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3+)-N改性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研制 被引量:9
1
作者 翦立新 殷小秋 +1 位作者 向建南 尹霞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2,共4页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沉膜技术和溶胶-凝胶法在载玻片上制备同时掺Fe3+和N的TiO2膜,经500℃焙烧后所得光催化剂性能较好.分别以紫外和可见光为光源,光催化降解茜素红,结果发现:掺铁量均为0.1%的Fe-N/TiO2较Fe/TiO2的光催化活性好,而且可见...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沉膜技术和溶胶-凝胶法在载玻片上制备同时掺Fe3+和N的TiO2膜,经500℃焙烧后所得光催化剂性能较好.分别以紫外和可见光为光源,光催化降解茜素红,结果发现:掺铁量均为0.1%的Fe-N/TiO2较Fe/TiO2的光催化活性好,而且可见光的利用率明显增强;UV-Vis扫描显示掺铁0.1%的Fe-N/TiO2紫外吸收峰较其他TiO2光催化剂强且明显红移.XRD谱图结果表明,分别在500℃和550℃焙烧后的0.1%Fe-N/TiO2,均为锐钛矿型,晶体粒度分别为15.3 nm和20.6 nm,XPS谱图显示Fe-N/TiO2有N1s谱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等离子体 Fe^3+-n掺杂
下载PDF
Fe^(3+)及S-N共掺杂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苏碧桃 邓超 +3 位作者 费鹏 张春娥 陈亚丽 钟明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52,71,共6页
以硫脲、硝酸铁、钛酸四丁酯分别作S、N、Fe和Ti源,利用sol-gel法制备了一系列Fe3+和S-N掺杂的TiO2光催化纳米材料(Fe3+/TiO2、S-N/TiO2、Fe3+/S-N/TiO2).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 以硫脲、硝酸铁、钛酸四丁酯分别作S、N、Fe和Ti源,利用sol-gel法制备了一系列Fe3+和S-N掺杂的TiO2光催化纳米材料(Fe3+/TiO2、S-N/TiO2、Fe3+/S-N/TiO2).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技术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的降解为模型反应,评价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Fe3+、S-N的共掺杂将TiO2的光谱响应范围拓宽到可见区,使TiO2在紫外和太阳光下的催化活性得到显著改善,MB溶液在各样品上的催化降解脱色速率常数k1分别为:0.17(TiO2)、0.22(S-N/TiO2)、0.32(Fe3+/TiO2)和0.42h-1(Fe3+/S-N/TiO2),共掺杂材料Fe3+/S-N/TiO2的高催化活性归因于掺入的Fe3+和S-N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Fe3+-S-n共掺杂 SOL-GEL法 光催化性能 协同作用
下载PDF
N-正辛基己内酰胺萃取Fe^(3+)和盐酸的机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革菲 王宙清 +2 位作者 杨廷华 张曼平 王友绍 《有色金属》 CSCD 2002年第3期39-40,44,共3页
合成N -正辛基己内酰胺 ,以甲苯为稀释剂 ,研究了N -正辛基己内酰胺从盐酸介质中萃取盐酸和Fe3+ 的机理。在1 0mol·L- 1 酸度下 ,OCLA和HCl主要形成OCLA·HCl加合物。OCLA和Fe3+ 形成的萃合物组成为HFeCl4 ·3OCLA ,萃取... 合成N -正辛基己内酰胺 ,以甲苯为稀释剂 ,研究了N -正辛基己内酰胺从盐酸介质中萃取盐酸和Fe3+ 的机理。在1 0mol·L- 1 酸度下 ,OCLA和HCl主要形成OCLA·HCl加合物。OCLA和Fe3+ 形成的萃合物组成为HFeCl4 ·3OCLA ,萃取反应的表观平衡常数为 88 42± 0 3 0mol- 4·L4 ,热焓为 -10 94± 0 0 4kJ·mol-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正辛基已内酰胺 萃取 盐酸 铁离子 甲苯
下载PDF
罗丹明B试法鉴定UO_2^(2+)用N-烯丙基-N′-(对苯磺钠)硫脲掩蔽Fe^(3+)的干扰 被引量:2
4
作者 马万山 许春萱 +1 位作者 钟瑞琴 张秀兰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88-189,共2页
以实验为基础 ,提出了用罗丹明 B试法鉴定 UO2 +2 时 ,用 N-烯丙基 - N′- (对苯磺酸钠 )硫脲掩蔽Fe3 +离子的干扰 .与传统的消除干扰的方法相比 ,具有条件容易控制 ,操作简便等优点 .
关键词 UO2^2+ 罗丹明B试法 n-烯丙基-n′-(对苯磺钠)硫脲 掩敝Fe^3+ 掩蔽剂 分析化学 离子鉴定 干扰消除
下载PDF
沸石负载N、Fe^(3+)共掺杂TiO_2催化剂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9
5
作者 姜萍华 高莉莉 +2 位作者 陈东辉 陈亮 黄满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5-59,共5页
以人造沸石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对N、Fe3+共掺杂TiO2进行负载化研究,探讨了焙烧温度、载体粒度、负载次数等因素对负载型光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了模拟太阳光下负载型光催化剂对活性染料SumifixTQ-Blue的降解性能,采用X... 以人造沸石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对N、Fe3+共掺杂TiO2进行负载化研究,探讨了焙烧温度、载体粒度、负载次数等因素对负载型光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了模拟太阳光下负载型光催化剂对活性染料SumifixTQ-Blue的降解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DRS)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60~80目人造沸石为载体,400℃下焙烧2h、负载3次的负载型光催化剂(N/Fe3+/TiO2-沸石催化剂)对SumifixTQ-Blue具有较高的降解率;N、Fe3+共掺杂发挥了两者的协同作用,增强了TiO2的紫外光吸收的同时也使其光吸收范围拓展到可见光区;而多孔材料沸石的引入也进一步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Fe^3+共掺杂 人造沸石 TIO2光催化 模拟太阳光
下载PDF
微波绿色合成N,S共掺杂碳点及其在Fe^(3+)检测和温度传感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文静 伍贤学 +6 位作者 吴云英 李亮星 肖群 雷旭 罗义 鄢林琼 谢建新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69,共6页
以韭菜为前驱体,采用微波法一步绿色合成N,S共掺杂的粒径均匀、分散性好的碳点。所合成的碳点近似球状,粒径2.0-5.0 nm。在365 nm的紫外灯照射下发明亮的蓝色荧光,发射峰具有激发波长依赖性。Fe^(3+)对所制备的碳点有明显选择性荧光猝... 以韭菜为前驱体,采用微波法一步绿色合成N,S共掺杂的粒径均匀、分散性好的碳点。所合成的碳点近似球状,粒径2.0-5.0 nm。在365 nm的紫外灯照射下发明亮的蓝色荧光,发射峰具有激发波长依赖性。Fe^(3+)对所制备的碳点有明显选择性荧光猝灭现象。在5-300μmol/L的范围内,荧光猝灭程度(F/F_(0))与Fe^(3+)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30),检测限为4.0μmol/L。同时探测温度对制备碳点的影响,在20-55℃范围内,碳点荧光强度与温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响应。由于生理温度范围在此温度范围内,所制备的碳点可用于细胞温度传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S共掺杂碳点 微波法 Fe^(3+)检测 纳米温度计
下载PDF
木质素基N,S-CQDs的制备及其在Fe^(3+)检测中的应用
7
作者 庞展召 于海龙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41-46,共6页
以木质素磺酸钠为碳源和硫源,低共熔溶剂(DES)为氮源和反应溶剂制备了一种氮、硫双掺杂的碳量子点(N,S-CQDs)。制备的N,S-CQDs的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4.95 nm,量子产率达到了35.7%,量子产率大幅提升。制备的N,S-CQDs对Fe^(3+)具有优... 以木质素磺酸钠为碳源和硫源,低共熔溶剂(DES)为氮源和反应溶剂制备了一种氮、硫双掺杂的碳量子点(N,S-CQDs)。制备的N,S-CQDs的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4.95 nm,量子产率达到了35.7%,量子产率大幅提升。制备的N,S-CQDs对Fe^(3+)具有优异的敏感性,可用于Fe^(3+)的定量检测,检测限为0.25μmol·L^(-1),检测范围是0~200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磺酸钠 低共熔溶剂 n S-CQDs Fe^(3+)检测 荧光猝灭
下载PDF
基于间苯二甲醛缩氨基硫脲识别Fe^3+的荧光探针 被引量:2
8
作者 边延江 王超 +3 位作者 李方霁 王鑫 汤立军 钟克利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88-1193,共6页
本文利用间苯二甲醛和N-(萘-1-基)肼甲硫代酰胺合成了一种简单高效的荧光探针W,通过1H-NMR、13C-NMR、HRMS表征了其结构。探针W在436nm处有最大发射峰,在EtOH∶Tris=5∶5体系中,向探针W中加入金属阳离子,在加入Fe3+时有明显的荧光猝灭现... 本文利用间苯二甲醛和N-(萘-1-基)肼甲硫代酰胺合成了一种简单高效的荧光探针W,通过1H-NMR、13C-NMR、HRMS表征了其结构。探针W在436nm处有最大发射峰,在EtOH∶Tris=5∶5体系中,向探针W中加入金属阳离子,在加入Fe3+时有明显的荧光猝灭现象,而加入其它离子则无明显变化。对10μmol·L-1的受体进行滴定实验,计算得检测限值为7.499×10-5 M,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pH适用范围为4~12,通过测试得W与Fe3+以1∶2结合,结合常数Ka=5.397×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二甲醛 n-(萘-1-基)肼甲硫代酰胺 FE^3+ 荧光探针
下载PDF
铁炭复配修复地下水中NO_3^--N的条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国鑫 刘菲 +2 位作者 秦晓鹏 陈鸿汉 金爱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9-263,共5页
采用了铁炭复配修复地下水中NO3--N,探讨了实验条件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近中性条件(初始pH 6.42)下,反应时间为1 h时NO3--N修复率达到60.85%;Fe/C=1∶1时介质最佳用量分别为4~5 g;Fe/C=1/1.5时修复率为72.80%;反应速率在... 采用了铁炭复配修复地下水中NO3--N,探讨了实验条件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近中性条件(初始pH 6.42)下,反应时间为1 h时NO3--N修复率达到60.85%;Fe/C=1∶1时介质最佳用量分别为4~5 g;Fe/C=1/1.5时修复率为72.80%;反应速率在高振荡强度下大于低振荡强度;氧化铜的催化效果最好,可使修复率提高7.5个百分点。铁炭复配介质修复地下水中NO3--N是有效可行的,修复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在Fe/C=1∶1时修复率与介质用量呈正相关,无限减小Fe/C比并不能无限提高修复率,振荡强度对修复具有显著影响,低振荡强度下的修复过程较高强度存在滞后现象,并非所有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铁炭修复NO3--N均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炭复配 地下水 nO3--n 反应时间 介质用量 Fe/C 振荡强度 催化剂
下载PDF
高软磁低电导率Fe-Fe_(3)N薄膜的N原子含量调控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震 兰明迪 +3 位作者 李国建 孙尚 刘诗莹 王强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6-285,共10页
微电子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使微电子器件具有优良的高频特性,同时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低矫顽力以及高电阻率软磁薄膜的研发成为其中的关键.本文采用射频原子源辅助真空热蒸发方法制备了不同N原子含量的Fe-Fe_(3)N软磁薄膜.高... 微电子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使微电子器件具有优良的高频特性,同时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低矫顽力以及高电阻率软磁薄膜的研发成为其中的关键.本文采用射频原子源辅助真空热蒸发方法制备了不同N原子含量的Fe-Fe_(3)N软磁薄膜.高饱和磁化强度Fe_(3)N相含量和(102)取向度的增大,使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增大,相比于Fe薄膜,饱和磁化强度提高了55.2%,达到1705.6 emu/cm^(3)(1 emu/cm^(3)=10^(3)A/m).此外,Fe_(3)N(102)取向度的增大会产生较大的晶格错配,阻碍Fe和Fe_(3)N晶粒的生长,使薄膜晶粒尺寸降低,矫顽力(50.3 Oe(1 Oe=10^(3)/(4π)A/m))比Fe薄膜降低了68.6%.同时,较大的晶格错配也会促进载流子散射,提高了Fe-Fe_(3)N薄膜电阻率,使得其电阻率(8.80μΩ·m)比Fe薄膜增大了7倍.因此,本文为高饱和磁化强度、低矫顽力以及高电阻率软磁薄膜的研发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薄膜 Fe-Fe_(3)n 真空热蒸发 射频原子源
下载PDF
磁性介孔Al_(2)O_(3)负载Fe-N-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卤代硝基苯转移加氢反应中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丽 李军旗 +2 位作者 张伟 陈朝轶 兰苑培 《分子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1-234,I0002,共15页
将1,10-邻菲罗啉-Fe^(2+)(Phen-Fe^(2+))负载在磁性介孔Fe_(3)O_(4)@nSiO_(2)@Al(OH)_(3)前驱体上,以三聚氰胺作为碳氮源,经高温碳热还原制备得到磁性介孔Fe-N-C/Fe_(3)O_(4)@nSiO_(2)@Al_(2)O_(3)催化剂.当催化剂的焙烧温度为700℃,Phe... 将1,10-邻菲罗啉-Fe^(2+)(Phen-Fe^(2+))负载在磁性介孔Fe_(3)O_(4)@nSiO_(2)@Al(OH)_(3)前驱体上,以三聚氰胺作为碳氮源,经高温碳热还原制备得到磁性介孔Fe-N-C/Fe_(3)O_(4)@nSiO_(2)@Al_(2)O_(3)催化剂.当催化剂的焙烧温度为700℃,Phen-Fe^(2+)理论负载量为6%,反应时间90 min时卤代硝基苯的转化率及对应苯胺的选择性均高于99.0%.Fe-N-C/Fe_(3)O_(4)@n SiO_(2)@Al_(2)O_(3)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径结构,使得Fe活性物种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有利于反应的传质过程.Phen-Fe^(2+)配体能够限制Fe活性物种的过度生长,得到较小粒径尺寸的活性组分.三聚氰胺和Phen经高温焙烧后可以引入介孔氮掺杂碳层,不仅可以对Fe活性物种起到锚定作用,增加催化剂的稳定性,还可以对Fe活性物种起到稳定作用,避免团聚甚至浸出.Fe-N-C/Fe_(3)O_(4)@nSiO_(2)@Al_(2)O_(3)具有的铁磁性,易于通过磁铁分离回收和再循环利用,循环使用7次后其催化活性没有显著降低,亦没有发生脱卤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介孔 Al_(2)O_(3) Fe-n-C 转移加氢 卤代硝基苯
下载PDF
一锅法制备Fe_(2)O_(3)@Fe-N-C氧还原电催化剂及其锌-空气电池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华 吴艺津 +1 位作者 李君涛 周尧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6-376,共11页
在金属空气电池和燃料电池阴极上的氧还原反应(ORR)对相关电化学能量转换装置的整体性能有重要影响,金属-氮-碳催化剂有望替代传统的商业Pt-C成为新一代ORR电催化剂。本文通过简便的一步热解工艺合成了具有Fe-N_(x)活性位点和Fe_(2)O_(3... 在金属空气电池和燃料电池阴极上的氧还原反应(ORR)对相关电化学能量转换装置的整体性能有重要影响,金属-氮-碳催化剂有望替代传统的商业Pt-C成为新一代ORR电催化剂。本文通过简便的一步热解工艺合成了具有Fe-N_(x)活性位点和Fe_(2)O_(3)纳米颗粒共存的电催化剂,Fe_(2)O_(3)@Fe-N-C-1000催化剂在0.1 mol·L^(-1) KOH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ORR活性,半波电位为0.84 V,应用在锌-空气电池中时也具有可以和商业Pt-C媲美的性能,能量密度为88.3 mW·cm^(-2),同时和Pt-C相比具有更好电化学稳定性,表现出优良的ORR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碳小球 Fe-n-C Fe_(2)O_(3) 氧还原反应 锌-空气电池
下载PDF
基于碳纤维强化的Fe^(0)混养反硝化脱氮效能与机制
13
作者 王铮 贾林春 +2 位作者 史大林 何月玲 薛罡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5,共10页
以含NO_(3)^(-)-N合成废水为处理对象,对比了单独投加Fe^(0)与碳纤维强化Fe^(0)混养反硝化连续流反应器反硝化脱氮的效能。结果表明,在COD/NO_(3)^(-)-N为2.9~3.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时,投加碳纤维强化Fe^(0)的实验组R1对TN和NO_(... 以含NO_(3)^(-)-N合成废水为处理对象,对比了单独投加Fe^(0)与碳纤维强化Fe^(0)混养反硝化连续流反应器反硝化脱氮的效能。结果表明,在COD/NO_(3)^(-)-N为2.9~3.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时,投加碳纤维强化Fe^(0)的实验组R1对TN和NO_(3)^(-)-N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89.04%和97.13%,显著高于单独投加Fe^(0)的对照组R0。胞外聚合物(EPS)及电子传递活性(ETSA)变化规律表明,碳纤维的投入可进一步促进EPS生成,且强化了微生物对电子的利用率。扫描电镜-能量色散光谱仪(SEM-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结果发现R1中Fe^(0)表面有明显的微生物腐蚀现象,FeO(OH)和含铁有机复合物是主要的腐蚀产物。微生物学分析表明,有机碳源投加量的提高及碳纤维的投加有效提高铁自养反硝化菌属丰度,促进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3)^(-)-n废水 Fe^(0) 碳纤维 混养反硝化 COD/nO_(3)^(-)-n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三(N-苯基-3-羟基-2-乙基-4-吡啶酮)合铁(Ⅲ)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14
作者 余守正 路再生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4期42-44,共3页
报道了用 N-苯基 -3-羟基 -2 -乙基 -4 -吡啶酮 ( HL)为配体合成了 Fe( ) L3型配合物 ,并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 ,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 P2 1 / c;a=1 .6767( 5) nm,b=1 .2 1 9( 3) nm,c=1 .730 ( 1 ) nm;β=93.31°;V=3.530 ( 8)nm... 报道了用 N-苯基 -3-羟基 -2 -乙基 -4 -吡啶酮 ( HL)为配体合成了 Fe( ) L3型配合物 ,并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 ,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 P2 1 / c;a=1 .6767( 5) nm,b=1 .2 1 9( 3) nm,c=1 .730 ( 1 ) nm;β=93.31°;V=3.530 ( 8)nm3,Z=4 ,Dc=1 .382 g/ cm3.结构分析表明 Fe处于三个 N-苯基 -3-羟基 -2 -乙基 -4 -吡啶酮的 6个氧原子的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Ⅲ)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羟基吡喃酮 表征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HgCl(η~5-C_5H_3C(CH_3)=N-3- C_5H_4N)Fe(η~5-C_5H_5)]·(1/2)CH_2Cl_2
15
作者 LINKun-Hua SONGMao-Ping +3 位作者 DUChen-Xia ZHANGQiao-Hong HAOXin-Qi WUYang-Jie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18,共4页
S A new cyclomercurated ferrocenylketimine containing pyridyl ring ([HgCl(5- C5H3C(CH3)=N-3-C5H4N)Fe(5-C5H5)]紺H2Cl2, Mr = 581.66)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molecular structure has been confirmed by IR, elemental analys... S A new cyclomercurated ferrocenylketimine containing pyridyl ring ([HgCl(5- C5H3C(CH3)=N-3-C5H4N)Fe(5-C5H5)]紺H2Cl2, Mr = 581.66)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molecular structure has been confirmed by IR, elemental analysis, 1H-NMR and X-ray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It is of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9.213(2), b = 17.479(4), c = 11.510(2) ? b = 100.32(3)o, V = 1823.7(6) 3, Z = 4, C17.5H16Cl2FeHgN2, Dc = 2.119 g/cm3, m = 9.497 mm-1, F(000) = 1100, R = 0.0436 and wR = 0.0987. The independent reflections are 3527, of which 3153 with I ≥ 2s(I) were observed. The compound contains a five-membered metallocycle. The mercury atom is bonded with the 2-position of substituted cyclopentadienyl ring (Cp), and coordinated weakly to the N atom of imino group. The pyridyl ring is almost perpendicular to the substituted Cp which is nearly coplanar with the metallocycle. The Hg(1)C(1) and Hg(1)Cl(1) bond lengths are 2.050(8) and 2.321(2) ?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omercurated ferrocenylimine pyridyl compounds crystal structure
下载PDF
一锅法合成高荧光氮掺杂碳点及其在水溶液中高灵敏度检测Fe3+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晔 《河南化工》 CAS 2020年第11期28-31,共4页
以L-苯丙氨酸和尿素为原料,通过一种简便、绿色且经济高效的溶剂热方法,在一锅中合成了高荧光的N掺杂碳点(CD),无需进一步的化学修饰,该碳量子点即显示出蓝色荧光。通过透射电镜及激光粒度仪等方法对其组成及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干... 以L-苯丙氨酸和尿素为原料,通过一种简便、绿色且经济高效的溶剂热方法,在一锅中合成了高荧光的N掺杂碳点(CD),无需进一步的化学修饰,该碳量子点即显示出蓝色荧光。通过透射电镜及激光粒度仪等方法对其组成及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干扰离子及空白对照存在下,Fe3+可强烈的增强CD的蓝色荧光,而其他金属离子却无此现象,因此本研究中合成的CD可以有效地用作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Fe3+的荧光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量子点 荧光探针 铁离子 选择性
下载PDF
固体酸Fe_2(SO_4)_3-CuSO_4催化合成乳酸丁酯
17
作者 吴长增 宋晓平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26-28,共3页
以固体酸Fe2 (SO4) 3 CuSO4为催化剂合成了乳酸正丁酯 .实验结果表明 ,在最佳条件 :醇酸物质的量比 1 3∶1 ,催化剂用量 2 %,反应时间 1h下 ,酯化率达 98%。
关键词 固体酸Fe2(SO4)3-CuSO4 酯化反应 乳酸丁酯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SO_4^(2-)/TiO_2-Fe_2O_3催化合成乳酸丁酯 被引量:35
18
作者 张志宏 薛来奇 +1 位作者 祁洪江 赵秀峰 《化学试剂》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31-232,共2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复合型固体超强酸 SO2 - 4/ Ti O2 -Fe2 O3,并将其用于催化乳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都优于单氧化物固体超强酸。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乳酸丁酯 催化合成 乳酸 正丁醇
下载PDF
N和Fe^(3+)共掺杂TiO_2薄膜的制备及亲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锐 朱彦 +2 位作者 张瑾 朱忠其 柳清菊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2-385,392,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和Fe3+共掺杂的TiO2薄膜,研究了N,Fe3+不同掺杂比例、镀膜层数、热处理温度和光照时间等对TiO2薄膜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掺杂物N和Fe3+的摩尔比为5.9∶1、镀膜层数为3层、热处理温度为550℃时,所制备的薄膜...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和Fe3+共掺杂的TiO2薄膜,研究了N,Fe3+不同掺杂比例、镀膜层数、热处理温度和光照时间等对TiO2薄膜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掺杂物N和Fe3+的摩尔比为5.9∶1、镀膜层数为3层、热处理温度为550℃时,所制备的薄膜亲水性能最佳(接触角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Fe^3+共掺杂 二氧化钛 溶胶-凝胶法 亲水性
原文传递
Heterostructure design of Fe^(3)N alloy/porous carbon nanosheet composites for efficient microwave attenuation 被引量:5
20
作者 Weihua Gu Xiaoqing Cui +3 位作者 Jing Zheng Jiwen Yu Yue Zhao Guangbin Ji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8期265-272,共8页
The self-dissipation and attenuation capacity of materi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alizing efficient electromagnetic absorption,in this case,the roles of macroscopic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should be empha... The self-dissipation and attenuation capacity of materi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alizing efficient electromagnetic absorption,in this case,the roles of macroscopic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should be emphasized simultaneously in the reasonable design of microwave absorbent.Given that,Fe_(3)N alloy embedded in two-dimensional porous carbon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via facile sol-gel and sacrificial template methods.Satisfactorily,the magnetic/dielectric materials combination and porous structure introduction are conductive to the optimization of impedance matching property,as result of the enhancement of microwave absorption capacity.In addition,sufficient magnetic loss capacity,strong conductivity as well as polarization attenuation bring about the outstanding microwave absorbing performance with an effective absorption bandwidth of 6.76 GHz and a minimum reflection loss value of-65.6 d B.It is believed that this work not only lay a foundation to achieve microwave response materials in a wide frequency range,but also emphasize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the component selection and structural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n alloy 2D flake Porous carbon Structural design Microwave respons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