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7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Fe–C)合金中Fe–C相的固态转变对其摩擦磨损行为及机理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任浩岩 解国良 刘新华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90-1199,共10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纳米力学探针、力学性能测试以及室温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了Cu–(Fe–C)合金的铸态组织、形变态组织、Fe–C相形貌、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Cu–(Fe–C)合金中弥散分布着微米级和纳米...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纳米力学探针、力学性能测试以及室温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了Cu–(Fe–C)合金的铸态组织、形变态组织、Fe–C相形貌、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Cu–(Fe–C)合金中弥散分布着微米级和纳米级的Fe–C相,其中微米级的Fe–C相在淬火和回火过程中发生了固态转变,这种固态转变与钢中的马氏体转变和回火转变类似.合金先在850℃淬火,然后在200、400和650℃回火,Fe–C相由针状马氏体逐渐向颗粒状回火索氏体转变,Fe–C相纳米硬度分别为9.4、8、4.2和3.8 GPa,实现了对强化相硬度的控制.室温摩擦磨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合金的磨损机制逐渐由犁削向黏着磨损和大塑性变形转变,导致合金的耐磨损性能降低.这一结论可以为通过Fe–C相的固态转变的方法调控Cu–(Fe–C)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提供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c)合金 马氏体相变 回火转变 犁削 黏着磨损 大塑性变形
下载PDF
等离子弧熔覆Fe-C-B-V系耐磨堆焊层的组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畅 饶嘉威 +3 位作者 蒋凤琦 沈毅锋 吴磊 浦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以硼铁、高碳铬铁、钒铁为原料,采用等离子弧熔覆技术在Q345钢表面堆焊Fe-C-B-V系铁基合金。使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堆焊层的显微组织;分别使用维氏硬度计和冲击试验机测量堆焊层的显微硬度和冲击韧性。结果表明... 以硼铁、高碳铬铁、钒铁为原料,采用等离子弧熔覆技术在Q345钢表面堆焊Fe-C-B-V系铁基合金。使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堆焊层的显微组织;分别使用维氏硬度计和冲击试验机测量堆焊层的显微硬度和冲击韧性。结果表明,堆焊层显微组织主要由马氏体、网格状Fe_(3)(C,B)和Fe_(2)B、弥散分布的碳化物及硼化物等(如VB_(2)、VC、Cr_(2)B)硬质相构成;堆焊层的平均硬度高达904.58 HV10、冲击功为68.5 J。堆焊过程中形成的硼化物、碳化物作为硬质相提高了堆焊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形成的碳化钒使组织从鱼骨状变成网格状,细化了晶粒,提高了堆焊层的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熔覆 fe-c-B-V堆焊层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冲击韧性
下载PDF
Fe/N/C材料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阴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宬志 冯骞 +1 位作者 李超 刘伟京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995,共5页
从ORR反应的机理出发,结合Fe/N/C材料的制备方式,从活性位点角度分析了Fe/N/C材料高效氧还原电催化的机制,并针对在高性能Fe/N/C材料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稳定性问题进行阐述。对于Fe/N/C催化剂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前景提出建议和展望,... 从ORR反应的机理出发,结合Fe/N/C材料的制备方式,从活性位点角度分析了Fe/N/C材料高效氧还原电催化的机制,并针对在高性能Fe/N/C材料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稳定性问题进行阐述。对于Fe/N/C催化剂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前景提出建议和展望,为今后Fe/N/C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c材料 氧还原反应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活性位点 电催化
下载PDF
γ-Fe_(2)O_(3)空心球/Fe-N-C宽电位窗口选择性电催化还原CO_(2)为CO的研究
4
作者 聂邓根 赵小杰 +1 位作者 胡唯唯 郭振国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29,共6页
Fe-N-C材料是一类重要的电催化还原CO_(2)为CO的催化剂,但其只能在较正的电位和较窄的电位窗口实现CO的高选择性,不能满足串联催化中CO被进一步还原的要求。因此,以高纯Fe(phen)_(3)Cl_(2)(phen=1,10-邻菲罗啉)晶体和ZIF-8为前驱体,通... Fe-N-C材料是一类重要的电催化还原CO_(2)为CO的催化剂,但其只能在较正的电位和较窄的电位窗口实现CO的高选择性,不能满足串联催化中CO被进一步还原的要求。因此,以高纯Fe(phen)_(3)Cl_(2)(phen=1,10-邻菲罗啉)晶体和ZIF-8为前驱体,通过热解得到新颖的Fe-N-C担载γ-Fe_(2)O_(3)空心球材料。利用SEM、HR-TEM、XRD、XP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其电催化还原CO_(2)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0.5~-1.1 V(相对于可逆氢电极)宽电位窗口表现出优异的CO选择性(CO的法拉第效率大于97%),且在-0.6 V连续电解2 h后电流密度和CO的法拉第效率均基本保持不变,表现出卓越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c 电催化 cO_(2)还原 配合物 电位窗口
下载PDF
隔膜电解耦合Fe-C异相催化Fenton预处理熄焦废水工艺研究
5
作者 周开忠 谢爱军 周昌林 《环境科技》 2024年第2期24-29,共6页
采用隔膜电解耦合Fe-C异相催化Fenton预处理熄焦废水,隔膜电解酸化效率、碱化效率由高到低顺序分别依次为阴膜阳室>阳膜阳室>石棉隔膜阳室和阳膜阴室>阴膜阴室>石棉隔膜阴室,但离子膜在强氧化环境中寿命短,故采用石棉隔膜,... 采用隔膜电解耦合Fe-C异相催化Fenton预处理熄焦废水,隔膜电解酸化效率、碱化效率由高到低顺序分别依次为阴膜阳室>阳膜阳室>石棉隔膜阳室和阳膜阴室>阴膜阴室>石棉隔膜阴室,但离子膜在强氧化环境中寿命短,故采用石棉隔膜,隔膜电解和药剂调节pH值成本分别为12.33,4.70元/t,但前者比后者出水TDS浓度降低27.69%。Fe-C异相催化Fenton最优实验条件:pH值为3,Fe-C投加量为800 g/L,曝气量为3 L/min,H_(2)O_(2)投加量为6 mL/L,时间为90 min,干化铁泥产量比传统Fenton低18.75%~30.75%,节约成本4.20~7.49元/t,可有效避免Fenton药剂用量大、铁泥产量大和出水TDS浓度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膜电解 fe-c feNTON H_(2)O_(2) 熄焦废水
下载PDF
MOFs衍生多孔TiO_(2)/C、N掺杂Fe_(2)O_(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6
作者 谢倩祎 程爱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5,共9页
将TiO_(2)加入NH_(2)-MIL-101(Fe)前驱体中,采用溶剂热法制备TiO_(2)/NH_(2)-MIL-101(Fe),进一步经高温热处理得到TiO_(2)/C、N掺杂Fe_(2)O_(3)复合材料(TiO_(2)/C、N-Fe_(2)O_(3))。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电子能... 将TiO_(2)加入NH_(2)-MIL-101(Fe)前驱体中,采用溶剂热法制备TiO_(2)/NH_(2)-MIL-101(Fe),进一步经高温热处理得到TiO_(2)/C、N掺杂Fe_(2)O_(3)复合材料(TiO_(2)/C、N-Fe_(2)O_(3))。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分光漫反射(UV-Vis DRS)和荧光光谱(PL)等方法对所得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特征、组成及光谱特性进行表征。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对罗丹明B(RhB)溶液进行降解,评价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N均匀掺杂在Fe_(2)O_(3)中,TiO_(2)复合C、N掺杂Fe_(2)O_(3)后禁带宽度减小,模拟太阳光照射2.5 h后,在0.1 g/L TiO_(2)/C、N-Fe_(2)O_(3)复合材料的光催化作用下,10 mg/L罗丹明B的去除率达到95%,速率常速为0.0192 min^(-1),效果较TiO_(2)和C、N-Fe_(2)O_(3)有明显提高。所得复合材料稳定性好、可重复利用。MOFs衍生多孔C、N掺杂Fe_(2)O_(3)与TiO_(2)的复合缩短了带隙,强化了空穴与电子的分离从而提高可见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基-MOFs 光催化 TiO_(2)/c、N掺杂fe_(2)O_(3) 罗丹明B
下载PDF
Cr元素掺杂对Fe-C-Mn-Al系轻质钢的影响研究进展
7
作者 葛美伶 张欢 +2 位作者 司天宇 程洪 何忠平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Fe-C-Mn-Al系轻质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低密度和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在钢中添加合金元素会显著影响相变热力学与动力学,进一步影响并决定组织形貌的演化过程.添加Cr元素会对Fe-C-Mn-Al系轻质钢微观组织产生显著作用,重点对添加不同含... Fe-C-Mn-Al系轻质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低密度和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在钢中添加合金元素会显著影响相变热力学与动力学,进一步影响并决定组织形貌的演化过程.添加Cr元素会对Fe-C-Mn-Al系轻质钢微观组织产生显著作用,重点对添加不同含量的Cr元素后,对κ-碳化物、β-Mn和DO_(3)等相生长、晶粒尺寸变化及晶界角度的改变,促进Al_(2)O_(3)及含Cr氧化物的生成,以及提高Fe-C-Mn-Al系轻质钢抗拉强度、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等性能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了Cr元素的加入及不同含量的Cr元素给Fe-C-Mn-Al系轻质钢带来的优势,同时对当前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Mn-Al系轻质钢 cR元素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氢燃料电池氧还原催化剂Fe-N_(4)/C合成中的问题及建议
8
作者 张翼飞 《当代石油石化》 CAS 2024年第5期42-48,共7页
通过分析现有文献和技术方案发现,氢燃料电池氧还原催化剂Fe–N_(4)/C合成过程中存在2个关键问题,即过量的氮源会热解产生大量HCN、NO_(x)等剧毒物、污染物,以及氮源不能在碳基质上有效地形成与铁4配位的Fe–N_(4)/C。针对这2个问题,建... 通过分析现有文献和技术方案发现,氢燃料电池氧还原催化剂Fe–N_(4)/C合成过程中存在2个关键问题,即过量的氮源会热解产生大量HCN、NO_(x)等剧毒物、污染物,以及氮源不能在碳基质上有效地形成与铁4配位的Fe–N_(4)/C。针对这2个问题,建议加强热解条件下铁离子和氮原子的转化及其在碳基质中的迁移过程研究,重点研究热解过程中氮配位体前身物形态的演变、氮原子在碳基质中的定向重排、碳基质上氮配位体的形成及其锚定铁离子的机理。氮原子定向重排于碳基质上,一方面,氮原子获得高效利用,减少合成过程中过量氮源热解生成的大量HCN和NO_(x)等污染物,过程环保;另一方面,重排于碳基质上的氮原子与铁离子络合,形成具有高氧还原反应(ORR)活性、高稳定性的4配位Fe–N_(4)/C结构,进一步推动以非贵金属催化剂取代贵金属催化剂Pt/C在氢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燃料电池 氧还原反应 fe–N_(4)/c催化剂 热解 HcN NO_(x) 排放 建议
下载PDF
Fe-N-C单原子纳米酶用于比色-电化学法检测H_(2)O_(2)
9
作者 胡丽君 李佳慧 翟艳玲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2-68,共7页
具有类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即纳米酶,已经引起生物催化领域的广泛关注。以原子分散的Fe-N-C单原子催化剂,定义为Fe-N-C单原子纳米酶,具有与某些血红素酶相似的结构,因此具有模拟酶活性。采用二氧化硅模板法制备了Fe-N-C单原子纳米酶,分层... 具有类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即纳米酶,已经引起生物催化领域的广泛关注。以原子分散的Fe-N-C单原子催化剂,定义为Fe-N-C单原子纳米酶,具有与某些血红素酶相似的结构,因此具有模拟酶活性。采用二氧化硅模板法制备了Fe-N-C单原子纳米酶,分层多孔纳米结构加速了电子转移,进一步提高了反应动力学。由于其固有的理化性质,表现出高的过氧化物酶性能。此外,Fe-N-C纳米酶在较高温度和强酸强碱条件下仍保持较高活性,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该Fe-N-C纳米酶构建了过氧化氢(H_(2)O_(2))比色传感器,其线性范围为0.05~100 mmol/L、检测限为0.039 mmol/L。此外,该Fe-N-C纳米酶还可应用于电化学检测H_(2)O_(2)。该基于Fe-N-C的H_(2)O_(2)比色体系在临床医学和食品环境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c 单原子纳米酶 过氧化氢 比色检测 电化学检测
下载PDF
强制对流影响下Fe-C合金定向凝固微观组织的相场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红波 艾新港 +2 位作者 陈明 王敏 蒋加旋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1-550,共10页
定向凝固技术能够获得特定柱状晶结构,对于优化合金轴向力学性能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本文采用耦合流场的相场模型模拟了定向凝固过程中枝晶的生长过程,研究了各向异性系数、界面能对定向凝固枝晶生长的影响以及强制对流作用下枝晶的生... 定向凝固技术能够获得特定柱状晶结构,对于优化合金轴向力学性能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本文采用耦合流场的相场模型模拟了定向凝固过程中枝晶的生长过程,研究了各向异性系数、界面能对定向凝固枝晶生长的影响以及强制对流作用下枝晶的生长行为.数值求解过程中,选用基于均匀网格的有限差分方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实现了格子中标记点算法(MAC)和相场离散计算方法的联合求解.处理微观速度场和压力场耦合时,采用MAC算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和压力Poisson方程,采用交错网格法处理复杂的自由界面.结果表明:随着各向异性系数的增大,枝晶尖端生长速度增大,曲率半径减小,枝晶根部溶质浓度逐渐降低;随着界面能的增大,枝晶尖端曲率半径增大,当界面能为最大(0.6 J·m^(-2))时,凝固呈现平界面的凝固方式向前推进;强迫对流对定向凝固枝晶生长方向影响较大,上游方向定向凝固枝晶粗大且生长速度更快,其现象随流速的增大而愈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合金 定向凝固 相场法 对流 柱状枝晶
下载PDF
Fe^(0)/C诱导铜盐还原耦合化学沉淀法脱除废水硫氰酸盐 被引量:3
11
作者 贾志奇 聂慧敏 赵永祥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9-135,共7页
焦化废水是一类伴随焦炭生产而形成的有机-无机组分共存、环境危害大的工业废水,其高含量的硫氰酸盐将毒害微生物、抑制生物活性,影响废水生化系统的稳定性,研究硫氰酸盐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等体积浸渍结合碳热还原法制备系... 焦化废水是一类伴随焦炭生产而形成的有机-无机组分共存、环境危害大的工业废水,其高含量的硫氰酸盐将毒害微生物、抑制生物活性,影响废水生化系统的稳定性,研究硫氰酸盐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等体积浸渍结合碳热还原法制备系列生物炭负载零价铁材料(Fe^(0)/C),用X射线衍射和氮气吸-脱附技术进行物性结构表征;模拟焦化废水,利用零价铁还原铜盐耦合硫氰酸亚铜合成反应,实现硫氰酸根回收利用。表征结果表明:Fe^(0)/C是无定形碳负载零价铁材料,比表面积较小(小于1 m^(2)/g)。实验结果显示,在模拟废水硫氰酸盐质量浓度为2.50 g/L、铜盐浓度为0.03 mol/L、pH为5.5、温度为40℃条件下反应10 min,3Fe^(0)/C(铁质量分数为3%)对硫氰酸盐脱除率达到99%,实现了模拟焦化废水中硫氰酸盐的高效脱除,获得了附加值较高的硫氰酸亚铜产品,丰富了焦化废水物化-生化处理技术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0)/c材料 碳热还原 硫氰酸盐废水处理 脱除率 硫氰酸亚铜
下载PDF
Mn促进Fe/C微电解反应速率及降解污染物机理
12
作者 贾艳萍 丁雪 +3 位作者 杜飞 张健 张海丰 张兰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3-161,199,共10页
为了扩宽铁炭微电解工艺的适用范围及提高处理效率,以铸铁屑、椰壳活性炭为原料,添加Mn构建Fe/Mn/C三元微电解体系处理甲基橙(MO)模拟染料废水。利用SEM-EDS、FTIR及Raman光谱分析了Fe、Mn和活性炭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采用UV和三维荧光... 为了扩宽铁炭微电解工艺的适用范围及提高处理效率,以铸铁屑、椰壳活性炭为原料,添加Mn构建Fe/Mn/C三元微电解体系处理甲基橙(MO)模拟染料废水。利用SEM-EDS、FTIR及Raman光谱分析了Fe、Mn和活性炭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采用UV和三维荧光光谱(EEM)探究了有机物成分的变化,对比了Fe/Mn/C和Fe/C微电解体系对MO的降解效果,揭示了Fe/Mn/C三元微电解体系降解MO的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后的Fe、Mn和炭填料表面存在铁氧化物、铁氢氧化物及锰氧化物,Fe/Mn/C三元微电解体系可断裂MO的氮氮双键,破坏苯环结构。MO的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Fe/Mn/C微电解体系对MO降解的反应速率常数由Fe/C微电解体系的5.7381×10^(-4)min^(-1)提高至9.3834×10^(-4)min^(-1),降解速率和降解效果显著优于Fe/C微电解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n/c 微电解 染料废水 化学反应 降解 动力学 水处理技术
下载PDF
C与Cr含量对粉末锻造Fe-Cu-C-Cr合金组织和物理性能影响
13
作者 万霖 张继峰 +2 位作者 孙露 邱天旭 申小平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8-515,共8页
通过改变粉末锻造Fe-Cu-C-Cr合金中C、Cr的质量分数,研究C、Cr含量对合金组织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添加Cr的情况下,合金的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和渗碳体,合金硬度和抗拉强度随C含量的增加小幅增加,C含量对合金最终摩擦系数的影... 通过改变粉末锻造Fe-Cu-C-Cr合金中C、Cr的质量分数,研究C、Cr含量对合金组织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添加Cr的情况下,合金的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和渗碳体,合金硬度和抗拉强度随C含量的增加小幅增加,C含量对合金最终摩擦系数的影响不大;添加Cr元素后,合金密度降低,组织也较为复杂,合金硬度随Cr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HRA68.6。C和Cr共同影响合金高温抗拉强度,Fe-2Cu-0.5C-5Cr抗拉强度最高,为378 MPa。合金摩擦系数随Cr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Cr质量分数为10%时,合金最终摩擦系数为0.195,磨损方式为氧化磨损和少量的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锻造 fe–cu–c–cr合金 元素含量 物理性能
下载PDF
C/Fe-FeVO_(4)的水热合成及光催化氧化环丙沙星性能
14
作者 陈世界 陈男 +8 位作者 李金龙 庄妍 隋国哲 黄莹莹 张慧书 吕仁江 董国华 孙冬雪 隋爽 《高师理科学刊》 2023年第10期56-61,共6页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C/Fe-FeVO_(4)光催化剂,以Fe(NO_(3))_(3)·9H_(2)O和NH_(4)VO_(3)为主要反应原材料,以碳胶球作为载体,用水热合成法在不同温度、不同pH及不同水热时间条件下合成了可见光响应的C/Fe-FeVO_(4)光催化剂.利用SEM,XR...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C/Fe-FeVO_(4)光催化剂,以Fe(NO_(3))_(3)·9H_(2)O和NH_(4)VO_(3)为主要反应原材料,以碳胶球作为载体,用水热合成法在不同温度、不同pH及不同水热时间条件下合成了可见光响应的C/Fe-FeVO_(4)光催化剂.利用SEM,XRD,XPS表征手段对制备的光催化剂的晶型结构、成分及形貌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以环丙沙星(CIP)作为目标降解物,以H_(2)O_(2)为氧化剂,在模拟太阳光(氙灯)照射条件下,对C/Fe-FeVO_(4)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180℃,pH=3,加SDBS表面活性剂,水热时间为24 h条件下制备的光催化剂活性最高.在光催化剂质量浓度为1.0 g/L,环丙沙星溶液质量浓度为10 mg/L,初始pH=5,加入的H_(2)O_(2)质量浓度为250 mg/L时,光催化氧化环丙沙星的去除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e-feVO_(4) 水热法 环丙沙星 光催化氧化
下载PDF
含Cr量对等离子堆焊Fe-Cr-Ti-C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杨洋 宗琳 +3 位作者 周建 王学昭 徐俊尧 王明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57-462,共6页
为获得高硬度的铁基堆焊合金,设计开发了多种不同Cr质量分数的Fe-Cr-Ti-C合金粉末,采用等离子堆焊技术在碳钢基体上制备相应堆焊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对不同Cr质量分数Fe-Cr-Ti-C合金的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和... 为获得高硬度的铁基堆焊合金,设计开发了多种不同Cr质量分数的Fe-Cr-Ti-C合金粉末,采用等离子堆焊技术在碳钢基体上制备相应堆焊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对不同Cr质量分数Fe-Cr-Ti-C合金的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和显微硬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e-Cr-Ti-C合金堆焊层组织由奥氏体(γ)、马氏体(M)、M_(7)C_(3)和TiC组成,堆焊层中随着Cr质量分数的提高,马氏体基体组织数量先增大后减小,M_(7)C_(3)数量逐渐增多,且形态由断续网状转变为初生六边形,TiC呈开花状或块状;堆焊层侧面显微硬度呈梯度分布,随着Cr质量分数的增加,堆焊层表层的硬度值不断提高,Cr质量分数为15.0%时其硬度达到最佳值,合金堆焊层顶端显微硬度平均值最高,达到HV 0.211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硬度 M_(7)c_(3) fe-cr-Ti-c
下载PDF
光纤腐蚀传感器Fe-C薄膜电沉积工艺研究
16
作者 叶成茁 丁运虎 +4 位作者 毛祖国 马爱华 黄兴林 王柱元 黄朝志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55,共7页
研究了一种光纤上电沉积制备Fe-C合金的工艺:首先对光纤粗化处理,通过化学镀制备金属薄膜中间层,再电镀Fe-C合金。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考察添加剂对腐蚀电位的影响,利用SEM和EDS对镀层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 研究了一种光纤上电沉积制备Fe-C合金的工艺:首先对光纤粗化处理,通过化学镀制备金属薄膜中间层,再电镀Fe-C合金。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考察添加剂对腐蚀电位的影响,利用SEM和EDS对镀层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工艺参数进行筛选优化,结合赫尔槽实验对试片进行分析,确定了电镀工艺参数为:十二烷基硫酸钠0.20 g/L、糖精钠1.0~1.5 g/L、柠檬酸2.0 g/L、抗坏血酸7.0 g/L、温度30℃、pH为3.0、阴极电流密度0.3~1.0 A/dm^(2)。采用电镀Fe-C合金工艺制备的镀层在成分和腐蚀规律上与碳钢类似,可以用来制备腐蚀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沉积 fe-c合金 光纤腐蚀传感器
下载PDF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Fe–27.34Mn–8.63Al–1.03C lightweight steel 被引量:3
17
作者 Haitao Lu Dazhao Li +1 位作者 Siyuan Li Yong’an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734-743,共10页
Hot compression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Fe–27.34Mn–8.63Al–1.03C lightweight steel and optimize the hot workability parameters. The temperature range was 900–1150℃ and t... Hot compression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Fe–27.34Mn–8.63Al–1.03C lightweight steel and optimize the hot workability parameters. The temperature range was 900–1150℃ and the strain rate range was 0.01–5 s^(-1)on a Gleeble-3800 thermal simulator machi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ow stress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and increasing strain rate.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hot deformation was 422.88 kJ·mol^(-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itical stress and peak stress of the tested steel was established, and a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kinetic model was thus obtained. Based on this model, the effects of strain rate and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volume fraction of dynamically recrystallized grains were explored. The microstructural examination and processing map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tested steel exhibited a good hot workability at deformation temperatures of 1010–1100℃ and strain rate of 0.01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n–Al–c steel hot deformation activation energy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processing map
下载PDF
Fe-28Mn-10Al-0.8C的热压缩行为及微观组织结构转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丰园海 郑双昱 +1 位作者 罗翔 种晓宇 《铜业工程》 CAS 2023年第2期50-60,共11页
通过Gleeble-3500热模拟机研究了铸态Fe-28Mn-10Al-0.8C低密度高强钢在850~1050℃温度范围和0.01~10 s^(-1)应变速率范围内的热压缩行为和组织转变。实验结果表明,Fe-28Mn-10Al-0.8C钢的动态回复(DRV)和动态再结晶(DRX)行为与变形温度... 通过Gleeble-3500热模拟机研究了铸态Fe-28Mn-10Al-0.8C低密度高强钢在850~1050℃温度范围和0.01~10 s^(-1)应变速率范围内的热压缩行为和组织转变。实验结果表明,Fe-28Mn-10Al-0.8C钢的动态回复(DRV)和动态再结晶(DRX)行为与变形温度、应变和应变速率直接相关。基于双曲正弦函数和线性拟合,实验钢的可用活化能(Q)为454.64 kJ/mol。给出了实验钢在热压缩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和动态再结晶过程:变形温度的升高或应变速率的降低,可促进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和晶粒长大;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会得到更细小的奥氏体动态再结晶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n-Al-c合金 热压缩行为 微观结构转变 本构方程 Z参数方程
下载PDF
固溶温度对Fe-20Mn-9Al-1.2C低密度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王海涛 李家栋 +1 位作者 邓想涛 王昭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9-616,共8页
为了达到低密度高强钢优异强韧性结合的目的,设计了一种低密度高强钢Fe-20Mn-9Al-1.2C,经冶炼、锻造和热轧后在900,950,1 000,1 050℃下分别进行固溶处理,保温24 min,并快速水淬,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 为了达到低密度高强钢优异强韧性结合的目的,设计了一种低密度高强钢Fe-20Mn-9Al-1.2C,经冶炼、锻造和热轧后在900,950,1 000,1 050℃下分别进行固溶处理,保温24 min,并快速水淬,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子探针(EMPA)等试验方法研究固溶温度对试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新型低密度钢的密度为6.826 g/cm^(3),比常规钢的密度降低约13%.当固溶温度为1 000℃,低密度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可达1 065 MPa,屈服强度为937 MPa,延伸率为65.3%,强塑积可达69.5 GPa·%,-40℃冲击功(V型缺口)为49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n-Al-c系低密度钢 固溶温度 к-碳化物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Q-T和Q-P工艺对Fe-C-B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徐成 吴润 +1 位作者 李明伟 曾松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为了获得综合性能好、成本低的耐磨钢,分别采用淬火-回火(Q-T)和淬火-分配(Q-P)工艺对Fe-C-B合金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相较于Q-T工艺,Q-P工艺处理后的试样综合性能更加优异。采用Q-T工艺处理后合金的冲击韧性提升了18.9%,而采用Q-P工... 为了获得综合性能好、成本低的耐磨钢,分别采用淬火-回火(Q-T)和淬火-分配(Q-P)工艺对Fe-C-B合金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相较于Q-T工艺,Q-P工艺处理后的试样综合性能更加优异。采用Q-T工艺处理后合金的冲击韧性提升了18.9%,而采用Q-P工艺处理后的合金,获得了板条马氏体和薄片状残余奥氏体组成的基体,薄片状的残余奥氏体对于提升Fe-C-B合金的冲击性能产生了重要效果,使该合金的冲击性能提升了5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B合金 Q-T Q-P 残余奥氏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