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例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的临床特点、脑影像和朊蛋白基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周珏倩 王倩 +9 位作者 李洵桦 高玉娟 陈定邦 方子妍 郭汝宁 黎艾 陈操 周伟 董小平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13-417,共5页
目的探讨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方法总结2例FFI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与转归特点,并追踪至死亡;对患者进行了较详细的生物学检查,包括生化、电生理、头颅MRI和PET-CT检查及朊蛋白(Prion P... 目的探讨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方法总结2例FFI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与转归特点,并追踪至死亡;对患者进行了较详细的生物学检查,包括生化、电生理、头颅MRI和PET-CT检查及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基因测序。结果 2例FFI患者的共性:阳性家族史,临床主要表现睡眠紊乱伴精神、行为异常;影像检查示全脑轻度萎缩(额叶略明显),对称性顶、额叶及丘脑葡萄糖代谢降低;PrP基因532位碱基G突变为A和129MM纯合子变异。例1病情进展相对缓慢,死亡时总病程3年余,以运动系统损害突出,脑脊液14-3-3蛋白阴性;例2的病情进展迅速,死亡时总病程仅半年,以内分泌功能障碍突出,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PrP基因173位碱基T-C变异。结论 2例FFI患者临床特点存在差异,可能与PrP基因突变及脑脊液14-3-3蛋白检测结果有关,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临床表现 朊蛋白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2家系患者的临床、影像及基因改变特点 被引量:6
2
作者 边洋 王帅 +3 位作者 韩晓琛 姚生 刘建国 戚晓昆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1期2501-2504,共4页
目的探讨2个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FI)家系患者的临床、影像及基因改变特点。方法收集2014、2017年在海军总医院就诊的2个FFI家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对先证者行视频脑电及头影像学检查,脑脊液14-3-3蛋白及朊蛋白基因(PRNP)... 目的探讨2个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FI)家系患者的临床、影像及基因改变特点。方法收集2014、2017年在海军总医院就诊的2个FFI家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对先证者行视频脑电及头影像学检查,脑脊液14-3-3蛋白及朊蛋白基因(PRNP)测定。结果2个家系共6例患者,男5例,女1例。家系1起病年龄分别为47、60岁;家系2起病年龄分别为46、58、58、60岁。家系1的2例患者死亡总病程约6个月;家系2的患者病程均超过12个月,仍存活。家系1患者诱发因素为惊吓,后出现睡眠障碍、精神行为异常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家系2的患者无明显诱因,以记忆力下降、睡眠减少起病,后出现运动障碍症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不突出。影像检查2例先证者示全脑轻度萎缩,未见彩带症;视频脑电未发现周期性三相波;2例先证者脑脊液14-3-3蛋白均阳性;PRNP基因均为D178N-129MM型;所有患者均给予传统镇静药或抗焦虑抑郁药,疗效不佳。结论睡眠紊乱伴精神行为异常是FFI主要的临床表现;FFI在家系内部不同个体间临床表现相似,而在不同的家系间有明显的临床变异性;影像学表现为全脑轻度萎缩,无彩带征;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PRNP基因均为D178N-129MM型;视频脑电未发现周期性三相波;传统镇静药或抗焦虑抑郁药对其疗效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致死性家族性 临床特点 神经影像学 14—3—3蛋白 PRNP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