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dimentary microtopography i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Upper Ordovician and its control over penecontemporaneous karstification,No.I slope break,Tazhong,Tarim block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云峰 王振宇 +2 位作者 屈海洲 罗春树 李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2期735-744,共10页
In order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necontemporaneous karstification and sedimentary microtopography in sequence stratigraphy,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Lianglitage formation in Upper Ordovi... In order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necontemporaneous karstification and sedimentary microtopography in sequence stratigraphy,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Lianglitage formation in Upper Ordovician is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well drilling,logging,geophysical data,detailed observations of core and the paleontology.The Lianglitage formation belongs to the sequence Ⅳ of Ordovician.The second member of Lianglitage formation is prograde sedimentation in highstand systems tract,and is favorable for developing reef flat.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thickness of reef flat are controlled by the variation of secondary sea level.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karst in the highstand systems tract show that the late highstand systems tract is dissolved and cemented by the meteoric fresh water and mixed water.Penecontemporaneous karstification is developed at the top of parasequence and high place of geomorphology.Atmospheric diagenetic lens is formed.The developing regulation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penecontemporaneous karstification can provide new clues to the predi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favorable reservoir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quence stratigraphy sedimentary microtopography penecontemporaneous karstification Upper Ordovician Tazhong I slope break Tarim block
下载PDF
Lacustrine Basin Slope Break — A New Domain of Strata and Lithological Trap Exploration 被引量:16
2
作者 WangYingmin LiuHao +3 位作者 XinRenchen JinWudi WangYuan LiWeiguo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5-61,共7页
Based on the studies of the Songliao Basin characterized by Cretaceous down-warping, of the Jurassic compressional flexural Junggar basin and of the Bohai Bay Basin characterized by Paleogene rifting, the multiple-gra... Based on the studies of the Songliao Basin characterized by Cretaceous down-warping, of the Jurassic compressional flexural Junggar basin and of the Bohai Bay Basin characterized by Paleogene rifting, the multiple-grades slope break has developed in lacustrine basins of different origins. Their genetic types can be divided into tectonic slope break, depositional slope break and erodent slope break. The dominant agent of the slope break is tectogenesis, and the scale of slope breaks relates with the size of tectogenesi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control of mutual grades slope breaks on atectonic traps mainly represent: 1) Atectonic traps develop close to mutual grades slope breaks, with beads-shaped distribution along the slope breaks. 2)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tectonic trap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inheritance. 3) Different slope breaks and their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ositions can lead to different development types of atectonic traps. 4) A slope break can form different kinds of atectonic traps because of its great lateral variation. 5) The existence of mutual-grade slope breaks leads to different responses of erosion and deposition at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ositions in the basin. The oil source bed, reservoir and cap rock combination of atectonic traps is fine. 6) The oil-bearing condition of atectonic traps controlled by slope breaks is very favor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pe break lacustrine basi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tectonic trap
下载PDF
断陷湖盆隐蔽油藏预测及勘探的关键技术——高精度地震探测基础上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166
3
作者 李思田 潘元林 +3 位作者 陆永潮 任建业 解习农 王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2-598,共7页
近十余年来世界和我国隐蔽油藏勘探取得了巨大进展 ,其关键技术是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及在此基础上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二者的结合已被油气产业部门当作勘探中的“权威性技术” .断陷湖盆在我国东部含油气资源的重要性居首位 ,控制层序形成... 近十余年来世界和我国隐蔽油藏勘探取得了巨大进展 ,其关键技术是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及在此基础上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二者的结合已被油气产业部门当作勘探中的“权威性技术” .断陷湖盆在我国东部含油气资源的重要性居首位 ,控制层序形成演化的诸因素中 ,构造、古气候和在区域古地理格局中的位置对湖盆的类型和演化起着决定作用 .需要按照断陷湖盆的沉积构造演化特征建立有预测功能的层序构成模式 .在成熟的勘探区 ,重新建立等时层序地层格架 ,进行体系域精度的工业制图 ,阐明沉积体系的分布规律 ,使用高精度地球物理技术对圈闭定位 ,并对构造坡折带和低位域扇体给予重点注意 .用这种技术方法指导隐蔽油气藏的勘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勘探 地震探测 隐蔽油藏 层序地层学 断坡带 古气候 构造
下载PDF
应用坡折带理论寻找隐蔽油气藏 被引量:118
4
作者 张善文 王英民 李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7,共3页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 ,提出应用坡折带理论勘探陆相湖盆斜坡带隐蔽油气藏的方法。通过东营凹陷的中央隆起带北翼挠曲坡折带、陈家庄凸起南翼侵蚀坡折带、东营三角洲沉积坡折带勘探实例 ,分析和总结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 ,提出应用坡折带理论勘探陆相湖盆斜坡带隐蔽油气藏的方法。通过东营凹陷的中央隆起带北翼挠曲坡折带、陈家庄凸起南翼侵蚀坡折带、东营三角洲沉积坡折带勘探实例 ,分析和总结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隐蔽圈闭的成因机制和特点。陆相湖盆斜坡带是低位体系域发育地带 ,也是隐蔽油气藏发育部位 ,在高精度勘探地区 ,可以根据坡折带勘探理论寻找隐蔽油气藏 ,四级层序的体系域限定储油砂体的部位及规模更具体 ,有利于勘探部署。图 6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东营凹陷 隐蔽油气藏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浅析陆相湖盆坡折带理论及其对沉积的控制 被引量:25
5
作者 吕大炜 李增学 +3 位作者 孙静 吴立荣 郭建斌 刘海燕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27,共3页
在分析坡折带基本理论和研究基础上,根据坡折带的形成过程,将其划分为同沉积坡折带和前沉积坡折带。依据成因机制,可以将同沉积坡折带划分为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而前沉积坡折带可以划分为古地貌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不同类型坡折带... 在分析坡折带基本理论和研究基础上,根据坡折带的形成过程,将其划分为同沉积坡折带和前沉积坡折带。依据成因机制,可以将同沉积坡折带划分为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而前沉积坡折带可以划分为古地貌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不同类型坡折带对沉积控制机制不同:构造坡折带形成的圈闭和深切谷圈闭是油气勘探重要场所;沉积坡折带易形成岩性圈闭,也为油气勘探主要目标;古地貌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一般只控制了低位体系域的发育,影响了低位体系域的非构造性圈闭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坡折带 圈闭 深切谷
下载PDF
陆相坳陷型和断陷型湖盆层序地层样式探讨 被引量:98
6
作者 朱筱敏 康安 王贵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3-287,共5页
依据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 ,考虑中国中新生代陆相坳陷型和断陷型湖盆的盆地结构和沉积物充填序列特征 ,综合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 ,以松辽盆地白垩系和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和渤海湾盆地第三系为研究实例 ,将坳陷型湖盆... 依据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 ,考虑中国中新生代陆相坳陷型和断陷型湖盆的盆地结构和沉积物充填序列特征 ,综合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 ,以松辽盆地白垩系和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和渤海湾盆地第三系为研究实例 ,将坳陷型湖盆沉积层序细分成可以确定首次湖泛面和不能确定首次湖泛面的两种类型 ,建立了这两种类型湖盆的层序地层样式。前者由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组成 ,后者由湖侵和湖退体系域构成。在断陷型湖盆中 ,可将盆地缓坡由同生断裂活动造成的地势变化带作为地形坡折带 (构造坡折带 )并用于确定首次湖泛面 ,进而讨论了首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的多种识别标志 ,建立了由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构成的断陷型湖盆层序地层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陆相坳陷型湖盆 断陷型湖盆 沉积物 充填序列 地形坡折带 新生代
下载PDF
断陷盆地构造坡折带形成机制及其对层序发育样式的控制 被引量:126
7
作者 任建业 陆永潮 张青林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6-602,共7页
断陷盆地是典型的构造活动型盆地 ,盆地中各种类型的坡折带均有其发育的构造背景和控制机制 .以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研究为基础 ,提出了断陷盆地构造坡折带的分类方案 ,描述了各类构造坡折带的基本特征和形成的构造机制 ,建立了... 断陷盆地是典型的构造活动型盆地 ,盆地中各种类型的坡折带均有其发育的构造背景和控制机制 .以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研究为基础 ,提出了断陷盆地构造坡折带的分类方案 ,描述了各类构造坡折带的基本特征和形成的构造机制 ,建立了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发育的综合模式 .断陷盆地中的构造坡折带可分为断坡带、弯折带、挠曲带和枢纽带 4种类型 .断坡带受控于断陷盆地内各种类型的同生断裂作用 ,弯折带则与主控边界断层的几何学形态密切相关 ,形成于铲式正断层控制的断层上盘内 ,而挠曲带与基底正断层的隐伏式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上述 3种类型的构造坡折带都是由盆地上盘的变形作用所产生的 ,而枢纽带的发育则是盆地上盘的旋转掀斜作用引起的变位所致 ,同时这类坡折带发育于主边界断层为陡倾平面状正断层控制的断陷盆地内 .构造坡折带的发育特征、空间分布、演化过程和组合样式决定了盆地的可容空间和物源系统 ,因而制约了沉积物的分散过程和砂体的分布样式 .揭示构造坡折带与沉积相的展布关系 ,将有助于阐明盆地内部沉积体系分布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构造坡折带 构造活动型盆地 层序地层
下载PDF
坳陷型湖盆缓坡边缘沉积坡折带的识别--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延长期沉积坡折带为例 被引量:41
8
作者 李树同 王多云 +2 位作者 王彬 陶辉飞 刘志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3-88,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是典型的稳定克拉通内坳陷型湖盆沉积,在三叠纪延长期湖盆的缓坡边缘(吴旗—子午岭一线以北地区)发育沉积坡折带,利用地震反射特征及岩性地层学对比等常规手段难以对其识别。在延长组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分别从层序...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是典型的稳定克拉通内坳陷型湖盆沉积,在三叠纪延长期湖盆的缓坡边缘(吴旗—子午岭一线以北地区)发育沉积坡折带,利用地震反射特征及岩性地层学对比等常规手段难以对其识别。在延长组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分别从层序地层充填形态、沉积微相组合类型、短期基准面旋回叠加类型及其相应可容空间(A)和沉积物供给通量(S)之间的比值(A/S)关系等3个方面对湖盆缓坡边缘的沉积坡折带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了坳陷型湖盆缓坡边缘沉积坡折带的判识方法,并建立了识别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层序地层 坡折带 微相组合 可容空间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第三系—上白垩统层序地层格架特征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喜林 朱筱敏 +3 位作者 钟大康 梁兵 曹冰 贺向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93-399,共7页
依据地震、钻测井、岩芯、古生物等资料中的层序地层特征 ,可将高邮凹陷厚达 70 0 0m的第三系—上白垩统泰州组划分为 2个一级层序 ,4个二级层序 ,11个三级层序。进而依据最大湖泛面和断裂坡折带 (首次湖泛面 )对三级层序进行了体系域... 依据地震、钻测井、岩芯、古生物等资料中的层序地层特征 ,可将高邮凹陷厚达 70 0 0m的第三系—上白垩统泰州组划分为 2个一级层序 ,4个二级层序 ,11个三级层序。进而依据最大湖泛面和断裂坡折带 (首次湖泛面 )对三级层序进行了体系域划分。在 11个三级层序中识别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的不同组合。由于汉留断层在高邮凹陷东西向上发育的程度不同 ,造成凹陷西部为双断断陷式盆地结构 ,东部为单断断箕式盆地结构 ,据此建立了高邮凹陷西部具断裂坡折带和东部无明显坡折带的层序地层样式。最后分析了层序发育的主控因素 ,认为构造和气候是高邮凹陷层序发育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上白垩统 第三系 高邮凹陷
下载PDF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三段底界不整合面的发现及石油地质学意义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建功 王天奇 +4 位作者 卫平生 石兰亭 韩小强 刘彩燕 史永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8-88,共11页
基于地震资料、岩芯观察、测井资料,并结合微体古生物和地球化学分布特征,通过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松辽盆地北部的西部斜坡区、泰康隆起带、龙虎泡阶地以及滨北地区,发现青三段底界发育一区域性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可作为松... 基于地震资料、岩芯观察、测井资料,并结合微体古生物和地球化学分布特征,通过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松辽盆地北部的西部斜坡区、泰康隆起带、龙虎泡阶地以及滨北地区,发现青三段底界发育一区域性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可作为松辽盆地南、北两大探区(大庆、吉林探区;松辽盆地南部的西部斜坡区和红岗阶地也发育大规模区域不整合面)青二、三段划分和对比的标志,同样也可作为三级层序划分的重要理论依据。该不整合面的形成由差异沉积速率和地壳的差异沉降作用共同控制,属于沉积型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控制青二、三段高频层序的时空分布;宏观控制沉积相带分布;控制青二段高位域砂体在水下的分布,进一步控制油藏类型的形成和油气规模的分布。青三段底界不整合面的发现和提出无疑具有重要的地质理论和油气勘探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面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坡折带 青山口组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高精度层序地层技术在松辽盆地南部隐蔽油藏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杨会东 王书平 +3 位作者 马玉天 于广明 王殿军 胥伯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43,共4页
基于构造层序与基准面分析原理,利用高分辨地震、测井、岩相等资料重点研究了白垩纪松辽湖盆各体系域的沉积特征。应用多种地球物理手段在体系域内进行的储集层预测、岩性地层圈闭分析及勘探实际表明,本区发育在湖扩展域和高位域的三角... 基于构造层序与基准面分析原理,利用高分辨地震、测井、岩相等资料重点研究了白垩纪松辽湖盆各体系域的沉积特征。应用多种地球物理手段在体系域内进行的储集层预测、岩性地层圈闭分析及勘探实际表明,本区发育在湖扩展域和高位域的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砂坝以及湖底扇等各类砂体,对形成隐蔽油气藏最为有利。大布苏地区勘探实例可以作为隐蔽油藏勘探的典型,对广阔的松南西部斜坡区下步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储层预测 体系域 构造坡折带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坳陷湖盆坡折带特征及其对非构造圈闭的控制 被引量:67
12
作者 刘豪 王英民 王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0-35,共6页
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表明 ,在该地区发育多级坡折带。按其成因机制可分为断裂和挠曲坡折带 ,根据自然地理位置又可将坡折带分为盆缘坡折带和盆内坡折带两大类。构造运动是坡折带发育的主控因素 ,而且其规模与... 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表明 ,在该地区发育多级坡折带。按其成因机制可分为断裂和挠曲坡折带 ,根据自然地理位置又可将坡折带分为盆缘坡折带和盆内坡折带两大类。构造运动是坡折带发育的主控因素 ,而且其规模与构造运动大小相关。多级坡折带对非构造圈闭的控制主要表现为 :①非构造圈闭紧邻多级坡折带发育 ,沿着坡折带呈串珠状展布 ;②非构造圈闭在纵向上发育具有继承性 ;③非构造圈闭发育的类型随着坡折带和坡折带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④同一个坡折带在横向上存在较大的变化 ,可形成不同类型的非构造圈闭 ;⑤多级坡折带的存在导致了在盆地的不同地理位置发生不同的沉积剥蚀响应 ,非构造圈闭的生、储、盖组合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坳陷湖盆 层序地层学 坡折带 非构造圈闭
下载PDF
断陷盆地缓坡区控砂控藏机制与勘探发现——以歧口凹陷歧北缓坡带为例 被引量:35
13
作者 赵贤正 蒲秀刚 +6 位作者 王家豪 周立宏 金凤鸣 肖敦清 姜文亚 韩文中 张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9-739,共11页
为揭示断陷盆地缓坡区的控砂控藏机制,以高品质的800km^2三维地震和91口钻井资料为基础,层序地层和沉积演化分析表明,受控于断块掀斜和差异沉降作用,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南侧在古近纪表现为具挠曲坡折的缓坡带。该带层序界面标志清晰,包括... 为揭示断陷盆地缓坡区的控砂控藏机制,以高品质的800km^2三维地震和91口钻井资料为基础,层序地层和沉积演化分析表明,受控于断块掀斜和差异沉降作用,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南侧在古近纪表现为具挠曲坡折的缓坡带。该带层序界面标志清晰,包括削截、顶超和上超等反射终止类型,由此将古近系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和11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的结构样式类似于具陆架坡折的被动大陆边缘,其低位体系域和湖扩体系域普遍发育不同类型的岩性圈闭。其中,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研究区断陷作用强烈,挠曲坡折带的坡度较大,层序的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大型低位扇;随后,拗陷作用增强,挠曲坡折带的坡度逐渐减小,至东营组沉积期转变为以低位三角洲沉积为主。湖扩体系域的岩性圈闭发育在沙河街组二段—沙河街组一段和东营组,发育湖相碳酸盐岩滩坝和碎屑岩滩坝。研究区挠曲坡折带明显控制了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和分布,成为缓坡带油气勘探的有利场所。通过勘探实践,新增三级储量近4×10~8t,探井成功率达80%,展示了挠曲缓坡带地层-岩性油气藏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坡折带 缓坡带 地层-岩性油气藏 断陷湖盆 歧口凹陷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研究与隐蔽油气藏预测 被引量:28
14
作者 张德武 冯有良 +4 位作者 邱以钢 闵伟 郭玉新 赵乐强 向立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7-72,共6页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 ,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和分析化验资料 ,建立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界面识别标志 ,把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划分为 1个超层序组 ,4个超层序 ,10个层序 ,进行体系域划分 ,建立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构造坡折...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 ,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和分析化验资料 ,建立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界面识别标志 ,把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划分为 1个超层序组 ,4个超层序 ,10个层序 ,进行体系域划分 ,建立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构造坡折带是指由同沉积构造长期活动引起的沉积斜坡明显突变的地带 ,对盆地充填的可容纳空间和沉积作用可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层序地层格架与构造坡折带的研究 ,建立东营凹陷层序发育模式。受构造坡折带控制的层序低位域砂体和湖侵体系域砂体 ,成藏条件良好 ,最有利于形成隐蔽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构造坡折带 低位域砂体 隐蔽油气藏 东营凹陷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部坡折带的成因演化及其对地层分布模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颖 王英民 +3 位作者 王晓洲 辛仁臣 赵志魁 赵占银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8-506,共9页
大型坳陷湖盆中存在与海相盆地中陆坡相似的坡折带。松辽盆地西部发育套堡—双岗高位坡折带和红岗—海坨子低位坡折带两级坡折带,本次研究系统分析了坡折带的成因演化及对其地层分布的控制作用。早期两级坡折带都受到基底断裂的影响,后... 大型坳陷湖盆中存在与海相盆地中陆坡相似的坡折带。松辽盆地西部发育套堡—双岗高位坡折带和红岗—海坨子低位坡折带两级坡折带,本次研究系统分析了坡折带的成因演化及对其地层分布的控制作用。早期两级坡折带都受到基底断裂的影响,后期发育过程中套堡—双岗高位坡折带物源的方向和侵蚀力是其主控因素,红岗—海坨子低位坡折带后期主要受沉积物的供应和差异压实作用的影响。套堡—双岗高位坡折带和沟槽的共同作用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展布,红岗—海坨子低位坡折带控制了低位域发育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坳陷湖盆 松辽盆地 坡折带 层序地层 泉头组四段—姚家组
下载PDF
东庄次凹边缘断层坡折带对油气成藏的作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杨道庆 赵追 +2 位作者 贾曙光 张本书 王继英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4-15,共2页
为加深凹陷边缘断层坡折带对油气成藏作用的认识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对东庄次凹油气藏的分布及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位于南阳凹陷东庄次凹北部边缘的东 1号断层 ,在H22 —H13 层序发育期具有同沉积性质 ,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凹陷边缘断... 为加深凹陷边缘断层坡折带对油气成藏作用的认识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对东庄次凹油气藏的分布及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位于南阳凹陷东庄次凹北部边缘的东 1号断层 ,在H22 —H13 层序发育期具有同沉积性质 ,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凹陷边缘断层坡折带。该断层坡折带控制着低水位体系域的发育范围及层序的构成。坡折之上仅发育高位及湖侵体系域 ,且层薄 ,坡折之下地层厚度明显加大。在H22 —H13 层序低位域发育水下扇、盆底扇等 ,这些低位砂岩复合体直接插入较深湖相泥岩中 ,油源条件好 ,断层是良好的油气输导体系。断层坡折带是油气藏聚集的有利地带 ,也是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断层坡折带 东庄次凹 低位扇 油气成藏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层序低位域砂体沉积特征 被引量:71
17
作者 冯有良 李思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8-286,共9页
本文基于构造层序分析和基准面分析原理,利用测井曲线、岩相等资料,重点研究了东营凹陷沙三段3个层序的低位域砂体沉积特征、发育规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应用构造坡折带的概念在该凹陷划分出了4种构造坡折带样式。研究表明:该凹陷沙三... 本文基于构造层序分析和基准面分析原理,利用测井曲线、岩相等资料,重点研究了东营凹陷沙三段3个层序的低位域砂体沉积特征、发育规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应用构造坡折带的概念在该凹陷划分出了4种构造坡折带样式。研究表明:该凹陷沙三段层序低位域砂体发育下切水道充填、低位楔和低位扇。构造坡折带的发育特征和样式控制了低位域砂体的时空展布特征。构造坡折带控制下的低位域砂体发育在层序底部、构造坡折带附近,成藏条件优良,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低位域砂体 构造坡折带 东营凹陷 沉积特征 油气藏 沙河街组
下载PDF
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与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 被引量:26
18
作者 冯有良 鲁卫华 门相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63,共7页
基于构造层序分析方法,应用三维地震、测井、岩心资料对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做了层序地层研究和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古近系作为一个超层序组可以划分出4个超层序8个三级层序。根据同沉积构造坡折类型,可以把层序划分为同沉积断裂坡折层... 基于构造层序分析方法,应用三维地震、测井、岩心资料对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做了层序地层研究和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古近系作为一个超层序组可以划分出4个超层序8个三级层序。根据同沉积构造坡折类型,可以把层序划分为同沉积断裂坡折层序、同沉积挠曲坡折层序和无坡折的缓坡层序三种层序类型。其中同沉积断裂坡折层序主要发育在超层序1、超层序2和超层序3,同沉积挠曲坡折层序和缓坡层序主要发育在超层序4。超层序2和超层序3由同沉积构造坡折控制的层序低位域和高位域砂体与湖扩展体系域优质烃源岩配置,成藏条件优越。同时这些岩性圈闭一般处于中深层次生孔隙发育带内,储层性能良好,最有利于岩性油气藏发育。据此在辽河西部凹陷提出了西斜坡锦1断层的下降盘,双台子断裂下降盘;东部陡坡台安—小洼—海外河断裂下降盘是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同沉积构造坡折 地层岩性油气藏 古近系 辽河西部凹陷
下载PDF
歧口凹陷缓坡带层序地层模式 被引量:7
19
作者 孟繁有 李勇 +4 位作者 何川 肖敦清 蒲秀刚 袁淑琴 刘子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19,26,共7页
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及构造-沉积关系,对歧口凹陷缓坡带构造样式和层序地层模式进行研究,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据构造特征将歧口凹陷缓坡带划分为外带、中带、内带3个构造地貌单元,进而将其分为低角度-多断-斜坡型缓坡、低角度-... 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及构造-沉积关系,对歧口凹陷缓坡带构造样式和层序地层模式进行研究,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据构造特征将歧口凹陷缓坡带划分为外带、中带、内带3个构造地貌单元,进而将其分为低角度-多断-斜坡型缓坡、低角度-多断-单坡折型缓坡和高角度-多断-多坡折型缓坡3种缓坡构造样式。在歧口凹陷缓坡带沙河街组内部划分6个二级层序和16个三级层序,建立其层序格架,阐明其内部沉积特征。针对3种不同类型的缓坡,分析构造控制下的沉积层序展布特征。结果表明:层序具有不完整性,低位体系域较不发育,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分布广泛;在空间上,由北向南层序的数量减少,厚度减薄,各层序的完整程度也降低;缓坡构造样式控制层序类型和地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层序地层 构造样式 沙河街组 缓坡带 歧口凹陷
下载PDF
陆相盆地坡折带的隐蔽油气藏勘探战略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李群 王英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5-448,共4页
本文从陆相坡折带的定义和分类入手,阐述了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的成因以及对层序,尤其对低水位体系域和隐蔽油气藏的控制和影响。指出陆相坡折带与海相坡折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坡度不同:陆相盆地受构造作用(包括断裂作... 本文从陆相坡折带的定义和分类入手,阐述了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的成因以及对层序,尤其对低水位体系域和隐蔽油气藏的控制和影响。指出陆相坡折带与海相坡折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坡度不同:陆相盆地受构造作用(包括断裂作用)和短源快速沉积的影响,坡度较陡,碎屑物差异沉积明显。②坡折带特点不同:海相坡折带一般单一稳定,而陆相坡折带具有多级坡折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进行了研究。应用钻、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建立了东营凹陷沙三段中部地层的层序地层格架,共分为4个层序,并且每个层序可分为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建立了储油单元与层序单元(尤其低水位体系域)对应关系。阐述了陆相盆地斜坡带沉积体系域中储集砂体类型和油气成藏机制,从而指导隐蔽油气藏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坡折带 低水位体系域 隐蔽油气藏 陆相盆地 油气藏勘探 成藏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