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ee Productivity and Water Potential Productivity in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Project in Datong County, Qinghai Province
1
作者 YinJing LiuChenfeng +1 位作者 ZhaoWanqi HeKangning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4年第3期36-42,共7页
From 2002 to 2003,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ample plots and stem analysis of remained plantation communities in the areas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in the 1980s in Datong County, Qinghai Province, this pap... From 2002 to 2003,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ample plots and stem analysis of remained plantation communities in the areas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in the 1980s in Datong County, Qinghai Province, this paper studies tree productivity and moistur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six types of plantations on the land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such as green poplar (Populus cathayana Rehd.) and shrub mixed forest, Asia white birch (Betula platyphylla) and China spruce (Picea asperata) mixed forest, Dahurian larch (Larix gmelinii) pure forest, China spruce pure forest and Asia white birch pure forest and so 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sub-humid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3 000 trees per hm2 is a proper standard of planting density. Under current condition, the productivity index of green poplar and shrub mixed forest, Asia white birch pure forest, China spruce pure forest, and Asia white birch and China spruce mixed forest with the density of 2 1003 333 trees per hm2 can serve as potential productivity standard of actual biomass of arbor established forest. In sub-humid area, Thornthwaite Model is adopted to estimate plant climat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which is about 8 462 kghm2穉1. The actual potential water productive efficiency of Purplecone spruce (Picea purpurea) and Asia white birch pure established forest are 17.22 and 22.14 kgmm1hm2穉1 respectively, and that of green poplar and shrub mixed established forest, and Asia white birch and China spruce mixed established forest are 21.14 and 19.09 kgmm1hm2穉1 respectively. Th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green poplar and shrub mixed forest, Asia white birch and China spruce mixed forest, China spruce pure forest and Asia white birch pure forest which have grown into forest with the density of 3 000 trees per hm2 have attained or been close to that of local climax community, which is local maximum tree productivity at present. These types of forestation models are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he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proj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tree productivity water potential productivity
下载PDF
Long-Term Assessment of Nitrogen Pollution Load Potential for Groundwater by Mass Balance Analysis in the Tedori River Alluvial Fan Area, Japan
2
作者 Toshisuke Maruyama Masashi Yoshida +3 位作者 Keiji Takase Hiroshi Takimoto Shigeo Ishikawa Sadao Nagasaka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3年第2期171-182,共12页
To evaluate the nitrogen pollution load in an aquifer, a water and nitrogen balanc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ver a thirty-five year period at five yearly intervals. First, we established a two-horizon model comprising ... To evaluate the nitrogen pollution load in an aquifer, a water and nitrogen balanc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ver a thirty-five year period at five yearly intervals. First, we established a two-horizon model comprising a channel/soil horizon, and an aquifer horizon, with exchange of water between the aquifer and river. The nitrogen balance was estimated from the product of nitrogen concentration and water flow obtained from the water balance analysis. The aquifer nitrogen balanc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In the aquifer horizon, the total nitrogen pollution load potential (NPLP) peaked in the period 1981-1990 at 1800 t·yr-1;following this the NPLP rapidly decreased to about 600 t·yr-1 in the period 2006-2010. The largest NPLP input component of 1000 t·yr-1 in the period 1976-1990 was from farmland. Subsequently, farmland NPLP decreased to only 400 t·yr-1 between 2006 and 2010. The second largest input component, 600 t·yr-1, was effluent from wastewater treatment works (WWTWs) in the period 1986-1990;this also decreased markedly to about 100 t·yr-1 between 2006 and 2010;2)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in the aquifer horizon, used as an index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peaked in the period 1986-1990 at about 1200 t·yr-1. This gradually decreased to about 200 t·yr-1 by 2006-2010. 3) The temporal change in NPLP coincided with the nitrogen concentration of the rivers in the study area. In addition,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in two test wells were 1.0 mg·l-1 at a depth of 150 m and only 0.25 mg·l-1 at 50 m, suggesting gradual percolation of the nitrogen polluted water deeper in the aquif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BALANCE NITROGEN BALANCE GROUNDwater POLLUTION Sewage Treatment water POLLUTION from farmland NITROGEN POLLUTION Load potential
下载PDF
农田水势软测量网络中的FWP软测量站
3
作者 卢胜利 韩磊 +2 位作者 田立国 陈瑞武 高庆云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依据农田水势(FWP)软测量网络对FWP软测量站的功能要求,以S3C2440处理器为核心构建了FWP软测量站的硬件平台,通过移植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内核搭建了软件平台;基于无线数据传输模块NRF2401,配置了无线通信接口,并编写了符合无线通信协... 依据农田水势(FWP)软测量网络对FWP软测量站的功能要求,以S3C2440处理器为核心构建了FWP软测量站的硬件平台,通过移植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内核搭建了软件平台;基于无线数据传输模块NRF2401,配置了无线通信接口,并编写了符合无线通信协议的数据传输驱动程序,实现了FWP软测量站中高速处理器S3C2440与现场采集节点中单片机ATmega128L之间的"点对点"无线数据传输。实验结果表明,FWP软测量站能可靠接收微环境信息采集节点数据并实现农田水势值的实时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势 软测量 嵌入式系统 传感器网络 无线数据传输
下载PDF
河北平原农田用水现状及灌溉方式和保证率对农田用水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道波 邢素丽 +1 位作者 李会龙 张广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24,共4页
针对目前河北南部平原地区农田用水现状,在ArcGIS的支持下,采用定量化的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线性代数模型,对河北南部平原各个县近年来的农田用水情况进行估算和时空分析;然后结合河北平原各个县的农田用水实际,讨论灌溉方式和灌溉保证率... 针对目前河北南部平原地区农田用水现状,在ArcGIS的支持下,采用定量化的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线性代数模型,对河北南部平原各个县近年来的农田用水情况进行估算和时空分析;然后结合河北平原各个县的农田用水实际,讨论灌溉方式和灌溉保证率对农田用水的影响,并在目前作物布局不变的基础上,对不同县的农田节水量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农田用水有增加的趋势,灌溉保证率对农田用水影响较大;建议对农田用水变化大、节水潜力大的地区先建立节水示范基地,然后逐步推广到其它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灌溉方式 用水现状 前作 作物布局 河北平原 南部 示范基地 增加 影响
下载PDF
青海大通退耕还林工程区林木生产力和水分生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贺康宁 李世荣 +1 位作者 史常青 周心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2,共5页
为明确青海大通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发展方向,2002年至2003年,通过对青海省大通县20世纪80年代退耕还林后,现存人工林群落标准地调查和解析木分析,研究了青杨灌木混交林、白桦云杉混交林、落叶松纯林、紫果云杉纯林、白桦纯林等5种类型的... 为明确青海大通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发展方向,2002年至2003年,通过对青海省大通县20世纪80年代退耕还林后,现存人工林群落标准地调查和解析木分析,研究了青杨灌木混交林、白桦云杉混交林、落叶松纯林、紫果云杉纯林、白桦纯林等5种类型的林木生产力和林木水分生产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地区的植物气候生产潜力约为8462kg(hm2·a),2100~3333株hm2密度的青杨灌木混交林、白桦纯林、紫果云杉纯林和白桦云杉混交林的生产力指标可作为该地区常规造林技术条件下乔木成林的现实生物量生产潜力标准.其中,紫果云杉纯林和白桦纯林成林的现实潜在水分生产率分别为17.22和22.14kg(hm2·mm·a),青杨灌木混交林和白桦云杉混交林成林的现实潜在水分生产率分别为21.14和19.09kg(hm2·mm·a).表明上述类型的造林模式是今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林木生产力 水分生产潜力
下载PDF
亚热带花生旱坡地的水分动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景元书 张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11期467-471,共5页
为研究红壤旱坡地的水分动态特征,进行了2001—2003年田间实测。花生旱坡地水分状况随年降水周期和坡位不同变化。0 ̄150cm土壤贮水量大致分为盈余期、消耗期和补充期三个阶段。土壤水势变化与贮水量三阶段相对应,总体由大变小再回升,... 为研究红壤旱坡地的水分动态特征,进行了2001—2003年田间实测。花生旱坡地水分状况随年降水周期和坡位不同变化。0 ̄150cm土壤贮水量大致分为盈余期、消耗期和补充期三个阶段。土壤水势变化与贮水量三阶段相对应,总体由大变小再回升,只是土壤剖面空间从上而下,水势值增大,变幅减小,100cm土层以下近乎常年稳定。在四个水势段出现频率中,水势较高的水势段出现频率越大,顺序为饱和>湿润>亏缺>干旱。饱和-湿润段出现频率比例总体上底土>心土>表土,坡下>坡上;低水势干旱段主要出现在坡上、土壤上层和伏秋干旱季节。旱坡地在雨季有壤中流产生,坡下降雨后深层出现较长时间的饱和区,而坡上深层水势出现较短时间的饱和区或未出现变化;旱季降雨对坡地水分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坡地 水势 水分动态 饱和
下载PDF
面向精准灌溉的农田水势软测量 被引量:6
7
作者 卢胜利 田立国 +1 位作者 孙文君 韩志江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4,共4页
根据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SPAC)理论,水分在连续体内的运动主要由水势差决定。准确测定农田水势对于实施精准灌溉十分重要。文章介绍了基于农作物微环境信息采集与处理,通过混合软测量模型整体估算农田水势的新方法。
关键词 精准灌溉 农田水势 软测量 作物微环境 混合模型
下载PDF
基于GIS和迈阿密模型的全球灌溉需水量计算 被引量:4
8
作者 梁书民 于智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6-103,共8页
通过计算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光温潜力需水量、灌溉需水量以及衍生的可持续垦殖率指标,以解决农业生产潜力、农田熟制、灌溉定额、宜农荒地垦殖适宜性评价等农业发展问题。以迈阿密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 通过计算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光温潜力需水量、灌溉需水量以及衍生的可持续垦殖率指标,以解决农业生产潜力、农田熟制、灌溉定额、宜农荒地垦殖适宜性评价等农业发展问题。以迈阿密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计算出了上述指标的高精度全球分布场,得出全球光温生产潜力为2 260×10^8 t干物质,气候生产潜力为1 253×10^8 t干物质,灌溉需水量总计为12 441 km^3 。主要结论有:热带雨林区除外,全球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同当前农业区高度吻合,表明农田气候潜力已经被人类充分利用;在温带地区,可持续覆膜雨养垦殖率>2/3的地区适宜开垦宜农荒地,发展雨养农业。根据迈阿密模型计算得出的灌溉需水量可作为制定农田喷灌定额的重要依据;覆膜滴灌节水效果最佳,可持续覆膜滴灌垦殖率为各种垦殖率中最大值,可作为指导宜农荒地资源开发和多熟制农业发展的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需水量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可持续雨养垦殖率 可持续灌溉垦殖率 迈阿密模型 GIS空间分析
下载PDF
基于ZigBee的农作物冠层温度采集节点的设计
9
作者 田立国 李猛 +2 位作者 刘玥 胡山 李韶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7574-17576,共3页
农田水势软测量网络由多个农作物生长微环境信息测量节点组成。针对农田信息采集对低功耗及成本的要求,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以低功耗单片机Atmega8L和无线射频芯片CC2530为核心,选用红外测温传感器,设计一种用于采集农作物冠... 农田水势软测量网络由多个农作物生长微环境信息测量节点组成。针对农田信息采集对低功耗及成本的要求,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以低功耗单片机Atmega8L和无线射频芯片CC2530为核心,选用红外测温传感器,设计一种用于采集农作物冠层温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够对环境因子冠层温度进行实时、准确检测。结果证明,该节点工作状况良好,能够有效进行数据采集和无线传输,从而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势 ZIGBEE CC2530 红外测温传感器
下载PDF
不同结构农田防护林蒸腾耗水与节水潜力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玉库 俞冬兴 +1 位作者 李树森 毕广有 《防护林科技》 2010年第4期33-35,41,共4页
通过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不同结构农田防护林蒸腾耗水与节水潜力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不同结构农田防护林蒸腾耗水量的月变化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落叶松纯林在8月的蒸腾耗水量最大,理论值为1319.67mm,实际值为723.75mm,... 通过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不同结构农田防护林蒸腾耗水与节水潜力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不同结构农田防护林蒸腾耗水量的月变化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落叶松纯林在8月的蒸腾耗水量最大,理论值为1319.67mm,实际值为723.75mm,而樟子松纯林6月的蒸腾耗水量最小,理论值为29.4mm,实际值为15.64mm;对生长季不同结构农田防护林的蒸腾耗水量进行了排序,其实际蒸腾耗水量排序为:落叶松纯林>樟子松和小黑杨混交林>落叶松和小黑杨混交林>银中杨成林>小黑杨纯林>樟子松纯林>银中杨幼林;给出了不同结构农田防护林的节水潜力,其差异很大,其中落叶松纯林节水潜力最大,理论上节水2586.9kg·hm-2,实际上可节水1284.69kg·hm-2,且樟子松与小黑杨混交林的实际节水量与之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西部地区 农田防护林 蒸腾耗水量 节水潜力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田水分系统关系特征的初步研究
11
作者 柳艳香 窦学诚 胡恒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68-174,共7页
本文结合雨养农业地区实际,定义了农田水分系统,并区分了农田水分的简单循环和完全循环。在此基础上,以定西为试点,分析和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田水分系统基本关系的特征,阐明了土壤水分运动若干特征的决定机制。
关键词 农田水分系统 雨养农业 半干旱区
下载PDF
“藏粮于地”视角下西北地区耕地适宜性及开发潜力评价 被引量:34
12
作者 毕玮 党小虎 +4 位作者 马慧 邓铭江 李鹏 曹小曙 时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5-243,共9页
中国耕地资源匮乏,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西北“水三线”地区是中国耕地后备资源的关键区域,识别潜在耕地资源中适宜开发的土地数量及空间分布,对确保极端情况下国家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推动西部大开发进入新格局具有重大现... 中国耕地资源匮乏,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西北“水三线”地区是中国耕地后备资源的关键区域,识别潜在耕地资源中适宜开发的土地数量及空间分布,对确保极端情况下国家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推动西部大开发进入新格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基于多源栅格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与极限条件法评价潜在耕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潜力;同时考虑土地利用结构风险、土壤侵蚀风险、土地荒漠化风险限制,构建潜在耕地开发的生态风险模型;将自然适宜性潜力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叠置分级,评估潜在耕地资源的综合开发潜力。结果表明:旱地农业情景下,西北“水三线”地区具备耕地开发潜力的土地面积约0.2万km2,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灌溉农业情景下,西北“水三线”地区具备耕地开发潜力的土地面积约9.5×10^(4) km^(2),这些土地需要通过引水灌溉和土壤改良等措施才能实现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天山北麓、塔里木河流域、疏勒河流域和内蒙古东部等内陆干旱区,未来如果具备灌溉水源条件,实施适宜的土壤改良措施,有较大可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适宜性评价 生态风险 西北 “水三线” 潜在耕地资源 藏粮于地
下载PDF
农田土壤水分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英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3-25,共3页
农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提高农业干旱防御能力、制定节水灌溉计划、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归纳了农田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阐述了反应土壤水分能量的土壤水势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并分析了土壤水势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 农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提高农业干旱防御能力、制定节水灌溉计划、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归纳了农田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阐述了反应土壤水分能量的土壤水势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并分析了土壤水势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土壤?植物?大气动态水分连续体的关系,分析了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指明了农田土壤水分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水分 测定 土壤水势 有效性
下载PDF
交口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14
作者 张斌生 《山西水利科技》 2007年第2期38-39,48,共3页
文中论述了交口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管理和受益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潜力和建设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 现状 发展潜力 保障措施
下载PDF
室内模拟水位下退耕还湿地表层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天宝 刘晓辉 +2 位作者 安雨 杜萍 姜明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5-712,共8页
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科研温室中,进行了实验期为60 d的室内模拟实验,在-5 cm、0 cm和5 cm的模拟水位下,测定和计算出采集自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2010年、2014年、2016年弃耕的退耕还湿地和天然小叶章沼泽表层(0~20... 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科研温室中,进行了实验期为60 d的室内模拟实验,在-5 cm、0 cm和5 cm的模拟水位下,测定和计算出采集自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2010年、2014年、2016年弃耕的退耕还湿地和天然小叶章沼泽表层(0~20 cm深度)土壤的CO2、CH4和N2O排放通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位的上升,2010年、2014年、2016年弃耕的退耕还湿地和天然小叶章沼泽表层土壤的CO2和N2O排放通量在减小;与-5 cm和5 cm的模拟水位下相比,0 cm水位下表层土壤的CH4排放通量相对最大;随着实验天数的增加,2014年、2016年弃耕的退耕还湿地和天然小叶章沼泽表层土壤CH4排放通量在波动增大;水位越高,其对退耕还湿地表层土壤CO2、N2O总排放量和温室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模拟水位 全球增温潜势 退耕还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