值,而非事实,只有事实才有真伪之分。由此可知,译文只有遵循译入语的衔接规范,才能获得地道的文本连贯效果。只有基于地道的连贯效果,译文才有可能获得与原文在整体上更近似的诗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衔接 连贯 真伪 翻译
下载PDF
从《至元辨伪录》到《西游记》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小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8-74,共7页
《西游记》故事的由来演变,历来依赖静态发现之典籍文物证实,殆无疑义。但却忽视了动态因素,尤其是历代佛道论辩的影响。本文由距《西游记》成书最近之忽必烈时代《至元辨伪录》说起,以有关"戊午之辩"(1258)中的"佛道赌... 《西游记》故事的由来演变,历来依赖静态发现之典籍文物证实,殆无疑义。但却忽视了动态因素,尤其是历代佛道论辩的影响。本文由距《西游记》成书最近之忽必烈时代《至元辨伪录》说起,以有关"戊午之辩"(1258)中的"佛道赌斗"事件作为大背景,渐次谈及《朴通事谚解》中"车迟国斗圣"及《西游记》中佛道斗法故事的形成,希望能为《西游记》中迸发的想像力寻找和梳理源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道斗法 《西游记》 《至元辨伪录》 宗教历史
下载PDF
从对“诚”的渴求到对“伪”的探寻——鲁迅彷徨时期思想转向研究之一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0-125,共6页
鲁迅彷徨时期失却启蒙热情,转向探索灵魂的复杂性及矛盾性,从对"诚"的渴求到对"伪"的探寻即为其中之一。鲁迅自从文时代就倡导"诚"的精神,把它视为改造中国国民性的有效途径。鲁迅在彷徨时期却发现"... 鲁迅彷徨时期失却启蒙热情,转向探索灵魂的复杂性及矛盾性,从对"诚"的渴求到对"伪"的探寻即为其中之一。鲁迅自从文时代就倡导"诚"的精神,把它视为改造中国国民性的有效途径。鲁迅在彷徨时期却发现"诚"为虚无的存在且缺失同情的道德品质,"伪"呈现出作为伦理存在的道德意义。从对"诚"的需求到对"伪"的探寻,隐喻着鲁迅彷徨时期的思想转向,表明其思想重心已由科学性的"真"转到伦理性的"善"上来,即由尼采式的个人主义转到人道主义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彷徨时期
下载PDF
论《王荆公诗笺注》的学术价值与局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友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57,共5页
李壁的《笺注》编撰于临川,刻印于眉山,曾极尝参与其事。其所谓"补注"为李壁所为,而"庚寅增注"乃他人之作。《笺注》之注注重考辨人物、史实,寻求语词、典故出处,亦分析诗意与篇章结构。注重实地调查与实物文献,多... 李壁的《笺注》编撰于临川,刻印于眉山,曾极尝参与其事。其所谓"补注"为李壁所为,而"庚寅增注"乃他人之作。《笺注》之注注重考辨人物、史实,寻求语词、典故出处,亦分析诗意与篇章结构。注重实地调查与实物文献,多引荆公自注与自序,诗注与诗评结合等,是李壁之注的主要特点。《笺注》在系年、校勘、辨伪与辑佚等方面亦有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莉公诗笺注》 著作权 注释 系年 校勘 辨伪 辑佚 补注
下载PDF
《战国策》论辩艺术中的逻辑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烁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9-63,共5页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体的史料汇编。其中的谋臣策士的说辞,铺陈夸张,雄辩恣肆,具有很强的鼓动性和说服力。本文从逻辑推理的角度对部分说辞作了详细的分析,从而可以看出在《战国策》中运用逻辑推理的艺术力量。
关键词 战国策 逻辑 推理 谬误 诡辩
下载PDF
叙述的谎言—《洛丽塔》的元小说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阳雯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5-48,共4页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公认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小说《洛丽塔》是一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讲述了40多岁“老男人”亨伯特迷恋上12岁“小仙女”洛丽塔的故事。不少人视其为淫秽小说,事实上《洛丽塔》是一部严肃作品,与淫秽、爱情等...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公认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小说《洛丽塔》是一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讲述了40多岁“老男人”亨伯特迷恋上12岁“小仙女”洛丽塔的故事。不少人视其为淫秽小说,事实上《洛丽塔》是一部严肃作品,与淫秽、爱情等内容无关,它的文学价值在于真假共存的叙述结构和亦真亦幻的小说世界,通过暴露虚构,《洛丽塔》成为元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洛丽塔 真实 虚假 元小说
下载PDF
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规避措施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素玲 张玉兰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6-48,56,共4页
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提出了规避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即 ,维护企业经营自主权和落实会计责任相结合 ;加强财经法制建设 ;加大会计监督力度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
关键词 企业会计 会计信息失真 规避措施 经营自主权 会计责任 会计监督 代理记帐
下载PDF
“千古之谜”的“低调”和“高调”消解——含假句的论证不能成立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展骥 《河池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8-32,共5页
我们有关“千古之谜”的一些论点及其论证,仍然被一些论者误解,所以,我们有必要加以重申和发展。古哲早已发现,“自(我指)涉”可产生假句(或矛盾句),这就消解了“初始谎者”悖论(P)。沿着这思路,不难进而指出,“强化谎者”悖论“这语句... 我们有关“千古之谜”的一些论点及其论证,仍然被一些论者误解,所以,我们有必要加以重申和发展。古哲早已发现,“自(我指)涉”可产生假句(或矛盾句),这就消解了“初始谎者”悖论(P)。沿着这思路,不难进而指出,“强化谎者”悖论“这语句假”(Q),要么缺值,要么是假。逻辑派自己向来肯定:含假句的论证不能成立(这应该包括由“自涉”产生的假句 P、Q),那么,要用含 P、Q 的论证来证明“矛盾句为真”和“判决日常(自然)语言准死刑”也不能成立。这意味着(从逻辑派的低调标准看),“强化谎者”悖论 Q 已遭消解。再者,“仅是矛盾”大别于“矛盾被证”。从辩证“鹰”派的观点,同时也是逻辑派高调标准的“开明”观点看,“矛盾被证”问题仍然存在! 只有我们指出 Q 犯“复合命题”或“矛盾定义”谬误,“千古之谜”才真正(更彻底地)遭消解!以上的分析可同样适用于“这语句不真”(R)的“超二值谎者”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涉”与“假句” “非自涉”与“缺值” “强化谎者”悖论 逻辑派的观点 辨证“鹰”派的观点
下载PDF
谈《孙子兵法》对足球战术及训练理论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勇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91-93,共3页
对建立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上的“中国式”的足球战术及训练思想进行了探讨。重点阐述了《孙子兵法》中的“兵形似水”思想及虚实、奇正等观点对足球战术运用的指导。并结合《孙子兵法》思想中隐含的信息战和现代的控制论思想,强调了以... 对建立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上的“中国式”的足球战术及训练思想进行了探讨。重点阐述了《孙子兵法》中的“兵形似水”思想及虚实、奇正等观点对足球战术运用的指导。并结合《孙子兵法》思想中隐含的信息战和现代的控制论思想,强调了以队员获取、分析及利用信息的能力为核心包括其它心理因素的“软能力”在足球竞赛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训练软能力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 奇正 套路 系统对抗 软能力 信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