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Ⅰ、Ⅳ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的MRI诊断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夕富 张翔 +2 位作者 白人驹 孙浩然 王文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评价MRI检查对肝脏Ⅰ、Ⅳ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形成机制。方法 :1 8例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及MRI常规SE、FSE序列扫描和梯度回波化学位移同、反相位序列检查 ,并重点分析肝脏Ⅰ、Ⅳ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在MRI... 目的 :评价MRI检查对肝脏Ⅰ、Ⅳ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形成机制。方法 :1 8例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及MRI常规SE、FSE序列扫描和梯度回波化学位移同、反相位序列检查 ,并重点分析肝脏Ⅰ、Ⅳ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在MRI各序列上的表现和特点。结果 :本组肝脏Ⅰ、Ⅳ段CT表现不典型的脂肪肝中 ,局灶型脂肪肝为 5例 6个病灶 ,弥漫型脂肪肝中的正常肝岛 1 3例共 1 6个病灶。这些病例在CT检查时均未作出确切的诊断 ,MRI常规扫描仅能辨认少数脂肪含量较多的病灶 ,而化学位移反相位像上 ,全部病例均显示含脂病变部分与同相位比较有明显的信号下降 ,病变与正常肝组织之间的信号对比明显改善。结论 :MRI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检查对于检出少量脂肪组织很敏感 ,可以作为不典型脂肪肝诊断的可靠标准。体循环的一些正常或迷走的静脉和 /或某些异常或异位的动脉供血可能为肝脏第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不典型脂肪肝 MRI 诊断 形成机制
下载PDF
MRI检查对肝脏Ⅰ、Ⅳ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警建 王龙龙 +1 位作者 李娜 高延忠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期121-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肝脏Ⅰ、Ⅳ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的诊断价值及形成机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Ⅰ、Ⅳ肝脏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和MRI检查,对36例患者的类型及其病灶分布、CT检查和MRI检...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肝脏Ⅰ、Ⅳ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的诊断价值及形成机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Ⅰ、Ⅳ肝脏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和MRI检查,对36例患者的类型及其病灶分布、CT检查和MRI检查表现进行观察。结果 36例患者中,局灶型脂肪肝10例(12个病灶),其中单灶8例,双灶2例;在病灶位置方面,2例患者为Ⅰ段(2个病灶),8例患者为Ⅱ段(10个病灶)。肝岛26例(32个病灶),其中单发20例,多发6例;在病灶位置方面,4例患者为Ⅰ段(4个病灶),22例患者为Ⅱ段(28个病灶)。CT检查均没有确切诊断这些患者,MRI常规扫描只能将少数具有较多脂肪含量的病灶辨认出来,而12个局灶型脂肪肝病灶同相位像上的信号强度显著高于反相位像上的信号强度,和周围肝组织相比病变具有显著较高的信号;32个肝岛均没有较低的信号强度出现在反相位像上,而周围肝组织则具有显著较低的信号强度,使肝岛具有更为清晰明确的高信号,进而显著提升了肝岛和肝脏之间的信号对比度。结论 MRI检查中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检查对肝脏Ⅰ、Ⅳ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体循环的一些异常或异位动脉或正常或迷走静脉供血可能为其重要的好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检查 肝脏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 形成机制
下载PDF
MRI检查对肝脏Ⅰ、Ⅳ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诊断的影像研究
3
作者 谭迎杰 黄展鸿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2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肝脏Ⅰ、Ⅳ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诊断的影像。方法:将2018年2月到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45例肝脏Ⅰ、Ⅳ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予以CT与MRI扫描检查,对患者的病灶类型及其病灶分布情况、CT表现与MRI表...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肝脏Ⅰ、Ⅳ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诊断的影像。方法:将2018年2月到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45例肝脏Ⅰ、Ⅳ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予以CT与MRI扫描检查,对患者的病灶类型及其病灶分布情况、CT表现与MRI表现进行观察。结果:①15例患者为局灶性脂肪肝类型,共18个病灶,其中12例患者为单发,3例患者为双发;在病灶位置方面,Ⅰ段患者共3例,共3个病灶,Ⅳ段患者共12例,共15个病灶。②30例患者肝岛类型,共36个病灶,其中23例患者为单发,7例患者为双发;在病灶位置方面,Ⅰ段患者共5例,共5个病灶,Ⅳ段患者共25例,共31个病灶。经CT检查并未能够对患者进行确诊;在MRI常规扫描中仅能够对少数具有较多脂肪含量的病灶进行辨认;与反相位像上的信号强度及周围肝组织病变相比,18个局灶性脂肪肝病灶在同相位像上的信号具有更高的强度表现;在反相位像上,36个肝岛病灶均表现出较强的信号分布特点,而周围肝组织的信号强度则较低,从而明确肝岛与正常肝组织界限。结论:MRI检查对肝脏Ⅰ、Ⅳ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诊断具有积极影响,不仅能够明确患者的疾病类型,同时能够明确病灶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检查 肝脏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 局灶性脂肪肝 肝岛
下载PDF
异位肝中叶移植实验研究
4
作者 姚和祥 林华 +7 位作者 江艺 王烈 杨钟惠 王瑜 陈世良 邹忠东 吕立志 吴东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0年第3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异位肝移植的最适手术模式方法20只杂种猪,体重25-30kg,随机行供受体配对,供体手术包括供肝切除,4℃ Collins 灌洗,切除供肝左外叶和右后叶,在肝静脉入口上2-3mm 切断肝上下腔静脉等步骤:受体手术包括建立右肝下空间,尽可能靠... 目的探讨异位肝移植的最适手术模式方法20只杂种猪,体重25-30kg,随机行供受体配对,供体手术包括供肝切除,4℃ Collins 灌洗,切除供肝左外叶和右后叶,在肝静脉入口上2-3mm 切断肝上下腔静脉等步骤:受体手术包括建立右肝下空间,尽可能靠近尾状叶的供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门静脉端侧吻合,肝动脉片腹主动脉吻合,胆总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等步骤。结果因门静脉栓塞死亡2只,因胆瘘和腹腔感染死亡2只,活杀2只,4只存活1-2个月后死于急性排斥反应。结论异位肝中叶移植术式不受腹腔容纳的限制,集中了门静脉的血供,尽可能减少了下腔静脉压力梯度的影响,是一个可供临床医生参考蹬手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 下腔静脉 供肝 手术模式 门静脉 受体 移植 死亡 实验研究 肝静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