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π-共轭4-四硫富瓦烯-2,6-吡嗪吡啶配体的Fe(Ⅱ)配合物(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家泽 王大鹏 +2 位作者 马建平 王海英 左景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45-2050,共6页
设计、合成了功能化的4-四硫富瓦烯-2,6-吡嗪吡啶配体(L),并以此为配体合成了具有电活性的配合物[Fe(Ⅱ)(L)2](BF4)2·2.75CH3CN·0.25CH2Cl2(1),通过红外、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配体以... 设计、合成了功能化的4-四硫富瓦烯-2,6-吡嗪吡啶配体(L),并以此为配体合成了具有电活性的配合物[Fe(Ⅱ)(L)2](BF4)2·2.75CH3CN·0.25CH2Cl2(1),通过红外、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配体以三齿的方式参与配位,形成离散型的配合物1,该配合物中含有多种非经典氢键和π…π以及S…S作用。此外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磁性、电化学性质和光谱电化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硫富瓦烯 fe()配合 多功能材料 晶体结构
下载PDF
3-对甲基苯基-4-氨基-5-(2-喹啉基)-1,2,4-三氮唑及其Fe(Ⅱ)配合物的合成
2
作者 曹栋泳 沈国平 +2 位作者 郦斌 沈旋 朱敦如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5-118,共4页
根据分子设计的原理,以2-喹啉甲酰肼为起始原料,经三步反应合成了1个新的三取代-1,2,4-三氮唑配体3-对甲基苯基-4-氨基-5-(2-喹啉基)-1,2,4-三氮唑(L),产率为74.7%,配体L经熔点、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电喷雾质谱(ESI... 根据分子设计的原理,以2-喹啉甲酰肼为起始原料,经三步反应合成了1个新的三取代-1,2,4-三氮唑配体3-对甲基苯基-4-氨基-5-(2-喹啉基)-1,2,4-三氮唑(L),产率为74.7%,配体L经熔点、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电喷雾质谱(ESI-MS)和元素分析表征。用配体L与Fe(Ⅱ)离子反应,制备了配合物[FeL2(NCS)2](1),对其进行了红外和元素分析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氮唑 fe()配合 光谱表征
下载PDF
Fe(Ⅱ)与1,10-菲啰啉-5,6-二酮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的研究
3
作者 李作祥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96-99,103,共5页
以1,10-菲啰啉-5,6-二酮为配体与(NH4)2Fe(SO4)2.6H2O在水溶液中制备了一种墨绿色粉末状配合物,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热重分析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标题配合物进行了溶解性和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10-菲啰啉-5,6-二酮与(... 以1,10-菲啰啉-5,6-二酮为配体与(NH4)2Fe(SO4)2.6H2O在水溶液中制备了一种墨绿色粉末状配合物,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热重分析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标题配合物进行了溶解性和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10-菲啰啉-5,6-二酮与(NH4)2Fe(SO4)2.6H2O容易发生配位反应,形成的配合物难溶于水、四氢呋喃和乙醇,并初步推测出其组成为Fe(C12N2O2H6)2SO4.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0-菲哕啉-5 6-二酮 fe()配合 合成 结构
下载PDF
三联吡啶Fe(Ⅱ)配合物光还原CO_(2)综合化学实验探讨
4
作者 刘婷 方优汀 晁多斌 《广州化工》 CAS 2022年第21期218-220,237,共4页
针对CO_(2)的转化与利用,本综合实验设计并合成了一个三联吡啶Fe(Ⅱ)配合物,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作为催化剂光还原CO_(2)的性能。该实验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各项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且有助于其熟悉常用科研仪器的测试原理及相关图谱... 针对CO_(2)的转化与利用,本综合实验设计并合成了一个三联吡啶Fe(Ⅱ)配合物,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作为催化剂光还原CO_(2)的性能。该实验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各项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且有助于其熟悉常用科研仪器的测试原理及相关图谱与数据分析方法,增强其综合运用化学基础知识的能力。此外,本实验还有助于学生认识光催化还原CO_(2)反应这一研究热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吡啶fe()配合 有机光敏剂 光催化还原CO_(2) 综合化学实验
下载PDF
大豆甙元磺酸铁(Ⅱ)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海林 董育杞 +3 位作者 赖红芳 韦联强 覃振林 姚东梅 《河池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9-33,共5页
大豆甙元磺酸钠与硫酸亚铁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新的配合物,该配体与金属盐的摩尔比为1∶1时,可培养出大豆甙元磺酸铁(Ⅱ)配合物的单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其结构,该配合物属于Triclinic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6.781 1(15),b... 大豆甙元磺酸钠与硫酸亚铁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新的配合物,该配体与金属盐的摩尔比为1∶1时,可培养出大豆甙元磺酸铁(Ⅱ)配合物的单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其结构,该配合物属于Triclinic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6.781 1(15),b=14.164(3),c=20.534(5),α=104.481(3)°,β=94.687(3)°,γ=94.458(2)°,V=1 893.2(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甙元磺酸钠 fe()配合 合成 晶体结构
下载PDF
间接电化学还原染色中Fe(Ⅱ)-葡萄糖酸钠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屈新奇 樊增禄 张文强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62-66,共5页
以Fe(Ⅱ)-葡萄糖酸钠配合物为氧化还原媒介对还原黄G进行间接电化学还原染色,研究了硫酸铁、葡萄糖酸钠以及氢氧化钠质量浓度等对还原黄G染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Fe2(SO4)3.6H2O质量浓度为6g/L,葡萄糖酸钠质量浓度为20g/L,NaOH... 以Fe(Ⅱ)-葡萄糖酸钠配合物为氧化还原媒介对还原黄G进行间接电化学还原染色,研究了硫酸铁、葡萄糖酸钠以及氢氧化钠质量浓度等对还原黄G染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Fe2(SO4)3.6H2O质量浓度为6g/L,葡萄糖酸钠质量浓度为20g/L,NaOH质量浓度为25g/L,还原染色时间为60m in,温度为45℃,外加电压为4V,阴极面积为20cm2的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染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染料 还原染色 电化学 葡萄糖酸钠 fe()配合
下载PDF
无溶剂研磨合成双核席夫碱配合物及多组分自分类行为 被引量:4
7
作者 韩王康 田蕾 +5 位作者 徐宗利 朱威 李志华 李涛 顾志国 李在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0-559,共10页
利用手动研磨法在无溶剂条件下通过1,4-二(咪唑-2-甲醛)丁烷(A)、2,4-二亚甲基-二(咪唑-2-甲醛)-三甲基苯(B)、2,5-二亚甲基-二(咪唑-2-甲醛)-对-二甲苯(C)中的任一组分与N-乙基乙二胺(D)和三氟甲磺酸亚铁组装合成3个Fe(Ⅱ)席夫碱配合物... 利用手动研磨法在无溶剂条件下通过1,4-二(咪唑-2-甲醛)丁烷(A)、2,4-二亚甲基-二(咪唑-2-甲醛)-三甲基苯(B)、2,5-二亚甲基-二(咪唑-2-甲醛)-对-二甲苯(C)中的任一组分与N-乙基乙二胺(D)和三氟甲磺酸亚铁组装合成3个Fe(Ⅱ)席夫碱配合物1、2和3。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1结晶于空间群Cmca,2和3结晶于空间群P21/c。1~3中每个Fe(Ⅱ)与配体中6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变形八面体FeN_6配位环境;每个双臂六齿配体螯合2个亚铁离子,而每个亚铁离子被2条配体包裹形成Fe_2L_2型双核配合物。基于以上配合物的合成,我们详细研究了混合多组分间的固态自分类行为。研究表明,多组分[D+A+B+Fe^(2+)]或[D+A+C+Fe^(2+)]发生自恋型自分类;而多组分[D+B+C+Fe^(2+)]发生群体型自分类,形成了一个由2个不同类型配体构筑的Fe2LL′杂配型配合物4,同时X射线单晶衍射确证了4的结构。此外,通过与溶液中自分类的对比,我们发现该体系固态自分类表现出更为高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分类 无溶剂研磨 双核fe()配合 席夫碱
下载PDF
亚铁烷基咪唑自旋交叉配合物的合成及其金属有机凝胶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娅琴 张海霞 +4 位作者 张舒恒 何威 葛芳圆 陈雨欣 顾志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60-2268,共9页
通过1-庚烷基-1H-咪唑-2-甲醛(L^1)、1-十四烷基-1H-咪唑-2-甲醛(L2)、1-十六烷基-1H-咪唑-2-甲醛(L3)、1-十八烷基-1H-咪唑-2-甲醛(L4)、1-二十烷基-1H-咪唑-2-甲醛(L5)分别和四氟硼酸亚铁与1-苯乙胺反应一步法合成了配合物1~5。利用... 通过1-庚烷基-1H-咪唑-2-甲醛(L^1)、1-十四烷基-1H-咪唑-2-甲醛(L2)、1-十六烷基-1H-咪唑-2-甲醛(L3)、1-十八烷基-1H-咪唑-2-甲醛(L4)、1-二十烷基-1H-咪唑-2-甲醛(L5)分别和四氟硼酸亚铁与1-苯乙胺反应一步法合成了配合物1~5。利用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EA)手段对1~5进行表征。配合物1的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研究表明,每个结构基元中包含1个[Fe(L^1)3]^2+阳离子和2个四氟硼酸根阴离子。铁(Ⅱ)金属中心与3个配体上的6个N原子配位,形成面式八面体单核化合物。Fe(Ⅱ)-N键长表明配合物1中的Fe(Ⅱ)在173 K时处于低自旋状态。在[Fe(L^1)3]^2+中,相邻配体中的苯环和咪唑环形成分子内π-π相互作用;[Fe(L^1)3]^2+进一步通过烷基链与芳香环之间的C-H…π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网络结构。磁性测试表明,配合物1表现出不完全的自旋交叉性能,转换温度为341 K;2为高自旋顺磁性化合物,3~5则表现出不完全的自旋交叉行为。以具有较长烷基链的配合物2~5作为凝胶因子,环己烷作为溶剂可形成对应的金属有机凝胶MOG2~MOG5。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片显示MOG2~MOG5凝胶都具有三维网络状孔隙结构。MOG2~MOG5表现出可逆的凝胶-溶胶转变,在热和机械力的作用下,MOG2~MOG5金属有机凝胶迅速转变为溶胶状态,且静置后能够恢复至凝胶状态,表现出良好的刺激响应性和自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配合 自旋交叉 金属有机凝胶 刺激响应性
下载PDF
Fe(Ⅱ)自旋交叉分子材料 被引量:8
9
作者 朱敦如 齐丽 +2 位作者 程慧敏 沈旋 卢伟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87-1198,共12页
自旋交叉配合物具有理想的分子双稳态,可用作新型的热开关、光开关和信息存储器件。本文对近三年来Fe(Ⅱ)自旋交叉分子材料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讨论了转变温度在室温附近的Fe(Ⅱ)自旋交叉配合物以及具有光致激发自旋态捕获(LI... 自旋交叉配合物具有理想的分子双稳态,可用作新型的热开关、光开关和信息存储器件。本文对近三年来Fe(Ⅱ)自旋交叉分子材料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讨论了转变温度在室温附近的Fe(Ⅱ)自旋交叉配合物以及具有光致激发自旋态捕获(LIESST)效应和多功能的Fe(Ⅱ)自旋交叉分子材料,并对Fe(Ⅱ)自旋交叉分子材料的应用前景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交叉 fe()配合 LIESST效应 多功能材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