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9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隙和α-Al(Fe/Mn)Si相对高压压铸Al-7Si-0.2Mg合金塑性的影响
1
作者 杨雨童 黄诗尧 +4 位作者 郑江 杨莉 程晓农 陈睿凯 韩维建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78-391,共14页
采用高压压铸工艺制备两批次不同尺寸的Al-7Si-0.2Mg(质量分数,%)合金,获得显微组织和孔隙非均匀分布的薄壁铸件,并对比研究孔隙和显微组织对铸态合金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铸件和不同位置样品的伸长率有较大波动(9.7%~17.9%)。当... 采用高压压铸工艺制备两批次不同尺寸的Al-7Si-0.2Mg(质量分数,%)合金,获得显微组织和孔隙非均匀分布的薄壁铸件,并对比研究孔隙和显微组织对铸态合金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铸件和不同位置样品的伸长率有较大波动(9.7%~17.9%)。当合金存在大面积孔隙时,有效承载面积减小导致由孔隙产生的应力集中使合金伸长率显著降低。当合金只存在小面积孔隙时,塑性变形过程中合金中的α-Al(Fe/Mn)Si相先于共晶硅相发生脆性断裂,α-Al(Fe/Mn)Si相的数量密度对伸长率的波动起主导作用,具有高数量密度α-Al(Fe/Mn)Si相试样的伸长率显著降低。此外,局部较高的冷却速率导致铸件α-Al(Fe/Mn)Si相数量密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压铸 Al-7Si-0.2Mg合金 孔隙 α-Al(fe/mn)Si相 塑性
下载PDF
Fe/Mn共掺杂生物炭对阿特拉津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2
作者 赵奔 梁媛 丁丽娜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7-517,共11页
以水稻秸秆为生物质原料,浸渍法制备Fe/Mn共掺杂生物炭(F_(2)MBC),通过吸附实验和解吸实验探究F_(2)MBC对阿特拉津(ATZ)的吸附性能,借助SEM、FT-IR、XRD、XPS等探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与原始生物炭(BC)相比,F_(2)MBC的比表面积、孔体... 以水稻秸秆为生物质原料,浸渍法制备Fe/Mn共掺杂生物炭(F_(2)MBC),通过吸附实验和解吸实验探究F_(2)MBC对阿特拉津(ATZ)的吸附性能,借助SEM、FT-IR、XRD、XPS等探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与原始生物炭(BC)相比,F_(2)MBC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分别增加了16.2倍和8.8倍,且具有更多的—OH、Fe—O、Mn—O等含氧官能团;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更好地拟合了F_(2)MBC对ATZ的吸附过程,表明吸附受化学作用控制并以多层吸附为主;F_(2)MBC对ATZ的最大吸附量为7993 mg/kg,是BC的3.44倍;与BC相比,溶液pH值对F_(2)MBC吸附ATZ的影响较小,有较强的耐受性;生物炭吸附前后FTIR及XPS表征分析表明:吸附机理主要为氢键作用、π-π电子相互作用以及络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阿特拉津 铁锰改性 吸附性能
下载PDF
柑橘园紫色土Fe/Mn/Zn含量近红外光谱监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易时来 邓烈 +4 位作者 何绍兰 郑永强 王纪华 王亮 赵旭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18-2324,共7页
【目的】探索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土壤微量元素监测技术。【方法】采集三峡库区(重庆)主要加工甜橙基地果园背景土壤样品168个,随机选取100个作为建模样本,其余为检验样本;测定所有样本的近红外反射光谱和土壤Fe、Mn、Zn全含量;运... 【目的】探索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土壤微量元素监测技术。【方法】采集三峡库区(重庆)主要加工甜橙基地果园背景土壤样品168个,随机选取100个作为建模样本,其余为检验样本;测定所有样本的近红外反射光谱和土壤Fe、Mn、Zn全含量;运用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和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 method,PLS)及内部交叉验证方法建立校正模型,并进行模型精度检验。【结果】变量标准化(standard normal variables,SNV)为土壤Fe、Mn、Zn含量近红外光谱预测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运用SNV光谱预处理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及内部交叉验证法建立的土壤Fe、Mn、Zn含量校正模型,95%置信区间内的预测精度分别为92.65%、95.59%和95.59%。【结论】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进行土壤Fe、Mn、Zn含量检测可行且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园 紫色土 fe/mn/Zn含量 监测模型 近红外光谱
下载PDF
植被自然恢复对煤矸石堆场Fe/Mn淋溶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方 陈祖拥 +2 位作者 刘元生 朱健 卜通达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1-186,共6页
[目的]探讨植被自然恢复下植被类型对煤矸石堆场Fe,Mn淋溶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效果,为煤矿区煤矸石堆场的生态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贵州省中部废弃煤矿区不同植被条件下煤矸石堆场地表径流进行采样分析,同时通... [目的]探讨植被自然恢复下植被类型对煤矸石堆场Fe,Mn淋溶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效果,为煤矿区煤矸石堆场的生态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贵州省中部废弃煤矿区不同植被条件下煤矸石堆场地表径流进行采样分析,同时通过移植煤矸石堆场上生长的马尾松、光皮桦和类芦进行盆栽试验以及采集基质渗透水样品。[结果]马尾松、光皮桦及类芦生长的煤矸石基质渗透水和煤矸石堆场地表径流水中Fe,Mn含量均显著地低于无植物生长的煤矸石,煤矸石堆场植被自然恢复后地表径流水中Fe,Mn含量下降率分别达45.27%~85.60%,60.17%~90.13%,植被作用效果的大小顺序为:马尾松幼林>阔叶树幼林>类芦草丛。同时,马尾松幼林、阔叶树幼林、类芦草丛煤矸石堆场地表径流水中泥沙含量分别比无植被裸露的煤矸石堆场平均减少了40.18%,30.67%,27.91%。煤矸石中矿物颗粒态Fe,Mn的迁移量也出现明显的降低。[结论]植被自然恢复能显著地减少煤矸石堆场Fe,Mn向水体的迁移及改善废弃煤矿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植物生长,特别是马尾松生长对减少煤矸石中Fe向水体迁移产生的环境效应大于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煤矸石堆场 地表径流 fe/mn淋溶迁移
下载PDF
晚第四纪中北太平洋铁锰结壳Fe/Mn变化:对古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6
5
作者 胡镕 陈天宇 凌洪飞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1-758,共8页
大洋铁锰结壳是沉积于海山硬质基岩上的“壳状”沉积物。水成型铁锰结壳被认为是从海水中直接沉淀出来的,并且,形成以后Fe,Mn等元素活化迁移程度很小。因此,铁锰结壳的Fe,Mn含量可以大致反映其生长沉积时的海水化学特征。由于结壳... 大洋铁锰结壳是沉积于海山硬质基岩上的“壳状”沉积物。水成型铁锰结壳被认为是从海水中直接沉淀出来的,并且,形成以后Fe,Mn等元素活化迁移程度很小。因此,铁锰结壳的Fe,Mn含量可以大致反映其生长沉积时的海水化学特征。由于结壳生长通常会受到许多因素(包括水动力环境)的影响而使其生长不够稳定,从而难以准确获取结壳元素在千年尺度上变化的规律。为了克服这一影响,本文选取了中北太平洋两块生长韵律较好,结构致密的结壳(MP3D07和CXD55)进行了高精度化学成分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两块结壳的Fe/Mn比值都可以和~1Ma以来的深海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曲线很好地对应起来,冰期结壳的Fe/Mn比值比间冰期高。铁锰结壳的Fe/Mn比值在冰期一间冰期的显著变化,说明至少1Ma以来,铁锰结壳中Fe—Mn的含量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关。我们认为冰期结壳较高的Fe/Mn比值,是由于冰期风沙输入量增大带来大量的Fe和其它营养元素,加之亚北极水流的影响,使得太平洋表层的生物生产力增大,进而导致由生物颗粒向深水释放的Fe通量增高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结壳 中北太平洋 fe/mn 冰期-间冰期
下载PDF
新型磁性Fe/Mn纳米复合材料对水中铅离子的去除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志伟 何皎洁 刘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7-30,共4页
为了有效去除水中的铅离子,实验制备以MnO2为吸附表面的磁性Fe/Mn纳米复合吸附剂,并进行了吸附实验研究,分析pH、温度等参数对吸附的影响.结果发现,从298 K 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可以计算出Fe/Mn复合吸附剂对Pb2+的饱和吸附量(Q0=118.06... 为了有效去除水中的铅离子,实验制备以MnO2为吸附表面的磁性Fe/Mn纳米复合吸附剂,并进行了吸附实验研究,分析pH、温度等参数对吸附的影响.结果发现,从298 K 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可以计算出Fe/Mn复合吸附剂对Pb2+的饱和吸附量(Q0=118.06 mg/L).复合吸附剂对Pb2+的吸附总量正比于pH(1.5~5)和温度(303~323 K).在研究纳米复合材料对铅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实验中发现,纳米复合材料和铅离子之间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假二级模型,通过相关热力学研究计算得到纳米材料和铅离子之间为吸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fe/mn纳米复合材料 离子交换 PB2+ 吸附
下载PDF
铁氧体含量和烧结温度对Fe/Mn_(0.6)Zn_(0.4)Fe_2O_4复合材料磁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利 彭坤 +2 位作者 张磊 彭欣 张倩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20,共6页
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在氩气气氛下高温烧结制备出了核-壳结构的Fe/Mn_(0.6)Zn_(0.4)Fe_2O_4软磁复合材料,并考察Mn_(0.6)Zn_(0.4)Fe_2O_4的含量以及不同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磁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在1000~1300℃时,... 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在氩气气氛下高温烧结制备出了核-壳结构的Fe/Mn_(0.6)Zn_(0.4)Fe_2O_4软磁复合材料,并考察Mn_(0.6)Zn_(0.4)Fe_2O_4的含量以及不同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磁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在1000~1300℃时,复合磁粉芯的饱和磁化强度和有效磁导率均随热处理温度的增加呈先増大后减小的趋势,1200℃时复合材料的综合磁性能达到最佳。复合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磁导率随着Mn_(0.6)Zn_(0.4)Fe_2O_4含量的增加呈不断减小的趋势,Mn_(0.6)Zn_(0.4)Fe_2O_4的质量分数为6%~12%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频率稳定性。当铁氧体含量为6%(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综合磁性能,其饱和磁化强度为0.0178 T,有效磁导率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核-壳结构 fe/mn0.6Zn0.4fe2O4 软磁复合材料 烧结温度 磁学性能
下载PDF
负载型Fe/Mn/Ce/Al_2O_3芬顿催化剂处理化工综合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韩晓琳 王萌 王雅男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6期246-248,共3页
在Fe/Mn/Ce/Al_2O_3催化剂与H_2O_2构建的非均相类芬顿催化体系内对化工综合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考察反应时间、反应初始pH、H_2O_2投加浓度等因素对化工综合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连续进出水实验验证该芬顿催化剂对... 在Fe/Mn/Ce/Al_2O_3催化剂与H_2O_2构建的非均相类芬顿催化体系内对化工综合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考察反应时间、反应初始pH、H_2O_2投加浓度等因素对化工综合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连续进出水实验验证该芬顿催化剂对废水处理效果的长效性。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时间120min,溶液pH值=3.0~9.0,H_2O_2浓度为3‰。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该非均相类芬顿催化体系对化工综合废水的处理效果能保持3个月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n/Ce/Al2O3芬顿催化剂 化工综合废水 催化氧化性能 COD去除率
下载PDF
利用碳酸盐岩的Fe/Mn比值恢复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 被引量:1
9
作者 蔡青青 闫宝强 王永志 《地质与资源》 CAS 2019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碳酸盐岩的Fe/Mn元素比值,作为一项新的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用于恢复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在氧化条件下,Fe^(3+)和Mn^(4+)均不可溶,因此氧化海水中的溶解Fe和Mn的含量均很低. Fe^(3+)和Mn^(4+)在还原条件下可以被细菌还原为可溶的Fe^(2+)和... 碳酸盐岩的Fe/Mn元素比值,作为一项新的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用于恢复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在氧化条件下,Fe^(3+)和Mn^(4+)均不可溶,因此氧化海水中的溶解Fe和Mn的含量均很低. Fe^(3+)和Mn^(4+)在还原条件下可以被细菌还原为可溶的Fe^(2+)和Mn^(2+),而氧化还原电位的计算表明,Mn^(4+)的还原要早于Fe^(3+)的还原,因此细菌的Mn还原过程发生在沉积物的更浅层.可溶的Fe^(2+)和Mn^(2+)向上扩散到海水中,替代碳酸盐岩晶格里的Ca^(2+),因此碳酸盐岩晶格中的Fe^(2+)和Mn^(2+)的含量受控于来自沉积物孔隙水的扩散,而后者又与水岩界面的氧化还原状态相关.因此可以预测,随着海水变得逐渐缺氧,碳酸盐岩中的Fe/Mn比值会逐渐增高.为了验证这一假说,我们分析了中元古代高于庄组白云岩的Fe/Mn比值.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样品的Fe/Mn比值介于20~30之间,显著高于泥盆纪末期深水碳酸盐岩和浅水台地碳酸盐岩的Fe/Mn比值.高于庄组碳酸盐岩高的Fe/Mn比值一方面可能指示了中元古代低的大气氧气浓度和海洋的广泛缺氧,也可能反映了白云岩形成于缺氧的沉积物空隙水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海洋氧化还原环境 地球化学指标 fe/mn元素比值
下载PDF
Fe/Mn/Al_2O_3催化H_2O_2降解偶氮染料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艳 尹超 +2 位作者 戴明星 汪志东 奚文松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2002-2004,共3页
以活性氧化铝为载体,制备了Fe/Mn/Al2O3负载型催化剂,用于催化H2O2氧化降解偶氮染料活性黑5,探讨了pH、H2O2投加量、染料初始浓度、催化剂投加量等对染料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黑5的脱色率随催化剂投加量、H2O2投加量的增... 以活性氧化铝为载体,制备了Fe/Mn/Al2O3负载型催化剂,用于催化H2O2氧化降解偶氮染料活性黑5,探讨了pH、H2O2投加量、染料初始浓度、催化剂投加量等对染料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黑5的脱色率随催化剂投加量、H2O2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而随活性黑5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H2O2投加量的增加达到200mg/L后,H2O2投加量的增加对活性黑5脱色效果的影响不显著。Fe/Mn/Al2O3/H2O2体系下,活性黑5在pH为2~9之间均有一定的脱色效果,活性黑5的脱色率随初始pH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其中在初始pH为3时脱色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mn AL2O3 偶氮染料 活性黑5 脱色
下载PD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d Full Factorial Design Assisted AT-MRAM on Fe Oxides, Organic Materials, and Fe/Mn Oxides in Surficial Sediments 被引量:1
11
作者 GAO Qian WANG Zhi-zeng WANG Qian LI Shan-shan LI Yu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6期944-948,共5页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and full factorial design assisted atrazine(AT) multiple regression adsorption model(AT-MRAM) were developed to analyze the adsorption capability of the main components in the sur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and full factorial design assisted atrazine(AT) multiple regression adsorption model(AT-MRAM) were developed to analyze the adsorption capability of the main components in the surficial sediments(SS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was used to build a model(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square r2 is 0.9977) to describe the process of atrazine adsorption onto SSs, and then to predict responses of the full factorial desig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full factorial design, the interactions of the main components in SSs on AT adsorp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 F-test and t-test. The adsorption capability of the main components in SSs for AT was calculated via a multiple regression adsorption model(MRA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the adsorption of AT on a molar basis was attributed to Fe/Mn(–1.993 μmol/mol). Organic materials(OMs) and Fe oxides in SSs are the important adsorption sites for AT, and the adsorption capabilities are 1.944 and 0.418 μmol/mol, respectively.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non-residual components(Fe, Mn oxides and OMs) in SSs interferes in the adsorption of AT that shouldn’t be neglected, revealing th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of the interaction among non-residual components to controlling the behavior of AT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k propagation(B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Full factorial design fe/mn oxide Organic material ATRAZINE Interaction
下载PDF
Fe-Mn/TiO_(2)的制备及其催化臭氧氧化双酚A的性能研究
12
作者 薛代惠美 任宏洋 +3 位作者 商佳俭 李冰睿 陶建 王兵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155,共6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Fe-Mn/TiO_(2)双金属催化材料,以双酚A(BPA)为目标降解物,探究了Fe-Mn/TiO_(2)对其的降解效果及降解机制。结果表明,Fe-Mn/TiO_(2)催化臭氧氧化降解BPA的去除率相较于单独TiO_(2)处理提升了83.4%;Fe、Mn成功负载且催化剂... 采用浸渍法制备Fe-Mn/TiO_(2)双金属催化材料,以双酚A(BPA)为目标降解物,探究了Fe-Mn/TiO_(2)对其的降解效果及降解机制。结果表明,Fe-Mn/TiO_(2)催化臭氧氧化降解BPA的去除率相较于单独TiO_(2)处理提升了83.4%;Fe、Mn成功负载且催化剂孔洞较丰富;相较于TiO_(2),Fe-Mn/TiO_(2)中锐钛矿质量分数增加能产生更多的羟基自由基。同时,Fe、Mn在TiO_(2)表面能发生价态转化,可作为活性位点促进臭氧分解为·OH等活性物质,增强催化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n双金属 催化臭氧氧化 非均相 锐钛矿相TiO_(2) 降解机理
下载PDF
煅烧温度对钠离子电池P2-Na_(0.67)Ni_(0.1)Fe_(0.1)Mn_(0.8)O_(2)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吴奇峰 谭磊 +3 位作者 任延杰 邹康宇 宁天翔 李灵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84-1892,共9页
层状氧化物材料因其容量高被认为是钠离子电池(SIBs)的候选正极材料,其中,锰基P2型层状氧化物因成本低、稳定性好,是具有发展前景的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本文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一种P2-Na_(0.67)Ni_(0.1)Fe_(0.1)Mn_(0.8)O_(2)正极... 层状氧化物材料因其容量高被认为是钠离子电池(SIBs)的候选正极材料,其中,锰基P2型层状氧化物因成本低、稳定性好,是具有发展前景的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本文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一种P2-Na_(0.67)Ni_(0.1)Fe_(0.1)Mn_(0.8)O_(2)正极材料,研究煅烧温度对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75℃下获得的Na_(0.67)Ni_(0.1)Fe_(0.1)Mn_(0.8)O_(2)正极材料具有结晶良好的P2纯相,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5~4.3 V的电压范围内,0.05C下所制备正极材料的初始放电容量为232 mA·h/g,且循环100次后,正极材料的容量保持率为6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Ni/fe/mn基正极材料 煅烧温度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Fe^(2+)/Mn^(2+)活化亚硫酸盐降解盐酸土霉素的机理研究
14
作者 贾艳萍 阴东旭 +2 位作者 徐静仪 张海丰 张兰河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658,共12页
盐酸土霉素常被用于治疗畜禽疾病,但是它不能被畜禽完全代谢,残留的盐酸土霉素进入水体危害水环境的健康。铁锰作为常见的过渡金属,通常以二价态活化亚硫酸盐来降解有机污染物,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但是单独的二价铁与二价锰氧化还... 盐酸土霉素常被用于治疗畜禽疾病,但是它不能被畜禽完全代谢,残留的盐酸土霉素进入水体危害水环境的健康。铁锰作为常见的过渡金属,通常以二价态活化亚硫酸盐来降解有机污染物,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但是单独的二价铁与二价锰氧化还原电势低,活化亚硫酸盐效果较差。本研究采用Fe^(2+)/Mn^(2+)共活化Na_(2)SO_(3)降解水中的盐酸土霉素,考察药剂用量、pH、溶解氧、氯离子、碳酸根及腐殖酸对Fe^(2+)/Mn^(2+)/Na_(2)SO_(3)体系降解盐酸土霉素的影响;通过焦磷酸盐实验、自由基淬灭实验和EPR实验分析Fe^(2+)/Mn^(2+)/Na_(2)SO_(3)体系中的活性物种;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识别盐酸土霉素的官能团及其降解中间产物的变化,推断盐酸土霉素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当Fe^(2+)/Mn^(2+)/Na_(2)SO_(3)浓度比为1∶4∶20(浓度分别为0.1、0.4和2 mmol/L)时,在反应45 min、pH为9.0条件下,盐酸土霉素的去除率和矿化率最高,分别达到94%和49%。随着溶解氧从9 mg/L下降至1.89 mg/L,盐酸土霉素去除率从94%下降至17%;氯离子、腐殖酸和碳酸根均对盐酸土霉素的降解产生抑制作用。Mn(Ⅲ)和SO_(4)·^(-)是降解盐酸土霉素的主要活性氧化剂,盐酸土霉素的降解经过电子转移、开环与酰基化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mn^(2+)/Na_(2)SO_(3)体系 盐酸土霉素 活化 自由基 氧化
下载PDF
Al-Cr-Fe-Mn-Ni高熵合金中的L2_(1)相的相稳定性及其性能研究
15
作者 易慧 吴长军 +3 位作者 周琛 刘亚 陆晓旺 苏旭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6-204,共9页
为开发兼具良好强度与塑性的BCC基高熵合金,可引入与基体共格的B2或L2_(1)相。L2_(1)相具有更好的抗蠕变性能,有望在高温环境中得到应用。但是,目前对BCC型高熵合金中L2_(1)相的存在规律、相稳定性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的研... 为开发兼具良好强度与塑性的BCC基高熵合金,可引入与基体共格的B2或L2_(1)相。L2_(1)相具有更好的抗蠕变性能,有望在高温环境中得到应用。但是,目前对BCC型高熵合金中L2_(1)相的存在规律、相稳定性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为此,本工作研究了电弧熔炼制备的铸态Al_(0.5)Cr_(2.5-x)FeMn_(x)Ni(x=0.5~1.75)、Al_(0.75)Cr_(2.25-y)FeMn_(y)Ni(y=0.25~1.5)、AlCr_(2-z)FeMn_(z)Ni(z=0.5~1.5)高熵合金的相组成,及800℃或1000℃真空退火120 h对合金组织和相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这些合金中L2_(1)相的成分特征由40%~50%(原子分数)Ni和15%~20%(原子分数)Al、Mn组成。L2_(1)相只存在于Al含量为10%~15%(原子分数)的合金中,且多以BCC+L2_(1)两相共存,获得的组织为编织网状的调幅分解组织。当Al含量达到20%(原子分数)后,合金则由BCC+B2两相构成。L2_(1)相的存在会使BCC型XRD特征峰出现明显的峰分裂。经过800℃或1000℃退火后,合金中L2_(1)相仍能稳定存在,合金显微组织发生粗化并会形成σ或FCC相。铸态合金的硬度随Mn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含L2_(1)相的合金的硬度在463HV~558HV范围内。800℃退火会使含5%~15%(原子分数)Mn的合金硬度降低70HV~100HV,但由于硬质σ相的析出,含20%~30%(原子分数)Mn的合金硬度提高200HV以上;1000℃退火后,由于软质FCC相的形成,合金的硬度略有降低,这些结果将为BCC型高熵合金的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r-fe-mn-Ni 高熵合金 L2_(1)相 硬度 相稳定性
下载PDF
Mn/Fe比对Al-Mg-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刘雅婷 李元东 +3 位作者 刘文憬 王梓臣 罗晓梅 毕广利 《铸造》 CAS 2024年第5期587-595,共9页
以Al-Mg-Si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金属型铸造研究Mn/Fe比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Mg-Si铸态合金组织中枝晶间存在α-Al基体和大量析出相,主要以Mg_(2)Si相为主,还存在少量的共晶Si相、AlFeSi相和Al(FeMn)Si相。随Mn/Fe比的增大... 以Al-Mg-Si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金属型铸造研究Mn/Fe比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Mg-Si铸态合金组织中枝晶间存在α-Al基体和大量析出相,主要以Mg_(2)Si相为主,还存在少量的共晶Si相、AlFeSi相和Al(FeMn)Si相。随Mn/Fe比的增大,合金中的晶粒逐渐变得细小圆整,且由树枝晶向等轴晶发生转变。Mn可以促进铝合金中针状的β-AlFeSi相向骨骼状、颗粒状或块状的α-Al(FeMn)Si相的转变。当Mn/Fe比为0.5时,合金的热导率达到最大值181.08 W·m^(-1)·K^(-1)。当Mn/Fe比为1.0时,合金的晶粒尺寸最小且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伸长率和硬度相较于Mn/Fe为0.2时分别提升17.45%、49.57%和27.48%,达到167.35 MPa、17.23%、HV 6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mn/fe 金属型铸造 力学性能 热导率
下载PDF
卤化钾改性Mn-Co-Fe尖晶石脱除气相Hg0的性能研究
17
作者 徐元强 仲兆平 +1 位作者 许月阳 黄佳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1492,I0019,共13页
为提高Mn-Co-Fe尖晶石吸附剂的脱汞性能,该研究首先采用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和浸渍法结合制备了KX(X表示Cl、Br和I)改性的Mn-Co-Fe尖晶石吸附剂。然后,分别利用SEM、SEM结合EDS能谱Mapping、BET、XRD和VSM来表征其表面形貌、表面元素占比... 为提高Mn-Co-Fe尖晶石吸附剂的脱汞性能,该研究首先采用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和浸渍法结合制备了KX(X表示Cl、Br和I)改性的Mn-Co-Fe尖晶石吸附剂。然后,分别利用SEM、SEM结合EDS能谱Mapping、BET、XRD和VSM来表征其表面形貌、表面元素占比及分布、比表面积及总孔容积、晶相结构和比饱和磁化特性。并通过固定床探究了卤化钾种类、KI负载量、吸附温度和入口汞浓度对模拟燃煤烟气中汞脱除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动力学模拟、XPS表征和程序升温脱附实验研究了吸附剂对汞脱除的控制步骤、机制以及汞在吸附剂表面的存在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0.10KX@MCFS对汞的平均脱除效率KI(92.84%)>KBr(88.39%)>KCl(86.61%)。此外,增加KI的负载量、吸附温度和入口汞浓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改性MCFS的脱汞性能。虽然KI的负载导致了MCFS的磁性能下降,但综合分析得出:0.10KI@MCFS具有一个相对优异的汞脱除性能和饱和磁化强度值(34.0 emu/g)。因此,该研究的这一发现对汞污染排放控制和吸附剂磁回收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Co-fe尖晶石 卤化钾 浸渍改性 饱和磁化强度
下载PDF
Al-Cu-Mn-Fe-Ag-Zr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室温和高温性能研究
18
作者 刘敬彬 栗梦玉 +3 位作者 胡静怡 苏宏福 高通 刘相法 《铸造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432-439,共8页
Al-Cu合金具有低密度、耐热性好和潜在的高温稳定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为提高Al-Cu基铸造合金的耐热性能,本文制备了质量分数为Al-4%Cu-0.5%Mn-0.1%Fe-0.4%Ag-0.3%Zr(简称AC)的合金。采用OM和SEM分析了合金的微观... Al-Cu合金具有低密度、耐热性好和潜在的高温稳定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为提高Al-Cu基铸造合金的耐热性能,本文制备了质量分数为Al-4%Cu-0.5%Mn-0.1%Fe-0.4%Ag-0.3%Zr(简称AC)的合金。采用OM和SEM分析了合金的微观形貌及化学成分,采用XRD分析了合金的物相结构,采用EBSD研究了晶粒形态与尺寸分布,采用TEM分析了合金在时效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和析出相形态,采用高低温拉伸试验机进行了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C合金在铸造过程中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主要包括Al_2Cu和Al_7Cu_2Fe,其中,Al_2Cu相在固溶处理后溶入基体中,并在时效处理后重新沉淀为θ′相,成为主要的强化相。此外,经T6热处理后,合金中还包含着T_(Mn)(Al_(20)Cu_2Mn_3)相,Ag元素固溶于铝基体中,而Zr元素则使得合金析出L1_2-Al_3Zr纳米相,其与θ′相存在位向关系。测试了合金在室温和高温(200、300和400℃)下的拉伸性能,对应屈服强度可分别达236、155、129和6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n-fe-Ag-Zr合金 Al-Cu铸造合金 耐热性能 T6热处理
下载PDF
Mn促进Fe/C微电解反应速率及降解污染物机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艳萍 丁雪 +3 位作者 杜飞 张健 张海丰 张兰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3-161,199,共10页
为了扩宽铁炭微电解工艺的适用范围及提高处理效率,以铸铁屑、椰壳活性炭为原料,添加Mn构建Fe/Mn/C三元微电解体系处理甲基橙(MO)模拟染料废水。利用SEM-EDS、FTIR及Raman光谱分析了Fe、Mn和活性炭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采用UV和三维荧光... 为了扩宽铁炭微电解工艺的适用范围及提高处理效率,以铸铁屑、椰壳活性炭为原料,添加Mn构建Fe/Mn/C三元微电解体系处理甲基橙(MO)模拟染料废水。利用SEM-EDS、FTIR及Raman光谱分析了Fe、Mn和活性炭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采用UV和三维荧光光谱(EEM)探究了有机物成分的变化,对比了Fe/Mn/C和Fe/C微电解体系对MO的降解效果,揭示了Fe/Mn/C三元微电解体系降解MO的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后的Fe、Mn和炭填料表面存在铁氧化物、铁氢氧化物及锰氧化物,Fe/Mn/C三元微电解体系可断裂MO的氮氮双键,破坏苯环结构。MO的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Fe/Mn/C微电解体系对MO降解的反应速率常数由Fe/C微电解体系的5.7381×10^(-4)min^(-1)提高至9.3834×10^(-4)min^(-1),降解速率和降解效果显著优于Fe/C微电解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n/C 微电解 染料废水 化学反应 降解 动力学 水处理技术
下载PDF
Cr元素掺杂对Fe-C-Mn-Al系轻质钢的影响研究进展
20
作者 葛美伶 张欢 +2 位作者 司天宇 程洪 何忠平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Fe-C-Mn-Al系轻质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低密度和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在钢中添加合金元素会显著影响相变热力学与动力学,进一步影响并决定组织形貌的演化过程.添加Cr元素会对Fe-C-Mn-Al系轻质钢微观组织产生显著作用,重点对添加不同含... Fe-C-Mn-Al系轻质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低密度和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在钢中添加合金元素会显著影响相变热力学与动力学,进一步影响并决定组织形貌的演化过程.添加Cr元素会对Fe-C-Mn-Al系轻质钢微观组织产生显著作用,重点对添加不同含量的Cr元素后,对κ-碳化物、β-Mn和DO_(3)等相生长、晶粒尺寸变化及晶界角度的改变,促进Al_(2)O_(3)及含Cr氧化物的生成,以及提高Fe-C-Mn-Al系轻质钢抗拉强度、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等性能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了Cr元素的加入及不同含量的Cr元素给Fe-C-Mn-Al系轻质钢带来的优势,同时对当前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mn-Al系轻质钢 CR元素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