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ock-induced chemical 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TFE-Al-Bi_(2)O_(3)reactive materials
1
作者 Chunlan Jiang Rong Hu +2 位作者 Jingbo Zhang Zaicheng Wang Liang Ma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A ternary system of PTFE/Al/Bi_(2)O_(3)is constructed by incorporating PTFE-based reactive material and thermite for enhancing the energy release of the PTFE-based reactive material.The effects of Bi_(2)O_(3)in the PT... A ternary system of PTFE/Al/Bi_(2)O_(3)is constructed by incorporating PTFE-based reactive material and thermite for enhancing the energy release of the PTFE-based reactive material.The effects of Bi_(2)O_(3)in the PTFE/Al/Bi_(2)O_(3)on both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 energy release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various tests such as thermogravimetry-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adiabatic oxygen bomb test and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test.The microstructure observed throug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Xray diffraction result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ignition and reaction mechanism of PTFE/Al/Bi_(2)O_(3).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TFE/Al/Bi_(2)O_(3)are capable of triggering the exothermic reaction of molten PTFE/Bi_(2)O_(3)and Al/Bi_(2)O_(3)over the PTFE/Al reactive materials,thereby promoting reactions.The excessive aluminum in the ternary system is beneficial for increasing energy release.The ignition of shock-induced chemical reactions in PTFE/Al/Bi_(2)O_(3)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aterial fracture.The dominant mechanism for hot-spot generation under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test is the frictional temperature rise at the microcrack after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Al/Bi_(2)o_(3) Shock-induced chemical reaction Energy release
下载PDF
玻纤负载α-Fe_(2)O_(3)/CuFe_(2)O_(4)异质结薄膜的制备 及其催化性能
2
作者 赵永男 郑翔云 +1 位作者 孙红玉 高海燕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3,共5页
为了克服传统芬顿催化剂的降解速率慢、pH适用范围窄、难回收等缺点,采用浸涂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玻璃纤维负载的α-Fe_(2)O_(3)/CuFe_(2)O_(4)异质结薄膜(FCGF),对其结构、形态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并将其用于亚甲基蓝的光芬顿催化降解,... 为了克服传统芬顿催化剂的降解速率慢、pH适用范围窄、难回收等缺点,采用浸涂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玻璃纤维负载的α-Fe_(2)O_(3)/CuFe_(2)O_(4)异质结薄膜(FCGF),对其结构、形态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并将其用于亚甲基蓝的光芬顿催化降解,考察其催化活性、pH值适用性和重复使用稳定性。结果表明:CuFe2O4颗粒生长在α-Fe_(2)O_(3)颗粒表面,形成α-Fe_(2)O_(3)/CuFe_(2)O_(4)异质结;在模拟太阳光辐射条件下,加入2 g FCGF和20 mmol/L的H_(2)O_(2),50 mL质量浓度为30 mg/L的MB溶液在40 min后降解率达到97%,而在相同条件下加入α-Fe_(2)O_(3)与CuFe_(2)O_(4)降解率分别为20%和30%,其催化活性的增强可归因于异质结光催化剂产生的光诱导电位差驱动的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同时,FCGF在宽pH范围显示出较高活性,pH=10时,MB溶液40 min后降解效率仍达到63%;FCGF具有良好的稳定性,5次循环后其催化性能没有衰减,反应40 min后MB降解率仍可达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_(2)o_(3)/CuFe_(2)o_(4) 玻璃纤维支架 光芬顿反应 MB降解
下载PDF
γ-Al_(2)O_(3)载体的水热合成及其加氢性能
3
作者 马月谦 董科军 夏继平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177-180,共4页
以ρ-Al_(2)O_(3)和NH4HC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出γ-Al_(2)O_(3)的前驱体碳酸铝铵(AACH),考察了原料配比和反应时间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物理吸附分析仪、化学吸附仪对2种不同前驱体制得的载体进行表征,并对2种载体制... 以ρ-Al_(2)O_(3)和NH4HC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出γ-Al_(2)O_(3)的前驱体碳酸铝铵(AACH),考察了原料配比和反应时间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物理吸附分析仪、化学吸附仪对2种不同前驱体制得的载体进行表征,并对2种载体制得的催化剂进行了加氢脱硫脱氮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n(HCO_(3)^(-))/n(Al^(3+))为1.5∶1.0,100℃反应14 h下制得具有棒状结构、结晶度较好的AACH;相比由传统拟薄水铝石制得的载体,由AACH制得的载体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大孔容,有效孔径(4~10 nm)的孔容占比更高,且利于反应进行的中强酸更多,且所制备催化剂的脱硫脱氮活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铝铵 拟薄水铝石 γ-Al_(2)o_(3) 水热反应 加氢精制催化剂 脱硫脱氮性能
下载PDF
Al/Fe_(2)O_(3)铝热剂粉尘着火敏感性
4
作者 李刚 马艳英 +1 位作者 刘宗阳 南相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21,438,共8页
为明确铝热剂反应的着火特性,利用最低着火温度(minimum ignition temperature,MIT)和最小点火能(minimum ignition energy,MIE)测试装置,结合TG-DSC方法对4种Al粉与Fe_(2)O_(3)质量比为1∶4,1∶3,1∶2,1∶1的层状和云状Al/Fe_(2)O_(3)... 为明确铝热剂反应的着火特性,利用最低着火温度(minimum ignition temperature,MIT)和最小点火能(minimum ignition energy,MIE)测试装置,结合TG-DSC方法对4种Al粉与Fe_(2)O_(3)质量比为1∶4,1∶3,1∶2,1∶1的层状和云状Al/Fe_(2)O_(3)铝热剂进行了着火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4种配比试样的粉尘层、粉尘云MIT均超出相关标准常规测试范围,在空气中质量比为1∶3铝热剂的反应触发温度为888℃,活化能为248.49 kJ/mol,说明铝热反应不容易触发;相同质量比的Al/Fe_(2)O_(3)粉尘云的MIE远高于粉尘层,层状MIE最低值为0.7 J,着火敏感性较强,这是因为Fe_(2)O_(3)在粉尘云状态的反应中充当惰化剂,而在粉尘层状态反应中为反应提供了活性氧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Fe_(2)o_(3)铝热剂 铝热反应 粉尘层 粉尘云 着火敏感性
下载PDF
As_(2)O_(3)与Cu-ZSM-5催化剂的相互作用机理
5
作者 张欢 史一林 +4 位作者 刘梁 王晨星 孙瑞彬 贾里 金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03-2010,共8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NO和As_(2)O_(3)在Cu-ZSM-5表面的吸附性能.通过确立As_(2)O_(3)在Cu-ZSM-5表面的最佳吸附位点,对As3+在其活性位点吸附的反应路径进行研究,计算As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反应活化能垒和决速步骤,揭示As_(2)O_(3)与活...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NO和As_(2)O_(3)在Cu-ZSM-5表面的吸附性能.通过确立As_(2)O_(3)在Cu-ZSM-5表面的最佳吸附位点,对As3+在其活性位点吸附的反应路径进行研究,计算As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反应活化能垒和决速步骤,揭示As_(2)O_(3)与活性位点Cu-O-Cu的成键机制和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NO和As_(2)O_(3)都以非氧端吸附在Cu-ZSM-5活性位点Cu-O-Cu的晶格氧位,吸附能分别为-218.515kJ/mol和-206.422kJ/mol,吸附过程中有电荷转移且发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As_(2)O_(3)在Cu-ZSM-5活性位点Cu-O-Cu的晶格氧上的氧化过程分两步进行,As^(3+)作为Lewis碱与Lewis酸中心的Cu-O-Cu发生非均相氧化反应,第一阶段的氧化产物As_(2)O_(4)在相邻的活性位点上发生二次氧化反应,生成的As_(2)O_(5)成为As^(3+)吸附后的主要存在形式.其中,生成As_(2)O_(4)的反应阶段需要跨越242.75kJ/mol的能垒,成为整个氧化进程的决速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SM-5 As_(2)o_(3) 吸附 氧化反应 能垒
下载PDF
Al_(2)O_(3)型壳与DZ125高温合金的润湿性及界面反应研究
6
作者 王石磊 李治辉 +5 位作者 张洪雪 李波 李飞 陈晓燕 赵彦杰 戚诚康 《铸造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565-573,共9页
DZ125合金因其优异的性能和较低的成本被广泛用于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通常由熔模铸造技术制备,而陶瓷型壳是熔模铸造技术的基础和保障。陶瓷型壳与高温合金的润湿性及界面反应是高温合金涡轮叶片表面质量及尺寸精... DZ125合金因其优异的性能和较低的成本被广泛用于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通常由熔模铸造技术制备,而陶瓷型壳是熔模铸造技术的基础和保障。陶瓷型壳与高温合金的润湿性及界面反应是高温合金涡轮叶片表面质量及尺寸精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以电熔白刚玉粉、EC95粉和电熔白刚玉砂为原料,以1030C硅溶胶为粘结剂,设计了涡轮叶片定向凝固成型用陶瓷型壳浆料配方,并制备了陶瓷型壳。在研究Al_(2)O_(3)型壳的微观结构和表面粗糙度的基础之上,重点研究了Al_(2)O_(3)型壳与DZ125高温合金的润湿性及界面反应。结果表明,制备的Al_(2)O_(3)型壳具有光滑平整的表面,表面粗糙度达1.973μm;Al_(2)O_(3)型壳对DZ125高温合金具有良好的惰性,两者的润湿角为119.54°;DZ125合金表面发生了轻微的化学粘砂,粘砂层厚度仅约0.5μm,化学反应产物主要为合金元素Ta、Cr、W和Ti的氧化物。Al_(2)O_(3)型壳与DZ125高温合金的界面处化学粘砂被有效抑制的主要原因为Al_(2)O_(3)型壳的光滑平整表面及其对DZ125高温合金展现出良好的不润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型壳 DZ125合金 润湿性 界面反应
下载PDF
射频等离子体改性制备S_(2)O_(2)-8/Sn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
7
作者 张旭东 李秀兰 +2 位作者 朱长辉 田保河 朱文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144,共6页
采用低温陈化法制备S_(2)O_(2)-8/Sn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利用射频等离子体技术对其进行改性后催化L-酪氨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利用Hammett指示剂法、XRD、HRTEM、BET、FT-IR、Py-IR和NH_(3)-TPD等对改性前后的催化剂进... 采用低温陈化法制备S_(2)O_(2)-8/Sn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利用射频等离子体技术对其进行改性后催化L-酪氨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利用Hammett指示剂法、XRD、HRTEM、BET、FT-IR、Py-IR和NH_(3)-TPD等对改性前后的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射频等离子体改性后的催化剂颗粒分散性更好、粒径更小(4.32 nm)、比表面积更大(104.4 m^(2)/g)、总酸量更高(142.9μmol/g)。在温度为180℃、压力为1 MPa的条件下,射频等离子体改性后的催化剂催化L-酪氨酸甲酯化反应6 h后L-酪氨酸甲酯产率可达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S_(2)o_(2)-8/Sno_(2)-Al_(2)o_(3) 射频等离子体 酯化反应
下载PDF
非金属P掺杂对In_(2)O_(3)电催化CO_(2)还原性能的影响机制
8
作者 程芹 邓邦为 董帆 《能源环境保护》 2024年第3期83-90,共8页
利用可再生的电能将CO_(2)还原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和燃料,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并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发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制备非金属P元素掺杂的In_(2)O_(3)纳米颗粒,并将其用于电催化CO_(2)还原制甲酸盐。在H型电解池中,在-1.... 利用可再生的电能将CO_(2)还原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和燃料,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并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发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制备非金属P元素掺杂的In_(2)O_(3)纳米颗粒,并将其用于电催化CO_(2)还原制甲酸盐。在H型电解池中,在-1.45 V vs.RHE电位下,P掺杂的In_(2)O_(3)纳米催化剂的产甲酸法拉第效率达到88.2%,同时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实验分析和理论研究表明,掺杂在In_(2)O_(3)晶格中的P元素显著促进了CO_(2)分子的吸附和活化,降低了形成*HCOO中间体的吉布斯自由能,同时加强了对*HCOO的吸附作用,最终促进了甲酸盐的合成。阐明了非金属元素P掺杂对提升CO_(2)还原反应性能的分子机制,同时也为其他金属氧化物基的高性能电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_(2)o_(3) 非金属P掺杂 电催化剂 Co_(2)还原反应 甲酸
下载PDF
不同表面结构氧化铟催化CO_(2)加氢制甲醇的反应机理
9
作者 聂小娃 于笑妍 郭新闻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2-1253,共12页
IN_(2)O_(3)对CO_(2)加氢合成甲醇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为了进一步阐明IN_(2)O_(3)的失活机理与甲醇合成的构效关系,选择了立方晶相IN_(2)O_(3)的不同表面,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H_(2)还原无氧空位的IN_(2)O_(3)完美表面生成氧空... IN_(2)O_(3)对CO_(2)加氢合成甲醇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为了进一步阐明IN_(2)O_(3)的失活机理与甲醇合成的构效关系,选择了立方晶相IN_(2)O_(3)的不同表面,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H_(2)还原无氧空位的IN_(2)O_(3)完美表面生成氧空位的反应机理,模拟了IN_(2)O_(3)催化剂在氢气作用下失活形成In团簇的微观过程。选择抗烧结性较好的IN_(2)O_(3)(111)阶梯表面,研究了CO_(2)的吸附活化以及甲醇生成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随着IN_(2)O_(3)表面氧空位数目的增加,H_(2)还原IN_(2)O_(3)的反应能垒升高,H_(2)解离成为氧空位生成的限速步骤;带有缺陷的IN_(2)O_(3)(111)阶梯表面具有较好的反应活性和抗烧结性能;CO_(2)加氢生成HCOO^(*)的反应路径是甲醇合成的优势路线,其中,bi-HCOO^(*)加氢生成bi-H_(2)CO^(*)并同时脱氧填补氧空位的过程为反应的限速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甲醇合成 IN_(2)o_(3)催化剂 密度泛函理论 反应机理 催化剂失活机制
下载PDF
费托合成铁基催化剂中Fe_(3)O_(4)含量对CO_(2)选择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笑 青明 +5 位作者 王洪 于欣 索海云 沈先锋 杨勇 李永旺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本研究以共沉淀法制备的α-Fe_(2)O_(3)催化剂为前驱体,通过调变碳化温度和碳化时间制备了不同物相组成的系列催化剂,采用XRD、Mössbauer谱、XPS和Raman光谱等技术考察了催化剂体相和表面物相组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不... 本研究以共沉淀法制备的α-Fe_(2)O_(3)催化剂为前驱体,通过调变碳化温度和碳化时间制备了不同物相组成的系列催化剂,采用XRD、Mössbauer谱、XPS和Raman光谱等技术考察了催化剂体相和表面物相组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不同CO转化率和H_(2)O分压)催化剂的物相组成与催化剂性能之间的关系,重点探究了费托合成条件下CO_(2)生成的活性相。结果表明,升高碳化温度和延长碳化时间有利于Fe_(3)O_(4)向碳化铁转变。在典型的费托合成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受到碳化铁含量和积炭程度的共同影响。当H_(2)O分压较低时,动力学因素限制了水煤气变换(WGS)反应的进行,CO_(2)选择性仅受CO转化率的影响,Fe_(3)O_(4)含量变化对CO_(2)选择性无明显影响;而在较高的H_(2)O分压下,随着催化剂中Fe_(3)O_(4)含量增加,CO_(2)选择性也随之增加。本文初步阐明了Fe_(3)O_(4)是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中WGS反应的主要活性相,为认识Fe基费托合成催化剂CO_(2)生成的活性相提供了新的信息,为新型低CO_(2)选择性费托合成工业催化剂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铁基催化剂 Fe_(3)o_(4) Co_(2)选择性 WGS反应
下载PDF
Al_(2)O_(3)纤维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耀峰 陆锐宇 +3 位作者 王岩 刘彬 阳海棠 刘咏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2054-2063,共10页
采用电火花等离子烧结(SPS)制备Al_(2)O_(3)短纤维(含28%(体积分数)SiO_(2))增强Ti Al基复合材料。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阐明界面反应机理。基体与Al_(2)O_(3)纤维的界面相为Ti_(5)Si_(3),该相主要来源于TiAl基体中的Ti元素和Al_(2)O... 采用电火花等离子烧结(SPS)制备Al_(2)O_(3)短纤维(含28%(体积分数)SiO_(2))增强Ti Al基复合材料。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阐明界面反应机理。基体与Al_(2)O_(3)纤维的界面相为Ti_(5)Si_(3),该相主要来源于TiAl基体中的Ti元素和Al_(2)O_(3)纤维中的Si元素。TiAl基体与Al_(2)O_(3)纤维的界面反应激活能为285.1kJ/mol。此外,由于界面反应过程中Ti元素的消耗,界面周围的基体由γ-TiAl相组成。在热处理态Al_(2)O_(3)纤维和烧结态复合材料中,γ-Al_(2)O_(3)与非晶态SiO_(2)相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莫来石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基复合材料 界面反应机理 Al_(2)o_(3)纤维 相变 致密化机理
下载PDF
具有持续反应活性的g-C_(3)N_(4)/Sr_(2)MgSi_(2)O_(7):Eu^(2+),Dy^(3+)复合材料的光学-催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晓宇 唐伯明 +2 位作者 曹雪娟 黄铭轩 郝增恒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8-54,共7页
为促进环境友好型光催化技术的应用推广,通过热解聚合方式将g-C3N4负载于多孔Sr_(2)MgSi_(2)O_(7):Eu^(2+),Dy^(3+)蓝色长余辉荧光粉上,制备具有持续反应活性的g-C_(3)N_(4)/Sr_(2)MgSi_(2)O_(7):Eu^(2+),Dy^(3+)复合材料。首次采用累... 为促进环境友好型光催化技术的应用推广,通过热解聚合方式将g-C3N4负载于多孔Sr_(2)MgSi_(2)O_(7):Eu^(2+),Dy^(3+)蓝色长余辉荧光粉上,制备具有持续反应活性的g-C_(3)N_(4)/Sr_(2)MgSi_(2)O_(7):Eu^(2+),Dy^(3+)复合材料。首次采用累积污染物降解效率等一系列指标评价材料在光照及暗态下综合去除污染物效果。通过微观表征手段和NO去除试验研究了单组分复配质量比对复合材料的光学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C_(3)N_(4)的复合对Sr_(2)MgSi_(2)O_(7):Eu^(2+),Dy^(3+)的荧光强度和余辉性能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光照下,提高的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和光吸收能力使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增强;暗态下,内在光源Sr_(2)MgSi_(2)O^(7):Eu^(2+),Dy^(3+)的存在赋予了复合材料持续去除NO的能力,该能力的持续时间与余辉亮度、光催化活性有关。本研究有助于推动持续活性光催化体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长余辉 g-C_(3)N_(4)/Sr_(2)MgSi_(2)o_(7):Eu^(2+) Dy^(3+) No去除 持续反应活性
下载PDF
多碱土硼硅酸盐玻璃对La_(2)O_(3)包容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杰 霍冀川 +2 位作者 赖川 朱永昌 吴堑 《非金属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共4页
在配方为SiO_(2)-B_(2)O_(3)-Na_(2)O-Li_(2)O-Al_(2)O_(3)-CaO-MgO-BaO的硼硅酸盐玻璃中加入不同质量比氧化镧(La2O_(3)),经过高温固相反应得到玻璃固化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及电感耦合等离... 在配方为SiO_(2)-B_(2)O_(3)-Na_(2)O-Li_(2)O-Al_(2)O_(3)-CaO-MgO-BaO的硼硅酸盐玻璃中加入不同质量比氧化镧(La2O_(3)),经过高温固相反应得到玻璃固化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及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ICP)等对得到的玻璃固化体组成成分、微观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及化学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碱土硼硅酸盐玻璃对La2O_(3)的最大包容量为42%,超过包容量的部分以氧基磷灰石(CaLa_(4)(SiO_(4))_(3)O)的形式析出。加入La_(2)O_(3),玻璃固化体密度及热稳定性均先增大后减小,通过浸出测试得到28 d后La元素浸出率保持在10^(-6)~10^(-7) g(/m^(2)·d),表明玻璃固化体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碱土硼硅酸玻璃 La2o_(3) 玻璃固化体 高温固相反应
下载PDF
Fe_(2)O_(3)对ZrTiO_(4)载体NH_(3)-SCR催化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袁龙腾 胡平 +4 位作者 胡卜亮 韩嘉彧 马升捷 杨帆 Alex A.Volinsky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43-1855,共13页
NH_(3)-SCR催化剂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清洁,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新型α%Fe_(2)O_(3)/ZrTiO_(4)(α=0、8、12、15)催化剂。结果表明,α%Fe_(2)O_(3)/ZrTiO_(4)催化剂的最佳成分配比的12%Fe_(2)O_(3)/ZrTiO_(4)催化... NH_(3)-SCR催化剂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清洁,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新型α%Fe_(2)O_(3)/ZrTiO_(4)(α=0、8、12、15)催化剂。结果表明,α%Fe_(2)O_(3)/ZrTiO_(4)催化剂的最佳成分配比的12%Fe_(2)O_(3)/ZrTiO_(4)催化剂在250−400℃条件下NO_(x)转化率大于80%,在300℃时NO_(x)转化率接近100%,并且N2选择性在200−450℃大于90%。在ZrTiO_(4)表面负载Fe_(2)O_(3)后,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表面酸度和Oβ/(Oα+Oβ)比例都有所提高,这不仅归因于α%Fe_(2)O_(3)/ZrTiO_(4)催化剂具有多孔结构,还归因于活性组分Fe_(2)O_(3)和载体ZrTiO_(4)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此外,原位DRIFTs反应表明,12%Fe_(2)O_(3)/ZrTiO_(4)催化剂的NH_(3)-SCR反应遵循Eley-Rideal机制。明确的反应机制有利于更深入了解SCR过程中NO_(x)转化的反应过程。这项工作为未来Fe基SCR催化剂在中温范围内替代V基催化剂提供了可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2)o_(3)/ZrTio_(4)催化剂 NH_(3)-SCR 多孔 反应机制
下载PDF
ZnO含量对AgCuOIn_(2)O_(3)SnO_(2)ZnO材料电接触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滕汶宋 周晓龙 +3 位作者 胡晨 于杰 刘满门 王立惠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59-2166,共8页
实验采用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备了4种ZnO含量不同的AgCuO(10)In_(2)O_(3)(2)SnO_(2)(2)ZnO(x),(x=0.5、1、1.5、1.8)电接触材料并制成电触头铆钉,通过XRD、SEM、JR04C触点测试机等测试手段,分析了ZnO含量对材料电接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实验采用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备了4种ZnO含量不同的AgCuO(10)In_(2)O_(3)(2)SnO_(2)(2)ZnO(x),(x=0.5、1、1.5、1.8)电接触材料并制成电触头铆钉,通过XRD、SEM、JR04C触点测试机等测试手段,分析了ZnO含量对材料电接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电压的同时增大,材料电弧侵蚀现象更为明显;ZnO含量对接触电阻、熔焊力、阳极损耗及材料转移有着不同规律的影响,ZnO含量为1.8%(质量分数)的触头具有相对稳定且较低的接触电阻,当ZnO含量为1.0%(质量分数)时平均熔焊力最低,随着ZnO含量的增大,阳极损耗及质量转移质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但ZnO含量对于燃弧能量的影响不明显;电弧侵蚀后的阳极表面形成凹坑,阴极表面形成凸峰,ZnO含量的不同,阳极表面侵蚀面积及侵蚀形貌略有不同。对比发现,添加一定含量的ZnO对于AgCuO(10)In_(2)O_(3)(2)SnO_(2)(2)材料的电接触性能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oIn_(2)o_(3)Sno_(2)Zno 电接触材料 电接触性能 原位反应合成法
下载PDF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特性
16
作者 罗庆平 龙新平 +3 位作者 聂福德 刘桂香 蒋小华 祝明水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11-817,I0002,共8页
为了获得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特性,以环己烷为分散剂,采用超声混合工艺制备了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热性能、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对纳米铝热剂Al/Fe_(2)O_(3)对RDX... 为了获得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特性,以环己烷为分散剂,采用超声混合工艺制备了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热性能、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对纳米铝热剂Al/Fe_(2)O_(3)对RDX的热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起始热反应温度大于200℃,具有良好的热安定性;在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中,纳米Fe_(2)O_(3)对RDX的热催化分解作用大幅降低了RDX的分解活化能,导致其热分解反应温度降低;与原料超细RDX热分解相比,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中RDX的分解活化能降低了41.63 kJ/mol;多孔高比表面积的纳米Fe_(2)O_(3)与RDX中N—NO 2键的硝基N形成配位络合物,导致RDX中N—NO 2的断裂,加速了RDX的分解,对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起着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 纳米铝热剂 起爆药 热性能 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催化机理
下载PDF
两种3D微孔Zn⁃MOF对水溶液中Fe^(3+)、Cr_(2)O_(7)^(2-)和丙酮分子的荧光传感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楼军 米竟 +4 位作者 柴红梅 任宜霞 孙雪花 张钢强 张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5-734,共10页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2种三维微孔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其分子式为[Zn_(3)(DBA)(OH)(1,10⁃phen)_(2)]_(n)(1)和{[Zn_(2)(HDBA)(4,4′⁃bipy)_(1.5)]·H_(2)O}_(n)(2)(H_(5)DBA=3,5⁃二(2′,4′⁃对羧基苯基)苯甲酸;1,10⁃phen=1,10⁃菲咯啉;...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2种三维微孔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其分子式为[Zn_(3)(DBA)(OH)(1,10⁃phen)_(2)]_(n)(1)和{[Zn_(2)(HDBA)(4,4′⁃bipy)_(1.5)]·H_(2)O}_(n)(2)(H_(5)DBA=3,5⁃二(2′,4′⁃对羧基苯基)苯甲酸;1,10⁃phen=1,10⁃菲咯啉;4,4′⁃bipy=4,4′⁃联吡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三核锌基金属单元的三维微孔骨架,配合物2为双核锌基的微孔结构。与2相比,配合物1在水中具有较强的发光性能,可作为检测Fe^(3+)、Cr_(2)O_(7)^(2-)和丙酮分子的发光传感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MoFs Fe^(3+) Cr_(2)o_(7)^(2-) 丙酮 荧光传感
下载PDF
相对湿度对SO_(2)/NH_(3)在α-Fe_(2)O_(3)表面非均相反应的影响
18
作者 王双喜 何翔 吴建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542-4549,共8页
采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研究SO_(2)/NH_(3)在α-Fe_(2)O_(3)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探究相对湿度条件对NH_(3)作用下生成硫酸盐颗粒物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条件下颗粒物表面有硫酸盐(1271,1244,1163,1069cm^(-1))以及铵盐(1698... 采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研究SO_(2)/NH_(3)在α-Fe_(2)O_(3)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探究相对湿度条件对NH_(3)作用下生成硫酸盐颗粒物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条件下颗粒物表面有硫酸盐(1271,1244,1163,1069cm^(-1))以及铵盐(1698,1435cm^(-1))特征峰的生成,NH_(3)能够与SO_(2)协同作用促进硫酸盐颗粒物的生成.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部分硫酸盐的峰位红移至硫酸氢盐(1239cm^(-1))处,表明湿润条件下有硫酸氢盐的生成.随着相对湿度从0%上升至78%,颗粒物表面硫酸盐的生成速率由9.38×10^(-17)ions/(g⋅s)降低至4.33×10^(-17)ions/(g⋅s),NH_(3)作用下SO_(2)在颗粒物表面的摄取系数(γ)由2.04×10^(-6)降低至9.43×10^(-7),表明水汽对SO_(2)/NH_(3)在α-Fe_(2)O_(3)颗粒物表面上的非均相反应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反应 相对湿度 NH_(3) α-Fe_(2)o_(3)颗粒物 硫酸盐 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下载PDF
碱种类及含量对Cu/ZnO/Al_(2)O_(3)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忠 李川 +2 位作者 程磊 吴凤义 王新运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57-61,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ZnO/Al_(2)O_(3)催化剂,考察以Na_(2)CO_(3)、NaHCO_(3)、NaOH和KOH为沉淀剂对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和固定床反应器对催化剂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发现,催化剂前驱体受沉淀剂种类、反应液pH值、碱量...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ZnO/Al_(2)O_(3)催化剂,考察以Na_(2)CO_(3)、NaHCO_(3)、NaOH和KOH为沉淀剂对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和固定床反应器对催化剂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发现,催化剂前驱体受沉淀剂种类、反应液pH值、碱量的影响较大,产物的产量、失重率及结构具有明显的变化。随着一元碱强度的增加,反应产物低温发生分解生成CuO,催化剂产量及焙烧失重率受低温分解的影响较大,但催化剂结晶度提高,性能没有明显的变化,CO_(2)转化率在17%~18%之间,甲醇选择性为35%;而采用二元碱Na_(2)CO_(3),随着碱量的增加,焙烧失重率先减小后增大,催化剂性能明显低于一元碱制备的催化剂,CO_(2)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分别降至7.5%和13%。提高一元碱的含量,催化剂前驱体中的两性化合物将部分溶解,虽然催化剂活性变化不大,但甲醇选择性从35%降至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多相反应 共沉淀法 催化剂 Cu/Zno/Al_(2)o_(3)催化剂 Co_(2)制甲醇
下载PDF
GaN/In_(2)O_(3)的界面工程用于高效电催化CO_(2)还原制备甲酸
20
作者 李轩 蒋兴星 +5 位作者 孔艳 孙建桔 胡琪 柴晓燕 杨恒攀 何传新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314-323,共10页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深入贯彻,寻求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转化成具有高经济价值的化工产品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这不仅能够消耗二氧化碳气体,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危机.其中,电...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深入贯彻,寻求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转化成具有高经济价值的化工产品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这不仅能够消耗二氧化碳气体,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危机.其中,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是一种潜力巨大的转化技术,其仅需消耗电能就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成高附加值产物.然而,由于二氧化碳分子具有高化学惰性,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使其转化.同时,该反应产物种类复杂,需要设计开发一种催化剂来降低反应能垒和提高单一产物的选择性.铟(In)作为一种无毒的金属物种,表现出较高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备甲酸活性,但是其法拉第效率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采用静电纺丝和相分离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种富缺陷的GaN/IN_(2)O_(3)界面型催化剂(GaN/IN_(2)O_(3)@PCNF),并将其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备甲酸.在焙烧过程中,ZIF-8前驱体中Zn原子的蒸发促进了Ga原子与N原子的结合,并引发共晶镓铟(EGaIn)分离成GaN和IN_(2)O_(3)界面.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证实了界面的生成以及界面对于In3d轨道的电子调控.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在-0.9 VRHE的电位下实现了87%的甲酸法拉第效率以及29.7 mAcm-2的分电流密度.同时,催化剂表现出30 h的稳定性,且甲酸的法拉第效率未明显下降.该催化剂较好的性能和稳定性可以归结为以下原因:(1)界面的电子结构调控,优化了IN_(2)O_(3)的电子结构;(2)较低的塔菲尔斜率带来了较快的电子转移速度;(3)多孔的碳纳米纤维促进了活性位点的充分暴露,碳包封和GaN的锚定作用使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原位拉曼测试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进一步揭示了界面的存在能够降低甲酸含氧中间体的吸附能,从而有利于二氧化碳还原制备甲酸.综上,本文为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界面型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界面 甲酸 共晶镓铟 氧化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