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2+)-H_2O_2引发淀粉-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接枝共聚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卓 范宏 洪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1-84,共4页
采用 Fe2 + - H2 O2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淀粉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接枝聚合 ,制备了一系列分子中含有阳离子季铵基团的淀粉 - DMDAAC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接枝体系的接枝率、接枝效率、单... 采用 Fe2 + - H2 O2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淀粉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接枝聚合 ,制备了一系列分子中含有阳离子季铵基团的淀粉 - DMDAAC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接枝体系的接枝率、接枝效率、单体转化率和阳离子度等因素的影响 ,探讨了 Fe2 + - H2 O2 引发淀粉接枝 DMDAAC共聚反应的基本规律。并用 IR和 1H- NMR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分析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Fe^2+-h2o2引发 淀粉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接枝共聚
下载PDF
以Fe^(2+)-H_2O_2氧化还原体系引发木薯淀粉与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反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华 李超 符新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6-89,共4页
研究了以Fe2+-H2O2为引发剂的木薯淀粉与醋酸乙烯酯的接枝共聚反应,并对重要的反应条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当单体与淀粉的质量配比为1.0~2.0,引发剂浓度为1.0 mmol/L,H2O2与Fe2+的摩尔比为2,反应温度为40°C,反应时间为3 h,采用F... 研究了以Fe2+-H2O2为引发剂的木薯淀粉与醋酸乙烯酯的接枝共聚反应,并对重要的反应条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当单体与淀粉的质量配比为1.0~2.0,引发剂浓度为1.0 mmol/L,H2O2与Fe2+的摩尔比为2,反应温度为40°C,反应时间为3 h,采用Fe2+→单体→H2O2的加料顺序时,可以得到较高的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分别为86.47%、55.30%及31.98%,并探讨Fe2+-H2O2的引发机理。通过Srectrum One红外光谱及电镜对接枝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醋酸乙烯酯 接枝共聚 Fe^2+-h2o2
下载PDF
Fe^(2+)-H_2O_2-二氧化硫脲引发桉木浆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共聚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军 翟华敏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58-62,共5页
研究了Fe2-H2O2-二氧化硫脲体系引发桉木浆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接枝共聚。初步讨论了该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用接枝率、接枝效率和单体转化率考察了温度、反应时间、过氧化氢用量、二氧化硫脲用量、单体浓度和液比对接枝的影... 研究了Fe2-H2O2-二氧化硫脲体系引发桉木浆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接枝共聚。初步讨论了该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用接枝率、接枝效率和单体转化率考察了温度、反应时间、过氧化氢用量、二氧化硫脲用量、单体浓度和液比对接枝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接枝纤维产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组分二氧化硫脲的加入能有效地使接枝共聚得以顺利进行。适当提高温度,增加过氧化氢用量,减小液比,控制合适的二氧化硫脲用量都能提高接枝率和单体转化率,并在较短的时间就能成功接枝。接枝效率几乎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一般维持在97%~99%,接枝过程产生的均聚物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h2o2-二氧化硫脲 桉木浆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接枝共聚
下载PDF
Fe^(2+)-H_2O_2-TD引发桉木浆与GMA接枝共聚——环氧基及其水解
4
作者 黄军 翟华敏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8-31,共4页
采用Fe^(2+)-H_2O_2-二氧化硫脲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了桉木浆-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H_2O_2用量、二氧化硫脲用量、单体浓度和液比对接枝纤维的环氧基含量及环氧基水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 采用Fe^(2+)-H_2O_2-二氧化硫脲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了桉木浆-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H_2O_2用量、二氧化硫脲用量、单体浓度和液比对接枝纤维的环氧基含量及环氧基水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接枝温度、缩短反应时间、增加单体浓度、减小液比、控制合适的H_2O_2和二氧化硫脲用量都能提高接枝纤维的环氧基含量,并且环氧基水解率都可控制在10%~15%。通过红外光谱发现,GMA已成功接枝到桉木浆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h2o2-二氧化硫脲 桉木浆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 接枝共聚 环氧基
下载PDF
Fe^(2+)-H_2O_2-二氧化硫脲引发绒毛浆与MMA接枝共聚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梁喜林 翟华敏 黄军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9-33,共5页
研究了Fe2+-H2O2-二氧化硫脲体系引发绒毛浆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接枝共聚。考察了该引发体系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过氧化氢用量、二氧化硫脲用量、单体浓度和液比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接枝纤维产物进行了鉴定。结... 研究了Fe2+-H2O2-二氧化硫脲体系引发绒毛浆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接枝共聚。考察了该引发体系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过氧化氢用量、二氧化硫脲用量、单体浓度和液比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接枝纤维产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二氧化硫脲的加入能有效地使接枝共聚得以顺利进行;适当地提高温度,增加单体浓度,控制合适的二氧化硫脲用量都能提高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并在较短的时间就能成功接枝;接枝效率几乎不受液比的影响,一般维持在90%以上,接枝过程产生的均聚物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h2o2-二氧化硫脲 漂白绒毛浆 甲基丙烯酸甲酯 接枝共聚
下载PDF
用Fe^0-H_2O_2氧化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液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广建 曹长青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1年第9期21-23,共3页
提出了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Fe0 -H2 O2 氧化法 ,并用高浓度苯酚 (5 0 0 0mg/L)和甲酚 (40 0 0mg/L)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Fe0 -H2 O2 氧化法在 330min后 ,DOC转化率达 80 % ,中和后污泥产生量少 ,而传统Fenton氧化法 ,同等实验条件下 ,DOC... 提出了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Fe0 -H2 O2 氧化法 ,并用高浓度苯酚 (5 0 0 0mg/L)和甲酚 (40 0 0mg/L)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Fe0 -H2 O2 氧化法在 330min后 ,DOC转化率达 80 % ,中和后污泥产生量少 ,而传统Fenton氧化法 ,同等实验条件下 ,DOC转化率仅为 6 0 % ,而且后者再提高转化率 ,中和时伴随大量污泥产生 ,因此认为Fe0 -H2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0-h2o2 氧化法 转化率 有机废物 有机废液 废水处理
下载PDF
Fe^(2+)-H_2O_2催化氧化加混凝处理苯酚磺酸废水 被引量:4
7
作者 瞿建国 周书静 杨晶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25-627,共3页
采用H2O2-Fe2+催化氧化-混凝联合工艺对苯酚磺酸(PSA)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对H2O2和Fe2+的投加量、pH值、温度(T)、时间(t)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在H2O2/COD0(g/g)=1.5,H2O2/Fe2+(moL/moL)=10:1、pH=3.0~4.0、T=30℃、t=30mi... 采用H2O2-Fe2+催化氧化-混凝联合工艺对苯酚磺酸(PSA)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对H2O2和Fe2+的投加量、pH值、温度(T)、时间(t)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在H2O2/COD0(g/g)=1.5,H2O2/Fe2+(moL/moL)=10:1、pH=3.0~4.0、T=30℃、t=30min的条件下,COD为1198mg/L的PSA废水经该工艺处理,COD去除率达94%。试运行结果表明,其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GB8978-1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h2o2催化氧化 苯酚磺酸 FENToN试 混凝 废水处理 联合处理工艺 电镀废水
下载PDF
Fe^2+-H2O2体系降解壳聚糖 被引量:1
8
作者 范金石 赵剑雄 陈国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08-411,共4页
Fe2+-H2O2体系能够有效地降解壳聚糖,反应介质的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Fe2+浓度及H2O2浓度等实验因素对壳聚糖的降解效果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其中以反应介质的pH值和H2O2浓度对降解反应的影响为最大。在pH值为3~5时Fe2+-H2O2体系... Fe2+-H2O2体系能够有效地降解壳聚糖,反应介质的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Fe2+浓度及H2O2浓度等实验因素对壳聚糖的降解效果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其中以反应介质的pH值和H2O2浓度对降解反应的影响为最大。在pH值为3~5时Fe2+-H2O2体系降解壳聚糖的活性最高。适当增大H2O2的用量可以增大壳聚糖的降解程度,但当其用量增大至一定程度后,壳聚糖降解产物分子量的下降趋势明显变缓。合理的Fe2+-H2O2体系降解壳聚糖的实验条件为:介质pH值3~5;温度,室温;时间60~90min;壳聚糖:H2O2:Fe2+=240:12~24:1~2(摩尔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h2o2体系 羟基自由基 壳聚糖 降解
下载PDF
FeSO_4-H_2O_2引发的芋艿细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世军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2期60-63,共4页
利用 Fe SO4 - H2 O2 体系作引发剂 ,引发芋艿细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2 O2浓度、丙烯酰胺浓度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 ,同时研究了接枝物作高分子絮凝剂 ,对硅藻土悬浊液、洗煤废水。
关键词 FeSo4-h2o2 丙烯酰胺 接枝共聚 接枝率 絮凝沉降 芋艿细粉 引发
下载PDF
Fe^(2+)-H_2O_2氧化法处理农药废水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吴启模 吴建忠 +1 位作者 杨兵 陈林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8-89,共2页
Fe^(2+)-H_2O_2氧化法,已经在废水处理方面,尤其是在生化难以降解的废水处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Fe^(2+)-H_2O_2氧化法处理农药废水工艺技术的研究,效果显著,为此类废水的进一步处理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对该废水的综合治... Fe^(2+)-H_2O_2氧化法,已经在废水处理方面,尤其是在生化难以降解的废水处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Fe^(2+)-H_2O_2氧化法处理农药废水工艺技术的研究,效果显著,为此类废水的进一步处理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对该废水的综合治理,减少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h2o2 氧化法 农药废水 废水处理工程 工艺技术 效果显著 环境污染 降解
下载PDF
H_2O_2+Fe^(2+)体系引发制备聚丙烯酰胺
11
作者 王旭峰 王新德 +2 位作者 牛学坤 张遵 韩琳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08年第3期35-38,共4页
实验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利用H2O2+Fe2+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聚合丙烯酰胺(AM),合成了非离子型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利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AM质量分数20%,引发剂与单体(AM)物质的量比为0.0001,引发体系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 实验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利用H2O2+Fe2+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聚合丙烯酰胺(AM),合成了非离子型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利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AM质量分数20%,引发剂与单体(AM)物质的量比为0.0001,引发体系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比5:1,反应时间为8h,得到相对分子质量超过6.5×106的PAM。通过改变充入氮气方法、加入引发剂方法、改变还原剂物质的量比等工艺对实验进行了初步放大,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超过7.0×106的PAM,实验结果可重现。该聚合反应为一级反应,在20℃下聚合反应速率方程为ln[M]t=-0.0307t+0.34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H2o2+Fe^2+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聚合 正交实验 动力学
下载PDF
Fe^(2+)-H_2O_2法处理DSD酸生产氧化母液的研究 被引量:48
12
作者 祝万鹏 杨志华 +1 位作者 王利 杨吉生 《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9-22,共4页
为改善DSD酸氧化母液的可生化降解性,将废液先用有机絮凝剂TS-1(一种季胺盐)处理,TS-1的投加量为3g/L,其后用Fe2+-H2O2法氧化,Fe2+和H2O2的量分别为150mg/L,7g/L,废液COD和色度... 为改善DSD酸氧化母液的可生化降解性,将废液先用有机絮凝剂TS-1(一种季胺盐)处理,TS-1的投加量为3g/L,其后用Fe2+-H2O2法氧化,Fe2+和H2O2的量分别为150mg/L,7g/L,废液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64%和62%。经处理后的废水,其BOD5/COD≈0.3,可以认为已达到生化处理的要求。当H2O2的投量为2g/L,经Fe2+-H2O氧化处理后的废液,再用FeCl3进行两级混凝处理(FeCl3的投加量分别为sg/L和2g/L),则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可达90%和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h2o2 DSD酸 废水处理
下载PDF
Al_2O_3复合磨粒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麻鹏飞 蒋春东 +1 位作者 吴疆 张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354-3359,共6页
为了提高Al2O3超微粉在水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先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Al2O3进行表面改性,再对Al2O3粒子锚固偶氮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进而引发丙烯酰胺(AM)单体聚合而制备聚丙烯酰胺(PAM)/Al2O3复合粒子。利用XPS、FT-IR... 为了提高Al2O3超微粉在水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先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Al2O3进行表面改性,再对Al2O3粒子锚固偶氮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进而引发丙烯酰胺(AM)单体聚合而制备聚丙烯酰胺(PAM)/Al2O3复合粒子。利用XPS、FT-IR、激光粒度仪、微电泳仪、分光光度计、SEM及XRD等对Al2O3复合粒子结构及分散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40℃下加入水溶性偶氮引发剂,可以得到在水介质中分散稳定性良好,以聚丙烯酰胺为壳,以Al2O3为核的复合磨粒。与未改性的Al2O3超微粉相比,经AM接枝聚合改性后的颗粒表面团聚现象得到改善,颗粒的D50减小;接枝改性后Al2O3的等电点IEP发生迁移,在pH值为9时颗粒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超微粉 偶氮引发 分散性 表面改性 复合磨粒
下载PDF
引发剂用量对ABS树脂冲击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志勇 张明耀 +1 位作者 张会轩 杨海东 《吉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2-25,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 ,以K2 S2 O8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系列PB g SAN接枝共聚物。并与SAN树脂进行共混 ,制得了ABS树脂。考察了引发剂K2 S2 O8用量对PB g 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及制得的ABS树脂的冲击强度的影响。研究了PB g SAN接枝共聚...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 ,以K2 S2 O8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系列PB g SAN接枝共聚物。并与SAN树脂进行共混 ,制得了ABS树脂。考察了引发剂K2 S2 O8用量对PB g 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及制得的ABS树脂的冲击强度的影响。研究了PB g 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与ABS树脂的冲击强度间的关系。讨论了乳液聚合过程中K2 S2 O8的引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树脂 接枝率 冲击强度 K2S2o8 引发 种子乳液聚合
下载PDF
Fe2(SO4)3-ZnSO4-H2O体系中Fe3+水热水解赤铁矿 被引量:8
15
作者 易烁文 李存兄 +5 位作者 魏昶 邓志敢 李兴彬 王益昭 宋宇轩 黄亚宁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1-368,共8页
研究了Fe2(SO4)3-ZnSO4-H2O体系中Fe^3+水热水解赤铁矿过程中反应温度、时间、初始Fe^3+浓度、Zn^2+浓度、晶种用量等对除铁率、赤铁矿沉铁渣物相组成及化学组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升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降低初始Fe^3+... 研究了Fe2(SO4)3-ZnSO4-H2O体系中Fe^3+水热水解赤铁矿过程中反应温度、时间、初始Fe^3+浓度、Zn^2+浓度、晶种用量等对除铁率、赤铁矿沉铁渣物相组成及化学组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升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降低初始Fe^3+浓度、增加Zn^2+浓度有利于提高除铁率和赤铁矿渣的品质,添加晶种有助于赤铁矿形核并提高赤铁矿纯度.在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4 h、初始Fe^3+浓度15 g/L及Zn^2+浓度80 g/L、搅拌转速400 r/min的条件下,除铁率可达97.1%,获得了以赤铁矿为主要物相的沉铁渣,其含铁64.73%,含杂质硫1.41%,锌入渣率约为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So4)3-ZnSo4-h2o体系 FE^3+ 水热水解 赤铁矿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引发体系在木薯淀粉与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华 汪志芬 符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58,共4页
研究了以硝酸铈铵、Fe2+-H2O2为引发体系引发木薯淀粉与醋酸乙烯酯的接枝共聚反应,对一些反应条件如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反应时间等进行了考察,并比较分别以硝酸铈铵、Fe2+-H2O2为引发体系引发木薯淀粉与醋酸乙烯酯接枝共... 研究了以硝酸铈铵、Fe2+-H2O2为引发体系引发木薯淀粉与醋酸乙烯酯的接枝共聚反应,对一些反应条件如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反应时间等进行了考察,并比较分别以硝酸铈铵、Fe2+-H2O2为引发体系引发木薯淀粉与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的反应,结果表明用Fe2+-H2O2为引发体系的引发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醋酸乙烯酯 接枝共聚 硝酸铈铵 Fe^2+-h2o2
下载PDF
无乳聚合法合成聚丙烯丝束粘合剂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继英 仇满德 +2 位作者 张荣珍 巴信武 张靖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40,共4页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为单体,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乳化性单体,K_2S_2O_8为引发剂,NaHCO_3为电解质,采用无乳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可用于配制聚丙烯丝...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为单体,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乳化性单体,K_2S_2O_8为引发剂,NaHCO_3为电解质,采用无乳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可用于配制聚丙烯丝束香烟过滤嘴的粘合剂,其最佳配比为:m(BA):m(MMA):m(AA):m(2-EHA)=10:9:0.6:0.2,w(AMPS)=3%,其粘结性能达到了国家标准,滤嘴的硬度为92%、吸阻为1.058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丝束 无乳聚合法 粘合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合成 丙烯酸-2-乙基己酯 丙烯酸酯共聚乳液 K2S2o8 NaHCo3 丙烯酸丁酯 乳化性单体 香烟过滤嘴 最佳配比 国家标准 粘结性能 引发 电解质
下载PDF
高分子络合分散剂的合成及性能测试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春梅 胡啸林 《印染助剂》 CAS 2005年第5期19-21,共3页
以水为溶剂,选择不同配比和用量的丙烯酸(AA)和马来酸酐(MA)作为聚合单体,在30%H2O2的引发下共聚成络合分散剂.讨论了引发温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双氧水用量等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n(MA... 以水为溶剂,选择不同配比和用量的丙烯酸(AA)和马来酸酐(MA)作为聚合单体,在30%H2O2的引发下共聚成络合分散剂.讨论了引发温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双氧水用量等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n(MA)∶n(AA)的量比为1∶3、反应时间为120min、反应温度为95℃时合成的聚合物的络合分散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 性能测试 络合 合成 高分子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聚合单体 马来酸酐 引发温度 H2o2 分散性能 丙烯酸 PH值 总质量 引发 水用量 聚合物
下载PDF
一种高温防垢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邱海燕 董军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4年第8期34-37,共4页
以水为溶剂,K2S2O8-Na2S2O3为引发剂,合成了马来酸酐/烯类磺酸单体/丙烯酸/亚磷酸共聚物防垢剂,研究了其防垢效果与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及单体质量比等因素的关系。考察了防垢剂用量和溶液中Ca2+、Ba2+、Sr2+的质量分数对防垢效果... 以水为溶剂,K2S2O8-Na2S2O3为引发剂,合成了马来酸酐/烯类磺酸单体/丙烯酸/亚磷酸共聚物防垢剂,研究了其防垢效果与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及单体质量比等因素的关系。考察了防垢剂用量和溶液中Ca2+、Ba2+、Sr2+的质量分数对防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防垢剂对BaSO4、SrSO4、CaSO4均具有较好的防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垢 引发 单体 K2S2o8 BASo4 聚合温度 马来酸酐 研究 应用 CASo4 亚磷酸
下载PDF
Winsor-I型多相微乳液中苯乙烯聚合
20
作者 史修启 王红霞 +1 位作者 张剑 台秀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25,共4页
在烷基葡萄糖苷(APG)/苯乙烯/水三元体系形成的Winsor-Ⅰ型多相微乳液介质中,通过聚合制得了粒径在35~40n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小球,研究了温度、引发剂类型、引发剂浓度以及单体浓度对产物粒径和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60~70℃,K2S... 在烷基葡萄糖苷(APG)/苯乙烯/水三元体系形成的Winsor-Ⅰ型多相微乳液介质中,通过聚合制得了粒径在35~40n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小球,研究了温度、引发剂类型、引发剂浓度以及单体浓度对产物粒径和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60~70℃,K2S2O8为引发剂的条件下单分散聚苯乙烯颗粒具有较小粒径(35~40nm),引发剂和单体浓度对粒径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聚合 多相 Ⅰ型 烷基葡萄糖苷 聚苯乙烯小球 K2S2o8 单体浓度 微乳液介质 引发浓度 三元体系 单分散 粒径 分子量 温度 产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