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Mn-Si形状记忆合金涂层残余应力模拟与测量(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鞠恒 林成新 +1 位作者 张佳琪 刘志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5-224,共10页
为制备低残余应力涂层,在304不锈钢表面激光熔覆Fe-Mn-Si形状记忆合金涂层。采用ANSYSTM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其应力场,利用机械钻孔法测量相同工艺条件下的激光熔覆试样的残余应力分布特性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并采用XRD分析Fe-Mn-Si记忆... 为制备低残余应力涂层,在304不锈钢表面激光熔覆Fe-Mn-Si形状记忆合金涂层。采用ANSYSTM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其应力场,利用机械钻孔法测量相同工艺条件下的激光熔覆试样的残余应力分布特性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并采用XRD分析Fe-Mn-Si记忆合金涂层低残余应力机理。结果表明,激光熔覆产生的应力诱发Fe-Mn-Si记忆合金各涂层γ→ε马氏体转变,将残余应力释放,得到低残余应力涂层。在受到各道激光照射(光斑接近至远离)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交替呈现为"拉-压-拉"应力状态,越远离激光热源中心,热应力越小;冷却完成后,激光涂层上残余应力表现为拉应力,最大应力位于基体与涂层交界处;在垂直与平行于激光熔覆两个方向上,涂层中的残余应力均呈现两侧大中间小的分布规律,在厚度方向上,熔覆涂层表面至涂层中心残余拉应力逐渐增加到最大值后,过涂层中心至熔化边界残余拉应力的数值开始逐渐降低,过涂层边界后,基体承受压应力并逐渐趋于零应力应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残余应力 fe—mn—si形状记忆合金涂层 数值模拟 钻孔法
下载PDF
复合稀土对Fe-Mn-Si-Ni-C合金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司乃潮 贾志宏 祁隆飙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7,共5页
通过弯曲法测量、热循环训练、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复合稀土对Fe Mn Si Ni C合金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 Mn Si Ni C合金中加入复合稀土,能够明显细化合金的金相组织,显著提高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并使合金表... 通过弯曲法测量、热循环训练、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复合稀土对Fe Mn Si Ni C合金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 Mn Si Ni C合金中加入复合稀土,能够明显细化合金的金相组织,显著提高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并使合金表现出微弱的双程记忆效应。试验结果还表明,第一种训练途径以及加入微量复合稀土是降低应力诱发ε马氏体稳定化行之有效的方法,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训练方法有助于提高合金中ε→γ转变的ε逆转变率,对提高合金的记忆性能起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fe-mn-si-Ni-c合金 细化晶粒 形状记忆效应 热循环训练 稀土
下载PDF
淬火温度对Fe-Mn-Si-C合金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许伟长 戴品强 邱国庆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8-712,共5页
研究淬火温度对Fe-Mn-Si-C合金的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发现在700℃淬火可以获得最佳的形状记忆性能。通过对合金光学显微组织、透射电镜组织的观察并结合奥氏体晶粒尺寸、形状回复率、层错几率等性能的测量,系统地讨论了不同淬火温度下,... 研究淬火温度对Fe-Mn-Si-C合金的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发现在700℃淬火可以获得最佳的形状记忆性能。通过对合金光学显微组织、透射电镜组织的观察并结合奥氏体晶粒尺寸、形状回复率、层错几率等性能的测量,系统地讨论了不同淬火温度下,热诱发马氏体数量、Ms点、空位浓度、层错能等对形状记忆性能的综合影响,进一步探讨淬火温度对形状记忆性能影响的微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n—si形状记忆合金 淬火 马氏体相变 热诱发马氏体
下载PDF
不同预变形量对时效Fe13Mn6Si13Cr4Ni0.1C合金组织及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
4
作者 杨世洲 李宁 李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022-7026,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Fe13Mn6Si13Cr4Ni0.1C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研究了不同预变形量对1 073K时效合金的组织及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预变形后再时效的合金,形状回复率在时效300min时达到(86.1±1.0)%,比固溶态32%提高了169... 为了进一步提高Fe13Mn6Si13Cr4Ni0.1C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研究了不同预变形量对1 073K时效合金的组织及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预变形后再时效的合金,形状回复率在时效300min时达到(86.1±1.0)%,比固溶态32%提高了169%;5%预变形后再时效的合金,在180min时达到最大值(82.9±1.0)%,比固溶态提高了159%,随后形状回复率随时效时间延长略有下降;直接时效合金(无预变形量),在180min时达到最大值(46.3±1.0)%,比固溶态提高了44.7%,随后形状回复率也随时效时间延长略有下降。经SEM和XRD分析,10%预变形后再时效合金所析出的定向Cr23C6颗粒最多,也最细小,这是此合金比5%预变形后再时效合金以及直接时效合金形状回复率提高幅度更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变形量 形状回复率 fe-mn-si-cr-Ni-c合金 cr23 c6 颗粒
下载PDF
Fe-C-Mn-Si-Al双相钢两相区加热过程中的奥氏体相变行为研究
5
作者 谢钊远 林关强 +1 位作者 王定峰 蓝慧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27-130,共4页
采用Dictra软件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研究了不同加热条件下铁素体+渗碳体向奥氏体的相变过程,重点分析了渗碳体溶解规律及其对奥氏体相变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借助场发射电子探针对不同加热路径下的铁素体及马氏体组织形貌及元素分布进行... 采用Dictra软件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研究了不同加热条件下铁素体+渗碳体向奥氏体的相变过程,重点分析了渗碳体溶解规律及其对奥氏体相变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借助场发射电子探针对不同加热路径下的铁素体及马氏体组织形貌及元素分布进行观测,使用透射电镜对渗碳体和残余奥氏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慢速加热至740℃长时间等温与加热至780℃较短时间等温对比发现,虽然渗碳体刚溶解完全时的奥氏体分数相差不大,但在渗碳体溶解的过程中,奥氏体相变的方式不尽相同。在慢速加热条件下,铁素体晶界处为奥氏体优先形核地点;快速加热条件下,由于形核驱动力提高,铁素体晶粒内部的渗碳体处同样可以形核。740℃等温结合快速加热,获得了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的“壳-核”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mn-si-Al钢 渗碳体溶解 奥氏体相变 残余奥氏体
下载PDF
预变形量和机械训练对形状记忆合金回复率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曹子隽 王敬泽 +1 位作者 王丽萍 王洪珍 《机械工程师》 2007年第1期47-49,共3页
利用废钢和生铁为原料,采用特殊保护剂,在大气中熔炼出Fe-Mn-Si-C形状记忆合金;利用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对Fe-Mn-Si-C合金实现形状记忆效应,探讨了预变形量和机械训练对Fe-Mn-Si-C合金回复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600℃的回复温度下,... 利用废钢和生铁为原料,采用特殊保护剂,在大气中熔炼出Fe-Mn-Si-C形状记忆合金;利用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对Fe-Mn-Si-C合金实现形状记忆效应,探讨了预变形量和机械训练对Fe-Mn-Si-C合金回复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600℃的回复温度下,在一定的变形范围内,回复率随着预变形量的增大而降低;在机械训练过程中,合金的回复率随机械训练次数增加逐渐上升,训练超过一定次数后合金的回复率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n—si—c形状记忆合金 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 预变形量 机械训练次数 回复率
下载PDF
含碳Fe-Mn-Si记忆合金的记忆性能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戴品强 刘声桓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99-451,共1页
研究了含碳Fe-Mn-Si记忆合金Fe-18.1Mn-5.5Si-0.32C(wt%)的记忆性能,并与典型的Fe-Mn-Si三元记忆合金比较.结果表明:碳原子显著提高Fe-Mn-Si合金的回复率和回复应力,增加可回复应变,使合金的可回复应变大于5%,还... 研究了含碳Fe-Mn-Si记忆合金Fe-18.1Mn-5.5Si-0.32C(wt%)的记忆性能,并与典型的Fe-Mn-Si三元记忆合金比较.结果表明:碳原子显著提高Fe-Mn-Si合金的回复率和回复应力,增加可回复应变,使合金的可回复应变大于5%,还极大延缓Fe-Mn-Si记忆合金回复率的表减趋势.碳原子提高Fe-Mn-Si合金记忆性能的原因是碳原子通过固溶强化提高奥氏体的强度,抑制不可逆塑性变形,促进应力诱发γ→ε马氏体相变及其逆转变.同时,含碳Fe-Mn-Si合金中应力诱发马氏体位向较单一,减少了相互交截,有利于形状记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铁锰硅合金 记忆性能
下载PDF
Fe-C-Mn-Si系合金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的热力学计算 被引量:5
8
作者 何忠平 何燕霖 +3 位作者 高毅 李麟 凌云涛 鲁晓刚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1-156,共6页
基于马氏体相变热力学和亚点阵模型,建立了Fe-C-Mn-Si系合金马氏体相变自由能表达式,并利用Compaq VisualFortran 6软件对其进行编程;应用Thermo-Calc软件及TQ6接口模块并结合大量实验数据,对计算参数进行优化,获得马氏体相变临界驱动力... 基于马氏体相变热力学和亚点阵模型,建立了Fe-C-Mn-Si系合金马氏体相变自由能表达式,并利用Compaq VisualFortran 6软件对其进行编程;应用Thermo-Calc软件及TQ6接口模块并结合大量实验数据,对计算参数进行优化,获得马氏体相变临界驱动力与Fe-C-Mn-Si系合金成分的关系式。采用该方法可较为准确地预测Fe-C-Mn-Si系合金的马氏体转变开始(Ms)温度,并有望推广到更多元合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mn-si合金 马氏体相变 热力学计算 马氏体转变开始(Ms)温度 THERMO-cALc
下载PDF
Mn和Ce对Fe-Ni-Mn-C-Si-Ce系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卢铃 朱定一 汪才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09-915,共7页
采用熔炼法制备出新型高耐磨的Fe-20Ni-xMn-3.5C-2.5Si系固体自润滑材料,研究稀土元素Ce对Fe-20Ni-xMn-3.5C-2.5Si系合金中石墨的球化作用及Mn含量对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n含量的增加,合金凝固组织中奥氏体的... 采用熔炼法制备出新型高耐磨的Fe-20Ni-xMn-3.5C-2.5Si系固体自润滑材料,研究稀土元素Ce对Fe-20Ni-xMn-3.5C-2.5Si系合金中石墨的球化作用及Mn含量对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n含量的增加,合金凝固组织中奥氏体的硬度逐渐增大,特别是Fe-20Ni-xMn-3.5C-2.5Si-0.75Ce系合金在摩擦过程中的表面硬度大幅度提高,呈现出高锰钢特有的表面加工硬化性质,通过TEM可以观察到磨损表面生成孪晶型马氏体;添加0.75%(质量分数)的稀土Ce可以使结晶的石墨球化,使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大幅度提高,大约比未经球化处理的提高3~5.8倍;稀土Ce的加入可以促进Fe1.1Mn3.9C2型碳化物的生成,使材料的耐磨性进一步提高,其中Fe-20Ni-16Mn-3.5C-2.5Si-0.75Ce合金的磨损率最低,大约是QT500球墨铸铁的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i-mn-c-si-ce合金 高锰奥氏体 mnce 加工硬化 摩擦 磨损
下载PDF
Fe-C-Si-Mn系合金贝氏体相变动力学计算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柳 刘世楷 杨萍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A001-A005,共5页
采用规则溶液模型与超组元模型计算了7种Fe—C—Si—Mn系合金的等温相变驱动力在此基础上估算了合金等温转变的相对形核率与相对孕育期。计算结果表明,不含碳的二元与三元合金,孕育期主要由相变驱动力决定;而含碳合金,相变驱动力不是相... 采用规则溶液模型与超组元模型计算了7种Fe—C—Si—Mn系合金的等温相变驱动力在此基础上估算了合金等温转变的相对形核率与相对孕育期。计算结果表明,不含碳的二元与三元合金,孕育期主要由相变驱动力决定;而含碳合金,相变驱动力不是相变动力学的主要控制因素,从一个侧面支持了溶质类拖曳(SDLE)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动力学 铁碳硅锰合金 贝氏体
下载PDF
Fe-C-Si-Mn合金中的网状组织及其强化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丁非 彭建 蒋斌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6-50,共5页
水轮机叶片用Fe-C-Si-Mn合金铸钢热处理后存在网状组织.金相及透射电镜分析表明,退火后的网状组织是层片间距极小的珠光体,正火后的网状组织是马氏体或贝氏体.实验结果并结合理论分析证明,这种网状组织的形成源于枝晶间碳及锰原子的偏聚... 水轮机叶片用Fe-C-Si-Mn合金铸钢热处理后存在网状组织.金相及透射电镜分析表明,退火后的网状组织是层片间距极小的珠光体,正火后的网状组织是马氏体或贝氏体.实验结果并结合理论分析证明,这种网状组织的形成源于枝晶间碳及锰原子的偏聚,较高的热处理加热温度或较长的保温时间将导致网格尺寸的增大并最终消失.这种网状组织对合金强度有一定影响,网格尺寸越小,强化效应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si-mn合金 网状组织 强化效应
下载PDF
Ni、Cr对Fe-Ni-Mn-C-Si系合金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华珠 朱定一 +1 位作者 叶鑫 张文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7,共4页
采用熔炼法制备出新型高耐磨Fe-xNi-10Mn-4C-4Si系固体自滑润材料,研究了元素Ni和Cr对合金凝固组织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合金的凝固组织均由奥氏体基体、石墨、碳化物组成;随着Ni含量的增加,合金中石墨面密度逐渐增大,... 采用熔炼法制备出新型高耐磨Fe-xNi-10Mn-4C-4Si系固体自滑润材料,研究了元素Ni和Cr对合金凝固组织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合金的凝固组织均由奥氏体基体、石墨、碳化物组成;随着Ni含量的增加,合金中石墨面密度逐渐增大,碳化物形成数量逐渐减少,材料的摩擦系数有所下降;w(Ni)<12%时,3%的Cr加入量使凝固组织中碳化物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合金的耐磨性能大幅度提高。其中Fe-8Ni-10Mn-3Cr-4C-4Si合金的摩擦系数最小(0.18),磨损率仅为QT500球墨铸铁的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i-mn-c-si合金 凝固组织 摩擦磨损
下载PDF
Fe-C-Mn-Si-Cr-V系超级贝氏体钢CCT曲线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静 徐光 +1 位作者 王凤琪 刘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70-72,77,共4页
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利用热膨胀法测定Fe-C-Mn-Si-Cr-V系贝氏体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连续冷却转变膨胀曲线,根据曲线上的拐点确定相变点。利用ZEISS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冷却速度下试样的金相组织,用硬度计测量各试样硬度。结合膨胀曲... 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利用热膨胀法测定Fe-C-Mn-Si-Cr-V系贝氏体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连续冷却转变膨胀曲线,根据曲线上的拐点确定相变点。利用ZEISS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冷却速度下试样的金相组织,用硬度计测量各试样硬度。结合膨胀曲线和金相组织,利用Origin软件绘制了两种不同成分的Fe-C-Mn-Si-Cr-V系贝氏体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结果表明,碳含量的增加降低了贝氏体和马氏体转变温度,设计的两种Fe-C-Mn-Si-Cr-V系贝氏体钢具有良好淬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mn-si-cr-V系贝氏体钢 ccT曲线 热膨胀法 相变点
下载PDF
C-Fe-X(X=Mn,Si,Cr,Ni)熔体中组元活度的解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蒋国昌 张晓兵 徐匡迪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B240-B246,共7页
将过剩自由能表达为组元的多项式函数。以该体系液相区边界条条件为基础,用拟合法确定碳偏mole自由能表达式中的参数,然后,用“I—D”法给出组元X的活度系数,此法可以确定各C—Fe—X系整个液相区中任一组元的活度,解析结果与文献上的试... 将过剩自由能表达为组元的多项式函数。以该体系液相区边界条条件为基础,用拟合法确定碳偏mole自由能表达式中的参数,然后,用“I—D”法给出组元X的活度系数,此法可以确定各C—Fe—X系整个液相区中任一组元的活度,解析结果与文献上的试验结果吻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元活度系数 c-fe-X熔体
下载PDF
SELF—SReM4模型的新发展及其在C-Mn-Fe-Si四元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匡迪 蒋国昌 +3 位作者 张晓兵 唐恺 徐建伦 丁伟中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59-466,共8页
在亚正规熔体模型SELF—SReM4.0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解决碳化物析出问题的SELF—SReM4.1模型.并以C—Mn—Fe—Si四元系为例介绍了用上述二种模型计算组元活度的结果,分析了Si—Mn。
关键词 热力学 亚正规熔体模型 活度 碳化物析出
下载PDF
Fe-Mn-Si合金循环变形中马氏体相变和应变疲劳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成新 王桂新 王金刚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65,共4页
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以及应变疲劳试验研究表明,Fe-Mn-Si形状记忆合金在承受正负交变应力作用时,可相应地发生应力诱发γε马氏体相变及其逆相变。Fe-Mn-Si形状记忆合金循环变形过程中的应力诱发γε马氏体相变及其逆相... 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以及应变疲劳试验研究表明,Fe-Mn-Si形状记忆合金在承受正负交变应力作用时,可相应地发生应力诱发γε马氏体相变及其逆相变。Fe-Mn-Si形状记忆合金循环变形过程中的应力诱发γε马氏体相变及其逆相变能降低应力集中,抑制塑性滑移变形,减少疲劳裂纹的形成和扩展,使合金具有较高的应变疲劳强度。其弯曲疲劳断口类呈脆性断裂。Fe-17Mn-5Si-10Cr-5Ni试验合金在应变幅值为±1.5%下的应变疲劳寿命达1300次,是U71Mn轨钢和1Cr18Ni9Ti不锈钢的10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n—si形状记忆合金 Ε马氏体相变 应变疲劳性能
下载PDF
Fe-18Cr-18Mn-C-Mo(Si)-N系相图垂直截面的热力学计算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斌 李洪晓 刘春明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45-49,共5页
利用Thermo-Calc软件和相关数据库对Fe-18Cr-18Mn-C-Mo(Si)-N合金系在氮气压力为100kPa下随N含量变化的变温截面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随着C的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0.12%时,γ相区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对碳化物M23C6的析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利用Thermo-Calc软件和相关数据库对Fe-18Cr-18Mn-C-Mo(Si)-N合金系在氮气压力为100kPa下随N含量变化的变温截面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随着C的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0.12%时,γ相区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对碳化物M23C6的析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从而改变了高氮钢奥氏体化后的析出序列.当继续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Mo时,γ/α+γ相边界向右侧移动,不但存在碳化物M23C6还有碳化物M6C.当添加不同含量的Si时,γ相区明显缩小,而且碳化物M23C6的析出温度与成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Fe-18Cr-18Mn-0.09C-0.8Si-0.5N钢的奥氏体化温度及Cr2N相析出温度与该合金系的热力学计算结果符合,表明这些计算结果可为Fe-18Cr-18Mn-C-Mo(Si)-N合金系的成分设计及热处理工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18cr-mn-c-Mo(si)-N合金 热力学计算 析出相 合金设计
下载PDF
Fe15Mn0.8C-Al-Si热轧轻质高强钢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鹏飞 胡钱钱 +2 位作者 夏培康 史文 李麟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37,43,共6页
对Fe15Mn0.8C-Al-Si热轧试验钢进行1 100℃固溶1 h油冷处理,然后通过金相显微镜、拉伸试验机、X射线衍射仪以及扫描电镜等研究了Fe15Mn0.8C-Al-Si热轧轻质高强钢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经过固溶处理后,试验钢的组织由奥氏体(A)和铁素体... 对Fe15Mn0.8C-Al-Si热轧试验钢进行1 100℃固溶1 h油冷处理,然后通过金相显微镜、拉伸试验机、X射线衍射仪以及扫描电镜等研究了Fe15Mn0.8C-Al-Si热轧轻质高强钢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经过固溶处理后,试验钢的组织由奥氏体(A)和铁素体(δ-F)组成,其中Fe15Mn0.8C8.5Al1.5Si试验钢的奥氏体体积分数最多达到78.9%。三种成分的试验钢在变形过程中均未发生相变,通过层错能的计算结果可推测其变形以位错滑移机制为主。Fe15Mn 0.8C8.5Al1.5Si试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其断后伸长率达到62.39%,抗拉强度为870.25 MPa,强塑积达到54 294.90 MPa%。Fe15Mn0.8C9.5Al0.5Si、Fe15Mn0.8C8.5Al1.5Si试验钢的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Fe15Mn0.8C7Al3Si试验钢为韧脆混合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n-c-Al-si 轻质高强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Fe-C-Si-Mn晶界多元偏聚研究与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树尘 刘世楷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B161-B165,共5页
采用Auger谱仪、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对Fe-C-Si-Mn合金(475℃等温处理)原始奥氏体晶界C,Si,Mn元素偏聚进行了研究。根据C,Mn正偏聚,Si负偏聚的实验结果,对晶界碳偏聚偏克分子自由能及活度进行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Si,Mn元素促进碳在晶... 采用Auger谱仪、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对Fe-C-Si-Mn合金(475℃等温处理)原始奥氏体晶界C,Si,Mn元素偏聚进行了研究。根据C,Mn正偏聚,Si负偏聚的实验结果,对晶界碳偏聚偏克分子自由能及活度进行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Si,Mn元素促进碳在晶界的偏聚,并降低了它在晶界上的活度。从而使Fe-C-Si-Mn合金上贝氏体等温C曲线右移的现象得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simn合金 晶粒间界 偏聚能
下载PDF
Fe-C-Mn-Si-Cr的马氏体开始转变点的热力学计算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飞翔 郑伟森 +3 位作者 何燕霖 鲁晓刚 许礽翀 李麟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在马氏体相变热力学与亚点阵模型基础上建立了Fe-C-Mn-Si-Cr系合金的马氏体相变自由能表达式,并采用Compaq Visual Fortran 6.5软件编写五元系计算程序;应用Thermo-Calc软件及TQ接口模块并结合大量实验数据,优化并计算Fe-C-Mn-Si-Cr系... 在马氏体相变热力学与亚点阵模型基础上建立了Fe-C-Mn-Si-Cr系合金的马氏体相变自由能表达式,并采用Compaq Visual Fortran 6.5软件编写五元系计算程序;应用Thermo-Calc软件及TQ接口模块并结合大量实验数据,优化并计算Fe-C-Mn-Si-Cr系马氏体相变临界驱动力与合金成分的关系式,从而准确预测Fe-C-Mn-Si-Cr系合金的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mn-si-cr系合金 马氏体相变开始(Ms)温度 热力学计算 TQ接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