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范仲淹经典形象生成与传播的当代政治哲学诠释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昌舒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30,共8页
虽然范仲淹经典形象生成与传播已经有很多论述,但是由于学科界限的封闭,鲜见有专文将其置于当代政治哲学理论视阈下进行当代考察和论述,因而本文尝试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理论——"场域理论"和"想象的共同体"理论对... 虽然范仲淹经典形象生成与传播已经有很多论述,但是由于学科界限的封闭,鲜见有专文将其置于当代政治哲学理论视阈下进行当代考察和论述,因而本文尝试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理论——"场域理论"和"想象的共同体"理论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从当代政治哲学理论视阈来看,范仲淹个人形象的生成和经典化主要有四个原因:在政治、军事、教育、思想等各个方面,范仲淹均有杰出成就;在意识形态方面,与范仲淹具有同样出身的士人出于掌握话语权力的需要将其权威加以经典化;在范仲淹去世后,当时在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领袖,描述、塑造其形象并进而造就了一个影响大而且范围广的话语场域;士人出于构建自身共同体的需要,将范仲淹经典化,而统治者和普通百姓在认识到范仲淹的重要性之后,也进一步推波助澜,从而强化了范仲淹的经典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经典形象 生成与传播 政治哲学
下载PDF
古典戏曲中范仲淹形象流变
2
作者 张艾平 《宜宾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43-48,共6页
宋代名臣范仲淹,多次出现于元明时期的戏曲作品中,集中表现为三类典型形象:贤明官员、仁德典范和风流文士。早期戏曲中的范仲淹形象和正史记载保持着相当的一致性,而入明以后又有了新的变化。导致范仲淹形象在戏曲作品中最终消失的原因... 宋代名臣范仲淹,多次出现于元明时期的戏曲作品中,集中表现为三类典型形象:贤明官员、仁德典范和风流文士。早期戏曲中的范仲淹形象和正史记载保持着相当的一致性,而入明以后又有了新的变化。导致范仲淹形象在戏曲作品中最终消失的原因在于明清时期的文化政策、士人阶层所主导的社会舆论和下层民众审美需求的导向作用。戏曲中范仲淹形象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元杂剧阶段的古典戏曲,无论在题材还是趣味上都迥异于后世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形象 古典戏曲 文化政策 社会舆论 审美需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