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子“父子之间不责善”的古典学阐释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春健 《文化发展论丛》 2017年第1期105-143,共39页
"父子之间不责善"是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命题。孟子认为,"君子之不教子"客观上缘于父子特定关系中"势"的不允可,从伦理学依据上讲,则缘于父子主恩的血缘亲情,而这些主张与其性善论有着密切关联。在孟子那里,"不责善"有一定界限,并... "父子之间不责善"是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命题。孟子认为,"君子之不教子"客观上缘于父子特定关系中"势"的不允可,从伦理学依据上讲,则缘于父子主恩的血缘亲情,而这些主张与其性善论有着密切关联。在孟子那里,"不责善"有一定界限,并非针对世间一切父子泛言,可能仅是针对"不肖子"及夏、商、周三代特定情形的"有为之论"。孟子特意指出父子与朋友、父子与师弟、事亲与事君各有规则,不可移易。所谓"易子而教",并非"不谏不教",未必导致"疏远其子",父子有亲、父子天合的伦常观念,依然发挥重要作用。《孟子》除字面之意之外,还应当包含"遗意"及"言外之意":孟子不但强调父子之"教",而且强调"涵育浸灌"之"养";并非主张"不教",而是注重为父者之"身教";亦非完全主张"易子而教",遇子不贤,亦会"亲教",这也是孟子"经权"思想在父子相处过程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父子之间不责善 伦理 经典阐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