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7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2+)螯合剂对羟脯氨酸发酵的影响
1
作者 龚雨 李长庚 +1 位作者 李旭 徐庆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55,共6页
为解决反式-4-羟基脯氨酸发酵过程中Fe^(2+)供应不足、产酸效率低等问题。该研究以大肠杆菌HYP-08为供试菌株,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Fe^(2+)螯合剂种类及添加量对羟脯氨酸发酵生产的影响,并通过5 L发酵放大验证,以羟脯氨酸产量、生物量... 为解决反式-4-羟基脯氨酸发酵过程中Fe^(2+)供应不足、产酸效率低等问题。该研究以大肠杆菌HYP-08为供试菌株,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Fe^(2+)螯合剂种类及添加量对羟脯氨酸发酵生产的影响,并通过5 L发酵放大验证,以羟脯氨酸产量、生物量,糖酸转化率为指标,进一步探究其在放大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酸亚铁对羟脯氨酸发酵效果最好,流加发酵生产中,最终确定了10 h开始持连续流加的补料方式,反式-4-羟基脯氨酸生物量及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46.2、118.6 g/L,较优化前提高了12.1%和4.2%,副产物乙酸减少到1.05 g/L,葡萄糖酸亚铁的添加有效增强了菌体活力,提高了羟脯氨酸的产量和糖酸转化率,为微生物发酵生产羟脯氨酸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螯合剂 羟脯氨酸 连续流加 大肠杆菌 葡萄糖酸亚铁
下载PDF
新的多氨基多羧酸荧光螯合剂DTPA·2pAs的合成及其铽螯合物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龚孟濂 吴炜宁 +3 位作者 史华红 曾春莲 孟建新 杨燕生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9-294,共6页
报道二乙三胺N′,N(双)对乙酰氨基水杨酸N′,N″,N三乙酸(DTPA·2pAS)的合成、表征及其敏化铽离子发光的性能。利用荧光滴定方法确定了水溶液中螯合物的组成,研究了浓度、pH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报道二乙三胺N′,N(双)对乙酰氨基水杨酸N′,N″,N三乙酸(DTPA·2pAS)的合成、表征及其敏化铽离子发光的性能。利用荧光滴定方法确定了水溶液中螯合物的组成,研究了浓度、pH对荧光强度的影响,测量了螯合物激发态的寿命,研究了DTPA·2pAS从TbEDTA中取代EDTA引起的荧光变化。结果表明DTPA·2pAS可望在荧光免疫分析中用作荧光增强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荧光螯合剂 螯合 DTAP.2pAs
下载PDF
螯合剂在H_2O_2漂白及废水处理中的变化与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曾 黄干强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51,共4页
讨论了EDTA与DTPA在H2O2漂白及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变化与影响。针对这2种螯合剂在碱性HO2漂白体系中的螯合能力和溶解性、对水环境的影响、在漂白过程及废水处理时的降解情况及可替代与回收的可能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
关键词 螯合剂 H2O2漂白 溶解性 降解 造纸 废水处理
下载PDF
螯合剂对Co-Mo/Al_2O_3成型加氢脱硫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柳来栓 裴甜婕 +2 位作者 安文平 李裕 李楠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8-742,共5页
以拟薄水铝石为原料,添加有机溶剂,经挤条成型、干煅、焙烧制备了比表面积大、孔分布宽的柱状γ-Al2 O3载体;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系列Co-Mo/Al2 O3催化剂( CoO和MoO3质量分数分别为2%和8%)。利用低温氮吸附、XRD和H2-TPR技术对催化... 以拟薄水铝石为原料,添加有机溶剂,经挤条成型、干煅、焙烧制备了比表面积大、孔分布宽的柱状γ-Al2 O3载体;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系列Co-Mo/Al2 O3催化剂( CoO和MoO3质量分数分别为2%和8%)。利用低温氮吸附、XRD和H2-TPR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螯合剂柠檬酸( CA)、草酸( OA)和乙二胺四乙酸( EDTA)对成型催化剂粗苯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螯合剂后,催化剂的前驱体主要沉积在载体的3-10 nm中孔内,活性组分以无定形态高度分散在载体上。添加CA可提高催化剂的还原性,显著降低Mo6+的还原温度。在300℃、3.0 MPa、液体空速( LHSV)为2 h-1和氢油体积比为600的条件下,噻吩硫的脱除率可达到9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剂 CO-MO AL2O3 成型催化剂 加氢脱硫 拟薄水铝石 柠檬酸
下载PDF
光敏剂-磁性纳米粒子螯合剂对磁性纳米粒子在VX2肝转移癌细胞内靶向性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葛海燕 常卓林 +2 位作者 李淑萍 刘豫昊 龚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064-3069,共6页
目的:研究光敏剂-磁性纳米粒子螯合物促进磁性纳米粒子在VX2肝转移癌细胞内的靶向性分布.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体质量2.5-3.0kg.建立VX2肝转移癌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光敏剂组、磁性纳米粒子组和光敏剂-磁性纳米粒子螯合物... 目的:研究光敏剂-磁性纳米粒子螯合物促进磁性纳米粒子在VX2肝转移癌细胞内的靶向性分布.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体质量2.5-3.0kg.建立VX2肝转移癌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光敏剂组、磁性纳米粒子组和光敏剂-磁性纳米粒子螯合物组,在成瘤后的第16、18和20d,经兔耳缘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光敏剂、磁性纳米粒子和螯合物.于第22d处死试验兔,剖腹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取正常肝组织和癌结节,作普鲁氏蓝铁染色、透射电镜检查和原子光谱吸收半定量检测.结果:(1)普鲁氏蓝染色后,在螯合剂组癌结节内见到大量蓝染铁颗粒,明显多于其他各组,而肝细胞内少见蓝染铁颗粒;(2)电镜检查,螯合剂组癌细胞内有大量散在的黑色细小颗粒,主要分布在溶酶体、内质网、线粒体和细胞核内;而肝细胞内只有少量黑色细小颗粒;(3)原子光谱吸收半定量检测显示,在癌结节内,螯合剂组铁含量(9.09mg/L)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光敏剂组和磁性纳米粒子组(P<0.01),癌组织内铁含量也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的铁含量(P<0.01).结论:光敏剂-磁性纳米粒子螯合剂能够促进磁性纳米粒子在肝转移癌结节内的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子 光敏剂 VX2肝转移癌 螯合剂
下载PDF
螯合剂量和锂锰比对尖晶石LiMn_2O_4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蔡羽 朱金娥 +1 位作者 李董轩 赵胜利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59-61,109,共4页
考察了螯合剂量和Li与Mn的摩尔比对尖晶石LiMn2O4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以PAA为螯合剂,以LiNO3和Mn(NO3)2为锂源和锰源,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合成了无杂相、分散性好、尖晶石结构完整的LiMn2O4粉体。前驱体干凝胶在烧结45... 考察了螯合剂量和Li与Mn的摩尔比对尖晶石LiMn2O4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以PAA为螯合剂,以LiNO3和Mn(NO3)2为锂源和锰源,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合成了无杂相、分散性好、尖晶石结构完整的LiMn2O4粉体。前驱体干凝胶在烧结450℃时开始逐步形成尖晶石LiMn2O4结构。随着PAA量减少,尖晶石结构峰越来越明显;当Li与Mn的摩尔比为1.06:2,且PAA与总金属离子摩尔比为0.3:1时,PAA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既能满足结晶所需要的热量,又可避免杂相Mn2O3的出现;在电流密度0.1mA/cm2,截止电压3.5~4.3V测试条件下,该材料循环性能稳定,有望成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LIMN2O4 螯合剂 结构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回收LiCoO_2中钴用螯合剂的合成及性能
7
作者 湛雪辉 周随安 +1 位作者 李朝辉 方芳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7,共3页
以对甲基苯硫酚为原料,经过硝化、还原等反应合成4-甲基-2-氨基硫酚,研究了硝基还原成氨基的影响因素。当锌粉与硝基化合物的物质的量比为4∶1,乙醇与水的比例为7∶3、总体积为15 ml,温度为80℃时,产率为最高值76.2%。用5 mlρCo2+=1 19... 以对甲基苯硫酚为原料,经过硝化、还原等反应合成4-甲基-2-氨基硫酚,研究了硝基还原成氨基的影响因素。当锌粉与硝基化合物的物质的量比为4∶1,乙醇与水的比例为7∶3、总体积为15 ml,温度为80℃时,产率为最高值76.2%。用5 mlρCo2+=1 194 mg/L的废旧锂离子电池浸出液进行螯合实验,螯合剂用量为0.25 g时的螯合率为98.5%;用1 mol/LHCl对螯合物进行解析,Co2+释放率为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回收 4-甲基-2-氨基硫酚 螯合剂
下载PDF
螯合剂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IDS)在纸浆H_2O_2漂白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董俊晶 万金泉 +2 位作者 马邕文 王艳 王祥槐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22,共8页
以桉木浆和蔗渣浆为原料,研究了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IDS)作为螯合剂在纸浆H_2O_2漂白中的应用。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正交实验,分别得出了IDS作为桉木浆、蔗渣浆H_2O_2漂白预处理段螯合剂的最佳使用条件。结果表明,IDS... 以桉木浆和蔗渣浆为原料,研究了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IDS)作为螯合剂在纸浆H_2O_2漂白中的应用。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正交实验,分别得出了IDS作为桉木浆、蔗渣浆H_2O_2漂白预处理段螯合剂的最佳使用条件。结果表明,IDS作为桉木浆H_2O_2漂白预处理段螯合剂的最佳使用条件为:温度60℃,时间50 min,IDS用量0.3%;IDS作为蔗渣浆H_2O_2漂白预处理段螯合剂的最佳使用条件为:温度70℃,时间60 min,IDS用量0.8%。在本实验IDS螯合最优条件下,与EDTA对比发现,IDS的螯合效果与EDTA相当,且IDS易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木浆 蔗渣浆 H2O2漂白 螯合剂 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
下载PDF
TRFIA螯合剂中间体2,6-二(3′-溴甲基-1′-吡唑基)-4-溴吡啶的合成、分离与表征
9
作者 刘婷婷 宁志刚 +1 位作者 赫文龙 潘利华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6期40-42,共3页
以2,6-二(3-甲基-1-H-吡唑基)-4-溴吡啶为原料,经重氮化、溴化合成了新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双功能螯合剂中间体2,6-二(3′-溴甲基-1′-吡唑基)-4-溴吡啶,通过IR、GC-MS1、HNMR和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探讨了合成条... 以2,6-二(3-甲基-1-H-吡唑基)-4-溴吡啶为原料,经重氮化、溴化合成了新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双功能螯合剂中间体2,6-二(3′-溴甲基-1′-吡唑基)-4-溴吡啶,通过IR、GC-MS1、HNMR和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探讨了合成条件及反应机理。同时,通过GC-MS1、HNMR和元素分析等对第一副产物4-溴-2-(3′-溴甲基-1′-吡唑基)-6-(3′-甲基-1′-吡唑基)吡啶的结构也进行了确认,以其为原料可继续合成目标化合物,大幅提高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 2 6-二(3'-溴甲基-1'-吡唑基)-4-溴吡啶 4-溴-2-(3'-溴甲基-1'-吡唑基)-6-(3'-甲基-1'-吡唑基)吡啶 螯合剂
下载PDF
螯合剂用量对Al2O3-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刚 姜勇刚 +2 位作者 冯坚 冯军宗 朱亦刚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CAS 2019年第5期36-40,共5页
针对Al2O3-SiO2溶胶稳定性差、复合材料结构不稳定等问题,通过溶胶-凝胶和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出Al2O3-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采用平板导热仪、SEM、BET等对Al2O3-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在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与表征,完成了Al... 针对Al2O3-SiO2溶胶稳定性差、复合材料结构不稳定等问题,通过溶胶-凝胶和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出Al2O3-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采用平板导热仪、SEM、BET等对Al2O3-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在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与表征,完成了Al2O3-SiO2溶胶制备工艺参数研究,确定了较佳的Al2O3-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随着螯合剂与仲丁醇铝物质的量的比增加,气凝胶的孔径分布(30~50nm)变化不大,复合材料的密度均匀性提高,在微观结构中,气凝胶与纤维的结合程度先增加后减小,其中螯合剂与仲丁醇铝物质的量的比为0.09时结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SiO2气凝胶 复合材料 螯合剂
下载PDF
在废纸脱墨的FAS漂白段加入Na_2SiO_3和螯合剂
11
作者 王海毅 冀亚超 韩丽丽 《国际造纸》 2008年第4期42-45,共4页
甲脒亚磺酸(FAS)是一种还原性漂白剂,它可以去除废纸浆中的染料,其漂白效果比连二亚硫酸钠好。当用Na2SiO3代替NaOH控制FAS漂白段的pH值时,漂白效果更好。Na2SiO3可以减少过渡金属离子(包括Mn2+和铁离子)的影响。在FAS漂白段同时加入螯... 甲脒亚磺酸(FAS)是一种还原性漂白剂,它可以去除废纸浆中的染料,其漂白效果比连二亚硫酸钠好。当用Na2SiO3代替NaOH控制FAS漂白段的pH值时,漂白效果更好。Na2SiO3可以减少过渡金属离子(包括Mn2+和铁离子)的影响。在FAS漂白段同时加入螯合剂和Na2SiO3,FAS漂白后再进行H2O2漂白,最终纸浆白度比不加这2种物质纸浆的白度高。由于一些过渡金属离子和颜料已经在FAS段被去除,使H2O2消耗量较少,改善了后续H2O2的漂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2SIO3 FAS漂白 螯合剂 废纸脱墨 H2O2漂白 过渡金属离子 连二亚硫酸钠 漂白效果
下载PDF
Fe^(2+)/Mn^(2+)活化亚硫酸盐降解盐酸土霉素的机理研究
12
作者 贾艳萍 阴东旭 +2 位作者 徐静仪 张海丰 张兰河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658,共12页
盐酸土霉素常被用于治疗畜禽疾病,但是它不能被畜禽完全代谢,残留的盐酸土霉素进入水体危害水环境的健康。铁锰作为常见的过渡金属,通常以二价态活化亚硫酸盐来降解有机污染物,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但是单独的二价铁与二价锰氧化还... 盐酸土霉素常被用于治疗畜禽疾病,但是它不能被畜禽完全代谢,残留的盐酸土霉素进入水体危害水环境的健康。铁锰作为常见的过渡金属,通常以二价态活化亚硫酸盐来降解有机污染物,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但是单独的二价铁与二价锰氧化还原电势低,活化亚硫酸盐效果较差。本研究采用Fe^(2+)/Mn^(2+)共活化Na_(2)SO_(3)降解水中的盐酸土霉素,考察药剂用量、pH、溶解氧、氯离子、碳酸根及腐殖酸对Fe^(2+)/Mn^(2+)/Na_(2)SO_(3)体系降解盐酸土霉素的影响;通过焦磷酸盐实验、自由基淬灭实验和EPR实验分析Fe^(2+)/Mn^(2+)/Na_(2)SO_(3)体系中的活性物种;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识别盐酸土霉素的官能团及其降解中间产物的变化,推断盐酸土霉素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当Fe^(2+)/Mn^(2+)/Na_(2)SO_(3)浓度比为1∶4∶20(浓度分别为0.1、0.4和2 mmol/L)时,在反应45 min、pH为9.0条件下,盐酸土霉素的去除率和矿化率最高,分别达到94%和49%。随着溶解氧从9 mg/L下降至1.89 mg/L,盐酸土霉素去除率从94%下降至17%;氯离子、腐殖酸和碳酸根均对盐酸土霉素的降解产生抑制作用。Mn(Ⅲ)和SO_(4)·^(-)是降解盐酸土霉素的主要活性氧化剂,盐酸土霉素的降解经过电子转移、开环与酰基化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Mn^(2+)/Na_(2)SO_(3)体系 盐酸土霉素 活化 自由基 氧化
下载PDF
一种巯基螯合剂的合成及处理镍矿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青林 李侠 +3 位作者 田文武 湛雪辉 李朝辉 曹芬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81,共5页
由对甲基苯硫酚和甲醛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新型螯合剂2-羟甲基-4-甲基苯硫酚,并对其进行了红外表征。考察了不同对甲基苯硫酚与甲醛摩尔比、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条件下螯合剂对镍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处理镍离子... 由对甲基苯硫酚和甲醛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新型螯合剂2-羟甲基-4-甲基苯硫酚,并对其进行了红外表征。考察了不同对甲基苯硫酚与甲醛摩尔比、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条件下螯合剂对镍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处理镍离子浓度为625 mg/L镍矿废水,一次性投加理论量1.3倍的螯合剂或镍质量17.8倍的混合药剂,镍离子浓度分别下降为0.98 mg/L和0.85 mg/L,完全达到国家标准。同时螯合沉淀物经12 mol/L盐酸解螯合,解螯合率达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2-羟甲基4-甲基苯硫酚 螯合剂 镍废水
下载PDF
铝螯合剂对铝染毒大鼠学习记忆及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红彦 刘萍 +2 位作者 徐华雷 张雅楠 巩泉泉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60-962,共3页
目的探讨铝螯合剂1,2-二甲基-3-羟基-4-吡啶酮(DFP)对铝染毒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以及脑组织中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1u)两种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5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个组,分别为阴性对... 目的探讨铝螯合剂1,2-二甲基-3-羟基-4-吡啶酮(DFP)对铝染毒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以及脑组织中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1u)两种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5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个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给予1 ml/d生理盐水,连续10周),铝染毒组[前8周给予AlCl_3 354.7 mg/(kg·d),后2周给予生理盐水1 ml/d],铝+DFP低、中、高剂量组[前8周给予AlCl_3 354.7 mg/(kg·d),后2周分别给予DFP 13.82、27.44、54.88 mg/(kg·d)],每组7只,均以灌胃方式染毒。采用Y型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中Asp、Glu的含量。结果各组大鼠体重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型迷宫实验结果显示,铝+DFP高剂量组潜伏期短于铝染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铝+DFP剂量组潜伏期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铝染毒组大鼠错误次数多于阴性对照组,各铝+DFP剂量组错误次数均少于铝染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铝+DFP剂量组错误次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铝+DFP低、中、高剂量组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均高于铝染毒组,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FP能够升高染铝大鼠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有效地改善染铝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剂 1 2-二甲基-3-羟基-4-吡啶酮 学习记忆 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下载PDF
有机高分子螯合剂在氰化废水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会兰 张秀芹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5期785-786,共2页
用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螯合剂处理含氰废水中的Pb2+、Hg2+等重金属离子,对其处理效果与无机沉淀剂Na2S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螯合剂对氰化废水中的Pb2+、Hg2+等重金属离子的捕集效率高,处理后的废水可排放,且成本低、设备简单。
关键词 有机高分子螯合剂 氰化废水 PB2+ Hg2+
下载PDF
电协同Fe^(2+)活化过硫酸盐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研究
16
作者 李亚峰 崔可清 王艺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52,共9页
偶氮染料废水会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危害。文章研究电协同Fe^(2+)活化过硫酸盐体系高效处理偶氮染料废水,以金橙G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不同反应条件例如pH、Fe^(2+)投加量、过二硫酸盐(PDS)投加量、电流密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 偶氮染料废水会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危害。文章研究电协同Fe^(2+)活化过硫酸盐体系高效处理偶氮染料废水,以金橙G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不同反应条件例如pH、Fe^(2+)投加量、过二硫酸盐(PDS)投加量、电流密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反应条件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下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pH为3、极板间距为9 cm、电流密度为15 mA/cm^(2)、PDS投加量为6.66 mmol/L、Fe^(2+)投加量为2 mmol/L、Na_(2)SO_(4)投加量为89.39 mmol/L的条件下,金橙G废水色度平均去除率为93.03%,COD平均去除率为85.80%。分析电协同Fe^(2+)活化过硫酸盐体系起主要作用的自由基及降解机理,证实了电和Fe^(2+)的协同作用。该研究可为电协同Fe^(2+)活化过硫酸盐体系在偶氮染料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 金橙G废水 Fe^(2+)离子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Cu^(2+)、Fe^(2+)及铜铁合剂对血鹦鹉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国霞 季延滨 孙学亮 《中国水产》 2013年第8期56-58,共3页
血鹦鹉(Amphilophus citrinellus)俗称红财神、财神鱼,因体色红艳,体型短圆,嘴呈心形且无法合拢,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淡水经济观赏鱼类。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是测定高浓度受试化合物在短时期内对水生生物所产生的明显毒害作用,用... 血鹦鹉(Amphilophus citrinellus)俗称红财神、财神鱼,因体色红艳,体型短圆,嘴呈心形且无法合拢,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淡水经济观赏鱼类。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是测定高浓度受试化合物在短时期内对水生生物所产生的明显毒害作用,用以评价受试化合物毒性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毒性试验 血鹦鹉 CU^2+ FE^2+ 幼鱼 铜铁 水生生物 观赏鱼类
下载PDF
细胞内钙离子螯合剂抑制HSV-1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作用
18
作者 杨秋霞 姜洪池 +6 位作者 李斌 郗雪艳 刘玉 王兰 吕雪莹 谷金宇 李殿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 :探讨HSV 1在诱导Hela细胞凋亡中 ,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变化及钙离子螯合剂对HSV 1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HSV 1感染Hela细胞后 ,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凋亡情况。用荧光探针标记细胞内游离Ca2 + ,在不同时间观察细... 目的 :探讨HSV 1在诱导Hela细胞凋亡中 ,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变化及钙离子螯合剂对HSV 1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HSV 1感染Hela细胞后 ,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凋亡情况。用荧光探针标记细胞内游离Ca2 + ,在不同时间观察细胞内游离Ca2 + 浓度的变化。结果 :HSV 1感染Hela细胞后 ,出现了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细胞内游离Ca2 + 浓度在HSV 1感染Hela细胞后 12h达高峰 ;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出现在HSV 1感染Hela细胞后 2 4h。细胞内Ca2 +螯合剂能显著抑制HSV 1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结论 :细胞内游离Ca2 + 在HSV 1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 ,具有重要作用 ,此实验结果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有用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V-1 HELA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内CA^2+ 螯合剂
下载PDF
Fe^(2+)、Cu^(2+)诱导工艺对柞木表板颜色变化规律的影响
19
作者 侯豪杰 齐华春 +3 位作者 王宏兴 黄茹 李春风 刘明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27,共4页
木材中的木质素、抽提物等物质具有能与金属盐溶液产生颜色反应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以硫酸亚铁、硫酸铜溶液作为诱导剂,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色差最大时的工艺参数,探究金属Fe^(2+)、Cu^(2+)的诱导剂质量分数、诱导时间、干燥时间、干燥温... 木材中的木质素、抽提物等物质具有能与金属盐溶液产生颜色反应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以硫酸亚铁、硫酸铜溶液作为诱导剂,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色差最大时的工艺参数,探究金属Fe^(2+)、Cu^(2+)的诱导剂质量分数、诱导时间、干燥时间、干燥温度对实木复合地板柞木表板颜色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Fe^(2+)、Cu^(2+)的诱导剂质量分数对柞木表板色彩色调的影响极为显著(F值分别为20.4453、8.8442);柞木表板的明度色品指数(L^(*))、红绿轴色品指数(a^(*))、黄蓝轴色品指数(b^(*))均随着Fe^(2+)、Cu^(2+)的诱导剂质量分数、诱导时间、干燥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总色差(ΔE^(*))逐渐增大,最大为31.53、9.90,表板色调逐渐偏暗、偏绿、偏蓝;随着干燥温度的增加,Fe^(2+)、Cu^(2+)诱导时的柞木表板总色差都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木表板 Fe^(2+) Cu^(2+) 诱导变色
下载PDF
外源Fe^(2+)浓度和矿物粒径对生物浸铀的影响
20
作者 辛燕 王世俊 +3 位作者 刘勇 张益硕 李龙祥 周仲魁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1,共8页
为改善以往生物浸铀效率不高的缺陷,通过添加外源Fe^(2+)及改变矿物粒径来提高生物对铀的浸出率。研究结果表明:外源Fe^(2+)浓度分别为0、0.5、1.0和2.0 g/L时,铀浸出率分别为87.34%、88.27%、91.23%、89.13%,当浸出体系中Fe^(2+)浓度为... 为改善以往生物浸铀效率不高的缺陷,通过添加外源Fe^(2+)及改变矿物粒径来提高生物对铀的浸出率。研究结果表明:外源Fe^(2+)浓度分别为0、0.5、1.0和2.0 g/L时,铀浸出率分别为87.34%、88.27%、91.23%、89.13%,当浸出体系中Fe^(2+)浓度为1.0 g/L时,铀矿石会产生部分溶解且表面粗糙孔隙明显,有利于铀的浸出,溶浸液中存在适量的Fe^(2+)对生物浸铀的能力具有提升效果。另外,外源Fe^(2+)对铀矿生物浸出符合固体产物层控制模型,浸出过程主要受扩散控制。当粒径<-2 mm和-5 mm时铀浸出率分别为91.23%和83.70%,矿物粒径适当减小可增大颗粒比表面积,同样利于铀的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外源Fe^(2+) 粒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