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末锻造Al_(2)O_(3)颗粒增强Fe–Ni–Mo–C–Cu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1
作者 张旭 史思阳 +5 位作者 张腾雨 田谨 吴亚科 王邃 赵振智 江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5-282,共8页
通过粉末锻造技术制备了不同含量微米级Al_(2)O_(3)颗粒强化的Fe–Ni–Mo–C–Cu(Q61)复合材料,并对调质态和淬火态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Al_(2)O_(3)质量分数为0.15%时,增强颗粒在基体内分布均匀;相较于同种状... 通过粉末锻造技术制备了不同含量微米级Al_(2)O_(3)颗粒强化的Fe–Ni–Mo–C–Cu(Q61)复合材料,并对调质态和淬火态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Al_(2)O_(3)质量分数为0.15%时,增强颗粒在基体内分布均匀;相较于同种状态下不添加增强颗粒的单一Q61,调质态复合材料的硬度从HRC 38增至HRC 39.8,屈服强度从1106 MPa增至1121 MPa,延伸率从12%降至6.5%;淬火态复合材料的硬度从HRC 61.5增至HRC 63.2,磨损率从5.27×10^(-6)mm^(3)·m^(-1)·N^(-1)降至3.08×10^(-6)mm^(3)·m^(-1)·N^(-1),低于对比试验用的典型齿轮材料40Cr的磨损率(3.34×10^(-6)mm^(3)·m^(-1)·N^(-1))。当Al_(2)O_(3)质量分数大于0.15%时,Al_(2)O_(3)颗粒逐渐偏聚,虽然调质态下复合材料屈服强度仍继续小幅增加,但塑性严重退化,且淬火态复合材料磨损率增加,耐磨性变差。综合来看,添加0.15%Al_(2)O_(3)颗粒强化Q61复合材料在调质态下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而在淬火态下表现出良好的抗摩擦磨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锻造 fe–Ni–Mo–C–Cu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摩擦 磨损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制备纳米(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马运柱 黄伯云 范景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36-741,共6页
研究了Zeta电位、pH值以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N,N—二甲基甲酰胺和聚乙二醇 1000这3种表面活性剂对含(W,Ni,Fe)盐溶胶体系中颗粒粒度的影响,并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对制备纳米级(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作用;采用DELSA440SXAnalyzerCo... 研究了Zeta电位、pH值以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N,N—二甲基甲酰胺和聚乙二醇 1000这3种表面活性剂对含(W,Ni,Fe)盐溶胶体系中颗粒粒度的影响,并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对制备纳米级(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作用;采用DELSA440SXAnalyzerControl粒度分析仪测试溶胶中颗粒尺寸和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并用高倍扫描电镜(SEM)观察经喷雾干燥和煅烧处理后复合粉末的形貌。研究结果表明:(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表面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呈现出增大→减小→增大→减小的趋势,体系的等电点为6.6;添加表面活性剂使体系的Zeta电位产生了漂移,当加入0.6g·L-1的聚乙二醇 1000时,体系的等电点为5.3;3种表面活性剂对(W,Ni,Fe)溶胶体系的作用从小到大的顺序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N,N—二甲基甲酰胺,聚乙二醇 1000;与未添加表面活性剂的喷雾干燥粉末相比,添加0.6g·L-1的聚乙二醇 1000并经煅烧处理后的复合氧化物粉末颗粒细,颗粒分散均匀,颗粒为球形或近球形。此外,建立了粉末颗粒在干燥过程中受毛细管作用力的模型,并对表面活性剂在粉末干燥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ZETA电位 分散性 纳米颗粒 (W Ni fe)复合氧化物粉末
下载PDF
超细(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运柱 范景莲 +2 位作者 黄伯云 熊翔 汪登龙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76-679,共4页
研究并探讨了喷雾干燥法制备超细 (W ,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工艺原理 ,实验中分别采用了浓度为 40 %及 15 %的 (W ,Ni,Fe)混合盐溶液 ,结合离心式喷雾干燥法考察了制备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影响因素 ;采用SEM观察了颗粒形貌 ,并用XRD及DEL... 研究并探讨了喷雾干燥法制备超细 (W ,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工艺原理 ,实验中分别采用了浓度为 40 %及 15 %的 (W ,Ni,Fe)混合盐溶液 ,结合离心式喷雾干燥法考察了制备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影响因素 ;采用SEM观察了颗粒形貌 ,并用XRD及DELSA 44 0SXAnalyzerCon trol粒度分析仪分别测试了晶粒度大小和颗粒粒度分布。结果表明 :粉末呈球形 ,粉末颗粒由平均 5 4nm的晶粒团聚而成 ,粉末粒度分布在2 0 0~ 3 0 0nm之间。并分析了料液浓度、转速、进料量、温度、料液表面张力和粘度分别对粉末粒度的影响。结合实验过程讨论了离心式喷雾干燥法的 3种雾化机制 :料液直接分裂成液滴、丝状割裂成液滴和膜状分裂成液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干燥 超细粉 纳米晶 (W Nj fe)复合氧化物粉末 雾化机制
下载PDF
前驱体溶液对(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制备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马运柱 黄伯云 +1 位作者 刘文胜 范景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研究前驱体溶液状态对喷雾干燥法制备(W, Ni, Fe)复合氧化物粉末特性的影响. 采用高倍扫描电镜对所制备的复合粉末进行形貌观察, 并对所制得复合氧化物粉末的Fsss粒度, 比表面, W、 Ni和Fe含量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在... 研究前驱体溶液状态对喷雾干燥法制备(W, Ni, Fe)复合氧化物粉末特性的影响. 采用高倍扫描电镜对所制备的复合粉末进行形貌观察, 并对所制得复合氧化物粉末的Fsss粒度, 比表面, W、 Ni和Fe含量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在质量分数为20%的(W, Ni, Fe)混合盐溶液中添加0.6 g/L 聚乙二醇-1000所配制的溶胶作为前驱体溶液制备的粉末特性最好, 制得一次颗粒粒度细小(为40~50 nm)、分布均匀、分散性好、非晶化显著且大部分为球形的纳米级(W, Ni, Fe)复合氧化物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 Ni fe)复合氧化物粉末 纳米级粉末 喷雾干燥
下载PDF
镧和钇对氢气还原(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马运柱 黄伯云 +2 位作者 范景莲 熊翔 汪登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551-1556,共6页
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为原料,在700℃、保温90min的条件下进行还原,研究了镧和钇对氢气还原(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影响。采用XRD、高倍TEM和SEM分别对还原后的复合粉末进行了物相分析、晶粒尺寸计算和形貌观察... 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为原料,在700℃、保温90min的条件下进行还原,研究了镧和钇对氢气还原(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影响。采用XRD、高倍TEM和SEM分别对还原后的复合粉末进行了物相分析、晶粒尺寸计算和形貌观察,并对还原后复合粉末的Fsss粒度、比表面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加稀土元素时,还原粉末由钨和γ (Ni,Fe)两相组成,添加一定量的镧或钇后,还原粉末中分别出现了新相La(Ni0.75W0.25)O3或Y(Ni0.75W0.25)O3;未添加稀土元素时,颗粒为球形,添加一定量的稀土元素时,颗粒变为近球形或多面体,并随着稀土元素含量的增加,稀土元素对颗粒形貌的影响增大;当90W 7Ni 3Fe复合粉末中的稀土元素含量为00.8%时,随着稀土元素含量的增加,粉末dBET粒度、Fsss粒度和晶粒尺寸均显著降低,且粉末的分散性也明显提高;当添加相同含量的稀土元素时,对粉末性能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是钇>La Y(混合稀土)>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 氢气还原
下载PDF
氢气还原(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物相变化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马运柱 黄伯云 +2 位作者 刘文胜 熊翔 汪登龙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9-262,共4页
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为原料,在300~800 ℃间的不同温度点保温90 min的条件下用氢气进行还原.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高倍扫描电镜对还原粉末进行了物相分析和形貌观察,并用TC-436氮/氧分析仪对还原粉末的氧含量... 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为原料,在300~800 ℃间的不同温度点保温90 min的条件下用氢气进行还原.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高倍扫描电镜对还原粉末进行了物相分析和形貌观察,并用TC-436氮/氧分析仪对还原粉末的氧含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300~350 ℃时,出现Ni相;400~450 ℃时,出现Fe相;在450 ℃时出现γ-(Ni,Fe)相;500 ℃时出现W相;600 ℃时形成稳定的W相和γ-(Ni,Fe)相; 在300~650 ℃间氧含量随温度的升高由20.77 %降至0.46%,并在700~800 ℃基本平衡在0.20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i—fe复合粉末 H2还原 复合氧化物粉末 动力学特征 氢气还原 NI 物相变化 X射线衍射仪 喷雾干燥法 形貌观察
下载PDF
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还原工艺 被引量:4
7
作者 马运柱 黄伯云 +3 位作者 范景莲 熊翔 魏定池 汪登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20,共5页
利用两阶段还原法对W Ni Fe复合氧化物粉末进行还原,控制还原工艺的参数制得纳米级W Ni Fe复合粉末。采用XRD对粉末进行物相分析,并计算晶粒尺寸;采用高倍SEM观察粉末形貌;对复合粉末的费氏粒度、比表面面积、氧含量等进行测定与分析,... 利用两阶段还原法对W Ni Fe复合氧化物粉末进行还原,控制还原工艺的参数制得纳米级W Ni Fe复合粉末。采用XRD对粉末进行物相分析,并计算晶粒尺寸;采用高倍SEM观察粉末形貌;对复合粉末的费氏粒度、比表面面积、氧含量等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粉末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还原温度高于600℃时制得的复合粉末由W和(Ni,Fe)两相组成;粉末颗粒呈球形或近球形;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都对W Ni Fe复合粉末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当还原温度为700℃,还原时间为90min时,制备的颗粒为平均费氏粒度低于0.65μm,平均BET粒度小于100nm,晶粒粒径小于30nm,粉末氧含量小于0.23%的纳米级W Ni Fe复合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i-fe粉末 复合氧化物粉末 两阶段还原法 还原工艺 费氏粒度 比表面面积 钨基复合粉末
下载PDF
纳米级(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制备 被引量:1
8
作者 马运柱 黄伯云 +2 位作者 范景莲 熊翔 汪登龙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5-67,71,共4页
通过适当的溶液配制 ,并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 (W ,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对复合氧化物粉末进行煅烧、超声分散得到纳米级 (W ,Ni ,Fe)复合氧化物粉末 ;使用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不同煅烧温度处理的复合氧化物粉末进行了... 通过适当的溶液配制 ,并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 (W ,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对复合氧化物粉末进行煅烧、超声分散得到纳米级 (W ,Ni ,Fe)复合氧化物粉末 ;使用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不同煅烧温度处理的复合氧化物粉末进行了物相分析和形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喷雾干燥法制得的复合氧化物粉末各种组元是在原子水平上的均匀混合 ,且非晶化程度高 ;40 0℃煅烧处理后粉末颗粒中各组元还是处于非晶化状态 ;60 0℃煅烧处理后 ,粉末颗粒物相的主要存在形式为WO3(单斜系 )、WO3(六方系 )和NiWO4 ;复合粉末BET粒度为 80 .1nm ,复合粉末Fsss粒度为 0 .42 μm ;粉末颗粒为球形或近球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干燥 纳米级粉末 (W Ni fe)粉末 复合氧化物粉末
下载PDF
Fe—Cr—W复合氧化物粉末共还原工艺研究
9
作者 肖国华 郑峰 +1 位作者 石倩 陈宇 《湖南冶金》 2006年第1期3-6,10,共5页
通过H2—CO共还原法对Fe—18Cr—9W复合氧化物粉末进行还原,控制还原工艺的参数制得纳米级Fe—18Cr—9W复合粉末。采用XRD对粉末进行物相分析,并计算晶粒尺寸;采用高倍SEM观察粉末形貌;对复合粉末的费氏粒度、比表面面积、氧含量等进行... 通过H2—CO共还原法对Fe—18Cr—9W复合氧化物粉末进行还原,控制还原工艺的参数制得纳米级Fe—18Cr—9W复合粉末。采用XRD对粉末进行物相分析,并计算晶粒尺寸;采用高倍SEM观察粉末形貌;对复合粉末的费氏粒度、比表面面积、氧含量等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粉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还原温度高于650℃时制得的复合粉末由Fe和Fe—(Cr,W)两相组成;粉末颗粒呈球形或近球形;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都对Fe—18Cr—9复合粉末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当还原温度为700℃,还原时间为90 min时,制备的颗粒为平均费氏粒度低于0.58μm,平均BET粒度小于80 nm,晶粒粒径小于50 nm,粉末氧含量小于0.14%的纳米级Fe—18Cr—9复合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还原 复合氧化物粉末 还原工艺
下载PDF
纳米级W-Ni-Fe-Y系硬质合金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制备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丽英 吴成义 +2 位作者 李刚 胡剑辉 吴庆华 《粉末冶金工业》 CAS 1998年第6期23-26,共4页
用H2WO4和NiCl2碱性水溶液与FeCl2和Y2O3的酸性水溶液快速混合方法,在超声喷雾热转换装置中制备WNiFeY系纳米级复合氧化物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分析,研究了复合粉末的物相组成、颗粒形貌及... 用H2WO4和NiCl2碱性水溶液与FeCl2和Y2O3的酸性水溶液快速混合方法,在超声喷雾热转换装置中制备WNiFeY系纳米级复合氧化物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分析,研究了复合粉末的物相组成、颗粒形貌及粒径范围.结果表明,采用上述两种溶液快速混合及超声喷雾热转换的方法,可以制备成分均匀的复合氧化物粉末。其物相组成为WO3,NiO,Y2O3,粉末的千粒平均粒径为32nm,颗粒形貌近似球形,用BET法测定的粒径为3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纳米级 复合氧化物粉末 粉末冶金
下载PDF
Fe-Cr-W复合氧化物粉末共还原工艺研究
11
作者 肖国华 郑峰 +1 位作者 石倩 陈宇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1期31-35,共5页
通过H2-CO共还原法对Fe-18Cr-9W复合氧化物粉末进行还原,控制还原工艺的参数制得纳米级Fe-18Cr-9W复合粉末.采用XRD对粉末进行物相分析,并计算晶粒尺寸;采用高倍SEM观察粉末形貌;对复合粉末的费氏粒度、比表面面积、氧含量等进行测定与... 通过H2-CO共还原法对Fe-18Cr-9W复合氧化物粉末进行还原,控制还原工艺的参数制得纳米级Fe-18Cr-9W复合粉末.采用XRD对粉末进行物相分析,并计算晶粒尺寸;采用高倍SEM观察粉末形貌;对复合粉末的费氏粒度、比表面面积、氧含量等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粉末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还原温度高于650℃时制得的复合粉末由Fe和Fe-(Cr,W)两相组成;粉末颗粒呈球形或近球形;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都对Fe-18Cr-9W复合粉末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当还原温度为700℃,还原时间为90 min时,制备的颗粒为平均费氏粒度低于0.58μm,平均BET粒度小于80 nm,晶粒粒径小于50 nm,粉末氧含量小于0.14%的纳米级Fe-18Cr-9W复合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还原 复合氧化物粉末 还原工艺
下载PDF
La_(0.6)Sr_(0.4)Co_(0.8)Fe_(0.2)O_3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的柠檬酸盐法合成与导电性能 被引量:13
12
作者 徐庆 黄端平 +2 位作者 陈文 王皓 袁润章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1-545,共5页
采用柠檬酸盐法合成出La0.6Sr0.4Co0.8Fe0.2O3钙钛矿复合氧化物超细粉料,考查了各种影响溶胶与凝胶的形成以及合成粉料晶体结构与颗粒形态的因素,并确定了最佳的合成条件。研究了烧成温度对La0.6Sr0.4Co0.8Fe0.2O3电导率的影响,发现120... 采用柠檬酸盐法合成出La0.6Sr0.4Co0.8Fe0.2O3钙钛矿复合氧化物超细粉料,考查了各种影响溶胶与凝胶的形成以及合成粉料晶体结构与颗粒形态的因素,并确定了最佳的合成条件。研究了烧成温度对La0.6Sr0.4Co0.8Fe0.2O3电导率的影响,发现1200℃是最合适的烧成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900℃范围内,样品的电导率在600℃附近出现峰值(~103S·cm-1),在低温段样品的导电行为符合小极化子导电机制,不同烧成温度的样品的导电活化能基本一致(5.31~5.79kJ·mol-1)。与常规固相合成法相比,柠檬酸盐法合成的La0.6Sr0.4Co0.8Fe0.2O3具有更高的烧结活性和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La0.6Sr0.4Co0.8fe0.2O3 钙钛矿复合氧化物 柠檬酸盐法 电导率 稀土
下载PDF
钙钛矿复合氧化物La_(0.6)Sr_(0.4)Fe_(0.8)Co_(0.2)O_3的合成与电学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端平 徐庆 +2 位作者 陈文 王皓 袁润章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39-1044,共6页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GNP)法合成出La0.6Sr0.4Fe0.8Co0.2O3超细粉体,探讨各因素对产物的晶体结构和显微形貌的影响,研究烧成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研究表明,G/Mn+控制在2.0—3.0、热处理温度为750℃是最佳的合成条件,1200℃烧成样品具有最...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GNP)法合成出La0.6Sr0.4Fe0.8Co0.2O3超细粉体,探讨各因素对产物的晶体结构和显微形貌的影响,研究烧成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研究表明,G/Mn+控制在2.0—3.0、热处理温度为750℃是最佳的合成条件,1200℃烧成样品具有最优良的电性能.在室温~900℃温度范围内,样品的电导率在600℃附近出现最大值,低温段的导电行为符合小极化子导电机制.与常规固相法相比,GNP法制备样品具有更好的烧结活性和导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0.6Sr0.4fe0.8Co0.2O3 钙钛矿复合氧化物 甘氨酸-硝酸盐法 电导率
下载PDF
Cs-Fe-Co-Bi-Mn-Mo复合氧化物选择性催化氧化异丁烯 被引量:5
14
作者 余长林 蔡铁军 +2 位作者 邓谦 彭振山 龙云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55-856,F003,共3页
Mixed oxide catalyst Cs 0 1 Fe 2Co 6BiMnMo 12 O x was prepared by the interprecipitation method,then the catalyst was calc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elective oxidation of isobutene was carried out in a fixed bed r... Mixed oxide catalyst Cs 0 1 Fe 2Co 6BiMnMo 12 O x was prepared by the interprecipitation method,then the catalyst was calc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elective oxidation of isobutene was carried out in a fixed bed reacto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talyst has high catalytic activity.Under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n( C = 4)∶n(O 2)=1∶2 1∶4,space velocity=180h 1 ,T=360℃),the yield of methacrolein and methacrylic reached 80%,8%,respectively.The total yields of liquid products(methacrolein,methacrylic acid and acetic acid)reached about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 fe Co Bi Mn MO 复合氧化物 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氧化 异丁烯 甲基丙烯醛 甲基丙烯酸
下载PDF
Cu/Co/Fe水滑石衍生的复合氧化物催化高氯酸铵热分解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洪博 黄志勇 +1 位作者 郭冰之 矫庆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77-1083,共7页
以Cu/C0/Fe水滑石(Cu/Co/Fe-LDHs)为前驱体经过焙烧制备了Cu/Co/Fe复合氧化物fCu/C0/Fe.MOs)。利用DTA和TG-MS研究了Cu/Co/Fe—MOs作为新型催化剂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u/Co/Fe.MOs呈现为CuFe2O4和... 以Cu/C0/Fe水滑石(Cu/Co/Fe-LDHs)为前驱体经过焙烧制备了Cu/Co/Fe复合氧化物fCu/C0/Fe.MOs)。利用DTA和TG-MS研究了Cu/Co/Fe—MOs作为新型催化剂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u/Co/Fe.MOs呈现为CuFe2O4和(CoFe2)O。晶相,具有70~110m2·g-1。的比表面积。晶粒大小均匀,尺寸在20—30nm。添加4wt%的400℃焙烧得到的Cu/Co/Fe—MOs催化剂使高氯酸铵热分解反应的温度降低了139℃。Cu/C0/Fe.MOs是通过吸附在金属氧化物表面的超氧离子(O2-)来加速高氯酸铵热分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o/fe复合氧化物 高氯酸铵 热分解 水滑石
下载PDF
复合氧化物La_xSr_(1-x)Fe_(1-y)Co_yO_3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生岭 吴家建 +2 位作者 印厚飞 朱炜峰 曹旭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08-511,515,共5页
用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制备了陶瓷粉末复合氧化物LaxSr1-xFe1-yCoyO3(x=0.7,0.3;y=0.30,0.75,0.90),其结构经UV,IR,XRD,SEM和EDS表征。复合氧化物为立方和正交晶系,粒径15.3nm~29.8nm。Co2+可使复合氧化物中原子间作用力发生变化。循... 用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制备了陶瓷粉末复合氧化物LaxSr1-xFe1-yCoyO3(x=0.7,0.3;y=0.30,0.75,0.90),其结构经UV,IR,XRD,SEM和EDS表征。复合氧化物为立方和正交晶系,粒径15.3nm~29.8nm。Co2+可使复合氧化物中原子间作用力发生变化。循环伏安曲线分析结果表明,用复合氧化物制备的电极具有双功能氧化电极的电化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 陶瓷粉末 循环伏安 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
下载PDF
In-Sn氧化物复合粉末在AgSnO_2触头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雪凤 陈会东 +1 位作者 邢朋飞 刘冠鹏 《电工材料》 CAS 2011年第2期3-6,12,共5页
以纯度为99.99%的高纯金属In和Sn为原料,采用气化法制备In-Sn氧化物复合粉末;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AgSnO2(10)材料,并进行SEM显微组织观察和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In-Sn复合粉制备的AgSnO2(10)材料在交流载荷下,电寿命超过10万次,综... 以纯度为99.99%的高纯金属In和Sn为原料,采用气化法制备In-Sn氧化物复合粉末;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AgSnO2(10)材料,并进行SEM显微组织观察和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In-Sn复合粉制备的AgSnO2(10)材料在交流载荷下,电寿命超过10万次,综合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法 氧化锡(AgSnO2) 触头材料 In-Sn氧化物复合粉末
下载PDF
Fe_2O_3/ZnO复合氧化物气敏元件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元隆 钟荣 胡继豹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4-106,共3页
以Fe2O3和ZnO为原料,直接混合烧结制得7种不同烧结温度和原料配比的Fe2O3/ZnO复合氧化物元件,并对其进行气敏性能测试,结果发现:不同烧结温度和原料配比的Fe2O3/ZnO复合氧化物元件对不同的气体有不同的气敏性,烧结温度为800℃,Fe2O3∶Zn... 以Fe2O3和ZnO为原料,直接混合烧结制得7种不同烧结温度和原料配比的Fe2O3/ZnO复合氧化物元件,并对其进行气敏性能测试,结果发现:不同烧结温度和原料配比的Fe2O3/ZnO复合氧化物元件对不同的气体有不同的气敏性,烧结温度为800℃,Fe2O3∶ZnO摩尔比为0.5∶1的气敏元件对硫化氢具有较好的气敏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 气敏元件 生态环境材料 fe2O3 ZNO
下载PDF
纳米SiO_2-Fe_2O_3复合氧化物的气相爆轰制备 被引量:1
19
作者 孔祥清 朱凯泽 +2 位作者 曲艳东 孙从煌 高化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共4页
介绍了以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为爆炸源,在爆轰管内置铁片,同时以四氯化硅为前驱体,制备纳米SiO_2-Fe_2O_3复合氧化物粉末的气相爆轰合成方法;并探究了不同煅烧温度对SiO_2-Fe_2O_3复合纳米氧化物的影响。利用XRD、XRF及TEM对其组成、... 介绍了以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为爆炸源,在爆轰管内置铁片,同时以四氯化硅为前驱体,制备纳米SiO_2-Fe_2O_3复合氧化物粉末的气相爆轰合成方法;并探究了不同煅烧温度对SiO_2-Fe_2O_3复合纳米氧化物的影响。利用XRD、XRF及TEM对其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气相爆轰法可以制备出纯度高、分散性较好、颗粒形状为标准球形、平均粒径约50 nm、呈典型的层包覆式结构的纳米SiO_2-Fe_2O_3复合氧化物。并且发现随着煅烧温度的增加,纳米复合氧化物粉末分散性变好,晶粒尺寸变得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爆轰 SiO2-fe2O3复合氧化物 纳米粉末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合成掺杂钨的Fe_2O_3基复合氧化物及气敏性能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文华 王百木 《河南科技》 2009年第1期34-35,共2页
如今,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特别是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和监控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物问题已是人们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的气敏材料和气敏传感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以Fe2O3为基体合成的复合氧化物... 如今,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特别是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和监控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物问题已是人们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的气敏材料和气敏传感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以Fe2O3为基体合成的复合氧化物的气敏性能研究已有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 fe2O3 气敏传感器 溶胶-凝胶法 性能分析 合成 掺杂钨 有毒有害气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