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中南典型地热区地热水氟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1
作者 李曼 张薇 +3 位作者 廖煜钟 刘峰 魏帅超 何雨江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7,共12页
山东省鲁中南典型地热区主要包括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和鲁中隆起地热区,为了探明研究区地热水氟分布特征及其富集规律,综合运用水化学图解、地球化学模拟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和鲁中隆起地热区地热水水化学数据。结果表... 山东省鲁中南典型地热区主要包括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和鲁中隆起地热区,为了探明研究区地热水氟分布特征及其富集规律,综合运用水化学图解、地球化学模拟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和鲁中隆起地热区地热水水化学数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水以Na-Ca-Cl型、Na-Ca-SO_(4)-Cl型和Na-Cl^(-)SO 4型为主,基本为弱碱性水,优势阳离子为Na^(+),氟质量浓度在0.38~4.5 mg/L之间,富钠弱碱性环境有利于地热水中氟的富集。地热水中F-质量浓度与Na^(+)、Cl^(-)和总溶解固体(TDS)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沂沭断裂带地热水样中F-质量浓度还与K^(+)、SO_(4)^(2-)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Mg^(2+)和HCO_(3)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鲁中隆起地热区地热水中阳离子交换作用较沂沭断裂带地热区更为强烈,Na^(+)反应强度明显强于Mg^(2+)。鲁中隆起地热区和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均为裂隙型热储,热储岩性分别为石灰岩、灰岩热蚀变带和安山岩破碎带,水岩作用强烈。研究区地热水中氟离子的物质来源主要为萤石等含氟矿物的溶解沉淀,受控于阳离子交换等水岩相互作用影响,最终形成高氟地热水,其中高温和富钠对研究区地热水中氟离子富集影响较大。研究成果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隆起地热区 沂沭断裂带地热区 地热水 水岩作用 驱动机制 裂隙型热储
下载PDF
渤中8-4油田“S”型走滑转换带特征及其对浅层油气侧封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志 杨海风 +4 位作者 江尚昆 张捷 赵昭 张震 于娅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7,共8页
新构造运动在渤海海域表现强烈,形成了渤中凹陷特有的走滑构造体系和浅层油气藏。前人研究集中在走滑运动论证和走滑转换带类型探讨上,缺乏对走滑构造带控藏作用的精细研究。利用地震资料,结合油田实例,探讨了渤中8-4油田走滑转换带特... 新构造运动在渤海海域表现强烈,形成了渤中凹陷特有的走滑构造体系和浅层油气藏。前人研究集中在走滑运动论证和走滑转换带类型探讨上,缺乏对走滑构造带控藏作用的精细研究。利用地震资料,结合油田实例,探讨了渤中8-4油田走滑转换带特征和对油气侧封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渤中8-4油田主断裂为“S”型走滑转换带,发育释压带和增压带两类转换带。释压带地层陡,圈闭不发育,是油气由深向浅的充注段;增压带地层缓,背形特征清晰,低幅断鼻、断块圈闭集中发育,为油气汇聚区。建立了走滑断裂封闭指数以定量表征走滑转换带的侧封能力,通过近20个油田的统计分析,认为可以把走滑断裂封闭指数4作为走滑断层侧封的临界值。该成果为富砂背景下的浅层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西洼 走滑构造 “S”型走滑转换带 控封作用
下载PDF
甘肃省厂坝铅锌矿工程地质条件浅析
3
作者 白存斌 赵维东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5期43-45,共3页
矿区土体按成因类型和土体结构可分为一般土和特殊土两大类,一般土主要为冲洪积砂砾卵石、碎石及粉土,特殊土有残坡积碎石土、崩滑碎石土和人工堆积矿渣,结构松散凌乱,孔隙大,透水性强,压缩性高,物理力学性质极不稳定。矿区矿石类型、... 矿区土体按成因类型和土体结构可分为一般土和特殊土两大类,一般土主要为冲洪积砂砾卵石、碎石及粉土,特殊土有残坡积碎石土、崩滑碎石土和人工堆积矿渣,结构松散凌乱,孔隙大,透水性强,压缩性高,物理力学性质极不稳定。矿区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成分特征完全相同。矿床赋存在坚硬、半坚硬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层中,可分为大理岩含矿系统和片岩含矿系统两大类,较坚硬中厚层状片岩岩组:主要包括黑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片岩和石英片岩,岩石较坚硬,中厚层状结构为主,坚硬厚层状大理岩岩组:岩性主要为带状结晶灰岩、白云岩层组成,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厂坝铅锌矿床岩石一般完整-较完整,岩体结构类型主要为整体块状结构及层状结构,矿体及围岩较坚硬,陡倾斜,倾角75°~85°,岩石稳定性好,矿体顶、底板和采矿工程系统范围内岩、矿石大多数裂隙不甚发育,一般比较稳定,断裂带附近岩石破碎。综合考虑,确定矿区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岩土类型 岩体结构 断裂破碎带
下载PDF
塞尔维亚东部Z.Brdo大型金矿床的发现与意义
4
作者 王国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094,共14页
Z. Brdo金矿床是近几年在塞尔维亚东部Timok火山岩带上新发现的一个大型新类型的金矿床,是Timok火山岩成矿带继C. Peki斑岩型铜金矿床之后的又一较大找矿突破。本文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岩矿鉴定,矿床原生晕等综合研究,与典型的... Z. Brdo金矿床是近几年在塞尔维亚东部Timok火山岩带上新发现的一个大型新类型的金矿床,是Timok火山岩成矿带继C. Peki斑岩型铜金矿床之后的又一较大找矿突破。本文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岩矿鉴定,矿床原生晕等综合研究,与典型的高硫型、中硫型、低硫型矿床进行对比,对矿床地质特征、物化探异常特征、矿床成因类型以及与区内斑岩成矿系统的成因联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1)Z.Brdo金矿床受北西向断层系统控制,赋存于泥质黑云角闪安山质火山碎屑岩(K2ωαhb)与绢英岩化似斑状角闪斜长安山岩(Pgαq)岩性界面,总体与区内斑岩型-高硫型矿床的控矿构造及岩性界面一致;(2)矿体围岩蚀变为高岭石化、蒙脱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方解石化,矿石由角砾状、网脉状石英-方解石-重晶石-黄铁矿-毒砂组成,矿化富集与角砾岩密切相关,其中角砾化程度越高、硫化物脉体越发育、高岭石化、绢英岩化程度越高,金矿化富集越好;(3)航空磁法测量显示出北西向断裂构造为主要的控矿构造,激发极化法测量显示矿体表现为低阻高极化的特征,原生晕测量显示含矿构造蚀变带具有前缘晕BaAg-Zn 1→近矿晕As-Sb-Au→尾矿晕Pb-Zn 2-Cu的分带规律。以上综合研究表明Z. Brdo金矿床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Z. Brdo金矿的发现说明Timok火山岩带内围绕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勘查工作仍大有可为,下一步可借鉴Z. Brdo金矿的地质、物化探异常特征在区内开展同类型金矿床的找矿探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低温热液型 断裂构造蚀变带 Z. Brdo金矿床 Timok火山岩带 塞尔维亚东部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在渤海海域渤东地区的构造特征 被引量:39
5
作者 万桂梅 汤良杰 +2 位作者 周心怀 余一欣 陈绪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2-346,共5页
为了分析郯庐断裂带对渤海海域渤东地区的构造特征、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解释了5条地震剖面,并对其中一条剖面做了平衡恢复。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在渤东地区表现为3个分支,剖面上发育明显的负花状构造、具有走滑性质的正断... 为了分析郯庐断裂带对渤海海域渤东地区的构造特征、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解释了5条地震剖面,并对其中一条剖面做了平衡恢复。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在渤东地区表现为3个分支,剖面上发育明显的负花状构造、具有走滑性质的正断层、滚动背斜、垒堑构造、断阶构造等,还可见海豚效应现象。平面上深部走滑断层延伸较远,浅层形成大量的雁列式正断层。郯庐断裂古近纪主要以伸展活动为主,且以渐新世东营组沉积期伸展活动最强,上新世—第四纪以走滑活动为主。因此,渤东地区断裂具有分层差异变形特征,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套断层系统:①古近系及其下部的伸展断层系统;②新近系—第四系的走滑断层系统。郯庐断裂的晚期强烈活动促使了油气的晚期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东地区 渤海海域 郯庐断裂带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累积量及其持水特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玉莲 马兴艳 +4 位作者 吴庆贵 张川 刘涛 刘群 赵春霖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74,共6页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控制浸提相结合的方法,对龙门山断裂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4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储量、持水量、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总储量大小顺序为:常绿针叶林(8.26t/...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控制浸提相结合的方法,对龙门山断裂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4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储量、持水量、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总储量大小顺序为:常绿针叶林(8.26t/hm2)>落叶阔叶林(6.80t/hm2)>针阔混交林(5.52t/hm2)>常绿阔叶林(4.61t/hm2),且未分解层累积量所占比例均小于半分解层。不同森林类型不同分解程度凋落物的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均呈对数关系,其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研究区4种森林类型半分解层凋落物的持水能力均强于分解层,而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持水能力较强,其次是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最低。研究表明,在该区森林植被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半分解层凋落物对水土保持的作用,且宜优选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模式进行森林植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森林类型 凋落物 累积量 持水特性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庐江段长岗A型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岩石成因及其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吴齐 牛漫兰 +2 位作者 朱光 王婷 费玲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31-1048,共18页
郯庐断裂带庐江段长岗岩体主要由正长花岗斑岩组成。锆石U-Pb定年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0±2Ma。样品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Th、U、K、Pb),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Ti),并具有A型花岗... 郯庐断裂带庐江段长岗岩体主要由正长花岗斑岩组成。锆石U-Pb定年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0±2Ma。样品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Th、U、K、Pb),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Ti),并具有A型花岗岩的典型特征,如高Fe OT/Mg O、K_2O/Na_2O比值和高的稀土、Zr、Nb含量。长岗A型花岗岩的Sr/Y、La/Yb和Eu/Eu*明显低于郯庐南段埃达克岩,这表明A型花岗岩和郯庐南段埃达克岩岩浆起源深度存在明显差异。A型花岗岩具有高的锆石Ti温度(748~811℃)和低的锆石Ce^(4+)/Ce^(3+)值,这与郯庐南段埃达克岩相一致,暗示A型花岗岩岩浆具有高温和低氧逸度。A型花岗岩具有富集的Sr-Nd同位素组成,类似于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低镁埃达克岩和正常花岗岩,不同于郯庐南段埃达克岩。A型花岗岩锆石δ^(18)O值变化于5.72‰~6.24‰,其ε_(Hf)(t)值(-19.5^-16.9)高于郯庐南段埃达克岩和北大别低镁埃达克岩。本文认为长岗A型花岗岩源自扬子克拉通古元古代中下地壳(t_(DM2)(Hf)=2417~2248Ma),在斜长石稳定且无石榴子石区域(<40km)部分熔融形成的。在120Ma之前,作为郯庐南段埃达克岩主要源区的含石榴子石的中-新太古代加厚下地壳(>40~50km)已经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郯庐断裂带 A型花岗岩 岩石成因 氧逸度
下载PDF
郯庐断裂南段研究进展与断裂性质讨论 被引量:44
8
作者 汤加富 李怀坤 娄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6-436,共11页
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资料,就郯庐断裂带是否南延与消失的原因,其与大别-苏鲁造山带交截形成的假位错效应,以及与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形成演化的关系等作了新的阐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郯庐断裂带是否为巨大的左行平移断层或转... 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资料,就郯庐断裂带是否南延与消失的原因,其与大别-苏鲁造山带交截形成的假位错效应,以及与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形成演化的关系等作了新的阐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郯庐断裂带是否为巨大的左行平移断层或转换断层。认为郯庐断裂带可能是在“古郯庐带“的基础上于早侏罗世重新活动、白垩纪强烈活动的地堑型枢纽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左行平移断层 转换断层 地堑型枢纽断裂带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昆北断阶带圈闭特征 被引量:28
9
作者 陈国民 万云 +2 位作者 张培平 夏敏全 张道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43,共5页
昆北断阶带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缘昆仑山前,勘探程度较低,油气成藏较为复杂。通过圈闭类型、圈闭控制因素和断裂展布研究,深入探索研究区主要勘探目标及油气聚集规律。应用构造解释与综合地质研究成果,指出昆北断阶带现阶段勘探的主要... 昆北断阶带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缘昆仑山前,勘探程度较低,油气成藏较为复杂。通过圈闭类型、圈闭控制因素和断裂展布研究,深入探索研究区主要勘探目标及油气聚集规律。应用构造解释与综合地质研究成果,指出昆北断阶带现阶段勘探的主要圈闭类型为构造型圈闭,以断鼻、断背斜、断块为主,其平面分布主要受断裂发育与构造变形程度等因素控制,与断裂体系有明显的依存关系且大多为断裂分割而完整性较差,沿断裂走向具有成排、成带分布的特点;圈闭主要形成于中新世与上新世,主要定型于上新世;各构造部位圈闭含油气性差异大。研究结果对昆北断阶带下一步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昆北断阶带 地震资料解释 圈闭类型 圈闭特征
下载PDF
断陷盆地陡坡带构造样式与油气聚集——以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陡坡带为例 被引量:33
10
作者 慕德梁 孟卫工 +3 位作者 李成 李晓光 柳锦云 王占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5-642,共8页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东部陡坡带构造演化史、陡坡带沉降史和断裂活动强度等构造地质方面的研究,把陡坡带划分为3种构造样式:①正反转构造样式;②伸展断裂构造样式;③"潜山"披覆构造样式。对研究区的演化史进行研究,...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东部陡坡带构造演化史、陡坡带沉降史和断裂活动强度等构造地质方面的研究,把陡坡带划分为3种构造样式:①正反转构造样式;②伸展断裂构造样式;③"潜山"披覆构造样式。对研究区的演化史进行研究,分为正反转演化类型和伸展构造演化类型。由陡坡带沉降史研究得出,本区构造沉降次序是"由北向南"逐渐沉降演化的。对断裂生长指数的定量计算表明,台安-大洼断裂的不同部位活动强度不同,大洼地区断裂活动强度最大。在该区部署的赵古1井在太古界潜山获得高产油气流。对陡坡带断裂演化史的研究进而分析裂缝发育带是在潜山深部寻找高产油气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陡坡带 断陷盆地 辽河坳陷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泗县徐井段晚第四纪新活动的宏微观现象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海刚 姚大全 +3 位作者 赵朋 杨源源 王行舟 疏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19-1223,共5页
探槽揭示,郯庐断裂带安徽泗县徐井一带第四纪以来的新活动表现为逆断型崩积楔、张裂楔、碎裂流和地震断层。根据现场分析初步认为,中更新统沉积后,探槽所在部位先遭受挤压,晚白垩世砖红色砂岩自西向东上冲垮塌到中更新世沉积之上,形成... 探槽揭示,郯庐断裂带安徽泗县徐井一带第四纪以来的新活动表现为逆断型崩积楔、张裂楔、碎裂流和地震断层。根据现场分析初步认为,中更新统沉积后,探槽所在部位先遭受挤压,晚白垩世砖红色砂岩自西向东上冲垮塌到中更新世沉积之上,形成逆断型崩积楔-1;接着发生张性断裂活动,形成开口向上的张裂楔;随后,所在部位又遭受挤压,沿张裂楔的东边界断面挤压逆冲活动产生碎屑物质上抛流动,形成逆断型崩积楔-2;其上逐步形成更新沉积,当黑土层堆积以后,再次遭受挤压,使得断面上下黑土层堆积厚度显现差异。这表明中更新统沉积以后,断裂曾先后发生挤压-引张-挤压-挤压共4次活动,最新活动在全新世早期。根据逆断型崩积楔、张裂楔和地震断层等的成因,这几次活动应属高速粘滑活动,对应几次强烈的史前地震活动事件。上述认识部分得到原态微观观测分析结果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带 晚第四纪 逆断型崩积楔 碎裂流 张裂楔 地震断层 微观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的两大发展阶段——广义的逆冲推覆断裂带和狭义的平移断裂带 被引量:13
12
作者 侯明金 Jacques Mercier +1 位作者 Pierre Vergely 王永敏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267-1275,共9页
笔者总结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东部的郯庐断裂带自海西期以来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广义的郯庐断裂带发展阶段,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由于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碰撞,成为两地块的对接边界,具有逆冲推覆的性质,属广义的... 笔者总结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东部的郯庐断裂带自海西期以来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广义的郯庐断裂带发展阶段,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由于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碰撞,成为两地块的对接边界,具有逆冲推覆的性质,属广义的特提斯构造域。第二发展阶段从早白垩世以来,发展成为一条平移断裂带,属于狭义的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平移系统。岩相古地理资料显示了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对接始于晚二叠世早期;印支期的郯庐断裂带是一条由NE、NNE向展布的缓‘S’型的地块拼贴边界,在现今的郯庐断裂带上表现为残留的由北北西向南南东的斜向逆冲推覆的性质,中下构造层次表现为韧性逆冲推覆变形,上部构造层即前陆褶皱冲断带内的变形;应力场分析资料显示:早三叠世晚期开始地表浅部就有近南北向的挤压作用,左行走滑平移作用开始发育;早白垩世晚期开始转入引张伸展阶段,与中国东部的伸展作用一致;新近纪又转为近东西向挤压,发育逆冲兼右行走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两大阶段 广义的逆冲推覆型 狭义的平移走滑型 应力场分析 安徽段
下载PDF
中卫断裂带断层类型划分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楚全芝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21-1232,共12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中卫断裂带在晚更新世以来的左旋走滑运动中,先存的挤压逆掩、逆冲断裂带发生了分化。某些断层或断层段继续活动;另一些先存断层在晚更新世以来不再活动;此外,还发育了一些新断层。因此,我们把中卫断裂带划分出三种断...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中卫断裂带在晚更新世以来的左旋走滑运动中,先存的挤压逆掩、逆冲断裂带发生了分化。某些断层或断层段继续活动;另一些先存断层在晚更新世以来不再活动;此外,还发育了一些新断层。因此,我们把中卫断裂带划分出三种断层类型,即新生断层、继承性断层和遗弃断层。新生断层就是在某次构造运动中新发育的断层。就中卫断裂带来说,是指晚更新世以来新发育的断层,这类断层是中卫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的产物,在早期的挤压逆断运动中这些断层并不存在。通过对新生断层的调查研究可以获得以下资料:①反演晚更新世以来的构造应力场;②确定晚期构造运动的起始时代;③估算断层的断错幅度和速率。继承性断层是指在早期的挤压逆掩(冲)活动中已经存在的断层或断层段,在晚期的左旋走滑运动中继续活动。继承性断层的最大优点是包含了较多的信息量:①继承性断层记录了多期构造运动的信息;②继承性断层是中卫断裂带多期活动的见证;③继承性断层是研究构造演化过程的重要依据。遗弃断层即某些断层或断层段在早期构造运动中是主体断裂带的一部分,其活动习性与主体断裂带基本一致。当早期的构造运动终止之后,这些断层或断层段在后继的构造运动中不再活动而称之。遗弃断层的作用就在于它保留了早期构造运动的大部或全部信息,这些信息基本上没有受到后期构造运动的干扰破坏。因而通过对遗弃断层的研究可以获得早期构造运动的主要信息。①确定早期构造运动终止的年代;②反演早期构造应力场方向;③研究断层的滑动方式,即粘滑和蠕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卫断裂带 断层分类 遗弃断层 构造意义
下载PDF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 被引量:594
14
作者 张培震 徐锡伟 +1 位作者 闻学泽 冉勇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66-1073,共8页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在中国大陆南北地震带中段.由于龙门山断裂带历史上只发生过3次6~6(?)级强震.而且其晚第四纪构造活动速率很低,以至于对其潜在地震危险性认识不足.为什么在龙门山地区突发大地震,该地震具有哪些特征?其成因机...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在中国大陆南北地震带中段.由于龙门山断裂带历史上只发生过3次6~6(?)级强震.而且其晚第四纪构造活动速率很低,以至于对其潜在地震危险性认识不足.为什么在龙门山地区突发大地震,该地震具有哪些特征?其成因机制是什么?本文在地震地质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利用震前的GPS观测结果,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思考和探讨.结果表明,5.12汶川大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北川断裂突发错动的结果,地表上形成200多公里长的地表破裂带;灌县—江油断裂在地震中也发生了破裂,形成的地表破裂带长达60多公里.震前的GPS观测表明,横跨整个龙门山断裂带的滑动速率不超过~2 mm/yr,单条断裂的活动速率不超过~1 mm/yr,与地震地质研究结果和历史地震记录相一致.利用地震地质考察和地震波反演得到的最大同震位移可以获得相当于5.12汶川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2000~6000年.龙门山断裂带发育在破裂强度很大的变质杂岩体中,断裂带本身在剖面上呈"犁形"或"铲形"结构,有利于能量积累,形成破坏性巨大的地震.所以,5.12汶川大地震是一次低滑动速率、长复发周期和高破坏强度的巨大地震,是一种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新的地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大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高破坏强度 新地震类型
下载PDF
东濮凹陷兰聊断裂带流体活动的证据 被引量:4
15
作者 鲁雪松 鲁红利 +1 位作者 蒋有录 常振恒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2期11-13,共3页
从断裂带附近流体性质出发,深入分析了东濮凹陷兰聊断裂带流体活动特征及其成藏过程。综合分析原油和天然气物性、地层水矿化度、天然气成因类型、稀有气体氦同位素等在平面上和垂向上的变化特征,充分说明了兰聊断裂带中的流体活动。分... 从断裂带附近流体性质出发,深入分析了东濮凹陷兰聊断裂带流体活动特征及其成藏过程。综合分析原油和天然气物性、地层水矿化度、天然气成因类型、稀有气体氦同位素等在平面上和垂向上的变化特征,充分说明了兰聊断裂带中的流体活动。分析认为,深部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生成的煤型气沿着兰聊断裂及其次生断裂系幕式充注至沙三段和沙二下亚段储层中,在构造高部位形成聚集,并与从杜寨断层或构造翼部运移上来的下第三系油型气发生混合形成混合气带,不同成因类型的天然气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流体活动 流体性质 成因类型 东濮凹陷
下载PDF
豫西马超营断裂带中段石窑沟钼矿地质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瑞峰 徐涛 《地质与资源》 CAS 2015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石窑沟钼矿位于豫西马超营断裂带中段,区内北西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深部有隐伏斑岩体侵入.钼矿体赋存于隐伏花岗斑岩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上,其成矿作用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独特的构造背景、丰富的矿质来源、强烈的流... 石窑沟钼矿位于豫西马超营断裂带中段,区内北西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深部有隐伏斑岩体侵入.钼矿体赋存于隐伏花岗斑岩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上,其成矿作用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独特的构造背景、丰富的矿质来源、强烈的流体作用、适宜的矿体定位空间等诸多因素结合,形成了隐伏斑岩体控制的大型斑岩型钼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超营断裂带 斑岩型 钼矿 燕山期中酸性岩体 河南省
下载PDF
胶西北焦家断裂带成矿后断裂活动对焦家式金矿破坏作用及找矿方向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世家 薛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7-180,共14页
本文以焦家断裂带深部上盘发现金矿体的地质事实为依据,将焦家断裂在成矿后对矿体的破坏作用作为讨论重点,根据现今焦家断裂上、下盘金矿体以断层泥为界,有被错断的明显特征,指出发育在焦家断裂主断裂面中的断层泥为成矿后断裂活动的产... 本文以焦家断裂带深部上盘发现金矿体的地质事实为依据,将焦家断裂在成矿后对矿体的破坏作用作为讨论重点,根据现今焦家断裂上、下盘金矿体以断层泥为界,有被错断的明显特征,指出发育在焦家断裂主断裂面中的断层泥为成矿后断裂活动的产物。依据上、下盘金矿在矿石类型、围岩蚀变、矿石矿物、成矿阶段等方面具有极为相似一致特征,提出在117.69~121 Ma成矿期,焦家断裂带中的上、下盘蚀变岩型金矿统一形成于深度3~9 km之间成矿期的焦家断裂带中,二者在成矿时具有时、空上的完全统一性。受焦家断裂总体正断层效应影响,现今焦家断裂深部新发现的上盘金矿(化)体应为下盘金矿(化)体被错断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家断裂 焦家式金矿 成矿后断裂 断层泥 正断层效应
下载PDF
河南皮家寨金异常综合评价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见广 申开洪 +2 位作者 刘家橘 杨东 杨海成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6-313,共8页
皮家寨水系沉积物化探异常位于大别山北坡北淮阳构造带,受控于龟(山)-梅(山)断裂,综合异常区面积32km2,异常组分复杂,套合性较好,强度高。该异常区属于北淮阳凉亭金成矿带,是老湾金成矿带的东延部分。为了提升该地区的矿产地质研究程度... 皮家寨水系沉积物化探异常位于大别山北坡北淮阳构造带,受控于龟(山)-梅(山)断裂,综合异常区面积32km2,异常组分复杂,套合性较好,强度高。该异常区属于北淮阳凉亭金成矿带,是老湾金成矿带的东延部分。为了提升该地区的矿产地质研究程度、总结以前找矿成果、指导以后的找矿工作,作者对比老湾金矿的成矿模型、并运用韧性剪切带成矿的金矿成矿新理论,从区域成矿背景、地层、构造等几方面探讨了该金异常区的成矿条件,认为该异常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深部应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并为该地区以后的矿产勘查工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家寨 金矿异常 龟梅断裂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 水系沉积物
下载PDF
海原断裂带中东段地貌差异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涛 张会平 王伟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9-463,共15页
以定量化地形因子为切入点的构造地貌学方法已成为活动构造研究的有效手段,被广泛用于定性或半定量解析地貌对新构造运动的响应及其演化过程。针对海原断裂带中东段现今地貌差异,以SRTM 90m分辨率DEM为基础,利用ArcGIS软件和Matlab程序... 以定量化地形因子为切入点的构造地貌学方法已成为活动构造研究的有效手段,被广泛用于定性或半定量解析地貌对新构造运动的响应及其演化过程。针对海原断裂带中东段现今地貌差异,以SRTM 90m分辨率DEM为基础,利用ArcGIS软件和Matlab程序脚本,提取了海原断裂带中东段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地形侵蚀以及河流陡峭系数等地形因子。从空间分布上看,上述各项地形因子沿断裂走向均呈现"西高东低"的整体分布特征。西段海拔高、坡度陡、起伏大、侵蚀强、抬升快,中段和东段海拔低、坡度缓、起伏小、侵蚀弱、抬升慢,此外,在断裂带的东南尾端呈略微增加趋势,达到小范围内的峰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地形因子与年降水量、基岩岩性,初步探讨了构造与降水、岩性等因素对地形地貌的控制作用,认为不同降水条件对地貌后期改造起显著作用,基岩岩性与现今地貌之间并无显著关系,该区域地貌类型主要受构造抬升差异所控制。沿断裂带走向上的现今地貌差异表明,西段处于相对快速的构造隆升和强挤压造山构造背景,中段由于受到黄河下切及河流冲积作用影响,地貌参数记录的抬升特征并不显著,而东段则反映出大型断裂带尾端挤压调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断裂带 地形因子 河流陡峭系数 年均降水量 基岩岩性
下载PDF
黑龙江省西吉诺山多金属矿点地质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武广 权恒 李广远 《地质与资源》 CAS 2001年第4期226-234,共9页
西吉诺山多金属矿点位于大兴安岭呼中区白卡鲁山林场 .矿床产于得尔布干断裂带的北西近侧额尔古纳隆起区内的次级火山盆地中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为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安山岩和上库力组酸性火山碎屑岩 ,侵入岩不发育 ,北西向构造破碎带为... 西吉诺山多金属矿点位于大兴安岭呼中区白卡鲁山林场 .矿床产于得尔布干断裂带的北西近侧额尔古纳隆起区内的次级火山盆地中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为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安山岩和上库力组酸性火山碎屑岩 ,侵入岩不发育 ,北西向构造破碎带为容矿构造 ,矿化和矿脉均分布于塔木兰沟组内的北西向破碎带中 .已圈出Cu、Pb、Zn、Au、Ag和W矿脉 30余条 .矿脉呈带状、透镜状 ,沿北西向蚀变带平行分布 ,为多金属硫化物蚀变安山岩和石英脉等 .金属矿物组合比较单一 ,主要为金属硫化物 .西吉诺山矿区围岩蚀变普遍较弱 ,围岩蚀变由两期叠加而成 ,早期为青磐岩化 ,晚期为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碳酸盐化 .本区矿化亦可分为两期 ,一是由塔木兰沟中早期火山热液引起的塔木兰沟组地层矿化 ;二是由于晚上库力期的侵入岩浆热液引起的矿化 .矿床形成温度为 14 8~2 30℃ ,大部分在 2 0 0℃左右 .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塔木兰沟组火山岩 .矿床成矿时代为晚侏罗—早白垩世 .晚侏罗世塔木兰沟期火山热液使成矿物质初步富集 ,早白垩世上库力晚期 ,由于次火山热液和超浅成侵入斑岩体热源的影响 ,在大气降水的参与下 ,成矿物质进一步富集 ,在断裂破碎带沉淀就位形成矿体 .矿床类型为次火山热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尔布干成矿带 西吉诺山 中生代火山岩 矿床特征 复合类型 铅锌矿床 地质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