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重PCR在瘢痕疙瘩Fas基因突变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靳睿
高建华
刘晓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3期3190-3191,T004,共3页
目的:建立瘢痕疙瘩Fas基因常见突变外显子的多重PCR扩增反应体系,以利进行批量瘢痕疙瘩基因突变的筛选和检测。方法:取正常皮肤、增生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DNA样本,根据瘢痕疙瘩Fas基因易发突变的外显子6,8,9之序列,按照多重PCR引物设计原...
目的:建立瘢痕疙瘩Fas基因常见突变外显子的多重PCR扩增反应体系,以利进行批量瘢痕疙瘩基因突变的筛选和检测。方法:取正常皮肤、增生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DNA样本,根据瘢痕疙瘩Fas基因易发突变的外显子6,8,9之序列,按照多重PCR引物设计原则,建立3对相应引物,先分别找出各外显子的最佳扩增条件,再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找到一个理想的多重PCR扩增条件。结果:各外显子单一扩增片段和多重PCR扩增条带均清晰,产量较高,无非特异性扩增,产物长度与理论值一致;DNA测序证实,各扩增产物即各外显子基因片段。结论:成功建立了瘢痕疙瘩Fas基因常发突变外显子的多重PCR扩增体系,与以往单基因分次扩增相比,实现了一次同时扩增3个基因片段,为瘢痕疙瘩基因诊断和进一步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经济、快捷的方法,对于瘢痕疙瘩Fas基因的突变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瘢痕疙瘩
fas基因突变
应用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胸腺瘤患者胸腺淋巴细胞Fas表达与重症肌无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其刚
齐科雷
+3 位作者
曲晓翰
许广辉
刘洋
杨焱淼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腺瘤患者发生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机制及Fas基因在MG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31例胸腺瘤患者,按是否合并MG分为合并MG组(70例)和不合并MG组(61例)两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电泳、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
目的探讨胸腺瘤患者发生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机制及Fas基因在MG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31例胸腺瘤患者,按是否合并MG分为合并MG组(70例)和不合并MG组(61例)两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电泳、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等方法检测两组患者胸腺淋巴细胞Fas蛋白表达和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应用DNA测序技术检测Fas基因结构变异。结果胸腺瘤合并MG组患者胸腺淋巴细胞Fas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胸腺瘤不合并MG组,sFas含量〔(3879.06±706.51)pg/mL〕明显高于胸腺瘤不合并MG组〔(1868.18±391.46)pg/mL〕(P<0.01);胸腺瘤合并MG组胸腺淋巴细胞Fas基因第6外显子16和21位点T→G置换突变发生率分别为65%和75%,明显高于胸腺瘤不合并MG组(两位点均为5%)(P<0.05)。结论胸腺淋巴细胞Fas基因外显子6某些位点发生突变,所编码的Fas蛋白跨膜区变异或缺乏跨膜区而导致Fas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是MG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
fas基因突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重PCR在瘢痕疙瘩Fas基因突变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靳睿
高建华
刘晓军
机构
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
出处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3期3190-3191,T004,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70807)
文摘
目的:建立瘢痕疙瘩Fas基因常见突变外显子的多重PCR扩增反应体系,以利进行批量瘢痕疙瘩基因突变的筛选和检测。方法:取正常皮肤、增生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DNA样本,根据瘢痕疙瘩Fas基因易发突变的外显子6,8,9之序列,按照多重PCR引物设计原则,建立3对相应引物,先分别找出各外显子的最佳扩增条件,再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找到一个理想的多重PCR扩增条件。结果:各外显子单一扩增片段和多重PCR扩增条带均清晰,产量较高,无非特异性扩增,产物长度与理论值一致;DNA测序证实,各扩增产物即各外显子基因片段。结论:成功建立了瘢痕疙瘩Fas基因常发突变外显子的多重PCR扩增体系,与以往单基因分次扩增相比,实现了一次同时扩增3个基因片段,为瘢痕疙瘩基因诊断和进一步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经济、快捷的方法,对于瘢痕疙瘩Fas基因的突变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PCR
瘢痕疙瘩
fas基因突变
应用
分子生物学
Keywords
An economical and
fas
t multiplex PCR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fas
gene mutations in keloids has been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which is useful for further study of molecular biology on mutations of
fas
gene and even gene diagnosis of keloids.
分类号
R619.6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胸腺瘤患者胸腺淋巴细胞Fas表达与重症肌无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其刚
齐科雷
曲晓翰
许广辉
刘洋
杨焱淼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
出处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42088)
文摘
目的探讨胸腺瘤患者发生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机制及Fas基因在MG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31例胸腺瘤患者,按是否合并MG分为合并MG组(70例)和不合并MG组(61例)两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电泳、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等方法检测两组患者胸腺淋巴细胞Fas蛋白表达和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应用DNA测序技术检测Fas基因结构变异。结果胸腺瘤合并MG组患者胸腺淋巴细胞Fas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胸腺瘤不合并MG组,sFas含量〔(3879.06±706.51)pg/mL〕明显高于胸腺瘤不合并MG组〔(1868.18±391.46)pg/mL〕(P<0.01);胸腺瘤合并MG组胸腺淋巴细胞Fas基因第6外显子16和21位点T→G置换突变发生率分别为65%和75%,明显高于胸腺瘤不合并MG组(两位点均为5%)(P<0.05)。结论胸腺淋巴细胞Fas基因外显子6某些位点发生突变,所编码的Fas蛋白跨膜区变异或缺乏跨膜区而导致Fas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是MG发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
fas基因突变
Keywords
thymoma
myasthenia gravis
mutations of
fas
分类号
R746.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重PCR在瘢痕疙瘩Fas基因突变分析中的应用
靳睿
高建华
刘晓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胸腺瘤患者胸腺淋巴细胞Fas表达与重症肌无力的相关性
张其刚
齐科雷
曲晓翰
许广辉
刘洋
杨焱淼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