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钦-杭结合带南段韧性剪切带印支期活动记录:以防城—灵山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丁汝鑫 邹和平 +3 位作者 劳妙姬 杜晓东 周永章 曾长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9-85,共7页
钦-杭结合带南段发育一系列北东走向的韧性剪切带,防城—灵山断裂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综合不同尺度地质构造特征和千糜岩绢云母单矿物40 Ar/39 Ar测年结果,表明钦-杭结合带南段防城—灵山韧性剪切带印支期可能存在两期活动,一期为... 钦-杭结合带南段发育一系列北东走向的韧性剪切带,防城—灵山断裂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综合不同尺度地质构造特征和千糜岩绢云母单矿物40 Ar/39 Ar测年结果,表明钦-杭结合带南段防城—灵山韧性剪切带印支期可能存在两期活动,一期为早三叠世,另一期为晚三叠世,早期活动导致近E-W向变形,晚期形成NE向右旋韧性剪切带。根据千糜岩绢云母40Ar/39Ar年龄数据分析,认为防城—灵山断裂带在印支期发生右旋剪切活动的具体年龄接近于(203.9±1.7)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城—灵山断裂带 印支期 韧性剪切带
下载PDF
桂东南地区灵山和合浦两断裂带活动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黄玉昆 邓海田 张珂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2年第1期52-63,共12页
灵山断裂带与合浦断裂带是桂东南地区的两条重要的NE向活动断裂带,规模大、延伸长。在卫星影象上线性构造明显,呈舒缓波状延伸,总体走向呈NE45°。本文从地质、地貌、水文网统计、地形变及地震等诸方面分析了上述两条断裂带的近代... 灵山断裂带与合浦断裂带是桂东南地区的两条重要的NE向活动断裂带,规模大、延伸长。在卫星影象上线性构造明显,呈舒缓波状延伸,总体走向呈NE45°。本文从地质、地貌、水文网统计、地形变及地震等诸方面分析了上述两条断裂带的近代活动性及其活动历史。认为两条断裂带从晚第三纪以来具有不同的活动方式,前者以挤压粘滑为主,近代活动性较强,后者则具有张扭蠕滑活动特点。它们在輓近时期的活动幅度和速率也不同。灵山断裂带的活动幅度和速率均大于合浦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山断裂带 合浦断裂带 桂东南 粘滑 蠕滑
下载PDF
广西防城-灵山断裂带北东支灵山段活动性初探 被引量:12
3
作者 何军 刘怀庆 +1 位作者 黎清华 朱章显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2年第1期71-78,共8页
防城-灵山断裂北东支灵山段为北部湾经济区内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为了查明防城-灵山断裂带北东支灵山段的断裂活动变形特征,尤其是在活动性特征的关键部位控制断裂构造的产状特征,断裂产状深部变化、断裂带规模及展布方向,本文通... 防城-灵山断裂北东支灵山段为北部湾经济区内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为了查明防城-灵山断裂带北东支灵山段的断裂活动变形特征,尤其是在活动性特征的关键部位控制断裂构造的产状特征,断裂产状深部变化、断裂带规模及展布方向,本文通过遥感解译、地质地貌调查以及浅层地震和地质雷达勘探等物探方法对广西防城-灵山断裂带北东支灵山段的平面展布特征以及活动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断裂带呈北东向展布并被多条北西向断裂错断,东西边界分别为灵山断裂和石塘断裂。灵山断裂错断了晚更新世洪积扇阶地,河流流经灵山断裂后发生右旋偏转;石塘断裂表现为宽约250 m的破碎带,次级断裂密集发育。物探结果显示防城-灵山断裂北东支灵山段的东西两支在晚更新世以来均具有较强的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城-灵山断裂带北东支 灵山 活动性
下载PDF
1936年广西灵山M63/4地震参数讨论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冰溯 李细光 潘黎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2-142,共11页
1936年广西灵山M63/4地震是华南沿海地震带内陆地区有地震记载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由于当时仪器记录缺乏、时代相隔较长且未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对该地震的基本参数尚存争议。本文在概述该地震地表破裂带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地表... 1936年广西灵山M63/4地震是华南沿海地震带内陆地区有地震记载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由于当时仪器记录缺乏、时代相隔较长且未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对该地震的基本参数尚存争议。本文在概述该地震地表破裂带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地表破裂带长度和最大同震位移等数据重新讨论了该地震的基本参数和发震构造。研究结果表明1936年灵山M63/4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灵山断裂北段与友僚—蕉根坪断裂交会处一带,震级为M6.8左右,震中烈度达Ⅸ度强,罗阳山西北麓的灵山断裂为该地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6年灵山M63/4地震 地震地表破裂带 地震参数 灵山断裂
下载PDF
广西灵山断裂带构造演化特征浅析
5
作者 陈磊 汪劲草 +1 位作者 李细光 李帅 《云南地质》 2017年第2期186-190,共5页
本文以构造解析理论为指导,结合前人资料和野外地质考察,将广西灵山断裂带的演化期分为加里东-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加里东-海西期:灵山断裂带所处的钦州—防城地区表现为连续沉积,海西期末发展为裂陷槽;印支期:随着杨... 本文以构造解析理论为指导,结合前人资料和野外地质考察,将广西灵山断裂带的演化期分为加里东-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加里东-海西期:灵山断裂带所处的钦州—防城地区表现为连续沉积,海西期末发展为裂陷槽;印支期:随着杨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发生斜向碰撞,形成了灵山断裂带,该断裂带平面上呈现4-6条平行断层束,剖面上呈现正花状构造;燕山期:在花岗岩浆大规模侵入下,导致灵山断裂-褶皱带被巨大岩基占据和分割;喜马拉雅期:受青藏高原隆升影响,灵山断裂带复活为右行走滑,并形成拉分盆地,其主断裂的持续右行走滑,导致应力集中,致使广西1936年发生了6.8级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解析 构造演化 地震源 广西灵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