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促炎及创面愈合相关因子的影响
1
作者 周云龙 胡江 《临床研究》 2024年第9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促炎及创面愈合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切开引流,研究组进...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促炎及创面愈合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切开引流,研究组进行VSD负压引流,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创面疼痛程度、促炎因子[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创面愈合相关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临床指标(脓肿最大径、张口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 d、3 d、7 d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6、PCT及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DGF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而EGF、TGF-β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脓肿最大径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而张口度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采用VSD负压引流治疗可有效减轻创面疼痛程度,抑制促炎因子表达,改善创面愈合相关因子水平,促进创面修复,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颌面部 多间隙感染 VSD负压引流 促炎因子 创面愈合相关因子
下载PDF
144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并发症及入ICU监护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张银银 朱岩岩 +1 位作者 丁嘉慧 孙玉华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分析因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OMSI)住院的患者在院期间出现并发症和在重症监护室(ICU)监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3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OMSI患者144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长、系统性疾病、... 目的:分析因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OMSI)住院的患者在院期间出现并发症和在重症监护室(ICU)监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3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OMSI患者144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长、系统性疾病、体质指数(BMI)、感染来源和累及部位数目、并发症以及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C反应蛋白(CRP)等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4例OMSI患者中,52例(36.1%)出现并发症,其中34.6%伴有气道梗阻症状;54例(37.5%)转入ICU监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值高(OR=1.005,95%CI:1.000~1.011,P=0.048)是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出现并发症(OR=5.249,95%CI:1.644~16.754,P=0.005)、住院时间>10 d(OR=1.166,95%CI:1.049~1.295,P=0.004)、间隙累及数目多(OR=2.719,95%CI:1.658~4.460,P<0.001)、BMI值高(OR=1.262,95%CI:1.050~1.515,P=0.013)是影响ICU监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P、BMI值高和感染累及间隙数目多与患者出现并发症和ICU监护密切相关,需要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管理,治疗过程中综合考量,避免不良预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并发症 ICU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19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高血糖患者回顾分析
3
作者 杨佐谊 叶蕾 +2 位作者 郑凌艳 陈昌钰 傅稼耀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60-365,共6页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OMSI)合并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及血糖正常患者之间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感染的优势菌群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8月—2022年6月就诊于上海交通...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OMSI)合并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及血糖正常患者之间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感染的优势菌群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8月—2022年6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的190例OMS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糖的差异分成糖尿病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及正常组。比较3组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相关检查的差异。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与应激性高血糖组之间淋巴细胞绝对数、钠、氯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糖尿病组与血糖正常组之间年龄、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淋巴细胞百分数、C反应蛋白、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尿素、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钠、氯、总二氧化碳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应激性高血糖组与血糖正常组之间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淋巴细胞百分数、淋巴细胞绝对数、C反应蛋白、IL-8、肿瘤坏死因子α、尿素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OMSI合并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血糖正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具有差异,提示临床诊疗时应当区分这3组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染 糖尿病 应激性高血糖
下载PDF
MSCT评价颌面部颈部筋膜间隙感染及蔓延途径 被引量:8
4
作者 徐胜生 罗天友 +2 位作者 文明 袁书伟 欧阳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751-1754,共4页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评价颌面部颈部筋膜间隙感染及其蔓延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临床颌面及颈部感染患者资料,观察病变MSCT表现及蔓延途径。结果蜂窝织炎MSCT征象为筋膜间隙脂肪密度增高、积...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评价颌面部颈部筋膜间隙感染及其蔓延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临床颌面及颈部感染患者资料,观察病变MSCT表现及蔓延途径。结果蜂窝织炎MSCT征象为筋膜间隙脂肪密度增高、积液及积气,肌肉肿胀增厚;脓肿为中央低密度周围壁强化。病变位于咀嚼肌间隙14例、颈深筋膜包裹肌群7例、口底间隙6例、内脏间隙6例、颈动脉间隙5例、咽后间隙4例、舌骨上下广泛间隙3例和扁桃体周围间隙1例;其中5例下行性纵隔炎,1例坏死性筋膜炎。感染可蔓延入与其相通连的筋膜间隙,可累及邻近毗邻结构及下行入纵隔和胸腔。结论 MSCT能准确诊断颌面部颈部筋膜间隙感染,显示蔓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间隙 软组织感染 体层摄影 X线 计算机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中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罗建军 庞晓军 张兴明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4593-4593,4596,共2页
[目的]比较中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两种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临床试验对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对照组采用青霉素480万u+0.5%甲硝唑250 ml,静脉滴注。治疗组先予磷霉素4 g+5%葡萄糖100 ml静脉滴注完毕后60 min立即给予克林霉素0.9 g+0.9%NS... [目的]比较中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两种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临床试验对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对照组采用青霉素480万u+0.5%甲硝唑250 ml,静脉滴注。治疗组先予磷霉素4 g+5%葡萄糖100 ml静脉滴注完毕后60 min立即给予克林霉素0.9 g+0.9%NS 100 ml静脉滴注,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治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显效时间和治愈时间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转归治疗有效率为90%。[结论]采用磷霉素+克林霉素治疗中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优于青霉素+甲硝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间隙感染 磷霉素 克林霉素 青霉素 甲硝唑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7例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浩 张来健 +2 位作者 徐伟 闫忠义 陈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2177-2181,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运用描述性的统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伴发基础疾病、住院日、感染间隙、临床表现... 目的:总结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运用描述性的统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伴发基础疾病、住院日、感染间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致病菌、治疗要点、疾病发展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67例,14例伴DM(20.9%),住院病程平均(9.4±6.3)天,最长33天。牙源性感染30例(44.8%),多间隙感染23例(34.3%)。患者入院后均立即予以抗感染+基础疾病治疗。切开引流52例,单纯抗感染治疗14例。脓液培养示31例有菌生长,链球菌17株(25.3%)。随访2例死于基础疾病,其余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方法是切开引流+抗感染治疗,及时诊断及治疗是治愈的关键,注意全身及局部治疗相结合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染 抗生素 切开引流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冷高峰 孙健 +2 位作者 冯淑玲 王莉 扬志刚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74-74,87,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2012年来高密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以仙方活命饮为基础方辨证论治,1剂/d,1剂服2次,连服3日,3日后不再多用...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2012年来高密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以仙方活命饮为基础方辨证论治,1剂/d,1剂服2次,连服3日,3日后不再多用。另加局部金黄散外敷,并同时应用抗生素。对照组单纯使用抗生素。结果两组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出现死亡或后遗症。治疗组痊愈病程平均4.67 d,切开引流1例,对照组痊愈病程平均6.80 d,切开引流11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能明显提高疗效,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降低切开引流率,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间隙感染 中西医结合 切开引流
下载PDF
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综合处理 被引量:40
8
作者 周龙女 蔡佩佩 +3 位作者 童小文 方萍 张伟杰 蔡协艺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索内、外学科合作诊治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方法,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10例,由急诊科与口腔颌面外科协作诊治,给予切开引流、抗感染、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等... 目的:探索内、外学科合作诊治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方法,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10例,由急诊科与口腔颌面外科协作诊治,给予切开引流、抗感染、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内、外科协作治疗后,7例痊愈,3例(30.0%)死亡,较传统治疗死亡率降低(61.5%)。结论:对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采取内、外科协作,全身与局部兼顾的方法综合处理,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多间隙感染 综合处理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8
9
作者 郑凌艳 张伟杰 +10 位作者 杨驰 蔡协艺 姜滨 王保利 浦益萍 金佳敏 王婧 张志愿 周龙女 周健 管欣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73-477,共5页
目的:通过与非糖尿病患者的比较,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91例诊断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有无罹患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研... 目的:通过与非糖尿病患者的比较,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91例诊断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有无罹患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研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病因学、临床指标(症状发作到入院治疗的时间、受累间隙的数量和分布)、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入院血糖水平、入院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治疗结果(切口数量、住院天数和并发症)。采用SAS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2组患者中,牙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最容易受累的间隙是下颌下间隙。糖尿病组分离出的最常见的细菌是肺炎克雷伯菌,而非糖尿病组是链球菌。与非糖尿病相比,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糖尿病患者受累的间隙更多,切开引流的切口数量更多,住院时间更长,全身各种并发症更多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结论:通过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本研究揭示了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口腔颌面部 多间隙感染
下载PDF
影响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结果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伟杰 郑凌艳 +9 位作者 杨驰 蔡协艺 姜滨 王保利 浦益萍 王婧 张志愿 周龙女 周健 管欣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17-222,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治疗结果 (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转归因素,并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7—2010年间收治的117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变量... 目的:分析影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治疗结果 (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转归因素,并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7—2010年间收治的117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变量包括一般资料、病因学、临床指标(症状发作到入院治疗的时间、受累间隙的种类和数量)和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入院时血糖水平、入院时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变量为患者住院天数和并发症。采用SAS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前者受累的间隙更多,住院时间更长,全身各种并发症情况更多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糖尿病存在与否与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转归(住院时日和并发症)直接相关。入院时血糖水平是影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并发症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转归不同,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口腔颌面部 多间隙感染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院内发生不良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邱勋定 廖天安 +1 位作者 邓伟 甘成文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8期2707-2710,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院内出现不良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22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感染患者的病因分类及院内发生并发症的构成比进行收集统计,并对发生院...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院内出现不良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22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感染患者的病因分类及院内发生并发症的构成比进行收集统计,并对发生院内不良结局(住院时间延长及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多元线性回归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2例患者中有48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9.3%,122例患者以牙源性感染为主(70.5%),其发生院内并发症的构成比为87.5%(42/48),单因素分析中感染患者住院时间与合并系统性疾病、症状发作到入院时间、累及间隙数量、入院时血糖浓度、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关(P<0.05),而并发症与年龄、合并系统性疾病、累及间隙数量、入院时血糖浓度、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累及间隙数量、入院时血糖水平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580)、合并系统性疾病(OR=1.814)、累及间隙数量(OR=2.024)、入院时血糖浓度(OR=1.137)、入院时白细胞计数(OR=1.532)是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出现院内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累及间隙数量、入院时血糖浓度、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与治疗转归密切相关,临床应当针对这些高危因素加强干预治疗措施,积极扭转不良转归趋势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多间隙 预后 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增强CT在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3
12
作者 姜滨 蔡协艺 +4 位作者 张伟杰 浦益萍 杨驰 王婧 厉婕嫣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在增强CT上的影像学特点,并评估其对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2月-2011年12月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并行增强CT检查的连续病例227例,对其发病原因、CT表现、累及间隙、治疗结果、随访CT...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在增强CT上的影像学特点,并评估其对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2月-2011年12月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并行增强CT检查的连续病例227例,对其发病原因、CT表现、累及间隙、治疗结果、随访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病因多为牙源性和腺源性,分别有167例和33例;CT主要表现为脓肿、气体积聚和蜂窝织炎;下颌下间隙累及频率最高,为145例,其次为咬肌间隙(73例)、翼颌间隙(50例)和舌下间隙(48例);出现呼吸道梗阻15例,下行性纵隔炎11例;214例患者治愈,8例失访,5例死亡。结论:增强CT应作为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可为术前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 颈部 增强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48例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范玉丽 曹征 +1 位作者 吴莘 王俏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监护室2008年7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48例重症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由口腔颌面外科、急诊科及其他相关科室协作治疗,对其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监护室2008年7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48例重症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由口腔颌面外科、急诊科及其他相关科室协作治疗,对其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经多科室综合治疗后痊愈45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6.25%。结论:针对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及时采用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模式,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多间隙感染 重症 综合治疗
下载PDF
成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伴发高血糖的分类管理 被引量:5
14
作者 邵致格 陈广华 丁康钰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5期118-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伴发高血糖的分类和管理。方法考察住院患者35例,包括高血糖组(HG)17例,糖调节正常组(NGT)18例。结果高血糖有4种:糖尿病8例(组成糖尿病组,DM)、糖调节受损3例、应激性高血糖4例、应用糖皮质激素继发高血糖... 目的探讨成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伴发高血糖的分类和管理。方法考察住院患者35例,包括高血糖组(HG)17例,糖调节正常组(NGT)18例。结果高血糖有4种:糖尿病8例(组成糖尿病组,DM)、糖调节受损3例、应激性高血糖4例、应用糖皮质激素继发高血糖2例(后三种组成非糖尿病高血糖组,NDH)。比较平均治疗日及平均治疗费,HG和DM均分别高于NGT(均P<0.05);DM分别高于NDH(均P<0.05)。结论成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伴发的高血糖有四种;随着血糖升高,平均治疗日和平均治疗费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 高血糖 分类 管理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口底多间隙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兆弢 王悦 张风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6-308,共3页
收集17例采用传统切开引流和19例采用VSD治疗的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通过分析间隙感染来源、细菌感染类型、对比炎症指标、住院天数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采用VSD技术治疗颌面多间隙感染能快速控制炎症、稳定病情。
关键词 负压引流封闭引流(VSD) 多间隙感染 颌面部
下载PDF
颌面部间隙感染并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昊 杨忠昕 +1 位作者 夏鑫 费伟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分析颌面部间隙感染并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指导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83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并存糖尿病,分... 目的分析颌面部间隙感染并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指导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83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并存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n=37)和非糖尿病组(n=46)。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来源、受累间隙数目、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糖尿病组患者年龄更大(P=0.006);牙源性感染为最常见的感染来源;糖尿病组患者感染更容易累及2个以上间隙(P=0.001),更容易发生并发症(P=0.013),住院时间更长(P=0.008),入院后使用更高级抗生素(P<0.001),两联用药的可能性更大(P<0.001)。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并存糖尿病患者与未并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有着较大差异,应予以高度重视,严格控制血糖,及时切开引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间隙感染 糖尿病 临床特征
下载PDF
ICU中重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89例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海云 周龙女 朱虹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38-542,共5页
目的:了解ICU中重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入我院急诊ICU的89例重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其感染部位的脓液标本进行... 目的:了解ICU中重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入我院急诊ICU的89例重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其感染部位的脓液标本进行培养及病原菌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89份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13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G-)菌66株,占50.77%;革兰阳性(G+)菌59株,占45.38%;真菌5株,占3.8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度较高,普雷沃菌对甲硝唑、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度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敏感度较高;多数致病菌耐多种抗生素。结论:ICU中重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以G-菌为主,多数致病菌呈多重耐药,在临床治疗时,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防止细菌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染 重症 病原学 耐药性
下载PDF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蔡佩佩 朱虹 +1 位作者 朱健 周龙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的临床特点及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45例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病例,由急诊科与口腔颌面外科协作诊治,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诊治过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重症口腔颌面... 目的:分析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的临床特点及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45例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病例,由急诊科与口腔颌面外科协作诊治,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诊治过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38例经内、外科协作综合治疗痊愈,7例死亡。结论:对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采取内科与外科治疗相配合、全身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间隙感染 综合治疗 口腔颌面部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伴糖尿病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凌永昌 刘瑞珍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32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伴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主要感染病因为牙源性感染;观察组感染细菌主... 目的探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伴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主要感染病因为牙源性感染;观察组感染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照组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和半链球菌:两组患者感染后白细胞均升高,但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观察组切开引流数目、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主要为牙源性感染且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下颌下间隙感染,其感染较重,临床治疗效果不显著,出现并发症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染 糖尿病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儿童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兆弢 张风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治疗儿童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优势。方法:复习2016年6月—2017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8例儿童(5~10岁)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3例患者采用VSD治疗,5例...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治疗儿童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优势。方法:复习2016年6月—2017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8例儿童(5~10岁)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3例患者采用VSD治疗,5例采用局部切开、常规引流治疗,分析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细菌感染类型,比较炎症指标、住院天数变化,评估治疗效果。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术前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指标呈下降趋势,VSD组比传统组下降更显著(P<0.05);常规引流住院天数平均10.17 d,VSD治疗患者平均9.8 d (包括复发后VSD治疗患者)。传统组有2例患者出院后复发,最后采用VSD技术治疗痊愈。结论:适时采用VSD技术,可提高儿童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负压引流 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