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风通圣丸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桂芳 郝佳旭 +5 位作者 高娟 杨卫平 孙赟 张丽娟 张祎 王睿睿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9-143,I0032-I0039,共13页
目的探讨防风通圣丸对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小鼠的药效作用和初步作用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醋酸地塞米松2 mg/kg)及防风通圣丸低、中、高剂量(1、2、4 g/kg)组。除空白组外... 目的探讨防风通圣丸对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小鼠的药效作用和初步作用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醋酸地塞米松2 mg/kg)及防风通圣丸低、中、高剂量(1、2、4 g/kg)组。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小鼠均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多次反复刺激皮肤建立AD模型,各组灌胃给予相应溶媒或受试药物,连续干预21 d。观察并评价AD模型小鼠背部皮肤皮损得分;剖取胸腺及脾脏计算脏器系数;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小鼠外周血中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皮损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浸润,免疫组化(IHC)法观察皮损组织中辅助T细胞2(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给予防风通圣丸后,AD模型小鼠湿疹样皮炎缓解,脾脏指数有下降的趋势。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小鼠皮肤表皮增厚减轻、炎性细胞数目减少及细胞间水肿减轻;血清IgE水平显著降低(P<0.01);真皮层中肥大细胞浸润数目减少。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炎症细胞因子在皮肤中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防风通圣丸对AD小鼠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血清中总IgE水平,减少皮肤真皮层中肥大细胞的浸润、减轻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防风 肥大细胞 TH2型细胞因子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防风通圣丸治疗荨麻疹的可行性
2
作者 张锐 顾志荣 +3 位作者 吕鑫 马转霞 祁梅 葛斌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35-43,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防风通圣丸治疗荨麻疹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防风通圣丸中各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检索荨麻...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防风通圣丸治疗荨麻疹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防风通圣丸中各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检索荨麻疹的相关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进行基因转换,将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导入Cytoscape和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然后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其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防风通圣丸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β-谷甾醇、汉黄芩素、刺槐素,排名前六的蛋白为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受体酪氨酸激酶erbB-2(ERBB2);GO富集分析共得到63个条目,KEGG通路81条,主要涉及炎症反应调节、免疫调节、激素水平等方面;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防风通圣丸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均能与核心靶点进行自发结合,其结合能均≤-5.0 kJ/mol。结论防风通圣丸治疗荨麻疹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多个化学成分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参与抗炎和免疫调节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荨麻疹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