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配合物[Fe(CO)_3(PPh_2R)_2(HgCl_2)](R=pym,fur,py,thi)的Fe—Hg相互作用及31P化学位移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勤瑜 许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75-1880,共6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PBE0方法对单核配合物Fe(CO)3(PPh2R)2(R=pym:1,fur:2,py:3,thi:4;pym=pyrimidine,fur=furyl,py=pyridine,thi=thiazole)及异双核配合物[Fe(CO)3(PPh2R)2(HgCl2)](R=pym:5,fur:6,py:7,thi:8)进行结构优化及相互作...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PBE0方法对单核配合物Fe(CO)3(PPh2R)2(R=pym:1,fur:2,py:3,thi:4;pym=pyrimidine,fur=furyl,py=pyridine,thi=thiazole)及异双核配合物[Fe(CO)3(PPh2R)2(HgCl2)](R=pym:5,fur:6,py:7,thi:8)进行结构优化及相互作用能的计算,用DFT(PBE0)-GIAO法计算了化合物1-8的31P化学位移,研究了基团R对配合物的稳定性、Fe—Hg相互作用及31P化学位移的影响,并对Fe—Hg相互作用进行了NBO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双核配合物中含N的R基团的配合物稳定性较高,N原子个数越多,稳定性越高.(2)Fe—Hg相互作用是双核配合物稳定的主要因素.5和6中Hg以6s轨道与Fe的4s、3dz2组成的杂化轨道结合成Fe—Hg的σ键.7和8中则以σP—Fe→nHg和σC—Fe→nHg的Fe—Hg间接作用为主.(3)Fe—Hg相互作用拉动电荷由R向P、Fe、Hg转移,使双核配合物中P的电子密度增大,故双核配合物中P核周围的电子密度增大,其31P化学位移比单核配合物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T(PBE0) GIAO fe—hg相互作用 31PNMR NBO
下载PDF
配合物[Fe(CO)x(Ph2PPY)y(HgCl2)z](x=3,4;y=1,2;Z=0,1,2)的Fe-Hg相互作用及31P化学位移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梅香 许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61-1864,共4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PBE0法计算配合物[Fe(CO)x(Ph2Ppy)y(HgCl2)z](1:x=4,y=1,z=0;2:x=3,y=2,z=0;3:x=4,y=1,z=1;4:x=3,y=2,z=1;5:x=4,y=1,z=2;6:x=3,y=2,z=2)的几何构型,用PBE0-GIAO法计算配合物1~6的31P化学位移.计算结果表明,含2个Ph2Pp... 用密度泛函理论PBE0法计算配合物[Fe(CO)x(Ph2Ppy)y(HgCl2)z](1:x=4,y=1,z=0;2:x=3,y=2,z=0;3:x=4,y=1,z=1;4:x=3,y=2,z=1;5:x=4,y=1,z=2;6:x=3,y=2,z=2)的几何构型,用PBE0-GIAO法计算配合物1~6的31P化学位移.计算结果表明,含2个Ph2Ppy的配合物5和6的Fe—Hg相互作用略大于含单个Ph2Ppy的配合物3和4.含2个HgCl2的配合物4和6存在Fe—Hgσ键,比含单个HgCl2的配合物3和5的Fe—Hg相互作用强,配合物3和5的Fe—Hg相互作用以Fe→Hg和Fe←Hg离域为主.配合物3中Fe的负电荷比5的小,故配合物5的Fe—Hg相互作用比配合物3的强且Fe→Hg离域比较显著,而配合物3的Fe←Hg离域更显著.Fe—Hg相互作用增大了双核配合物中P核周围的电子密度,其31P化学位移比相应的单核配合物小,且含2个HgCl2的双核配合物的31P化学位移更小.含单个Ph2Ppy的配合物的31P化学位移小于含2个Ph2Ppy的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自然键轨道 fe—hg相互作用 31P核磁共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