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典政治哲学视野下的“亲亲相隐”问题研究——以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学亮 张再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51,共10页
哲学与政治以及更为根本的哲人与民人关系问题,既是中西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主题和共同信仰,同时也是认识中西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方法,虽然在具体关系的勘定上,儒家政治哲学与古希腊政治哲学之间存有较大区别。以此观之,孔子的"直&q... 哲学与政治以及更为根本的哲人与民人关系问题,既是中西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主题和共同信仰,同时也是认识中西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方法,虽然在具体关系的勘定上,儒家政治哲学与古希腊政治哲学之间存有较大区别。以此观之,孔子的"直"案,体现的是圣人为不同文化政治身位的人设置相应的礼法规范的立法行动。孟子的"舜"案,生动地展现了儒家哲人王与现实政治的紧张关系,"窃父而逃"宣告了圣人要告别作为"政治动物"的"在世之在"而重返神圣纯粹的光明世界;"象"案,为我们演示的是经与权或者文与实的二重辩证法。在《游叙弗伦》中,苏格拉底盛赞游叙弗伦的状告行为,但却否定了后者诉诸的希腊新神传统并挑战了其哲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政治 哲人 民人 亲亲相隐
下载PDF
经典与时代——关于“父子相隐”的争议与反思
2
作者 华军 杨猛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41-48,共8页
"父子相隐"是传统儒家论直德的一个经典范例。本世纪初,在中西文化交汇、传统与现代转换的背景下,有关"父子相隐"的内涵诠释与现代价值及意义的解读引发了现代学者诸多争议。与此同时,围绕这些争议,又引发了有关传... "父子相隐"是传统儒家论直德的一个经典范例。本世纪初,在中西文化交汇、传统与现代转换的背景下,有关"父子相隐"的内涵诠释与现代价值及意义的解读引发了现代学者诸多争议。与此同时,围绕这些争议,又引发了有关传世经典的规范诠释以及思想价值的合理评价标准、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子相隐" 经典 时代
下载PDF
事亲敬养的维度——对儒家“孝生”观念的考察
3
作者 赵宏宇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29-33,118,共6页
关于"孝"的论说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集中分析了儒家有关"孝生"的一些说法,其中涉及养亲、敬亲的几个基本环节,包括对双亲物质上的供养与精神上的敬顺,以及孝子事亲所应该履行的义务与责任;分析了孔... 关于"孝"的论说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集中分析了儒家有关"孝生"的一些说法,其中涉及养亲、敬亲的几个基本环节,包括对双亲物质上的供养与精神上的敬顺,以及孝子事亲所应该履行的义务与责任;分析了孔孟与荀子在从父与从义之间,孰者更为优先的问题上所做出的不同选择,进而指出儒家在面临血缘亲情与社会公义两种价值发生矛盾的时候,其立场是如何的游移不定。最后,该文从生命保存与生命延续的角度说明了儒家独特的"孝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生 养志 父子相隐
下载PDF
先秦儒家思想中“父子相隐”的伦理大义
4
作者 闫建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父子相隐”的儒家公案,蕴涵了许多儒家的伦理大义,也引起了很多方家的争论,但其所表达出的伦理意蕴,对现在的中国社会都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父子相隐”至少体现了“孝”,“慈”,以及更为根本的“亲"三方面的伦理意义,同时也... “父子相隐”的儒家公案,蕴涵了许多儒家的伦理大义,也引起了很多方家的争论,但其所表达出的伦理意蕴,对现在的中国社会都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父子相隐”至少体现了“孝”,“慈”,以及更为根本的“亲"三方面的伦理意义,同时也体现出了儒家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父子相隐 伦理
下载PDF
由“父子相隐”揭示的仁礼关系再论中西伦理之别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凝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5-23,共9页
把“容隐制”视为中西法律发展史中的共同现象,并与现代法治建设中对“私权”的保护相关联的观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在当前也有积极意义,但实际上恰恰遮蔽了孔子的智慧,并忽视了中国传统与西方传统在核心理念上的差异。对孔子而言,道德... 把“容隐制”视为中西法律发展史中的共同现象,并与现代法治建设中对“私权”的保护相关联的观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在当前也有积极意义,但实际上恰恰遮蔽了孔子的智慧,并忽视了中国传统与西方传统在核心理念上的差异。对孔子而言,道德实践的情境化和具体性是一个必然。在父亲偷羊这件事情中,儿子到底选择哪一种处理方式,要看具体的情况,最终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仁”。每个人要根据自己对仁的体认决定此刻的行为,根据仁来决定如何执行“礼”、如何调整“礼”、如何把互相冲突的“礼”在现实中落实。而西方基于理性和信仰的法律具有神圣性和稳定性。中西方是两种不同的文明模式,西方文明实现的是空间维度价值,中国文明实现的是时间维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道德 父子相隐 直躬攘羊 仁礼关系 中西比较
下载PDF
“直躬”形象描述的流变及其法理意涵
6
作者 王倩倩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9年第6期149-159,共11页
“中国哲学”语境下,对于传统经典事例描述多带有表达、阐释思想的目的性。以“历史演进”方法考诸经典文献中“直躬”形象的文本演变,分析先秦思想家关乎此问题所意欲表达的“证父还是隐父”“忠与孝”“礼与法”等辩题,足可考察辩题... “中国哲学”语境下,对于传统经典事例描述多带有表达、阐释思想的目的性。以“历史演进”方法考诸经典文献中“直躬”形象的文本演变,分析先秦思想家关乎此问题所意欲表达的“证父还是隐父”“忠与孝”“礼与法”等辩题,足可考察辩题所隐含的不同知识立场及思想主张。伴随秦后政治一统,“直躬”形象描述逐渐确定不移,背后反映出有关“君权”与“父权”的结构性博弈结构终达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躬 父权 君权 容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