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鞍本地区沉积变质型富铁矿的成因:Fe、Si、O、S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7
1
作者 李延河 张增杰 +3 位作者 侯可军 段超 万德芳 胡古月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51-2372,共22页
辽宁鞍本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鞍山式沉积变质型(BIF)铁矿矿集区,弓长岭铁矿是我国唯一的由鞍山式贫铁矿经后期热液改造形成的大型磁铁富矿。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比研究了鞍本地区贫铁矿、富铁矿和蚀变围岩的铁、硅、氧、硫同位素组... 辽宁鞍本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鞍山式沉积变质型(BIF)铁矿矿集区,弓长岭铁矿是我国唯一的由鞍山式贫铁矿经后期热液改造形成的大型磁铁富矿。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比研究了鞍本地区贫铁矿、富铁矿和蚀变围岩的铁、硅、氧、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和空间变化规律,结合磁铁富矿的地质特征,对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成矿作用和富矿成矿机制提出了新的认识。指出鞍本地区富铁矿的成矿作用与辽东地区古元古代造山运动结束后(1.85Ga)地壳抬升引发的非造山岩浆侵入和热液活动有关,成矿溶液由大气降水演化形成,而非变质热液或混合岩化热液;成矿溶液淋滤了辽河群蒸发盐地层中富13 C碳酸盐、富34 S石膏、CH4等成矿物质,成矿溶液具偏酸性弱还原特征;铁质活化再富集是鞍本地区富铁矿形成的重要机制,成矿溶液与贫铁矿及围岩反应使铁质以Fe2+形式活化迁移。温度降低、氧逸度升高或与大气降水混合是溶液中Fe2+氧化形成磁铁矿沉淀的主要原因;在Fe2+被氧化形成磁铁矿的同时,成矿溶液中的CH4被氧化形成石墨,与磁铁矿一起沉淀下来,形成含石墨磁铁富矿;溶液中SO42-被还原形成富34S黄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长岭富铁矿 铁硅氧硫同位素 铁质活化再富集 辽河群蒸发盐
下载PDF
Si-C-Fe-O功能陶瓷纤维的制备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志彦 王军 +2 位作者 李效东 王应德 胡天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7-490,共4页
本文采用低分子量的聚硅烷(LPS)和二茂铁合成出聚铁碳硅烷(PFCS),后者经熔融纺丝、预氧化、烧成,可制得电阻率低至10-2Ω·cm的Si-C-Fe-O纤维。在预氧化过程中,Si-H反应程度增加的同时纤维的重量增加。研究了二茂铁对纤维电阻率和β... 本文采用低分子量的聚硅烷(LPS)和二茂铁合成出聚铁碳硅烷(PFCS),后者经熔融纺丝、预氧化、烧成,可制得电阻率低至10-2Ω·cm的Si-C-Fe-O纤维。在预氧化过程中,Si-H反应程度增加的同时纤维的重量增加。研究了二茂铁对纤维电阻率和β-SiC结晶的影响:二茂铁用量的增加有利于β-SiC晶粒的增长和电阻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fe-o纤维 预氧化 电阻率 Β-siC 制备 聚硅烷 二茂铁 聚铁碳硅烷
下载PDF
连续Si-Fe-C-O功能陶瓷纤维的制备及其表面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志彦 李效东 王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采用聚二甲基硅烷(PDMS)和二茂铁合成出聚铁碳硅烷(PFCS),后者经熔融纺丝、预氧化、烧成,可制得电阻率低至10-2Ω·cm、拉伸强度2.0GPa、长度>500m的连续Si—Fe-C-O 纤维.探索了连续Si-Fe-C-O纤维的制备工艺.研究了铁对纤维... 采用聚二甲基硅烷(PDMS)和二茂铁合成出聚铁碳硅烷(PFCS),后者经熔融纺丝、预氧化、烧成,可制得电阻率低至10-2Ω·cm、拉伸强度2.0GPa、长度>500m的连续Si—Fe-C-O 纤维.探索了连续Si-Fe-C-O纤维的制备工艺.研究了铁对纤维电阻率和β-SiC结晶的影响: 铁含量的增加有利于β-SiC晶粒的增长和电阻率的降低.XPS剖面分析表明:陶瓷纤维的表面富含碳,随着径向深度增大铁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sife—C-o纤维 合成 电阻率 Β-siC XPS剖面分析
下载PDF
先驱体法制备连续Si-Fe-C-O吸波纤维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志彦 王军 +1 位作者 李效东 王应德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3-36,共4页
用聚二甲基硅烷和二茂铁合成聚铁碳硅烷,经多孔熔融纺丝、预氧化、连续烧成,制得电阻率低至10-2Ω· cm,拉伸强度可达2.0GPa,长度大于500m的连续Si—Fe—C-O纤维,这种纤维在8~18GHz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吸收雷达波性能。研究铁对Si-Fe... 用聚二甲基硅烷和二茂铁合成聚铁碳硅烷,经多孔熔融纺丝、预氧化、连续烧成,制得电阻率低至10-2Ω· cm,拉伸强度可达2.0GPa,长度大于500m的连续Si—Fe—C-O纤维,这种纤维在8~18GHz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吸收雷达波性能。研究铁对Si-Fe—C-O纤维电阻率和β-SiC结晶的影响:铁含量的增加有利于β-SiC晶粒的增长和电阻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si-fe-C-o纤维 吸波材料 电阻率 电磁参数 Β-siC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continuous Si-Fe-C-O functional ceramic fibers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志彦 李效东 +1 位作者 王军 李文芳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EI CSCD 2007年第5期987-991,共5页
A new polymer named polyferrocarbosilane(PFCS) was prepared from polydimethylsilane and ferrocene. The spinnability of this polymer can be tailored by controlling the content of ferrocene in the polymer. The prepared ... A new polymer named polyferrocarbosilane(PFCS) was prepared from polydimethylsilane and ferrocene. The spinnability of this polymer can be tailored by controlling the content of ferrocene in the polymer. The prepared polymer was spun into a continuous polymer fiber that was subsequently cured in air and heat-treated finally in N2 up to 1 350 ℃ for conversion into Si-Fe-C-O fibers. The resulted Si-Fe-C-O fibers display low specific resistance and magnetic property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Fe, which also reduces the specific resistance significantly to 10-2Ω·cm at room temperature when the amount of ferrocene in feed is as low as 3.0% (mass fraction). The resulted Si-Fe-C-O fibers, with C/Si molar ratio of about 1.3 and the maximum Fe content of about 2.0% (mole fraction), are composed of β-SiC and small amount of Fe3Si-like crystalline and have an average tensile strength of about 2.0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fe-C-o纤维 siC纤维 二茂铁 电磁化
下载PDF
球化剂对Ni-Fe-石墨-硅自润滑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丽娟 朱定一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16-1119,共4页
采用熔炼法制备出Ni-Fe-石墨-硅自润滑材料,研究Ni-Fe-石墨-硅自润滑材料中的石墨形态和直径大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状石墨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大大提高,基体中石墨直径的增大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当石墨直径达到20μm时... 采用熔炼法制备出Ni-Fe-石墨-硅自润滑材料,研究Ni-Fe-石墨-硅自润滑材料中的石墨形态和直径大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状石墨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大大提高,基体中石墨直径的增大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当石墨直径达到20μm时,材料的硬度、抗拉强度、挠度、冲击韧度和抗弯强度都大大提高,分别为相应的未添加球化剂材料的1.27倍、1.72倍、1.69倍、7.25倍和1.8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e-石墨-硅合金 石墨 力学性能 球化剂
下载PDF
The selective deposition of Fe species inside ZSM-5 for the oxidation of cyclohexane to cyclohexanone 被引量:4
7
作者 Liming Zhai Bin Zhang +5 位作者 Haojie Liang Huibin Wu Xinchun Yang Gen Luo Shichao Zhao Yong Qi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SCD 2021年第7期1088-1095,共8页
The design of efficient iron-based catalysts remains a great challenge for selective cyclohexane oxidation to cyclohexanone under mild conditions.Because of the complex distribution of iron location on the support,the... The design of efficient iron-based catalysts remains a great challenge for selective cyclohexane oxidation to cyclohexanone under mild conditions.Because of the complex distribution of iron location on the support,the selectivity is always low.Here,we report a general strategy to selectively deposit highly-dispersed FeO_(x) into the micropore of ZSM-5 by 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The framework of ZSM-5 and the Bronsted acid sites are intact during ALD,and the Fe species are selectively deposited onto the defect and Lewis acid sites of ZSM-5.Besides,more Fe–O–Si bonds are formed over FeO_(x)/ZSM-5 with a low loading of Fe,while FeO_(x) nanoparticles are generated at high Fe loading.They cannot be realized by the traditional solution method.The obtained FeO_(x)/ZSM-5 catalysts perform high selectivity of cyclohexanone(92%–97%),and ALD cycle numbers of FeO_(x) control the activity.Compared with the Fe nanoparticles,the Fe–O–Si species performs higher turnover frequency and stability in the oxidation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selective oxidation of cyclohexane iron oxide feo_(x)/ZSM-5 fe–o–si species
原文传递
Fe-C-Si合金固态脱碳过程氧化层演变规律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玉青 艾立群 +3 位作者 洪陆阔 孙彩娇 周美洁 佟帅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7-118,共12页
结合钢铁行业综合低碳减排研究现状,提出了电炉+固态脱碳制备硅钢的工艺构想。由于在固态脱碳过程中钢表面会形成氧化层,试验以1 mm Fe-Si-C(Si 1.5%~3.5%;C 0.18%~0.48%(质量分数))合金为研究对象,在H_(2)O-H_(2)气氛下开展固态脱碳研... 结合钢铁行业综合低碳减排研究现状,提出了电炉+固态脱碳制备硅钢的工艺构想。由于在固态脱碳过程中钢表面会形成氧化层,试验以1 mm Fe-Si-C(Si 1.5%~3.5%;C 0.18%~0.48%(质量分数))合金为研究对象,在H_(2)O-H_(2)气氛下开展固态脱碳研究,以此来揭示脱碳过程中表面氧化的规律。利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绘制H_(2)O-H_(2)气氛下Fe-C-Si氧化热力学平衡相图,明确了各温度、气氛条件下Fe、Si选择性氧化的热力学规律。在1423 K温度下开展固态脱碳试验,结果表明,脱碳效果良好,脱碳后碳质量分数可达到0.02%以下;气氛pH_(2)O/pH_(2)小于0.31时(pH_(2)O、pH_(2)分别为水蒸气和氢气的分压),固态脱碳后Fe-C-Si合金表面氧化物主要为SiO2,气氛pH_(2)O/pH_(2)达到0.34时,脱碳后Fe-C-Si合金表面氧化物主要由SiO2和Fe2SiO42种氧化物组成,随着气氛氧化性的增强,表面氧化物由SiO2转变为Fe2SiO4,这与热力学分析结果一致。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脱碳后氧化层形貌、厚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在1423 K下,pH_(2)O/pH_(2)=0.31时3.5%Si合金薄带氧化层内氧化物为细小球状SiO2,pH_(2)O/pH_(2)=0.56时氧化层内SiO2尺寸增大,且在氧化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了一条明显的深色条状带;1.5%Si硅钢固态脱碳后所形成的氧化层内高度弥散分布着粒度细小的球状SiO2,在氧化层与基体之间并没有形成可作为分界线的条状SiO2带。研究氧化层生长动力学发现,1423 K下Fe-1.5%Si-C硅钢氧化层生长速率最大,1363 K下Fe-3.5%Si-C硅钢氧化层生长速率最小,这主要是因为脱碳过程形成了一种“蜂窝状”的氧化层结构,并不断向基体内部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si合金 固态脱碳 H_(2)o-H_(2) 氧化层 动力学
原文传递
溶胶-凝胶法制备无机复合膜催化材料 被引量:4
9
作者 盛梅 朱毅青 +2 位作者 吴泽彪 林西平 栗洪道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66-872,共7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硝酸铁和银酸铵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Si-O和Mo-O溶胶,通过浸渍-提拉法,分别制得了Fe-Si-O薄膜(以载玻片为基板)和MO-Fe-Si-O薄膜(以多孔α-Al2O3为基质材料).考察了制备工艺条件对Fe... 以正硅酸乙酯(TEOS)、硝酸铁和银酸铵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Si-O和Mo-O溶胶,通过浸渍-提拉法,分别制得了Fe-Si-O薄膜(以载玻片为基板)和MO-Fe-Si-O薄膜(以多孔α-Al2O3为基质材料).考察了制备工艺条件对Fe-Si-O成膜的影响,采用DTA、XRD和SEM等技术研究了热处理条件对Mo-Fe-Si-O薄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粘度、衬底材质、浸渍时间、提拉速度等是影响Fe-Si-O成膜的主要因素;溶胶-凝胶法制备的Mo-Fe-Si-O/α-Al2O3无机复合膜热处理温度达到650℃以上,即能形成比较明显的结晶相,薄膜经高温焙烧(700℃)-冷却反复5次,膜表面没有出现剥离和开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薄膜 催化材料 氧化物 无机复合膜
下载PDF
正极材料锂铁(锰)硅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新龙 胡国荣 +1 位作者 童汇 彭忠东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8-131,共4页
Li-M(Fe,Mn)-Si-O聚离子系统是下一代安全、廉价的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综述了Li-M(Fe,Mn)-Si-O系统的结构特征、合成条件、脱嵌机理及表面性能方面的国内外最新进展。并提出了Li-M(Fe,Mn)-Si-O材料改进的方向,通过优化合成条件、纳... Li-M(Fe,Mn)-Si-O聚离子系统是下一代安全、廉价的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综述了Li-M(Fe,Mn)-Si-O系统的结构特征、合成条件、脱嵌机理及表面性能方面的国内外最新进展。并提出了Li-M(Fe,Mn)-Si-O材料改进的方向,通过优化合成条件、纳米碳包覆处理及掺杂改性处理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电子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M(fe Mn)-si-o 碳包覆 掺杂
下载PDF
黄色葡萄石的光谱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晓宇 戴慧 +2 位作者 曹素巧 于露 蒋小平 《安徽地质》 2018年第2期154-156,共3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光谱仪等测试分析手段,并结合偏光显微镜及常规宝石学方法,对黄色葡萄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黄色葡萄石具有典型的显微交织结构。红外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显示了硅氧官...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光谱仪等测试分析手段,并结合偏光显微镜及常规宝石学方法,对黄色葡萄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黄色葡萄石具有典型的显微交织结构。红外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显示了硅氧官能团的振动在900-1100cm^(-1)和400~800cm^(-1)波段产生特征吸收峰,同时OH^-的振动产生了3495cm^(-1)红外吸收峰和320cm^(-1)、390cm^(-1)拉曼吸收峰。紫外可见光谱显示,葡萄石具有430nm和580nm的吸收带,推断其黄色调是由Fe^(3+)致色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葡萄石 光谱学特征 硅氧骨干 fe^3+致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