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scular anatomy of fascia skin flap in leg
1
作者 陶凯忠 陈尔瑜 +1 位作者 党瑞山 纪荣明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8年第1期66-68,72,共4页
The fascial vessels of skin flap in leg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and quantitatively so as to find out the survival mechanism of fasciocutaneous flap and provide morphological basi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The fascial vessels of skin flap in leg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and quantitatively so as to find out the survival mechanism of fasciocutaneous flap and provide morphological basi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Thirteen legs from adultcadavers were observed and measured by dissection under operating and biological microscopes, tissue clearing, slice and imageanalysis. Results: There were four types of source artery in fascia of leg and the intermuscular septal cutaneous artery was predominant and often anstomosed as a chain. The source arteries had supra- and subfascial branches in deep fascia and the former wasmore in number and larger in diameter. In the same way, the vascular network was thicker in the suprafascial level than in the subfascial. Aa% of the deep fascia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superficial fascia. Conclusion: The deep fascial vasculature is the basis of the blood supply of fasciocutaneous flap in leg and the suprafascial vascular network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t is suggestedthat the fascial pedicle should be selected wilers the arterial chain exi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FASCIA fasciocutaneous flap leg VASCULAR ANATOMY
全文增补中
带真皮的翻转筋膜瓣在小腿外伤后骨裸露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2
作者 汤由之 成智 +2 位作者 葛小静 朱喆辰 苏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带真皮的翻转筋膜瓣在小腿外伤后骨裸露创面修复中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因外伤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骨裸露的12例患者,根据缺损部位、面积,设计带真皮的筋膜瓣,以翻转180°... 目的:探讨带真皮的翻转筋膜瓣在小腿外伤后骨裸露创面修复中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因外伤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骨裸露的12例患者,根据缺损部位、面积,设计带真皮的筋膜瓣,以翻转180°的方式修复小腿外伤后的复杂创面,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本组11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1例患者皮瓣远端退缩伴少量骨裸露,经行对侧翻转筋膜瓣修复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下肢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带真皮的翻转筋膜瓣修复小腿外伤后骨裸露创面可达到理想的外观和功能恢复,其具有设计灵活、操作简洁、对皮瓣利用度高等特点,可作为临床上小腿外伤后可靠的早期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筋膜瓣 带真皮的筋膜瓣 小腿外伤 骨裸露 创面修复
下载PDF
以腓肠肌内侧头动脉供血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复杂创面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刘澒洞 周正虎 +6 位作者 李雷 鞠文 李昌松 夏宇航 陈鲁成 巨积辉 刘跃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99-102,115,共5页
目的探讨以腓肠肌内侧头动脉为受区供血动脉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复杂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9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的11例小腿复杂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存在小腿大面积皮肤及皮下... 目的探讨以腓肠肌内侧头动脉为受区供血动脉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复杂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9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的11例小腿复杂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存在小腿大面积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缺损,均接受游离对侧大腿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受区以腓肠肌内侧头动脉为供血动脉,供区皮肤直接缝合。结果11例患者11块游离皮瓣均成活,供区、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出院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5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创面愈合良好,皮瓣外观、弹性良好;所有患者恢复正常膝、踝关节功能,具有自主生活能力;供区伤口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末次随访时,皮瓣感觉功能评定为S 3级者2例、S 2级者9例;患肢功能评分达优者5例、良者6例,优良率高达100%。结论腓肠肌内侧头动脉血管口径适于吻合、位置恒定,以该动脉供血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严重创面,可有效覆盖软组织缺损,并避免损伤小腿残留主干血管,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创面 腓肠肌内侧头动脉 股前外侧皮瓣 血管吻合
下载PDF
足底内侧皮瓣在小腿及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倩 陈勇 +2 位作者 王慜 余明薇 袁斯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足底内侧皮瓣对于小腿创面的修复鲜见报道。文中旨在研究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小腿及足踝伴骨、肌腱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19例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小腿和... 目的足底内侧皮瓣对于小腿创面的修复鲜见报道。文中旨在研究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小腿及足踝伴骨、肌腱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19例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行多普勒超声、CTA或DSA检查,了解小腿血管情况,设计与受区缺损形状、面积相对应的足底内侧皮瓣。供瓣区即刻植皮修复,或移植真皮支架后二期植皮修复。术后随访皮瓣修复效果、供区愈合情况及足部感觉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及移植皮片均一期成活。术后随访显示皮瓣外观较好,颜色、质地与周围皮肤相似,无明显臃肿,患者较满意。足底供区植皮外观较差,踇趾及第二趾感觉丧失。植皮后行走时足底的耐磨性良好。结论足底内侧皮瓣血供可靠、位置隐蔽、血管蒂长,切取后对足部外观和功能影响小,是修复小腿和足踝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内侧皮瓣 小腿 足踝 深度缺损
下载PDF
肌间隙血管为蒂小腿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劳杰 熊良俭 +2 位作者 顾玉东 梁秉中 赵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 :为胫后动脉的肌间隙分支为蒂小腿内侧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新鲜尸体60侧经胫后动脉起始部进行墨汁注射 ,以内踝至胫骨平台将小腿等分成A、B、C、D 4个区段 ,在手术放大镜下进行解剖观察血管分支长度、口径、类型。... 目的 :为胫后动脉的肌间隙分支为蒂小腿内侧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新鲜尸体60侧经胫后动脉起始部进行墨汁注射 ,以内踝至胫骨平台将小腿等分成A、B、C、D 4个区段 ,在手术放大镜下进行解剖观察血管分支长度、口径、类型。结果 :B区胫后动脉肌间隙分支长 (4 .5± 0 .6)cm ,外径 (1.7± 0 .2 )mm。C区胫后动脉肌间隙分支长 (4 .0± 0 .6)cm ,外径 (1.5± 0 .3 )mm。其余A、D区分支细、短。结论 :以胫后动脉的肌间隙支为蒂小腿内侧皮瓣血管蒂较长 ,口径适合显微外科的吻合要求 ,可用于游离移植修复 ;临床修复手皮肤缺损 6例 ,皮瓣全部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隙血管 小腿内侧 外科皮瓣 胫后动脉
下载PDF
带足背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16
6
作者 黄群武 廖进民 +1 位作者 吕端远 谢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9-212,共4页
足背内侧皮神经高位分支2例黄群武①廖进民①吕端远①谢华①在解剖一具成年女性下肢标本时,发现足背内侧皮神经在小腿外侧肌群内或其深筋膜深面分为内、外侧支,同时伴有足背中间皮神经缺如。为积累资料,现报道如下。左下肢:腓浅神... 足背内侧皮神经高位分支2例黄群武①廖进民①吕端远①谢华①在解剖一具成年女性下肢标本时,发现足背内侧皮神经在小腿外侧肌群内或其深筋膜深面分为内、外侧支,同时伴有足背中间皮神经缺如。为积累资料,现报道如下。左下肢:腓浅神经在腓骨颈处起于腓总神经,穿腓骨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内侧皮神经 皮神经 营养血管 筋膜皮瓣
下载PDF
小腿皮瓣筋膜血管的解剖学 被引量:2
7
作者 陶凯忠 陈尔瑜 +1 位作者 党瑞山 纪荣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系统并定量研究小腿皮瓣筋膜的血管,探讨筋膜皮瓣成活机制,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13例成人标本进行了巨微解剖、组织透明、切片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小腿筋膜有4种动脉来源,而以肌间隔皮动脉为主。各种动... 目的:系统并定量研究小腿皮瓣筋膜的血管,探讨筋膜皮瓣成活机制,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13例成人标本进行了巨微解剖、组织透明、切片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小腿筋膜有4种动脉来源,而以肌间隔皮动脉为主。各种动脉在深筋膜的分支均显示浅支多而粗;深筋膜血管网也以浅血管网较密。深筋膜血管面积百分比(Aa%)值大于浅筋膜。结论:深筋膜血管特别是深筋膜浅血管网是小腿筋膜皮瓣的血供基础,筋膜蒂宜放在动脉链状吻合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筋膜血管 筋膜皮瓣 小腿 解剖学
下载PDF
足底内侧皮瓣与腓肠神经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足跟部黑色素瘤切除后的皮肤缺损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佳勇 樊征夫 +6 位作者 方志伟 白楚杰 薛瑞峰 李舒 张路 高天 谭智超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研究采用足底内侧皮瓣和腓肠神经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足跟部黑色素瘤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8年12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足跟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在原发灶局部广泛切除后分别采用足底内侧皮... 目的研究采用足底内侧皮瓣和腓肠神经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足跟部黑色素瘤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8年12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足跟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在原发灶局部广泛切除后分别采用足底内侧皮瓣(A组)或腓肠神经逆行筋膜皮瓣(B组)进行修复。统计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同时比较两种皮瓣在修复范围、坏死率、感觉恢复及溃疡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87例。A组25例,平均缺损长径为(6.1±1.4)cm,其中1例(4.0%)发生皮瓣坏死;B组62例,平均缺损长径为(7.5±2.4)cm,其中5例(8.1%)发生皮瓣坏死。A组的皮瓣感觉恢复要明显优于B组(P<0.001);A组无皮瓣发生溃疡,B组16例(25.8%)发生溃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总体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66.5个月(55.1~78.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80.9个月(69.3~92.5个月)。AJCC分期是影响无病生存时间(P<0.001)和总生存时间(P=0.006)的唯一因素。结论早中期足跟部恶性黑素瘤的预后较好,应尽量采用局部带蒂皮瓣进行修复。足底内侧皮瓣术后的外形美观,感觉恢复更好,发生远期溃疡的风险低,是首选的修复方法;腓肠神经逆行筋膜皮瓣则更适合于缺损范围较大或偏足跟外侧的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足跟 足底内侧皮瓣 腓肠神经逆行筋膜皮瓣
下载PDF
小腿内侧皮瓣修复手部创伤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守正 黄文义 +1 位作者 程开样 王善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38-39,共2页
自1983年5月至1993年5月,应用小腿内侧皮瓣,整复手部创伤47例上(48侧)。随访时间1~10年,效果满意。手术后无1例发生供瓣侧下肢功能障碍。皮瓣成活率97.9%。对小腿内侧皮瓣应用于手部创伤中的特点作了讨论。
关键词 手部 创伤 修复术 小腿内侧皮瓣
下载PDF
小腿内侧皮瓣在修复口底癌术后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万光勇 刘太生 +2 位作者 张明宾 赵锋 李晓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研究小腿内侧皮瓣在口底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该修复方法,共进行了5例口底癌术后缺损的修复,并对该皮瓣的应用解剖,制作技术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结果7侧小腿内侧皮瓣均获得成功。口内外伤口均愈合良好,取得了良好的... 目的研究小腿内侧皮瓣在口底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该修复方法,共进行了5例口底癌术后缺损的修复,并对该皮瓣的应用解剖,制作技术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结果7侧小腿内侧皮瓣均获得成功。口内外伤口均愈合良好,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覆盖于小腿内侧皮肤缺损区的皮片全部成活。结论小腿内侧皮瓣适用于口底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对于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的软组织缺损可利用携带部分比目鱼肌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小腿内侧游离皮瓣的皮下脂肪薄,皮瓣较柔软且远离术区,术后供区隐蔽,损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内侧皮瓣 口底 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小腿和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皮肤缺损修复58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煜 陈伟高 李剑琴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489-2490,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皮瓣和游离植皮修复小腿和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1年11月使用小腿内侧皮瓣植皮和游离植皮修复小腿和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58例病例,按照缺损部位、面积大小、手术方法、...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皮瓣和游离植皮修复小腿和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1年11月使用小腿内侧皮瓣植皮和游离植皮修复小腿和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58例病例,按照缺损部位、面积大小、手术方法、治疗结果等进行比较。其中小腿内侧皮瓣植皮23例,游离植皮35例。结果 58例患者术后切缘均为阴性,全部患者进行了6个月至5年的随访,平均随访29个月。小腿内侧皮瓣植皮23例中,存活21例,坏死1例,部分坏死1例,成活率91.3%,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创面无复发。游离植皮35例,存活17例,坏死8例,部分坏死10例,成活率48.6%,肢体功能较差,创面复发2例,后均行截肢手术。小腿内侧皮瓣植皮存活率明显高于游离植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腿内侧皮瓣是修复小腿和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有效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和足部 恶性黑色素瘤 术后缺损 小腿内侧皮瓣
下载PDF
筋膜蒂逆行皮瓣在小腿下1/3及足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展望 李小静 +2 位作者 曹东升 张林 朱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应用小腿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组织缺损。方法 应用三种类型小腿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 1/ 3及足部组织缺损 32例 (33块皮瓣 ) ,其中腓动脉穿支小腿外侧筋膜蒂逆行皮瓣 16例 17块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小腿后侧筋膜蒂逆行皮... 目的 应用小腿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组织缺损。方法 应用三种类型小腿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 1/ 3及足部组织缺损 32例 (33块皮瓣 ) ,其中腓动脉穿支小腿外侧筋膜蒂逆行皮瓣 16例 17块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小腿后侧筋膜蒂逆行皮瓣 11例 ;胫后动脉穿支小腿内侧筋膜蒂逆行皮瓣 5例。结果  33块皮瓣中 ,2 9块完全成活 ,3块远端部分坏死 ,1块完全坏死接受第二次植皮 ,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该组筋膜蒂逆行皮瓣有血供良好、操作简单及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等优点 ,是修复小腿下 1/ 3及足部缺损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腿损伤/外科学 足损伤/外科学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筋膜蒂逆行皮瓣
下载PDF
多蒂阻隔随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足大面积皮肤缺损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鸿 陈方海 +8 位作者 黄道海 徐巍 刘跃洪 周宇 杨乐晋 谢德 汪红 杨灵 雷达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为增大带蒂筋膜皮瓣的成活面积,设计了多蒂阻隔随意筋膜皮瓣。方法在传统阻隔式皮瓣的基础上,根据创面及邻近组织的损伤程度,设计2~4个蒂宽1.5~3.0cm相互垂直的蒂。在小腿深筋膜下游离后置入医用不锈钢薄片,阻隔3... 目的为增大带蒂筋膜皮瓣的成活面积,设计了多蒂阻隔随意筋膜皮瓣。方法在传统阻隔式皮瓣的基础上,根据创面及邻近组织的损伤程度,设计2~4个蒂宽1.5~3.0cm相互垂直的蒂。在小腿深筋膜下游离后置入医用不锈钢薄片,阻隔3~6天后断侧蒂,形成双蒂筋膜皮瓣,6~14天后断去其中1个蒂,将皮瓣旋转移位修复皮肤缺损。1991年1月~1998年9月,应用该法治疗33例。其中小腿皮肤缺损伴骨、神经及肌腱外露22例,内固定物外露伴骨髓炎5例,小腿及足贴骨瘢痕畸形6例。切取最大筋膜皮瓣25.0cm×13.0cm×2.4cm,最小6.0cm×3.5cm×1.5cm。皮瓣长与蒂宽比例达11∶1。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31例获得6个月~5年随访,无关节功能影响。皮瓣外形好,不臃肿,耐压。结论多蒂阻隔随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及足大面积缺损,扩大了皮瓣长宽比例及可切取的面积,随意性好,抗感染能力强,皮瓣成活面积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蒂筋膜皮瓣 小腿 皮肤缺损 修复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足底内侧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伟炽 张大卫 +1 位作者 黄东 牟勇 《现代医院》 2013年第11期16-18,共3页
目的通过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足内侧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比较,进一步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体的临床效果,为该皮瓣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不同类型的足跟部软组织损伤,23例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1... 目的通过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足内侧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比较,进一步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体的临床效果,为该皮瓣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不同类型的足跟部软组织损伤,23例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19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后通过对两组皮瓣修复面积、皮瓣长、宽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系统、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采用SPSS 13.0软件,利用两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修复创面大小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修复面积、修复皮瓣的长、宽均大于足底内侧皮瓣组(p<0.05);在术后功能恢复评分上,两组在出院时及出院后,在运动、行走、日常生活能力、皮瓣感觉、外观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不仅能够单纯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同时在预后上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足部负重后局部发生溃疡及软组织坏死的几率,该方法操作较为简便,能够一期修复较大面积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足底内侧皮瓣
下载PDF
小腿内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万光勇 张明宾 +2 位作者 刘太生 赵峰 朱玉莲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71-474,共4页
目的:评价小腿内侧皮瓣在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价值。方法:对2例累及舌腹部及下颌舌侧骨板的口底鳞癌,行原发灶根治术及保留颏部下缘的颏部截除术;4例舌癌均行原发灶根治术,术中保留下颌舌侧牙龈,未行下颌骨骨段切除术;2例颊部鳞... 目的:评价小腿内侧皮瓣在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价值。方法:对2例累及舌腹部及下颌舌侧骨板的口底鳞癌,行原发灶根治术及保留颏部下缘的颏部截除术;4例舌癌均行原发灶根治术,术中保留下颌舌侧牙龈,未行下颌骨骨段切除术;2例颊部鳞癌患者行保留下颌骨下缘的原发灶根治术;8例患者均行颈淋巴清扫术,术中解剖出面动脉、颈外静脉和颈前静脉,再根据口腔缺损的范围制备相应大小及形状的皮瓣,皮瓣以胫后动、静脉为蒂。将皮瓣的胫后动脉与面动脉吻合,将皮瓣的胫后静脉与颈外静脉(或颈前静脉)吻合,然后将皮瓣与缺损区边缘严密缝合。结果:8例小腿内侧皮瓣均获得成功,口内、外伤口愈合良好,修复效果良好,覆盖于小腿内侧皮肤缺损区的皮片全部成活。结论:小腿内侧皮瓣适用于舌、口底、颊部及面颈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可利用携带部分比目鱼肌的小腿内侧皮瓣进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内侧皮瓣 口腔颌面部 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小腿筋膜皮瓣及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在下肢创伤修复时的选择及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红华 廖怀伟 +4 位作者 李文芳 刘伟 付建华 文辉才 王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434-436,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小腿皮瓣(小腿筋膜皮瓣及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在下肢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时的选择及评估。方法:①在小腿设计局部随意筋膜皮瓣,皮瓣大小范围4cm×6cm~7cm×15cm,转移修复同侧或对侧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并... 目的:探讨两种小腿皮瓣(小腿筋膜皮瓣及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在下肢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时的选择及评估。方法:①在小腿设计局部随意筋膜皮瓣,皮瓣大小范围4cm×6cm~7cm×15cm,转移修复同侧或对侧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②以胫后动脉内踝上发出的皮动脉穿支为轴,在小腿内侧设计逆行轴形皮瓣,皮瓣大小范围4cm×12cm~6cm×15cm,转移修复同侧或对侧足底、踝部、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肌腱或骨外露。结果:临床共选用11个皮瓣,其中6例为筋膜皮瓣,5例为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修复同侧或对侧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肌腱或骨外露。11例皮瓣术后均成活良好,创面修复效果良好,随访6~12个月,伤肢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小腿筋膜皮瓣,设计灵活,切取便利,不损伤主要血管,血供丰富,尤其在局部主要血管受损时是修复下肢严重创伤的有效方法之一。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可切取皮瓣距离长,面积大,血供恒定可靠,成活率高,是修复足底、踝部、小腿严重创伤的最佳选择。此两种皮瓣的应用应针对小腿创面的部位、面积及其创伤特点进行合适的选择,可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筋膜皮瓣 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 肌腱或骨外露 修复
下载PDF
超长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穿支逆行神经筋膜皮瓣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邦中 曹东升 《安徽医学》 2010年第5期415-417,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超长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穿支和带神经筋膜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以胫后动脉内踝上发出的皮动脉穿支为筋膜皮瓣转轴点,在小腿内侧设计超长的筋膜蒂皮瓣,皮瓣大小范围5.0cm×10.5cm... 目的探讨超长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穿支和带神经筋膜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以胫后动脉内踝上发出的皮动脉穿支为筋膜皮瓣转轴点,在小腿内侧设计超长的筋膜蒂皮瓣,皮瓣大小范围5.0cm×10.5cm~25.0cm×6.0cm。转移修复足踝部、足底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8例筋膜皮瓣长度均在16cm以上。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成活,创面修复效果好,随访6~12个月,伤肢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皮瓣感觉获得一定程度恢复,足底负重行走及耐磨功能正常。结论以内踝上4.0~7.0cm处胫后动脉较粗大的筋膜蒂穿支血管,切取位于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距离长,面积大,血供可靠,切取便利,不损伤主要血管,成活率高。可修复较长距离的足底、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小腿内侧皮瓣 胫后动脉穿支 足底 修复
下载PDF
胫后动脉中上段穿支走行特点与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扬 周明武 +5 位作者 杨瑞甫 朱杰 宋力 熊颖杰 张迅 周立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6期527-530,共4页
背景:目前临床中缺乏对小腿内侧中上段胫后动脉穿支及其分支走行特点的解剖学研究。目的:探讨小腿内侧中上段胫后动脉穿支及其分支走行特点,为以穿支为蒂的游离或桥式组织瓣设计与切取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14年12月... 背景:目前临床中缺乏对小腿内侧中上段胫后动脉穿支及其分支走行特点的解剖学研究。目的:探讨小腿内侧中上段胫后动脉穿支及其分支走行特点,为以穿支为蒂的游离或桥式组织瓣设计与切取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14年12月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保存的有关小腿内侧中上段胫后动脉穿支走行的临床病例解剖照片,并查阅相关患者的病例资料,同时对部分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结果:小腿内侧中上段胫后动脉穿支走行有5种类型。依据穿支的不同类型,临床的应用结果:胫后动脉穿支皮瓣278例,以穿支为蒂双叶皮瓣5例,以穿支为蒂嵌合组织瓣17例,以健侧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骨皮瓣桥式转移修复患侧胫骨骨缺损、骨髓炎2例。术后随访,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游离或桥式组织瓣不会牺牲知名血管,对供区影响小,受区恢复好,是一类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内侧 胫后动脉穿支 皮瓣移植 临床解剖
下载PDF
以踝管区动脉穿支为蒂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的显微解剖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发惠 林松庆 +1 位作者 郑和平 谢其扬 《解剖与临床》 2005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为踝管区动脉穿支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踝管区动脉穿支、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及邻近动脉吻合.结果:踝管区近侧筋膜穿支2支,外径(0.8±0.3)mm(0.4~... 目的:为踝管区动脉穿支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踝管区动脉穿支、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及邻近动脉吻合.结果:踝管区近侧筋膜穿支2支,外径(0.8±0.3)mm(0.4~1.3mm),中侧筋膜穿支0~2支,外径(0.8±0.2)mm(0.4~1.2mm),远侧筋膜穿支2~3支,外径(1.0±0.4)mm(0.5~2.0mm),共同构成踝管区浅深筋膜及皮肤营养血管.在小腿内侧下1/3段,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3支,平均外径(1.1±0.3)mm(0.5~2.5mm),骨皮穿支1~2支,平均外径(1.0±0.3)mm(0.4~2.0mm).上述穿支形成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及深、浅筋膜血管网.结论:踝管区筋膜穿支支数较多,与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吻合丰富,以踝管区筋膜穿支为蒂的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旋转点在内踝平面,可用于转位修复足前部的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穿支 筋膜皮瓣 踝管 肌间隙支 小腿内侧
下载PDF
以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营养血管为蒂的前臂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20
作者 廖进民 王绥江 +5 位作者 林炎生 黄群武 吕端远 钟桂午 罗少军 欧伟 《解剖学研究》 CAS 2000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为带前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在 3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 ,观测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血供情况。结果 前臂内侧皮神经近侧的血供来源于尺侧返动脉混合肌皮支 ,起始处外径为 0 .8mm ... 目的 为带前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在 3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 ,观测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血供情况。结果 前臂内侧皮神经近侧的血供来源于尺侧返动脉混合肌皮支 ,起始处外径为 0 .8mm ,穿出深筋膜前长度为 1.1cm ;中部主要来自尺动脉近中段和远中段的粗大皮支 ,起始处外径均为 0 .7mm ,穿出深筋膜前长度均为 1.0cm ;远侧有尺动脉腕上皮支 ,起始处外径为 0 .9mm ,穿出深筋膜前长度均为 1.0cm ;远侧有尺动脉腕上皮支 ,起始处外径为 0 .9mm ,穿出深筋膜前长为 2 .6cm。其神经旁血管网与神经皮穿支及神经内血管广泛吻合组成了皮神经血管轴。结论 可设计成带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营养血管为蒂筋膜上瓣 ,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内侧皮神经 皮神经营养血管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