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络合吸收脱除NO体系中Fe^Ⅲ(EDTA)的生物还原 被引量:6
1
作者 荆国华 李伟 +1 位作者 施耀 周作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23,共5页
利用驯化得到的微生物还原FeⅢ(EDTA)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比乙醇和甲醇更适合于作为该体系的碳源;由于硝酸盐在反应过程中对FeⅢ(EDTA)的微生物还原形成抑制,选择铵盐为微生物生长的氮源;反应最适pH值范围为6~7;温度在30℃~40℃范... 利用驯化得到的微生物还原FeⅢ(EDTA)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比乙醇和甲醇更适合于作为该体系的碳源;由于硝酸盐在反应过程中对FeⅢ(EDTA)的微生物还原形成抑制,选择铵盐为微生物生长的氮源;反应最适pH值范围为6~7;温度在30℃~40℃范围之间变化,FeⅢ(EDTA)还原率相差不大,温度大于40℃以后,还原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碳源量和菌体接种量满足还原反应需要即可,过量碳源或菌体接种量对还原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实验考察的浓度范围内,FeⅢ(EDTA)的生物还原符合1级反应动力学,最大反应速率γmax=1.3 mmol·(L·h),半饱和速率常数km=53.5 m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EDTA) 生物还原 NOx 烟气脱氮
下载PDF
络合吸收烟气脱氮体系中Fe^(Ⅲ)(NTA)的生物还原
2
作者 荆国华 周作明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7-80,85,共5页
利用驯化得到的微生物对FeⅢ(NTA)的还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比柠檬酸钠、乙醇、甲醇更适合于作为体系的碳源;反应最适pH值范围为5~8;温度在30~40℃之间变化,FeⅢ(NTA)还原率相差不大,温度大于40℃以后,还原率随温度升高而急剧下... 利用驯化得到的微生物对FeⅢ(NTA)的还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比柠檬酸钠、乙醇、甲醇更适合于作为体系的碳源;反应最适pH值范围为5~8;温度在30~40℃之间变化,FeⅢ(NTA)还原率相差不大,温度大于40℃以后,还原率随温度升高而急剧下降.碳源量和菌体接种量满足还原反应需要即可,过量碳源或菌体接种量对还原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实验考察的浓度范围内(0~24 mmol/L),FeⅢ(NTA)对微生物还原没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A) 生物还原 NOx 烟气脱氮
下载PDF
血链球菌驱动的Fe^(Ⅲ)-TAML/H_(2)O_(2)体系构建及其去除水中4-氯酚
3
作者 汤宜昆 蔡喜运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7,共9页
Fe^(Ⅲ)-TAML因能活化H_(2)O_(2)氧化多种有机污染物受到广泛关注,但在投加H_(2)O_(2)的过程中存在过度损耗的问题,并且在H_(2)O_(2)的运输、处理和储存中存在潜在危险.本研究利用血链球菌产生H_(2)O_(2)的特性,通过原位生成H_(2)O_(2)... Fe^(Ⅲ)-TAML因能活化H_(2)O_(2)氧化多种有机污染物受到广泛关注,但在投加H_(2)O_(2)的过程中存在过度损耗的问题,并且在H_(2)O_(2)的运输、处理和储存中存在潜在危险.本研究利用血链球菌产生H_(2)O_(2)的特性,通过原位生成H_(2)O_(2)替代预制H_(2)O_(2),构建血链球菌驱动的FeⅢ-TAML/H_(2)O_(2)体系,降解水中4-氯酚,并探究相关影响因素对4-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血链球菌驱动的Fe^(Ⅲ)-TAML/H_(2)O_(2)降解体系中,4-氯酚的降解速率常数与温度和细胞密度呈正相关,去除率随着Fe^(Ⅲ)-TAML浓度和pH值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该体系可以实现4-氯酚的高效降解,在环境温度为25℃,pH值为8,Fe^(Ⅲ)-TAML浓度为2μmol/L,血链球菌OD600为0.4的条件下,10 mg/L的4-氯酚在3 h内的去除率可达到9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链球菌 过氧化氢 原位合成 Fe^()-taml 4-氯酚
原文传递
没食子多酚与Fe^(Ⅲ)通过层层自组装法制备薄膜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秋平 陈文 +5 位作者 杨金香 马尚智 郭刚 周良学 田星 韩博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120,共8页
目的制备没食子多酚和Fe^(Ⅲ)的复合薄膜并评估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纳米包封技术-层层自组装法,将没食子多酚和Fe^(Ⅲ)制备薄膜,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薄膜进行表... 目的制备没食子多酚和Fe^(Ⅲ)的复合薄膜并评估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纳米包封技术-层层自组装法,将没食子多酚和Fe^(Ⅲ)制备薄膜,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薄膜进行表征;采用控制变量法讨论温度、pH和离子强度对薄膜形成过程的影响;使用DPPH·和ABTS;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 UV-Vis表征说明薄膜的厚度与其层数呈正相关;FTIR结果显示薄膜中存在没食子多酚的酚羟基和Fe^(Ⅲ)结合的特征吸收峰,表明两者可结合在薄膜中;SEM显示薄膜表面分布着大小均一的球形粒子。对于影响因素实验,薄膜的形成与pH值和温度成负相关,与没食子多酚的浓度成正相关。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显示,薄膜可以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结论层层自组装法能成功制备没食子多酚和Fe^(Ⅲ)的复合薄膜,且薄膜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多酚 Fe^()层层自组装 薄膜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Effect of As(Ⅲ)on kinetics of Fe^(2+)bio-oxida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Qian WEI Wen-qing QIN +2 位作者 Xue-duan LIU Kai LIU Cong-ren YA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3434-3443,共10页
Fe^(2+) bio-oxidation influenced by toxic metal ions released from the dissolution of arsenic-bearing gold ores was investigated.Fe^(2+) bio-oxidation by moderately thermophilic microorganisms was studied under differ... Fe^(2+) bio-oxidation influenced by toxic metal ions released from the dissolution of arsenic-bearing gold ores was investigated.Fe^(2+) bio-oxidation by moderately thermophilic microorganisms was studied under different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Fe^(2+) and As(Ⅲ),and Monod equation was used to fit the Fe^(2+) bio-oxidation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e^(2+) bio-oxidation rate increased as the initial Fe^(2+)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until it reached 12 g/L.As(Ⅲ)severely inhibited Fe^(2+) bio-oxidation.When the As(Ⅲ)concentration was 8 g/L,9 g/L Fe^(2+) was more than 200 h.The Monod equation fitted the Fe^(2+) bio-oxidation well.In the absence of As(Ⅲ),the maximum specific growth rate of the culture and the substrate affinity constant were 0.142 h^(−1) and 0.053 g/L,respectively.As(Ⅲ)inhibited Fe^(2+) bio-oxidation via competitive inhibition,and the inhibition constant was 0.003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rately thermophilic microorganisms Fe^(2+)bio-oxidation As() As-bearing gold concentrate KINETICS
下载PDF
New Environmental Friendly Yellow Ceramic Pigments of the Type (Fe^ⅢM^Ⅴ)-TiO2
6
作者 Araceli Elisabet Lavat Griselda Xoana Gayo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4年第11期1026-1035,共10页
The family of Cr(Ⅲ) and Fe(Ⅲ)-doped rutile pigments of nominal composition (M^ⅢM^V)xTi1-2xO2, with M^Ⅲ = Cr(Ⅲ) or Fe(Ⅲ) and M'(V) = Sb, Nb, Ta, with x = 0.03, 0.15 and 0.25 were investigated as cera... The family of Cr(Ⅲ) and Fe(Ⅲ)-doped rutile pigments of nominal composition (M^ⅢM^V)xTi1-2xO2, with M^Ⅲ = Cr(Ⅲ) or Fe(Ⅲ) and M'(V) = Sb, Nb, Ta, with x = 0.03, 0.15 and 0.25 were investigated as ceramic pigments covering the yellow-ochre-brown palette. The formulations containing Fe(Ⅲ) are novel compositions not included in the commercial rutile pigments. The materia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and FTIR (F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from anatase-to-rutile was estimated by the evolution of the spectral patterns. This crystal phase transition is responsible of the color formation. A higher distortion of TiO6 octahedra is observed in the case of (FeSb) containing cells which contribute to the enhancement of the light absorption. The coloring performance of all the formulations were evaluated by enameling the mixtures containing 5% pigments and commercial frits representative of single and double firing industrial processes. The chromatic values obtained are in the yellow to brown domain of the chromatic plot, depending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igment-frit batch. In the case of the Fe-glazes, and particularly the combination (FeNb), the chromatic values are close to the best yellow tinting. This new FeNb-rutile pigment could be a more benign substitute of Cr-yellow pigments. The homogeneity of the enamels was confirmed by 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EDAX (energy dispersive X-ray analysis) microsc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Ⅴ)-TiO2 COLOR glassy coating spectroscopy X-ray methods electron microscopy
下载PDF
壳寡糖铁(Ⅲ)配位产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7
作者 徐进云 贾辉 +1 位作者 杨俊玲 齐东来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30,共6页
为了探究壳寡糖铁(Ⅲ)的配位结构和最佳合成条件,通过自制壳寡糖(黏均相对分子质量<1 000)与FeCl_3溶液的反应,合成了壳寡糖铁(Ⅲ)配合物.采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前后溶液中Fe^(3+)浓度的变化,探究溶液pH值、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 为了探究壳寡糖铁(Ⅲ)的配位结构和最佳合成条件,通过自制壳寡糖(黏均相对分子质量<1 000)与FeCl_3溶液的反应,合成了壳寡糖铁(Ⅲ)配合物.采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前后溶液中Fe^(3+)浓度的变化,探究溶液pH值、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Fe^(3+)与壳寡糖配位反应的影响.利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差热与热重分析(TGA-DSC)、元素分析(EI)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3+)参与反应的配位量随着pH增加而增大,当pH>3.5时Fe^(3+)形成沉淀导致配位反应无法进行;Fe^(3+)参与反应的配位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和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增大,直至配位反应趋于平衡,考虑到实际生产周期和能源消耗,选择最佳反应时间为60 min,最适宜反应温度为40℃;形成的配合物热稳定性较壳寡糖本身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配合物中壳寡糖与Fe^(3+)的摩尔配位比为3∶1,并由此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铁()配合物 pH值影响 Fe^3+浓度 表征 配位比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与过渡金属离子Cr^(3+),Mn^(2+) 和Fe^(3+)形成配合物配位位置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陈亮 穆丽璇 续浩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7,共5页
通过 1D1 HNMR ,1 3CNMR和1 H自旋 晶格弛豫时间T1 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与过渡金属离子Cr3+,Mn2 +和Fe3+形成配合物的位置进行了研究 ,合成了固体配合物 ,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离子Cr3+,Mn2 +和Fe3+与氟喹诺酮类... 通过 1D1 HNMR ,1 3CNMR和1 H自旋 晶格弛豫时间T1 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与过渡金属离子Cr3+,Mn2 +和Fe3+形成配合物的位置进行了研究 ,合成了固体配合物 ,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离子Cr3+,Mn2 +和Fe3+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形成 1∶2的配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3+ MN^2+ FE^3+ 配位位置 核磁共振 配合物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过渡金属离子 铬() 锰(Ⅱ) 铁() 结构分析
下载PDF
含Fe^(3+)盐酸介质中硫代酰胺的缓蚀作用及其与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4
9
作者 夏明珠 雷武 王风云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6-529,543,共5页
用极化曲线法研究了含Fe3 + 的 5%盐酸体系中硫代酰胺、硫代丁酰胺及硫代苯酰胺的缓蚀作用及其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 ,该类缓蚀剂是阴极几何覆盖型缓蚀剂 ,缓蚀作用的大小顺序为硫代苯酰胺 >硫代丁酰胺 ... 用极化曲线法研究了含Fe3 + 的 5%盐酸体系中硫代酰胺、硫代丁酰胺及硫代苯酰胺的缓蚀作用及其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 ,该类缓蚀剂是阴极几何覆盖型缓蚀剂 ,缓蚀作用的大小顺序为硫代苯酰胺 >硫代丁酰胺 >硫代酰胺 ,随着加药浓度的增加 ,缓蚀率提高 ,但浓度增至一定值时 ,出现平台效应 ;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能促进其缓蚀作用 ,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在低温范围内 ( 30~ 50℃ ) ,随着温度的升高 ,缓蚀能力加强 ,协同效应亦增强 ,温度超过 6 0℃ ,缓蚀能力有所下降 ,协同效应也减弱 ,80℃时协同效应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协同效应 表面活性剂 硫代酰胺 铁() FE^3+ 盐酸介质
下载PDF
Fe(Ⅲ)-H_2O_2-偶氮胂Ⅲ体系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铁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典文 朱小青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61,共3页
研究了在稀H2 SO4 介质中 ,Fe3+ 催化H2 O2 氧化偶氮胂Ⅲ褪色反应的动力学条件 ,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的新方法。在 2 5mL溶液中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1 2 μg铁 ,检出限为 8 97× 10 - 1 1 g/mL。用于测定分析纯盐... 研究了在稀H2 SO4 介质中 ,Fe3+ 催化H2 O2 氧化偶氮胂Ⅲ褪色反应的动力学条件 ,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的新方法。在 2 5mL溶液中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1 2 μg铁 ,检出限为 8 97× 10 - 1 1 g/mL。用于测定分析纯盐酸和硝酸中的痕量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胂 催化光度法 Fe() 动力学条件 H2O2 褪色反应 FE^3+ 痕量铁 测定分析 研究
下载PDF
高岭土中Fe(Ⅲ)的微生物还原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沈艳杰 龚文琪 +1 位作者 雷绍民 胡纯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05年第3期11-13,共3页
加入葡萄糖和含Fe2O3高岭土的培养液在静止状态下恒温厌氧培养,生长的异养微生物能在氧化葡萄糖的同时,使溶解性弱的Fe3+还原成溶解性强的Fe2+,达到去除高岭土中Fe3+的目的。在室温(25℃)条件下对影响Fe3+还原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高岭土 Fe() 生物还原 FE^3+ Fe2O3 FE^2+ 厌氧培养 静止状态 葡萄糖 溶解性 培养液 生物能
下载PDF
三元手性配位聚合物{[Fe~Ⅲ(L^1)_3][Fe_2~Ⅲ(L^2)_3]}_∞和{[M(HL^1)_3][M_2(L^2)_3]}_∞(M=Co~Ⅱ,Zn~Ⅱ)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同亮 田金磊 +1 位作者 卜显和 童明良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合成了草酸根桥联的三元手性配位聚合物:{[Fe(L^1)_3][Fe_2(L^2)_3]}_∞(1),{[Co(HL^1)_3][Co_2(L^2)_3]}_∞(2)和{[Zn(HL^1)_3][Zn_2(L^2)_3]}_∞(3)(HL^1=3-(2-吡啶基)吡唑;L^2=C_2O_4^(2-)),并用 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 合成了草酸根桥联的三元手性配位聚合物:{[Fe(L^1)_3][Fe_2(L^2)_3]}_∞(1),{[Co(HL^1)_3][Co_2(L^2)_3]}_∞(2)和{[Zn(HL^1)_3][Zn_2(L^2)_3]}_∞(3)(HL^1=3-(2-吡啶基)吡唑;L^2=C_2O_4^(2-)),并用 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3具有类似的结构:草酸根(L^2)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大孔洞三维骨架,而3-(2-吡啶基)吡唑(HL^1或 L^1)与金属离子形成的单核单元则填充在上述三维骨架中.配合物1中通过草酸根桥联的 Fe~Ⅲ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偶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Fe^配合物 Co^Ⅱ配合物 Zn^Ⅱ配合物 草酸根 磁性
下载PDF
手性Salen Fe~Ⅲ配合物与咪唑配体轴配反应热力学
13
作者 朱必学 阮文娟 朱志昂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5-469,共5页
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方法研究了3种手性SalenFeⅢ配合物与4种咪唑配体在CHCl3中的轴配反应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不同SalenFeⅢ配合物与同一咪唑配体的轴配位常数按K(sym-SalenFeⅢ)>K(unsym-SalenFeⅢ)>K(t-Bu-SalenFeⅢ)顺序减小... 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方法研究了3种手性SalenFeⅢ配合物与4种咪唑配体在CHCl3中的轴配反应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不同SalenFeⅢ配合物与同一咪唑配体的轴配位常数按K(sym-SalenFeⅢ)>K(unsym-SalenFeⅢ)>K(t-Bu-SalenFeⅢ)顺序减小;测得的轴配反应热力学参数ΔrHθm、ΔrSθm表明此类反应是放热、熵减小的过程,该反应体系中ΔrHθm与ΔrSθm间存在线性关系,有利的焓变补偿了不利的熵变,焓熵作为一种补偿关系贡献于轴配物的稳定性。轴配体系圆二色光谱考察获得与热力学研究一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SALEN Fe^配合物 热力学 圆二色光谱
下载PDF
C_2O_4^(2-)桥联Cd_3~ⅡFe~Ⅲ异四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
14
作者 景志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50-52,共3页
合成和表征了二种新的草酸根桥联的异四核配合物 [Cd3Fe(C2 O4 ) 3(bpy) 6 ] (ClO4 ) 3(1)和 [Cd3Fe(C2 O4 ) 3(Me2 bpy) 6 ](ClO4 ) 3(2 ) ,其中bpy表示 2 ,2 -联吡啶 :Me2 bpy表示 4,4-二甲基 -2 ,2 -联吡啶 .经元素分析 ,摩尔电导和... 合成和表征了二种新的草酸根桥联的异四核配合物 [Cd3Fe(C2 O4 ) 3(bpy) 6 ] (ClO4 ) 3(1)和 [Cd3Fe(C2 O4 ) 3(Me2 bpy) 6 ](ClO4 ) 3(2 ) ,其中bpy表示 2 ,2 -联吡啶 :Me2 bpy表示 4,4-二甲基 -2 ,2 -联吡啶 .经元素分析 ,摩尔电导和红外光谱等手段推定配合物具有草酸根桥联结构 .生物活性试验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2O4^2- Cd3ⅡFe^ 异四核配合物 草酸根桥联 合成 表征 生物活性 杀菌活性 三草酸根合铁酸钾
下载PDF
异相催化剂Fe~ⅢGluPW光Fenton降解对氯苯酚
15
作者 晁群 《中国金属通报》 2018年第12期244-245,共2页
以三氯化铁、L-谷氨酸、磷钨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溶液沉淀法制备了Fe~ⅢGluPW复合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Spectrometer)对此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本文对异相催化剂Fe~ⅢGluPW的光-Fenton降解对氯苯酚催化活性... 以三氯化铁、L-谷氨酸、磷钨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溶液沉淀法制备了Fe~ⅢGluPW复合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Spectrometer)对此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本文对异相催化剂Fe~ⅢGluPW的光-Fenton降解对氯苯酚催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底物的浓度、催化剂的用量、过氧化氢的用量、pH值以及光照条件是影响催化剂降解效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GluPW 异相催化 对氯苯酚 光-Fenton降解
下载PDF
生物铁法强化污水处理作用机理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炜 孙强 +1 位作者 李杰 王亚娥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6,共5页
归纳了生物铁法的类型和适用条件,分析了不同生物铁法强化污水生物处理的作用机理、优缺点和运行成本;总结了各类型生物铁法在脱氮除磷和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Fe(Ⅲ)-生物铁法和Fe(Ⅱ)-生物铁法相比,认为Fe^0-生物铁... 归纳了生物铁法的类型和适用条件,分析了不同生物铁法强化污水生物处理的作用机理、优缺点和运行成本;总结了各类型生物铁法在脱氮除磷和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Fe(Ⅲ)-生物铁法和Fe(Ⅱ)-生物铁法相比,认为Fe^0-生物铁法具有投资和运行成本低、工艺简单、强化效率高等特点,是生物铁法强化污水处理研究与应用的新方向。为了能更好地实现Fe^0-生物铁法工程化应用,还需在新型零价铁材料的开发和工艺参数的优化等领域进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生物铁法 Fe(Ⅱ)-生物铁法 Fe^0-生物铁法 厌氧生物铁法 污水处理
下载PDF
配合物的形成对金属离子氧化还原性影响的讨论
17
作者 张文广 彭思艳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742-744,共3页
在水溶液中,Fe^3+可把I-氧化成I2,但I2又可把铁(Ⅱ)氰配离子Fe(CN)6^4-氧化成铁(Ⅲ)氰配离子Fe(CN)6^3-;同样地,Co^3+可把H2O氧化成O2,
关键词 氧化还原性 金属离子 配合物 FE^3+ Co^3+ 铁() 铁(Ⅱ) 配离子
下载PDF
四酰胺基六甲基苯基环铁催化氧化氯酚类物质: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云浩 范铭煜 +2 位作者 梁思嘉 王超 周绍达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年第10期1-3,共3页
本研究测定了6种氯酚在绿色催化剂四酰胺基六甲基苯基环铁(Fe(Ⅲ)-TAML)催化氧化的降解动力学,并进行伪一级动力学拟合得到伪一级速率常数(kobs),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氯酚的QSAR模型,根据回归模型发现氯酚分子最高占用分子轨道能(EHO... 本研究测定了6种氯酚在绿色催化剂四酰胺基六甲基苯基环铁(Fe(Ⅲ)-TAML)催化氧化的降解动力学,并进行伪一级动力学拟合得到伪一级速率常数(kobs),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氯酚的QSAR模型,根据回归模型发现氯酚分子最高占用分子轨道能(EHOMO)是影响Fe(Ⅲ)-TAML降解氯酚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可以为Fe(Ⅲ)-TAML降解氯酚和其他有机污染物活性评估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酰胺基六甲基苯基环铁 氯酚 催化氧化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下载PDF
ZnO晶体中Mn^(2+)与Fe^(3+)杂质中心的缺陷结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董会宁 吴晓轩 +1 位作者 邬劭轶 郑文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16-619,共4页
用建立在强场图像和自旋 轨道耦合机理的高阶微扰公式研究了ZnO晶体中Mn2 +和Fe3 +杂质中心的零场分裂 .研究发现 :Mn2 +和Fe3 +离子不能占据准确的Zn2 +位置 ,而是沿c3 轴方向各自位移一段距离ΔR .这些位移及与此相关的缺陷结构也为Ne... 用建立在强场图像和自旋 轨道耦合机理的高阶微扰公式研究了ZnO晶体中Mn2 +和Fe3 +杂质中心的零场分裂 .研究发现 :Mn2 +和Fe3 +离子不能占据准确的Zn2 +位置 ,而是沿c3 轴方向各自位移一段距离ΔR .这些位移及与此相关的缺陷结构也为Newman叠加模型所证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场分型 ZNO晶体 MN^2+ FE^3+ 晶格畸变 叠加模型 氧化锌晶体 缺陷结构 锰(Ⅱ)掺杂 铁()掺杂
原文传递
Fe^0钝化膜的生物还原及其脱氮除磷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亚娥 冯娟娟 李杰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219-4224,共6页
微生物的异化Fe(Ⅲ)还原是一种能够利用Fe(Ⅲ)作为末端电子受体在无氧条件下氧化有机物的产能过程。结合这一特性,考察了在兼性厌氧/严格厌氧条件下Fe0钝化膜作为Fe(Ⅲ)源时的生物还原能力以及对N、P等营养元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严... 微生物的异化Fe(Ⅲ)还原是一种能够利用Fe(Ⅲ)作为末端电子受体在无氧条件下氧化有机物的产能过程。结合这一特性,考察了在兼性厌氧/严格厌氧条件下Fe0钝化膜作为Fe(Ⅲ)源时的生物还原能力以及对N、P等营养元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严格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异化Fe(Ⅲ)还原能力较好,富集培养至7 d,累计Fe(Ⅱ)浓度达到最大,最大产生速率为98.69 mg/(L·d),同时TP去除率高达97.1%以上。而体系对NH+4-N、TN的去除相对滞后,培养至13 d,去除率开始增大,最终分别达到86.6%和76.1%。这为装填有海绵铁+聚氨酯泡沫载体的SBBR中填料的原位再生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Fe()还原 铁还原菌 Fe^0钝化膜 还原再生 脱氮除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