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方国瑜先生与彝族史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潘先林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16,共10页
方国瑜先生是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自 1 93 4年秋开始收集资料 ,到 1 984年《彝族史稿》公开出版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方先生“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在资料的搜集、整理 ,族别史研究的理论指导 ,彝族史研究的... 方国瑜先生是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自 1 93 4年秋开始收集资料 ,到 1 984年《彝族史稿》公开出版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方先生“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在资料的搜集、整理 ,族别史研究的理论指导 ,彝族史研究的框架体系 ,彝族史上的重大问题如族源、叟人、爨部、乌蛮、南诏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为彝族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 ,方先生提出的理论体系和对重大问题的讨论 ,在中国民族史研究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国瑜 《彝族史稿》 文献资料 民族文化
下载PDF
多民族视野中的彝族诗学与中国文论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祥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67,共6页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考察离不开多民族视角。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中原汉语诗学固然自古发达且成就斐然,非汉族群的诗学成果也古已有之,而且各具特色和价值。其中,彝族诗学便是代表之一,是值得重视的中国本土资源。转换视角看...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考察离不开多民族视角。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中原汉语诗学固然自古发达且成就斐然,非汉族群的诗学成果也古已有之,而且各具特色和价值。其中,彝族诗学便是代表之一,是值得重视的中国本土资源。转换视角看历史,超越长踞中心却不免狭隘的传统中原诗学观,去关注彝族以及诸多非汉族群的诗学资源(古代的和现代的),并且在族际比较的视野中展开对后者内涵的发掘和阐释,这对于我们以多元互动的文化理念深化整体意义上的中国文艺理论研究,完善整体意义上的中国诗学史、文论史书写,乃至进行当代意义上的"中华话语"的文论体系建构,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冠以"中国"之名的文学理论、文艺美学研究不能长久滞留在单一族群视域中,其历史的书写也理应在汉民族诗学与其他民族诗学的多元观照中免除缺失,走向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诗学理论 彝族 中国
下载PDF
20世纪彝族史研究述略 被引量:4
3
作者 白兴发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4年第6期7-9,共3页
本文对20世纪的彝族史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及评述。20世纪上半叶,彝族史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时代的局限性。新中国建立后,彝族史研究发展迅速,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领域硕果累累,成绩斐然,获得突破性进展。为了使... 本文对20世纪的彝族史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及评述。20世纪上半叶,彝族史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时代的局限性。新中国建立后,彝族史研究发展迅速,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领域硕果累累,成绩斐然,获得突破性进展。为了使彝族史研究继续向纵深发展,今后仍需进行多方面的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史研究 述略 努力 新中国 时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 评述 领域 成绩
下载PDF
《凉山彝族拼音文字方案》的学术史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木乃热哈 毕青青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9-26,共8页
20世纪50年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和改革,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诉求。凉山彝族拼音文字经历了艰苦创制,实验推行,再三修改,最后被终止使用这样的一个历时性发展过程,在彝族文字的发展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学术史研究价值,尤其是对后... 20世纪50年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和改革,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诉求。凉山彝族拼音文字经历了艰苦创制,实验推行,再三修改,最后被终止使用这样的一个历时性发展过程,在彝族文字的发展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学术史研究价值,尤其是对后来的四川省《彝文规范方案》的产生、使用和推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梳理这段学术史,从个案研究的角度重新检视少数民族拼音文字的创制、使用和推广中的经验和得失,对当下民族语言文字运用的政策制定和学术参与,当有其前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拼音文字方案 学术史
下载PDF
关于毕节彝族历史文化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学立 王明贵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6期18-22,共5页
毕节彝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根据毕节彝族历史发展的特点,可以大体分为先秦、秦至西汉、东汉至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至民国、新中国成立以后等几个时期。关于毕节彝族历史文化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和系统的格局,因此... 毕节彝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根据毕节彝族历史发展的特点,可以大体分为先秦、秦至西汉、东汉至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至民国、新中国成立以后等几个时期。关于毕节彝族历史文化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和系统的格局,因此,应进一步拓宽视野,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继续深入探究其中的重要问题,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节彝族 历史 文化 意义 研究
下载PDF
毕摩文化在彝族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龙倮贵 《普洱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5-71,共7页
初步分析了彝族毕摩文化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内容载体,探讨了彝族毕摩文化中的彝族史学。认为彝族毕摩文化为研究彝族历史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为研究整个彝族历史不同阶段的提供了详实的史料,也填补了古代彝族天文历法、生产工... 初步分析了彝族毕摩文化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内容载体,探讨了彝族毕摩文化中的彝族史学。认为彝族毕摩文化为研究彝族历史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为研究整个彝族历史不同阶段的提供了详实的史料,也填补了古代彝族天文历法、生产工具的铸造及农业、手工也、医药卫生等自然科学的研究空白,以及研究古代彝族社会政治体制和西南民族关系,特别是彝语支民族关系的分流发展情况提供了必要的资料,指出了彝族毕摩文化对研究彝族历史文化带来的诸多缺陷和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摩文化 彝族 史学 地位 作用
下载PDF
越南彝族的历史与文化 被引量:2
7
作者 白兴发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211-215,共5页
彝族在历史上由中国迁徙进入越南后并不称为彝族,而称倮倮族和濮拉族。文章依据有关资料,对越南彝族的人口分布、迁徙历史、文化特征等进行初步阐述,以就教于有关彝学研究之方家。
关键词 越南彝族 历史 文化
下载PDF
彝族十月年的历史与变迁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邱运胜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1期32-36,共5页
彝族十月年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与彝族十月太阳历有着密切联系。自古以来,彝族十月年期间彝族人民拜祖、祈福、迎新、拜年等节日活动使十月年成为彝族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彝族十月年的参与主体、仪式程序发生了... 彝族十月年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与彝族十月太阳历有着密切联系。自古以来,彝族十月年期间彝族人民拜祖、祈福、迎新、拜年等节日活动使十月年成为彝族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彝族十月年的参与主体、仪式程序发生了显著变迁,国家权力和市场因素的介入使其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十月年 历史 变迁
下载PDF
历史文化认知与彝民族认同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平凡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9-23,共5页
彝族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导致了彝族文化在源和流上的不一致,源上的整体性与流上的地域性并存。而彝民族认同的基础是历史文化源头的共通性,要弄清彝族内部的认同问题,需要剔出区域性的差异文化,梳理出共通的传统文化内容,以达... 彝族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导致了彝族文化在源和流上的不一致,源上的整体性与流上的地域性并存。而彝民族认同的基础是历史文化源头的共通性,要弄清彝族内部的认同问题,需要剔出区域性的差异文化,梳理出共通的传统文化内容,以达到文化上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彝族 认同
下载PDF
彝族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兴发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215-220,共6页
20世纪的彝族史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2 0世纪前半期为开创阶段 ,彝族史研究虽然取得较大进展 ,但仍存在时代的局限性 ;5 0年代至 70年代为发展阶段 ,彝族史研究发展迅速 ,但由于“文革”十年动乱... 20世纪的彝族史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2 0世纪前半期为开创阶段 ,彝族史研究虽然取得较大进展 ,但仍存在时代的局限性 ;5 0年代至 70年代为发展阶段 ,彝族史研究发展迅速 ,但由于“文革”十年动乱的干扰 ,彝族史研究一度中断 ;80年代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是彝族史研究的繁荣阶段 ,该领域硕果累累 ,成绩空前 ,获得突破性进展。为了使彝族史研究继续向纵深发展 ,今后还要进行多方面的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史研究 回顾 展望
下载PDF
从《书所见》看赵翼忧民诗的诗史价值
11
作者 伏涛 姜蕴菡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48-53,共6页
赵翼晚年创作了一系列纪实性的忧民诗。对此研究可以采用文史互证的方法,以《书所见》为个案来进行,从中不仅可以看出诗人强烈的民胞物与的情怀与自觉的诗史意识,而且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所谓乾隆盛世的子民艰难的生活状态,透过该诗可以明... 赵翼晚年创作了一系列纪实性的忧民诗。对此研究可以采用文史互证的方法,以《书所见》为个案来进行,从中不仅可以看出诗人强烈的民胞物与的情怀与自觉的诗史意识,而且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所谓乾隆盛世的子民艰难的生活状态,透过该诗可以明晰地倾听到盛世之音下的凄凉之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翼 《书所见》 忧民诗 诗史价值
下载PDF
论水西政权在彝族历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明贵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2期21-25,共5页
水西政权是指水西彝族君长在蜀汉建兴三年正式受封为罗甸王建立方国,到元代改任土司,直到清康熙三十七年改土归流结束1474年统治的方国、土司政权。水西政权是彝族地方政权存在时间最长的政权,体现出了超凡的政治智慧,涌现出了不少爱国... 水西政权是指水西彝族君长在蜀汉建兴三年正式受封为罗甸王建立方国,到元代改任土司,直到清康熙三十七年改土归流结束1474年统治的方国、土司政权。水西政权是彝族地方政权存在时间最长的政权,体现出了超凡的政治智慧,涌现出了不少爱国历史人物,勾画出了彝族历史的主线,创造了独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形成了独有的水西文化,在彝族历史上拥有重要而特殊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西政权 重要地位 彝族历史
下载PDF
建国以来毕节彝族历史文化概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安静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2期30-34,共5页
毕节是全国彝族聚居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毕节彝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翻身做了主人,为推动毕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彝族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弘扬,在中华文化大家庭中彰显了独特的个性。对该时期毕节彝族历史文化... 毕节是全国彝族聚居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毕节彝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翻身做了主人,为推动毕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彝族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弘扬,在中华文化大家庭中彰显了独特的个性。对该时期毕节彝族历史文化进行简单的梳理,对于打造地方民族旅游文化品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节彝族 历史文化
下载PDF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族群创一方文化——从《楚雄彝族文化史》说开去
14
作者 罗曲 秦艳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30-34,共5页
《楚雄彝族文化史》一书以楚雄彝区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区"的文化理论看,这是对彝族文化研究切入点的一个创新。在具体的研究中,全面描述研究中有重点,对楚雄彝区文化研究较为全面,具有地方名片特点,而从行文上,具有大众... 《楚雄彝族文化史》一书以楚雄彝区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区"的文化理论看,这是对彝族文化研究切入点的一个创新。在具体的研究中,全面描述研究中有重点,对楚雄彝区文化研究较为全面,具有地方名片特点,而从行文上,具有大众文化特点,从文献传播角度看,大大的提升了传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雄 彝族 文化史
下载PDF
基于个体成长史的人民教育家于漪生成机理分析
15
作者 王毓珣 段沿沿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5-23,共9页
于漪是怎样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人民教育家的呢?从教育家个体成长史的视角,分析其成为人民教育家的生成机理,剖析影响其成长发展的要素,人民教育家的成长是内外因、主客体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让生命与使命同行是其成为人民教育家的强... 于漪是怎样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人民教育家的呢?从教育家个体成长史的视角,分析其成为人民教育家的生成机理,剖析影响其成长发展的要素,人民教育家的成长是内外因、主客体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让生命与使命同行是其成为人民教育家的强大内驱力,一辈子学做教师是其成为人民教育家的唯一捷径,付出浓浓的教育爱是其成为人民教育家的发展秘诀,书写中国基础教育学是其成为人民教育家的巨大贡献,关键人物影响是其成为人民教育家的重要外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漪 普通教师 人民教育家 个体成长史 生成机理
下载PDF
越南彝族历史与文化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鑫 《保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43-48,共6页
彝族在历史上由中国迁徙进入越南后并不称为彝族,而称倮倮族和濮拉族。依据有关资料,对越南彝族的人口分布、迁徙历史、文化特征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究,以期对彝族的境外分布及其情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越南彝族 历史 文化 探究
下载PDF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方国瑜先生与纳西历史文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和智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7-55,共9页
方国瑜先生是纳西历史文化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自1933年冬开始实地调查,到1979年《纳西族的渊源、迁徙与分布》的发表,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方先生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历史地理问题、纳西历史文化框架体系、民族史研究的理论、... 方国瑜先生是纳西历史文化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自1933年冬开始实地调查,到1979年《纳西族的渊源、迁徙与分布》的发表,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方先生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历史地理问题、纳西历史文化框架体系、民族史研究的理论、民族文献的运用、民族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作出开创性贡献,为纳西历史文化的研究奠定基础。同时,方先生的上述贡献对研究中国民族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国瑜 纳西历史文化 贡献
下载PDF
彝族古代史分期与父子连名记时考证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英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8年第3期18-20,共3页
彝族古代史分哎哺世代、尼能实勺世代和武僰分支时期、六祖分支时期。按彝族父子连名代数计时,就"六祖"分支以后的代数推算较确切。以前的代数,只能作漫长的历史时期理解。
关键词 彝族 古代史分期 父子连名 代数
下载PDF
彝族创世史诗中的历史观、信仰观与伦理观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春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7-69,共3页
彝族创世史诗实质上是对人类自身实践力量的肯定与伦理道德关系的一种规范。史诗对神造万物的否定 ,其实是充分认识到了人始终是历史活动的创造者 ,神仅是人类自我人格力量的化身 ,神造万物仅是人对自身实践力量的理想化了的解释。彝族... 彝族创世史诗实质上是对人类自身实践力量的肯定与伦理道德关系的一种规范。史诗对神造万物的否定 ,其实是充分认识到了人始终是历史活动的创造者 ,神仅是人类自我人格力量的化身 ,神造万物仅是人对自身实践力量的理想化了的解释。彝族多种宗教形式的中心内容———祖先崇拜是人对自身实践力量的继承与发扬 ,而史诗对人类繁衍的开端———兄妹婚的巧妙解释与委婉否定 ,乃是一种对和谐的伦理道德观的追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创世史诗 历史观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前后的彝族史研究——以方国瑜、马长寿和冯汉骥三位先生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辜永碧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6-9,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识别。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是民族识别的宏观指导者,而学者们则是民族识别的具体执行者。通过国家与学者的结合,使得民族识别更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20世纪60年代前后的彝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识别。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是民族识别的宏观指导者,而学者们则是民族识别的具体执行者。通过国家与学者的结合,使得民族识别更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20世纪60年代前后的彝族史研究也是在这一背景之下进行的,方国瑜、马长寿和冯汉骥三位先生分别从历史学、民族学和考古学出发,对彝族形成发展的历史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为以后的彝族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识别 彝族史 方国瑜 马长寿 冯汉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