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6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2+)/Mn^(2+)活化亚硫酸盐降解盐酸土霉素的机理研究
1
作者 贾艳萍 阴东旭 +2 位作者 徐静仪 张海丰 张兰河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658,共12页
盐酸土霉素常被用于治疗畜禽疾病,但是它不能被畜禽完全代谢,残留的盐酸土霉素进入水体危害水环境的健康。铁锰作为常见的过渡金属,通常以二价态活化亚硫酸盐来降解有机污染物,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但是单独的二价铁与二价锰氧化还... 盐酸土霉素常被用于治疗畜禽疾病,但是它不能被畜禽完全代谢,残留的盐酸土霉素进入水体危害水环境的健康。铁锰作为常见的过渡金属,通常以二价态活化亚硫酸盐来降解有机污染物,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但是单独的二价铁与二价锰氧化还原电势低,活化亚硫酸盐效果较差。本研究采用Fe^(2+)/Mn^(2+)共活化Na_(2)SO_(3)降解水中的盐酸土霉素,考察药剂用量、pH、溶解氧、氯离子、碳酸根及腐殖酸对Fe^(2+)/Mn^(2+)/Na_(2)SO_(3)体系降解盐酸土霉素的影响;通过焦磷酸盐实验、自由基淬灭实验和EPR实验分析Fe^(2+)/Mn^(2+)/Na_(2)SO_(3)体系中的活性物种;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识别盐酸土霉素的官能团及其降解中间产物的变化,推断盐酸土霉素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当Fe^(2+)/Mn^(2+)/Na_(2)SO_(3)浓度比为1∶4∶20(浓度分别为0.1、0.4和2 mmol/L)时,在反应45 min、pH为9.0条件下,盐酸土霉素的去除率和矿化率最高,分别达到94%和49%。随着溶解氧从9 mg/L下降至1.89 mg/L,盐酸土霉素去除率从94%下降至17%;氯离子、腐殖酸和碳酸根均对盐酸土霉素的降解产生抑制作用。Mn(Ⅲ)和SO_(4)·^(-)是降解盐酸土霉素的主要活性氧化剂,盐酸土霉素的降解经过电子转移、开环与酰基化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Mn^(2+)/Na_(2)SO_(3)体系 盐酸土霉素 活化 自由基 氧化
下载PDF
电协同Fe^(2+)活化过硫酸盐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研究
2
作者 李亚峰 崔可清 王艺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52,共9页
偶氮染料废水会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危害。文章研究电协同Fe^(2+)活化过硫酸盐体系高效处理偶氮染料废水,以金橙G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不同反应条件例如pH、Fe^(2+)投加量、过二硫酸盐(PDS)投加量、电流密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 偶氮染料废水会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危害。文章研究电协同Fe^(2+)活化过硫酸盐体系高效处理偶氮染料废水,以金橙G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不同反应条件例如pH、Fe^(2+)投加量、过二硫酸盐(PDS)投加量、电流密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反应条件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下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pH为3、极板间距为9 cm、电流密度为15 mA/cm^(2)、PDS投加量为6.66 mmol/L、Fe^(2+)投加量为2 mmol/L、Na_(2)SO_(4)投加量为89.39 mmol/L的条件下,金橙G废水色度平均去除率为93.03%,COD平均去除率为85.80%。分析电协同Fe^(2+)活化过硫酸盐体系起主要作用的自由基及降解机理,证实了电和Fe^(2+)的协同作用。该研究可为电协同Fe^(2+)活化过硫酸盐体系在偶氮染料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 金橙G废水 Fe^(2+)离子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Fe^(2+)、Cu^(2+)诱导工艺对柞木表板颜色变化规律的影响
3
作者 侯豪杰 齐华春 +3 位作者 王宏兴 黄茹 李春风 刘明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27,共4页
木材中的木质素、抽提物等物质具有能与金属盐溶液产生颜色反应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以硫酸亚铁、硫酸铜溶液作为诱导剂,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色差最大时的工艺参数,探究金属Fe^(2+)、Cu^(2+)的诱导剂质量分数、诱导时间、干燥时间、干燥温... 木材中的木质素、抽提物等物质具有能与金属盐溶液产生颜色反应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以硫酸亚铁、硫酸铜溶液作为诱导剂,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色差最大时的工艺参数,探究金属Fe^(2+)、Cu^(2+)的诱导剂质量分数、诱导时间、干燥时间、干燥温度对实木复合地板柞木表板颜色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Fe^(2+)、Cu^(2+)的诱导剂质量分数对柞木表板色彩色调的影响极为显著(F值分别为20.4453、8.8442);柞木表板的明度色品指数(L^(*))、红绿轴色品指数(a^(*))、黄蓝轴色品指数(b^(*))均随着Fe^(2+)、Cu^(2+)的诱导剂质量分数、诱导时间、干燥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总色差(ΔE^(*))逐渐增大,最大为31.53、9.90,表板色调逐渐偏暗、偏绿、偏蓝;随着干燥温度的增加,Fe^(2+)、Cu^(2+)诱导时的柞木表板总色差都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木表板 Fe^(2+) Cu^(2+) 诱导变色
下载PDF
外源Fe^(2+)浓度和矿物粒径对生物浸铀的影响
4
作者 辛燕 王世俊 +3 位作者 刘勇 张益硕 李龙祥 周仲魁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1,共8页
为改善以往生物浸铀效率不高的缺陷,通过添加外源Fe^(2+)及改变矿物粒径来提高生物对铀的浸出率。研究结果表明:外源Fe^(2+)浓度分别为0、0.5、1.0和2.0 g/L时,铀浸出率分别为87.34%、88.27%、91.23%、89.13%,当浸出体系中Fe^(2+)浓度为... 为改善以往生物浸铀效率不高的缺陷,通过添加外源Fe^(2+)及改变矿物粒径来提高生物对铀的浸出率。研究结果表明:外源Fe^(2+)浓度分别为0、0.5、1.0和2.0 g/L时,铀浸出率分别为87.34%、88.27%、91.23%、89.13%,当浸出体系中Fe^(2+)浓度为1.0 g/L时,铀矿石会产生部分溶解且表面粗糙孔隙明显,有利于铀的浸出,溶浸液中存在适量的Fe^(2+)对生物浸铀的能力具有提升效果。另外,外源Fe^(2+)对铀矿生物浸出符合固体产物层控制模型,浸出过程主要受扩散控制。当粒径<-2 mm和-5 mm时铀浸出率分别为91.23%和83.70%,矿物粒径适当减小可增大颗粒比表面积,同样利于铀的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外源Fe^(2+) 粒径
下载PDF
Fe^(2+)螯合剂对羟脯氨酸发酵的影响
5
作者 龚雨 李长庚 +1 位作者 李旭 徐庆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55,共6页
为解决反式-4-羟基脯氨酸发酵过程中Fe^(2+)供应不足、产酸效率低等问题。该研究以大肠杆菌HYP-08为供试菌株,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Fe^(2+)螯合剂种类及添加量对羟脯氨酸发酵生产的影响,并通过5 L发酵放大验证,以羟脯氨酸产量、生物量... 为解决反式-4-羟基脯氨酸发酵过程中Fe^(2+)供应不足、产酸效率低等问题。该研究以大肠杆菌HYP-08为供试菌株,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Fe^(2+)螯合剂种类及添加量对羟脯氨酸发酵生产的影响,并通过5 L发酵放大验证,以羟脯氨酸产量、生物量,糖酸转化率为指标,进一步探究其在放大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酸亚铁对羟脯氨酸发酵效果最好,流加发酵生产中,最终确定了10 h开始持连续流加的补料方式,反式-4-羟基脯氨酸生物量及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46.2、118.6 g/L,较优化前提高了12.1%和4.2%,副产物乙酸减少到1.05 g/L,葡萄糖酸亚铁的添加有效增强了菌体活力,提高了羟脯氨酸的产量和糖酸转化率,为微生物发酵生产羟脯氨酸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螯合剂 羟脯氨酸 连续流加 大肠杆菌 葡萄糖酸亚铁
下载PDF
以研促教:利用荧光探针检测Fe^(2+)的实验设计
6
作者 杨晓朋 姬小明 来苗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9期211-214,共4页
本文以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和监测亚铁离子(Fe^(2+))应用于分析化学拓展实验教学为主题,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荧光探针DCM-Fe,其通过引入N-氧化物基团有效抑制了分子内电荷转移的发生,实现了对Fe^(2+)荧光“turn on”型检测。本文还阐述了在... 本文以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和监测亚铁离子(Fe^(2+))应用于分析化学拓展实验教学为主题,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荧光探针DCM-Fe,其通过引入N-氧化物基团有效抑制了分子内电荷转移的发生,实现了对Fe^(2+)荧光“turn on”型检测。本文还阐述了在实验教学中,通过本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原理和荧光检测技术的应用,在实践中掌握荧光探针的合成、分析和应用,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本实验教学可为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拓展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Fe^(2+) 苯并吡喃腈 分析检测
下载PDF
营养液不同浓度Fe^(2+)对水培小白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毛丹 张鑫月 +3 位作者 李嘉琪 周君蔓 孙灵灵 翟玉莹 《上海蔬菜》 2024年第2期31-33,共3页
为筛选适宜水培小白菜生长的Fe^(2+)浓度,该文以苏州青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浓度Fe^(2+)对小白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培营养液Fe^(2+)浓度为0.03 mmol/L处理,水培小白菜株高、茎粗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地上部鲜... 为筛选适宜水培小白菜生长的Fe^(2+)浓度,该文以苏州青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浓度Fe^(2+)对小白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培营养液Fe^(2+)浓度为0.03 mmol/L处理,水培小白菜株高、茎粗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最大,较对照分别提高92.5%、266.7%、115.5%、357.9%,叶绿素含量(57.12 mg/g)、维生素C含量[92.15 mg/(100 g)]、可溶性糖含量(0.43%)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77.67%、50.44%、30.30%,小白菜丙二醛含量最低(11.06 nmol/g),较对照降低39.33%。综上,营养液Fe2+浓度为0.03 mmol/L时,水培小白菜生长势最旺、品质最佳、抗逆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培小白菜 营养液 Fe^(2+)浓度 生长发育 品质 抗逆性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Fe^(3+)-TiO_(2)/ACF降解NH_(3)的影响
8
作者 徐伟 万家豪 +1 位作者 张兴惠 贾冠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4-198,203,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因素对Fe^(3+)-TiO_(2)/活性炭纤维(ACF)降解氨气(NH_(3))的影响规律,采用Fe^(3+)-TiO_(2)/ACF复合材料,以NH_(3)为目标降解物,研究初始浓度、流速、光催化剂负载量以及光照强度对Fe^(3+)-TiO_(2)/ACF降解NH_(3)的影响,并... 为了探究不同因素对Fe^(3+)-TiO_(2)/活性炭纤维(ACF)降解氨气(NH_(3))的影响规律,采用Fe^(3+)-TiO_(2)/ACF复合材料,以NH_(3)为目标降解物,研究初始浓度、流速、光催化剂负载量以及光照强度对Fe^(3+)-TiO_(2)/ACF降解NH_(3)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NH_(3)降解率呈现略微降低的趋势,光催化过程基本符合L-H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随着流速的增加,NH_(3)降解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其光催化过程也基本符合L-H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随着光催化剂负载量以及光照强度的增加,NH_(3)降解率表现为略微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TiO_(2)/活性炭纤维 降解 不同因素 影响规律 NH_(3)
下载PDF
H_(2)O_(2)与Fe^(2+)作用的实验探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董顺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5-79,共5页
由两道高考试题引出对Fe^(2+)与H_(2)O_(2)反应的探究。结果发现,不同的亚铁盐与H_(2)O_(2)作用的结果与实验条件有关:在无外加酸碱时FeSO_(4)溶液与H_(2)O_(2)作用会得到碱式硫酸铁和氢氧化铁沉淀的混合物;FeCl_(2)溶液与H_(2)O_(2)作... 由两道高考试题引出对Fe^(2+)与H_(2)O_(2)反应的探究。结果发现,不同的亚铁盐与H_(2)O_(2)作用的结果与实验条件有关:在无外加酸碱时FeSO_(4)溶液与H_(2)O_(2)作用会得到碱式硫酸铁和氢氧化铁沉淀的混合物;FeCl_(2)溶液与H_(2)O_(2)作用会得到聚合氯化铁胶体。在酸性较强时Fe^(2+)与H_(2)O_(2)作用主要生成Fe^(3+);在酸性不太强时主要得到胶体,往往得不到沉淀。亚铁盐与H_(2)O_(2)混合除了发生Fe^(2+)与H_(2)O_(2)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外,同时含铁物质会催化H_(2)O_(2)的分解,H_(2)O_(2)分解放热还会促进Fe^(3+)的水解得到胶体或者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2)O_(2) Fe^(2+) 实验探究
下载PDF
Zn^(2+)/Zn和Fe^(3+)/Fe^(2+)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在液流电池中的应用
10
作者 彭海泉 赵丽娜 胡显龙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7期1-3,共3页
锌铁液流电池采用成本低廉的锌、铁元素作为活性物质,有望成为下一代高性价比储能电池。本文利用循环伏安法测试锌、铁离子在碳毡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活性,计算Zn^(2+)/Zn与Fe^(3+)/Fe^(2+)的扩散系数与反应速率常数。结果表明,锌离子与铁... 锌铁液流电池采用成本低廉的锌、铁元素作为活性物质,有望成为下一代高性价比储能电池。本文利用循环伏安法测试锌、铁离子在碳毡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活性,计算Zn^(2+)/Zn与Fe^(3+)/Fe^(2+)的扩散系数与反应速率常数。结果表明,锌离子与铁离子在多孔碳毡上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可以作为锌铁液流电池的活性物质。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锌铁液流电池的充放电性能良好,它具有较高的电流效率、电压效率和能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2+)/Zn Fe^(3+)/Fe^(2+) 液流电池 电化学行为 充放电性能
下载PDF
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病人肝脏脂肪含量及胱抑素C的影响
11
作者 汪运生 朱妍 +5 位作者 夏金翔 连虎 叶军 曹永红 章容 戴武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比较使用达格列净+二甲双胍联合用药与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病人肝脏脂肪含量(LFC)和胱抑素C(Cys 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病人121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甲组,n=51)和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组... 目的:比较使用达格列净+二甲双胍联合用药与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病人肝脏脂肪含量(LFC)和胱抑素C(Cys 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病人121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甲组,n=51)和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组(乙组,n=70),所有病人均连续稳定使用上述治疗方案达半年以上,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法检测LFC,血清Cys C水平使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收集病人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指标数据。分析不同实验室指标与LFC的关联,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及其他实验指标对LFC和Cys C的影响。结果:2组病人的年龄、性别构成比、患病时长和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组相比,乙组病人的LFC、血清Cys C水平、总胆固醇(TC)均明显降低(P<0.05~P<0.01),但三酰甘油(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均升高(P<0.05);甲组的非酒精性脂肪肝(90.2%)比例高于乙组(30.0%)(P<0.01);相关分析结果发现,BMI、空腹血糖(FBG)和Cys C均与LFC存在关联(P<0.05~P<0.01)。以LFC为因变量,BMI、FBG、Cys C、病程、TC、TG和药物治疗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与甲组相比,乙组可降低0.440个单位的LFC(P<0.01);同时以Cys C为因变量,BMI、FBG、LFC、病程、TC、TG和药物治疗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甲组相比,乙组联合用药能够降低0.689个单位的血清Cys C(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LFC、血清Cys C水平,是LFC、血清Cys C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达格列净 胱抑素C 肝脏脂肪含量
下载PDF
CO_(2)-EOR过程中油藏储层构造封存能力的模拟
12
作者 王璐 刘森 +6 位作者 姬泽敏 廉黎明 田茂章 宋文枫 岳孝昆 房红旭 鲁效庆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2期99-107,共9页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脱颖而出,因此CO_(2)提高采收率后的地质封存安全性和相应的封存能力评估引起了广泛关注。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基于吉林油田某区块油藏的实际储层条件,构建了注入CO_(2)含量为10%...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脱颖而出,因此CO_(2)提高采收率后的地质封存安全性和相应的封存能力评估引起了广泛关注。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基于吉林油田某区块油藏的实际储层条件,构建了注入CO_(2)含量为10%~90%的9个模型,分别探究了含水饱和度为30%,50%和90%以及储层压力为10 MPa,20 MPa和30 MPa时油藏各相组分的分布规律;基于前人对封存CO_(2)安全储存状态划分的研究,最终明确了CO_(2)的安全封存量。结果表明:1)当含水饱和度(30%)和压力(10 MPa)一定时,增加CO_(2)含量(10%~90%)可大幅提高CO_(2)的有效封存体积分数(26%~93%);2)压力的提升(10~30 MPa)促进了CO_(2)在油相中的溶解,从而略微降低了储层的封存能力(18%~7%);3)含水饱和度对储层封存CO_(2)的能力的影响微乎其微。该研究旨在阐明不同条件下CO_(2)的构造埋存量,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封存 封存能力评估 含水饱和度 储层压力 CO_(2)含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SCCO_(2)作用下不同含水性煤孔裂隙结构变化机制
13
作者 张小东 靳沙沙 +2 位作者 张瑜 张硕 韩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43-3153,共11页
深部煤层封存CO_(2)增产CH_(4)产出过程中,处于超临界状态的CO_(2)(SCCO_(2))与煤中矿物质发生反应,改变煤的孔隙性,进而影响煤层封存CO_(2)的效果和甲烷增产效果。为发现SCCO_(2)–H_(2)O–煤岩作用对煤中孔隙的影响特征,以焦煤为研究... 深部煤层封存CO_(2)增产CH_(4)产出过程中,处于超临界状态的CO_(2)(SCCO_(2))与煤中矿物质发生反应,改变煤的孔隙性,进而影响煤层封存CO_(2)的效果和甲烷增产效果。为发现SCCO_(2)–H_(2)O–煤岩作用对煤中孔隙的影响特征,以焦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含水条件下的超临界CO_(2)改造煤实验,基于矿物组成和孔隙性测定结果,对比煤中主要矿物质和不同尺度的孔裂隙变化的差异,探讨了不同含水状态下SCCO_(2)流体对孔裂隙性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①SCCO_(2)作用后,煤体表面粗糙、疏松,且由于矿物溶蚀使得一些裂隙得到贯通,微裂隙连通性增强。②SCCO_(2)流体对煤具有“扩孔”作用,表现为微、小孔含量下降,中、大孔占比升高,也即微、小孔隙向大孔隙的转化,且孔隙连通性改善;进一步发现,萃余煤吸附孔的分形维数稍微增加,粗糙度增大,而渗流孔的分形维数显著降低,复杂性和非均质性降低。③SCCO_(2)对煤中碳酸盐类矿物的溶解性最好,其次是黏土矿物,且随着含水率增加,萃余煤中的碳酸盐矿物占比先增加后减小。SCCO_(2)使干燥基态、饱和水态煤样中碳酸盐矿物显著溶解,有效改善了孔隙结构,且对饱和水态煤样作用效果更好。空气干燥基态煤样经SCCO_(2)作用后,新生成的白云石矿物聚集在孔喉中造成堵孔效应,缩小原有大孔隙尺寸,是引起不同含水性煤孔隙差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煤 孔裂隙结构 含水性 超临界状态的CO_(2) CO_(2)封存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腌制菜中NO_(2)^(-)及5种阴离子
14
作者 吕伟超 王哲 +1 位作者 李秋实 赵明 《高师理科学刊》 2024年第8期57-60,76,共5页
采用离子色谱法对腌制酸菜、酸乳瓜及榨菜中CH_(3)CH(OH)COO^(-),Cl^(-),NO_(2)^(-),NO_(3)^(-),PO_(4)^(3-),SO_(4)^(2-)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样品破碎后用超纯水超声浸提,经离心、抽滤后进行测定.在对NO_(2)^(-)测定之前,增加了样品提... 采用离子色谱法对腌制酸菜、酸乳瓜及榨菜中CH_(3)CH(OH)COO^(-),Cl^(-),NO_(2)^(-),NO_(3)^(-),PO_(4)^(3-),SO_(4)^(2-)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样品破碎后用超纯水超声浸提,经离心、抽滤后进行测定.在对NO_(2)^(-)测定之前,增加了样品提取液的预处理步骤,降低了对NO_(2)^(-)测定的干扰.在测定浓度范围内,CH_(3)CH(OH)COO^(-),Cl^(-),NO_(2)^(-),NO_(3)^(-),PO_(4)^(3-),SO_(4)^(2-)的色谱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9,0.9998,0.9999,0.9999,0.9998,0.9997,方法检出限(S/N=3)分别为3.543,0.432,0.294,0.916,1.673,0.656 mg/kg.样品中NO_(2)^(-)的最高检出量为5.65 mg/kg,未超过GB2760—2014规定的限值.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4.65%,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2.3%~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腌制蔬菜 NO_(2)^(-) 质量分数测定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强化Fe^(0)/Fe^(2+)类Fenton体系处理中段废水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晓凤 陈睿 +9 位作者 杨达 李昊洋 马薇青 李晓明 李远 刘娇 马明宇 张晨晨 李克 蓝惠霞 《中华纸业》 CAS 2023年第16期12-16,共5页
通过CODCr降解动力学、羟基自由基和可溶性亚铁和总铁含量的变化以及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强化Fenton体系处理制浆中段废水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强化Fenton体系中,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值(0.03949 min^(-1)),体系初期的.OH含量及其... 通过CODCr降解动力学、羟基自由基和可溶性亚铁和总铁含量的变化以及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强化Fenton体系处理制浆中段废水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强化Fenton体系中,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值(0.03949 min^(-1)),体系初期的.OH含量及其利用效率和正负向电流对应的区域面积(1.15×10^(-5))均要明显高于传统Fenton体系,并且该体系处理过程中可溶性总铁和亚铁含量可以始终维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更加有利于废水处理效果的提高。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强化Fenton体系处理制浆中段废水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浆中段废水 氧化石墨烯 强化Fenton体系 Fe^(0)/Fe^(2+)
下载PDF
高含水油藏CO_(2)人工气顶驱油-封存适宜条件研究
16
作者 王军 邱伟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4,63,共8页
针对水驱油藏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后,剩余油常富集在构造高部位或厚油层顶部,井网控制不到的问题,利用油藏自身特点注CO_(2)形成气顶驱,可有效改善开发效果并实现CO_(2)封存,但什么样的油藏适宜开展气顶驱尚待研究。通过剖析典型高含水油... 针对水驱油藏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后,剩余油常富集在构造高部位或厚油层顶部,井网控制不到的问题,利用油藏自身特点注CO_(2)形成气顶驱,可有效改善开发效果并实现CO_(2)封存,但什么样的油藏适宜开展气顶驱尚待研究。通过剖析典型高含水油藏CO_(2)气顶驱见效特征,分析气顶驱油过程中油气界面移动规律,结合数值模拟、物理模拟,以提高采收率幅度、换油率、到达极限气油比时间、存气率等为主要评价标准,研究地层倾角、原油密度、黏度、油藏封闭性、渗透率、水动力强弱等相关参数对CO_(2)气顶驱油-封存效果的影响。按照到达极限气油比时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大小,评价各参数对驱油--封存效果的影响程度,确定高含水期油藏的CO_(2)气顶驱油-封存筛选条件主要受油藏封闭性、地层倾角、原油黏度、油层渗透率及厚度影响,为拓展CO_(2)驱应用范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CO_(2)人工气顶 敏感性因素 地层倾角 水动力强弱 存气率
下载PDF
Fe^(2+)与Fe^(3+)对anammox体系中N_(2)O排放的影响
17
作者 杨余涤非 沈雁文 朱南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19,共9页
有研究表明,适量Fe^(2+)与Fe^(3+)能够促进anammox菌体代谢,但对于菌体N_(2)O产量的影响仍未可知。该文以批次实验的形式探究anammox在不同浓度Fe^(2+)与Fe^(3+)浓度下的N_(2)O产量,并分析其微生物组学和功能基因变化。结果表明,加入Fe^... 有研究表明,适量Fe^(2+)与Fe^(3+)能够促进anammox菌体代谢,但对于菌体N_(2)O产量的影响仍未可知。该文以批次实验的形式探究anammox在不同浓度Fe^(2+)与Fe^(3+)浓度下的N_(2)O产量,并分析其微生物组学和功能基因变化。结果表明,加入Fe^(2+)的组别中N_(2)O排放量在20 mg/L Fe^(2+)时最高(0.29 mg/L),30 mg/L Fe^(2+)时下降47.01%;加入Fe^(3+)的组别中N_(2)O排放量随Fe^(3+)浓度递增,30 mg/L Fe^(3+)时N_(2)O最高排放量为0.17 mg/L。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5 mg/L Fe^(2+)和Fe^(3+)能刺激Candidatus Kuenenia的生长,然而反硝化菌Denitratisoma和Limnobacter随Fe^(2+)和Fe^(3+)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功能基因分析表明,N_(2)O的释放与硝化途径、DNRA途径、反硝化途径以及anammox途径中的功能基因有关,并与基因norB、nirD、hcp呈显著正相关(P<0.05)。该文阐述了Fe^(2+)与Fe^(3+)对anammox体系N_(2)O排放的影响,可为anammox工艺中的N_(2)O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 Fe^(2+) N_(2)O 厌氧氨氧化 微生物群落结构 功能基因
下载PDF
The role of Cr content o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carbon steel and low-Cr steels in the CO_(2)-saturated brine 被引量:1
18
作者 Cai-Lin Wang Hong-Da Guo +9 位作者 Jian Fang Sheng-Xian Yu Xiao-Qi Yue Qi-Hui Hu Cui-Wei Liu Jia-Xuan Zhang Rui Zhang Xiu-Sai Xu Yong Hua Yu-Xing L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155-1168,共14页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materials for the transportation pipelines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ensure the safety operation in Carbon Capture,Utilisation and Storage(CCUS).To clarify the effects of Cr content in ste...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materials for the transportation pipelines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ensure the safety operation in Carbon Capture,Utilisation and Storage(CCUS).To clarify the effects of Cr content in steel on the resistance against general and localised corrosion,electrochemistry methods combined with pH measurements and various surface analysis techniques were implemented on X65,1Cr,3Cr and 5Cr steel samples in a CO_(2)-saturated solution at 60°C and pH 6.6 during 192 h of immersion.Additionally,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analyse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orrosion products on carbon steel and low-Cr steels were perform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neral corrosion resistance increased with rising Cr content without the presence of significant corrosion products formation.However,with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rrosion products,the general corrosion resistance reduced with the increase in Cr content.The formation of the compact crystalline FeCO3 on X65 and 1Cr steel surfaces offered superior general corrosion protection,while cannot provide enough localised corrosion protection.By contrast,the double-structural corrosion product layers on 3Cr and 5Cr steels notably suppressed the localised corrosion,but providing poor protection against general corrosion over long immersion periods.This study reveals the contributions of Cr content on general and localised corrosion resistance at various periods,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material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in CO_(2) environments relevant for CC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corrosion Material selection Cr content CCUS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ructur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mixed P2/O′3-layered sodium nickel manganese oxide prepared by sol-gel and electrospinning methods:Effect of Na-excess content 被引量:2
19
作者 Thongsuk Sichumsaeng Atchara Chinnakorn +3 位作者 Ornuma Kalawa Jintara Padchasri Pinit Kidkhunthod Santi Maensir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887-1896,共10页
The effect of Na-excess content in the precursor on the structural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sodium nickel manganese oxide(NNMO)prepared by sol-gel and electrospinning methods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X... The effect of Na-excess content in the precursor on the structural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sodium nickel manganese oxide(NNMO)prepared by sol-gel and electrospinning methods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X-ray diffraction results of the prepared NNMO without adding Na-excess content indicate sodium loss,while the mixed phase of P2/O′3-type layered NNMO presented after adding Na-excess content.Compared with the sol-gel method,the secondary phase of NiO is more suppressed by using the electrospinning method,which is further confirmed by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s.N_(2)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show no remarkably difference in specific surface areas between different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Na-excess contents.The analysis of X-ray absorption near edge structure indicates that the oxidation states of Ni and Mn are+2 and+4,respectively.For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superio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s observed in the NNMO electrode with a low Na-excess content of 5wt%.The highest specific capacitance is 36.07 F·g^(-1)at0.1 A·g^(-1)in the NNMO electrode prepared by using the sol-gel method.By contrast,the NNMO electrode prepared using the electrospinning method with decreased Na-excess content shows excellent cycling stability of 100%after charge-discharge measurements for 300 cycles.Therefore,controlling the Na excess in the precursor together with the preparation method is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Na-based electrode materials in supercapaci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ium nickel manganese oxide mixed P2/O′3-type Na-excess content sol-gel method electrospinning metho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HPVB法Fe^(2+):ZnSe激光晶体生长及激光输出特性
20
作者 夏士兴 谢文强 +3 位作者 付秋月 魏磊 丁宇 张丰发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33-1036,共4页
本文采用纯度为99.999%的颗粒状ZnSe为基质材料,纯度为99.998%的FeSe粉末为掺杂物,通过HPVB法生长了Fe^(2+):ZnSe晶体,晶体尺寸达Φ50.8 mm×120 mm。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试了Fe^(2+):ZnSe晶体样品中铁离子掺杂浓度为3.0... 本文采用纯度为99.999%的颗粒状ZnSe为基质材料,纯度为99.998%的FeSe粉末为掺杂物,通过HPVB法生长了Fe^(2+):ZnSe晶体,晶体尺寸达Φ50.8 mm×120 mm。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试了Fe^(2+):ZnSe晶体样品中铁离子掺杂浓度为3.048×10^(18)cm^(-3)。采用粉末XRD衍射仪测试了Fe^(2+):ZnSe晶体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其衍射谱与基质ZnSe样品衍射谱匹配度达92%。采用UV/VIS/NIR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试了Fe^(2+):ZnSe晶体样品的透过谱图,透过谱在波长3.0μm处出现了明显的Fe^(2+)离子吸收峰。采用2.94μm Er:YAG激光器为泵浦源抽运尺寸为10 mm×10 mm×4 mm的Fe^(2+):ZnSe晶体样品,重复频率为100 Hz时,激光能量输出达12 mJ,输出波长调谐范围3.95~4.1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B法 Fe^(2+):ZnSe晶体 离子掺杂浓度 中波红外 激光输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