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 fascial closure required for a 12-mm trocar?A comparative study on trocar site hernia with long-term follow up 被引量:1
1
作者 Santi Krittiyanitsakun Chawisa Nampoolsuksan +10 位作者 Thikhamporn Tawantanakorn Tharathorn Suwatthanarak Nicha Srisuworanan Voraboot Taweerutchana Thammawat Parakonthun Chainarong Phalanusitthepha Jirawat Swangsri Thawatchai Akaraviputh Asada Methasate Vitoon Chinswangwatanakul Atthaphorn Trakarnsang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2期357-365,共9页
BACKGROUND Despite the infrequency of trocar site hernias(TSHs),fascial closure continues to be recommended for their prevention when using a≥10-mm trocar.AIM To identify the necessity of fascial closure for a 12-mm ... BACKGROUND Despite the infrequency of trocar site hernias(TSHs),fascial closure continues to be recommended for their prevention when using a≥10-mm trocar.AIM To identify the necessity of fascial closure for a 12-mm nonbladed trocar incision in minimally invasive colorectal surgeries.METHODS Between July 2010 and December 2018,all patients who underwent minimally invasive colorectal surgery at th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Unit of Siriraj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All patients underwent cross-sectional imaging for TSH assessment.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recorded.Incidence rates of TSH and postoperative results were analyzed.RESULTS Of the 254 patients included,70(111 ports)were in the fascial closure(closed)group and 184(279 ports)were in the nonfascial closure(open)group.The median follow up duration was 43 mo.During follow up,three patients in the open group developed TSHs,whereas none in the closed group developed the condition(1.1%vs 0%,P=0.561).All TSHs occurred in the right lower abdomen.Patients whose drains were placed through the same incision had higher rates of TSHs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the drain.The open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shorter operative time and lower blood loss than the closed group.CONCLUSION Routine performance of fascial closure when using a 12-mm nonbladed trocar may not be needed.However,further prospective studies with cross-sectional imaging follow-up and larger sample size are needed to confirm this fi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car site hernia Port site hernia fascial closure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surgery Nonbladed trocar
下载PDF
胸肋间筋膜阻滞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方兆晶 张勇 +3 位作者 王晓亮 史宏伟 鲍红光 赵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胸肋间筋膜阻滞(PIFB)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4~75岁,BMI 18~30 kg/m 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联合PIFB组(P组)和全麻组(C组),每组4... 目的探讨胸肋间筋膜阻滞(PIFB)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4~75岁,BMI 18~30 kg/m 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联合PIFB组(P组)和全麻组(C组),每组40例。P组麻醉诱导后行双侧胸肋间筋膜平面阻滞,C组不行神经阻滞,术后均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采用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评价术前24 h、术后24、72 h恢复情况,记录诱导前、切皮时、锯胸骨时、关胸时、出手术室时的HR和MAP,拔管后4、8、12 h静息和活动(咳嗽)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和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住院期间死亡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P组术后24、72 h QoR-15评分明显升高(P<0.05),拔管后4、8、1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中和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拔管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同时点HR和MAP、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未发生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PIFB可以降低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术后恢复质量,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肋间筋膜阻滞 心脏瓣膜置换术 正中胸骨切口 术后恢复质量
下载PDF
改良联合筋膜鞘悬吊联合提上睑肌复合体缩短术在重度上睑下垂中的应用
3
作者 匡建国 刘强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8期42-45,共4页
目的 研究改良联合筋膜鞘(conjiontfascial sheath,CFS)悬吊联合提上睑肌复合体缩短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医疗美容科收治的采用改良CFS悬吊联合提上睑肌复合体缩短术治疗... 目的 研究改良联合筋膜鞘(conjiontfascial sheath,CFS)悬吊联合提上睑肌复合体缩短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医疗美容科收治的采用改良CFS悬吊联合提上睑肌复合体缩短术治疗的18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采用标准的CFS悬吊联合提上睑肌复合体缩短术治疗的18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方法对标准术式进行改良,即不直接在睑板上缘切开分离提上睑肌腱膜,而改为在上横韧带上方剪开提上睑肌腱膜并暴露CFS。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睑裂垂直高度(palpebral fissure height,PFH)和边缘反射距离(margin regles distance 1,MRD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和12个月测量两组患者的PFH值及MRD1值,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CFS悬吊联合提上睑肌复合体缩短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具有安全高效、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此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筋膜鞘 提上睑肌缩短术 改良术式 重度上睑下垂
下载PDF
改良经腹膜外腹腔镜全筋膜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对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勃起功能、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邢维维 谢俊生 周东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6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局限性前列腺癌(PCa)患者采用改良经腹膜外腹腔镜全筋膜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对其勃起功能、尿流动力学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庆元分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局限性PCa患者82例,依据... 目的探讨局限性前列腺癌(PCa)患者采用改良经腹膜外腹腔镜全筋膜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对其勃起功能、尿流动力学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庆元分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局限性PCa患者82例,依据术中筋膜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两组均行经腹膜外腹腔镜RP,对照组术中给予常规筋膜间保留血管神经束,观察组术中给予改良全筋膜内切除。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勃起功能、尿流动力学指标、疼痛状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切缘阳性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相比术前均升高;观察组术后6个月IIEF-5评分及勃起功能恢复率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最大膀胱容量(MBC)、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比术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充盈期膀胱顺应性值(BC)、残余尿量(PVR)、逼尿肌不稳定率(DI)比术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随访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腹膜外腹腔镜全筋膜内RP应用于局限性PCa患者可促进勃起功能恢复,减轻疼痛症状,调节尿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局限性 改良全筋膜内切除 经腹膜外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勃起功能 尿流动力学
下载PDF
CFS悬吊联合提肌复合体无张力缩短术矫正中重度上睑下垂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齐贺斌 徐桐 王嘉欣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筋膜鞘(Conjoint fascial sheath,CFS)悬吊联合提肌复合体无张力缩短矫正术对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128例(238只眼),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CFS... 目的:观察筋膜鞘(Conjoint fascial sheath,CFS)悬吊联合提肌复合体无张力缩短矫正术对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128例(238只眼),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CFS悬吊组66例(122只眼,采用单纯CFS悬吊),联合组62例(116只眼,采用CFS悬吊联合提肌复合体无张力缩短矫正术)。比较两组矫正效果,眼睑状况,眼表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和美学效果。结果:联合组有效矫正率(98.28%)显著高于CFS悬吊组有效矫正率(92.32%)(P<0.05);联合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睑裂高度和上睑缘角膜映光距离低于CFS悬吊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FL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两组FL均低于术后1个月(P<0.05),两组术后1个月F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BUT和SI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美学效果(眼睑弧度、眼睑高度对称性和双重睑)评分显著高于CFS悬吊组(P<0.05)。结论:CFS悬吊联合提肌复合体无张力缩短矫正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矫治效果确切,能改善患者眼睑状态,对眼表功能影响较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鞘悬吊 提肌复合体无张力缩短术 上睑下垂 矫治 美学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筋膜平面阻滞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姚思淼 利雪阳 +1 位作者 吴安石 任惠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79-982,共4页
近年来,筋膜平面阻滞技术为脊柱手术多模式镇痛策略做出了巨大贡献。与传统椎管内麻醉比较,筋膜平面阻滞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镇痛效果好、对术中神经监测和术后早期检查无干扰的优点。本文对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胸腰筋膜平面阻滞(TL... 近年来,筋膜平面阻滞技术为脊柱手术多模式镇痛策略做出了巨大贡献。与传统椎管内麻醉比较,筋膜平面阻滞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镇痛效果好、对术中神经监测和术后早期检查无干扰的优点。本文对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胸腰筋膜平面阻滞(TLIPB)、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胸膜横突中间点阻滞(MTPB)、多裂肌平面阻滞(MPB)以及半棘肌间平面阻滞(ISPB)等脊柱手术中常用的筋膜平面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脊柱手术的多模式镇痛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脊柱手术 筋膜平面阻滞 镇痛
下载PDF
枕下肌群筋膜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价值分析
7
作者 庞金磊 符舟洋 +3 位作者 刘亚静 孙海燕 冉广原 何明伟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0期1481-1484,共4页
目的探究枕下肌群筋膜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100例CE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究枕下肌群筋膜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100例CE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枕下肌群筋膜阻滞治疗。比较2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PRI、N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2例、好转3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0%(40/50);观察组治愈0例、显效13例、好转3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48/5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49,P<0.001)。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出血、治疗区域感染等不良事件情况。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诉口服药物后出现恶心呕吐的不适感,症状较轻微,能自行缓解。结论枕下肌群筋膜阻滞在治疗CEH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其能够显著减少头痛的频率和强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枕下肌群筋膜阻滞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微创筋膜闭合器在小儿胸腔镜膈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简紫微 王炳杰 +1 位作者 陈文有 陈锦荣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 探讨微创筋膜闭合器在小儿胸腔镜膈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膈疝7例、膈膨升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胸腔镜下应用微创筋膜闭合器辅助对患儿行膈疝修补术和膈肌折... 目的 探讨微创筋膜闭合器在小儿胸腔镜膈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膈疝7例、膈膨升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胸腔镜下应用微创筋膜闭合器辅助对患儿行膈疝修补术和膈肌折叠术。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放置胸腔引流管。4例新生儿术后需呼吸机辅助,其中3例呼吸机撤机时间为术后第2、4、5天;1例合并染色体异常,术后第3天拔胸腔引流管及气管插管后出现反复气胸并气喘,予重新置管,术后第21天发生肺出血,术后第24天家属要求自动出院。除自动出院1例外,其余7例拔胸腔引流管时间为术后第2~11天,平均4.4 d,其中2例术后拔胸腔引流管时间>7 d(分别为9、11 d);术后住院时间为8~17 d,平均11.8 d。出院前复查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术后随访6~12个月,复查胸片均未见复发。结论 胸腔镜下应用微创筋膜闭合器辅助对患儿行膈疝修补术和膈肌折叠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筋膜闭合器 膈肌 小儿胸腔镜
下载PDF
腹腔镜下自体筋膜修复术治疗DeLanceyⅠ和Ⅱ水平盆腔脏器脱垂的近期效果
9
作者 刘西鹏 丁明德 +4 位作者 张辉 张毅芳 李瑞雪 张维福 刘光海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2491-2494,共4页
目的评估改良腹腔镜下自体筋膜修复术治疗DeLancey I和Ⅱ水平盆腔脏器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因DeLancey I和Ⅱ水平盆腔器官脱垂接受腹腔镜下自体筋膜修复术病例共15例,根据女性盆腔“整体理论”,利用自体... 目的评估改良腹腔镜下自体筋膜修复术治疗DeLancey I和Ⅱ水平盆腔脏器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因DeLancey I和Ⅱ水平盆腔器官脱垂接受腹腔镜下自体筋膜修复术病例共15例,根据女性盆腔“整体理论”,利用自体筋膜的修复重建达到解剖、功能复位,并根据盆腔脏器脱垂量化分度(POP-Q)分度法和患者的主观感受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36.18±7.73)min,术中出血平均(52.14±22.59)mL,均无术中输血,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07±0.62)d,术后随访时间平均(9.36±2.15)个月,主观满意度为86.67%(13/15)。15例患者中,1例患者在术后4个月提重物(约10 kg)时导致子宫脱垂复发,余14例患者与术前相比,DeLancey I和Ⅱ水平所有指示点在术后1年内的位置变化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性尿失禁、腰骶部下坠不适、腰酸等症状明显改善。15例患者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分、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DI-20)评分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次设计的手术主要针对DeLancey I和Ⅱ水平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手术的近期疗效稳定,安全性好,无并发症发生,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腹腔镜 自体筋膜修复 宫骶韧带重建 耻骨宫颈筋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与全麻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评估
10
作者 卢想 王芳 刘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56-60,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与全麻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6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麻醉方法分为髂筋膜间隙阻滞组(n=43)与常规全...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与全麻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6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麻醉方法分为髂筋膜间隙阻滞组(n=43)与常规全麻组(n=43)。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生命体征[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疼痛度[数字评价量表(NRS)],术后情况[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有效按压次数、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假体植入时髂筋膜间隙阻滞组患者MAP、HR均显著低于常规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 h时髂筋膜间隙阻滞组患者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时两组患者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髂筋膜间隙阻滞组患者术后PCIA有效按压次数少于常规全麻组、首次下床时间早于常规全麻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可提高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减少镇痛药物使用,并降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间隙阻滞 全麻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效果 镇痛
下载PDF
下肢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辅助下术前预设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
11
作者 张慧君 程琳 +1 位作者 赵筱卓 陈辉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CT血管造影(CTA)及三维重建辅助下术前预设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小腿或足踝处创面的24例患者... 目的探讨下肢CT血管造影(CTA)及三维重建辅助下术前预设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小腿或足踝处创面的24例患者,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TA辅助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12例。CTA辅助组术前行下肢CTA并使用Mimics 21.0软件重建皮瓣相关血管网络,设计模拟切取皮瓣后转化为实体标记以辅助后续手术操作,传统手术组仅按传统手术流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皮瓣切取时长、术后2~3周皮瓣存活及创面覆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不良烟酒嗜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辅助组术中皮瓣切取时长为(21.83±3.91)min,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的(26.67±4.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存活及创面覆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下肢CTA及三维重建在术前预设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可有效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长,是一种较好的临床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 术前预设计
下载PDF
改良与传统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对比
12
作者 石建国 杨彦君 +2 位作者 王继宏 高彦龙 田斐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究比较改良与传统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9月于笔者医院接受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保留腓肠... 目的:探究比较改良与传统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9月于笔者医院接受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保留腓肠神经将患者分为传统组(切断腓肠神经并携带其于皮瓣内,n=34)和改良组(保留腓肠神经及其外膜于供区或进一步分离腓肠神经外膜,n=46)。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足踝功能(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Maryland足功能评分系统)、感觉功能(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功能评定标准)及患者的美观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均为100.00%,改良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两点辨别觉(2-point discrimination,2PD)差值小于传统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Maryland足功能评分、修复美观度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感觉功能分级S3~S4级比例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疗效好,美观度较高。术中保留腓肠神经有利于术后神经支配区感觉恢复,但手术时间较长,临床应对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 软组织缺损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 整形修复 感觉功能
下载PDF
筋膜内热针技术在膝关节软组织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13
作者 吴德文 骆佳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3期74-77,共4页
目的分析筋膜内热针技术在膝关节软组织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浏阳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收治的膝关节软组织疼痛患者51例,随机分组,治疗组(26例)患者给予筋膜内热针技术,对照组(25例)患者给予非筋膜内热针... 目的分析筋膜内热针技术在膝关节软组织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浏阳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收治的膝关节软组织疼痛患者51例,随机分组,治疗组(26例)患者给予筋膜内热针技术,对照组(25例)患者给予非筋膜内热针技术。评定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递质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关节功能障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8.46%(23例)与60.00%(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递质水平、膝关节功能、关节功能障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炎症递质水平、膝关节功能、关节功能障碍、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软组织疼痛患者治疗中应用筋膜内热针技术,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能改善患者的炎症水平与机体疼痛情况,提高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利于降低疾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内热针技术 膝关节软组织疼痛 疼痛情况 炎症水平
下载PDF
基于序贯性选择原则利用提上睑肌动力治疗上睑下垂
14
作者 余淑萍 汪城河 +2 位作者 林文雄 刘长江 苏振民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8期35-38,共4页
目的 探讨序贯性选择原则利用提上睑肌力量的术式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3年10月泉州市妇幼保健院10例(12眼)中、重度单纯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根... 目的 探讨序贯性选择原则利用提上睑肌力量的术式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3年10月泉州市妇幼保健院10例(12眼)中、重度单纯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根据术中矫正程度序贯性选择联合睑板部分切除或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结果 本组患者矫正效果良好9眼、矫正效果较好3眼,并发症少,上睑形态自然、两侧对称,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序贯性选择原则利用上睑提肌力量的术式保留了上睑上抬的生理性动力来源,上睑形态良好。对于中、重度上睑下垂上睑提肌肌力偏差者仍有较好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上睑下垂 序贯性选择原则 提上睑肌缩短术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 睑板部分切除术
下载PDF
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炎症反应及术后谵妄的影响
15
作者 邓楚娇 刘可可 +3 位作者 王嘉争 石小乔 邓丁玲 王燕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观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予以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CFICB)镇痛在降低术后谵妄(POD)发生率方面是否发挥作用,并通过检测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来探索炎症反应与PO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 目的观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予以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CFICB)镇痛在降低术后谵妄(POD)发生率方面是否发挥作用,并通过检测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来探索炎症反应与PO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0例,年龄65~8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阻滞组(A组,n=40)和常规镇痛组(B组,n=40)。A组在入院后由麻醉科医生在超声引导下行CFICB,B组按照临床规定及患者需求常规予以布洛芬镇痛,2次/d。两组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后再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后均行自控硬膜外镇痛并保留48 h。分别评估并记录2组患者在入院时(T_(1))、镇痛后30 min(T_(2))、麻醉摆放体位时(T_(3))、术毕(T_(4))及术后72 h(T_(5))的运动及静息时NRS评分及围术期补救镇痛情况;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术前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另外还需记录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及住院时间。在T_(1)、T_(3)、T_(4)、T_(5)时抽取2组患者的静脉血,测量血清IL-6、IL-10浓度。通过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及意识紊乱测试法分别评估患者术前的基础认知功能及术后当天、术后1 d、3 d的发生情况。结果在T_(2)、T_(3)时,B组患者在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的NRS评分均高于A组(P<0.05)。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前镇痛补救次数明显减少(P<0.05),且B组的术前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P<0.05)。在T_(3)、T_(4)时,IL-6水平A组低于B组,在T_(3)时的IL-10水平A组高于B组(P<0.05)。A组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与常规镇痛药物相比,术前予以CFICB更能有效缓解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前疼痛,降低了POD的发生率其可能与抑制围术期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间隙阻滞 术前镇痛 髋部骨折 炎症反应 术后谵妄
下载PDF
B超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阻滞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手术患者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方娟 赵立生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1期74-76,共3页
目的在剖宫产手术产妇中应用B超引导双侧腹横筋膜阻滞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分析该麻醉模式所获取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张家港澳洋医院接收的7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 目的在剖宫产手术产妇中应用B超引导双侧腹横筋膜阻滞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分析该麻醉模式所获取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张家港澳洋医院接收的7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行B超引导双侧腹横筋膜阻滞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分析不同组别产妇所获取的效果。结果对各组产妇相关指标情况展开分析可见,观察组所耗费时间更短,满意度更高,术后HR、MAP、SBP水平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情况可见,观察组数据水平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见,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从镇痛泵按压次数来看,观察组的数据水平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剖宫产手术执行B超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阻滞复合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可在术中获取较好麻醉效果,有助于稳定产妇生命体征,减轻麻醉对机体的损伤,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B超引导 双侧腹横筋膜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及麻醉苏醒的影响
17
作者 魏玉存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5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及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5月于金乡县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00例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及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5月于金乡县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00例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单纯全麻,观察组行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麻醉苏醒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入室前,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观察组的MAP、心率与入室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前,两组的儿茶酚胺(CA)、乳酸(LAC)、皮质醇(Cor)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观察组的CA、LAC、Cor水平均升高,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分别为(11.89±1.76)min、(12.88±1.74)min、(14.52±1.74)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3.18±1.88)min、(14.43±1.85)min、(16.14±1.75)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利于减小应激反应,缩短其麻醉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髂筋膜间隙阻滞 全麻 应激反应 麻醉苏醒
下载PDF
超声引导锁胸筋膜平面阻滞联合锁骨上神经阻滞在锁骨中段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8
作者 胡小福 张卫军 官海燕 《医师在线》 2024年第10期67-71,共5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锁胸筋膜平面阻滞(Clavipectoral fascial plane block,CPB)联合锁骨上神经阻滞(Supraclavicular nerve block,SCNB)在锁骨中段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锁骨中段骨折内固定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锁胸筋膜平面阻滞(Clavipectoral fascial plane block,CPB)联合锁骨上神经阻滞(Supraclavicular nerve block,SCNB)在锁骨中段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锁骨中段骨折内固定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超声引导CPB联合SCNB为CS组,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ISBPB)联合颈中间丛神经阻滞(Intermediate cervical plexus block,ICPB)为BC组。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阻滞成功率、同侧膈肌麻痹发生率、阻滞相关并发症、操作时间、起效时间、上肢运动阻滞评分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阻滞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CS组同侧膈肌麻痹发生率显著下降(P<0.001);两组Horner综合征和喉返神经阻滞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上肢运动功能在阻滞后30 min和手术结束时显著下降,CS组未见明显变化(P<0.001);CS组阻滞操作所需时间较长(P<0.05),但阻滞起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CPB联合SCNB能为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提供充分的麻醉镇痛,且无同侧膈肌麻痹和上肢运动阻滞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胸筋膜平面阻滞 锁骨上神经阻滞 锁骨中段骨折 膈肌麻痹 上肢运动阻滞
下载PDF
Laparoscopic late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two fascial spaces for locally advanced lower rectal cancer 被引量:11
19
作者 Hui-Hong Jiang Hai-Long Liu +6 位作者 A-Jian Li Wen-Chao Wang Liang Lv Jian Peng Zhi-Hui Pan Yi Chang Mou-Bin L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1年第24期3654-3667,共14页
BACKGROUND The procedure for lateral lymph node(LLN)dissection(LLND)is complicated and can result in complications.We developed a technique for laparoscopic LLND based on two fascial spaces to simplify the procedure.A... BACKGROUND The procedure for lateral lymph node(LLN)dissection(LLND)is complicated and can result in complications.We developed a technique for laparoscopic LLND based on two fascial spaces to simplify the procedure.AIM To clarify the anatomical basis of laparoscopic LLND in two fascial spaces and to evaluate its efficacy and safety in treating locally advanced low rectal cancer(LALRC).METHODS Cadaveric dissection was performed on 24 pelvises,and the fascial composition related to LLND was observed and described.Three dimensional-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with LLND was performed in 20 patients with LALRC,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cadaver study showed that the fascia propria of the rectum,urogenital fascia,vesicohypogastric fascia and parietal fascia lie side by side in a medial-lateral direction constituting the dissection plane for curative rectal cancer surgery,and the last three fasciae formed two spaces(Latzko's pararectal space and paravesical space)which were the surgical area for LLND.Laparoscopic LLND in two fascial spaces was performed successfully in all 20 patients.The median operating time,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were 178(152-243)min,55(25-150)mL and 10(7-20)d,respectively.The median number of harvested LLNs was 8.6(6-12),and pathologically positive LLN metastasis was confirmed in 7(35.0%)cases.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lower limb pain in 1 case and lymph leakage in 1 case.CONCLUSION Our preliminary surgical experience suggests that laparoscopic LLND based on fascial spaces is a feasible,effective and safe procedure for treating LAL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ly advanced low rectal cancer Late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fascial anatomy Visceral fascia Vesicohypogastric fascia Cardinal ligament
下载PDF
Paravertebral fascial massage promotes brain development of neonatal rats via th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pathway
20
作者 Zhongqiu Wen Wenqin Zeng +6 位作者 Jingxing Dai Xin Zhou Chun Yang Fuhua Duan Yufeng Liu Huiying Yang Lin Yua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5期1185-1191,共7页
Massag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promote body and brain development of premature and normal newborn infants. In the present study, neonatal rats (1 day old) underwent paravertebral fascial massage (15 co... Massag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promote body and brain development of premature and normal newborn infants. In the present study, neonatal rats (1 day old) underwent paravertebral fascial massage (15 consecutive days), followed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 antagonist, JB1 (9 consecutive days). Paravertebral fascial massag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expression and cell proliferation in the subventricular zone of the lateral ventricle and dentate gyrus of the hippocampus. However, JB1 inhibited this increa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aravertebral fascial massage can promote brain development of neonatal rats via th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vertebral fascial massag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NEUROGENESIS IMMUNOHISTOCHEMISTRY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