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82
篇文章
<
1
2
…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谈反训的判定
1
作者
陈菡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1期116-128,共13页
反训的判定是研究反训的基础,关乎理论建设与实践操作两方面。历代的反训判定可归结为三种模式:“以为然而然”“辨所以然而见然”“定何为然而论然”。论辨其各自特点可知,谈反训的判定必须立足于反训的性质内涵,基本分为两部分,即是...
反训的判定是研究反训的基础,关乎理论建设与实践操作两方面。历代的反训判定可归结为三种模式:“以为然而然”“辨所以然而见然”“定何为然而论然”。论辨其各自特点可知,谈反训的判定必须立足于反训的性质内涵,基本分为两部分,即是否为同一词,是否为对反两义。举“盛”“装”类、“置”类这两则有争议的反训实例进行实践辨析,在判定实践中检验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可进一步完善反训的判定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
训
判定
理论
实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兩周金文施受同辭考索--兼論傳統訓詁學上的反訓
2
作者
寇占民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50-66,共17页
兩周金文作爲當時社會“雅言”的記録,已經成爲探索上古漢語詳實而可靠的語料。通過對商周甲骨金文的梳理,我們認爲,“施受同辭”這一特殊語言現象萌芽於殷商時期的甲骨文,發展於兩周時期的金文,因此,兩周金文是“施受同辭”發展過程中...
兩周金文作爲當時社會“雅言”的記録,已經成爲探索上古漢語詳實而可靠的語料。通過對商周甲骨金文的梳理,我們認爲,“施受同辭”這一特殊語言現象萌芽於殷商時期的甲骨文,發展於兩周時期的金文,因此,兩周金文是“施受同辭”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施受同辭”並不是傳統訓詁學中的反訓方法,而是詞彙發展中的詞義衍化現象,即是一詞兼有正反兩個義項,可以稱之謂“反義共詞”。對兩周金文中“施受同辭”現象的整理與研究,既有助於對上古漢語中一詞兼有正反二義現象的起源與發展的探索,同時也有助於對傳統訓詁學中“反訓”現象的性質和成因的正確認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兩周金文
施受同辭
反
訓
反
義共詞現象
動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训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李仕春
艾红娟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9-13,17,共6页
“反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不同时代的不同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观点,随着对反训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它的存在越来越持肯定的态度。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运用当代语言学理论对反训进行了探讨,认为反训既是文字层面的现象,又是词汇层面...
“反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不同时代的不同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观点,随着对反训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它的存在越来越持肯定的态度。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运用当代语言学理论对反训进行了探讨,认为反训既是文字层面的现象,又是词汇层面的现象,它不仅存在于汉语中,而且存在于世界上许多语言中,是一个普遍的语言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详细总结了汉语中形成反训的原因:一是语言原因,形成反训词和言语反训词;二是文字原因,形成反训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
训
反
训字
反
训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原型范畴理论的质疑——基于反训为语料的研究
被引量:
10
4
作者
俞建梁
黄和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48-52,共5页
文章通过对反训词的深入考察和研究发现原型范畴理论(以下简称原型理论)存在着诸多的片面性。究其原因除了偏颇的研究方法之外,主要在于以往研究范畴样本缺乏语料的多样性。这必然导致在解释反训这类语料的范畴时,原型理论显现出诸多自...
文章通过对反训词的深入考察和研究发现原型范畴理论(以下简称原型理论)存在着诸多的片面性。究其原因除了偏颇的研究方法之外,主要在于以往研究范畴样本缺乏语料的多样性。这必然导致在解释反训这类语料的范畴时,原型理论显现出诸多自相矛盾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非共有同一的范畴典型、断裂的语义链、不彻底性的家族相似性以及范畴的正反兼容性等。因此,原型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地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范畴理论
反
训
质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汉语的“反义同词”
被引量:
4
5
作者
王春淑
杨大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0-125,共6页
汉语“反义同词”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汉魏经传训诂文献中就记录保存了的大量例证。晋郭璞注《尔雅》、《方言》,开始了对“反义同词”现象的探讨。钱大昕称为“反训”,胡朴安称为“相反为训”,皆是从训诂角度对“反义同词”的认识运用。...
汉语“反义同词”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汉魏经传训诂文献中就记录保存了的大量例证。晋郭璞注《尔雅》、《方言》,开始了对“反义同词”现象的探讨。钱大昕称为“反训”,胡朴安称为“相反为训”,皆是从训诂角度对“反义同词”的认识运用。“反义同词”形成原因多种,字数众多,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消长分化。而且两个相反意义有时又不易区分,以至有误解误传误用、至今不为人所识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
义同词
反
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训”与“正反同词”浅论
被引量:
6
6
作者
马景仑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6-10,共5页
通过对具体材料的剖析,可以说明“反训”是一个不妥当的训诂术语,而“正反同词”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在训诂学研究中必须把“反训”与“正反同词”区分开来。
关键词
训诂
反
训
正
反
同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二十余年以来"反训"研究综述
被引量:
5
7
作者
刘志生
黄建宁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15-117,共3页
20世纪80年代至今近20年来,语言学界对"反训"问题的讨论异常活跃,其研究涉及到"反训"的定名、性质、反训词的存在与否及其原因和范围等方方面面,本文试对此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回顾总结,并对今后的反训研究提出一点...
20世纪80年代至今近20年来,语言学界对"反训"问题的讨论异常活跃,其研究涉及到"反训"的定名、性质、反训词的存在与否及其原因和范围等方方面面,本文试对此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回顾总结,并对今后的反训研究提出一点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反
训
共时
研究综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古代汉语词义的反向引申
被引量:
5
8
作者
勾俊涛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65-70,共6页
词义引申是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的重要途径。词义可以通过相似、相关、相因等多种方式进行引申。反向引中是汉语词义引申系统中一种常见现象,也是一个被学者们忽视的问题。这种引申与传统文字学上所说的“反训”不是一回事。词义引中取决...
词义引申是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的重要途径。词义可以通过相似、相关、相因等多种方式进行引申。反向引中是汉语词义引申系统中一种常见现象,也是一个被学者们忽视的问题。这种引申与传统文字学上所说的“反训”不是一回事。词义引中取决于词本义中是否具有可供人们充分发挥联想的意义因子。如果一个词的本义能分析出意义相反的因子,那么词义就极易发生反向引中,孳生出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词义
反
向引申
反
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训与辩证法
被引量:
5
9
作者
张幼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4-59,共6页
同一个词同时兼有正相反对的两个意义,不仅存在于汉语中,也存在于许多西方语言中。认为一词同时义兼正反会不利于交际,因而是不可能有的,这种看法并不正确。正义反义同词反映了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因而与辩证法有着深刻的联系。上个...
同一个词同时兼有正相反对的两个意义,不仅存在于汉语中,也存在于许多西方语言中。认为一词同时义兼正反会不利于交际,因而是不可能有的,这种看法并不正确。正义反义同词反映了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因而与辩证法有着深刻的联系。上个世纪的反训研究是有成绩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混在反训现象中的非反训词清理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
训
汉语
交际
语言
事物
意义
反
映
反
对
清理
矛盾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汉语中的同形反义现象
被引量:
10
10
作者
吴云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43-52,共10页
关于“反训”历来多有争议,本文则改称之为“同形反义现象”,重新界定其基本内涵,并通过诸多实例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各种原因,提出一些新的见解,认为词义在语用中的变迁是导致此现象产生的关键。
关键词
反
训
同形
反
义
基本含义
语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实训用反冲输液器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
5
11
作者
石玉
吴文秀
《护理学报》
2013年第15期75-77,共3页
研发一种在无需更换输液器和液体的情况下,可供多次重复进行高仿真静脉输液技术操作练习使用的输液器。在一次性输液器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设置反冲注水接口、短管调节器和"Y"型注气口。通过组装的反冲输液器预制件的试用,结构...
研发一种在无需更换输液器和液体的情况下,可供多次重复进行高仿真静脉输液技术操作练习使用的输液器。在一次性输液器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设置反冲注水接口、短管调节器和"Y"型注气口。通过组装的反冲输液器预制件的试用,结构与功能达到设计的预期目标。与一次性输液器比较,具有操作简单、仿真度高、经济安全、实效突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
操作实训
反
冲输液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介”的意义看反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2
12
作者
唐子恒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55,共3页
反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的存在是无法否认的,“介”字不论作为单音词还是作为词素,都具有“使二者相联系”和“使二者隔绝”两个意思,就是证明。反训主要是由词义的引申发展造成的,而且语言可以通过内部机制的调整来消除由反义同词...
反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的存在是无法否认的,“介”字不论作为单音词还是作为词素,都具有“使二者相联系”和“使二者隔绝”两个意思,就是证明。反训主要是由词义的引申发展造成的,而且语言可以通过内部机制的调整来消除由反义同词(或同词素)造成的表达歧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
反
训
成因
歧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正反同词”文字学研究举例
被引量:
1
13
作者
洪飏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99-102,共4页
本文以《说文解字》和古文字中所提供的字形资料为线索,举例研究了古汉语中“正反同词”现象,考察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历史原因。
关键词
反
训
正
反
同词
文字学举例
成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臭”不是一个反训词
被引量:
4
14
作者
金小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00-102,共3页
通过对反训的经典例词"臭"的分析,我们认为:如果从共时同一性角度来确定词,那么一个词不可能同时具有正反两个义位,对词义的解释不能随文释义,同时,词义的发展也不可能从义位"A"引申发展为其反义义位"-A"...
通过对反训的经典例词"臭"的分析,我们认为:如果从共时同一性角度来确定词,那么一个词不可能同时具有正反两个义位,对词义的解释不能随文释义,同时,词义的发展也不可能从义位"A"引申发展为其反义义位"-A","臭"不是一个反训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
训
臭
香
义位
训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同声符反义同源词研究综述
被引量:
7
15
作者
曾昭聪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2-74,共3页
同声符反义同源词是一种特殊的汉语同源词。本文综述了语言学界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并提 出若干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同声符
反
义同源词
综述
源义素
汉语研究
'
反
训'现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训词范畴的家族相似性探究
被引量:
1
16
作者
龙德银
李华勇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09-113,共5页
运用家族相似性原理研究反训词范畴,通过研究发现,反训词范畴有其范畴原型,反训词表达的"直接"意义就是范畴原型,而它的两个义项可以被看作是该范畴的非典型或边缘成员,它们在语义上呈现出相反或相对的关系。反训词范畴的成...
运用家族相似性原理研究反训词范畴,通过研究发现,反训词范畴有其范畴原型,反训词表达的"直接"意义就是范畴原型,而它的两个义项可以被看作是该范畴的非典型或边缘成员,它们在语义上呈现出相反或相对的关系。反训词范畴的成员之间表现出惊人的家族相似性,它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语义链,家族相似性贯穿了整个反训词范畴,反训词范畴体现出了彻底的家族相似性,因此家族相似性原理对反训以及反训词范畴具有极强的阐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
训
范畴
家族相似
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义词判断标准研究述评
被引量:
3
17
作者
李占平
《求索》
CSSCI
2003年第6期228-230,共3页
关键词
反
义词
判断标准
汉语词汇
“
反
训”现象
意义标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语言学理论角度看反训问题
被引量:
2
18
作者
金小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5-90,共6页
词的同一性是分析反训问题的关键。应该从理论上区分语言和言语,把词义理解为语言系统中客观的、概括的、稳定的意义,而不是在具体使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临时性的意义;词是共时态的语言系统的基本单位,词义是共时态词义系统的产物...
词的同一性是分析反训问题的关键。应该从理论上区分语言和言语,把词义理解为语言系统中客观的、概括的、稳定的意义,而不是在具体使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临时性的意义;词是共时态的语言系统的基本单位,词义是共时态词义系统的产物,词义的形成受词义彼此之间关系的制约,不能混淆语言的共时态和历时态;语言和文字是两个不同的符号系统,应该把作为书写符号的字与这个字所代表的词语区别开来,不能以字为单位来解释反训现象;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系统性,反训现象不能用不同的语言来类比;词义的发展变化也是有理据的,词义引申不可能产生反义。所以,从语言学理论的角度来看,反训是不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学
反
训
语言学理论
词义
词的同一性
索绪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反义同词”现象
被引量:
11
19
作者
杨志贤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01-106,共6页
古汉语中存在“反义同词”现象 ,即一个词的词义系统中包含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义项。它与历代所论“反训”有所区别。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古代汉民族辩证式整体思维形态密切相关。人们发现对立现象无所不在 ,对立思维形成 ,对立概念大量...
古汉语中存在“反义同词”现象 ,即一个词的词义系统中包含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义项。它与历代所论“反训”有所区别。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古代汉民族辩证式整体思维形态密切相关。人们发现对立现象无所不在 ,对立思维形成 ,对立概念大量存在。对立思维经过概括化、抽象化、形成辩证式整体思维形态。阴阳思想是其典型体现 ,阴阳对立互补是宇宙运动的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
义同词
反
训
辩证式整体思维
对立思维
对立概念
阴阳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义共字及其哲学理据
被引量:
1
20
作者
商忠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8-161,共4页
在庞大的汉字体系中,存在着正反两义共涵于一字的现象,人们通常称之为“反训”,其实这个称名并不科学,我们将之称为“反义共字”;而对于“反义共字”的界定,学术界也有分歧,比较混乱,“反义共字”作为世界语言文字的一个普遍现象,有其...
在庞大的汉字体系中,存在着正反两义共涵于一字的现象,人们通常称之为“反训”,其实这个称名并不科学,我们将之称为“反义共字”;而对于“反义共字”的界定,学术界也有分歧,比较混乱,“反义共字”作为世界语言文字的一个普遍现象,有其产生的理据。汉字的“反义共字”产生于中国古典哲学中始终相生、正反相因的思想沃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
训
反
义共字
哲学理据
正
反
相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反训的判定
1
作者
陈菡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1期116-128,共13页
文摘
反训的判定是研究反训的基础,关乎理论建设与实践操作两方面。历代的反训判定可归结为三种模式:“以为然而然”“辨所以然而见然”“定何为然而论然”。论辨其各自特点可知,谈反训的判定必须立足于反训的性质内涵,基本分为两部分,即是否为同一词,是否为对反两义。举“盛”“装”类、“置”类这两则有争议的反训实例进行实践辨析,在判定实践中检验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可进一步完善反训的判定理论。
关键词
反
训
判定
理论
实践
Keywords
The Enantiosemy
The Determination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兩周金文施受同辭考索--兼論傳統訓詁學上的反訓
2
作者
寇占民
机构
河池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出处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50-66,共1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主題分類視域下殷周金文動詞的整理與研究”(20XJA740003)的階段性成果。
文摘
兩周金文作爲當時社會“雅言”的記録,已經成爲探索上古漢語詳實而可靠的語料。通過對商周甲骨金文的梳理,我們認爲,“施受同辭”這一特殊語言現象萌芽於殷商時期的甲骨文,發展於兩周時期的金文,因此,兩周金文是“施受同辭”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施受同辭”並不是傳統訓詁學中的反訓方法,而是詞彙發展中的詞義衍化現象,即是一詞兼有正反兩個義項,可以稱之謂“反義共詞”。對兩周金文中“施受同辭”現象的整理與研究,既有助於對上古漢語中一詞兼有正反二義現象的起源與發展的探索,同時也有助於對傳統訓詁學中“反訓”現象的性質和成因的正確認識。
关键词
兩周金文
施受同辭
反
訓
反
義共詞現象
動詞
Keywords
Bronze inscriptions of the Zhou dynasty
Agentive-Patientive homography
fanxun
(
反
訓
)
Enantiosemy
Verb
分类号
K2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K877.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H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训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李仕春
艾红娟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浙江大学中文系
出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9-13,17,共6页
文摘
“反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不同时代的不同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观点,随着对反训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它的存在越来越持肯定的态度。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运用当代语言学理论对反训进行了探讨,认为反训既是文字层面的现象,又是词汇层面的现象,它不仅存在于汉语中,而且存在于世界上许多语言中,是一个普遍的语言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详细总结了汉语中形成反训的原因:一是语言原因,形成反训词和言语反训词;二是文字原因,形成反训字。
关键词
反
训
反
训字
反
训词
分类号
H02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原型范畴理论的质疑——基于反训为语料的研究
被引量:
10
4
作者
俞建梁
黄和斌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48-52,共5页
文摘
文章通过对反训词的深入考察和研究发现原型范畴理论(以下简称原型理论)存在着诸多的片面性。究其原因除了偏颇的研究方法之外,主要在于以往研究范畴样本缺乏语料的多样性。这必然导致在解释反训这类语料的范畴时,原型理论显现出诸多自相矛盾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非共有同一的范畴典型、断裂的语义链、不彻底性的家族相似性以及范畴的正反兼容性等。因此,原型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地完善。
关键词
原型范畴理论
反
训
质疑
Keywords
prototype theory
enantiosemy
challenges
分类号
H0-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汉语的“反义同词”
被引量:
4
5
作者
王春淑
杨大刚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0-125,共6页
文摘
汉语“反义同词”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汉魏经传训诂文献中就记录保存了的大量例证。晋郭璞注《尔雅》、《方言》,开始了对“反义同词”现象的探讨。钱大昕称为“反训”,胡朴安称为“相反为训”,皆是从训诂角度对“反义同词”的认识运用。“反义同词”形成原因多种,字数众多,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消长分化。而且两个相反意义有时又不易区分,以至有误解误传误用、至今不为人所识解者。
关键词
反
义同词
反
训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训”与“正反同词”浅论
被引量:
6
6
作者
马景仑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6-10,共5页
基金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项目(批准号K3-009)
文摘
通过对具体材料的剖析,可以说明“反训”是一个不妥当的训诂术语,而“正反同词”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在训诂学研究中必须把“反训”与“正反同词”区分开来。
关键词
训诂
反
训
正
反
同词
Keywords
exegetic
antonymous gloss the vocable with two antithetic implications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二十余年以来"反训"研究综述
被引量:
5
7
作者
刘志生
黄建宁
机构
长沙电力学院中文系
四川大学
出处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15-117,共3页
文摘
20世纪80年代至今近20年来,语言学界对"反训"问题的讨论异常活跃,其研究涉及到"反训"的定名、性质、反训词的存在与否及其原因和范围等方方面面,本文试对此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回顾总结,并对今后的反训研究提出一点想法。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反
训
共时
研究综述
Keywords
1980s
enahtiosemy
synchronically
research summary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古代汉语词义的反向引申
被引量:
5
8
作者
勾俊涛
机构
南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65-70,共6页
文摘
词义引申是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的重要途径。词义可以通过相似、相关、相因等多种方式进行引申。反向引中是汉语词义引申系统中一种常见现象,也是一个被学者们忽视的问题。这种引申与传统文字学上所说的“反训”不是一回事。词义引中取决于词本义中是否具有可供人们充分发挥联想的意义因子。如果一个词的本义能分析出意义相反的因子,那么词义就极易发生反向引中,孳生出新的意义。
关键词
古代汉语
词义
反
向引申
反
训
Keywords
ancient Chinese
meaning
reverse extension
reverse allocution
分类号
H13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训与辩证法
被引量:
5
9
作者
张幼军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4-59,共6页
文摘
同一个词同时兼有正相反对的两个意义,不仅存在于汉语中,也存在于许多西方语言中。认为一词同时义兼正反会不利于交际,因而是不可能有的,这种看法并不正确。正义反义同词反映了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因而与辩证法有着深刻的联系。上个世纪的反训研究是有成绩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混在反训现象中的非反训词清理出去。
关键词
反
训
汉语
交际
语言
事物
意义
反
映
反
对
清理
矛盾性
Keywords
enantiosemy
synchronically
Hegel
dialectics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H13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汉语中的同形反义现象
被引量:
10
10
作者
吴云
机构
汕头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43-52,共10页
文摘
关于“反训”历来多有争议,本文则改称之为“同形反义现象”,重新界定其基本内涵,并通过诸多实例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各种原因,提出一些新的见解,认为词义在语用中的变迁是导致此现象产生的关键。
关键词
反
训
同形
反
义
基本含义
语用
Keywords
fan xun' or 'explanation of the sense of a Chinese word by using its antonym'homographic antonymy basic meaning pragmatics
分类号
H124.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实训用反冲输液器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
5
11
作者
石玉
吴文秀
机构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
出处
《护理学报》
2013年第15期75-77,共3页
文摘
研发一种在无需更换输液器和液体的情况下,可供多次重复进行高仿真静脉输液技术操作练习使用的输液器。在一次性输液器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设置反冲注水接口、短管调节器和"Y"型注气口。通过组装的反冲输液器预制件的试用,结构与功能达到设计的预期目标。与一次性输液器比较,具有操作简单、仿真度高、经济安全、实效突出等特点。
关键词
静脉输液
操作实训
反
冲输液器
分类号
R471 [医药卫生—护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介”的意义看反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2
12
作者
唐子恒
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55,共3页
文摘
反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的存在是无法否认的,“介”字不论作为单音词还是作为词素,都具有“使二者相联系”和“使二者隔绝”两个意思,就是证明。反训主要是由词义的引申发展造成的,而且语言可以通过内部机制的调整来消除由反义同词(或同词素)造成的表达歧义。
关键词
“介”
反
训
成因
歧义
Keywords
“jie”
enantiosemy
cause of formation
ambiguity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正反同词”文字学研究举例
被引量:
1
13
作者
洪飏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99-102,共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甲骨文词汇纂释”(项目号:10CYY027)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本文以《说文解字》和古文字中所提供的字形资料为线索,举例研究了古汉语中“正反同词”现象,考察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历史原因。
关键词
反
训
正
反
同词
文字学举例
成因
Keywords
fan xun(
反
训)
zheng fan tong ci(正
反
同词)
philology for example
cause of formation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臭”不是一个反训词
被引量:
4
14
作者
金小平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00-102,共3页
文摘
通过对反训的经典例词"臭"的分析,我们认为:如果从共时同一性角度来确定词,那么一个词不可能同时具有正反两个义位,对词义的解释不能随文释义,同时,词义的发展也不可能从义位"A"引申发展为其反义义位"-A","臭"不是一个反训词。
关键词
反
训
臭
香
义位
训诂学
Keywords
enantiosemy
chou
xiang
sememe
Chinese exegetics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同声符反义同源词研究综述
被引量:
7
15
作者
曾昭聪
机构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2-74,共3页
文摘
同声符反义同源词是一种特殊的汉语同源词。本文综述了语言学界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并提 出若干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同声符
反
义同源词
综述
源义素
汉语研究
'
反
训'现象
Keywords
antonymous congate words
original semanteme
study
分类号
H13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训词范畴的家族相似性探究
被引量:
1
16
作者
龙德银
李华勇
机构
四川文理学院外语系
出处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09-113,共5页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英语语料库在四川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撰写中的运用探索--基于大型语料库COCA和COHA的研究"(13SB1036)
四川文理学院人文社科项目"英汉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研究"(2012R007Y)
文摘
运用家族相似性原理研究反训词范畴,通过研究发现,反训词范畴有其范畴原型,反训词表达的"直接"意义就是范畴原型,而它的两个义项可以被看作是该范畴的非典型或边缘成员,它们在语义上呈现出相反或相对的关系。反训词范畴的成员之间表现出惊人的家族相似性,它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语义链,家族相似性贯穿了整个反训词范畴,反训词范畴体现出了彻底的家族相似性,因此家族相似性原理对反训以及反训词范畴具有极强的阐释力。
关键词
反
训
范畴
家族相似
性
Keywords
enantiosemy
category
family resemblances
分类号
H31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义词判断标准研究述评
被引量:
3
17
作者
李占平
机构
四川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求索》
CSSCI
2003年第6期228-230,共3页
关键词
反
义词
判断标准
汉语词汇
“
反
训”现象
意义标准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语言学理论角度看反训问题
被引量:
2
18
作者
金小平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教务处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5-90,共6页
文摘
词的同一性是分析反训问题的关键。应该从理论上区分语言和言语,把词义理解为语言系统中客观的、概括的、稳定的意义,而不是在具体使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临时性的意义;词是共时态的语言系统的基本单位,词义是共时态词义系统的产物,词义的形成受词义彼此之间关系的制约,不能混淆语言的共时态和历时态;语言和文字是两个不同的符号系统,应该把作为书写符号的字与这个字所代表的词语区别开来,不能以字为单位来解释反训现象;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系统性,反训现象不能用不同的语言来类比;词义的发展变化也是有理据的,词义引申不可能产生反义。所以,从语言学理论的角度来看,反训是不存在的。
关键词
训诂学
反
训
语言学理论
词义
词的同一性
索绪尔
Keywords
exegetics
enantiosemy
linguistic theories
word-meaning
lexical identity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反义同词”现象
被引量:
11
19
作者
杨志贤
机构
集美大学中文系
出处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01-106,共6页
文摘
古汉语中存在“反义同词”现象 ,即一个词的词义系统中包含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义项。它与历代所论“反训”有所区别。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古代汉民族辩证式整体思维形态密切相关。人们发现对立现象无所不在 ,对立思维形成 ,对立概念大量存在。对立思维经过概括化、抽象化、形成辩证式整体思维形态。阴阳思想是其典型体现 ,阴阳对立互补是宇宙运动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
反
义同词
反
训
辩证式整体思维
对立思维
对立概念
阴阳思想
Keywords
Fan Yi Tong Ci'
dialectical view-as-a-whole thinking
opposite thinking
opposite concepts
yin and yang on Chinese thought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义共字及其哲学理据
被引量:
1
20
作者
商忠
机构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8-161,共4页
文摘
在庞大的汉字体系中,存在着正反两义共涵于一字的现象,人们通常称之为“反训”,其实这个称名并不科学,我们将之称为“反义共字”;而对于“反义共字”的界定,学术界也有分歧,比较混乱,“反义共字”作为世界语言文字的一个普遍现象,有其产生的理据。汉字的“反义共字”产生于中国古典哲学中始终相生、正反相因的思想沃土上。
关键词
反
训
反
义共字
哲学理据
正
反
相因
Keywords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opposite meanings
philosophical basis
分类号
H136.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谈反训的判定
陈菡
《长江学术》
CSSCI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兩周金文施受同辭考索--兼論傳統訓詁學上的反訓
寇占民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反训研究
李仕春
艾红娟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对原型范畴理论的质疑——基于反训为语料的研究
俞建梁
黄和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汉语的“反义同词”
王春淑
杨大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反训”与“正反同词”浅论
马景仑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6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近二十余年以来"反训"研究综述
刘志生
黄建宁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古代汉语词义的反向引申
勾俊涛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反训与辩证法
张幼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试论汉语中的同形反义现象
吴云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实训用反冲输液器的设计与应用
石玉
吴文秀
《护理学报》
201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从“介”的意义看反训的几个问题
唐子恒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正反同词”文字学研究举例
洪飏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臭”不是一个反训词
金小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同声符反义同源词研究综述
曾昭聪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反训词范畴的家族相似性探究
龙德银
李华勇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反义词判断标准研究述评
李占平
《求索》
CSSCI
200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从语言学理论角度看反训问题
金小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论“反义同词”现象
杨志贤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反义共字及其哲学理据
商忠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10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