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sm of diagenetic trap formation in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s on steep rift lacustrine basin slopes—A case study from the Shahejie Formation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Minfeng Subsag, Bohai Basin, China 被引量:9
1
作者 Wang Yanzhong Cao Yingchang +3 位作者 Ma Benben Liu Huimin Gao Yongjin Chen Li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81-494,共14页
Diagenetic traps in conglomerate in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s in the steep slope zones of rift basins have been important exploration targets for subtle reservoirs in eastern China.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how those... Diagenetic traps in conglomerate in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s in the steep slope zones of rift basins have been important exploration targets for subtle reservoirs in eastern China.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how those traps were formed is not clear, which inhibits further exploration for this type of reservoir.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we take as an example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s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fourth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Es4s)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Minfeng Subsag in the Dongying Sag. Combining different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core observation, thin section examina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observation, fluid-inclusion analysis,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analysis of carbonate cements, and analysis of core properties, we studied the genetic mechanisms of diagenetic traps on the basis of diagenetic environment evolution and diagenetic evolution sequence in different sub/micro-facies. Conglomerate in Es4s in the north Minfeng Subsag experienced several periods of transition between alkaline and acidic environments as "alkaline-acidic-alkaline-acidic-weak alkaline". As a result, dissolution and cementation are also very complex, and the sequence is "early pyrite cementation / siderite cementation / gypsum cementation / calcite and dolomite cementation- feldspar dissolution / quartz overgrowth quartz dissolution / ferroan calcite cementation / ankerite cementation / lime-mud matrix recrystallization / feldspar overgrowth carbonate dissolution / feldspar dissolution / quartz overgrowth / pyrite cementation". The difference in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different sub/micro-facies of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s controls diagenetic characteristics. Inner fan conglomerates mainly experienced compaction and lime-mud matrix recrystallization, with weak dissolution, which led to a reduction in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crucial to reservoir formation. Lime-mud matrix recrystallization results in a rapid decrease i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in inner fan conglomerates in middle-to-deep layers. Because acid dissolution reworks reservoirs and hydrocarbon filling inhibits cementation, reservoirs far from mudstone layers in middle fan braided channels develop a great number of primary pores and secondary pores, and are good enough to be effective reservoirs of hydrocarbon. With the increase of burial depth, both the decrease of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inner fan conglomerates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physical property difference between inner fans and middle fans enhance the quality of seals in middle-to-deep layers. As a result, inner fan conglomerates can be sealing layers in middle-to-deep buried layers. Reservoirs adjacent to mudstones in middle fan braided channels and reservoirs in middle fan interdistributaries experienced extensive cementation, and tight cemented crusts formed at both the top and bottom of conglomerates, which can then act as cap rocks. In conclusion, diagenetic traps in conglomerates of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s could be developed with inner fan conglomerates as lateral or vertical sealing layers, tight carbonate crusts near mudstone layers in middle fan braided channels as well as lacustrine mudstones as cap rocks, and conglomerates far from mudstone layers in middle fan braided channels as reservoirs. Lime-mud matrix recrystallization of inner fan conglomerates and carbonate cementation of conglomerates adjacent to mudstone layers in middle fan braided channels took place from 32 Ma B.R to 24.6 Ma B.P., thus the formation of diagenetic traps was from 32 Ma B.R to 24.6 Ma B.R and diagenetic traps have a better hydrocarbon sealing ability from 24 Ma B.P.. The sealing ability of inner fans graduall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burial depth and diagenetic traps buried more than 3,200 m have better se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 diagenetic trap genetic mechanism Dongying Sag rift basin lacustrine basin
下载PDF
Sedimentary Patterns and Stratigraphic Trap Models of Deeply Buried Intervals in the Baxian Depression, North 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LI Shengli YU Xinghe +4 位作者 ZHANG Feng LIANG Xingru LI Shunli HUANG Jie CAO Nanzh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2255-2267,共13页
The Baxian depression is a typical half-graben located in the Jizhong sub-basin, north China. Commercial petroleum trap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Jizhong sub-basin. However, the 3rd and 4th members of the Shahejie ... The Baxian depression is a typical half-graben located in the Jizhong sub-basin, north China. Commercial petroleum trap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Jizhong sub-basin. However, the 3rd and 4th members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is sub-basin have been poorly explored. These two members, belonging to the Lower Paleogene age, are buried deeply in the depression. Favorable petroleum reservoir conditions exist in such deep intervals of the half-graben due to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types and extent of deltas and turbidity fans in various areas. In fact, three types of turbidite fans are developed in the sag below the transitional belt on the eastern gentle slope. This work summarized three stratigraphic trap belts, i.e., the steep slope, gentle slope, and sag. On the steep slope, structural- stratigraphic traps with small-scale delta fronts and turbidite sandbodies are well developed. On the gentle slope, hydrocarbons generally accumulate in the large-scale delta front, onlapping beds and those sandbodies adjacent to unconformities. In the sag, petroleum trap models are typically characterized by pinched-out turbidite sandbodies. Stratigraphic traps were easily formed in turbidite fans below the eastern transitional belt. The petroleum traps that have already been discovered or predicted in the study area indicate that stratigraphic traps have favorable petroleum exploration potential in deeply buried areas (depth 〉5000 m) in a half-graben basin or de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F-GRABEN stratigraphic trap transitional belt turbidite fan Baxian depression Jizhong sub-basin
下载PDF
涠西南凹陷陡坡带流三段扇体展布特征及有利勘探方向
3
作者 宫立园 付大巍 +2 位作者 赵晔 柳智萱 戴伊宁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12-20,共9页
涠西南凹陷陡坡带流三段近年获重大油气发现,但其沉积演化规律及砂体展布特征尚未系统研究,制约了下步勘探进程。在新钻井基础上,利用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综合录测井、岩心及化验分析等资料,对陡坡带边界断裂一号断裂进行精细刻画,着... 涠西南凹陷陡坡带流三段近年获重大油气发现,但其沉积演化规律及砂体展布特征尚未系统研究,制约了下步勘探进程。在新钻井基础上,利用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综合录测井、岩心及化验分析等资料,对陡坡带边界断裂一号断裂进行精细刻画,着重对陡坡带流三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开展细致分析。结果表明:①流三段沉积时期陡坡带发育大型粗粒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具有“近源快速堆积、沉积响应速度快、沉积厚度大”的特点;②一号断裂于流三段初期处于分段生长阶段,扇三角洲主要呈多个朵叶体沿坡折带“斜列入湖”;③斜向扇三角洲近物源端发育相对限制性主水道,形成的近源扇三角洲侧向尖灭+上倾物性侧封型岩性油藏是下步重点勘探方向。研究成果从根本上拓展了陡坡带的勘探思路,对涠西南凹陷的下步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南凹陷 流三段 扇三角洲 一号断裂 岩性圈闭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成果和方向 被引量:98
4
作者 匡立春 吕焕通 +2 位作者 齐雪峰 唐勇 张鑫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37,65,共7页
准噶尔盆地已发现了12个陡坡型扇体油气藏,在缓坡型沉积体系中也发现石南4井区、石南21井区、石南26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辫状河道砂体岩性油藏以及中拐凸起三工河组和白家海凸起西山窑组岩性油气藏。准噶尔盆地经历了多旋回构造运动和多... 准噶尔盆地已发现了12个陡坡型扇体油气藏,在缓坡型沉积体系中也发现石南4井区、石南21井区、石南26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辫状河道砂体岩性油藏以及中拐凸起三工河组和白家海凸起西山窑组岩性油气藏。准噶尔盆地经历了多旋回构造运动和多期湖平面升降,是形成各类岩性圈闭的基础;多源、多灶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雄厚的烃源保障;多期断裂活动、多个区域性不整合面发育为岩性圈闭多期成藏构筑了良好的油气输导系统,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很大。但目前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探明率仅4%左右,在已探明油气储量中所占比例尚不到22%。认为目前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主要有五大领域:西北缘二叠系、三叠系陡坡型扇体;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大型缓坡型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滑塌扇岩性圈闭;陆西和阜东斜坡头屯河组(或石树沟群)河道砂体岩性圈闭;受车莫低凸起控制的侏罗-白垩系河道深切谷地层-岩性圈闭;玛湖西斜坡受侏罗纪构造坡折带控制的地层-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岩性油气藏 扇体 水道化岩性圈闭 沉积体系
下载PDF
应用地震解释技术识别湖底扇——以克拉玛依油田为例 被引量:16
5
作者 董文波 吴雨韩 +1 位作者 吴采西 毛丹凤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3-184,共2页
湖底扇已成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以克拉玛依油田中拐五-八区克81井东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湖底扇的识别为例,首先,建立湖底扇的地震识别模式,在深湖-半深湖亚相区域,根据地震反射波同相轴的外形反射特征及内部反射结构特征进行湖... 湖底扇已成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以克拉玛依油田中拐五-八区克81井东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湖底扇的识别为例,首先,建立湖底扇的地震识别模式,在深湖-半深湖亚相区域,根据地震反射波同相轴的外形反射特征及内部反射结构特征进行湖底扇的识别,再综合运用三维地震多属性分析、谱分解、层拉平等多种地震解释技术对预测的湖底扇加以佐证,并确定其平面的展布范围,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 湖底扇 岩性圈闭 地震属性 频谱分解 层拉平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西北部滑塌浊积扇沉积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剧永涛 刘豪 +1 位作者 辛仁臣 周心怀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1-37,203,共7页
通过研究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岩芯岩性、沉积结构、构造特征以及测井曲线特征和地震反射特征,认为研究区含油砂岩体为半深湖—深湖环境形成的滑塌浊积扇,可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内扇主要由滑塌堆积和碎屑... 通过研究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岩芯岩性、沉积结构、构造特征以及测井曲线特征和地震反射特征,认为研究区含油砂岩体为半深湖—深湖环境形成的滑塌浊积扇,可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内扇主要由滑塌堆积和碎屑流沉积组成,中扇主要由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组成,外扇主要由浊流沉积组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滑塌浊积扇的形成机理和主控因素。浊积扇砂岩体往往被形成于深湖—半深湖相还原环境的深灰色、灰黑色泥岩包围,易形成岩性圈闭,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成藏,是断陷湖盆陡坡带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沙河街组 滑塌浊积扇 岩性圈闭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深层砂砾岩扇体成岩圈闭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惠民 刘鑫金 贾光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4,共8页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深层砂砾岩扇体发育扇根封堵的成岩圈闭岩性油藏,圈闭的形成受不同沉积相带沉积组构与成岩作用差异的影响,而圈闭有效性评价是预测圈闭含油气性的关键。为了有效预测成岩圈闭的含油气性,从扇根地质特征和油藏特征分...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深层砂砾岩扇体发育扇根封堵的成岩圈闭岩性油藏,圈闭的形成受不同沉积相带沉积组构与成岩作用差异的影响,而圈闭有效性评价是预测圈闭含油气性的关键。为了有效预测成岩圈闭的含油气性,从扇根地质特征和油藏特征分析入手,剖析研究区扇根封闭机制和圈闭评价原则,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勘探阶段的相关资料,建立适用的圈闭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扇根亚相泥质杂基含量高、压实与杂基重结晶作用强烈,纵向上叠置的扇根可作为侧向封堵层和局部盖层;成岩圈闭的主要封闭机制是物性封闭,扇根与扇中之间的突破压力差决定了封堵油气的高度;利用全直径取心油驱水实验数据对压汞实验测定的汞驱气突破压力进行校正,并分别利用核磁共振测井和常规物性资料建立油驱水突破半径的计算方法,进而求得油藏条件下油驱水的突破压力差,对圈闭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应用结果表明,建立的圈闭有效性评价方法合理、可行,可有效指导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扇体 成岩圈闭 圈闭有效性 评价方法 北部陡坡带 东营凹陷
下载PDF
玛湖凹陷百口泉组扇三角洲群特征及分布 被引量:120
8
作者 唐勇 徐洋 +2 位作者 瞿建华 孟祥超 邹志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8-635,共8页
玛湖凹陷下三叠统百口泉组为平缓斜坡背景下的浅水扇三角洲沉积,发育重力流、牵引流双重流体机制下形成的岩相类型。凹陷周缘主要发育夏子街、黄羊泉、中拐、克拉玛依、玛东和夏盐等6大扇三角洲体系,根据古坡度、物源供给方式分为山口... 玛湖凹陷下三叠统百口泉组为平缓斜坡背景下的浅水扇三角洲沉积,发育重力流、牵引流双重流体机制下形成的岩相类型。凹陷周缘主要发育夏子街、黄羊泉、中拐、克拉玛依、玛东和夏盐等6大扇三角洲体系,根据古坡度、物源供给方式分为山口陡坡型、山口缓坡型、靠山缓坡型、靠山陡坡型和靠扇陡坡型等5类扇三角洲。扇三角洲前缘相带紧邻玛湖富烃凹陷,前缘砂体分布范围广,延伸距离远,交互叠置覆盖玛湖凹陷中、下斜坡带,有通源断裂沟通下伏油源,侧翼及上倾方向有扇三角洲平原相致密带形成有效遮挡,侧向和顶、底板湖相泥岩封隔层发育,成藏条件优越,控制着斜坡区油气垂向与平面的分布与富集,具备大面积成藏的宏观地质背景,三角洲内部及扇体间的沉积相带立体配置关系为凹陷斜坡区岩性油藏提供了成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百口泉组 扇三角洲 岩性圈闭
下载PDF
传递构造带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曹高社 常大宇 +5 位作者 邢娜娜 杨慎阔 郭文学 郑爱维 许萌 管贵州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23-26,共4页
传递构造带对沉积作用的影响是通过控制地表水系来间接实现的,具有不同几何形态的不同类型的传递构造带,表现出对地表水流域的不同控制作用.这些受传递构造带控制的水系往往在传递构造带的凹陷内汇集并影响冲积扇-扇三角洲-浊积扇等扇... 传递构造带对沉积作用的影响是通过控制地表水系来间接实现的,具有不同几何形态的不同类型的传递构造带,表现出对地表水流域的不同控制作用.这些受传递构造带控制的水系往往在传递构造带的凹陷内汇集并影响冲积扇-扇三角洲-浊积扇等扇状砂体的发育.这些扇状砂体由于靠近凹陷内部的生油岩系,或受传递断层的持续作用将其与生油岩系连通,而成为油气储集的有利场所,最终,在传递构造带内同时期形成的各种圈闭中聚集成,所以,传递构造带常常是油气的富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构造带 扇状砂体 圈闭 油气分布
下载PDF
济阳坳陷车15井区浊积扇沉积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勇民 宋传春 +2 位作者 王登稳 罗群 黄捍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89-1297,共9页
根据岩心、地震、测录井资料,在济阳坳陷车镇凹陷车15井区的沙三下砂砾体中识别出滑塌浊积扇和深水浊积扇。其中,车古25井以具水道补给的(有根的)滑塌浊积扇为特色;内扇及水道最发育,为碎屑流夹浊流的巨砾岩、中细砾岩(厚10~20 m)与砾... 根据岩心、地震、测录井资料,在济阳坳陷车镇凹陷车15井区的沙三下砂砾体中识别出滑塌浊积扇和深水浊积扇。其中,车古25井以具水道补给的(有根的)滑塌浊积扇为特色;内扇及水道最发育,为碎屑流夹浊流的巨砾岩、中细砾岩(厚10~20 m)与砾质砂岩夹薄层深灰、灰色泥岩;崩塌成因的巨砾(大小1.06 m)反映了陡的斜坡;地震上呈楔状外形,内扇为弱反射,中扇与外扇为发散、亚平行的连续反射。车57井以粒度偏细且有根的深水浊积扇与深湖相互层为特色;中扇发育,为厚(5~11 m)的水道碎屑流细砾岩与砾质砂岩,夹深灰色泥岩;水道沉积表现为钟型测井曲线。顺水道方向滑塌浊积扇由北而南产生进积,向盆出现深水浊积扇;2类扇体沿主构造线串珠状排列,包裹于大片的深湖相中,呈现"深湖包扇"的沉积格局。不同类型浊积扇的识别及其边界的确定,对于该区隐蔽圈闭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浊积扇 滑塌浊积扇 碎屑流 隐蔽圈闭 济阳坳陷
下载PDF
博兴洼陷西部沙三段有利储集砂体分布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茂榕 王红亮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66-1570,共5页
博兴洼陷油气勘探已进入隐蔽油气藏为主的勘探阶段,储集砂体的分布,尤其是能够形成地层岩性油藏的有利储集砂体的分布,是油气勘探的关键.研究区主要发育有浊积扇、辫状三角洲前缘和近岸水下扇三种类型的储集砂体,其中浊积扇扇体是岩性... 博兴洼陷油气勘探已进入隐蔽油气藏为主的勘探阶段,储集砂体的分布,尤其是能够形成地层岩性油藏的有利储集砂体的分布,是油气勘探的关键.研究区主要发育有浊积扇、辫状三角洲前缘和近岸水下扇三种类型的储集砂体,其中浊积扇扇体是岩性圈闭勘探的最有利砂体.通过已发现油气藏的地层位置分析,发现MSC8、MSC7、MSC6、MSC5、MSC2旋回的上升半旋回是有利储集砂体发育的主要层段,浊积扇砂体发育,且具有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平面上,MSC8旋回的有利储集砂体主要发育在高青断层东南侧的狭长区域内,MSC5、MSC6、MSC7旋回的有利储集砂体发育在坡折带之下的洼陷区.综合上述分析,预测了坡折带下部洼陷区、高青断裂下降盘和高24—高27井间区域3个岩性和构造-岩性圈闭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兴洼陷 沙三段 有利储集砂体 浊积扇 岩性圈闭
下载PDF
南阳地区泌阳凹陷沉积相展布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6
12
作者 彭勇民 周子勇 +1 位作者 曾联波 彭玉林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126,共8页
利用地震、测井、岩心资料,根据沉积构造、岩性剖面结构、砂体厚度确定了泌阳凹陷毕店地区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沉积相类型;借助新的地震反演方法追踪三维数据体中的薄储层,在解释追踪基础上,得到核三段等时单砂层(或小层)厚度变化图,并... 利用地震、测井、岩心资料,根据沉积构造、岩性剖面结构、砂体厚度确定了泌阳凹陷毕店地区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沉积相类型;借助新的地震反演方法追踪三维数据体中的薄储层,在解释追踪基础上,得到核三段等时单砂层(或小层)厚度变化图,并编制了沉积相分布图。结果表明这里以广泛发育的浊积扇、滑塌扇等浊流沉积为特色,呈现出"南北部浊积扇夹中部深湖相"的沉积格局;早期富浊积砂、晚期富深水泥的沉积演化反映了湖平面的上升过程。基于有利的沉积相带,预测并评价了隐蔽圈闭,为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扇 沉积相 核桃园组 隐蔽圈闭 泌阳凹陷
下载PDF
济阳坳陷阳信洼陷构造特征及勘探对策 被引量:5
13
作者 吕修祥 李训海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5,共5页
阳信洼陷经过早第三纪始新世─渐新世断陷和晚第三纪坳陷发育阶段,无棣断层和郑店断层对其发展演化起了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洼陷内伸展构造累计伸展量一般为3~8km,滑脱面埋深8~10km,经压实校正和剥蚀恢复的构造发育剖面... 阳信洼陷经过早第三纪始新世─渐新世断陷和晚第三纪坳陷发育阶段,无棣断层和郑店断层对其发展演化起了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洼陷内伸展构造累计伸展量一般为3~8km,滑脱面埋深8~10km,经压实校正和剥蚀恢复的构造发育剖面表明,沉降中心由北向南迁移。指出阳信洼陷油气勘探的重点应是沙三段一沙四段的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闭 阳信洼陷 油气勘探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陆西凹陷油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辉 傅广(审稿)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142,共4页
为了对内蒙古东部陆西凹陷进行油气勘探,分析了该区油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和不同类型的油藏特点,总结出其分布规律:陆西凹陷在断陷演化期发育了3套烃源岩地层,九佛堂组有机质质量分数高,为主力生油层系;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各种成因类型砂是... 为了对内蒙古东部陆西凹陷进行油气勘探,分析了该区油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和不同类型的油藏特点,总结出其分布规律:陆西凹陷在断陷演化期发育了3套烃源岩地层,九佛堂组有机质质量分数高,为主力生油层系;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各种成因类型砂是最主要的储集砂体,其中前缘亚相的中部带和边缘带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凹陷内发育背斜、断鼻、砂岩上倾尖灭等油藏.通过对已知油藏的分析认为:成熟烃源岩的分布范围、生储配置关系、有利沉积相带和构造样式控制不同类型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凹陷的陡坡带以构造油藏为主,斜坡带以构造-岩性及储层上倾尖灭油藏为主,深陷带主要为透镜状岩性油藏;九佛堂组上段储层发育、储集物性相对较好,夹持和嵌入主要生油岩层中,油气最为富集.根据目前的勘探现状及油藏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指出应围绕生油岩发育、面积较大的洼陷进行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西凹陷 生油岩 扇三角洲 油藏类型 岩性圈闭
下载PDF
低水位斜坡扇的特征及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振川 孙玉壮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59-62,共4页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 ,在对北部湾等含油气盆地层序地层、沉积体系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 ,论述了低水位斜坡扇体的沉积特征、测井与地震反射特征及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认为斜坡扇中的砂体往往处于非常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之中 ,物性一...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 ,在对北部湾等含油气盆地层序地层、沉积体系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 ,论述了低水位斜坡扇体的沉积特征、测井与地震反射特征及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认为斜坡扇中的砂体往往处于非常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之中 ,物性一般较好 ,有利于油气的聚集 ,通常可形成地层圈闭或构造 -地层复合圈闭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扇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圈闭 油气勘探
下载PDF
王庄地区砂砾岩扇体及其成藏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风猛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33,共3页
随着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王庄—宁海地区亿吨级稠油藏的发现,砂砾岩扇体成藏类型的隐蔽油气藏勘探已经成为现阶段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和储量增长点之一。文中利用现代沉积学、测井学和地震勘探等手段,对王庄地区砂砾岩扇体及其油气成藏特... 随着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王庄—宁海地区亿吨级稠油藏的发现,砂砾岩扇体成藏类型的隐蔽油气藏勘探已经成为现阶段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和储量增长点之一。文中利用现代沉积学、测井学和地震勘探等手段,对王庄地区砂砾岩扇体及其油气成藏特征研究后认为:王庄地区在下第三纪以形成沙三、沙四段的较高水动力能砂砾岩扇体(冲击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储集体为主,其中扇三角洲砂砾岩体是本区最主要的油气储集体;油藏类型以岩性-地层型圈闭为主,油气的聚集和分布均受沉积相的控制,油藏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岩性-地层型圈闭 王庄地区
下载PDF
泌阳凹陷毕店地区核桃园组浊积扇薄砂体沉积特征及横向预测 被引量:6
17
作者 薛红兵 彭勇民 +1 位作者 朱如凯 张运东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8年第1期28-33,62,共7页
泌阳凹陷毕店地区处于盆地中心部位,储层薄;通过详细的岩心观察、单井沉积相分析,认为研究区为深水背景下的湖底扇中扇与外扇及滑塌扇沉积,有利储层为不同成因的浊积砂,物源具有南、北双向的特点。基于构造—测井约束条件下的非线性反... 泌阳凹陷毕店地区处于盆地中心部位,储层薄;通过详细的岩心观察、单井沉积相分析,认为研究区为深水背景下的湖底扇中扇与外扇及滑塌扇沉积,有利储层为不同成因的浊积砂,物源具有南、北双向的特点。基于构造—测井约束条件下的非线性反演技术的储层反演具有吻合较好、视分辨率高、井间层间关系清楚、符合沉积背景和方法稳定、预测性强等特点。预测砂体分布呈现出北东向、近南北向展布特征;向西北构造高部位方向变薄尖灭的储集砂体极易形成上倾尖灭岩性圈闭及构造—岩性圈闭,透镜体砂岩也较发育,其分布于生油岩区,容易形成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毕店地区 核桃园组 浊积扇 储层预测 构造-岩性圈闭
下载PDF
餐饮业防灭蝇设施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冷培恩 刘建国 +4 位作者 陆美英 陆中力 王永鸣 叶苗凉 郁惠德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了解餐饮行业现有防灭蝇设施的效果。方法:选择设置有灭蝇灯、风帘门、珠帘门的快餐店和饭店进行试验,用目测、拍打和粘捕法观察上述设施的使用与否对餐饮业室内蝇密度的影响。结果:灭蝇灯、风帘门、珠帘门使用时室内苍蝇均明... 目的:了解餐饮行业现有防灭蝇设施的效果。方法:选择设置有灭蝇灯、风帘门、珠帘门的快餐店和饭店进行试验,用目测、拍打和粘捕法观察上述设施的使用与否对餐饮业室内蝇密度的影响。结果:灭蝇灯、风帘门、珠帘门使用时室内苍蝇均明显少于不使用时,且差异有显著性,但室内仍有不少苍蝇。结论:餐饮行业除了防蝇设施外,还需辅以其它灭蝇方法及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蝇 灭蝇灯 风帘门 珠帘门
下载PDF
高邮凹陷陡坡带扇控型圈闭成藏主控因素与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捷 廖文婷 +1 位作者 夏连军 高德群 《复杂油气藏》 2020年第2期18-21,共4页
邵伯、肖刘庄地区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黄珏、真武、曹庄地区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邵伯、樊川深凹部位发育湖底扇。近岸水下扇控型圈闭成藏主要受沉积相带和储层物性控制,内扇、中扇、外扇均可成藏。扇三角洲沉积为陡坡带最主... 邵伯、肖刘庄地区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黄珏、真武、曹庄地区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邵伯、樊川深凹部位发育湖底扇。近岸水下扇控型圈闭成藏主要受沉积相带和储层物性控制,内扇、中扇、外扇均可成藏。扇三角洲沉积为陡坡带最主要的沉积体系,紧邻烃源岩,通过大断层和不整合面沟通油源,成藏条件优越。湖底扇圈闭在深凹带较为发育,其成藏主要受输导体系和储层物性控制,分析认为小断层、微裂缝是油气输导的主要通道。针对扇控型圈闭预测的两大难点——储层埋深跨度大、物性预测难,建立了“从扇体形态描述到定量预测再到物性预测”的扇控圈闭地震识别技术模式,识别出多个圈闭,实施钻探了多口探井,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控型圈闭 油气输导 沉积体系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高邮凹陷陡坡带
下载PDF
海底扇规模优质储集体的分布模式与成因分析——以上新世—更新世孟加拉扇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龚承林 朱一杰 +5 位作者 邵大力 郭荣涛 戈道瑶 丁梁波 齐昆 马红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共17页
利用高品质3D地震资料搜索刻画深水水道—朵叶复合体的沉积构成并揭示油气储集体的分布模式对于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PaleoScan全三维智能解释手段和三色(RGB)混相分频技术识别解剖了孟加拉扇上新统—更新统深水水道—... 利用高品质3D地震资料搜索刻画深水水道—朵叶复合体的沉积构成并揭示油气储集体的分布模式对于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PaleoScan全三维智能解释手段和三色(RGB)混相分频技术识别解剖了孟加拉扇上新统—更新统深水水道—天然堤体系6种富砂沉积单元,包括补给水道、分支水道、似点坝、决口扇、漫溢扇和末端朵叶。研究认为:补给水道、决口扇、末端朵叶是潜在的规模且优质深水油气储集体类型;而漫溢扇、分支水道和似点坝分别是潜在的规模非优质、非优质非规模以及优质非规模深水油气储层类型。补给水道主要分布在水道—朵叶复合体的上游和中游;决口扇、漫溢扇、分支水道和似点坝主要发育在水道—朵叶复合体的中游;而分支水道和末端朵叶主要分布在水道—朵叶复合体的下游。漫溢扇向供源水道一侧楔状增厚,形成“砂盖泥”的格局;而决口扇向供源水道一侧楔状减薄直至尖灭形成“泥包砂”的格局,相应形成海底扇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道—朵叶复合体 海底扇 规模深水储集体 分布模式 岩性圈闭 孟加拉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