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2+)与Fe^0活化过二硫酸盐降解活性艳蓝KN-R 被引量:18
1
作者 于辉 金春姬 +2 位作者 王鹏远 刘明 贾红丽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5,共8页
为了解Fe2+与Fe0在活化PDS(过二硫酸盐)降解活性艳蓝KN-R时的差异,通过序批试验,考察了Fe2+/PDS和Fe0/PDS体系中c(Fe2+)、ρ(Fe0)、c(PDS)和初始p H对KN-R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2+/PDS体系中,最佳反应条件〔初始pH为3.0,c(Fe2+)为1.0... 为了解Fe2+与Fe0在活化PDS(过二硫酸盐)降解活性艳蓝KN-R时的差异,通过序批试验,考察了Fe2+/PDS和Fe0/PDS体系中c(Fe2+)、ρ(Fe0)、c(PDS)和初始p H对KN-R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2+/PDS体系中,最佳反应条件〔初始pH为3.0,c(Fe2+)为1.0 mmol/L,c(PDS)为2.0 mmol/L〕下,180 min后KN-R的去除率达到96.55%;过高的p H和c(Fe2+)对KN-R的降解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Fe0/PDS体系中,当p H和ρ(Fe0)过高时,KN-R的去除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当p H为9.0时,180 min后KN-R的去除率为90.53%;当ρ(Fe0)为448 mg/L时,50 min后KN-R的去除率就能达到94.35%.在2个体系中,c(PDS)的升高均能显著提高KN-R的去除率,当c(PDS)由0.5 mmol/L增至8.0 mmol/L时,KN-R的去除率由47.25%(Fe2+/PDS体系)和57.00%(Fe0/PDS体系)增至100%.动力学分析显示,KN-R的降解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最佳反应条件下2个体系中的活性自由基均以硫酸根自由基(SO4-·)为主.因此,在降解KN-R过程中,Fe0/PDS体系的性能明显优于Fe2+/PDS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艳蓝KN-R FE^2+ Fe^0 过二硫酸盐 降解动力学
下载PDF
用Fe^0-H_2O_2氧化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液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广建 曹长青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1年第9期21-23,共3页
提出了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Fe0 -H2 O2 氧化法 ,并用高浓度苯酚 (5 0 0 0mg/L)和甲酚 (40 0 0mg/L)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Fe0 -H2 O2 氧化法在 330min后 ,DOC转化率达 80 % ,中和后污泥产生量少 ,而传统Fenton氧化法 ,同等实验条件下 ,DOC... 提出了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Fe0 -H2 O2 氧化法 ,并用高浓度苯酚 (5 0 0 0mg/L)和甲酚 (40 0 0mg/L)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Fe0 -H2 O2 氧化法在 330min后 ,DOC转化率达 80 % ,中和后污泥产生量少 ,而传统Fenton氧化法 ,同等实验条件下 ,DOC转化率仅为 6 0 % ,而且后者再提高转化率 ,中和时伴随大量污泥产生 ,因此认为Fe0 -H2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0-H2O2 氧化法 转化率 有机废物 有机废液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Fe^0/S_2O_8^(2-)体系氧化垃圾渗滤液去除UV_(254)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占孟 饶志为 +1 位作者 李贤 胡锋平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53,共5页
为提高Fe^0/S_2O_8^(2-)体系氧化垃圾渗滤液去除有机物的效果,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反应条件,借助响应面法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了以紫外吸光度UV_(254)的去除率为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模型,分析零价铁(Fe^0)投加量、初始pH值和S_2O_8^(2-)与1... 为提高Fe^0/S_2O_8^(2-)体系氧化垃圾渗滤液去除有机物的效果,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反应条件,借助响应面法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了以紫外吸光度UV_(254)的去除率为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模型,分析零价铁(Fe^0)投加量、初始pH值和S_2O_8^(2-)与12COD_0的质量比3个因素的交互作用,确定最优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Fe^0投加量为31.3mmol/L、初始pH值为4.4,ω(S_2O_8^(2-)/12COD_0)为1.14条件下,UV_(254)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0/S2O8^2-体系 响应面法 UV254 垃圾渗滤液
下载PDF
MW-Fe^0/H_2O_2体系预处理垃圾渗滤液浓缩液有机物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爱平 陈炜鸣 +2 位作者 李启彬 蒋国斌 辜哲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44-2156,共13页
为探究MW-Fe^0/H_2O_2类芬顿反应对渗滤液浓缩液的效能与机理,探讨了废水初始p H值、Fe^0投加量、H_2O_2投加量、MW功率和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对有机物去除效果,通过类比实验对MW-Fe^0/H_2O_2体系处理渗滤液浓缩液中MW辐射的反应机理进... 为探究MW-Fe^0/H_2O_2类芬顿反应对渗滤液浓缩液的效能与机理,探讨了废水初始p H值、Fe^0投加量、H_2O_2投加量、MW功率和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对有机物去除效果,通过类比实验对MW-Fe^0/H_2O_2体系处理渗滤液浓缩液中MW辐射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并采用了SEM和XRD技术对反应前后的Fe^0物相变化及催化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初始p H值为3.0,Fe^0投加量0.5g/L,H_2O_2投加量20m L/L,MW功率400W,反应时间14min时,其COD、UV_(254)以及色度(CN)的去除率分别为58.70%、85.69%和88.30%.类芬顿类比实验说明MW-Fe^0/H_2O_2体系处理后具有较高的有机物去除率和可生化性;紫外-可见光谱表明,Fenton和MW-Fe^0/H_2O_2类芬顿反应均能使废水中有机物的芳香性程度、分子量和缩合度大幅度降低,但MW-Fe^0/H_2O_2类芬顿反应优于其他反应过程;三维荧光光谱显示,MW-Fe^0/H_2O_2类芬顿反应能使渗滤液浓缩液中荧光峰峰位蓝移,说明废水的腐殖质缩合度减小,且分子量大幅降低.与此同时,Fe^0在反应过程中,表面由光滑变得粗糙且被腐蚀为Fe_3O_4和Fe OOH等物质.MW-Fe^0/H_2O_2类芬顿反应的主要机理为芬顿反应及铁氧化物-H_2O_2非均相芬顿反应的高级氧化作用、铁基胶体对有机物的吸附沉淀,而MW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加速了以上作用的进行,从而能对渗滤液浓缩液中有机污染物进行快速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滤液浓缩液 Fe^0/H2O2 MW 有机物
下载PDF
Fe^0-Al^0/O_2体系氧化处理乙二胺四乙酸水溶液的性能
5
作者 樊金红 郝燕 刘忻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6-911,共6页
研发了常温常压下由O2自发还原而产生H2O2和·OH等活性氧(ROS)的Fe0-Al 0/O2绿色高级氧化工艺,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溶液的初始pH值、铝铁的质量比、EDTA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EDTA降解的影响.采用N,N-二乙... 研发了常温常压下由O2自发还原而产生H2O2和·OH等活性氧(ROS)的Fe0-Al 0/O2绿色高级氧化工艺,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溶液的初始pH值、铝铁的质量比、EDTA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EDTA降解的影响.采用N,N-二乙基对苯二胺-辣根过氧化物酶(DPD-POD)法、苯甲酸捕捉法、氧气吹脱、溶液总有机碳(TOC)的变化以及EDTA的降解产物等证实了H2O2和·OH的原位产生及EDTA的氧化降解机制.结果表明:Fe0-Al 0/O2体系对EDTA的去除率随溶液初始pH的升高而降低,但在pH=3~9范围内,始终具有较好的EDTA去除率;随Al 0∶Fe0质量比增加以及EDTA初始浓度降低,EDTA的去除率增大;在初始pH=9、EDTA初始浓度为0.5mmol·L-1、铝铁的质量比为1∶1的条件下反应3h之后EDTA的去除率达到了90%以上;EDTA主要通过·OH的高级氧化去除,其中间产物为亚氨基二乙酸、甲酸和乙酸,最终被矿化降解为CO2和H2O,3h内TOC去除率达到72.5%.研究表明:Fe0-Al 0/O2体系处理EDTA水溶液,无需外加H2O2,此体系节省运行操作费用,且适用pH范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0-Al^0/O2体系 活性氧 FENTON 乙二胺四乙酸(EDTA) 降解机理
下载PDF
铬污染土壤修复材料FeS2/Fe^0及外场强化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琦 杨卫春 +1 位作者 李书鹏 甄胜利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9-94,共6页
以甘肃某铬化工场地污染土壤作为处理对象,通过黄铁矿高能球磨活化铁粉制备了铬还原修复材料FeS2/Fe^0,考察了该材料对铬污染土壤的还原修复效果,并探究了外场强化修复铬污染土壤的方法。结果表明,FeS2/Fe^0修复Cr(Ⅵ)含量为448.1 mg/k... 以甘肃某铬化工场地污染土壤作为处理对象,通过黄铁矿高能球磨活化铁粉制备了铬还原修复材料FeS2/Fe^0,考察了该材料对铬污染土壤的还原修复效果,并探究了外场强化修复铬污染土壤的方法。结果表明,FeS2/Fe^0修复Cr(Ⅵ)含量为448.1 mg/kg的污染土壤,30 d后去除率达到99.1%,微波场可有效缩短修复周期,机械力—微波场联合作用可将总Cr(Ⅵ)含量为4995 mg/kg的污染土壤修复降至1.9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2/Fe^0材料 铬污染土壤 微波场 机械力场
下载PDF
Fe^(0)/H_(2)O_(2)对正渗透处理印染废水的性能影响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邬倩倩 黄满红 +1 位作者 宋佳玲 郑盛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5-113,共9页
采用Fe^(0)/H_(2)O_(2)体系作为正渗透(FO)处理某印染废水的预处理技术,通过分析在不同反应时间下,Fe^(0)投加浓度、H_(2)O_(2)投加浓度及pH 3个因素对COD和UV254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预处理的最佳实验条件,探究了预处理对FO的性能及膜... 采用Fe^(0)/H_(2)O_(2)体系作为正渗透(FO)处理某印染废水的预处理技术,通过分析在不同反应时间下,Fe^(0)投加浓度、H_(2)O_(2)投加浓度及pH 3个因素对COD和UV254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预处理的最佳实验条件,探究了预处理对FO的性能及膜污染的影响,并利用SEM、接触角、EEM、XPS等表征手段分析其影响FO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在最佳预处理条件下,即Fe^(0)和H_(2)O_(2)投加浓度分别为1.5g/L和10mmol/L,pH为2~3,反应为60min时,FO膜比通量的下降速率大大减缓,FO膜对污染物的截留率提升了10%以上.对反应前后Fe^(0)的XPS表征验证了Fe^(0)和H_(2)O_(2)反应过程中产生了能有效去除有机物的羟基自由基和铁(氢)氧化物,对废水处理前后的EEM光谱表征发现Fe^(0)/H_(2)O_(2)预处理对废水中蛋白质样和SMP物质有明显降解作用,膜表面SEM和接触角测定表明Fe^(0)/H_(2)O_(2)预处理可显著减轻FO膜结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0)/H_(2)O_(2)体系 印染废水 正渗透 膜污染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强化Fe^(0)/Fe^(2+)类Fenton体系处理中段废水机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晓凤 陈睿 +9 位作者 杨达 李昊洋 马薇青 李晓明 李远 刘娇 马明宇 张晨晨 李克 蓝惠霞 《中华纸业》 CAS 2023年第16期12-16,共5页
通过CODCr降解动力学、羟基自由基和可溶性亚铁和总铁含量的变化以及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强化Fenton体系处理制浆中段废水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强化Fenton体系中,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值(0.03949 min^(-1)),体系初期的.OH含量及其... 通过CODCr降解动力学、羟基自由基和可溶性亚铁和总铁含量的变化以及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强化Fenton体系处理制浆中段废水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强化Fenton体系中,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值(0.03949 min^(-1)),体系初期的.OH含量及其利用效率和正负向电流对应的区域面积(1.15×10^(-5))均要明显高于传统Fenton体系,并且该体系处理过程中可溶性总铁和亚铁含量可以始终维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更加有利于废水处理效果的提高。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强化Fenton体系处理制浆中段废水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浆中段废水 氧化石墨烯 强化Fenton体系 Fe^(0)/Fe^(2+)
下载PDF
低碳氮比污水投加Fe^0、Fe^(2+)协同活性污泥脱氮效率对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嘉辉 王武强 +1 位作者 王春 刘小真 《科学技术创新》 2018年第34期21-22,共2页
我国许多城市污水属于典型的低碳氮比污水,低碳氮比污水本身所能提供的碳源已经不能满足高效脱氮的要求。以强化活性污泥脱氮性能为目的,本文探究了Fe^0、Fe^(2+)及其投加剂量对活性污泥脱氮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0和Fe^(2+)对... 我国许多城市污水属于典型的低碳氮比污水,低碳氮比污水本身所能提供的碳源已经不能满足高效脱氮的要求。以强化活性污泥脱氮性能为目的,本文探究了Fe^0、Fe^(2+)及其投加剂量对活性污泥脱氮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0和Fe^(2+)对活性污泥脱氮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Fe^0投加浓度为0.1g/L时,硝态氮去除率最高(35%),比不添加Fe^0时脱氮效率提高了5%。当Fe^(2+)投加浓度为0.05g/L时,硝态氮去除率最高(43%),比不添加Fe^(2+)时脱氮效率提高了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氮比 活性污泥 Fe^0 Fe2+
下载PDF
Fe^(0)/Fe^(2+)制备碳酸盐绿锈的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芙蓉 潘极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66-70,共5页
为优化利用Fe^(0)/Fe^(2+)复合体系制备碳酸盐绿锈的实验条件并明晰其反应机理,采用磁力搅拌和360°翻转摇床装置进行了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水平组合为:溶液的pH值为8.0、碳酸根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浓度均为3 g/L、... 为优化利用Fe^(0)/Fe^(2+)复合体系制备碳酸盐绿锈的实验条件并明晰其反应机理,采用磁力搅拌和360°翻转摇床装置进行了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水平组合为:溶液的pH值为8.0、碳酸根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浓度均为3 g/L、铁粉投加量为40 g/L。最优组合下,碳酸盐绿锈的产量高达42.0 g/L,各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pH值>碳酸根浓度>亚铁离子浓度>铁粉投加量。Fe^(0)/Fe^(2+)体系为制备碳酸盐绿锈创造了最优的碱性环境和微氧状态,该制备方法反应条件宽松,操作简便快捷,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0)/Fe^(2+) 碳酸盐绿锈 PH值 反应机理
下载PDF
纳米级Fe^0同步处理重金属离子与硝酸根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珍 郝志伟 +4 位作者 沃静静 钱慧静 童新 吴燕君 徐新华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8-652,共5页
纳米级零价铁(Fe0)同步处理Cu2+、Ni2+、Cr(VI)等重金属离子和硝酸根的实验中发现,硝酸盐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基本无影响,而不同重金属离子则对硝酸盐的去除有不同的影响.同步去除Cu2+和NO3-、Ni2+和NO3-时,与单独去除NO3-相比,Cu2+、Ni2... 纳米级零价铁(Fe0)同步处理Cu2+、Ni2+、Cr(VI)等重金属离子和硝酸根的实验中发现,硝酸盐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基本无影响,而不同重金属离子则对硝酸盐的去除有不同的影响.同步去除Cu2+和NO3-、Ni2+和NO3-时,与单独去除NO3-相比,Cu2+、Ni2+可以明显地提高硝酸盐的去除率和反应速度,并且Cu2+、Ni2+的初始浓度越高,NO3-的去除效果越好,反应速率常数kobs也越大.纳米级Fe0同步去除Cr(VI)和NO3-时,Cr(VI)阻碍了Fe0还原脱除硝酸盐反应的发生.当Cu2+、Ni2+或Cr(VI)的初始浓度为20mg.L-1时,纳米级Fe0去除NO3-的反应速率常数kobs分别为0.3111、0.2433min-1和0.0365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Ni^2- CR(VI) NO^3- 纳米级Fe^0 同步处理
下载PDF
EDDS强化Fe^0-Al^0体系降解废水中4-氯酚的性能和机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霞 樊金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04-1711,共8页
采用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强化Fe^0-Al^0体系还原水溶液中的O_2产生H_2O_2和·OH等活性氧(ROS)的绿色高级氧化工艺,以4-氯酚(4-CP)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溶液的初始p H值、铁铝的质量比、EDDS投加量和4-CP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4-C... 采用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强化Fe^0-Al^0体系还原水溶液中的O_2产生H_2O_2和·OH等活性氧(ROS)的绿色高级氧化工艺,以4-氯酚(4-CP)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溶液的初始p H值、铁铝的质量比、EDDS投加量和4-CP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4-CP降解的影响.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法、苯甲酸捕捉法以及4-CP的降解产物等证实了ROS的产生及4-CP的降解机制.结果表明:EDDS强化Fe^0-Al^0/O_2体系对4-CP的去除率随溶液初始p H的升高而降低,但在p H=2.5~9范围内,始终具有较好的4-CP去除率;随Fe^0:Al^0质量比增加4-CP的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最佳质量比为4:1;随EDDS投加量和4-CP初始浓度增加,4-CP的去除率增大;EDDS可使体系的高级氧化能力提高9倍,在初始p H=2.5、Fe^0=8g/L、Al^0=2g/L、EDDS=1.5mmol/L条件下,反应3h后100mg/L 4-CP的去除率和脱氯率均达到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0-Al^0/O_2体系 活性氧 乙二胺二琥珀酸 Fenton 降解机理
下载PDF
Fe0/Fe2+去除硫酸根的产物特性及反应机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芙蓉 范国枝 王文清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9年第9期561-567,共7页
在不同的供氧条件下,开展了利用Fe^0/Fe^2+复合体系去除硫酸根的实验研究,对反应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表征,并剖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供氧条件对硫酸根的去除效果由好到差的... 在不同的供氧条件下,开展了利用Fe^0/Fe^2+复合体系去除硫酸根的实验研究,对反应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表征,并剖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供氧条件对硫酸根的去除效果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限制供氧>好氧>厌氧,硫酸根的去除率分别为(93.4±1.3)%、(67.1±3.2)%和(18.8±2.8)%。经表征确定限制供氧条件下产生的墨绿色絮体为硫酸盐绿锈,而好氧条件下的最终产物主要为纤铁矿。限制供氧条件下Fe^0/Fe^2+复合体系制备硫酸盐绿锈去除硫酸根实质是传统氧化法和共沉淀法制备硫酸盐绿锈的结合,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点,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0/Fe^2+ 限制供氧 绿锈 硫酸根
下载PDF
炭微促进Fe0/K2S2O8处理乙二胺四乙酸-Ni废水 被引量:1
14
作者 涂保华 黄鑫 +2 位作者 李秀玲 张晟 胡林潮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7-61,67,共6页
向Fe^0/K2S2O8氧化体系中投加少量的活性炭(AC),以提高Fe^0/K2S2O8对EDTA-Ni废水的处理效果。通过单因素批次实验来探究Fe^0、K2S2O8、AC投加量对AC强化作用的影响及其动力学作用。结果表明,AC的加入对Fe^0/K2S2O8处理EDTA-Ni废水Ni^2+... 向Fe^0/K2S2O8氧化体系中投加少量的活性炭(AC),以提高Fe^0/K2S2O8对EDTA-Ni废水的处理效果。通过单因素批次实验来探究Fe^0、K2S2O8、AC投加量对AC强化作用的影响及其动力学作用。结果表明,AC的加入对Fe^0/K2S2O8处理EDTA-Ni废水Ni^2+去除率的提高具有轻微的促进作用(微促进),当ρ(EDTA-Ni)=25 mg/L、ρ(Fe^0)=2 g/L、ρ(K2S2O8)=0.5 g/L、ρ(Fe^0):ρ(AC)=100:1时,Ni^2+去除率可由98.3%提升至99.73%,剩余Ni^2+的质量浓度由0.43 mg/L降低至0.068 mg/L,低于0.1 mg/L,达到GB 21900-2008表3标准。AC的加入有利于提高Fe^0/K2S2O8对EDTA-Ni废水的处理效果,但对于Fe0、K2S2O8投加量及ρ(Fe^0):ρ(AC)要求严格,投加过量对Ni^2+的去除易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Ni废水 活性炭 微促进 Fe^0 K2S2O8
下载PDF
水蒸汽浴FeS_(2)高效Fenton降解甲草胺
15
作者 江吉周 余良浪 +7 位作者 李方轶 邓文明 潘聪 王海涛 邹菁 丁耀彬 邓凤霞 黄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97,共10页
由于硫化铁在自然环境中的丰富性,其生成活性氧和降解各种有机污染物的类Fenton活性已被广泛研究。然而,由于表面含铁活性位点的暴露有限,它们的类Fenton活性通常不高。在本研究中,以黄铁矿(FeS_(2))为例,基于水蒸汽对FeS_(2)的热处理,... 由于硫化铁在自然环境中的丰富性,其生成活性氧和降解各种有机污染物的类Fenton活性已被广泛研究。然而,由于表面含铁活性位点的暴露有限,它们的类Fenton活性通常不高。在本研究中,以黄铁矿(FeS_(2))为例,基于水蒸汽对FeS_(2)的热处理,开发了一种提高硫化铁矿物Fenton活性的新策略,研究发现经水蒸汽热处理后的FeS_(2)(Heat-FeS_(2))对甲草胺(ACL)的非均相Fenton活性比由水热反应制备的母体FeS_(2)(Fresh-FeS_(2))更高。在初始pH为6.3时,Heat-FeS_(2)-Fenton体系对ACL的降解速率为0.48 min-1,约为Fresh-FeS_(2)-Fentton体系的23倍。电子自旋共振分析和苯甲酸探针实验证实,与Fresh-FeS_(2)-Fenton体系相比,在Heat-FeS_(2)-Fenton体系中产生更多的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_(2)^(-))。HeatFeS_(2)的Fenton活性大幅增强主要可归因于含量增加的高活性表面Fe^(2+)/Fe^(3+)组份、较高的Fe^(2+)浸出量和最佳的反应p H条件。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一系列表征结果表明,热处理可显著促进晶格Fe^(2+)向表面活性Fe^(2+)的转化,同时增强表面SO42-的生成,从而形成高酸性表面。此外,热处理后Fresh-FeS_(2)表面Fe^(2+)在表面总铁中的百分比从13%提高到了Heat-FeS_(2)的29%,而且Heat-FeS_(2)的Fe^(2+)浸出量(0.23 mmol·L-1)也远高于FreshFeS_(2)的Fe^(2+)浸出量(<0.02mmol·L-1)。为了进一步阐明Heat-FeS_(2)材料ACL降解活性增强的机理,我们通过XPS技术监测类Fenton反应前后Heat-FeS_(2)表面Fe和S物种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H2O_(2)反应后,Fresh-FeS_(2)和Heat-Fee S_(2)中Fe^(2+)和Fe^(3+)的表面含量显著增加,而S_(2)2-物种的表面浓度则相对下降,证实了S_(2)2-物种在Fe^(3+)还原为Fe^(2+)循环中的关键作用。重要的是,本研究不仅加深了对FeS_(2)氧化转化、腐蚀及其对天然环境中有毒有机物转化与降解的认识,而且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硫化铁矿物的高效Fenton氧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_(2) 水蒸汽处理 FENTON 表面Fe^(2+) 甲草胺
下载PDF
纳米0价铁催化双介质阻挡放电降解活性艳蓝X-BR的研究
16
作者 田露 李蕊 +1 位作者 胡银 刘亚男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4-28,共5页
为了证明纳米0价铁(nZVI)对于双介质阻挡放电降解染料废水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本文以活性艳蓝X-BR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在电压65V、电流0.92 A、反应时间为10 min时,nZVI对其在色度和TOC这2个方面的催化效果,并与Fe2+催化相比较... 为了证明纳米0价铁(nZVI)对于双介质阻挡放电降解染料废水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本文以活性艳蓝X-BR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在电压65V、电流0.92 A、反应时间为10 min时,nZVI对其在色度和TOC这2个方面的催化效果,并与Fe2+催化相比较。结果表明,nZVI的优化投加量为0.5g/L,在此投加量下活性艳蓝X-BR的去除率由88%提高到92%,TOC的去除率从16%提高到20%,并通过测定Fe2+和H2O2的含量变化来验证其作用机理。继而将nZVI和Fe2+的催化效果作比较,nZVI的催化效果要高于Fe2+,证明了nZVI耦合双介质阻挡放电对于活性艳蓝X-BR的去除有较好的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介质阻挡放电 纳米0价铁 活性艳蓝 FE^2+ H2O2 催化
下载PDF
Fe^(0)/FeS_(2)活化H_(2)O_(2)快速降解诺氟沙星
17
作者 陈铃 华洁 +2 位作者 何诗语 吕源财 刘明华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09-2920,共12页
通过水热法成功制备具有磁性的Fe^(0)/FeS_(2)复合铁基催化剂,并将其用于构建非均相芬顿体系降解典型的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NOF)。SEM-Mapping结果显示,制备的Fe^(0)/FeS_(2)复合材料由Fe和S两种元素组成,形态为颗粒状且尺寸不一。... 通过水热法成功制备具有磁性的Fe^(0)/FeS_(2)复合铁基催化剂,并将其用于构建非均相芬顿体系降解典型的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NOF)。SEM-Mapping结果显示,制备的Fe^(0)/FeS_(2)复合材料由Fe和S两种元素组成,形态为颗粒状且尺寸不一。XRD、XPS、Raman和磁学测量系统(VSM)等表征结果表明进一步证明Fe^(0)/FeS_(2)复合材料的成功制备且具有良好的磁性。通过实验得到Fe^(0)/FeS_(2)/H_(2)O_(2)体系降解NOF最优的降解体系为初始pH为5,NOF起始质量浓度20 mg·L^(−1),Fe^(0)/FeS_(2)投加量为0.2 g·L^(−1),H_(2)O_(2)质量浓度0.051 g·L^(−1)。Fe^(0)/FeS_(2)介导的非均相芬顿体系可以快速降解NOF,10 min后的降解率为99.27%,且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使用3次后,NOF的降解效率仍超过75%。NOF在羟基自由基(·OH)的作用下可能破坏C-F键以及实现哌嗪环和喹诺酮环的开环,最终生成一些小分子物质,如F^(−)、H_(2)O、CO_(2)和NO_(3)^(−)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0)/fes_(2) 过氧化氢 NOF 非均相芬顿 降解
原文传递
Reductive dechlorination of 2,4-dichlorophenol using nanoscale Fe^0: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ossible mechanism 被引量:9
18
作者 CHENG Rong WANG JianLong ZHANG WeiXia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7年第4期574-579,共6页
Nanoscale Fe0 was synthesized through a reductive method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duction of 2,4-dichlorophenol (2,4-DCP) by nanoscale Fe0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pat... Nanoscale Fe0 was synthesized through a reductive method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duction of 2,4-dichlorophenol (2,4-DCP) by nanoscale Fe0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pathways for the reduction of 2,4-DCP by nanoscale Fe0 were discussed. Batch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echanism includes adsorption, dechlorination and cleavage of the benzene ring. Dechlorination, which occurs after 2,4-DCP molecule is adsorbed on the interface of Fe particle, is an interfacial reaction. One or two chlorine atom can be removed from 2,4-DCP to form 2-chlorophenol, 4-chlorophenol or phenol.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2,4-DCP increased, the relative dechlorination ratio decreased. However, the reduced quantities of 2,4-DCP increased. Temperature can influence dechlo-rination rate and pathway. Dechlorination is prior to cleavage of the benzene ring at a higher tempera-ture, but at a lower temperature, adsorption may be the main pathway, and cleavage of the benzene ring may be prior to dechlor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CALE Fe^0 2 4-DCP adsorption DECHLORINATION CLEAVAGE of the benzene ring
原文传递
An electrochemical process that uses an Fe^0/TiO2 cathode to degrade typical dyes and antibiotics and a bio-anode that produces electricity 被引量:4
19
作者 Chaojie Jiang Lifen Liu John C. Crittenden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5-32,共8页
In this study a new water treatment system that couples (photo-) electrochemical catalysis (PEC or EC) in a microbial fuel cell (MFC) was configured using a stainless-steel (SS) cathode coated w th Fe / TiO2.... In this study a new water treatment system that couples (photo-) electrochemical catalysis (PEC or EC) in a microbial fuel cell (MFC) was configured using a stainless-steel (SS) cathode coated w th Fe / TiO2. We examined the destruction of methylene blue (MB) and tetracycline. Fe^0/TiO2 was prepared using a chemical reduction-deposition method and coated onto an SS wire mesh (500 mesh) using a sol technique. The anode generates electricity using microbes (bio-anode). Connected via wire and ohmic resistance, the system requires a short reaction time and operates at a low cost by effectively remowng 94% MB (initial concentration 20 mg·L^-1) and 83% TOC/TOCo under visible light illumination (50 W; 1.99 mW·cm^-2 for 120 rain, MFC-PEC). The removal was similar even without light irradiation (MFC-EC). The EEo of the MFC-PEC system was approximately 0.675 kWh·m^-3. order-l whereas that of the MFC-EC system was zero. The system was able to remove 70% COD in tetracycline solution (initial tetracycline concentration 100 mg·L^-1) after 120 min of visible light illumination; without light, the removal was 15% lower. The destruction of MB and tetracycline in both traditional photocatalysis and photoelectrocatalysis systems was notably low. The electron spinresonance spectroscopy (ESR)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OH was formed under visible light, and. 02 was formed without light. The bio-electricity-activated O2 and ROS (reactive oxidizing species) generation by Fe^0/TiO2 effectively degraded the pollutants. This cathodic degradation improved th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by accepting and consuming more electrons from the bio-an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anodePhotocatalytic cathode Fe^0/TiO2 ESRDye and antibioticsAdvanced oxid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